中国梦我的梦论文精选12篇

中国梦是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能让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活更加美好,快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中国梦的实现而不断努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页是可爱的小编阿青帮大伙儿整编的12篇中国梦我的梦论文的相关文章。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 篇1

关键词:“中国梦”;原因;概念;意义

2012年11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迅速走红,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一时间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一、“中国梦”的原因分析

(一)“中国梦”提出的前提条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由来已久,但将其升华概括为“中国梦”这一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并被作为官方用语固定使用还是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有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1.经济总量的增加为“中国梦”的提出奠定了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接近10%,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现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总额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参酌其他国家,我们创造了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实力提升最强的“中国奇迹”,“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国家成就的篇章” ①。“根深叶茂,树壮果稠”,这些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为“中国梦”的提出提供了信心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是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是坚定有效的。抱持着对成就的充分肯定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我们充满并且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了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自信,也就敢于自信地表露我们心中的梦——“中国梦”,敢于以自信的姿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实现“中国梦”。

3.“两个百年”目标为“中国梦”的提出设定了标准和参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但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势是无可阻挡的。为此,我们设定了循序渐进的两个标准和参照——“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百年”系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与“两个百年”目标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和目标在努力,有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真真切切不再遥远,“中国梦”看得见摸得着,“中国梦”是可以通过全体国人努力奋斗实现的。

(二)“中国梦”迅速走红为中国民众所认同的原因

“中国梦”是十以来中国社会最热门的一个政治主题词,是当下中国的正能量、最强音。中国梦迅速走红并为国人所认同,除了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之外,更得益于“中国梦”自身具有的以下两方面的特质。

1.表达清新亲和、口语化、大众化,易于普通民众接受和传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表达稍显冗长、抽象且意识形态化,不便在多数普通民众之间传播。现代传播理论与实践都表明,意识形态的内容不一定非要用意识形态的方式表达,非意识形态的话语更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话语是探析传播方式的一个良好入口,“是镶嵌在一定政治、经济体制和文化环境——也即一定的传播方式中的,其形态必定带有特定的传播方式的特征”②,“中国梦”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是意识形态话语创造性的转换,用“中国梦”的新话语阐述核心价值尊重了传播规律,让人喜闻乐见。人人都会做梦,人人也都有梦想,所以“中国梦”的提出天然接地气,“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话语,其清新亲和、口语化、大众化的表达,易于普通民众接受和传播。

2.道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

生产力发展到今天,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拐角处,一方面我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干劲不足、人民幸福指数总体不高的现象,另外一方面社会上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问题。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精神空虚和理想信念缺失。树立理想信念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而重构美好梦想,就是树立理想信念。“梦是愿望的达成。”③ “中国梦”鼓舞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美好梦想而奋斗,为信念而奋斗,“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即“中国梦”让每个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可谓击中了人们心中绷得最紧的那根弦,能够产生最强劲的共鸣。“中国梦”既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强调每个人的福祉,这是中国梦能够直抵人们内心深处、产生巨大感召力的关键所在。总而言之,中国梦道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其强调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

二、中国梦的概念分析

阐发的“中国梦”将昨天、今天、明天连在一起,将国家、社会、个人连在一起,将中国、世界、人类连在一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历史性的概念和空间上的概念。

(一)中国梦是一个多维概念

“中国梦”基本内涵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围绕基本内涵,学者对中国梦予以不同的解读,老百姓对中国梦的理解多是把“我的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可见中国梦梦想缤纷,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庞大的系统。

(二)“中国梦”是一个历史概念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 170 年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④

1.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

近代以降,中国开始式微。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饱受耻辱。落后就要挨打,但生存必须自强。中国人民从不屈服,怀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前赴后继、不断地奋起抗争。“由每个角度来看,梦都是源于过去。”⑤历史学家金冲及也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2.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找到了正确方向,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⑥。90多年的艰苦卓绝,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充分证明了这条道路的优越性。发展到今天,我们处在实现“中国梦”的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3.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

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的、进步的、崇高的理想,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巨大动力,要使理想变为现实,就必须把握好理想与实践的关系。“中国梦”作为共同理想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大船必能远航”,中国是一艘大船,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中国定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不到十年我们就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的目标,不到四十年我们就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程似锦。

(三)“中国梦”是一个空间概念

“中国梦”不仅是憧憬成功的中国人渴望凭借自己的勇气、力量、智识、创造精神,去争取幸福生活的愿景和梦想,而且是全中国的梦,中华民族的梦,是中国人在实现强国富民的同时,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中国梦” 是一个空间概念。

1.“中国梦”是属于中国的

“中国梦”是13亿中国人的行动宣言,它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梦。“中国梦”不仅是国家富强的梦,也是个人幸福的梦,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正在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振兴梦。

“中国梦”有自己的中国特色,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梦。“中国梦”根植于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倡导“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与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相左,“盼望国家好、民族好,成为中国人民普遍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共同的理想信念,成为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⑦“中国梦”强调个人命运和国家紧密相连,为的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之相对,西方国家的梦想植根于西方殖民文化、移民文化,早期的“美国梦”只是属于欧洲移民,而不属于被他们杀戮的印第安人。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梦。“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振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⑧中华民族复兴不仅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种目标追求,“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整体的价值,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梦”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国家富强意味着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表征着中国梦的实力特征。

中国梦也是人民幸福的梦。根据《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即“自由人联合体”。“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不是精英梦、权贵梦,而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人民幸福的梦,它和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而我们每个人具体的梦想是“中国梦”的真切展开,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

2.中国梦是属于世界的

实现“中国梦”是世界的重大“利好”。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决定了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中国梦”与世界分享;过去的实践证明,中国推动世界经济摆脱危机、走出低谷,分享的“中国梦”是世界的重大“利好”。一方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也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对人类做出突出贡献。另外一方面,“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⑨中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及发展问题,充分证明了“中国模式”的可行性和模范性,“中国梦”为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的文明形式演进提供了范式。

“中国梦”是和平崛起、永不称霸的“中国梦”。和平的国际环境既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也是“中国梦”所孜孜不倦追求的夙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外国入侵和内战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中国梦”实现靠的是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文明方式,而不是披着全球化外衣的对外扩张。“中国的发展不会影响任何国家,中国不发达的时候不称霸,中国即使发达了,也不称霸,永远不称霸!”⑩“中国的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B11

“中国梦”向世界学习借鉴、凝聚力量。实现“中国梦”,根本要靠中国人民的实干,同时也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理解和支持。我们的事业是得到世界人民支持的事业,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我们要实现“中国梦”,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要更加注重学习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三、“中国梦”的意义分析

(一)对党的理论体系的意义

“中国梦”,是提出的指导思想,已成为最为重要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中国梦”丰富了党的理论体系,不但体现了政治话语的与时俱进、创新近民,同时保持了意识形态一以贯之的重要理论价值,对意识形态话语创造性的转换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中国梦”视野广阔、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二)对中国社会奋斗的意义

