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通用6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爱岗的小编飞白为家人们找到的6篇会计学论文范文的相关文章。

会计学专业论文 篇1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reform in the major of accounting should combine social direction of value, individual direction of value and college direction of value organically. the guiding value objec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determined, which not only satisfies the needs of social productivity, but also the needs of individual 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so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major of accounting can be realized fully.

key words: the major of accoun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direction of value

摘 要: 高职会计学专业改革要将社会价值取向、企业价值取向、个人价值取向、学校价值取向有机溶合, 硕士论文确定职业教育的导向性价值目标, 既要满足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又要满足个人求职谋生和个体发展的需要,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学专业职业教育改革。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 职业教育; 改革; 价值取向

职业教育是由多元价值主体参与的教育活动, 下面我们就从社会、企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的需求作为探讨的重点, 探讨会计学专业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方法。

一、社会的价值取向

综观近几十年世界各国教育的改革, 经济上的需求往往成为教育改革的原动力。近十年来, 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一方面是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 另一方面则是经济改革和发展给职业教育不断地注入动力和活力, 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企业, 给会计专业的职业教育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 从而给会计专业的职业教育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另一方面, 经过多年改革大潮的洗礼, 企业的用人原则更加明智务实, 他们要求会计人员不仅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 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也给会计专业的职业教育带来了挑战。

二、企业的价值取向

企业要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 就会自觉地引进技术、引进人才,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并不断地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企业也会越来越重视职工教育和培训, 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因此,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将转到提高劳动劳动者素质和经济效益方面来。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具备较强会计实务动手操作能力的毕业生, 而会计专业特性又导致不可能给每名学生都找到实践企业来培养她们的会计实务动手操作能力, 所以如何身临其境学习企业会计账务处理过程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个人的价值取向

个人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求职谋生; 二是个体发展。目前社会上, 人们通常把科学家、企业家、高干、工程师、教授、医生称为“人才”,而把普通工人、农民、营业员称为“劳动力”; 用人单位也常以学历、文凭作为选拔、聘用人才的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当然, 个人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也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发生变化。尤其是高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 需要大批智能与体能相结合的新型职业人才, “学历社会”将逐渐转向“职业资格社会”, 用人单位将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和职业资格。所以,如何使会计专业学生身临其境学习企业会计账务处理过程则是解决企业与个人价值取向问题的症结所在。

四、职业学校的价值取向

学校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方面随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化而变化, 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学校作为以育人为核心的办学实体, 无论在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下, 目的都是为了较大程度地满足多元价值主体各种合理的需求, 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生活的幸福。

我们确定职业教育的导向性价值目标, 既要满足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造就一支数以亿计的各行各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大军; 又要满足个人求职谋生和个体发展的需要, 使每个劳动者的特长、潜能和创造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职业教育作为从业准备教育, 必须把素质教育贯穿各个教学和实训环节, 通过模拟操作、顶岗实习和强化实训、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把实践能力的考核作为毕业生考核的基本内容。从而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结合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增强团队合作的体会,另外一方面配合了专业建设和改革, 使得我们的专业更具生命力, 培养的学生更受到社会的认可。对参与建设和实践的教师来讲, 又是一个极好的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好机会。对会计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来讲, 不但提供了特色, 又提供了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吴德勤。寻找职教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j].教育发展研究,2007,(4).

[2]吴寿仁。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05,(2).

[3]李志能。实践教学基地—质量和特色的保证[j].现代教育技术,2006,(1).

会计学专业论文 篇2

会计是一门理论系统性与实践应用型并重的学科,它不仅重视理论的学习,更需要来自于实践的检验,可以说会计是一门技术活。其实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会计教学一定要体现知识为本、实践至上的原则,这也是会计专业为什么要构建“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客观原因。所谓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是指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针对“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凸显各自的优势,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这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教师的实践经验,也促使企业会计人员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理论水平。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又要具备会计职业道德、经济素养、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和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和能力。

二、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会计专业建设的特色,对于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对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职业水平;另一方面,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吸引了优秀会计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为会计人才培养新添了有生力量,是会计实务教学的必要填补。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校企合作的模式还不够成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尚未建立稳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

