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艺术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文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整理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前景分析【优秀10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背景
2004.09-2008.07 华南理工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学士 排名:9/51
主修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 85/100、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88/100
实习经历
2007.04-2007.06 广东电视台移动频道 编导助理
n 撰写节目文稿,使用SONY-PD190录制节目,平均每周完成20期
n 提出统一图片、稿件格式,使后期制作效率提高30%
n 接待报料热线,联系采访对象,促进导演和编导之间的沟通
n 能适应高强度工作,实习鉴定优
2006.07-2006.08 韶关市新丰县广播电视局新闻部 实习记者
n 调查新闻事件背景和相关信息,制定采访提纲
n 联系采访单位和个人,能独立完成新闻稿件写作和镜头素材的拍摄
n 培养了敏锐的新闻视角,锻炼了信息收集分析的能力
课外活动
2007.08-2007.11 拍摄校园情景喜剧 导演
n 华工新闻传播学院与香农网站合作项目,获资金和设备支持
n 被优酷网评为最佳原创短片,首日播放次数近2万次
n 编写剧本和分镜头脚本,组织演员表演、摄像、后期包装等工作,剧组达25人
n 增强规划工作及人际交往能力
2005.12-2006.01 SRP科研项目: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取向 主要成员
n 设计问卷,对广州十所高校188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n 采访著名专家教授,论坛发帖,QQ采访
n 统计数据,分析资料,完成1万余字的研究报告
其他媒体实践
n 制作南方高峰论坛宣传片,策划和报道优秀党员先进事迹专题
n 负责华南师范大学绽放晚会、音乐学院毕业晚会的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
奖励情况
2004-2006 华南理工大学三等奖学金(奖励全校前15%) 2次
2004-2006 华南理工大学 三好学生(奖励全校前15%) 2次
20052007 新闻与传播学院运动会男子1500米第一名 2次
2004.11 华南理工大学羽毛球协会第一届比赛男单第三名 1次
语言与技能
n 熟练使用专业单反数码相机和广播级摄像机
n 掌握Premere、Photoshop、After Effects、Pinnacle Liquid等图像和视频编辑软件
n 四级464分,普通话流利,粤语熟练
个人评价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 实习模式; 全新探索; 诠释分析
1 现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专业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大的发展,为广播电视系统输送了大流量的优秀人才,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广播电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广播电视高素质的人才,是广播电视教育的当务之急。
对于现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弊端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对于目前一些高校开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并没有做到完全和社会挂钩,使得一部分毕业生到社会上之后无法直接进行实习和实践。导致了学校和社会的脱节,使得广播电视编导的毕业生不能马上的输入社会,这就是学生在校期间“重理论,轻实践”而导致的。学校的教学往往为了赶进教学进度和应付考试为主,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可是,我们要知道,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专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较高的理论基础,更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现今的教育模式仍然过于死板,单纯的是为了理论而教学,为了考试而教学,无法让学生进行更好的实践,这样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理论知识极强,而动手能力极差,从一个广播电视编导变成了一个普通的编辑。其次,对于广播电视编导教学中得操作经费不足。要培养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让其在自身操作中摸索经验,而实践操作就需要配备良好的基础设施,而不是像现在的学生只能远观教师操作,无法亲力亲为,无法上前进行操作。一些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够齐全也是广播电视编导教育的一个弊端,导致学生毕业实习的时候无法马上能上岗操作,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应该将教育投资转向更新一些学校的硬件设施,完善其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操作平台。最后,就是缺乏资深的广播电视专业人员进行教学。由于目前社会上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似的一些优秀的广播电视人选择了在电视台或者电台报社等地方从事工作,从而放弃了去学校进行教学。这种单纯选择使得在校的学生无法更好的接受最新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信息,使得学生实习时觉得和社会脱轨。以上三点原因是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
对于上述的现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原因进行总结,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例如面对硬件器材薄弱的问题我们可以加大教育支出在总财政支出中得比例,将教育事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大教育力度。对于学生在校期间“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育者可以在学生在校期间为其提供更多实习机会,提高其动手能力,积累其实践经验,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人员的欠缺,社会需要将更多地就业机会投身于学教,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用一部分的人才运用于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人才的持续发展。
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习方向在人们眼里都有了定向的模式,电台、电视台和报社、广告公司等,对于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来说,专业是他们所热爱的,他们会全身投入到工作中去。实习的范围是毕业生第一个工作岗位,实习模式决定了他们以后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思维,因为通过毕业后的实习, 毕业生才能真正的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理论上升到实践,从而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与实践。学生通过实习模式的平台对于我国现今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将学校所学习的有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进行以后的工作和实践。因为只有结合理论的实践才能被完善,只有结合实践的理论才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所以说,良好的实习模式有利于毕业生自身的发展战与完善,更有利于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优化与革新。
从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员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媒体,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媒体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更多的记者和编辑成为了市民反映民情和民意的对象,更多的报纸和节目成为了市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所以说良好的媒体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拉近民众与政府的距离,使得民众与政府能更好的沟通,将民生传达给政府,所以这就要求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的人员要融入媒体,将自己作为媒体与民众之间的桥梁,更好的服务与社会。一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员需要良好的责任心和道德观,要从内心认识到自己职业的公正性,要秉承为专业,为民众的思想,将自己所学学习的专业完全的应用与社会,服务于人民,要无愧于自己的专业,自己的职业,所以说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编导不仅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价值观。
一个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有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够将以往的经验与自身实践相结合总结出更省时省力更完善的结论,用于以后的实习工作,所以实习模式不要拘泥与刻板的模式当中,要寻找到适合自身实习的模式,选择自身喜爱的工作方向。敏捷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也是广播电视编导所应该具有的素质,敏捷的思维有利于编导在做节目时能很好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见招拆招,用淡定和从容的态度应对突发状况,以不变应万变。敏锐的洞察力就更不必说了,一个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有独特的新闻视角,将所见所闻能第一时间的汇报给观众,新闻视角的独特性往往是收视率的保证。况且,实习的模式不是固定的,而是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完善的。因为随着新事物新科技的发展,社会结构也一定会随之前进和完善,固定的实习模式往 往就不能适应发展的社会,容易将人变得刻板和循规蹈矩,实习模式只有随着事物的革新在不断完善,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进步,才能够培养和造就出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探索与讨论,总结出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习教学模式的弊端与对未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对于未来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教育工作者和媒体工作单位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不应该满足于现状,要对现有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总结和创新,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而作为大学里正在学习和探索这门科目的学子们就更要努力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学校和社会中吸取自己想要的知识文化,只有两者的相互合作和不断努力,才能使得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蓬勃发展,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1] 惠阳,马王平。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1(01):35-39.
