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初中美术教育论文范文(最新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 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性分析 把握教学原则,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浅析提高幼儿教学中美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提高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策略 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浅谈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策略 如何提高初中美术课的教学质量 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几点对策 浅析提高凉山彝族地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探究 如何提高高中美术的教学质量 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正确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策略 浅谈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分析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初中美术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初中美术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更好的开展初中美术教学呢?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能力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已成为学校美术工作者的共识。只有不断拓展外延、丰富内涵。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赋予这一课程新的活力。
一、改革方法,激发兴趣
成功的教学方法是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改革课堂的教学方法已是迫在眉睫。美术,表达的思想鲜明直观,描绘的形象生动,进行美育教育,促进学生智力和思想品德发展有其显著的特点。要发挥和扩大它的优势,就需要美术教师用于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将教学作为一种享受。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有些课程不能开展,这些课程教学只能有教师粗略的讲解,更有甚者只能让学生上自习,有时直接安排别的课程。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好好开展教学,没有条件要尽量创造条件,做到一切为了孩子。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二、活跃气氛,积极参与
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学生们往往在幼儿时期就有着喜爱美术的天性,喜欢随意涂鸦,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大部分学生的绘画兴趣比以前下降了,这是为什么呢?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制度是息息相关的,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学生要全面发展,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素质教育也不得不面对尴尬的处境,我们的学生还是长期处于巨大的考试压力之下,对体育、美术等科目自然没有像数学、英语那么的重视,所以我们的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也就自然下降了。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注重使他们学会欣赏,注重过程而有意地淡化结果。让我们的学生能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去发挥自己的天性,让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美术。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首先,学校要强化对美育的培养。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学生,多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去感受美,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让他们从心底热爱美术,从而激发他们去创造美。淡化学习的结果,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去学习美术。还可以通过一些鼓励机制来激励初中学生对美术的爱好。
三、思维培养,学会欣赏
一个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正是在初中阶段培养出来的,这是一个人创造能力产生的基础,对个人未来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上美术鉴赏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以达到欣赏的目的。
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能够领略到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我先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然后让学生来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通过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想象画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每次开学回来,在课堂上我总会让学生描绘假期的生活,这样有利于学生绘画语言的表达。当我要求学生绘画出他们假期的生活的时候,学生充分发挥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画出了麦田、远山、道路、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了初步体现。
四、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
如:在八年级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同学握着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的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结语
(一)启蒙性。
初中美术教育是美育的初始阶段,对学生美感的培养起着诱发和启蒙的作用。美术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艺术的教育,艺术的教育没有边际,学生不可能通过几年的美术课的学习,就达到至高点。初中美术教育对整个美的教育来说,只是一个起点。初中美术教师应准确定位自己,通过几年的美术教育,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辨别美与丑的能力,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二)创造性。
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还要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初中美术教育虽然是美育的初始阶段,但也应时刻牢记这一使命。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当前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困境分析
(一)对新课标认识不足,忽视美术的重要性。
新课标在课程的内容、教学理念等方面比原有课程有了更大的改进,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美术教师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或已经意识到这一改变,却囿于各种因素,无法真正实施。他们或在课堂上放任学生自流,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或只草草讲述几句,连简单的示范也忽略不做,或因循守旧,仍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学生是否理解。除此之外,初中教育阶段学生疲于应付升学考试,往往把美术作为副科对待,师生缺乏对美术重要性的认识,一周一节的美术课还经常被其它所谓主课挤掉,导致美术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名存实亡的现状。
(二)教学投入匮乏,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基于上述师生对美术的定位,美术课除了简单的一本书、一支粉笔、几个石膏像以外,再无其它教学设备可以利用。另一方面,美术教师对教学努力钻研不够,也是导致教学资源的匮乏原因之一。如,对农村学校而言,其具有浓厚乡土文化气息的剪纸、泥塑、编织等工艺,都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的资源,都可纳入美术教学课堂加以利用,而我们在农村学校美术课堂上很少看到这些令人振奋又闪光的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单调,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内容,教师具有绝对的主动权,他们想上什么就上什么,随意安排教学内容。甚至部分教师想当然地认为美术教育就是绘画,他们注重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而缺乏理论和欣赏水平的培养,久而久之,将美术教育与绘画等同起来,越来越远离美术教育的目的。此外,大多农村初中学校,都没有很好地给美术教师提供一个进修、交流的机会,导致部分教师固步自封,原地踏步,很难接近美术教育的前沿阵地,很难圆满地完成美术学科交予他们的任务。
三、加强初中美术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高度重视美术教育。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尽力克服一切困难,为初中学校配足配齐美术教师,实在存在困难的,可以通过进修、培训等方法培养一批合格的美术老师,承担美术教学。另外,严禁其它科目占用美术课的现象,确保一周一节的美术课上得保质保量。同时,出台必要的政策,督促学校及科任教师上好美术课,以避免美术教育随遇而安的现象再次上演。
(二)加大美术教学设备投入。