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很多学校采取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锻炼的方式,且重数量轻质量,而从企业聘请去学校任教的教师则相对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对于专业骨干人员从事教学工作并不是十分积极,短期派往学校的兼职教师也并非都是一线专业人员;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事业单位的性质限制,聘用教师的程序相对复杂,对聘用的兼职教师的岗位安排和待遇给予不尽合理。在以上两个方面的综合影响下,学校未能建立稳定的优秀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依然以学校教师为主,来源单一,以致于校企合作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出其预想的作用与效果。

(二)“双师型”教师激励政策不够完善

“双师型”教师比普通教师更加辛苦,他们在负责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会计实践教学任务,然而在福利待遇、培训机会等方面,他们并没有优先权。另外,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在其会计行业内本身就有相当高的地位,在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下,往往无暇顾及会计教学。由此来看,激励政策的不完善、激励力度的不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对策

(一)教师要设计好职业生涯规划,走向自我发展

一方面,每个会计专业教师都应该遵循自主发展、阶梯发展、教育创新等自我发展的规律,树立成为“双师型”教师的信念,积极对自己的教师生涯进行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找到适宜自身发展的路径,不仅专注于科研和理论,更要努力从实践经验上丰富和提高自己,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会计专业教师要抓住校企合作的契机,主动去企业参与实践,多锻炼,多交流、反思,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二)改革教师引进制度,完善教师管理、评价制度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运用企业和学校的优势资源,把实践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对于从企业引进的教师,学校多采用聘用制,但这种不同的聘用模式导致学校教师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因此,学校应进一步改革“双师型”教师引进制度,简化引进手续,提高引进效率。对于从企业中聘用的教师实行适宜的政策,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科学管理,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明确他们在教学中的骨干作用。同时,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考评要区别于普通教师,在科研扶持、在绩效考核和学生评价等方面区别对待、综合衡量,并建立适宜的包括津贴制度在内的激励政策和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这能够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结语

会计学论文 篇3

题目:基于数据挖掘的战略管理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目 录

第1章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主要研究内容

创新点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研究方法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信息技术对会计影响的相关研究

数据挖掘与战略管理会计相结合的研究综述

数据挖掘与企业竞争环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综述

数据挖掘与企业危机预警相结合的研究综述

第3章 相关理论基础

信息论与系统论

决策支持系统

商务智能

竞争情报系统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的内涵

数据挖掘的功能

战略管理会计

第4章 数据挖掘与战略管理会计的关系

战略管理会计相关性面临的挑战

数据挖掘对提升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分析

数据挖掘应用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数据挖掘应用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原则

第5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框架

建设目标

总体架构

实施流程

数据挖掘的一般过程

数据挖掘应用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流程

实施保障

第6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企业竞争环境分析的内容

数据挖掘在企业竞争环境分析中的作用

数据挖掘应用于企业竞争环境分析的流程

定义问题

确定信息源

信息搜集和整理

实施数据挖掘

结果分析与表达

第7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危机预警

企业危机预警的内容

数据挖掘在企业危机预警中的作用

数据挖掘应用于企业危机预警的流程

提出企业的预警需求

选择预警信息源

资料的收集与加工

实施数据挖掘

预警报告

预警反馈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总结

研究不足与展望

会计专业论文 篇4

一、学习计划(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针对于此,在进行了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之后,通过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理论》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20xx年的寒假,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一个月的专业实习。

二、实习单位情况

我的家在安徽,今年寒假回去,由于快要毕业了,万种思想凝聚于心,自然想着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便首当其冲,但由于我们专业的特殊性,会计——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不进行实际动手操作演练,而只是凭着书本上的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去从事会计这门行业的话,那么你的工作将会非常不适应,以至于在工作中出现意想不到的差错。这也就是所谓的会计专业从业的谨慎性了。

既然不能先去找工作,我想还是先实习一下吧!说不定工作就此而有了着落了呢!

