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更是德育工作的关键时期,历来被高中学校所重视。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高中德育论文【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谈高中生的德育教育
摘要:德育是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及人格塑造,中学生还未走入社会,对应有的道德品质又缺乏全面、成熟的认识。如果这时候教师和家长不能起到一个引导教诲的作用,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新时期的高中生,更容易受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从而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针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德育;情感价值教育;家庭德育环境
德育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在高中这一特殊的阶段,学生的思想正处于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期,对于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有着模糊的分析和理解,也就是说还不能较为理性的分析问题。因此做好高中生的德育工作,应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看世界,以客观公正的方式分析周围的一切,这对于一个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如何做好高中生的德育工作,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高中生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造成高中生德育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这些方面。
(一)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德育教育的边缘化
学校以应试之名压缩了德育的空间和时间。德育在学校中所处的地位比较尴尬。表面上看,没有哪个学校会说自己不重视德育。而且,在学校的有关计划和文件中,德育也总是被提到很高的地位。但从德育在学校中的现实境况来看,德育的实际地位与其名义上的地位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落差。
(二)家长的溺爱
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的娇惯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形成自私自利、蛮横任性、懒惰、贪图享受等不良品性。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及家长的言传身教
我国目前法制尚未健全,社会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如贫富差别悬殊、贪污、偷盗抢劫等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父母的语言、行为对子女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家长的几句牢骚话,都可能动摇孩子已有的信仰。另外,家长随意的语言,也会对子女文明习惯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的:诸如对长辈不敬;对别人说长道短;仪表不端;工作态度不端;生活中酗酒、赌博、搞封建迷信活动等。所有这些,都会渗透到孩子的身上,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
二、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一)德育教育要更新理念
中学德育教育,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二)正确的情感价值教育
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生于世纪之交,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他们有自己的情感和个性,集体主义观念较为淡漠、社会责任感不是很强,对各种社会现象还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适当的引导,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社会公益心和道德感,使其对社会发展和对自身的发展有着较为合理的认识。班主任可以借班会时机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种各样的现象,通过这些讨论能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是与非,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譬如:住校的利与弊、如何待人接物、怎样看待早恋、怎样看待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等。高中生活是学生在由懵懂到成熟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高中阶段要让学生懂得理解与关爱,要帮助学生克服狭隘的个人主义,要督促学生树立较高的价值追求,最终使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良好学习方式的培养
高中阶段的学习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因此要不断的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互助、勤学、乐学的好习惯,形成好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看待成败的心态。同时,在要求学生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尽量开阔自己的视野,发现并培养自己的爱好,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一次旅行,一位良师对于一个人的境界的提升有着较好的推动作用,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一个学生经历了高中生活后,如果仅仅收获了书本知识而没有较高的个人素质,这应该是教育的失败。因此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学生德育培养,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四)创设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
1.家长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作为孩子的第一教师,家长应该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言传身教,把社会的道德准则,做人的道理及父母良好的品德和人格传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孩子关心他人,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孩子创造劳动锻炼、接受磨难的机会,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环境。
2.运用科学的家教方法。家庭德育教育方式多种多样,但不能生搬硬套,要因人而已。下面列举的几种教育方法较为有效。
身教法:用自己的良好品德感染、影响和教育子女,即正面引导。父母的身教对子女将产生潜移默化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要把自己的缺点随时暴露在孩子面前。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讲解法:从孩子懂事的那一天起,家长就要经常对他们讲授一些浅显易懂、又能被孩子所接受的道理。这些道理将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指航灯。