“中国梦”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确立了一个目标、前进方向,给我们的奋斗赋予了意义。“中国梦”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理想信念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也是在为我们每个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广阔地拓宽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的提出给我们这样这样一种信念:大梦至美,实干而成,我们不懈奋斗的今日,一定能换来国家美好蓝图和我们自己梦想成真的明天。

(三)对中国人民团结的意义

梦想凝聚共识。改革开放进行到今天,社会面临转型分化的境遇,每个人、阶层、群体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各有诉求甚至大相径庭、相互冲突,而资源往往是有限的,激烈竞争的白热化和社会不公现象的普遍化导致社会矛盾开始尖锐化,力的平行四边形开始变形。“中国梦”从政治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适时提出,把不同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大小各异的梦想汇聚为一个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愿景,在不同中寻找和培育共同,在共同中尊重和保护差异,这样就可以把13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凝聚成一个团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中国梦”是中国社会转型分化的内在凝聚力和强大驱动力。(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法学院;2.吉林大学行政学院;3.吉林大学护理学院;4.吉林大学文学院)

注解

①十报告。

②李庆林:“传播方式及其话语表达——一种通过传播研究社会的视角”,载《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

③(奥)西格蒙得·弗洛伊德著:《梦的解析》,丹宁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5月第2版,第31页。

④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⑤( 奥)西格蒙得·弗洛伊德著:《梦的解析》,丹宁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5月第2版,第498页。

⑥李捷:“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载《光明日报》2013年1月4日,第1版。

⑦李泽泉:“中国梦:国家梦、人民梦、世界梦 ”,载《浙江日报》2013 年5 月17 日,第 14 版。

⑧辛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载《人民日报》2013年1月4日,第8版。

⑨邓小平同志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尼雷尔时谈话的一部分。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 篇2

一、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

梦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行奋进的灯塔,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的梦想。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新一届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集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1]

中华民族曾经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人类进步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到了近代,中国却逐渐走向衰落,并屡次遭受屈辱,历经了各种各样的磨难,甚至面临着继续生存的危机。鸦片战争170多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经过党和人民的不断努力,我们找到了这条科学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来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民族自强是中华儿女心中惊心动魄、跌宕起伏而又波澜壮阔的“中国梦”。中国梦历经沧桑,经受了火与血的洗礼;中国梦印刻着中国的屈辱与自尊,中国梦承载着整个民族伟大复兴的意愿。

二、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即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用中国梦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确保大学生坚定有力的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谓是任重道远。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大学时期又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开放、善于表现、视野开阔、创造性强的特点,但是他们又是自我意识强,喜欢捕捉新思想、新潮流,能够迅速地接受新事物。这些又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挑战,因此,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它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激励人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克服种种磨难。当每个人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那么“中国梦”也就有了实现的奋斗力量。“中国梦”的学习和讨论可以在大学生中形成一种信念,只要为了梦想不断努力奋斗,就可以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就有了一种精神动力,它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和创造精神去争取美好的生活。在学校里,学习和践行“中国梦”,可以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氛围渲染下,广大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就不怕他们不会去努力了。

其次,中国梦具有一定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刚刚接触到复杂社会的大学生难免会被这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所吸引,如果不及时对他们加以引导就会形成各种偏离主流文化的影响。“中国梦”的教育学习可以让他们对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进行思考,同时也会引起他们的共鸣,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涌现出一些先进的人物和事迹,这些都是对广大青年大学生的一种引导和规范,我们不能忽视榜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梦”还是一种价值观念,观念的东西得到大学生认同后,就会激发出巨大的力量,激励着大学生去追求真理、探索科学,在学校内形成优良的学风。[3]

最后,“中国梦”还具有凝聚功能。“中国梦”形成的凝聚力,促使大学生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做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国家。“中国梦”能够满足大学生追求进步的精神欲望,从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向心力,也就是凝聚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梦”的途径选择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中国梦”的教育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梦的教育是主要的途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强烈的期待,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的教育不仅可以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还会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大学生具有活力,他们有勇气不怕失败,所以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与“中国梦”的关系,了解其内涵,让他们明白“中国梦”就是他们自己的成才梦、创新梦和报国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我国的发展成就,让他们能都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必须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共同强大。让他们坚信:我们有着正确的理论指导,有着强大的思想动力,也有着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不会只是纸上谈兵,我们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合理利用校园媒体的宣传作用

高校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海报宣传栏,进行“中国梦”教育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宣传平台,加强校园舆论宣传。我们可以通过校报、海报、校刊等刊登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形象生动的展示“中国梦”的现实性,也可以利用周末或者班团活动的时间来观看一些记录片,让大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微博等社交方式组织学习讨论,增强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讨论中学到知识,在讨论中深化理解。

(三)大力推进“中国梦”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梦”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在学校内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广大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摄影大赛、主题班会、以“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的班团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当然,还要将“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展现在校园网、校园海报、宣传橱窗、宣传横幅中,利用丰富详实的图片资料和优美的文字表述,通过健康的信息传递,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感。[4]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实现“中国梦”教育的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亲近感和信任度,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中国梦”与自己的梦结合起来,激励学生自觉加强专业学习,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四)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发挥其重要的辅助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社团开展的活动也是高校第二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梦”与社团活动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辅助作用。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不同类型的社团中可以开展不同的活动,在社团中可以进行“中国梦”的理论的学习,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为了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前赴后继不断拼搏,这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应该重视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成立新的社团,一些专门进行理论研究的社团也是很必要的,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融入到大学生的社团活动中去。

(五)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发挥其积极的模范作用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 篇3

关键词:中国梦,美国梦,比较,和谐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党的十前夕,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文章《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文章称“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China needs its own dream)”。这个“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它“将人民的致富憧憬与更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2012年11月,党的十刚刚结束,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展览之后,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的“中国梦”,这样定义“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又对中国梦做了全面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成为学界热议问题。

去年,所谓的“美国梦”也被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及,即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个人的成功和幸福。同年7月2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乔恩・米查撰写的《美国梦的兴起与陨落》,周刊主编查德・施腾格尔还为此加了编者按,他把美国正在火热角逐的奥巴马与罗尼姆的总统竞选,归结为“竞争的实质在于哪一个候选人能够最大限度的恢复美国梦仍然可行的感觉”。“美国梦”在美国的地位可见一斑。此前也有“英国梦”、“俄国梦”、“日本梦”的提出,但现今世界关注的焦点只有“美国梦”与“中国梦”。

美国梦及对美国梦的反思

1931年美国人詹姆斯・亚当斯在《美国史诗》中写道:“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这是我们迄今为止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这是关于“美国梦”的最早表述。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梦”作为一种主流价值在美国深入人心,并不断向世界各地推销。在这样的梦境里,美国人相信只要个人勤奋努力,就能获得个人的成功。

300多年前,一部分英格兰移民来到美洲寻找一块新教徒能够居住的“净土”并在此建立新的国家。随着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侵略者的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梦”悄然萌芽――美国给了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解放宣言》,为美国梦设定了制度基础;从欧洲来的移民中,涌现了很多基于自身艰苦奋斗而取得成功的代表人物;带领美国人民走出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的罗斯福与出身贫寒而竞选总统成功的里根成了美国梦付诸现实的典型。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也激发了很多人对美国梦的认同和向往。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当选也成为美国梦的注脚,其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发表演讲称赞丈夫实现了美国梦,并将帮助其他人实现梦想。

