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精选8篇)

人力资源专业的毕业生们,你们的毕业论文准备好了吗?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8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篇1

1. 解读劳动合同法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 保险业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3. 人力资源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

4. 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

5. 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

6. 关于经营管理者称奇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

7. 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

8. 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9. 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

10. 中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探讨

11. 职工持股计划在高技术产业的探索与实践

12. 关于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研究

13. 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

14. 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

15.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 企业绩效管理模式研究

17. 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研究

18. 企业员工薪酬制度研究

19.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初探

20.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21. 我国行业工资差异之演进及其原因

22. 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员工股权激励

23. 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探讨

24. 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篇2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人力资源为支撑。制订和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能保证企业长短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组织机构的高效运转。随着经济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更多的中小企业逐渐重视起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尚未建立,更多的依赖经验型和粗放型的管理,与大型企业或者外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尤其是在人力资源规划与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本文论述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认识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撑。许多中小企业面临人才流失严重、员工源源不断的跳槽,表象看来是中小企业对员工的福利待遇偏低而留不住人才,归究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没有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没有把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企业的根本战略和关键环节来抓,人力资源配置存在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的现象,显示出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不足和空白。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是为企业制订合适的人才策略,加快培养和造就数量充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企业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具体来说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满足企业发展中对人力的需求。企业发展过程是动态的,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领域、经营规模等发生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例如:退休、辞职、解雇等原因会导致人员数量的减少,企业生产领域的改变会导致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经营规模的改变会导致人力需求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等。企业在积极适应市场的同时,也要分析并采取措施来调整人力资源。人力规划的基本职能就是预测企业人力供求差异并调整差异,从而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供需平衡。

(2)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和工作量也日益提升,如果没有一个周密的人力资源计划,就不能准确把握企业人力状况和人力需求,企业在应对面临的机遇、风险和挑战时就无所适从。人员的招聘雇用、培训教育、考评奖惩、员工调整以及人工成本的控制等各方面,如果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统筹安排,企业必然混乱不堪,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能为其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遵循的重要工作。

(3)合理控制人力成本。企业运营成本中人力成本占很大比重,员工工资支出是人力成本中最大的支出,而人员分布状况决定了工资支出总额,企业岗位设置是否健全、普通工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比重是否协调、工资标准是否合理、组织机构职是否重复等,在没有人力资源规划的情况下,这些人力配置和由此产生的人力成本是否合理都是未知的,有可能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人力成本上升的趋势。在准确预测企业发展前景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各类型员工所占的比重,达到人事相宜,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另一个重要职能。

(4)企业人事决策的基础。人事决策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人才培养开发、考核评价、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健康保健和激励保障等人事方面的决策难度和重要性并不亚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错误的人事决策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客观、合理的人事决策需要以全面真实的信息为依据,在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状况、人力现状、内外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做出正确的人事决策。而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合理预期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充分了解和收集企业人力基本信息,并将相应的员工晋升、报酬福利、健康保障、培训教育等人事管理计划统筹联系起来,为企业各种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和基础。(5)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想让员工积极做事,通俗一点讲就是要让员工看到好处,如果做多做少、做好做差一样,员工势必会没有积极性。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向员工展现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让员工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未来利益,明确工作中能得到什么、工作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必定会让员工绷紧神经,关注工作,从而去积极地努力争取。

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日益凸显,更多的中小企业逐渐重视起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尚未建立,更多的依赖经验型和粗放型的管理,与大型企业或者外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尤其是在人力资源规划与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1)对人力资源规划重视不够。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远见,不注重长远谋划,总觉得规划这种东西太虚,看不到明确的经济效益,还要花费大量物力、人力和时间,并不愿意做在他们看来是无意义的事。有些中小企业制订了人力资源规划,但各部门并不重视,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在执行规划时,简单的、见效快的就做一下,见效慢、周期长的就不做,即使执行了也和规划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规划成为走过场、搞形式的一纸空文。