互教法:父母切勿唯我独尊、至高无上。应对子女采取平等的态度,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家庭学习氛围。在德育中,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互相启发。
3.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环境。家长要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及时疏导子女的心理障碍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这也是家庭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高中生的德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大家共同的关心和探讨,尽量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摘 要】高中生德育空白造成众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不健全。文章试从发挥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力;关心学生,以情动人;重视“偶像”的力量,多角度看问题;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悟化,直接影响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四个方面对如何填补高中生德育空白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德育教育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从古至今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心,是学校教育的神圣职能。鉴于当代中学生令人堪忧的道德现状,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来解决此重大问题?怎样使德育教育避免空洞的说教,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具体的实施,在生动形象的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这是值得很多根教育相关的工作人员研究的问题。在此,以自己对学生的了解为基础,结合个人的教学感受,从语文这个学科的角度,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发挥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力
人们经常说,医生做错某件事,只会影响一个人;但一个教师,如果本身的知识结构和道德水平不足,那么影响的就是几十人,甚至几代人。鉴于此,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你所教授的学生。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踏踏实实的学习,我本人在工作中就早来晚走,在一些细节上也认真处理。比如说,上高一时,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做值日时,有的学生就只是简单的扫地、擦黑板,讲桌上经常留下一层厚厚的粉笔灰,上课前我都会用毛巾把桌子擦干净在上课,一星期以后,每次去上课讲桌都是干净的。所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教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就会慢慢地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二、关心学生,以情动人
观点很老,效用不菲。分班后,来了一位别班的学生,该生在教过他的教师的眼里:懒,不听课,天天都是趴在桌子上,成绩很差,基本被老师放弃。我暗暗留心。果然,上课时的状态和他曾经的老师说的差不多。课后把他叫来,先跟他了解基本情况,然后问了他一个问题:“被老师漠视,放弃的感觉怎么样?”沉默了一会儿回答不知道。听到他的回答,暗暗松了口:“有救”。才慢慢地跟他沟通,让他在我的话语中体会出我关心他,没有放弃他,鼓励他,增强他的自信心。随后的日子里,虽然成绩的提高不是那么明显,但整个人的精神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班上,为解决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每个月让学生捐一块钱,在进行分配,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又让学生懂得了帮助他人的喜悦和幸福。所以说,以情感动人,常用常新。
三、重视“偶像”的力量,多角度看问题
“偶像”的力量其实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榜样的力量,很多人想到的可能多数是国内外历史上各种各样的英雄和义士,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行为对民族和国家有着重大影响,他们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都对全世界人民产生着巨大精神震撼和鼓励。这么说没错,但这里要强调的榜样范围更广泛,它可以是我们认知意义上的英雄,可以是歌星,影星,可以是周围平凡的人,可以是家里人,可以是同学……总之,只要他(她)对你的人生产生了良性影响就行,没必要一定是“文天祥式”的或者“黄继光式”的人物才能成为学习的榜样。譬如说,我教的一个班里的一个女生一直找不到学习语文的感觉,但她特别喜欢台湾的歌星周杰伦,我问她喜欢周杰伦身上的什么特质。她说喜欢他唱的歌里的歌词的那份美感。我留了心,慢慢地引导她去了解更多关于周杰伦的作品,更多的优点,让她在写作文时学习歌词里蕴含的婉约美,学习周杰伦为创作出有质感的作品时付出的努力。她听进去了,一步一步地努力,,学习语文的感觉找到了,一些良好的品格也养成了。
四、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悟化,直接影响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
法国早期著名的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认为:“思维是个体内化社会道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德育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一部分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只是把各种美德“传授”给学生,要求他们学习,忽略了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过程。这里要明确,思维在这里并不是单一进行思考,而是要多角度多方向进行思考。比如说,我们一方面可以由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人物和背景涉及更多跟美育人性相关的思考,填充高中生空白的德育。比如上《鸿门宴》时,引导学生思考“项羽虽败,但获得了各种人的喜爱,他身上闪光的东西是什么?刘邦事业上取得成功,是否人格就是高尚的?”譬如,在512大地震中,我们从汶川三四岁儿童的感谢声中想到什么?从来自各国的志愿者身上学到了什么?……现实中值得中学生思考的东西太多,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让中学生自己学会对某一人,某一事,某一现象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辨明是非,分清真伪,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的德育素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基于我国目前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考虑到我们民族的将来,我们语文教师要尽力填充德育教学这块空白。
浅谈高中生物渗透德育培养
