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视台办好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策略研究论文最新6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细致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6篇地方电视台办好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策略研究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地方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篇1

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最初的办学理念是为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定位也是以教学为主,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不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着转型和升级,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强,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中显露出一些问题。

1.1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单纯重视数量

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到目前遇到了瓶颈,尤其是转型时期各高校纷纷冲破传统的培养目标的局限,全方位开拓适合高校发展的更多渠道。地方本科院校不能只拘泥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向更高层次提升自我,比如申请硕士学位授予资格。这就需要高标准的硬件指标做支撑,因此需要引进大批高层次人才。短期大量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加大了人才引进工作强度,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过度强调数量的现象,产生重硬件轻实力的弊端。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时,只注重考察发表的文章数量,发明的专利等可视化的硬性指标,忽视了人才实际能力的考察,包括工程实践能力、自主研发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师德师风等等。

1.2缺乏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

高层次人才的主要特点是接受过高层次的教育,学习、创新能力强,不断挑战权威和高端知识,追求事业发展平台,比较注重精神需求。因此,高层次人才需要一个相对较高的发展平台,优质的硬件环境,比较灵活的科研政策,更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以及良好的人文环境。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数建校时间较短,高层次人才数量稀少,团队建设不足,科研能力薄弱,配套的硬件设施缺乏,这些都给引进高层次人才带来了困难。加之地方本科院校相对于211、985院校知名度有限,社会影响力不足,也影响了高层次人才对地方本科院校的認可。

1.3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

地方本科院校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享受国家基金、海归人员等,会制定一些特殊的引进人才政策,比如优厚的待遇、美好的发展前景及配套的科研设施承诺。但是由于缺乏管理经验以及发展环境,高层次人才引进后,并没有成熟的考核和评价机制,缺乏动态监控和目标管理,造成引进的人才享受待遇没有约束。有些地方本科院校,将高层次人才引进后,没有成型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管理规划,造成高层次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缺乏前沿科技氛围,使高层次人才逐渐丢失了前瞻性和创造力。

地方台电视讲坛类节目的生存策略论文 篇2

地方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媒体资产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管理思想是媒体企业在网络时代解决经营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针对当前泰州广播电视台积累下来的电视节目主要以磁带,蓝光盘为存储介质的实际情况,该文主要提出了一种以磁带管理为主要目标的适合泰州广播电视台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设计架构,包括总体要求、系统组成、拓扑结构、集成设计、存储容量设计及接口互联设计等。

关键词: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01-0062-02

如今是一个高速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社会,电视节目系统更是首当其冲。而要实现广电行业的网络化、信息化,首先要实现节目资料的数字化。因此,对媒体资产特别是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节目资源等实现集收集、存储、编目、检索、交换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管理,已经是国内各电视台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当然泰州广播电视台也不例外。

1系统背景

泰州广播电视台自成立以来,台内积累了大量的文字、声音,图像,图片等各种形式的媒体资料,内容涉及各个社会方面,是泰州广播电视台重要的社会资料财富。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媒体资料在后续的管理与再利用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保管条件有限,出现了磁带报废的现象;同时磁带也给节目的再利用造成了困难;磁带也使各个节目部门的资源无法共享。另一方面,泰州广播电视台已建立了索贝非编制作网、大洋非编制作网、硬盘数字化高清播出系统等数字化制作播出系统,原有的媒体资料管理方式却无法与新的全台网数字化运作相匹配。为此,构建集收集、存储、编目、检索、交换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泰州广播电视台数字化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2系统设计

2.1媒资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要求

1)建立成全台的媒体资产管理中心;

2)建立新闻类节目的媒资发布中心;

3)拯救珍贵的有价值的有关历史资料;

4)满足现有网络媒体的使用需求;

5)满足未来的拓展需求;

6)要实现各栏目资源的互通;

7)高、标清兼容。

2.2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及主要模块组成

泰州广播电视台现有三个独立制作网络,其中新闻制作网、社教节目制作网为索贝SOBEYNET5.56架构,广告制作网为新奥特喜马拉雅网络,另外自建EDIUS网络以及多台EDIUS单机非编。考虑到现阶段的节目需求,媒资管理系统与新闻制作网互联互通,与其它两个制作网、节目收录、播出等相应节点都预留好软件接口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将来能够实现全台的互联互通打好基础。媒资管理系统主要由这几个模块组成:编目模块、业务支撑平台、数据交换模块、媒资外部接口模块、资料上载模块以及网络管理模块等。其中:

1)媒资业务支撑平台:是以一台思科万兆交换机为整个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近线存储设备、在线存储,为素材类节目提供永久性的检索、存储、归档、迁移等后台服务;整个网络提供的元数据及业务支持应用则由业务中间件,数据库服务器等后台系统提供。

2)上下载模块:对素材进行挑选和上下载。

3)数据交换的模块:新闻网与媒资系统之间的资料交换。

4)编目模块:以国家编目规范为标准。

2.3媒资系统的集成设计

2.3.1系统拓扑

由于是以太网单网架构,其安全的保障为核心服务器是采用的主备互为备份,降低系统的故障率。而在存储方面,则是采用了在线+近线+离线的三级存储架构。在这其中

1)2台D3-Edit1250HD作为媒资上下载的工作站点,安装有软件SWP-D3MAM-MAMIO、媒资导入导出SWP-D3MAM-IMPEXP软件,提供媒体资料的上载、下载。

2)2台HPZ220作为媒资编目审核检索的工作站,提供节目编目、审核、检索。

3)2台HPZ220作为技审工作站。

4)8台DELLR720作为媒资管理WEB应用、相应的存储管理以及转码迁移服务器。

5)以太网交换机CISCOWS-C3750X-24T-S。

6)EMC的IsilonX400集群作为在线存储。

7)近线存储采用外置昆腾的ScalarI500数据流磁带库。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求系统必须具有优良的可扩展性。泰州电视台结合自身的业务发展需求,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中还考虑到今后还要适当的增添检索工作站、编目工作站、BS检索系统等,从而能够应对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2.3.2上下载集成设计

现有的蓝光盘、磁带以及松下P2卡等相应介质资料的数字化保存工作,泰州电视台是通过2台上下载工作站来完成相应资料的上下载工作,同时对上载好的文件自动进行技审;节目在完成上载以后,使用上载站点上的大洋编辑软件来进行节目预览编辑工作。经过编辑以后合成好的文件上下载工作站可支持AVI、MPG2、MOV等多种类的视屏格式上载,可同时上载高低码流等多种方式。

2.3.3编目检索设计

大洋媒资系统主要是使用编目检索功能对提交过来的文件进行及时的信息著录工作,从而实现音频文件以及音视频文件等节目资料相应的信息编目工作。节目资料在编目完成以后,需要经由专门人员对信息著录是否准确等信息进行审核。通过审核以后的编目信息,才可提交给系统以便后台进行发布;而没有通过的条目,则直接退回要求其修改或重新编目。泰州电视台的大洋媒资系统先配置了2台编目工作站,每天能够完成5小时左右节目的详细编目。

2.4存储容量设计

泰州电视台带库的现有老资料共七千多个小时,而每天需要我们存档的自办栏目是新闻频道的《小范帮你忙》20分钟、《泰州新闻》25分钟、《新闻夜班车》35分钟,经济生活频道的《直播生活》30分钟以及其他专题类节目。

2.4.1在线存储容量

在线存储是用以提供各类下载回调、归档入库、节目备播等资料进行在线的存储使用。与此同时在主干平台进行相应的文件迁移与转码时,也应该要考虑到资料缓存的存储空间。详细需求有:

(1)重要的历史素材,对我台所积累下来的重要历史素材的整理与保存工作。

(2)自办类节目(素材和成片)的。归档,预计每天是2小时;

(3)素材类的资料:按标清25Mbps来计算,暂存10天来估算。

2.4.2近线容量存储容量

近线存储选择了昆腾的ScalarI500数据流磁带库,它拥有2台驱动器,36到402个槽位,使用的是LTO6数据流磁带,容量为2.5T。

2.5接口的互联互通

将媒资管理系统与新闻节目制作系统的接口设计成台内的媒资管理系统与制作系统进行相应的媒体数据信息和业务信息交互接口。泰州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生产系统包括2个SOBEYNET新闻制网,由于搭建两个网的时间比较早,到了更新换代的阶段,所以暂时在在线存储部分划出一个共享区域,每天由人工抓取编目。

3结束语

媒资系统作为泰州市电视台全台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全台相关内容的资源存储再利用职责。该项目自初开始规划,经过对设计方案进行相应的调研、设计和论证,最终是选用了北京中科大洋D3MAM媒资管理系统,从2月1日起开始【】施工,经过上下一致努力,按照设计方案完成了硬件的搭建、网络的布以及软件的调试工作,到4月15日系统基本安装调试完毕。从205月1日起开始试运行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到年6月10日所有系统都已经完成了系统运行测试。在试运行过程中,整体运行情况稳定,基本符合设计要求,并在2014年10月29日正式通过验收。

参考文献

[1]杨江涛。关于太原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

[2]李晓晖。广播电台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1(2).