(2)人力资源规划比较简单。许多中小企业的人力规划比较简单,规划过程较为随意,流程比较粗糙,其内容大部分是考勤、奖惩、工资福利、工作规则等,事务性工作较多,前瞻性、预测性的内容少,不是一个长远的人力使用规划,并没有从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角度出发,来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甚至有些中小企业不考虑自身实际,东拼西凑大中型企业的人力规划部分内容,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脱节,没有达到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相匹配的要求。

(3)人力资源规划动态性不足。一个企业的发展和人的一生是有些相似的,从雏形到初具规模再到发展完善,其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伴随着风风雨雨,随着问题的出现到解决,在一步步走向成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瓶颈,人力资源规划要及时应对企业各阶段的特征,适时完善和调整各项策略以满足人力资源需求。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缺乏动态性,只是静态地信息收集和设定相关的人事政策,担心制度规定的变动会成为不稳定因素,力求一劳永逸,保持稳定。(4)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不健全。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传统管理模式,没有专职的人力资源机构,其职能大都由企业人事、财务等部门兼管。有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职能弱化,只是填填表格、做些简单统计等,其配备的多是一般员工或是并没有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人员,显而易见,让非专业的人来从事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做出专业的、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制订了规划,也对企业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

(5)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操作性。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效实施,要配合规划要求,制定相关“选、育、用、留”的政策,更好的运用一些战术策略,达到落实规划的目的。而在现实中,很多中小企业有规划,但缺乏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支撑规划的实施,使规划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要加快发展,缩小与同行的差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份额,就必须更新观念,坚持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活动安排,制订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现针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试论可行对策。

(1)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中小企业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明确部门职能、细化工作职责、配备专业人员,充分发挥其在选拔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和配置人才等方面的作用。

(2)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机制。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面向所有员工,影响到生产、销售、服务以及整个企业,各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协作配合”的人力资源工作机制。企业决策层给矛重视和支持,各部门有力支持,员工积极配合,人力资源部门分析、预测、制订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并支持指导业务部门具体实施。

(3)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企业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运用专业的统计工具和方法对原始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加工,还需要提炼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围绕企业人力现状和未来预期出现的主要问题,制订相应的对策措施。可见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编制和调整人力资源规划时全面、准确、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有效确保人力资源规划的质量和实施效果。

(4)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是保证人力资源规划有效性的基础。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通过培养、引进、激励等多种措施,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数量充足、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同时,优化从业人员工作生活环境,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地位,拓展从业人员发展空间,从而增强从业人员的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最大限度地激发从业人员工作活力,推进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5)强化人力资源规划的可操作性。完整的人力资源规划不但包括规划的制定,还包括规划的实施控制。人力资源规划由顶层的总方向、总目标与底层的具体任务安排构成。人力资源规划的各项策略要落到实处,必须要制订具体任务计划,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步骤、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职责、设置任务期限和完成时间等,使各部门易于操作和执行。当人力资源规划在执行中出现偏差时,规划人员应及时探究导致该偏差的主要原因,协调各部门共同采取纠正措施。同时,要加强人力规划执行效果的评测,分阶段对人力规划的预期效果和实际执行的反馈结果进行比较、判断和分析,为下一步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及时而有意义的信息。总之,中小企业不但要重视整体战略规划,而且要制定与整体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前瞻性、方向性和预见性功能,制定适宜的选人、用人、育人、激人、留人的人才政策,保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八一。人力资源规划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2]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3]曾建权。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xx.

[4]郭佳伟。一个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xx.