【关键词】电视编导 影视思维 课堂教学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1958年由北京广播学院最初开办以来,已经成为了一个被全社会、媒体圈所认可的传媒类基本专业。目前,全国已有三百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①。几十年来,各大院校在编导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与时俱进地随着传媒环境的变化进行各种教学方式的调整与改革。
作为一个专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来说,怎样帮助学生在低年级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为高年级段的实践类、创作类课程做好准备,就是在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最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之一。
通过在教学中的思考和对自身影视从业经验的总结,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师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影视艺术的思维习惯,即用具象的、视听的和节目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以此取代既有的文字化抽象思维。这是一个广播电视编导必备的基础素质,而只有在专业起步阶段帮助学生做好这个准备,高年级影视作品创作课程的教学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一、整合相关课程,总结系统的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影视思维能力与习惯,讲授视听、电视栏目和类型知识的课堂教学就是一条直接的途径。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视听语言、电视节目形态研究、纪录片史论这三门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起画面与声音、节目与栏目的思维。这些课程不仅仅服务于类似的教学目的,而且由于同属影视基础知识类,所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有着相通之处。因此,为这几门课程设计一条教学主线、研究出一套成系统的教学法,就是“影视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这一项目的主要目标。
二、研究观摩环节,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
《优秀影视作品赏析》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新生启蒙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个以培养影视创作能力为目标的专业,在专业起步之初帮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优秀影视作品“阅读量”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学习影视艺术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和视野不断拓宽的过程, 也是促进学生对影视作品的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因此,针对影视思维培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影视观摩环节,需要设计出一整套科学的教学方案。总体说来,可以以教师拟定的必读片目为本,采用“精读”为引、“泛读”为练的原则,将课堂上有教师引导、有多媒体课件支撑的影视作品观摩评析作为启发和引领,再在学生早晚自修时间开辟第二课堂观片活动,培养起学生影视方面的专业兴趣与视听习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学生会逐渐自觉地将影视观摩看作一项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从而大量的“泛读”就能得以自主实施,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专业底蕴也就能从这些“阅读量”之中形成。
经过对兄弟院校相关专业课程的考察,笔者发现不论是在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还是在浙江传媒学院的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影片赏析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一般都安排至少每周4课时的课程量。在中国传媒大学,编导专业在本科前3年的6个学期都开设这门课程,同时还有类似的影片读解课程――拉片课同步进行。而行课方式,也都是完整观摩然后分析的形式。这些老牌影视类院校几十年的培养经验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同时,每一个优秀的影视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等)都有自己完整的线索、结构与主题表达的安排,所以要进行详细读解的前提,就是对作品进行完整的“通读”。单纯片段式的讲解不足以满足编导这一专业的需求,有时由于时间不够而无奈为之的“打断式”、“腰斩式”观摩很难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同样的问题在编导专业的电影赏析上则会显得尤为突出,这就必然对于课时量与行课方式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所以,在赏析的课堂上保证一部完整影片或一档完整节目的观摩,再利用其余的时间,采用讲授、拉片、互动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优秀的影视作品,同时获得必要的专业积累,是一种可行并有效的方式。
三、推广共同教学,建立专业教师人才库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类课程不仅承担着为学生打下视听基础的任务,同时作为大学新生接触的前几门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这也将是一个专业新生获得专业启蒙、加强师生沟通的平台。因此,只由一名教师与学生进行一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就难免不够全面。编导专业各位担任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各自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与专业方向,之后也会负责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所以,专业教师在低年级就在课堂上与学生见面、沟通将更有利于学生得到影视专业各个方面的启蒙教育,也有利于他们了解今后将会接触的整个教学体系。这种共同对学生进行启蒙的方式一般来说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在赏析课上学生们经常能从不同风格、专业方向的老师身上了解专业的不同方面,这成为了他们每周值得期待的内容。所以,可以有意识地将校内的相关专业教师编入影视思维培养的教师库,根据不同的需要编排他们集体参与到一些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
同时,快速的媒体环境变化向编导专业教学提出了与时俱进的任务。如何接轨前沿、立足实践已经成为各门课程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学校的编导专业教师可以与一些在媒体一线、技术实践、影视前沿领域较有成绩和建树的电视人、教师取得联系并进行沟通,邀请他们参与到《优秀影视作品赏析》的课堂教学中来,在行课过程中以特色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带领学生了解更为新鲜、实用的电视行业情况,从而对电视编导专业获得更为全面的了解。
四、延续第二课堂传统,课上课下共同积累
本科院校之中,基础性的课程每学期至多有18次的课堂教学机会,虽然这基本能搭建起一个师生启蒙交流、精读优秀影片的平台,但是要完成必要的影视作品积累与视听思维能力培养是不够的。所以,为了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并为学生自主观摩影片提供更好的机会和环境,在课下展开第二课堂教学就很有必要。
由于《优秀影视作品赏析》课程的开设,编导专业第二课堂的方式可以是在课堂上以教师拟定的必读片目为本,以精读为“引”、泛读为“练”为原则,将课堂上有教师引导、有多媒体课件支撑的影视作品观摩评析作为启发和引领,再在第二课堂组织集中观片活动,从而培养起学生影视方面的专业兴趣与视听习惯。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会逐渐自觉地将影视观摩看作一项有意义的专业活动,从而大量的泛读就能得以自主实施。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专业底蕴也就能从这些“阅读量”之中形成。
“课上课下相结合”的具体操作方式,可以是专业教师在课上详细评析一部影视作品,同时为学生开出2部贴合课程内容的集体泛读片目,要求学生在晚自习时间利用老师上课使用过的解析方法与讲授过的知识点,自己去分析和学习优秀的影视作品。除此之外,如果学生在培养出观片兴趣之后,专业老师也可以开出更为丰富的经典片目,作为学生自由观摩的选择。经过两到三个学期、三种层面的影片观摩读解,编导专业的学生便能获得足够的积累量。
除了以上提到的师资、内容、安排上的变化,随着传媒行业的国际化融合进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也开始需要引入一些更为前沿和潮流的信息。影视艺术是前沿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相关的知识性内容就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适时更新,以顺应世界影视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新技术、新名词、新节目层出不穷。为了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接触且熟悉最新的行业理念和技术,改革基础知识性课程的教学方法,适量采用双语教学方式显得非常必要。在此过程之中,一些英语的专业资料、节目范例及技术介绍等内容都可以作为课堂材料进行教学。同时,多媒体资料库的建设、互动观片平台的使用等等都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共同推进学生影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总之,随着传媒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的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创新。相信随着更多教学实践改革的推进,编导专业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将能获得更大地提升。
【关键词】传媒融合 应用型高校 广播电视编导 人才培养范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93-03
1962年,美国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出版了成名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库恩在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即科学发展并非累积的、线性的过程,而是范式转换的结果,范式的取得是一个科学领域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标志。根据库恩的理论,范式必须体现在某种科学共同体成员的身上,教育便是依据一定的范式训练学生,使之获得关于本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致性意见,从而成为该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事实上,人才培养的几乎所有内容都围绕范式的传授进行。然而,从知识传播的角度看,如果只是范式传递的话,那么大学教育的意义似乎并不大。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值才是最值得重视的。
20世纪末以来,国内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陆续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传媒业和各地宣传部门及民营文化传播公司培养了大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然而,随着传媒行业的不断变革以及新媒体形态的大量涌现,广播电视编导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无疑,当下传媒融合进程的持续与加剧,很多理论和实践操作层面的知识已经远远超出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对于学生的定位和要求,从而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范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鉴于此,高校应当注重从人才培养范式而不仅仅是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来加强对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质量方法与途径的探索,进而让师生对范式有更深刻的理解,既能对已有的范式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又能做到不盲目崇拜所学的范式。
