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优秀的毕业论文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音乐论文范文【最新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幼儿歌曲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真实地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把音乐和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知识面,而且可以通过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在演唱《健康歌》时,我扮演老爷爷,通过各种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这首歌。幼儿开心的表情都表现在了脸上,都想来跟着我动动跳跳。幼儿在体验之后都去找小伙伴一起表演,一个比一个夸张,个个脸上乐开了花。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表演的渴望。通过对这首歌的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面,而且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合作能力。这样,应用多种手段有机的结合,互相渗透,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多方受益。
二、语言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条件
音乐和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把语言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有目的地去引导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在幼儿听完一首歌后,教师应给予幼儿足够的鼓励来引导幼儿讲讲自己的感觉和对歌曲的理解。这样,不但给予了幼儿自由表达的时机,又满足了他们想说的愿望,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能力。教师还要正确处理语言和音乐的关系。如在教授歌曲《小树叶》时,我先和幼儿玩一个游戏,让幼儿打扮成“小树叶”,我则扮成“秋风”,“秋风”一吹,扮演“树叶”的幼儿就到处飘呀飘,当风停止时,让他们讲一讲,小树叶离开树叶妈妈后可能会飘到哪里。教师还应将音乐和语言有机结合,努力做到把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如:欣赏小格桑的时候,当幼儿初步感受了音乐所描绘的学习解放军叔叔保卫祖国的志向后,让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自编故事,互相讲述,这就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说话的语境,幼儿可以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幼儿享受到了表现自我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三、音乐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
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心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应当不断挖掘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心理教育资源,深入了解幼儿心理,紧密把二者相结合。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课本上的音乐教育内容中就已加入有关心理健康的东西,比如讲文明、有礼貌、懂谦让、互帮互助等主题。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只注重作品中音乐的意义,而忽略了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挖掘,这也在无形中造成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心理知识的储备,并且能够为每一位孩子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音乐活动是幼儿在音乐表达的一种形式,而从音乐技巧上来看,幼儿间的个体差异还是十分明显的。每一位幼儿都有着其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尽管其中可能会有比较相向的倾向性,但每一位幼儿他所带来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层意义上讲,要让音乐教育与幼儿的心理教育相结合,教师除了具有较强的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能够很好的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并熟悉每一个孩子,能针对每一位幼儿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一)大纲的设计
1.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要明确:该课程作为表演专业(音乐方向)的学科基础选修课程。要使学生初步掌握涉及广东音乐文化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于岭南音乐文化的认识,加深对于广东地域音乐文化的理解。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突出:课程的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主要内容涉及粤曲、粤剧、粤乐三大音乐品种,梳理三大乐种的基本概念、音乐特点,结合音乐名家和名作的赏析,对实际音乐问题进行分析。
3.课程教学内容(含重点及难点)清晰:教学中分为五个章的内容:第一章绪论,重难点为:广东音乐文化的范围与渊源;第二章广东的粤曲文化,重难点为:粤曲的发展、名家简介、精品赏析;第三章广东的粤剧文化,重难点为:粤剧的发展、名家简介、精品赏析;第四章广东的粤乐文化,重难点为:粤乐的发展、名家简介、精品赏析;第五章如何更好的学习与传承广东音乐文化,重难点为:学习的方法与传承的意义、措施。
4.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适当:把课堂的教学和欣赏实践结合起来。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要求结合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布置一定的复习和思考内容,要求多听、多想、多实践。另外,本课程的考试可采取开卷或闭卷方式进行。也可以课堂讲授的具体问题为基础,结合自己的表演或欣赏实践,写出相应字数心得体会。
(二)教案与课件的设计
在教案中,要根据大纲的内容安排具体的章节,考虑到授课效果,在授课之初要明确课程名称的所指。此文所指的“广东音乐文化”课程不单指一个乐种或整个岭南音乐,在这门课程中只涉及粤乐、粤曲、粤剧三个乐种,虽然,这种授课内容未必全美无缺,但考虑教学对象和学时的要求只能做这样的取舍。在教案的内容上,应该要包括如下几个主要的问题:1.教学的目标及要求;2.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3.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4.思考及复习。在课件的设计方面,考虑到受众是表演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求要突出直观、明了和可操作性等问题,大量理论和文字的部分不应该过多的出现在教学内容上,要试图用比较直观的方式,比如图片、音响、影像等资料去阐释比较枯燥的部分。另外,如果能够加入动手或实践的环节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但采取何种形式去实践,是演奏、演唱还是其他外出实地采风?这些都有待研究。
二、课程的思考
(一)关于《广东音乐文化》课程的重要性
从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角度来看,高等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课程的开设是大学的基础。作为一个地处广东的地方高校,《广东音乐文化》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如果中文系有广东历史文化等课程,艺术系就应该有与之配套的广东音乐文化课程。从时展对个人的要求来看,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一份自豪感和归属感,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的民族文化都不了解,怎么能了解别人国家的文化。从高等学府走出去的人,最终是社会国家的希望,对于个人发展而言,没有国就没有家,而走出国门,个人影响的却是中国人的整体形象。