各学校应切实负起美术教育的责任,加大美术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设备,适时邀请美术大家走进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美术的魅力,争取让美术课成为学生美育培养的基地。
(三)深入挖掘乡村素材。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挖掘身边的素材,为我所用,通过民间剪纸、刺绣、编织等技术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无处不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悟美、认识美,进而自己去创造美。
(四)强化学生审美教育。
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审美教育,而不要一味的交给学生绘画的技巧。审美教育更有接近素质教育的要求。另外,农村教学条件简陋,教师水平有限,在美术教学上更多地开展欣赏、礼仪等的教育,既能有效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也对农村学生更具有实用性。
【关键词】初中美术有效教学;教师专业素养;教学理念;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 初中美术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实现初中美术有效教学呢?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师专业素养有着新的要求。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基础。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二有惰性;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1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扎实的知识底蕴,还要能审视和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不仅能将知识灵活化,以民主、开放、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美术文化的学习,使其全面、和谐、有个性地发展。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1.2 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初中美术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
能说:会讲课、会说课。(能说是当好一名教师的首要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条纽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教师的语言要启发性强,目的性强,引导性强。
能写:会写教案、教学反思、教育论文等,进而会搞科研课题,最后到能著书立说。
能画:课堂中擅作范画,课后擅于创作,教学中常有佳作展示给学生并能以画服人。
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1.3 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2.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评价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2.1 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学情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而诱导过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是否优化,而设计的优化与否又以教学思路为基础。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美术课堂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2.2 课堂的有效组织。
2.2.1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营造活跃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判断,表达独特见解,课上积极发言,热烈的讨论,增强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师生平等,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热情,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课堂上及时表扬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2.2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
社会在不断发展,新知识在不断涌现,仅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过程教学,不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代之以激励、点拨、引导。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表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用情感感染学生,用心灵打动学生,用知识吸引学生。教师要欣赏学生,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知识充满渴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不再是一个消极的听众,而是一个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掌握新知识,更要总结、积累学习的方法,使之更合理、更科学,并能使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2.2.3 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1)多媒体电教手段利于提高美术的可视性和美术学习的直观性。例如: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声、光、图像三结合,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能充分增强所学内容的可视性,让学生自然、直接地感受到艺术的美。多媒体电教手段的运用充分显示了教学的动与静结合,具体与抽象的结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浓厚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受,还能很大程度的提高美术教学水平及课堂教学效果。
(2)精彩的演示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通过教师的示范使教学内容得到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示范中的老师是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是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真真切切的艺术上的对话。通过示范,学生可以获得多种感官刺激,比如老师的情绪、状态、动作反映到技术上的笔触、线条、色彩、构图、对画面的理解都会直接刺激学生的眼球,作用于心理,化为直接的情感,产生浓厚的兴趣。
(3)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与剖析如画龙点睛,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2.3.4 分层布置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明者、探索者、研究者。如果不向这种需要提供养料,这种需要就会逐渐消失,求知的兴趣也会一道熄灭。”以往课堂教学的结束时,我们一般只展示个别优秀的学生作业,要求全体学生向其看齐。但这种牺牲多数鼓励少数的做法,常常使学生滋生一种事不关己的心理。如果老师能进行合理的诱导,让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步步得到提高。
要激发的创造潜能,布置的作业就要尽可能地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能够完成的作业而不感到艰难,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七年级《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一课作业中,我按三个层次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作业:a.完全照教材上临摹;b.临摹外形,自己可以重新设计颜色;c.创作。这样,不仅使每位学生都充满自信,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所谓“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用心研究教法、教材、学生和课堂,就一定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教学。
3.课后的有效评价
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
评价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自信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延续。
教师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但有时往往最高的评价总是集中在几个最出色的学生身上,从而使多数学生缺乏自信心。为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作业评价时我以鼓励为主。每个层次的学生只要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可以得“优”的等第。如上面作业设计的层次是由易到难的,但无论学生选择哪个层次的作业都有得到最佳成绩的机会。这样的评价方法激发了每个层次学生的创造潜能。
总之,对于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来说,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探索,不断提高完善其教学方法,从而激励我们不断去追求真实、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1]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傅幼康 徐健著