一、传媒融合语境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传媒融合是在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出现的新概念,核心是传媒技术的发展和一些传统边界的打破,使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传媒在技术、内容方面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传媒技术的一体化,保证传播内容的多样化、传播渠道的宽泛化、传媒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化、传播效益的最佳化。当前,传媒融合的步伐日益加快,传媒对广电编导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与广电传媒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现实状况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学生学风浮躁,技术至上主义思想较严重。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都是艺术类考生,这类学生大多文化功底稍差,一方面他们思维活跃、积极、有创造力、重视实践,对影视作品的创作很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又很难静下心来学习钻研专业理论知识。此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鼓励和强调学生多创作影视作品,这主要依赖强大的技术支持,如摄像机、导播台、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对机器的好奇以及对技术的崇拜使得学生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技术或者机器等同起来,认为这个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就是对各种机器设备操作方法和软件操作技巧的学习,从而忽视对于其他基础文化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双师型”师资缺乏。广播电视编导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按照教学规律必须有充分的教学师资、教学设施和相对应的教学实践,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广播电视应用人才。然而,目前国内应用型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多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设置。重庆文理学院虽然2011年才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但也和许多应用型高校一样,师资主要是由先前讲授文学、新闻学或艺术学等转型过来的,真正能够从事实践教学的“双师型”师资还比较少。
另一方面,应用型高校从事实践教学的师资一般学历和职称偏低,传媒界的精英由于待遇、时间、教学经验等具体的现实问题,很少也很难全身心地走进高校课堂或实验室从事教学和实践指导工作。高学历人才和实践性师资的双重欠缺,使得应用型高校广电编导专业的教学质量往往差强人意。
(三)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打破,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建立。当前,不少应用型高校的广电编导专业基本沿袭了“呈现―沿袭―输出”的传统教学模式,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往往喜欢套用固定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不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等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教学过程的生硬和呆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参与教学工作的热情,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建立。主体地位没有确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不能充分发挥,主动思考和钻研的动力较为缺乏。因此,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不可能真正消化吸收,更谈不上知识的创新和增值了。
(四)指导思想固化,“专业化、融合型”的培养目标尚未确立。很多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比较全面,所培养的学生概括起来基本都是能在广电系统、文化部门和宣传部门从事广电编导、策划、制作和摄影、摄像、撰稿、编剧等方面的工作。这种提法虽然可以表明本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但是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会产生全是重点而又无重点可言的问题,在教学上也会呈现出无系统、无规律等盲目教学现象。与此同时,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单一技能的培养已成为“过去式”,培养具备传统媒体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于一身的广电编导人才已然成为发展的必然。然而,当前不少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方案未能充分考虑到新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状况和传统媒体迅速向数字媒体转型和融合的现实图景,对于人才定位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明显不足。
二、传媒融合语境下构建有利于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人才质量的培养范式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传媒融合日益加剧的时代,一些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因袭式”到“创新型”的范式转换,但是遇到了传统教育活动中若干环节诸如观念、环境、手段等,尤其是观念的挑战。因此,只有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范式研究,才能为创新人才培养寻找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强有力的支持。
(一)注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校本教材的编写。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使学生对范式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才既能对已有的范式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学会用业已建立起来的科学语言和规则说话,又能够做到不盲目崇拜范式。在专业教学中,教科书是绝对权威,教材建设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和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因此,专业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一方面给学生传授本学科著名高校、著名学者所编撰教材里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强化本专业校本教材的编写。校本教材的编写要关注新闻传播、媒体经营、新媒体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与融合,注重知识的选择性和实用性,以开阔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教科书既要做到“解惑”,也要“传疑”,要多设置一些探讨性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和经典案例,把传媒融合理论与广电编导专业处于发展中的学科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学科创新性理论,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新媒体思维能力。
(二)构建务实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过程是学生技能得到提高的实战演练过程,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经途径。在实验设备方面,应用型院校必须花费足够的资金引进高端专业的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建成集数字音频录制、数字音频编辑、广播节目制作、网站建设和运作、数字影视等多功能一体的传媒实验室,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重庆文理学院传媒实验室近几年来通过中地共建项目、校长专项资金等渠道,陆续争取到数百万资金,用于更新设备和建设新媒体实验室,已在教学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此外,要创新实验和实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实践教学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可能的教学资源,增加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就业市场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还可以增加一些新型的、开放式的特色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提升实践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须顺应传媒融合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在媒介融合时代,媒介形式多样化、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分散化、网络普及化现象日趋明显。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中,要对各媒介形式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将采集和制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鉴于此,应用型高校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的发展态势以及其对传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实训内容,尽量与互联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等新媒体接轨,让学生尽可能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针对传媒融合加剧及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重庆文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开设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新闻采编、新媒体概论、新媒体节目创意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便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传媒融合时代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更多地为手机新媒体或网络媒体进行视频内容的编导,为网站制作网页、运用音频和视频制作交互式超文本的新媒体内容。这些课程和相关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都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四)强化师生参与各类媒介比赛的激励机制。各高校每年都要面对激烈的招生竞争和就业压力,如何才能充分向社会展示本院系广电编导专业的实力?扩大知名度、彰显专业办学实力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充分调动师生的创作热情,积极参与国内外各高校或知名媒体举办的影像比赛。师生创作获奖次数越多,获奖频率越高,对本专业师生自信力的提升,以及社会美誉度的打造,都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各高校相关院系必须探讨如何建立强化师生参与各类媒介比赛的激烈机制,充分调动师生们的参赛积极性,进而打造出更多优秀作品。因为激励是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和开发人才资源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激发人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的需要。在师生创作的影像作品获奖之后,学校或相关院系应在创作经费、差旅经费报销等方面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还应给予主创师生以一定的经费进行必要的奖励。