[3]赵云祎,岳炜,何建华。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0).

[4]吴晓辉。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5]周轶。基于REST和工作流的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构建[D].上海:复旦大学,.

[6]于婷婷。新时期我国广电媒体资产管理实践与探索[J].新闻大学,2011(4).

[7]徐世华,张宁。县级电视台媒资管理系统建设[J].新闻前哨,(2).

[8]昆腾助力辽宁电视台全台网建设[J].软件世界,2010(1)

地方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管理策略研究的论文 篇3

地方本科院校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管理中,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院校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类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环境,制定切实有效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方案,并不断摸索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特点的管理模式,制定相关高层次人才的管理策略。

2.1把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关

高层次人才引进中,质量是第一关键要素。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通过对高层次人才的基本材料审核保证学历、职称、工作经验等基本条件。其次是科研水平、教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和有效的手段,考核难度比较大。学校可以制定有效的进校考评制度。第一,考核小组成员要具有广泛性,有领导代表、普通教师代表,还要有学生代表。第二,考核内容要具有广泛性。考核应该包括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认识,课堂教学的实际演练,模拟现场考核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要求高,强度大,对从事引进工作的人员要求也相对较高。院校应设立专门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办公室,设置高层次人才引进领导小组,由主管人才交流中心的领导任组长,建立相对固定的专家考核小组,提高考核收效率。

明确引进人才类型,表明发展方向,引进有效人才。人才引进工作,是从引进标准、引进政策到引进后的安置、发展等一个连续的工作。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中很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还没有真正开展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就抓住换届时机大量涌入行政管理岗位,科研人员没有起到真正的科研带头作用,与院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本意相违背。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明确引进人才类型,说明发展领域,是科研型还是科研管理型,或是管理型,能够帮助有意向的高层次人才有更明确的选择与规划,也有利于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引进人才的有效率。

柔性引进可以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几率。柔性引进的根本原则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一方面高校降低了人才引进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为高层次人才选择更适合的发展平台提供了更多机遇。人才的柔性引进是目前众多高校采取的人才引进方式,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更为适用。由于客观条件和区域环境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特别是处于西部地区的地方本科高校显而易见处于劣势,想要刚性引进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可谓难上加难。柔性引进由于不受人事关系、时间、地域和身份因素的限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1]。柔性引进给予了高层次人才更灵活的选择机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又解决了地方本科院校力求提高科研水平,引进高层次人才难等问题。

团队引进缩短了高层次人才在地方本科院校的成长期。团队引进主要是指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将具有一定创新性、实力强的团队整体引进,团队人员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有一定的共同合作期,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团队引进不但有利于引进团队的持续发展,加快了提高科研水平的速度。对地方本科院校来讲,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到收获重大科研成果也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同样也存在着是否成功的各种可能性。高层次人才团队,有相对良好的合作基础,开展新项目研究就会比较容易,再联合其他高校同行,吸纳本院校学科的优秀人才加入,从而形成有战斗力的科研团队,整体提升院校的科研水平。

2.2建立有效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考核体系

对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是筛选优秀人才的关键,要在考核流程和指标上进行优化。

2.2.1考核小组i

本考核体系采用6个考核小组,各小组成员及其权重比A和人数要求m包括:相关主管校领导(A=0.15,m≥3);校内相关学科专家(A=0.3,m≥3);院系相关负责人(A=0.1,m≥2);相关专业教师代表(A=0.2,m≥4);相关专业学生代表(A=0.1,m≥20);校外专家(A=0.15,m≥2)。

2.2.2考核硬指标Yij

本考核体系采用4个考核硬指标,各硬指标名称、比重C及其评分D包括:

学历职称(C=0.15;D基础10分,硕士/副高,学历或职称每增加一个层级加5分);

年龄(C=0.05;D基础10分,40-50岁,每增高或降低5岁减5分);

科研项目(C=0.15;评分D:国家级项目主持加5分;省部级项目主持加3分;国家级一等奖前三名加15分,二等奖前三名加10分,三等奖前三名加5分;省部级一等奖前三名加5分,二等奖前三名加3分);

论文专利(C=0.15;评分D:SCI、EI加2分;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加2分;发明专利加2分)。

2.2.3考核软指标Rij

本考核体系采用3个考核软指标,各软指标名称、比重c及其评分d包括:

学术研讨会(c=0.2;d由考核小组给出,基础分15分,满分30分);

试讲课堂(c=0.1;d由考核小组给出,基础分10分,满分25分);

事业规划(c=0.2;d由考核小组给出,基础分15分,满分30分)。

2.2.4评分测算

硬指标Yij Yij为第i小组第j个评委给出的硬指标加权计算结果。Yij为硬指标所有4项的各项权重与该项评分乘积之和。

软指标Rij Rij为第i小组第j个评委给出的软指标加权计算结果。Rij为软指标所有3项的各项权重与该项评分乘积之和。

总评分E 求总评分E要分成两步来完成:第一步,把第i组所有成员的软指标加权评分Rij和硬指标加权评分Yij求和再除以第i组成员数量,得到第i组指标加权评分的平均值;第二步,先把第i组指标加权评分平均值与该组权重相乘,再把所有6组乘积求和,即为总评分E。

2.3地方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的优化

地方本科院校要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的整体规划。要切实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时各种待遇的承诺。院校应按照与高层次人才达成的契约提高服务水平,一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无忧的生活条件,科研和教学所必须的实验室设备和教育设备等等。另一方面,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精神需求。对高层次人才的管理要更注重管理的柔性,既要有标准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又要为高层次人才发挥自我、展示自我提供平台,创造与校外高層次科研团队、同行专家交流与合作的通道。

非物质激励作为高层次人才激励的重要形式。激励一直是管理者用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潜能的必要手段和方法。激励从形式上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比较直接,要有鲜明的层次和梯度,要有主要适用于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层级,注重实效,注重贡献。单纯的物质激励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高校人才中,由于知识水平比较高,对于需要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和丰富,高校人才会更加注重非物质需要所带来的感受,如追求在学科中自身价值的自我实现和受到学界的尊重等[2]。因此,在针对于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方式中,更要强调非物质激励形式。非物质激励形式非常广泛,主要形式有安全激励、公正激励、沟通激励、尊重激励、信任激励和晋升激励。

创新高层次人才评价方法,适度干预人才流动。 对高层次人才的评价要有所创新。可以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高层次人才综合素质评价,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进行高层次人才环境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开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绩效评价等。高校要想留住人才,不但要提供必要的校内软硬件科研环境,还可以充分运高校自身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平台,与国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加强协作,以开拓视野,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地方本科院校对高层次人才的管理,离不开管理机制、政策的创新,要不断改善高层次人才发展和成长的外部环境,实际上就是对评价、鼓励、服务机制进行全面的改进,制定有利于吸引、挽留、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制度。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人才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当前高校人才流动既要尊重人才发展与市场规律,又要加强合理引导和适度干预。

参考文献:

[1] 黄黎明,冯志东。地方高校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风险与对策[J].价值工程,(10):16- 18.

[2] 吴雅娜。高校人才培育中非物质激励措施的运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10):86- 88.

地方电视台办好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策略研究论文 篇4

地方电视台办好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策略研究论文

1根据实际需求设立栏目

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创办不同与娱乐和社教类栏目,既不能跟风,又不能模仿。因为它不是不受地域和观众限制普通的大众节目,而有地域性、指向性、专业性和独有的观众群。时代需要,百姓需求是栏目创办和存在的基础。

商丘总人口820多万,农业人口675万,是河南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集散地。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产品生产、管理、经营技术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就医和子女教育也成为家庭、社会日益关注的民生课题。商丘电视台经过观众调查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反复斟酌筛选,开办了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贴近民心民情民意,传播政策信息技术,指导农民发家致富。立足农村,沟通城乡,以栏目的贴近性、趣味性为乡村走向城市架起一座桥,为都市遥望乡村开启一扇窗。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打造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新农村《黄土地》栏目;以关心人才培养为基本点,以大教育的视角,关注与教育相关的最近的文化动向;重点关注学校、社会之间的有机结合和互相关系,展示名师风、展现教育多元化为宗旨的《教育周刊》;以贴近百姓生活,深入探讨健康话题,用更新颖的方式解读健康。全新的生活主张,健康的生活理念,将贴进性、服务性和知识性融于一体为栏目宗旨的《健康在线》。