改革开放给我的家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这两年建立了一系列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带动了乡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得知这一消息,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我找到了离我们家比较近的固镇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想在这里施展一下我的专业手脚,开发一下我的专业头脑。

在去开发区的路上,我感慨万千,想起以前这里的景象:没有楼房,没有公路。而如今,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从开发区穿过,路的两边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远望去,和农村的土景形成极大的反差,恍如世外桃源一般。

怀着一种美好的憧憬,我来到了蚌埠市鸿源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生产育果袋纸的专业厂家。公司成立于20xx年02月,虽然成立不久,但已经初具规模。公司占地面积平方米,现有员工100余人,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年综合生产能力3万吨,年产值6000万元。主要生产育果袋纸、木浆挂面纸等产品。

公司推行全面的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齐全的测控手段。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生产和开发各种育果袋及其他产品的能力,该公司生产的“鸿源”牌育果袋纸具有拉力强度大,防水性能好,透气度适中,且复卷整齐,出袋率高的特点。水果套袋的优点主要有:

1、可以有效减少农药毒化,防止病虫害;

2、能有效改善水果外观质量,使水果果型好,色泽鲜亮;

3、促进水果生产;

4、提高水果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为果农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该公司生产的“鸿源”牌系列产品,凭着过硬的质量、良好的使用效果、完善的服务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在省内外已经占有一定的市场。

公司承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公司将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身的条件,建成一个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一流的企业,并且遵循“取之自然,服务自然”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无污染造纸,为公司成为真正的“绿色”造纸企业而不懈努力!

会计学论文 篇5

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使人通过经济现象看本质。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会计问题,可以揭示会计“面纱”背后的本质。在会计理论的发展道路上,经济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经济学与会计学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里所讲的经济学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既研究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又研究具体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和运行。西方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和运行作了系统的解释。无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它们对社会具体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分析都是研究会计学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会计学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集中体现在《资本论》中。《资本论》侧重研究基本生产关系旨在批判资本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同时也阐述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律。邓小平的经济理论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已经走上现代市场经济的轨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难认识到,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理论,而且是市场经济的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会计学的关系,直接表现为马克思的市场经济理论与会计学的关系。此处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指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邓小平的经济理论。笔者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论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本质及会计计量的内容。

(一)从商品货币理论看会计本质

商品货币理论是认识会计本质的理论基础。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的交换比例叫作交换价值。当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又区分为现实的货币和观念的货币,观念的货币也称计算货币。以计算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观念价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本质,就是用计算货币记录、确定和控制企业资本价值的运动过程。在一般意义上,资本是在运动中自行增值的价值。马克思指出:“在任何时候,在计算、记录等等时,我们都把商品转化为价值符号,把商品当作单纯交换价值固定下来,而把商品的物质和商品的一切自然属性抽掉。在纸上,在头脑中,这种形态变化是通过纯粹的抽象进行的”。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记账时要把商品转化为价值,转化为货币——商品的共同的等价形式。而会计所采用的乃是观念上的货币。会计中最基本的工作——簿记,几乎每天都离不开把商品转化为货币这个价值独立的不可捉摸的形式。作为一个会计工作者,特别是会计研究工作者,不了解商品、货币、资本之间的关系,不了解货币(包括现实的货币和观念上的货币)在企业经营循环中的重要性,往往很难作深入的会计理论分析。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或在单个资本价值运动过程中,资本分别采取不同的存在形式:在流通阶段是货币资本和商品货币;在生产阶段是生产资本。因此,从一个工厂的账簿上看,表面上只登记那些好像彼此不相干的钱和物,如材料、在产品、产成品、机器、工具和设备等。实际上,这些钱和物是资本价值在运动中的不同形式。由于它们都代表资本的价值,因而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来统一表现。马克思指出:“资本作为它的循环中的统一体,作为处在过程中的价值,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流通领域的两个阶段,首先只是以计算货币的形态,观念地存在于商品生产者或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者的头脑中。”因此,在企业账簿上登记的那些资本的不同存在形式,必须理解为资本在循环中的统一体,理解为单个资本价值的运动。从资本运动的观点看,商品和货币都是资本作为价值的存在形式。区别只在于:商品是价值的特殊存在形式,而货币是价值的一般存在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必须把会计看成确定和控制资本价值运动的手段。马克思指出:“这种运动是由包含商品的定价或计价(估价)在内的簿记来确定和控制的。”所谓“确定”,是对资本价值运动进行定性和定量,并含有在账表上重现资本价值运动的意思。资本价值运动是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可是,人们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它的全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应该说账簿并不能直接记录资本价值运动,账簿所直接记录的,是组成资本价值运动的具体经济业务。所谓“控制”,是利用会计所提供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的货币信息,调节、指挥并监督生产经营活动,实现预定目的。