(二)关于表演专业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开设的一点思考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审美教育还处于较初级阶段,学生对于音乐最多作为一项爱好,大部分人音乐知识储备不够,学生在接受音乐美育教育的时候缺少独立思考和判断,只有学生懂音乐,理解音乐,才能提高审美的综合素质,另外学校对音乐审美教育重视度不足,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目前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高校音乐审美教育重视度不够
在学校设置审美教育课程时候,大部分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关于美育教育要求,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所以只设置一些选修课程,例如音乐欣赏等,而且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是为了修完学分。学校专业教师缺乏也是一个原因,学校把大部分投入放在了大学专业课上,至于像音乐这样选修课程根本不会投入大量资源去引进优秀教师,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一个教师在授课的教室可以容纳两百多人,难以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学生自身对于美育教育理解的偏离
当代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本身音乐基础差别很大,大部分学生学习音乐都是为了选修学分,课堂上很难融入学习氛围,不能用心去感受和欣赏音乐的美。而平时听音乐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仅仅知道流行音乐,而没有关注那些传统艺术,传统的乐器等有较深文化底蕴的音乐。
(三)音乐审美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问题
目前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对非专业学生,教师都是以语言和解说形式来完成教育,教学方法单一,虽然有部分老师能够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听,之后去讲解,但是也不能完全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没有发挥出来。同时,在教学内容上总是设置成简单的唱歌、跳舞,最多举办一些汇演和比赛。一篇观后感的文章,能够完成一个音乐选修课的学分任务,严重偏离了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初衷。
二、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加强的途径
目前高校审美教育的种种问题和弊端,亟待改进,加强高校音乐审美教育,转变观念,重视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更新观念
根据教育部改革要求,落实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培育高层次综合素质人才。高校必须树立素质教育观念,转变思想,为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如能够像英语和计算机一样成为一种规范化、制度化的必修课,必将提高学生的多方面才能。学生也应该从本质上认识到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漫不经心的态度很难提高分析理解力和创造能力的。
(二)提高校音乐美育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高校音乐教师的素质却有待提高。高校音乐审美教师最起码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同时教师也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能够把美育教育不仅仅作为自己工作任务,更应是自己的社会责任。较强的知识水平、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音乐美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学习。
(三)教学内容经典性,教学方法艺术性
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内容应该选择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的经典内容,特别是千百年来前辈给我们留下来的传统民族音乐。选好经典内容,再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正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网络出现,让音乐审美教育更丰富多彩,教师不能自己表演的音乐案例,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也可以根据选择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对于音乐的看法,变被动于主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四)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多样性实践
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才更能体现价值。学习任何一门知识,有实践为其服务,所掌握的内容就会更全面,更扎实。学生参加演唱、参与弹奏,课外可以成立或加入一些社团、乐队等。多样化的实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参与这些活动,最大限度张扬个性,让音乐的美走进生活。高校是音乐审美教育进行最有利的场所,是人生观、价值观走向成熟的阶段,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摘要]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音乐教育对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促进人形成良好心态、发展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以期发挥音乐在人的素质提高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道德修养;情感;审美能力;心态;创造力
音乐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以音响为表现手段,触动人的情感,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作用于人的心灵,给人以多方面的影响与熏陶,促进人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得好:人的培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形成了“礼乐并重”的教育观。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但要改变恶的本性,去恶扬善,其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音乐教育。他提出:“夫乐者,乐也。”也就是说,音乐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欢愉,从而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和教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可以说是对音乐教育功能的最基本的概括。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理解认识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乐记》中说:“先王之为乐也,以治也,善则行象德矣。”古代的“先王”制乐,其目的就在于治理国家,是治国的一种方法。以乐治国,可以使民心向善,其行为表现就会有更高的道德水准。《礼记》中说:“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行于外,事故起成也怿。”汉代董仲舒提出:“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化民也着。”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说道:“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他们都强调音乐在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人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的同时,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境界中,人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完善、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