[5]杨敏。加强规划、考核、报酬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xx.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篇3

摘要

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多侧面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提高对员工的有效激励。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激励

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和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迫切需要。

一、有效激励机制的作用

激励可以提高单位的效益。丰田汽车公司采取设立“合理化建设奖”这一办法一年时间为企业带来几百亿日元的利润,相当于公司1年利润的18%.激励有利于吸引单位所需人才。有效的激励,可以在单位内部造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从而产生对外界人才强烈的吸引力,使组织得到自己所需的优秀人才。激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单位文化。良好的单位文化是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其培育,则离不开正反两方面的强化,通过交替运用奖惩手段,促进追求优异工作等价值观的形成,塑造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

二、影响有效激励的因素

1.对员工的激励缺乏针对性。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需要也不相同。只有在满足了员工需要的前提下,员工才有可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如果单位使用单一的、僵化的激励方法,势必会使员工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降低激励的效果。所以,人员激励要发现和体现差别。

2.对员工的激励缺乏公平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有激励措施,还取决于激励的绝对程度和相对程度。员工会不时地把自己的投入和回报与他人的投入和回报作比较,只有当他们感觉到这一比率相当的时候就会产生公平感。公平的激励机制是实现有效激励的保证。

3.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系统性。要使个人真正提高绩效达到激励效果,就不能把员工孤立地提出来,片面地大谈激励,激励是一个系统,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单位一系列的相关制度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任何把激励与其他管理活动相隔离的激励管理,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4.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灵活性。员工的需求在变化,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在变化。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环境中,应该适当调整激励机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才能保证激励的有效性。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激励方法,很难取得预期的激励效果。

5.对员工的激励缺乏人文性。不应再把人看成是单纯的生产要素和经济人,而应该把人看成是社会人和本单位的主体,应该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当今许多单位的激励只注重形式与方法,而不关注个人的感觉,不关注个人的情感对工作的影响,不关注作为社会人的需求和目标,单纯为了激励而激励,因此,激励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6.对员工的激励目标缺乏明确性。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体的明确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激励效果好,而且目标的具体性本身就是一种内部激励因素。而许多单位在对员工的激励管理中,只是设置笼统的“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目标,而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激励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三、实现有效激励的途径

1.做好激励的需求分析

需求是激励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如果没有需求,我们也就没有激励的可能。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都是由需求产生动机,是受到某种激发和诱导而产生的,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当人产生某种需求时,就会调动自身潜能,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这种需求。因此,这种需求便成为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目的和动机。当单位的领导需要员工实现某种目标和行为时,就必须考虑员工的需求,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采取激励措施前应先做好单位和员工的需求分析,发现其主导需求。根据单位的需求,设置激励的目标;根据员工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投其所需,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使单位和员工都获得需求的满足,实现有效激励。

2.建立综合系统激励机制

(1)建立相互协调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会使激励的效果达到最佳。例如,激励应该以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为前提,完善合适的薪酬制度作保障;进行科学的工作岗位设计,建立灵活的人员内部流通机制,提升激励的。有效性;加强沟通,充分授权,通过员工参与管理增强激励效果;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帮助员工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激励员工。

(2)选择激励方法应与本单位和员工的现状相适应。例如,如果单位是扁平的组织结构,晋升的激励方法就不再适合;强调以团队为主要作业形式的单位,单独使用个人激励的方法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增强激励的效果还应该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充分发挥激励的协同优势,增强激励的效果。

3.使用多途径的激励手段

(1)薪酬激励。薪酬是单位满足员工生理需求的基本保证,也是员工社会地位的具体体现。许多单位本着实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将员工工资酬劳与劳动成果直接结合起来,意在以工资杠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运用此激励手段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是确保组织内部的公平,也就是要做到员工的同工同酬;第二是奖励优良的工作业绩,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第三应考虑下列因素:工作危险性、职务高低、年龄与工龄、单位负担能力及财务状况、地区与行业间的差异等。

(2)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的集中体现方式是职工持股计划。好处是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位股东股权结构,也更直接的把职工利益跟单位利益挂钩,从而密切了职工与单位的关系;另一方面,职工入股,不仅提高了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对管理部门听取职工意见、加强民主管理的压力。