由于制定了比较健全的激励机制,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广电编导专业师生的创作激情大大提高,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截至2015年5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已成立数个由教师牵头成立的专业传媒类工作室,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创作了大量的影视作品,其中不少作品已先后在“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像作品大赛、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广州大学生电影节、万峰林国际微电影节、中国大学生微纪录片大赛等国内外大学生影像大赛中获得殊荣。此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所在的文化与传媒学院还组织了“海棠里杯”新媒体创作大赛等校内外的传媒影像比赛,专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校内外都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成为新媒体的使用主力军,但是很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也跟其他非本专业学生一样,对于新媒体时代媒介深度融合后,传统广电媒体的巨大变革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编导理念、编导方法、编导策划、编导技巧等方面的变化缺乏认知。这既不能适应媒介融合过程中新媒体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各应用型高校必须顺应传媒融合的大潮,及时转变办学观念和思路,不断加强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范式研究,真正培养出适合传媒融合时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高素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冯一刚。如何培养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
[2]王贤婷。媒介融合下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3(2)
[3]李先知。探寻“台网”融合背景下广电新媒体发展之路[J].中国记者,2013(6)
[4]李帅帅。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J].青年文学家,2013(24)
[5]王龙。浅谈媒体融合背景下广电传媒的发展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1)
[6]岳璐袁方琴。媒介融合时代广电编导人才的培养路径[J].新闻前哨,2014(2)
[7]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2013年度院校研究项目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促进了我国电视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给观众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广播电视编导需要在电视效果上起到重要作用。在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编导的岗位责任不断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水平,为电视节目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为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的水平,应着重培养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促进电视节目不断创新,以便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电视节目。
1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对节目播出效果以及观众的视觉体验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当前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想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电视节目,必须对电视节目进行改革,拓展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在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融入时代元素,促进电视节目创新和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对当前节目的发展方向和观众需求进行了解,树立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向,并将其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发挥创新思维的真正意义,实现节目创新。[1]
2影响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加强了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重视,为了给人们呈现出好的电视节目,必须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内容进行改革。因此,应该注重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需要在节目创作过程中,融入当前的时代时尚元素,促进节目创新。在对电视编导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相对较多,电视编导自身的创新思维存在一定差异,所获取的专业知识相对有限,影响着节目质量。同时,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与广播电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重要联系,并且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单位的体制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广播电视行业产生着重要影响。当前大多数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还与标准的工作水平存在着一定差距,并且对创新方面的训练也相对较少。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还会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应结合当前市场的变化趋势,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进行不断培养[2]。
3创新思维对广播电视编导素质的要求
3.1提高职业素养
在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提升编导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才能促进电视节目不断创新。在节目过程设计时,应坚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便更好地提升节目质量,减少对节目产生不必要的影响。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在培训过程中,主要包括专业、敬业和道德三个层面,广播电视编导在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行业内部的规范和要求,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等方面进行培养,以便更好地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另外,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培养编导人员素质的过程中,应与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相适应,因此,还应对员工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培养,全面提高编导人员的自身素质。
3.2紧跟时代潮流
当前,电视编导行业发展迅速,在对电视编导专业人员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应对当前的时展趋势和时代特征进行准确把握,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在不断探索中进行快速发展,这也是当前广播电视工作对编导提出的重要要求。同时,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观念和行为也应紧随时展步伐,紧跟时代思想,在电视节目上加以创新和应用,促进整体思维转变,以便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所以,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在节目设计方面,着重注重主体选择,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提取适应当前时展的精髓,使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更具时代感[3]。
4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的措施
首先,应充分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并进行准确定位,以便能够顺应时展潮流对电视编导人员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并准确把握当前市场定位,使创造出来的作品更赋生命力,能够被广大观众接受。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对广播电视进行编导的过程中,应注重把握生活细节,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寻找质量好和水平佳的电视素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在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好作品质量,防止创作出来的作品与实际发生偏离[4]。
当前,广播电视编导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明确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对当前的时展情况和大众需求进行了解。在节目创新过程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以便使创造出来的电视节目能够符合人们的观看需求,完整体现当前的时代精神。电视编导自身也需要具备独特的编辑思维,才能够实现电视节目创新,将独特的创新思维通过制作形式体现出来,并实现有效融合,建立顺向和逆向相结合的思维形式和完善的思维体系。
4.3促进工作经验与创新灵感的结合
要促进电视编导工作的创新,就必须加强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编导自身的直觉和灵感。在创新过程中,应借助大脑的潜意识不断进行创作,以便达到良好创新灵感,并形成积极成果。另外,扩展创新思维还与编导人员的工作经验有密切联系,工作的娴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编导人员的工作能力,只有掌握了编导工作的本质,才能促进工作经验与创新灵感相结合。将工作经验作为编导创新工作的基础,并激发和优化工作人员的创新动机,以促进电视节目质量提高[5]。
5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方面重视程度的加深,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已不能满足当前时展需求,为了给广大观众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必须对当前的工作内容进行改革,促进电视编导思维观念创新,更好地把握节目的整体构思,创造出更具时代意识和创新理念的优秀电视节目。因此,必须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从而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张彤彤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秋媛。地方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4).
[2]才惠刚。浅议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机制的培养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4(18).
[3]马健。提高广播电视编导情商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措施[J].科技展望,2015(13).