但是,现代世界中,美国梦开始褪色,尤其美国发动了几次不能算成功的对外战争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袭击利比亚等,都使美国深陷泥潭,不能自拔,9・11恐怖袭击更是美国的梦魇,美国不可突破的神话破灭,支撑美国人优越感的价值观念也开始受到反思,而且美国国内的不平等程度也达到了最高点,位于贫困线以下的人群不断扩大,中等收入和最高收入人群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过去,人们觉得美国遍地是机会,可在如今的美国,一个孩子在依赖父母收入的程度,超过欧洲和其他任何有记录的发达工业国家。昔日的美国努力创造机会均等的美国梦,但如今,美国梦只是个神话”。

美国梦实质是指每一个人都拥有不受限制的机遇来追求财富,积累财富。在美国人的思维逻辑中,财富是自由和平等的基础,有了财富,也就有了个人的自主与独立。这造成自我与他人关系纯粹以物质关系为核心要素,财富本身的排他性也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的内在原因。这也造成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美国梦不可能是一个普遍有效的梦。这种排他性的梦想不可能成就所有人的梦想,一部分人的成功必然是以另一部分人的失败为代价,少数人的好梦必然伴随着大部分人的噩梦。再者,世界上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实现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梦想。只有梦与梦之间的协调,即自我之梦与他人之梦之间的协调,个人之梦与集体之梦之间的协调,才可能梦想成真。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

中国梦与美国梦都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观念基础不同。中国梦的思想基础来源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文主义和爱国主义,中国梦既强调国家、集体利益,也重视个人利益,既强调人类的福祉,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从哲学基础来看,美国梦的精神原则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平民主义、实用主义、竞争主义和征服主义,美国梦无条件的肯定个人自由和个人成功,这种排他性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敌对。

根本价值不同。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一贯相连。中国经历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是几代革命先烈的奋斗目标和全体中国人的梦想。中国梦是百年中国的伟大梦想,有广泛的民族共识,有强烈的民族情怀,有彻底的民族信念。而美国梦是个人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体现,它的价值导向是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利益最大化是社会的根本规则。

具体内涵不同。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真正实现《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主义的规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而美国梦只强调个人价值,强调个人与金钱,而中国梦的强调个人梦想实现与国家强大的息息相关。

历史文化基础不同。中国梦文化基础来源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多次强盛,曾经是历史上最富强的国家,只是到了近代才开始没落。中国梦滋生于中华强大的文化背景,无论面对多大挑战,遇到多大困难,都始终能够以伟大的民族智慧为底蕴,继往开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就用了“复兴”这个词,其中就透露着乐观和自信。

实现方式及后果不同。中国梦的实现依靠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中国的和平崛起,依靠全党全体人们的不懈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在美国梦的价值指引导向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的浪费资源、过度消费、环境破坏。

对世界造成的影响不同。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锐意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来壮大自己,与国家社会实现共赢。而美国梦推卸国际上的责任,只是谋求美国的利益最大化。美国梦对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贫困、污染和社会问题都不负责任,相反这些却成为美国指责各国政府的借口。这种梦想模式利用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把全世界的资源都集中到美国为己所用,这更加剧了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

中国梦――时代的最强音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召唤中国人民为更伟大的目标不懈奋斗。中国梦的提出毫无疑问是在具有辉煌历史的古老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节点产生的最振奋人心、最催人向上的伟大时代的最强音,中国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坚实的时代背景,具备科学的合理性,既有理论的深刻性,又有实践的深入性,肩负着民族使命,连结着民族未来。

中国梦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梦。中国梦既有理论视野、理论纵深,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丰富内容、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的民族使命,又以理论上的深刻性,带动实践上的深入性,以理论上的丰富性,带动实践上的全面性;以理论科学性,带动实践上的成效性,以理论真理性,带动实践上的科学性。中国梦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统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之梦。

中国梦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梦。中国梦的提出,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在有深厚的现实基础,深刻的时代前提,丰厚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这是中国亿万人民渴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生活富裕的心声,这也是中国人民对当代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自豪感的体现。这是中国的伟大事业,是中国人的伟大使命,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伟大责任。中国梦是国家之梦,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是每一个中国人热烈欢迎的、迫切希望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实现的梦想。

中国梦是连结历史与未来的梦。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有近代鸦片战争以来受到的令人愤慨的屈辱,更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取得国家独立、民族振兴的历史成就,也有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伟大梦想。而当下的中国梦就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梦,中国梦把中国五千年文明凝聚成正能量,通过自我扬弃和借鉴吸收创新,让古老中华民族在信息时代立于历史潮头;中国梦继承中国革命党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大旗,在新的时代下开创新的境界,开辟新的战场,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开拓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中国梦是造福于中国人民,造福于世界人民的梦。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中国梦的最终理论指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实现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到构建覆盖13亿人的保障体系……伟大的中国梦,使个人梦想有了广阔空间。中国梦不像个别国家只以各自利益为中心,分裂世界使自己受益。中国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身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开创了新的思路,开辟了新的境界,中国的和平崛起更积极为世界承担责任,为世界人民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美国梦永远是以自己为主轴,对抗、霸权思维无处不在,而中国梦是和谐之梦,是承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的梦想。也许有人认为美国梦也曾经是中国人的梦想之一,但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强大,民生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肯定更加笃定自己的梦想。在讲话中提到:“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我们有幸处于国家不断走向富强,人民生活不断走向幸福安康的伟大时代,我们就是“梦之队”的一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相信中国人的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之梦一定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2期。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 篇4

关键词:发展道路;理论背景;实现梦想;凝聚信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01-03

纵观中华民族纷繁灿烂五千年文明史,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两百年历史,可谓是最为波澜壮阔、最为灾难深重和最为思想纷争的,与之可以相比的也许只有春秋战国那个战火连绵、思想激荡的时期。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风雨飘摇,国家与人民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坚船利炮的胁迫和自由民主思想的撞击,为了扭转落后挨打的局势,救国图强成了以后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不懈的追求,但中国向何处去,始终是一个在理论中纠结、在实践中难解的题。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中体西用成了近现代以来一条主要的思想脉络。但马克思主义的横空出世,使西方资本主义恐惧的同时,却给中国送来了发展的指路明灯。