(3)智力激励。智力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的智力效能,增强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更好地完成群体目标。其主要方式有学习培训、参与决策,竞赛评比等。学习培训要注意机会均等,否则容易引起职工的消极和不满情绪。领导者吸引员工参与决策,可以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竞赛评比这种形式有效地激发起员工的创造热情,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4)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指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鼓舞和激发人的正确的动机和行为,达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设置目标的时候必须注意设置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情感激励。一是与下属建立起一种亲密友善的情感关系,以情感沟通和情感鼓励作为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二是塑造亲和的单位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认同感。

4.把握好有效激励的原则

(1)综合考虑单位的发展环境。在设置激励时,管理者既要有战略眼光,又要从小处着手,也就是说管理者既要考虑激励方法对社会的影响又要考虑它是否适应了员工的发展需要。

(2)设置激励措施要有柔性。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岗位,各个层次员工的不同需要,从而制定出详细的激励计划和方法,并顾及到应付各种不确定情况,使单位可以根据出现的临时情况灵活机动地设置激励措施。

(3)建立与激励相应的约束机制。不仅给予奖赏是一种激励,约束及惩罚也是一种激励。只有建立激励与约束的机制,才能从规章制度上保证二者的统一。

(4)注重激励的投资回报分析。激励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成本不相同,管理者应该选择经济有效的激励手段,把握好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在考虑人员激励时,要分析好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争取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篇4

解析人力资源会计应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计量体系;未来发展

1引言

人力资源会计是为了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方面相关信息的要求。为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确定人力资源的权益提供相关的信息。为企业外界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所谓人力资源会计,就是将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人力资源价值体系和成本的计算和报告相关问题作为整合研究的会计,作用就是为了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配置情况、最后的评价等货币性信息,并能够参与到企业人才方面的管理工作,从经济的角度管理劳动者,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让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够正规、高效、科学。但是,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还没有明确的模式,还缺乏有效的计量手段、可行的操作方法和成熟的实践模式,人们尤其是领导者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一般会计的认知上,阻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在企业中发展和实践应用。本文着重分析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趋势,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建议,希望对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可实施的意义。

2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实施的困难

2.1关于人力资源会计至今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来保障

虽然人力资源会计能够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资源配置的分配情况,最后结果的评价等货币性信息,也可以参与到企业对员工的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是从法律上来说,并不能保障这种非实物的权益。

2.2现有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缺乏操作性

我国正处于从国外介绍和引进人力资源会计的阶段,根据现在国内的企业来看,已经有较为完善会计的体系,没有相对完善的理论和成熟的规章制度,很难把人力资源会计融入现有会计要素中。强行加入只会引起企业与政府的自身运作。由于人力资源的价值在计量方面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人为评估,可靠性,真实性并不高。

2.3企业认可率低,实践性不高

因为本身企业有自己的经营模式,领导者更注重的是利益,认为只要有过硬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稳定的市场,就能够创造利润,对人力资源会计仍停留在一般会计的认知上,不够重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力资源会计又怎么会得到更发展空间,科学的决策。

3加强人力资源会计建设的对策

想要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就不能故步自封,那么就要学习国外的研究成果,但是又不能照搬,需要一套符合国内国情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来解决当前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困境。

3.1确立和完善法律法规来保障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

想要在我国大力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就要建立规范的法律文献,更好地去规范各主体之间的权益和责任。对人力资本产权及人力资源所有的权益分配等相关事宜应有明确的法律界定,确保企业与劳动者直接都能获得到利息的双赢,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

3.2完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

要在传统会计的理论基础上,真正科学地权衡出人力资源会计对企业能够带来的竞争优势和未来所能够创造出的经济利益角度,计量和确认人力资源,建立完善的、可以得到广泛应用的人力资源的会计计量模式,确立人力资源会计的报告与核算模式,但是人力资源会计对人力资源资本的计量、核算随意性较大,专家对使用哪种计量体系一直争议不下,所以短时间内无法做到应用和解决问题。人力资源又不同于其他的物质资源,其中的人事、内容和使用的方法都比较复杂,想要靠财务报表显示人力资源会计相关信息无法让信息的使用者相信、满足和使用。同时还要附加人力资产以投资和未来需要投资的成本报告,能够得到整体收益的情况是否理想,分析出投资目标能否到达预期效果等;人力资源变动情况及结构报告反映出人力资源的变动情况和结构,这就决定人力资源投资的方向,使资源结构趋于合理化;关于人力资源的报告能够反映出人员以及资源的使用情况,让决策者方便快捷地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人力资源的使用率。而且需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有效规范人力资源会计的处理程序,建立起真正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