(二)资本循环周转理论与会计计量内容

资本顺次改变自己的形式,经过三个阶段的运动,价值得到了增值,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就是资本的循环。资本循环的全部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在资本的循环当中,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生产过程。资本循环的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在整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过程,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才创造价值和增值价值。但是,资本的运动也不能没有流通过程。如果企业不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就不能进行生产;不出售商品,也就不能实现已经增值的价值。在生产社会化条件下,企业的生产过程是连续地、不间断地进行的。为此,企业的资本要按一定比例分成三部分,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而且每一部分资本相继从一个阶段转到另一阶段。资本循环是不断进行的。资本的循环,不是当做孤立的行为,而是当做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固定资本在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资本的周转就越慢;流动资本在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资本的周转就越快。资本周转的快慢,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

货币资本循环是资本循环的典型形式。从资本循环可以看出,企业经营的过程是通过垫付货币资本收回更多的货币资本,其目的是取得更多的现金净流入。在企业资本运动过程中,存在相对静止和显著变动两种形态。在资本处于显著变动时,应着重计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某个期间)全部资本流量的结果(增量),它是通过会计期间的收益和净流入来表示的。在资本处于相对静止时,应着重计算企业在某个经营时点(会计期初或期末)资本的使用状况及对资本的要求权(产权),即企业的各项资产(资产的构成和总额)以及反映资产来源的产权——负债与所有者的益,它代表企业在某个会计时点资本的存量。可见,借助资本循环,企业的经营业绩特别是现金净流入及财务状况都可以用会计加以计量。

企业资本的各个部分,既同时并存又不断更迭,或者说,既并列存在,又相继进行。并列存在,表现为资本在各个阶段以不同形式占用着(占用额是按特定的时点计算的),并执行不同的职能。相继进行,表现为资本的不同形态形成周转。周转是不同形态的资本(即资产)最后转化为货币时向下一个阶段的过渡。过渡额即周转额是按期间积累计算的。占用额与周转额之比反映周转率。在一个经营期间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利润就越多。研究经营资本周转,就是在保证再生产不间断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压缩资本的占用额(各个阶段的资产存量)和扩大资本的周转额,其手段就是加速资本周转。

二、西方经济学与西方会计学

(一)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早期会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是人们通过长期记账实践不断改进技术的结果。直到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会计理论工作者还主要侧重于描述已观察到的会计实务,但未能建立一套能够从总体上解释会计实务的原则。这段时期的研究主要以归纳法作为研究方法,因而,归纳学派所形成的理论也被称为“描述性理论”。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对会计职业与会计理论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所有权的分散化及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了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保护投资人与债权人的利益,迫切需要形成一套公认的会计原则来约束放任自流的会计实务,规范会计行为。规范会计行为的努力有两种设想:一种是对实务中现有惯例有选择地再分类,它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实践表明其规范会计行为的效果较差;另一种是提供一套理论框架,各种行为规范由理论框架中演绎出来。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批受过经济学理论和研究训练、取得过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加入到会计理论研究中来,并采用较为规范的演绎法,大大改变了会计理论研究的混乱现象。因为会计学科自身无法形成逻辑严密的概念,他们通过借鉴或引入经济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并将其予以具体化,从而提出一个较完整的会计理论框架,并期望理论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或引导作用。自从坎宁1929年在《会计中的经济学》一书中将会计与经济学相联系起来后,人们在会计学中植入了经济学中的相关概念。由于收益的确定曾是20世纪中期会计学关注的中心,早期的尝试主要是回头重新引入经济学有关收益的概念,以此为依据界定会计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和相应的方法。