一、中国选择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是过往的时事,是不容纂改的,中国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不是哪个人的主观臆想也不是外力的强制给予,十月革命只是治病的药引而不是治根的处方,医治中国病的处方还在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基因,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史的主导思路。不管是剧变还是当前的改革之坚,都没有抹去中国人民跨越发展、对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不管当年林则徐喊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目的都是希望不走西方资本主义走过的弯路,实现跨越式地发展,重振中华民族引领世界的雄风,这是国家梦,也是民族梦,更是人民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编制这个梦的“网”,从理论、邓小平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至科学发展观,都是这个梦的宏观构思和理论指南。然而历史发展是复杂的,并不是单线条的,正如思想是复杂的,不是单向度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充满了激荡起伏,社会主义旗帜也在东、西风的夹击中飘舞。西方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的竞争中也日益从资本本位走向了社会本位,自由、民主成了世界通行的国际“绿卡”,市场经济席卷了全球,淡化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认的意识形态区分。当“个人不再是被剥削的奴隶而是自由的主体”已经形成历史共识之时,当“少数人的自由压迫,多数人的自由的时代”难以为继之时,人们的意志与个性就像打开闸门的洪流,带动了市场上人际交往的无数条浪流在涌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并非界限分明,利益需求多元化,思想意识多元化,人们的信仰甚至共识也显得多元化,共同信念的秉持似乎还很遥远。当西方国家尤其是以美英为代表的制度还占据优势时,当中国以两千年封建史与贫穷落后为崛起背景时,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在实践中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中国几代人的梦还有很多未解的理论值得去探索。

二、中国梦提出的理论与现实背景

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从全人类资本主义发展的宏观背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而揭示历史发展的;列宁、斯大林是出于解放东方民族国家、创立新的国家制度而领导革命的;则主要是站在国家民族解放、救亡图存而引领第三世界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立场上,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而出发的;“三个代表”着重围绕“建设怎样的党,高举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展开;科学发展观则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而谋划出一条国家长期持续发展的路线。这些理论都很宏大或是宏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都是社会精英在领悟、在倡导、在实践,而普通老百姓更关心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出、行、住、穿,也就是当前流行的政治名词“民生”。当代的民生与民主不可分,民生应该是人民自主的日常生活,缺乏最广大人民的参与,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搭不上多少关系,理论即便再宏大、再诱人,最终人民的热情也会逐渐冷却,理论的武器就不可能完全转化为实践的武器,不能转化为物质的力量,理论只有被亿万人民掌握才会产生出铸造历史的合力。“中国梦”就是这样一种理论,既宏观也入微,既抽象也具体。每个人都有梦,每个人都做梦,所以梦能吸引每个人、激发每个人,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梦”是中国人乃至与中国有紧密联系的人的梦,而梦的实现依赖一定的现实条件。个人的发展不仅有关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也有关社会提供的平等机会,每个人生而平等,但每个人又生而不平等,前者是从人格上讲的,后者是从先天条件和社会现实上讲的,我们不可能苛求每个人生下来的经济条件、身体素质、智力水准等各方面都一样,所以马克思说:“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我们只能希望社会能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让“下者”能有上的希望,也能让“上”中的懒惰者有能下的压力,这个社会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否则梦只是梦,缺乏落地生根、茁长成长的土壤。总理在履新记者见面会上说:“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这就是新一届政府为保证每个中国人具体实现梦想的铿锵承诺。

三、中国梦连接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梦不是理论却可以包含理论,只有理论支撑的梦才可能是理性的梦,才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梦,否则就是“白日梦”、“空想梦”。党的新一届领导人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中国梦,中国梦是否就有理论和现实实践作为支撑呢?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际语境已进入了新的转折点,需要不断创新,具有时代化、大众化,如果仍停留在宏大叙事和创立时期的资本主义历史背景下,就会难以切入平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从而失去了足够的理论说服力。其次,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们的“梦想”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但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社会多层、思想多元成了难以逆转的趋势。再次,在邓小平同志提出“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后,激发了我们民族沉睡已久的创富梦想的同时,无尽的物欲浪潮也难以阻挡地淹没了太多伦理道德和社会良知的光辉。怎么样才能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延续我们民族文化血液里的优良传统、铸造新的社会信仰呢?我们不得不承认,理论缺乏说服力和亲和力,也就是理论欠缺大众化和时代化,人民对此其实也很困惑和盲目,迫切希望能够改变理论倡导与现实情况相扭曲或相背离的状况。中国梦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中破土而出的,显示了新一届领导人对历史与现实卓越的洞见与把握,既朝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三化”方向推进,又延续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传统前进,在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中保持东方文明独有的底色,既要继承中华文化的血脉,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既不同于美国个人主义的梦,也不同于俄罗斯的强人政治梦,而是以中华民族传统的集体主义融合于现代文明,以集体的智慧化于独具特色的“协商民主”。简言之,就是要以中国梦铸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这是一个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共产共富的梦,也就是人人拥有自己的财产和赖以全面、自由发展的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就是探索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理论,也应该是探索每一个中国人自主、自立、自强的理论。但在中国梦之前,是一个从上至下的理论灌输,而不是从下而上的理论自觉。中国梦把宏大的国家、民族梦与每个人联系在起来,从而使高高在上的理论更为广泛地接上了亿万民众的“地气”,喷发的能量也许只有历史能够说明与证明。

四、实现中国梦有利于凝聚特色社会主义信仰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 篇5

关键字:梦文化;占梦;梦

梦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若说梦是幻觉,然梦中之人物事件,醒后皆历历在目;若说梦是真实之表现,然醒后难找与梦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时日有所思,夜即梦之;有时梦中所见,日即遇之。梦之神秘至此,我们的祖先亦早知之,即产生梦文化。梦反映出人类内心世界,以及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联系。在人类文明史上,梦始终被人们视为一个谜。在原始部落中,梦甚至是被当成天神降临或是妖魔附体。

1.中国梦文化的历史演变

梦文化的含义,梦是做梦者的一种心理体验,一旦这种体验突破梦者个体的界限,在人们之间互相交流,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时候,它便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很奇特复杂的文化。

中国梦文化作为中国特殊的精神文化,具有自己固定的思想内涵和清晰的历史线索,在形式上与宗教哲学,艺术类的精神文化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不是以一种"凝聚态"的形式存在活动演变的,是以"发散态"的形式存在演变活动的。梦文化的这种形式,与其它的"凝聚态"精神文化,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和作用力。梦文化的主体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环节和角落,都可以看到梦文化的存在和它产生的影响。中国古代占梦迷信的历史演变,历代占梦书的流传和考证,种种的占梦术的秘密,90年出版的,是中国现代出土时间最早的梦书文本,在具体剖析占梦术的过程中,揭穿蒙昧性欺骗性,采取客观的态度,肯定占梦过程在不自觉的形式中,可能接触到梦的性质以及其活动机制的某些方面。研究历史文化现象,对于陈腐的东西不能够没有批判,但是批判要有实事求是的分析依据,讲明道理,破解除迷信,解放旧思想。梦体验是在个体身上发生的,过程和感受也是个体性的,它不只是属于某些个体,人人共同具有共同感受的。在人们日常交往中,互相交流这种体验与感受,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时候,它便形成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文化现象-梦文化。

梦文化中梦的迷信,主要起源与人对自身的精神活动的无知,作为思想基础的梦魂观念,最集中的反映了人在思想认识上愚昧性,由梦发展起来的占梦之术,除了愚昧性之外,还有它的虚伪性以及欺骗性。梦文化中对梦的探索,反映了一种理性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在中国梦文化的发展中,中国古代学者依靠自己的智慧独立的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战国时期可以看做是梦的探索开端时期,历经汉、晋、隋、唐时期,梦的探索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行开拓发展。