三档生活服务类栏目的创办顺天时、占地利、应人和,历经近十年的。不断创新,成为商丘电视台的品牌栏目收视率、创收均居台自办栏目前列。

2 服务类栏目必须为观众提供有效用的信息

与新闻、社教类栏目相比,生活服务类节目是一种更具亲和力的电视节目形态。它关注的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要在节目中体现出真情关怀,把节目做得有趣味性,有贴近性,让观众能够参与,能够互动,让观众感到有兴趣,喜欢观看。这就首先必须为观众传播有实用价值的信息。了解观众急需知道哪些信息,这就不仅需要采编人员,采访、调查、筛选梳理,还要依托专业机构、专业人员、专家队伍作为服务支撑,才能构筑一个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商丘电视台特邀一批有学术专长、实践经验,善于沟通和表达的专家、教授作为《黄土地》、《教育周刊》、《健康在线》的嘉宾,通过栏目设置的《农家科技》、《农事热线》、《毕业、择业、就业》、《热线门诊》、《寻医问药》等版块,根据观众需求在及时提供贴心的信息服务,为他们的生产经营、上学、就医搭建了一个便捷的信息平台。

3 服务类栏目必须围绕服务下工夫

“服务”是服务类栏目的核心,因此采编人员必须围绕怎样服务下工夫。首先在栏目选题上下功夫了解百姓眼下急需解决那些生活中面临的难题和疑惑,我们能够提供怎样的帮助,怎样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其次是要围绕选题精心策划制作,使节目以平和、亲切的风格,清新、流畅的画面,既充满生活气息又体现人文精神的表现方式,把观众关注的问题做透彻,不断提高观众的关注度和栏目的影响力。同时不断拓展栏目的服务空间,“乡村大市场”是商丘电视台《黄土地》栏目的一个公益性服务板块,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咱老百姓的荧屏超市。从农资、农具、农机到树苗、种子,家畜家禽及各类农副产品,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买卖、交换、租赁。版块开设近十年来,发布供求信息数万条,使农民朋友切实感到了方便,得到了实惠。《健康在线》栏目开设的《求医问药》版块通过观众热线,及时发布患者病情症状并积极与医疗机构、医药专家联系,寻求诊治途径,迅速沟通医患关系,为不少疑难杂症患者解除、缓解了病痛;《教育周刊》开办的《就业指南》不仅成功人士、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对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剖析引导,还在每年学生毕业前夕,发布毕业生情况介绍、就业趋向,并与用人单位联系提供丰富的岗位信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屏幕提供的信息,直接就可以进行洽谈交流,避免了许多繁缛的中间环节,既节省了资金又节约了时间。每年特定的时间,栏目的编辑、记者、主持人们还走下荧屏,走出演播室,走进生活,走进基层,让服务变得更直接,更具体。《黄土地》每年举办的“西瓜节”不仅为睢阳、梁园两区的瓜农打开了西瓜销路,还把节会办成了名优特产展示会、农资农副产品交流会。政府满意,农民受益,栏目也通过搭建平台、举办活动、提供服务获得社会好评和丰厚的经济回报。《教育周刊》举办的双向选择就业见面会,既让不少毕业生找到了就业岗位,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可用之材;《健康在线》举办的医疗进社区、下乡义诊活动,由企业赞助出资,医院提供专家器械,栏目负责组织宣传,实现了企业回报社会,医院施惠患者,百姓免费就诊,媒体提升美誉的多嬴。这些活动都成为栏目的品牌活动,受到社会和观众的关注。

4 注重节目的创新

创新是节目吸引观众,保持长久的活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前提。生活服务类节目在人财物的配备和播出时间安排上和新闻、社教、娱乐类主打栏目无法相比,从硬件上来说就先天不足。加之生活服务类节目收行业、专业性限制,收视群体受到制约,不可能出现收视火暴的情景。栏目生存和发展危机重重。这就要求栏目的策划和采编人员必须在节目创新上花费气力,努力做到栏目选题贴近百姓服务性强,信息及时准确针对性强,内容鲜活丰富营养价值高,形式灵活多变趣味性强,制作精美新颖可视性强。同时还要通过活动、互动增强观众的参与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观众的忠诚度,提升节目的影响力,使栏目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强大。

总之,电视工作者只要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牢记为百姓服务的宗旨,努力钻研业务,恪尽职守,勇于创新,边缘栏目也可以成为品牌,地方台也能写出好文章。

参考文献

[1]李永军。浅谈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目标管理策略[J].新闻界,(6).

[2]王静。“后民生新闻”时代新闻媒体现状及出路[J].新闻传播,(6).