关键词:编导;素质;能力;修养
随着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各个频道都对内容进行改版,一些娱乐游戏、相亲类节目被一些电视台盲目的引进,一些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被大胆的吸收进来。由于这些新的人员缺少一些职业的专业训练,在加上一些领导者盲目的去追求经济效益,这让电视节目的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让一些模仿秀,真人秀,相亲节目,竞猜节目走上银屏,来满足电视观众们的需要,广告时段也要播出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节目,以至于整个电台出现了泛娱乐化现象,所以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素质。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科技”时代,是以采编播为一体现的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人员承担的工作范围会更广;对他们的自身素质要求会更高。通过在大学三年里老师传递给我们的知识,和我自己所学到的,我认为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应当具备下面几个条件:
一、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党的十七提出要振兴文化产业,电视行业是党和政府宣传政策方针最主要舆论工具,我们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所以,电视所传播的信息必须是准确的,符合人们生活需要的,能够使国家的领导人和人民群众面对的交流,同样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电视来监督政府人员的办事效率。同志说过:“导向正确是人民之福”。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人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与党的立场保持一致,以三个代表和基本路线来要求和统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二、具有外向的性格,“合作意识”和领导的气质
性格决定命运,对于电视节目编导来说,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对各种事物应该报有极大的热情。善于发现接受一些有意义的事件,并能对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对什么事情都应该富于激情,在激情中完成每一件事情,当然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离不开团队的力量,所以“合作意识”应该是每一个电视工作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我们作为电视节目编导会和许多形形的人去打交道。同时,电视节目编导要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例如一台晚会,会有许多的工作人员,演员,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编导人员要有宽阔的胸怀,不会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也不会在现场大发脾气,随口骂人,更不是庸俗的称兄道弟吃吃喝喝,而是以优秀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有序的工作方法为基础,做出正确果断的决策。
三、具有敏锐的思维,良好的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书法家有“字如其人”作家是“文如其文”,“编导则是片如其人”,编导们的思维与表达方式是节目整体风格形成的依据。内容不同,形式也不同,例如,新闻节目要求严谨准确;生活类节目则需要真实,亲切;文艺类节目要突出优美,动人。对社会和生活要敏感,要超出现实的想象,所以创作者的思维方式应该与表达方式相适应,突出不同的电视节目的不同特点。同时电视节目编导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一定要眼疾手快,因为在大量的现场转播中,需要编导对各种图像内容进行及时的选择和切换。
四、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电视节目编导必须懂得艺术创作与表现基本规律,不一定是全才,但要懂得音乐,美术,舞蹈和戏剧。音乐知识是电视编导的基础,一个节目是离不开音乐的,音乐可以作为一种声音元素被广泛的运用到节目当中去,能够渲染气氛,突出主题,改变节奏等。在一些节目的录制过程中,编导根据音乐的节奏设计画面,所以作为电视节目编导,应该熟悉运用音乐,准确的把握音乐节奏。当然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欣赏是电视的画面。一个美的电视画面,需要编导对其进行造型,光线的处理和画面的构图。如果编导们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摄影基础,那么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与摄像,舞美等工作人员进行更好的沟通就会创造出更美好的电视画面。
五、需要有细致的观察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当今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非常的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编导行业,面对着巨大的竞争压力,编导工作者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编导一旦进入了自己的工作状态,就有可能面临各种压力,比如,投资商、合作伙伴、媒体等,编导们应该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做到时时观察,观察事事,只有这样,我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吸引观众,感染观众。随着社会进入数码时代,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普及率也起来很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卫星通迅设备的使用,对新时期的编导人员有更高的要求,所以,编导人员要善于使用新技术,掌握新本领,提高广工作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了编导人员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质,实际上还有更多广泛的专业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掌握。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艺术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作为一名编导人员,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进取,要有一种超前的意识,通过画面给观众呈现最好的电视节目。(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一、实践环节的课程编排
广播影视艺术创作,既讲求分工明确,也需要合作互补,且节目形态多种多样、不断翻新,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实践课程的编排上,既要按照创作工种设置实践内容,又要有团队合作的项目;既要有专业课程内的实践环节,又要有课程外的实践项目。
1. 课内实践课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大致分为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类型片分析课、类型片创作课四大类。这其中,以文学、美学、广播影视史论等为内容的专业理论课程,其教学以理论介绍为主、案例分析为辅;而以各种节目形态为内容的类型片分析课程,其教学以理论介绍为辅、案例分析为主。这两类课程,均以培养学生的影视素养和专业精神为小目标,基本不涉及实践操作环节。以影视创作所需的策划、采訪、写作、摄影、编辑、播报、推广等专项业务的讲授为内容的专业技能课程,其教学以分析示范为辅、实际操作为主,因而在课程内设置有较多的实践环节,以契合通过专业教学,让学生具备影视创作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
2. 校内实践课
课程内的实践环节,主要针对的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的一些示范性、验证性单项技能,可通过一门课程内若干个单元的实践课时来实现,而综合多项技能进行整体设计和交汇运用的教学目标,则需要通过综合型的节目形态课程来完成。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影视节目形态包括新闻片、广告片、剧情片、纪录片等,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这些类型片的学习被分作类型片分析课程和类型片创作课程两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先导课程。基于教学便利及教学管理的考虑,类型片创作课程都会安排在校园内完成,因此,这部分课程也称作校内实践课。
3. 项目实践课
在广编专业教学中,除了基础性的实践教学外,还应拓展更多的专业实践渠道,来弥补这一不足。项目实践课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其常见的路径有以下几种: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该项目是为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研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人才而设立,包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大类。这种类别设置,极有利于与广编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再加上有经费支持,且项目数量多,仅华南农业大学一个高校,2016年度就支持了部级、省级和校级三个级别500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的二级学院还设立院级创新创业项目,这就为项目实践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各类竞赛项目。以赛带练,是技能训练中的常用做法,在广编专业教学中也同样适用。以往广编专业学生参加的专业创作竞赛,主要包括大学生广告大赛之微电影、微视频专项、大学生电影节、广州纪录片大会大学生专项、广东大学生艺术展演之微电影专项,以及各类媒体、各高校相关院系组织的影视赛事。
指导老师项目。像其他传媒类专业一样,广编专业因其实践性强的原因,一般的高校办学点都会配备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即使没有双师型教师的办学点,也大多会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将现有部分专业实操课教师送到业务单位锻炼,从业务单位引进专业骨干或兼职或专职地充实到教师队伍。这既是各高校办学点出于教学需求的通行做法,也是高校专业评估的硬性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在不少地方,媒体单位与高校互派业务骨干进行挂职锻炼,成为了一项制度。这些具有媒体从业经历的教师,不仅自身业务精湛,还保留有一定的业务资源,具备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能力。他们出于更新教学案例、保持专业前沿的考虑,往往会通过承接项目的方式为教学和社会服务。参与其中的学生,可以获得指导老师的全程悉心指导自是应有之义,更重要的是,可以此为窗口,直接面对社会需求、掌握专业发展前沿。
4. 校外实践课
安排在专业实践基地的校外实践课是一种常规性的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学生必须在教学进程安排的时间段在指定区域完成规定的实践内容。