音乐本来就是情感的艺术,《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焉”,“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中国民间也有“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因感而歌,由情而发”的说法。音乐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不仅是因感而发的,同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给欣赏者以极大的心灵触动和感奋,进而产生感动人、教化人的作用。
任何一部好的音乐作品都是艺术家们的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音乐家们总是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来歌唱伟大的祖国、美丽的家乡、真挚的情感、伟大的人格、崇高的精神,而欣赏这些音乐作品则是听众与艺术家们的心灵沟通,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和强化欣赏者同样的美好的感情。所以说,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多欣赏好的音乐作品,能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大自然、热爱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情感。
三、音乐教育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美”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形式是美的,它有美的音色、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结构;音乐的内容是美的,它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心灵;音乐所创造的意境是美的,巍巍高山,潺潺流水,艳艳山花,飘飘落叶,甜甜笑脸,喳喳山鸟,啾啾鸣蝉……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音乐家在自然、社会、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发现美的东西,便进行审美创造和表现,欣赏者则对音乐家的审美创造进行欣赏、理解、感悟,美的心灵、美的情趣、审美的能力就在这种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发展起来。正像柏拉图所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弃;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
审美教育是当代教育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是要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形式,使人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可以说,音乐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自然可以使人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理解和认识能力,也一定可以激发人创造美的能力。
四、音乐教育促进人形成良好心态
在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今天,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已渐渐走向萎靡,而这却又是现代人心理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音乐教育则能在矫正人的这种心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习音乐和学习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差别,无论是学习声乐,还是学习器乐,都是一种技术性很强劳动,这首先就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磨练,久之必然能锻炼出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同时它要求精确度比较高,要想较好地完成学业,必须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持久的耐心和极度的细心。
音乐还是培养人的团结协作精神的有效手段。因为音乐其实是一种需要精诚合作来完成的艺术,合唱、重唱、齐唱,合奏、重奏、齐奏,只有协调一致,才能成就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即使是独唱、独奏这样的形式,也要伴以和谐的伴奏或伴唱来完成。尤为重要的是,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最根本的功能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心灵的沟通,实现的是人的心灵上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培养的是人的合作精神和共处意识。
可见在浸润、滋养人的心灵世界方面,没有什么艺术形式能与音乐相媲美。
五、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创造力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人类智慧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创造力。
人的创造力的物质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大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的发达源于手的发达,俗话说的“心灵手巧”,实际上阐明了手和脑的相互关系,心灵(大脑思维发达)必然促进手巧,反过来手巧必然促进心灵。音乐教育就是一种由训练“手巧”到促进“心灵”的教育过程,这突出表现在器乐的学习过程中。如钢琴、电子琴一类的键盘乐器的学习,其技巧性主要表现在手指的灵活性、准确性、敏感性、平衡性、分寸感等的严格训练上,随着乐器学习的程度的提高,手指的灵活性、灵敏性也不断提高,大脑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会不断提高。人的创造力的心理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研究同样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创造性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的结果,而前者更重要一些。这是因为创造性思维的加工对象,一般不是现成的东西,它需要通过大脑中的想象使其具体化,这种想象便是形象思维。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较高,因而他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他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领域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创造性科学成果,经常是借助于形象思维获得的。他的思维活动往往不是借助于语言来进行,而是借助于图形来进行,可以说形象思维是他的创造力的最初源泉。
六、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音乐可以锻炼提高人体机能、人的体质。经常练习唱歌如同是在做口腔体操,使面部肌肉经常运动,也能锻炼呼吸功能,增强肺活量。学习各种乐器时,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准确性、敏锐性,锻炼人的感觉能力。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视、听觉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更加敏锐、协调的发展。音乐与体操、舞蹈、武术、太极等运动项目配合,可以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达到健与美的结合。
音乐是一种精神体操,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有助于人们精神和身体放松,消除人的精神和身体的疲劳,起到一种精神欢娱的作用,达到良好的休息状态。
音乐可以促进人的健康发育成长。胎教音乐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俄罗斯有家产科医院,发明了一种胎儿保健新方法——定期组织孕妇进行大合唱训练,而对出生婴儿的测验表明:他们的身体健康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均超过出生前未进行过音乐胎教的新生儿。日本一个幼儿开发协会进行的实验表明,经常进行音乐熏陶的幼儿,他们总是笑眯眯的,不怕生人,说话比别的孩子早些,眼睛也特别有神,长大以后,智商和情商水平较高,创造性较强。
音乐还可以治疗人的某些疾病。当前,音乐治疗学已初具规模,高血压症、心脏疾病、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语言障碍等,都可以通过音乐疗法进行有效治疗,甚而至于“音乐打倒了癌症”这样的报道,也时而见诸报端。可见音乐的治疗效果有多么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