>>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审美教育 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实施愉悦性教学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浅析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寓教于乐”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学生的审美教育 试论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审美意识和能力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小学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也为教学的与时俱进提供莫大的活力。关于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下几点将作出比较具体性的说明。【关键词】小学美术培养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的情感体验,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交融,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在传统教育观念中,美术课又称为“图画”课。由于这种学科本位化的狭隘教学观,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因此,美术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改变美术就是教学生绘画的传统教育观念,积极进行美术教学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审美教育的理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以现实为题材,挖掘具有美潜质的事物
美术源自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艺术化和象征化体现,因而,在美术教育中,应该回归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具有美潜质的事物,领悟生活中所蕴含的独特美。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高山流水、瑰丽的晚霞、初升的朝阳、辽阔的大海、巍峨的高楼、浪漫的摩天轮、旋转木马等等,这些美丽的风景构成了学生身边的优美环境,同时也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画面,在这些画面中蕴含着生命的律动和大自然清新美好的味道,对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绪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允分的挖掘学生生活周同的美术题材,将生活和自然带入美术课堂,让学生发现自己就生活在一个辽阔的美术世界里。例如在《大自然的奥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课本当中的自然物象,让学生发现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寻找自己身边美妙的世界,让学生寻找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大自然瑰丽的美,如播放辽阔的草原、雄伟的海潮、美丽的花园等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美感;在课外活动中,比如“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公园和动物园,让学生亲自体验公园中美丽的风景和动物园中可爱的动物。同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描述这些自然现象美在何处,抒发自己对自然的喜爱,将自然带入课堂之中,让学生绘出自己喜欢的色彩,体验大自然带给他们美妙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感受美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人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创造激情的过程进行审美教育,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望越强烈,渗透审美教育越能见效。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教态和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看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以创造者的身份和学生一同进入教学情境中去。在这有声的环境氛围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无形中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感受美,认识美的兴趣。例如,教学《中国画.观赏鱼》一课时,在我的引导下,指导学生仔细观看各种鱼的图片,并说出这些鱼的可爱之处。惊喜之余,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金鱼的颜色艳丽,比目鱼的眼睛出奇,鲤鱼的鳞漂亮,鲫鱼的形状美丽等等,而且也感受到了颜色的美。但对小学教师来讲,并不等于就可以降低自己的专业技能,相反,还更应在拓宽专业知识面的情况下,注重技能的学习,正确理解这个“矛盾”的内涵。教师,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广阔的知识,才能在未来的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在教学实际中把相关的学科和社会知识包容进来,体现出知识的纵向性和关联性,体现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科知识外延的扩展。
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这些要求促使美术教师要紧跟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三、树立全新教学观念,创造课堂和谐气氛
多年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模式始终没有落实,学生在学习和课堂上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自我主体意识较为淡薄,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民主和谐的平等关系,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鉴于此,我认为,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是改变“以我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首先,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过于依赖课本。由于学生过于依赖课本,主观能动性弱,创新意识淡薄,束缚在课本有限的知识内,很难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只有加强主体意识,探索及创新精神才能生发出来。其次,要改变教师的传统形象,创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气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而不可冒犯”的,许多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前,首先揣摩老师是什么想法,有什么观点;在提问时老师有什么提示性语言;在评论学生发言时,老师是否流露出对错倾向性,这些都会成为学生选择自己思路时的依据。要培养学生独创性审美能力,老师一定要走下“神圣的讲台”,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独创思维的引导者、学生独创审美观点的总结者。最后,要消除学生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在美术欣赏课上,很多学生由于爱面子、怕说错,长期以来养成了不愿意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总是认真听他们叙述,以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最后用肯定和赞扬的语言加以总结。时间长了,培养出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美术欣赏是一种以美术作品为主要对象的特殊思维活动[2]。它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3]。要明确美术欣赏在学生审美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美术欣赏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美术欣赏可以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美术欣赏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途径。
2初中美术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2.1培养美术教师自身的环境意识
城镇和乡村的生活环境和教学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学生所形成的思维也是不相同的。然而教师也会因为自身环境的不同而改变。美术教师虽然拥有专业知识,但往往缺乏环境知识及环境教育的系统培训,因此自身环境意识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而教师作为环境教育的总体设计者和执行者,如果自身不具备环境意识,很难想象能够培养出具有一定环境意识的学生来。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有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责任感和环境意识,将城镇和乡村的学生的思维相结合,或者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才能使环境教育取得最大实效。
2.2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中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地区差异以及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发展方向,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又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
美术作品欣赏教学,对教师来说是赏析,对学生来说是欣赏[4]。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并提供必要的知识,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我们都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呢?