根据功能的不同,广编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托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采风型实践基地,如安徽宏村影视基地、云南元阳梯田影视基地、河南太行山影视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基地等,这些基地的共同特点是有美景。艺术以审美为前提,在美的环境中艺术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艺术审美的镜头化表现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在采风型实践基地,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音乐电视、电视散文、风光片、短剧情片等自命题作品的艺术创作。
另一类是依托影视视媒体、传媒公司或各类影视制作机构的创作型实践基地,如各级广播电视台、影业公司、媒体公司和以创作为主的广告公司等,这些机构的共同特点是有连续不断的影视创作项目以及成熟的影视创作的流程和机制,高年级学生在此可以参与到完全市场化、职业化的专业操作,为将来从业积累资历。
二、实践环节的内容设计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为实践课程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将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落到实处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之所以要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是由于教学中传授和学习的科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所有影视作品的创作,都分镜头镜头组片段成片四个层次,以影视创作为内容的广编专业实践教学,也应据此来分阶段为实践环节设计内容。
1. 验证型简单镜头
镜头是组成影视作品的最基本单元,它通过画面来交代情节、表达情绪、营造意境、形成节奏。根据功能和手法的不同,镜头又分为景别镜头、角度镜头、运动镜头、构图镜头、景深镜头、焦距镜头、光线镜头、主观镜头、情绪镜头、长镜头等。在影视作品的制作中,对镜头的选择、把控和运用能力,即称为镜头感。验证型简单镜头训练,即是为培养学生的镜头感而设立的。
在教师对各类镜头进行课堂讲解、样片分析、亲手示范后,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镜头的功能,巩固对镜头认识。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有三点经验可以分享:一是镜头感是广编学生的基本功之一,需要人人过关,需要让每类镜头都进入实践环节,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二是并非男生的镜头感就一定好过女生,而事实上很多男生在单一镜头训练时对于基础操作较为轻视和马虎,相反,部分女生相对踏实,认真执行老师布置的相关项目和步骤,记录的画面也因此更加贴切。三是对于那些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此环节的镜头拍摄可用镜头分析来代替,毕竟广编专业主要培养的主要是策划和编导人才,而非摄像师,通过这一实践环节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摄像水平固然好,但提高学生辨析、把控和运用各类镜头的能力,才是最终的目的。
2. 设计型镜头组合
在专业的影像表达中,镜头是成组拍摄和使用的,一个动作、一场对白、一种情绪乃至一个场景都需要若干个相互匹配的镜头来组合式表达,这一点是影视创作区别于其他艺术创作的最主要特征,需要通过专门的实践环节训练,反复向学生们强化“镜头组”的概念。
构成镜头组的各个镜头之间在景别和长度方面并没有固定的范式,需要根据表现对象来灵活设计,组合的方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在做镜头组合的实践训练时,需要学生精心设计,反复比较。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提醒学生在前期采集画面时多拍摄一些分镜头,这样就为后期剪辑时能够有多种画面组合反复比较提供了可能。此外,镜头组合虽然没有固定的范式,但动作组合、对话组合、情绪组合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的,而这些规律也恰恰就是导演风格和创作潮流的体现之一。学生在镜头组合的实践环节中掌握规律越多,其创作经验也就越丰富,未来创作的效率也就越高。
3. 创意型主题短片
在完成镜头组的实践训练后,就可以安排更高层级的成片创作训练了,出于循序渐进地考虑,这一阶段可以从难度相对较低的创意型主题短片开始。主题短片在创作上有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有集中的主题内容,意思表达非常明确;二是时长虽然短,但涵盖发生、演进、高潮、结束的全流程;三是场景跨度不大,一般涉及1-2个场景。围绕这些特征,在设计安排实践内容时,可重点包括以下科目:
声画关系训练,包括声画对位、声画错位、音效运用、音乐介入等。
节奏训练,包括画面及声音节奏的形成、音画节奏的转换等。
色彩训练,包括冷暖色调的运用、色彩与时间的表达、调色训练等。
4. 综合型影视作品
影视长片在创作上与短片相较,同样存在着声画关系、节奏、色彩处理等细节问题,但随着表现内容和作品时长的增加,还带来了结构、转场、字幕等新知识点需要逾越。因此,这一阶段是影视创作实践的高级阶段,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完成影片创作。
具備影视作品的创作能力,是广编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由于影视节目形态众多,在大三和大四阶段,主要的节目形态都安排有相应的综合实践环节,再加上一些项目实践和毕业作品,每位学生都将经历密集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要合理编排各个综合实践环节的顺序、时长与进度,避免出现忙时忙死、闲时闲死的状况;另一方面是经过一系列综合实践环节后,学生的能力表现将发生分化,有的专注于前期拍摄,有的对后期剪辑更有感觉,有的钟情于纪录片等纪实类作品,有的就沉醉于剧情片创作,这些都是正常的,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准各自的发展方向。
三、实践环节的评价方式
对很多艺术类专业来说,期末没有卷面考试,而以课程作业取代是常见的做法,广编专业教学也是如此。一般的,在每门专业课结束时,实践课程老师都会布置期末作业,然后老师根据作业情况给出分数,学生在假期查到自己的课程成绩,这门课程就完全结束了。这种课程的评价方式有两大弊端:一是学生对主观评价而得出的成绩易生不解和不满,在缺乏老师的解释与沟通的情况下,非常看重成绩的学生进行投诉的几率容易大幅增加。另外一个更大的缺陷是学生只知道老师的评价结果,却不知道评价的原因,也就是没有获得评价反馈。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能,而成绩是给予学生阶段性能力的评价,并不是最终目的,对经验性学科来说,评价反馈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单一课程评价模式进行变革,转而倡导注重作业反馈的多种课程评价方式并举。
1. 教师评价
教师作为课程作业的评价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评价的方式只有课后批改作业一种形式,对广编专业实践教学来说,还可以尝试“点评+评分”的课程评价方式,它有如下特征:
及时点评。对于课内和校内实践课等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作业,老师应该及时点评,这样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教师对作业的意见反馈,在以后的作业中扬优避劣。
匿名评分。具体做法是由学习委员事先收齐作业并重新编号,再交老师点评并评分,学委记录分数。其核心是老师在点评时,不知道具体是哪位学生的作业,也就是说老师对匿名作业的评价是对事不对人,以做到老师在主观评价学生作业时尽量客观公正。
集中评议。对班级所有作业集中点评,可使学生们在实践性作业中的优点和缺点都能够及时得到分享,大大缩短了学生获取创作得失经历的时间。不仅如此,点评后公开评分,还可让学生感知作业在班级的排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促使他们认真完成课程作业。
2. 学生互评
对于一些设计型、综合型的实践作业,学生们在创作初期往往会表现得有些自我,认为只要是自己原创的,总不会太差,自己满意就行,不太会关注到受众的感受,久而久之,创作出的作品个人色彩浓厚,很可能曲高和寡,偏离主流的审美标准,难以完成职业作品的创作任务。针对这点,可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述互评来解决。
在作业展示完毕后,首先由主创的同学或团队阐述创作理念和得失,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学生的专业训练,要求学生能够习惯于在展映场合体面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也逼迫他们为了应对这个发言而不断地总结自己创作中的得与失,而不是作业做完就了事。然后在任课教师主持下由其他同学从专业创作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正面和反面的评价,如有必要,还可以再次要求主创作出解释说明。这个环节要求看片的同学边认真看边思考如何评价,久而久之,可在同学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专业评片习惯和氛围,相互点评作品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最后由同学在总作业数量一半的额度内投票评选优秀作品,任课教师再根据每个作业得票的高低分别当场给出成绩。
这种课程作业的评价方式虽然略显耗时和复杂,但是值得的,不仅可以解决主观评价影视作业不够客观公正的难题,还可以锻炼学生阐述和评析作品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真真切切分享到作品创作的得与失,达到通过实践环节有效积累创作经验的教学目标。
3. 展示评价
通过多轮的实践环节,每位同学都可以积累一定数量的视频短片或完整作品,他们既是课程教学成果的体现,也是学生阶段性专业心血的结晶,如果仅仅是在课堂展映讨论,不能发挥这些作品的全部教学功能,还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深挖学生课程作业的效能,在一个更高层面对作品进行评价:
汇编作品集。在每轮实践环节结束后,都可以遴选出部分作品,制作成课程作品集、主题作品集或个人作品集等。这些作品集可用于校外同行交流,也可以用于校内各年级同专业交流,有入选作品的同學,也因此能够获得一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无疑是一种更高的评价。
长廊展示。挑选部分作品在教学单位的楼宇长廊进行循环播放,对外展示了专业的教学成果,对内褒奖了入选作品及背后团队,客观上还增加了教学单位浓浓的专业氛围
网络展播。随着视频网站和移动视频客户端的快速增加,对内容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将课程作品上传网络对网络运营者和学校师生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做法。这使得学生的课程实践作品,将在网络上直接面对社会公众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加快完成由学生作品向社会作品质素的转变。
一、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概况
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在美术、音乐类专业之外的又一大类高等教育专业,它广泛地包括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公共事业管理、影视导演、影视表演、摄像摄影、空中乘务等多种专业。主要面向各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影电视制作机构、报刊杂志社、影视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等各种部门单位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1、播音与主持艺术:
(1)、专业概况:根据广播电视业对未来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培养热爱祖国、恪守职业道德、形象高雅、底蕴丰厚、仪表大方,具有较高水平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能以及语言学、新闻传播学、文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能在电台、电视台承担采编播一体化或从事播音主持的专门人才及从事与语言应用相关的播音教学、传播、新闻、公关等行业的通用型人才。
(2)、就业方向:目前,随着独立制片人机制的引进,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应成为自由职业者,聘用与应聘双向选择,并根据其能力、水平付相应报酬。现在的机制是编导中心制向主持人中心制过渡,但这种过渡在目前还受到各种限制,引进市场机制也是一种相应的过渡,主持人的待遇水平在台里是中等水平,和编辑差不多,但有的地方,由于主持人制度正处在向主持人中心制过渡前沿,工资较高。
(3)、考试内容一般包括:自我介绍、自备稿件朗诵、即兴评述、主持小栏目、才艺展示。
(4)、报考条件:一般要求男生170cm以上,女生160cm以上;嗓音条件好,普通话发音标准,形象气质俱佳。
(5)、推荐院校: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
2、广播电视编导:
(1)、专业概况:广播电视编导是为适应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而设立的一个比较新的专业。本专业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分四个方向进行招生,其中电视编辑方向属于电视系,文艺编导、音乐编辑及网络艺术等三个方向属于文艺系。这些方向主要研究广播电视媒介中的新闻节目、文艺节目、纪录片、音乐节目以及网络艺术的编导工作。
(2)、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去电台、电视台、事业单位以及各级各类广播电影电视、影视制作公司、文艺团体,从事广播、电视编导或节目主持等工作。具体工作为记者、策划、节目编导、摄像、编辑、撰稿、制片、后期制作、剪辑乃至灯光、场记、客串主持人或播音员。
(3)、考试内容一般包括:故事写作、影视作品评论及分析、文艺常识、才艺展示。
(4)、报考条件:具有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形象思维和艺术感知能力。
(5)推荐院校: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
3、戏剧影视文学
(1)、专业概况: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能力,能在剧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的文艺政策,系统地掌握戏剧、戏曲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技能,有较强的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有较强的剧本创作能力及较强的文艺编导能力。
(2)、就业方向:在剧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在国家机关从事文案策划编写工作;在文教事业单位、高等院校、艺术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在企事业单位、影视剧院、团体等从事相关行业创作、编辑、评论、管理等工作。
(3)、考试内容:故事创作、文艺常识、综合面试等。
(4)、报考条件: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较强的形象思维。
(5)、推荐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
4、导演:
(1)、专业概况:本专业主要面向影视制片机构、广播电视台、文艺团体、节目制作公司等单位,培养具备扎实的影视编导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相应专业操作技能,能够在编辑、导演、制片岗位从事电视栏目编辑、影视剧导演、电视纪录片导演、制片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2)、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戏剧、戏曲导演、电影、电视剧导演和表演、戏剧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剧院(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等部门从事戏剧、戏曲艺术、电影、电视剧制作等方面的导演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
(3)、考试内容:故事写作或构图写作、文艺常识、美术基础、综合面试等。
(4)、报考条件: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较强的形象思维,有一定的绘画构图能力。
(5)、推荐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
二、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考试
大部分院校专业考试都分为面试和笔试两个阶段,如果考生很多,也可能有三试。下面,笔者以江苏省的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为例加以说明。
1、笔试:主要包括命题创作和影片分析。
(1)、命题创作。在历年的专业考试中,各个学校对于命题创作的要求及标准都不大一样,具体表现为考试内容及考试形式的不同,考试形式主要包括:编写故事、画面组合(根据所提供的若干画面,编写成一个画面叙事段落或故事)、编导创意策划等。但是这些形式都意在考查考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考生应特别注重对自己创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2)、影片分析。考试方法是观摩一部影视作品,然后当场写出或说出自己的看法,这主要考查考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考生可以把考官提出的几个问题作为写作提纲,并根据问题的要求构思自己的想法。
2、面试:主要包括:自我介绍、特长展示、编讲故事、即兴评述、回答考官提问等。
(1)、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如今它又成为艺术类院校专业招生面试的第一个环节。考生应根据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对专业的热爱与良好的专业学习的基础。
(2)、特长展示: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艺术修养。特长的范围很广,某一方面的技能只要比普通人更高,都算特长,如跳舞、手工、武术、书法等。
(3)、编讲故事:考生从考官手中抽取一个故事题目,通过5至10分钟的准备,然后讲述一个自己构思的完整的故事。
(4)、即兴评述: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面、语言组织能力、现场展示及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要多关心时事,关注一些社会热点及评论,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5)、回答考官提问:内容比较随意,专业知识不会很多,主要考查考生的口头表达、心理承受、独立判断、艺术感受、生活观察等综合能力,发现考生一些未曾表现的能力。
三、报考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的优势
分析近几年的艺考,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艺术专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考生需要一定的特长和天赋,比如,音乐类考生嗓音要好;美术类考生需要长期的训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短期内搞突击的效果也不明显;其次报考人数不断增多,竞争强度大;再者就业市场逐渐饱和,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择业困难。相反,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作为新兴的艺术专业却在考试录取和就业方面却显现出较大优势:
1、报考人数相对较少,录取几率相对较高:相对于报考高考普通类的人数而言,参加艺考的考生人数只占高考总人数的20%不到,而近年来,开设艺术专业的学校占总学校比例的一半以上,因此录取的比例比普通高校的要高。特别是影视传媒专业作为新兴专业,省内报考本专业的学生不过几千人,而全国有几百所院校开设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相对于美术十几万人、音乐两三万人的报考规模,竞争小,拿证率高。同时,考生既可以报考普通类也可以报考艺术类,增加了录取机会。
2、参加培训时间较短,投档文化分数相对较低: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不同于美术、音乐、舞蹈专业,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学习、练习,经过短期培训便可参加应试。高一高二的学生,专业方面零基础起步,只需利用双休日或者假期上课,半年时间就可以掌握培训的课程。
3、专业难度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大多数考生: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虽然对考生的专业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但更注重考生在本专业的潜力,因此,专业考试大多以“写作”形式出现,只需考生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并具备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很容易在短期内掌握考试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而现在大多数高考考生都具备适应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的基本素质,所以在考生中比较容易被接受。
4、就业前景好: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特点是就业灵活,前景较好,收入较高。全国有30多家省级电视台,500多个省级频道,2000多家城市电视台,1万多个城市频道,每天要播出12个小时以上的电视节目。异军突起的大众传媒业共需要1000多万专业从业人员才能保证正常的电视节目制作,而目前从传媒专业院校毕业的人数总共不到10万,可见传媒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是多么的巨大。从市场调研来看,现在从事影视传媒类工作人员的收入远高于从事普通工作的人。如导演、编导、主持人、演员等都属于高收入阶层,即使是普通的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人员,例如从事幼儿艺术培训的老师,其收入也比一般人要高出许多。
四、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的录取规则
历年各大院校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的考试工作一般分为两步:
1、专业考试:每年二、三月份由各招生院校自己组织。专业考试一般按招生计划的3倍确定专业合格人数,发放专业合格证。
2、文化课考试:专业合格考生以艺考生身份参加高考,按一定录取方式择优录取。考生可兼报普通类志愿。录取分数相对普通类低。
各大高校的录取方式一般分为三种:
第一种:专业课拿到合格证后,完全按照文化课分数录取,这种方式对文化课的分数线要求。如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的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录取最低分为337分,录取分为344分,而浙江传媒学院的编导专业2010年的投档分数也在280分左右。