在坎宁之后,还有佩顿、斯维尼、爱德华兹与贝尔等的著作,都涉及到“收益”的概念。他们在论证时,一般从动荡的外部经济环境出发,通过借鉴经济学的收益概念,界定了一个内容明确、界限分明且易于量化的会计“收益”概念。一般地说,他们所界定的“收益”概念,与传统的会计方法经收入实现和费用配比等所确定的收益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他们会推荐使用与历史成本法不同的会计计量方法如现行成本。爱德华兹与贝尔的著作,就是这一思想的代表。爱德华兹与贝尔1961年在其所著《企业收益的理论与计量》的序言中写到,在经济学和会计学之间,尚存在无人逾越的“鸿沟”,因而,他们希望建立系统的关于收益的理论,以给予费用的收益理论应有的重视。由于这一研究尝试对现行会计实务提出改进,受会计原则自身的性质所限,这些改进意见很难被实践所采用。因此,这一思路的尝试在当时没有对会计理论研究产生根本的影响。但是,爱德华兹与贝尔在其著作中提出的“收益实现的思想”后来却成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全面收益”概念并于1997年制定“报告全面收益”准则的滥觞。

上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财务会计的重心逐步向资产负债表转移,资产转而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美国制定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以一个全新的演绎思路,即:将资产作为财务会计的核心概念,通过对资产的严密界定,逐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财务会计与报告理论框架。以资产为核心概念,在思路上与从“收益”概念出发并无本质的区别。所不同的是:这两种研究思路,体现了两个会计思想的转变。遗憾的是,由于FASB本身是一个准则制定机构,它在研究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公告时,会顾虑到会计原则中的任何变动都会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影响,因而,FASB走向了与实践妥协的道路。

(二)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与实证会计研究

20世纪40~50年代经济学研究逐步走向定量化与经验化,形成了“实证经济学”,受此影响,会计研究方法在20世纪60~70年代也出现实证化的趋势,到80年代中期,已形成较完整的实证会计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前,各国会计理论研究主要以定性的文字描述为主,研究过程重视内在逻辑性,在完成了归纳或演绎之后,一般不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验证。到了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学和财务学的研究,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方面,研究对象扩大化、广义化,从传统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财富——的研究,扩散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财务学中的有效资本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理论,为早期实证会计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经济学和财务学的主流派研究方法也已转向实证分析,这又为早期的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与模型。因此,在上世纪50年代经济学与财务学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60年代后期开始有学者把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引进会计研究。

实证会计在进行会计问题研究时,运用了大量的经济学和财务学的理论为依据。瓦茨和齐默尔曼在1968年出版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中指出:“本书旨在介绍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的经验性会计文献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论。”“会计理论不仅建立在下面两个以经济学为基础的理论上,而且是这两个理论的衍生物。这两个理论就是企业理论和政府管制理论。”在该书中,作者介绍了有效资本市场假说,以及资本资产计价模式、管制经济学和契约理论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一些主要会计杂志,如《会计评论》、《会计研究杂志》和《会计与经济学》上刊登的论文,大部分属于实证会计方面的内容。1990年所发表的“实证会计理论:十年回顾”一文,对契约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介绍过程中涉及到早期的产权理论和后来的制度经济学,其他文献所涉及到的还有信息经济学、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等。实证会计的理论源流是经济学与财务学。

三、西方经济学与中国会计学

(一)西方经济学与中国会计研究视野

西方经济学主要指现代西方经济学,它集中体现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这部著作是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混合,同时吸收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某些观点。

在萨缪尔森看来,经济学只“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它解决经济组织投入产出的三个基本问题:

1.生产何种产品或劳务,生产多少;

2.采取何种技术组合投入来生产所要的产品以及资源如何分配;

3.为谁生产和分配产品。西方经济学围绕上述三个基本问题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国际经济学等各方面的阐述,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有价值的分析。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经济中的产出、就业、价格(含通货膨胀)和对外经济等四大领域,从而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外贸外汇政策进行了分析。总的目的是谋求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微观经济学试图说明如何利用供给与需求工具去解释价格在短期和中期的变动,如何预测税收对于竞争价格的影响以及可变成本、不变成本、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等概念。

经济学的发展是丰富多彩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就是最近20年来演变形成的一个分支: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包括产权、经济组织和制度变迁理论,上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布坎南的国家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和利用之处。