3.3提高企业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认识

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理念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理论体系也会得到完善。但是目前人力资源会计还处在从国外研究中探索创新的阶段,一方面迫切需要有实际的经验基础,让人力资源会计在原有会计理论与方法上不断地提炼,磨合成新的理论体系,再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另一方面可以选择一部分人员素质较高、对新知识接收能力强、勇于创新的单位作为试点,比如人力资源高度集中、素质较高的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等,遵循着实践出真知的理念,通过以点覆面的方式,为全国范围内实施人力资源会计做出准备,渐进式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应用,反过来以实践结果和过程来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推广和实施。

参考文献

[1]黄诚。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18).

[2]胡正枚,蒋俊,谢鹏。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xx(3).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篇5

1、浅谈员工绩效管理

2、关于构建人力资本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探讨

3、浅谈企业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4、论职务晋升的激励作用与公正原则

5、企业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

7、人际冲突对于销售团队绩效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8、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保险业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10、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

11、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

12、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

13、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14、信息不对称与绩效评价研究

15、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探析

16、论绩效管理中的沟通问题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篇6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大量接受过专业教育、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高校作为专业教学的主阵地,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宁德师院经管系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对实践课时、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人力资源;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一、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课时较少

目前,在高校各专业教学中,实践类课程的课时占比普遍较低,包括军训和专业实习等时间在内的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课时仅占总课时的10%左右[1],而宁德师范学院外语系虽然很重视实践教学,但也仅占总课时数的22%。我国实践教学的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美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为3:1;英国为2:1;在德国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实验、设计、实习等环节的课时约占教学计划总时数的2/3;在法国,老师每讲一节理论课都配有2~3节的实践课[2]。

(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来源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且大多从事理论教学,因为教师本身的实践经验普遍不足,所以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另外,高校教师的评价机制是“重科研”,导致很多教师“轻教学”,课堂教学尚难以保证,更谈不上实践教学了。由于无保障机制又无激励因素,导致宁德师范学院外语系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的实践经验少,理论与实践无法密切结合,对学生无法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

(三)实验室经费无法得到保证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属于企业的重要战略部门之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比较特殊,有些企业不愿提供相关岗位让学生实习。因此,宁德师范学院外语系学生在做平时的实践作业时,无法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调查,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不利。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软、硬件配备齐全的实验室可以成为专业学习的必要补充,使学生能够从事专业模块的训练。然而由于受限于学校大环境的影响,宁德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学经费尤其是实验室经费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无法满足对于增加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的要求。

(四)实践教学基地形同虚设

进行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很多高校采用的方法,也是人才培养能与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场所。近年来,有部分企业与宁德师范学院外语系专业对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截止到20xx年6月,与宁德师范学院外语系签订实习实践基地协议的企业有13家。部分企业虽有招收实习生,但不局限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还有外语系其他专业,而且从事的岗位也大多不是管理岗位,而是一般服务性或者销售性岗位。这些工作固然可以锻炼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商品销售技巧,但无法使学生在工作中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进行教学计划改革,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1.增加认识实习

从学生大一开始就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以人力专科专业为例,从第二学期开始,进行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由企业委派专门的代表向学生讲解和展示本专业的工作流程和基本操作规范,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这些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素材,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甚至其他课程的学习十分重要。