地方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管理策略研究的论文 篇5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各地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也为研究型院校提供优质的深造学子。高层次人才是高校科研发展的先锋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体,是高校教育理念和先进教育方法的推行者。高层次人才的管理,是地方本科院校提升自我的重点人才策略。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人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的大背景下,人才流动的频率大幅度上升,因此吸引人才、管理人才、留住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战略的重点。

地方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管理策略研究的论文 篇6

从1999年开始,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扩招以及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双推动下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到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共2263所,其中,中央部委属高校111所,地方属高校1514所,民办高校638所,各类在校生达2907万人,校均规模达8679人,毛入学率达23.3%。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离不开地方高校的巨大贡献,可以说承担了更多的“扩招”责任和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和债务问题。当前,地方高校质量问题和债务问题已提到解决日程,解决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育经费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经费来源的拓展。本文基于地方高校扩招十年后的经费来源总量及结构变化,就地方高校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拓展提出一些思考和对策建议。

一、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多元化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财政改革,高校的经费来源模式发生了巨变,形成了高等教育办学经费多元化的格局,但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的经费收入来源总量、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地方高校来说,需要在稳定教育规模的后扩招时期进一步拓展经费来源。我国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部来自于政府拨款。80年代以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趋势,其经费收入按来源分为预算内事业性经费拨款、教育附加拨款、事业性收入、产业投资及资产经营性收入、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六大类,其中预算内事业性经费拨款由各类教育事业经费拨款、基本建设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构成;事业性收入由各类学费、住宿费、培训科研经费收入等组成。

不同经费收入来源又有着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如政府的财政拨款目前主要有定额拨款、专项拨款和合同拨款等不同拨款方式,分别来自财政主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等。学费又来自全日制本专科生、自考生、成教生、研究生、硕士生(专业学位)等。可以说,高校经费来源由六大类及较多小类构成,每一小类又面对一个细分市场,需要高校去分析挖掘。下面就现实角度着重分析地方高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状态。

(一)地方高校经费来源总量严重偏低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和教育财政改革的深入,地方高校的经费来源也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与中央高校相比,经费来源总量上的差异比较明显。以扩招十年后的2008年为例,中央高校人均教育经费总量是地方高校的2.26倍,人均预算内经费总量是地方高校的近1.94倍。可以说地方高校面临的资金压力比中央高校更大,也说明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更严重,地方高校在质量提升建设和经费来源拓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比中央高校要严重,任务更艰巨。

(二)地方高校财政性经费来源比重偏低,科研经费收入筹集能力弱

财政性经费来源是高校经费来源的主渠道,起着稳定支撑的基本保障作用,但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下,地方政府逐渐降低了自身财政责任,地方高校的财政性经费来源占总收入来源比逐渐降低。2008年中央高校总经费来源的56.15%是财政性经费拨款,而地方高校总经费来源中只有44.12%是财政性经费拨款。但这种差异又主要体现在科研经费拨款方面,其中,中央高校科研经费拨款收入达到11.46%,而地方高校却不到1%。说明中央高校的科研实力更强,获得科研拨款收入的可能更多。

(三)地方高校事业性收入来源比重大,学杂费依存度高

地方高校因其主要依靠扩大招生规模获得发展模式,地方高校学杂费收入占全部经费收入来源的比重不断增加,2008年其占总经费收入的40.95%,而中央高校仅占18.08%,地方高校是中央高校的2倍多。这表明地方高校在扩招和学费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的经费收入对于学杂费收入有着较强的依赖。

(四)地方高校其他经费收入来源比重低,经费收入的两元化结构明显

由表1可知,中央高校财政拨款(扣除科研拨款)和学杂费两项收入和占总经费收入的62.77%,而地方高校财政拨款(扣除科研拨款)和学杂费两项收入和占总经费收入的84.29%,地方高校比中央高校高20个百分点,地方高校“财政拨款和学杂费”收入的两元结构比较明显,中央高校的经费收入多元化格局比地方高校明显,成效大。

(五)地方高校经费收入存在地域不平衡

由表2可知,地区地方高校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经费最高的是北京市,分别达到31416.44元和26181.80元,分别是全国地方高校平均数的2.16倍和3.73倍,分别是全国地方高校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最低的安徽省和湖北省的3.21倍和6.64倍。同时,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与生均总教育经费比重最大的是北京、西藏、宁夏三省市,已达80%以上;而比重最小的有河北、辽宁、福建、江西、湖北、四川六省,低于40%。