会计学主要研究如何向国家和市场传输企业经营、理财和投资等活动所引起的资源存量与流量的信息,如何评价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和业绩。但是,一切企业都离不开它所处的微观与宏观经济环境。一切会计研究工作者不能就会计论会计,应当通过会计数字看经济,并且密切联系经济去发挥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会计学必须着眼于经济全局,要懂得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理论;了解有关的财政、税收、货币和外汇政策,并掌握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与工具。

(二)西方经济学与中国会计研究思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着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制度变迁,它不仅涉及到基本的制度结构,也涉及到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安排,其中包括会计制度。这其中出现了一些传统的会计学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身处改革发展中的中国会计学者从中国独特的制度变迁中合理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并与中国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解释了转轨经济时期我国面临的会计问题,从而掀起我国会计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推动了会计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上述研究成果丰富和提高了人们对会计问题的认识,这是中国会计学走向世界的资源条件。

有些学者引进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科斯定理为会计准则制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切入点。他们认为,会计准则的制定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会计准则是产权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种会计准则都体现了对某些特定主体产权的保护,会计准则的基本结构是产权经济模式的自然反映,产权关系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会计准则与其他制度安排一样,具有约束功能和激励功能,有效的会计准则应是交易费用最低的准则。会计准则随着产权的变动而变动,会计准则的变迁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有些学者尝试着将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与会计学相融合,研究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上解读他们之间的关系,最终提出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范式,并运用上述研究成果对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实践进行了具体分析。

有些学者根据制度经济学原理分析了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问题。他们认为,会计是一种制度安排,信誉是会计制度安排的基础,信誉危机导致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受到严重破坏。重塑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需要会计道德进步、会计法制运作和会计环境改造三者同步进行。

有些学者以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当前的会计信息公共物品属性的观点进行了反思。通过界定“复合品”和“核心效用”两个概念,推导出会计信息产品在特定消费群内仍是私人物品,市场机制是配置会计信息资源的基本手段。但会计信息产品的质量具有难以检验性,关于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的信息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分布不对称,为政府管制提供了理由。

有些学者以契约理论为基础,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利益相关者关于企业治理结构的产权博弈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会计信息质量本身又受到了这种产权博弈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的特点,为治理结构优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提出了建议。

有些学者按照商品两重性、经济人假设、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等经济学思想,对会计师事务所诚信性质、诚信责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事务所诚信是一种特定的商品,事务所诚信的购买者与使用者的分离,影响了其内在诚信质量。因此,社会必须付出必要的成本来换取其商品的服务质量。

从1997年起,实证会计研究给中国会计学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它对中国会计学的发展意义不可低估。目前,关于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关系的研究成果很多,有些文章发表在《经济研究》杂志上,这也说明了会计学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在逐渐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一致。但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才刚刚起步,主要利用国外成熟的模型在中国市场做检验。应该看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及规模的扩大为实证会计研究提出了许多课题,也提供了数据上的可能,同时,中国特殊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中国特有的研究课题,如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到底处于何种状况,会计信息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不同的股权结构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会产生何种影响,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能否产生预期的效益,制定会计准则应考虑哪些因素等等。实证研究在中国目前还是方兴未艾的会计研究方法,在会计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四、结论

会计学论文 篇6

敬爱的先生/女士:

您好!

我是XX学院会计学专业20xx届毕业生XXX。四年的大学生活,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成绩名列前茅。

现已系统的学习并掌握了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如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统计学等相关课程,有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在大学期间我自学了photoshop 软件、金碟财务软件,从而提高了我的自学能力。

大学期间,我明白理论必须联系实践,于是我也练就了较好的实践能力。20xx年7月—8月,我在神州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担任仓库人员,负责入库及发料登记,认真配合部门工作,从中认识到部门沟通的重要性。虽然我的实践内容与所学专业有所出入,但我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吃苦耐劳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也培养了自己的细心、耐心与专心。同时,在实践期间我认真向单位会计人员学习,对会计工作坏境有了初步的认识。

大学是学习与积累的过程,为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我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参与了大量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大学期间,曾担任院考研协会策划组组长,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担任秘书组干事,做事负责、认真。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贵公司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不会让公司失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