【摘要】 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 生物教学;德育教育;目标;团结竞争;排除干扰
常言说“有德无才,成不了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大事”。要成才首先学会做人,所以教育者并不单纯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全员育人”的大背景下,各科任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挖掘资源,从教材中寻找德育渗透点
1、唯物主义渗透
生物学科是一门描述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课堂上通过对有关生命现象进行剖析,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本质,增强学生对自身的客观认识,对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挫折教育渗透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走出失败阴影。例如在讲解动物的受精过程时,可以用语言激励学生:“父亲上亿个精子争先恐后的游向母亲的卵细胞,优胜劣汰,最终只有速度最快、最健康强壮的那个精子能与卵细胞相遇并获得卵细胞的接纳形成受精卵,这就是最初的你和我,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竞赛中的获胜者,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应该以此暗示自己:我是最棒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再如讲到动物的胚后发育中蝴蝶的变态发育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事例:“不起眼的毛毛虫要蜕变成翩翩起舞的美丽蝴蝶须经过无声的蛹化和艰难的破蛹而出,有好心人看它挣扎得可怜,便帮它剥开了束缚的蛹壳,不想这只蝴蝶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了,在颤颤巍巍中死去。”以此让学生坚信一个道理:“逆境不是苦难而是一笔财富,正视它,超越它,定能打造出一片灿烂天地。”
3、人文关怀渗透
“人文关怀”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汇,简单的说就是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怀,即关心、爱护、尊重其他人,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从生物学角度来理解这一词汇也许会更深刻:物种内部关系即种内关系,通常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在理解种内互助这一概念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森林里着了大火,蚂蚁是怎么逃生的呢?成千上万只蚂蚁会抱成一团裹成一个大圆球,由高处朝低处滚动,在滚动的过程中最外围一层的蚂蚁被大火烧死,内层的同伴却迅速滚出火灾现场,少数蚂蚁的牺牲换来整个种群的保存,蝼蚁尚且如此,何况人乎?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对周围的人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赏;对弱势人群少一分鄙视,多一分尊重;对陌生人少一分冷漠,多一分关怀……人与人之间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关系,小到一个班级,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是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和谐整体。
二、适应社会,提高学生团结竞争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一个班集体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班的成绩,一个好的班集体卫生、纪律、成绩等各个方面都会很好,我在讲授生物之间的种内互助时,通过蚂蚁群体生活、蜜蜂群体生活等学生常见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对于整个种群直至个体都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这些简单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可以说明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明白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成绩。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适合于大自然,同样也适合于人类社会,现在很多学生安于现状,竞争意识不强,上进心不足,导致学习劲头不足,长期以往,必将使贫穷的人更加贫穷。在讲述自然选择学说时,我适当分析社会发展形势,强调只有学好习才能在社会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学生意识到,不学习就不能在社会立足,有了这种危机感,学生自然会发自内心地乐学,自然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三、排除不利的干扰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当今社会,早恋、抽烟、喝酒、上网等许多不良行为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这需要教师适时地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在这方面,生物教师显得尤为重要。美国通过国家级法律文件把性教育加入教育内容中,希望从中培养学生全面的性健康认知能力,而在我国,相关的文件还很少。特别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化多样化对青少年的熏陶,青少年不仅在性生理、性心理发展都有所提前,从完全封闭到突然开放,青少年的性价值取向却不断模糊,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越趋薄弱。中学生物有有关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点,教学中往往一闪而过或忽略不教以及让学生自己阅读的现象却不少,学生不能从正规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正确健康的性心理,就容易发生问题,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学生成绩。
所以,在学习“生殖和发育”以及“动物激素”时,我抓住契机适时地给学生传授一些性教育知识,让学生在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破除了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改变了对性的无知与困惑,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性心理,除此之外,我从生物学的角度给学生讲吸烟、喝酒的危害,发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改掉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了学习成绩。
总之,在生物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生物教师要善于挖掘生物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同时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能力等等。这一切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每节课来实现,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才能提高成绩、培养能力、陶冶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