二、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拓展的机遇

由地方高校经费收入多元化发展现状分析可知,地方高校的学杂费经费收入依存度高,而其科研服务经费收入低,这与地方高校大多数是教学为主、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比较弱、自身筹集经费收入的能力不足有关。同时,因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央与地方财政实力以及对所属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同,导致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着经费收入来源总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但当前国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中央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等都为地方高校进一步拓展经费收入来源提供了机遇,为地方高校改变经费收入来源两元结构提供了拓展空间。

(一)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的推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债务问题逐渐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隐患。地方高校往往因其自身经费收入来源比较单一问题,影响着地方高校质量建设投入和内涵建设,影响着地方“教育强省”战略的实施和教育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这也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花大力气解决地方高校债务问题。如广东、江苏、江西等省都开始了大规模债务化解,增加专项拨款,其中,江苏省累计债务化解财政拨款已达122亿元。

(二)地方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随着地方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地方政府越来越认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使得地方政府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如江苏省就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近十亿元。同时,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政产学研的合作发展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地方高校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需求更多,要求更强,地方高校也更容易从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中获得更多的社会科研经费、社会培训经费的支持。

(三)教育财政税收的不断完善

当前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深入发展着重体现为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加大了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创新建设以及人才建设等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逐渐从以前单纯支持中央高校发展的局面,改变为全面支持中央高校及专项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如2010年启动的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规划(2010―2012),每年拿出55亿专项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国家一方面在加大对地方高校发展的直接支持外,通过完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如扩大捐赠税收抵扣额度、范围,支持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政策等。地方高校将从这些政策的改变中获得更多的经费收入来源。

因此,地方高校应充分把握国家和地方财政政策,针对其自身地理位置、学科建设、人才优势、科研实力、社会服务能力、发展战略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加大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和水平,利用市场化手段来拓展经费收入来源。

三、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的拓展策略

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拓展过程也就是地方高校扩大财政经费收入,改变经费收入两元结构,增强财政拨款与学杂费收入之外的其他经费收入来源的过程。

(一)面向政府的经费收入来源拓展

政府的财政经费拨款永远是高校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也是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拓展的主方向,该渠道的拓展受到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政府的财政经费拨款按用途主要分为教学拨款、科研拨款以及学生资助拨款三部分,其中又分为定额拨款和项目拨款;政府资金渠道按主管部门不同分别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科研主管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等;有的资金来源是根据学校规模、办学层次、资产规模等进行的定额拨款,它是相对固定而稳定的,所有学校基本无差别,无须竞争,基本一致;有的是专项拨款与项目拨款,是根据具体项目或特殊需要而进行的拨款,它与学校学科类别、办学层次等直接相关,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不是所有学校都有相同的专项拨款。

1.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搜索机制,一方面全面整理和分析现有来自不同部门政府资金状况,分析学校现有资金筹集的优势和劣势,特别是要与同层次竞争学校进行对比,搜集该类学校相关资料和信息。另一方面要从资金来源渠道的财政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搜集相关信息,掌握他们的工作规划和资金支持的动态变化,预先了解和掌握这些部门资金专项拨款的安排和动态趋势,如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资金、教学质量资金、可再生资源利用资金等专项资金支持。

2.地方高校应根据当前政府资金拨款方式的改变,积极整合学校资源,优化学校规模结构,一方面要稳定现有学生规模,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学生规模扩张来实现学校资金来源的增加,另一方面要优化结构,特别是学生专业类别和层次类别结构优化问题。对于竞争性专项拨款,学校应积极争取,要通过资源的内部整合实现专项实力的增强,为专项资金的申请提供强大的支撑。

(二)面向教育消费者的经费收入来源拓展

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成本分担”理论,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及其家庭必须承担部分教育成本,缴纳一定的学费和住宿费。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扩大学校的招生规模和办学层次是拓展该部分资金来源渠道的直接形式,但扩大招生规模必然带来相应的师资、设备等软硬件建设投入的增加,否则会导致教育质量的降低,最终影响到学校生源的稳定性,造成学校社会地位的降低,反过来影响到学校经费收入来源。

1.学校招生规模的拓展。根据财政定额拨款方式的规定,学校的学生规模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学费资金和财政定额拨款资金量,学校在校生越多,学费收入资金和财政定额拨款资金也就越多。但招生规模的扩展一方面受到国家整体的招生计划的限制,同时也受到学校现有师资、学科发展历史、设备设施状况的制约。特别是经过近十年的规模扩张,学校的教学教育质量已成为今后十年或更长时间内的主要任务,决定了学校能否继续维持现有规模的关键。