2.梦形成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做梦的原因分为生理和心理机制两方面。从《左传》中关于晋侯做病梦的分析中,就可以发现梦的形成原因有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体内疾病生理现象可能会在梦中有相应的反应。弗洛伊德则认为梦是童年期压抑的那些反社会、反道德的愿望满足,认为所有的梦都是人非理性以及反社会愿望的满足。荣格则认为梦来源于集体无意识,是更广泛的潜意识的反应。弗洛姆把梦看成是表现任何的心智活动,这不仅是不合理的需求表达,同时也是合理需求的表达。 对梦下定义的一个人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梦被定义为睡眠者在睡着的时候的心理活动"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密切注意梦,最擅长解释梦的人是能够看出相似性的人,就像是水中的图像,梦也可能收到同样的歪曲理解。

3.解梦具有一定科学根据

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很多关于梦的古老传说,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庄周梦蝶”。古人认为梦可以预示吉兆和恶运。古人常常参照《周公解梦》一书来解读梦境。由于梦的意义更不相同,人们可以通过解梦来得知吉凶祸福的预兆。古人把梦当作是神的意旨。解梦在中国十分流行,最为家喻户晓的解梦书籍当属《周公解梦》。其实,解梦并非完全迷信。解梦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1)梦会反映现实。很多梦实际上是在清醒状态下发生的事情的重演。不需要解梦,人们就能够轻易的读懂这类梦。(2)梦是机体自身的暗示。中医药学指出,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当阴阳失衡时,便会做梦。依照中国哲学,阴阳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自然属性:前者为负,后者为正。阴为女性,阳为男性。如果梦见自己被大火炙烤,并且燥热难耐,那么就意味着你内火过重。因此,你的外在表现为容易发怒或紧张。(3)梦通常与事实相反,这正好与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相吻合。

基于经验与实践,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写了一本用于解梦和预言吉凶的书,这本书便是《周公解梦》。作为古人智慧与经验的结晶,人们愈发意识到《周公解梦》不是迷信之谈。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科学合理的。《周公解梦》这本留传百年的巨著仍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

4.梦的现代研究发展

研究梦的研究者在不断的进行着新的探索,Solms和Mark提出了快速眼动睡眠,Takeuchi和Tomoka等人利用ERP对8个大学进行连续七天的睡眠研究,证明了快速眼动睡眠与梦及其回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脑干激活的角度分析研究梦的内容及其性质,从这可以看出,梦的研究趋势,已经从思辨逐渐转向以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的实验室研究,在对弗洛伊德理论等经典理论的研究中,开始采用了客观的量化方法。有的研究梦学者提出记梦日记,这样不仅可以为梦的研究积累资料,也可以通过分析,发现梦的启示。现今当代的梦心理学研究分化成了4个阶段,开始于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感觉决定论阶段-需要决定论阶段-原始决定论阶段-双重决定论以及整体决定论阶段。

总结:我国传统的梦占文化是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对梦的研究成果,明代崇祯年间的《梦林玄解》是梦学中的集大成者,是现代研究梦学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在民间流传深广的《周公解梦》也是我们研究梦学的资料之一。“乾坤天地”节选了《梦林玄解》的《占繇》,介绍了解梦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将《周公解梦》改编成《梦兆吉凶对照表》,以便快速查询。

参考文献

[1] 李成武。 探源中国梦的文化基因[J]. 政工研究动态。 2008(16)

[2] 欧阳秀敏。 窥探中国梦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宋词多“梦”为例[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06)

[3] 杨波。 从《史记》的梦异看中国早期梦文化心理[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 篇6

关键词: 中国梦 语境意义 认识

党的十后,同志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国梦,随即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宣传、讨论中国梦的热潮,“中国梦”不仅成了官方语言的重要热词,成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点话题。高校是对大学生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融入中国梦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刘云山同志在出席、教育部、召开的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1]在大学生中宣传、学习中国梦,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梦的语境意义,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推动中国梦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能量。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2012年11月29日,同志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这是他第一次阐述“中国梦”的概念。同年12月12日,他在视察广州战区会见驻穗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时特别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说强军梦。[3]这两次讲话,主要强调了“中国梦”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他9次提到“中国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中国梦”,指出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他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作了明确而又精辟的概括。

2013年4月8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刘云山同志在会上指出: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要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5]同年7月8日,刘奇葆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明确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6]

二、中国梦的实质

中国梦的实质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既要依靠人民才能实现,中国梦的实现又是为了造福人民。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7]这次讲话共44次提到“人民”,由此可见中国梦的人民性。人民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和动力,而且是中国梦的实现本质和归宿,这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是完全一致的。

2013年5月2日,同志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中写道:“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8]在以后提到中国梦时,同志都会强调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实质。刘云山同志在谈到中国梦的本质时明确指出:把握好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9]因此,在宣传教育中国梦时,必须紧紧抓住中国梦的人民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中国梦大众化、通俗化的本质特征,显示中国梦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力,发挥中国梦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三、中国梦的现实路径

中国梦的现实路径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道路问题是关系到中国梦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纵观1840年以来中国近现代史可知,什么时候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什么时候国家的发展就充满生机活力;什么时候迷失了正确的道路,什么时候国家的发展就坎坷曲折。纵观党的九十二年历程可知,什么时候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会取得胜利;什么时候迷失了正确的道路,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会遭遇重大挫折。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路程可知,党领导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当代中国道路。

同志在阐释中国梦时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强调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10]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唯一正确的道路。

同志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11]革命战争年代,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革命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因为有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历史背景下,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化体系,就是因为有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精神;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经济实力十分落后,如今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名列世界前茅,就是因为有那么有一股劲,那么一股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同样需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精神。这股劲、这股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同志在阐释中国梦时概括的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志强调:“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12]

“梦”是人民群众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同志把本世纪“两个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为“中国梦”,促使“中国梦”与人民群众的“梦”零距离对接,增强了中国梦在人民群众中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13]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内在联系,既指明了个人梦实现的目标方向,又指出了中国梦实现的力量源泉。当前提倡、宣传、学习中国梦,就是要把每个中国人的梦与中国梦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找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契合点,让每个中国人的梦汇聚成中国梦,让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成“命运共同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成正能量。

刘云山同志在出席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时说: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14]“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国梦的实现必将惠及每个中国人,个人的人生价值必将在奋斗中化为现实。

四、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所谓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就是中国梦获得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认同,获得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认同的价值观。根据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可知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有三。

一是中国梦在人民群众个体层次上的价值支撑。个体是群体的基础,没有个体,就没有群体、没有社会。个体层次上的中国梦,就是个人通过努力获得事业成功、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人生价值,其基本价值支撑就是“三个共享”。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5]“三个共享”让个体看到了实现中国梦的前途和希望,认清了“中国梦”就是“我的梦”、“我的梦”就是“中国梦”的内在联系,坚定了个人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信念。

二是中国梦在民族层次上的价值支撑。民族层次上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基本价值支撑是没有一个统一、独立、富强的国家,就没有人民人格的尊严和生活的幸福。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16]