3.1向学生累积知识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需要基于问题的项目学习与合作学习,创设适当的模拟情境,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不再仅仅是零散信息的积累,而是促进同学们开展社会性的互动学习。例如欣赏中国工艺美术,可以引人央视著名的《鉴宝》栏目场景来进行,创设鉴宝情境,让学生围绕“对讲台上的几件藏宝人作品作出你的专业价值判断”这一特定任务来进行相关学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用到其他一门或多门学科知识(比如历史和社会),这就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学科综合。使学生直接地、有目的地、有意义地参与到学习中,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自己所需知识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是让他们仅仅学习课程上讲授的特定内容。
3.2大胆发言,善于表演
鼓励学生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描述是初步的,一开始可以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词汇来描述,比如:愉快、幽默、崇高、庄重、恐怖与神秘……。慢慢的不在只是口头语言表达,还需要书面语言——用短文或短句进行表达。这就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自发的欣赏进入自觉的欣赏[5]。避免学生一看到欣赏画就呆呆得等着老师来教,也避免了欣赏课成为教师的“表演课”。
3.3通过意境,引发探究作品美
美术作品是通过造型的形式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使观赏者在鉴赏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作品直观表现的情调,带领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领略作品的内涵美。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意境鉴赏是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感知活动,也是培养审美素养的重要实践活动[6]。
3.4体会作品的组织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习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进行分析,包括构图、色彩、线条、材料、明暗、肌理等。通过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学生就能够弄清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他们会懂得美术家使用的每一笔色彩、每一根线条都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品的主题紧密联系的。
3.5深刻体会作品的风格
让同学们学会体会作品的风格,感受自己的风格,感受艺术家的气质、个性,以及在作品中所倾注的感情和情绪。将作品的形式和艺术家的内在联系。例如:我国的花鸟画,是一门教学生的好课,它一般都强调作者的主观情感,寄托着画家的思想和追求,表现着画家的人格。所以,我国的花鸟画家较喜欢四君子题材,以此来言志。
4总结
>> 小学生“多元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中专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方法 浅谈小学美术课作业多元化评价 小学美术作业展示与多元化评价 小学生习作评价多元化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研究 多元化的初中美术作业评价探究 浅议初中美术作业的多元化评价 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激发影响初探 小学生评价多元化案例 小学生数学素养多元化评价探索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多元化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评价的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评价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学生的美术作品多元化评价 作业的多元化评价 多元化随班就读听障学生作业评价方式的教学研究 让小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愉快地成长 小学美术课堂习作多元化评价的研究 小学英语作业的多元化问题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小学生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方法的研究 小学生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方法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赵婧")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教师的评价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由于受多年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评价很容易步入误区。我们要改变原有的传统模式,给学生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并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充分感受到成功与愉悦,从而达到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中心的目的。 【关键词】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家长评价 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103-02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是帮助小学生感知事物、提高艺术表达能力和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手段,好的评价不仅能够及时启发和帮助学生,还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明确学习方向。本文中所涉及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互相评价以及家长评价是对学生最有影响也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
一 背景及界定
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真正意义上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呼声愈来愈高,而与其密不可分的教学评价改革也势在必行。近年来,教育部门以及美术教育阶层单位,都在为完善评价机制而努力。教育部制定了《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指出了要建立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建立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评价目的,需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美术课程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我看来评价不应该过于看重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强调人的发展,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华、努力创新。