2.学校办学层次的拓展。学校的办学层次同样影响着财政定额拨款量,但办学层次的提升或拓展都需要学校相应的教育能力的支撑,如扩大研究生招生比重,就需要学校拥有更多的研究生导师、科研经费、硕博士专业点的支撑,这些也都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任何一个专业点的建设和提升都需要大量的师资经费、设备经费和科研经费的支撑,需要长期的投入积累。

3.学校专业分布的拓展。专业分布越广,学校可招生的专业也就越多。而专业分布又和一所学校的专业发展历史非常相关。地方高校专业的拓展必须依托现有特色优势学科进行。

地方高校如何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前提下,还应加大学校外教育市场的培育和拓展,如拓展培训市场,增加培训收入等。

(三)面向市场的经费收入来源拓展

面向市场的资金渠道主要有企业资金(如科研合作资金、技术培训资金、无偿捐赠资金等)、金融机构资金(如银行合作资金等)、个人资金(如个人捐赠资金等)。以上经费收入来源有的是无偿性的`,如捐赠资金;有的是有偿性的,如科研合作资金;但所有这些收入来源渠道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竞争性,这些资金的获取量直接与学校的竞争实力和竞争行为密切相关。

1.企业资金的经费收入来源拓展。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入,企业资金目前已成为各高校积极争取的主要经费收入来源,获取企业资金的形式主要有科学技术转让和服务、人力资源培训、共建实验室、共建教学实训基地以及无偿的仪器设备捐赠、奖助金捐赠或货币资金捐赠。地方高校与中央高校相比,其科研实力和人才实力存在一定差异,但其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其获得企业资金,特别是本地企业资金有着更强优势。所以地方高校应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本地经济发展战略,强化产学研合作,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获得更多的企业科研资金支持和本地社会捐赠资金。

2.个人资金的经费收入来源拓展。个人资金的筹集主要是积极争取个人的无偿捐赠资金,对于个人捐赠资金的积极争取需要学校建设完善的校友联系制度,建立起从招生、教学、学工和毕业后的整套校友资料,建立起主动的联系制度,克服目前校友工作仅仅为杰出校友服务的短视行为。

3.加大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通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地方支持。地方高校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隶属关系,其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往往具有更强的地方特色,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度更高。如何针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走一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双赢之路,是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拓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如南京工业大学作为一个地方高校,充分利用其“大化工、大建筑”的学科特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通过“顶天立地”的科研战略,通过引进企业实验室进校园,“十五”期间,累计获得各项科研经费收入超15亿元。

(四)面向学校自身的经费收入来源拓展

面向学校自身的经费收入来源拓展主要指学校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资源优势进行的产业投资、资产出租出借、资金的金融运作等方式的经营与服务收入拓展。这些资金的取得与前面各渠道资金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其更多的是基于高校自身的经营。

1.产业投资收益收入来源拓展策略。近几年,随着高校产业改革的深入,学校校办产业的规模在逐年增加,但收益分配的比例过低,既有校办产业经营利润不高的问题,更有校办企业学校股权分散造成的后果。所以,学校在投资校办企业或委派董事时一定要明确学校收益实现问题,要避免企业长期不分股利的现象出现。

2.资产出租出售收入来源拓展策略。高校利用自身校区区位优势,开展资产出租出售,通过让渡资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通过资产的空间置换换取资产的增值来获得各项经营与服务收入。

3.存量资金金融运作收入拓展策略。高校在日常的运转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存量资金和金融市场,如捐赠资金的留成,职工工资的代发、学费代收等,而这些为高校进行资金运作提供了需求,前者受到国家政策性约束,只能进行定期存款而获得利息收入;后者可通过市场的让渡获得银行在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支持,如校园一卡通建设资金。

经费收入来源的拓展策略并不存在唯一正确或最优的方式或途径。每个地方高校的地理位置、发展历史、学科水平、专业结构、师资力量、资产规模以及面对的群体对象等差异都是决定不同高校采用不同拓展策略的内在影响因素。不论是采用单一的扩大财政经费收入来源的拓展方式,还是采用多途径、多元化的拓展渠道和方式,各地方高校要与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发展相适应,必须保持地方高校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教育部。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DB/OL].

[3]朱振林。论大学办学经费多元化战略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11-12.

[4]袁连生。我国高等学校生均成本变动分析[J].教育研究,2004(6):23-27.

[5]孙志军。扩招十年来中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的变化及解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72-80.

[6]“顶天立地”:南工大竞争力的源泉[DB/OL].光明日报,

[7]南京工业大学:组合拳开辟政产学研合作之路[DB/OL].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