三是中国梦在世界层次上的价值支撑。世界层次上的中国梦就是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其基本价值支撑是中国梦既造福于中国人民,又造福于世界人民。中国梦既具有梦的特殊性,又具有梦的一般性。

中国梦的特殊性在于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具有中国的风格、中国的气派、中国的特性,不照搬其他国家的价值观念,不搞全盘西化。2013年3月25日同志在访问坦桑尼亚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17]中国梦与非洲梦、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梦是不同的。

中国梦的一般性在于中国梦与世界梦是相通的,中国梦既造福于中国人民,又造福于世界人民。2013年6月7日同志在会晤美国总统奥巴马时说:“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18]刘奇葆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美好梦想是相通的。[19]

五、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和艰难险阻,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近现代历史告诉我们,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不改革就不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就不能创造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中国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就永远只能是梦想。

同志在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20]可以说,改革开放过去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现在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将来仍然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动力源泉。2013年7月23日,同志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21]

六、中国梦的指导意义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不断创新,中国梦就是这一理论体系在新形势下的丰富和发展,为这一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内涵”,刘奇葆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思想观点,打开了理论创新发展的宽广视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鲜活力量。”[22]

中国梦是指导中国人民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思想。刘奇葆同志在署名文章中指出:“同志提出和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是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23]

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把握时展的脉搏,呼应广大人民的心声,根据党情、国情、民情、世情的发展变化,在指导思想上的再一次与时俱进。刘奇葆同志撰文指出,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24]

参考文献:

[1][5][9][14]刘云山。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人民日报(2013年4月8日),2013-4-9,第01版。

[2][16].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2012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2012-11-30,第01版。

[3].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2012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2012-12-13,第01版。

[4][7][10][12][13][15].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人民日报,2013-3-18,第01版。

[6][19][22][23][24]刘奇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人民日报,2013-7-8,第06版。

[8].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2013年5月2日).人民日报,2013-5-5(第01版).

[11].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五日).文集(第7卷):162-163.

[17].中非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2013-3-25.

[18]同奥巴马总统共同会见记者。人民日报,2013-6-9,第01版。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 篇7

[1]张朋、王忠桥。“中国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0).

[2]韩小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梦。考试周刊。2014(31).

[3]刘晓杰。“中国梦”的哲学意蕴、现实意义与当下诉求。理论观察。2016(4).

[4]孙祥、林雪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梦”和谐共建研究。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学习实践“中国梦”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英梅王普京。“中国梦”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53

[2]王英梅王普京。“中国梦”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54

[3]徐永利。引导青年教师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N].中国教育报,2013年11月5日

[4]秦兴洪冯益谦。《圆中国梦从我做起》[M].广东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编:100页

基于中国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论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5.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7.

[5]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192.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7.

[7]侯惠勤。论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的方法论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14:6.

[8]陈金龙。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2015:3.

[9]谭培文。社会主义自由的张力与限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4:6.

作者:黎一献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5年8期

“中国梦”愿景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参考文献:

[1]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2]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3]孙有中。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2002(3).

[4]张书林。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解析与建构[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3(7).

[5]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EB/OL].人民网,(2012-11-15)[2013-03-

04].http://poli-19591

993.html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 篇8

关键词: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3年3月17日,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以此为开端,国内学术界掀起一股研究“中国梦”的热潮。通过大量学者的研究,不难发现,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仍然坚守着马克思主义道路,并且将我国的实际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健全。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以来同志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而在同志所提出的理论中,中国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顺应时展趋势、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产物。中国梦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指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能够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方面都得到极大提升,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兼顾精神世界的发展和充实,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大国;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历史上先进的思想、技术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昌盛的文化,使中华文明长期居于人类世界文明的顶峰。但是,伴随着鸦片战争、等事件,中华民族的文化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民的民族精神受到冲击,在此时提出民族复兴对于激发中华儿女的责任感、使命感非常有帮助,能够促使全国各民族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中国梦继承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学观念,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以人民的幸福为导向。人民幸福的梦想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理念,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内涵的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

二、中国梦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

(一)中国梦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梦是同志在综合考量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经过反复的考察、分析后提出的。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也遵从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同志一直以来都非常赞同想要认识和了解当今世界,把握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发展趋势,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转变。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演变规律的研究,当今世界大环境正处于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即资本主义的时代,中国要在此时发展社会主义,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任务非常艰巨。因此,在实现和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路线,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我国国情结合起来。中国梦这一科学理念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因此中国梦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二)中国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党的十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24字与中国梦关系密切,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中包含了众多对于国家、社会、个人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念等,都融合于党的十提出的24字核心价值观中,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之所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了让我国人民在这样一种积极、正面的思想指导下,能够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又是在充分考察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理论。从微观的角度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与马克思主义所提倡的在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要积极提升精神文化生活的观念不谋而合。所以,24字的核心价值观正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将我国优良的传统融入其中,从而提出的包括国家、社会、民族、个人的价值观念。这种融合正是中国现展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一种体现,也是长久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一个成果。

(三)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具体国情的有机统一

在全球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想要获得好的发展,首先必须对自己的情况形成清晰的认识。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学习会上,同志指出:“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于这个最大实际。”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正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也是我国最大、最实际的国情。在此基础之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同志提出了中国梦理论。实现中国梦需要做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团结全国各民族力量,共同为之奋斗。

我国一直以来都坚守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国梦理论依旧如此。中国梦理论不仅是我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更是将我国的具体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融合,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性作用,结合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将这三方面进行整合,形成了中国梦理论,也使中国梦成为可行、可实现的发展目标。将历史与现实、个人与民族、中国与世界统一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造福世界,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升华注入了新的血液。

[参考文献]

[1]程美东,张学成。 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02:58-65.

[2]史为磊。 当前“中国梦”的研究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2013,04:12-22.

[3]李君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01:5-17.

[4]汪信砚。 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03:81-90.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 篇9

关键词:中国梦;马克思;实践

中图分类号:B-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77-02

中国梦是民族梦、人民梦以及个人梦在哲学层面“三位一体”的高度统一,因此也就必须从哲学层面深入研究和剖析三者统一的机制,即民族梦、人民梦以及个人梦三者统一于中国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深刻批判了近代以来的认识论哲学,打破了主客体的二元对立局面,消灭了思辨哲学,以其历史观在整个哲学领域引起了全新的变革,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只有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出发,才能够正确地理解民族梦、人民梦以及个人梦作为中国梦在不同维度的具体形态的根源以及统一基础。

一、以人为本是中国梦“三位一体”统一的核心

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提出的实践人道主义的概念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进行了本质上区分,认为对于宗教的反抗所形成的人道主义只是一种理论上的人道主义,而对于私有制的扬弃才能使理论的人道主义成为一种实践的人道主义[1]。资产阶级所宣扬的理论人道主义传统可以追述到中世纪末期的人文复兴运动。对于宗教神学的批判与反抗拉开了近代哲学的帷幕,以“杀死上帝”为旨归的近代哲学凭借着科学技术的力量为人类的启蒙奠定了基础。启蒙运动中,对于主体性的张扬成了一个辉煌时代的主题,宗教神学的铁幕终于被历史的洪流所摧毁,致力于以理性光辉照亮世界的伟大科学家与思想家层出不穷。但是,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却没有能够完成它赋予自身的历史使命,无论在面对自然还是在面对自我时,人一直都被异化的阴霾所笼罩。于是,神话的消除成了对神话的创造,坚信能够确证自身力量的人却始终在确证着他的异化形式――人的逻辑被以资本为代表的物的逻辑所掩盖。