2.加强实验室学习和项目实习

从第三学期开始,进行为期两周的实验室学习,在一种仿真的状态下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方案的设计。组织学生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软件进行操作,培养学生应用现有软件的能力。从第四学期开始,进行为期两周的项目实习,组织学生到企业就本专业某一方面的业务进行专项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到项目评价进行全面考察、研究,并参与实践活动。项目实习的主要内容有:岗位分析与设计、企业绩效管理、人才市场调查、人员测评、人员招聘方案设计与实施、人员培训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与实施、薪酬调查分析和体系设计等[3]。学生通过项目实习,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3.组织专业实习

组织专业实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专业实习可以分为两次进行操作:第一次,时间放在第六学期期中以后,期中以前为教师理论课讲解,随后由教师布置研究课题和实习作业,学生通过剩下的时间以及暑假期间,进行企业调研与实践,实习时间为八周;第二次,时间放在第八学期,即传统意义上的毕业实习,学生论文的设计和撰写皆在此时间段完成,实习时间为十周。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包括工作分析、组织设计、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人力资源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情况。

4.调整考核方式

根据实习方式的特点,不同的实习所占的分数比重由专业教师自行决定。对认识实习和项目实习而言,一般不超过分数总值的40%;对于专业实习而言,尤其是第六学期的专业实习,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实践的分数比重,如70%,期末考试只占30%甚至更少。

(二)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双师型”教师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技能的引导者。加强实践教学,就应该先增强对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半年到一年的脱岗实习,到企业的管理部门挂职锻炼,担任相应的职务,参与企业组织架构设计、人员招聘、员工入职和在职培训、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各环节的实际运作,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第二,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横向课题的申报和研究,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参与企业培训和管理工作,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三,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教师参与企业调研。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优秀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学习。

2.实行校外导师制

为弥补校内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以及长期培养时间紧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导师制”,聘请热心公益、资质深厚、愿意辅导大学生成长的企业界人士成为校外导师,实行一年一期的聘用制,发给聘书。充分发挥企业人士的特点,通过言传身教和示范性作用,带动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另外,也可利用校外导师的自身优势和资源,鼓励学生进入校外导师所在的企业进行学习、参观和调研。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建设

由于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人数亦不少,在这种形势下,所有的学生都到企业中进行专业实习也不太现实。因此,要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和必要的软件,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方案设计、角色扮演、模拟活动中,让学生不走出校门也能亲身感受到较为系统、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管理和决策水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保证实验效果,要挑选专业的、负责的实验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仪器设备,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软件和相应的实验指导书。宁德师范学院外语系于20xx年曾购置一套人力资源软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现在已经不符合教学需求,急需采购更先进和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进行教学。鉴于实验室软硬件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做法,通过与企业建立对接关系,安排学生进入企业,通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实践模拟练习。另一方面,专业所在的系部可将学科建设的部分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还可以通过成人教育、办自考班的收入解决一部分经费来源。同时,也可以与管理咨询机构合作,对外提供管理咨询及培训等项目增加收入,并通过与企业共建,争取企业的支持。例如,可以通过寻求企业赞助,以冠名的方式进行项目申报,如“XX企业实验室项目建设”等。

[参考文献]

[1][2]刘福成。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高教论坛,20xx(6):135.

[3]周慧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包头师范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阴山学刊,20xx(6):120

[4]罗少婷,张仕华。开放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2).

[5]祝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xx(7).

[6]曾建权。推进职业技术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xx(5).

[7]朱新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J].中国水运,20xx(12):231-232.

[8]罗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体系构建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xx(11):74-75.