二 理论依据及意义
“评价”一词,源于英文evaluation,这个词在词源学上的含义是引出和阐发价值。从本质上来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研究。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改赋予了“评价”新的教学意义。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其评价标准比其他学科要模糊得多,但在现有的美术教学中,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评价很容易产生如下现状。在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打上“优”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打上“良、中、差”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 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元化评价
1.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评价,使课堂更加精彩
起初,我只是让学生自己在评价栏里写出自己完成这张作品时最想说的一句话,但是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说的都不是很准确。于是,我采用了较为详细的自评栏,让学生自己从画面的造型、色彩、主题、构图这四个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生自评,班上学生绝大部分都能将自己的作业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地和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
2.美术作业互相评价的模式
每次课堂作业评价我都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可以请作者介绍创作思路,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或不太满意的部分,还可以请其他同学来评价。为了引导学生参评,我特意设计了一些问题。例如:“你喜欢哪张作业,为什么?”“你觉得同学的评价与你的观点一致吗?”“你认为这张作业应如何修改?”等。
针对不同的课型,我又分别设计了各种单项评价内容。例如,像《我设计的杯子》《拼贴天花》这样的设计课,可设为:装饰性强、创意新、色彩合理等;像《会变的盒子》这样的工艺课,可设为:做工精细、工艺好、有进步、装饰性强等。集体完成的作业还增加了合作奖、集体贡献奖、积极投入奖等。
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评价作业和单项奖的过程中,态度极其认真,没有丝毫懈怠。俨然一副主人翁的神态。让学生参与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视觉感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极其有益的。
3.家长评价使家长对美术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学生作业,色彩丰富,应在色彩上更加注意”,“孩子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看着这一句句家长签在作业本上的评价,再看看孩子们认真而又内容多样的作业,我也为这种家长评价方式的改革而感到欣慰。
带了这么多年的美术,因为教学内容没有改变,而授课量大大增加,对于学生的作业就忽视了许多。有一次看到语文老师让学生家长在孩子的作业上签字,就想,如果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美术作业,应该会很兴奋吧。其实孩子对完成美术作业还是认真对待的,每当他们看到繁重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作业时痛苦的表情,因为那些没有太多的创意、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而美术作业可以表现自己、凸显个性。于是我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每个月的月末让孩子把美术作业带回家,有家长进行评价。
经过几个月的家长评价,孩子的作业有了明显地变化。许多原来不认真画的同学,现在也认真画了。特别有的家长,给孩子评价时分别说出了优缺点,结果孩子高兴得不得了,回班上后,向其他小朋友炫耀。再一次开家长会时,一位家长专门找到我跟我说:“老师,你这个办法好。以前我认为美术作业不重要,就是画图嘛,只要完成就好,现在我不但能够看到孩子完成作业时认真的态度,还能从孩子的画面上看到孩子的梦想和希望。”与家长交流后,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做法,并让孩子在班里读家长给自己写的评价。这样,孩子对完成作业的劲头更足了,也有了信心。
家长评价,看起来只是家长短短的一句话,却比“看一看”给了学生更多的动力,它一定能成为孩子成长插上给力的翅膀。
4.美术作业的教师评价
班里有一个随班就读的学生,像这样的学生,比较胆小,在画《我的书包》这一课时,画好后也不敢和我交流,我就问她:“你的书包功能真多,都是做什么用的呀?”她很小声地说出了她的想法,我觉得对于她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便说道:“大家来看看景××同学的作业,在她的作业里我看到了许多特殊的功能,运用了暖色系,一看就是女孩子使用的书包,你可以介绍一下吗?”大家惊讶地看着她,他们肯定在想:一个随班就读的同学能画个什么,我解释道:“她一直在认真地设计书包,我仔细看过了,上面很多功能的确很实用,她总结了自己书包上面那些不合理的设计并把它们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一遍不满意,就用橡皮擦干净再画,她坚持画了很多遍,一次比一次好。她的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老师相信她一定能设计出最美好的设计图!”在过程性的评价当中,让她向全班同学介绍了她的设计图纸,全班同学为她的作品鼓掌,她的作品得到了全班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增强了其自信心。教师要用诚恳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情感和精神上支持他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坚定美术学习的信心。
总之,合理的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能够强化美术作业的个性化倾向,使孩子们感受到美术作业不是枯燥、无味的,让他们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与辛劳,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作业,提高家长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使每个孩子的美术素养及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