与理论人道主义不同,马克思的实践人道主义并没有从异化的世界、从物的逻辑,而是从历史的逻辑、从真正的人的逻辑出发,从而恢复了人类的实践本质,“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毫无意义”[1]。

因此,任何梦想都必须从现实的人、从人的实践、从主体的角度出发,才能够明晰其内在基础与未来可能性维度之间的本质性关联,中国梦同样如此。可以说,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时期的必然历史归宿,同时也彰显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特点所在。由于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人始终处于异化了的状态,因此尽管资本主义国家也强调所谓的人权或人道主义,但是仍然不能脱离理论人道主义的弊端,致使任何对于人的理解都沦为了抽象的、空洞的以及非历史的概念。一旦脱离了历史,人与人民、民族不但不可能达成统一,而且甚至会使它们对立起来。

在实践人道主义看来,单一的个体形式并不是独立地存在着,通过实践这一否定性的确证活动,人总是不断扬弃自身有限的特殊性以适应群体的普遍性,因此实践的个体必将在历史中实现他的总体化,即自由人的联合体。因此,个人势必以人民以及民族的总体形式出现。同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当作为人民或民族的个体以整体利益为自身价值时,个人、人民以及民族就达成了“三位一体”的高度统一。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尤其是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立场的贯彻,不仅为中国梦的提出奠定了理论与方法论的前提,更使得中国梦在本质上与“美国梦”、“德国梦”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梦想区别开来。这是因为唯有在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基础上,民族梦、人民梦与个人梦才能够切实地统一在一个国家的梦想之中。

二、历史是中国梦“三位一体”统一的基础

民族梦、人民梦以及个人梦之间“三位一体”的哲学统一是一种内涵统一而非单纯形式上的一致,因此只有在历史的视域中才能够被真正理解。在黑格尔之前,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无法充分理解主客体的统一。所以,自近代哲学以来,由笛卡尔奠定的形而上学基础一直面临着挑战,自然科学的方法并不能够僭越它经验的有限性,进而统摄人文科学。休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为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开辟了道路。康德虽然开启了哲学的哥白尼革命,但是形式逻辑的绝对同一却因为悬设了物自体而无法解决现象界与物自体之间的统一。黑格尔打破了康德形式逻辑的窠臼,正如他对康德所做出的批判一样,思维彼岸的物自体根本就不存在,思维的对象是绝对精神的异化的结果,因此与绝对精神在历史中得到了统一。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历史视域,只不过后者的历史是绝对精神的自我显现,而在马克思那里,历史是人类实践的结果。

梦想的实现所关涉的恰恰就是历史问题。正如如果丧失了历史的视域,现实与梦想之间的统一将无法理解一样,民族梦、人民梦与个人梦之间的统一也必须在历史的进程之中加以考察。但是,历史的统一或者总体性也并非是理论上的一种先验的悬设,马克思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所揭示出来的,乃是从当下的现实出发的。换句话说,尽管历史为民族梦、人民梦以及个人梦提供了统一的基础,然而,如果从先验的历史目的与总体出发,这样的统一就会倒退到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水平。所以,以上三者的统一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过程,简言之,民族梦、人民梦与个人梦在中国梦中“三位一体”的统一既不是简单的加总,也不是实体意义上的同一,而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相一致的过程。

这是因为中国梦本身就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相一致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一种实体,即“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2]。因此,中国梦一直在不断的生成之中。所以,民族梦、人民梦与个人梦的统一也并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的终极目标与终点,而是同样处于不断的生成之中。一言以蔽之,民族梦、人民梦与个人梦“三位一体”的统一在逻辑上来说是从差别同一上升到历史总体的过程,这一进程符合了马克思辩证法的原则,即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的结构在现实中就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走向深入的光辉进程。

由此可见,民族梦、人民梦与个人梦“三位一体”的统一只有在历史的视域中才能够被真正把握。不仅如此,民族梦、人民梦、个人梦甚至是中国梦自身都是过程的结果,它们各自以及彼此之间的统一关系也同样是一种过程。所以,毋宁说历史作为民族梦、人民梦与个人梦相统一的基础在本质上根源于马克思哲学所揭示出的从实体性思维向过程思维或者历史思维转变的革命性特征。

三、实践是中国梦“三位一体”统一的途径

既然,民族梦、人民梦与个人梦的统一需要以历史的视域与过程的思维加以把握,不能够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出发,将其视为预设的历史中的实体,那么如何避免使其陷入绝对精神式的历史终结与归宿,就需要以马克思对于实践的理解为基础,揭示出民族梦、人民梦与个人梦之间的统一机制。

从差别同一上升到历史的总体性,在现实中体现为历史的进程,而在理论层面则关涉实践问题,即人类的历史如何从特殊性上升为普遍性的问题。每个人在历史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追求,这些价值追求最终得以上升为一种历史的普遍性,即历史的合力论,在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中,个体与整体也保持着紧密的关系,“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但是,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目的与结果并不是简单的理论预设,而是人类实践的结果。也就是说人类的实践作为历史的中介,成了从个体的特殊性上升为历史的总体性的途径。进而,实践也就成了民族梦、人民梦与个人梦三者从具体的特殊性上升到历史总体性的中国梦这一高度统一的途径。

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将以精神助产术的方式来通过自我否定的形式来实现对于“至善”的认识,自此,有限的特殊性如何上升到历史的总体性这一哲学问题,在亚里士多德、莱布尼茨、斯宾诺莎以及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理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4]。然而,遗憾的是,在马克思之前,这一问题并没有能够真正地解决,尽管康德与黑格尔都距离正确的理解仅仅一步之遥。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总体性的生成的关键在于实践。首先,实践是人类的本质与存在方式。对于人类来说,并不存在业已存在以适应其生存的自然物,因此,人类的生存必须以改造世界为前提,通过实践活动,自在自然不断地转化为人化自然,而人类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加深了对于自然的认识,以更加适应自然,因此,实践将人与自然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持续推进的辩证关系中,推动了人与自然界的共同发展。其次,马克思认为,实践不仅仅是具体操作层面的现实活动,同时也关涉人类的自我确证,“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2]。但是,这种自我确证却是通过自我否定的形式来实现的。无论是对于对象世界的创造,还是对于无机界的改造,其本身都是人类自我否定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人类的个体自觉地放弃了自身的特殊性,否定个性,以适应自然以及群体的文化、传统,乃至道德上的约束,因此,个体的价值追求也就得以能够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地上升为历史的总体性,即特定历史时期,群体的普遍性价值追求。个体在实践这一持续的否定性的自我确证中,确证了自身的自由,以及他的社会属性,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个体的自由,即其特殊性与历史的总体性达到了统一。