[9]李中斌,董燕。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价值工程,20xx(8):130-132.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篇7

人力资源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更新,从最初的薪资计算系统,经人事管理系统,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其外延和内涵不断扩大,它通过集中式的数据库、自动处理信息、外协以及服务共享等功能,逐渐成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南能源”)是一家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目前拥有职工20余万人,分布在河南、新疆、上海等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河南能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职工人数众多,流动频繁、分布地域广、结构复杂的严峻局面。因此,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引入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已是必然的趋势。

为保障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河南能源在充分学习吸收其他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适合大型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做法和保障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提高企业职工信息化管理意识

人力资源信息化不仅使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河南能源从信息化建设之初就极其重视对领导干部及员工的培训工作,多次聘 www.gaokaobaba.com 请外部专家到集团各单位进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企业信息化理论的巡回授课,组织相关人员到集团外信息化标杆单位参观学习,并将信息化管理列入企业文化的宣传核心内容,对集团所有员工进行宣传和推广,统一思想,更新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管理理念,从上到下营造出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学习和实践氛围。

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组建项目管理机构

河南能源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把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集团发展计划。一方面制定下发一系列制度文件,从组织、人员、考核、培训、需求、时间、质量等方面完善项目管理内容,从制度上保证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建立了多层级人力资源信息化项目管理组织。在集团层面成立了由集团“一把手”为组长,组织、人力资源、财务、发展规划等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建设实施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下设办公室,成员由相关部门抽调的人事、薪资、信息技术等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包括需求调研、计划制定、方案修订、进度控制、数据分析(数据有效性检查)等专项内容。所属各级单位设立专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用户管理、信息完善、数据安全等日常维护工作。

三、构建人力资源信息规范化体系

为实现集团公司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统一、集中管理,河南能源建立了人力资源信息规范化建设领导组,抽调专家骨干,划分为组织及职务体系、岗位体系、人员基本信息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系统信息审核五个专项小组,负责不同的规范工作,分不同板块行业开展信息规范工作,构建人力资源信息规范化体系。

一是制定了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标准》,涵盖组织机构、职务体系和岗位体系等信息,为集中管理和统计分析奠定了基础;二是制定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人员基本信息填写规范及要求》,对256项人员信息的释义、填写内容、填写格式等都制定统一的标准;三是制定了《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和流程》,涵盖人事变动、人事合同、人员招聘、培训管理等内容,对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进行了统一和优化。

四、简化数据报表,提升系统应用价值

统计报表则是对信息数据挖掘分析的有效途径和工具。为简化报表的制作难度,河南能源对固定格式统计表、花名册统计表、制式统计表等常用报表,采取了“简化”+“固化”的方法,按照本单位内部经营决策、行政主管单位统计、集团公司管理需要等用途分类,将各单位征集的报表综合简化为212张常用报表,内置固化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报表工具中,改变了以往一事一表的混乱局面,避免了统计数据不准的现象发生。

五、培训和组建信息化建设队伍

为了提高业务人员的操作技能,河南能源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了培训讲师团,采用多渠道、分层次、有重点的培训方式,由过去以照本宣科为主的被动式授课改为以案例为主的互动式授课模式,加强了讲师与学员间的经验交流;并且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业务人员学习系统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提升了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培养出一支既熟悉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六、坚持建设以需求为导向

河南能源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用促建”,明确人力资源部门和业务人员是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驱动主体。通过定期会议、通讯平台、联机文档等多种形式来加强业务专家和系统开发人员之间的紧密协作,共同协商解决信息化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保证信息系统在需求分析、程序开发、应用测试等建设阶段做到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要目的,避免盲目追求技术的新奇。使系统功能的适用性得到提高,降低了软件建设风险。

七、推动信息系统在企业中深入应用

为加速推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河南能源一方面规范项目考核制度。从人员信息、薪酬管理、合同管理、软件应用四个方面着手,涵盖数据完善、单据流转、操作技能等指标,制定并下发考核标准和细则;另一方面则加大奖惩力度。依据项目实施计划,按照计划节点对项目推广的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验收,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推广任务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因工作失误造成信息失真或导致推行工作滞后的责任人,将根据情节分别进行处罚或处分。

实践证明,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成功建设首先取决于企业领导者信息化管理理念正确的认知和接受,才能够促使企业内部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支持和资源保障,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是一个挑战。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篇8

人力资源会计(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它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和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这个概念自美国密西根大学郝曼森教授提出后,在理论体系的创建和信息应用方面已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但由于我国会计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等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托,因而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现行会计核算体系广泛推广仍有很大困难。本文仅就人力资源会计性质、计量、核算等做一粗浅探讨。