民族梦、人民梦与个人梦的统一途径也正在于此。任何个体追求自身目标与实现梦想的实践活动,都是对于自身现状的一种否定。但是,这种否定同时也是一种肯定,因为社会个体的否定活动都无法跳出当下的历史环境,也就是说否定的标准与依据来自于社会历史的普遍性,亦即一个群体在历史中所形成的文化传统、道德习俗等规范。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无数建设者们追求自身价值与梦想的同时,也在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生成了他们的个人梦、人民梦与民族梦,使三者统一在自己的现实活动中,进而不断生成着在历史总体层面上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9.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 篇10

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新校高一(1)班杨行

邮编:274300 指导老师:初凤平

我们从遥远的文明走来,我们从磅礴的长江黄河走来,我们在灿烂的华夏文明上崛起。我们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我们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我们是有灿烂文明的中国人。古老的中国而今焕发出无以伦比的光彩,因为梦想使它闪闪发光,因为中国梦使中国勇敢起航,因为中国梦,肇始于足下。

中国梦,肇始于足下。孔子,一个被世界永远记住的名字。他为了自己心中治世为人的梦,为了心中的大爱,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提出儒家思想。因为孔子对梦想的坚持,才有了教育后人的《论语》;因为梦,才有现在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因为梦,才有了华夏文明中最重要的一脉;因为梦,才让世界认识了风度翩翩的中国。“仁义中国,文化中国”这是孔子的梦,更是我们的中国梦。

中国梦,肇始于足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曲《春天的故事》经世代传唱,敬爱的邓小平爷爷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中国的沿海,为中国作了重要的决定,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吹醒了沉睡的中国雄狮。因为邓小平爷爷对梦想的笃定,他才会义无返顾的带领华夏儿女去开辟出这条新的发展道路;因为梦,才使得中国经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梦,才使得中国人可以挺直脊梁,不再是任人欺凌的中国;因为梦,才使我们的梦想飞的更高更远。“繁荣中国,经济中国”这是小平爷爷的梦,更是我们的中国梦。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 篇11

关键词:中国梦;内涵;时代特色;青年责任;践行

一、中国梦的内涵

梦想,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就是一个追梦的历史,一直激励人们不懈奋斗的就是“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同志以表现中国近代以来奋斗历程的展览为背景,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又再次强调“中国梦”这一梦想的宏伟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梦想既是不但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和现在,也昭示着中国的未来,是中华儿女百年的渴望,百年的的奋斗,百年的等待。

二、中国梦的特色

(一)传承性―贯穿历史,联接未来

忆往昔,中华民族发展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遭受苦难,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在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侵略下,中国“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本来已经落后的经济文化更加落后,国家积贫积弱,百孔千疮,民不聊生,中华民族日渐衰落。民族的衰落屈辱孕育着民族复兴的期望,为了拯救国困民穷的中华民族,一批又一批青年志士进行了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在一次次民族危机面前,青年志士们以百折不挠、顽强 拼搏的精神,求生存、图发展,不断托起中国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看今朝,中华民族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复杂的基本国情、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都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国情,逐步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今天,我们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尽管“中国梦”的曙光就在眼前,但要全面实现,仍须经历艰难漫长的追梦之旅。我国任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地位没有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当代青年的手里,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尽心全力做好每一件事,让伟大的中国梦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梦想成真。

(二)集体性―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以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团在国外多次深刻阐述“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中国梦”不仅在中国引起了热议论,也引来了国外官方、媒体与民众的广泛关注。有人甚至猜疑说,“中国梦”是“美国梦”的复制,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国不能忽视世界的声音而自话,必须正面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猜疑与争议。与强调个人奋斗的“美国梦”相比,“中国梦”追求的是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中国人追求不是独乐乐,而是众乐乐,追求的是“家和万事兴”,追求的是幸福共享。用3个“共同”来描绘“中国梦”的愿景:“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闭幕会上,再次强调了共同富裕,强调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仅仅是5个字,却是内涵丰富,十报告中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意味着我国今后不仅要更多增加民生投入,而且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公平,凸显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决心。

(三)世界性――民族梦与世界梦的统一

1、惠及世界发展

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逐渐成为“命运共同体”。中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无疑给世界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曾言: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实践者。国际金融协会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萨特尔说:过去30多年,中国给世界带来史无前例的变化。中国经济增长拉动了全球需求增长、贸易繁荣和经济发展,同时具有重要的全球师范效应。“中国梦”不仅要追求中国人民的幸福,也要造福于世界人民,实现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和谐共赢。

2、捍卫国际和平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固有本性,源远流长的中华“和合”文化使中华民族素以爱好和平的“礼仪之邦”闻名。历史上我国的和平之举数不胜数,古有秦国虽富可敌国,却从未侵略他国,与世界友好相处;西汉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互利合作的道路――丝绸之路;明有郑和的七下西洋,横跨亚非二洲散播友谊的种子。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历来都是弱肉强食,中华民族也曾屡次被侵略被欺凌而饱受磨难。但是,无论曾经强大的过去还是日益强大的现在,中国一直奉行合作共赢为核心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推动全球治理

伴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深。世界各国无论发达还是落后,都头顶同一片蓝天,共居同一个地球,地球村的环境影响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党的十八报告中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O、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不仅是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理论认识的升华,也表明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托起“中国梦”》编写组编。《托起中国梦》.北京新华书店出版社, 2013.4.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中国梦 我的梦》.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6.

中国梦我的梦论文 篇12

汹涌之历史长河,淘尽世界诸国。三大文明古国的陨落,欧洲的崛起与掠夺,世界大战的洗礼,外族的大举入侵,使万国兴亡交替,盛衰易帜。而唯有我东亚神州,炎黄故里历经磨难而屹立于世界,促世界之发展而卫世界之和平。今闻之深远中国梦。吾夜不能寐,为其之中国梦与吾之中国之梦,欢欣和鼓舞。

吾之中国梦,是以中国成天子之邦,九合诸侯,使国之无人敢犯也。忆往昔,盛唐之时,吾之浩浩中国国力之盛如日中天,万国皆朝于中国,共称吾中国为天朝上国。何其盛也!然清末外族袭扰,国势倾颓,元气大伤,虽经历任总书记之励精图治,国势日长,然终不可比肩于极盛之时,故东亚日本之蕞尔小邦胆敢侵我国土,南越之鄙陋小国竟敢入我中国南海,犯我,使我中国上下皆怒发冲冠。假使吾之中国国力胜于西方之强大美国,诸国岂敢犯我中国乎?故吾之中国梦,是以中国成天子之邦,傲立于世界之林,无人敢侵我中华。

吾之中国梦,是以人民安居乐业,富裕而博识。儒家思想之大同社会乃吾日夜所盼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此言得之。若吾之社会,路不拾遗而夜不闭户,使男有分,女有归,则天下必大治,吾华夏之民魂乃团结如牢,不可破也。民魂即成,国即有魂,更可增强在国力耳。民之安居乐业,亦及国富,富则强兵,兵强则民魂生,国强矣。故吾之中国梦,是以民安居乐业,天下大同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