一、人力资源性质

人力资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资源中最有活力的一种,它在培育企业竞争优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这种资源的属性,会计界至今尚无定论。笔者认为,人力资源是一种无形资产。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而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其特征是:①不具备实物形态。②非货币性长期资产。③主要目的是为企业使用而非出售。④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而人力资源同样具有如下特征:①可用货币计量。不论是对人力资源的原始投资还是后续投资,都是用货币形式反映的,即人力资源可用货币计量。②可被企业拥有或控制。企业与员工签订合同或协议后,通过支付工资、福利等报酬,使员工的劳动能力受到企业控制。③不具备实物形态。企业员工虽具有实物形态,但其劳动能力作为一种服务潜力,不具有实物形态。④可在一个以上的会计期间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且未来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人力资源首先能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自然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其次,这种资源的受益期通常在一个会计期间以上。最后,因为人才流动性很大,其所提供受益期很难确定,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很难准确地计量,所以人力资源所提供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无形资产,按照资产的特点,其成本支出应予以资本化。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

由上述可知,人力资源的成本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即进行计价,形成人力资产。目前对人力资源的计价有两种流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应将人力资源在取得、维持、开发过程中的实际耗费入账,形成人力资产,因为这些支出是客观存在的。然后将人力资产按受益期转作各期期间费用,这种方法称为成本法。成本法按具体入账价值不同,分为按历史成本入账和按重置成本入账、按机会成本入账。第二种观点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它从产出的角度认为应将人力资产为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入账,因为企业在取得、维持、开发人力资产过程中的实际耗费与人力资产为企业创造的实际价值不符,故该方法又称价值法。按其不同计量模式,价值法又可分为群体价值模式和个人价值模式。

笔者认为,对人力资源资本化可采用成本法。一是由于人力资源成本的数据是以原始记录为依据,计算人力资源成本可根据发生业务资料直接获得,更符合会计中的“历史成本原则”。二是由于这种模式获得的数据较为客观,能防止有关人员利用处理方法的主观性粉饰报表。三是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群体价值模式相比,这种模式能单独计量人力资源有关的各项成本支出,也便于计算各项成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管理当局和其他报表使用者全面考核投资报酬率。当然,并非所有人力资源的取得、维持、开发过程中的实际耗费都应予以资本化,只有那些受益期超过一年的费用支出才予以资本化,其余的可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也可计入待摊费用。这样就可改变现行会计不论支出性质,一律将人力资源的各项支出计入当期费用的做法,也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

基于上述思路,笔者认为对于人力资源投资的核算、人力资源成本的汇集分配、人力资产的摊销等业务,可设以下基本账户核算。

1.“人力资产”账户。其性质属于资产类,总括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其借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加,贷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现有人力资产的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本账户可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营销人员等员工类别设置明细账。

2.“人力资产累计摊销”账户。属于“人力资产”账户的备抵账户,反映每期摊销的人力资产成本。其贷方反映按一定摊销率计提的人力资产摊销额,借方反映职工因离职、退休等原因退出企业时应转销的原摊销额,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现有人力资产的累计摊销额。本账户应按与“人力资产”相对应的明细账户设立。

3.“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账户。此两账户属于成本计算性质的过渡账户,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为取得人力资产和开发人力资产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其借方反映企业为取得、开发人力资产而发生的招聘费、安家费、培训费等支出,贷方反映各项支出归集后应当资本化转入“人力资产”账户及不应当资本化而转入当期费用的余额,结转后该两账户无余额。

4.“人力资本”账户。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同资本公积账户性质相似,用于核算企业从有关方面无偿调入职工,无偿获得人力资产时的价值。其贷方反映无偿获得的人力资产的金额,借方反映无偿获得的人力资产离开企业时转出的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现有的无偿获得的人力资产价值。本账户应按与“人力资产”相对应的明细账户设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