第二种:专业课拿到合格证后,按照专业分数和文化课分数相加总分的方式排名录取,这种方式的文化课分数线居中。如南京师范大学的各艺术类专业,按专业和文化课各占50%加总分的方式从高到底排名录取,其分数要求一般在260—320分之间。
第三种:专业课拿到合格证以后,文化课达到一个比较低的分数线后,完全按照专业课的排名录取,这种录取方式对文化课的要求最低。如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学校的多数专业,其分数要求一般在200~280分之间。
五、关于影视传媒类专业考试的一些建议
为了使考生和家长更有效率地迎接艺考,冲刺名校,专家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作为家长,如果孩子有意报考影视传媒艺术类专业,在孩子具备报考条件的基础上,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过多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否则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其次就是给孩子选择一所正规的培训机构,针对考试进行适当的培训。
黄山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公办本科高校。坐落在风景秀丽、文风馥郁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新安画派的发源地——安徽省黄山市的中心城区。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1800多亩,校园生态丰富、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学校现设有艺术学院等13个院部,包括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和戏剧影视文学等本科专业53个。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17000余人,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已与美国、韩国、瑞士、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06年起,学校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校各类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连续多次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我校曾被评为全国先进院校、花园式学校。
二、艺术类招生专业简介
(一)、美术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通过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实践,接受艺术思维与绘画造型的基本训练,培养具备美术创作、教学、研究、管理、经营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方面的潜能,能在艺术领域、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陶艺、综合材料、风景写生、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设计基础、美术创作、社会实践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二)、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学习视觉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适应于创新时代的需求,能在专业设计机构、IT行业、视传媒体等企事业部门从事广告、包装、企业形象、书籍装帧、媒体设计等内容的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艺术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中外设计艺术史、设计基础、创意基础、编排设计、设计原理、书籍设计、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三)、环境设计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使学生具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适应于创新时代的需求,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科研部门、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区域环境景观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素质艺术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建筑设计史、设计学、建筑设计方法学、造型基础、构成、人机工程学、制图、各类型室内空间设计、设计表达、模型制作、建筑装饰材料及施工、景观设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四)、产品设计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品造型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或展示设计工作的高素质艺术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制图、模型制作与工艺、产品调研方法、产品设计报告书制作、数字化产品设计及产品设计相关软件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方法、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学(美学、心理学、公关关系学)、造型基础、构成(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世界工业设计发展史等相关课程。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五)、动画(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创作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核心课程:中外美术史、动画概论、动画造型基础、影视原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摄影基础、动画策划、动画剧本写作、动画软件基础、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视听语言、分镜头剧本设计、动画后期合成、动画项目推广、动画周边产品等相关课程。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六)、音乐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使学生具创新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适应于创新时代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具备音乐表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音乐人才。
核心课程:中外音乐史、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形体与舞蹈(基础)、钢琴演奏(基础)、声乐演唱(基础)、乐器演奏(中外乐器选一种)、即兴伴奏、合唱与指挥、歌曲写作、计算机音乐等相关课程。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七)、广播电视编导(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文化传播、文艺理论、艺术概论系列、电视节目导播、广播文艺节目编导、广播剧、电视晚会编导、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编导。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八)、戏曲影视文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能力,能在剧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戏剧、戏曲剧本写作、影视写作、戏剧概论、艺术概论、戏剧作品鉴赏与批评、影视作品赏析、中外戏剧史、中外文学史、中外电影史、中国戏曲史、表演导演艺术基础、舞台美术基础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三、招生专业、学制、分省计划
黄山学院艺术类招生专业、学制及学费(2014年)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科类类别
层次
学制
学费标准
130401
美术学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503
环境设计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504
产品设计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310
动画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202
音乐学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关键词】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岗位能力形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3-0027-2
一、广电专业培养目标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影视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实现“应用型”学生培养模式,按照大学四年为期限,分阶段确定未来就业岗位及岗位必备的能力,按此岗位阶段配置必要的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内容及通识教育内容。每阶段岗位能力可以分等级,由初级直至高级。也允许有的专业分若干岗位,各岗位之间没有能力等级之分,而是按平行岗位不同,确定各岗位的能力标准,再涉及讲授相关的课程和实训内容。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学生四年的在校学习时间进行了具体能力目标确定,分别是新闻出镜记者、电视节目制作、电视编辑等等。四年的能力培养目标明确、定位清晰。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系统影视基础理论知识和数媒技术,在电视节目生产机构中,能担当纪实类、娱乐类节目制作及包装、策划和运营等工作,同时专项能力突出的复合型影视传媒专业人才。
二、明确岗位能力及阶段性规划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根据社会对编导实用技术人才需求存在缺口,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着力强调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针对这一目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注重课程结构的优化,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对原有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围绕广电专业大学四年需要学生掌握的四个项目重点步骤:大一学年掌握纪实类新闻节目采制方法,大二学年掌握创意类节目编导制作能力,大三学年掌握影视栏目策划、执行、包装和运营能力,大四学年个性化增强培养发展。
建立项目驱动式教学新模式。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影视传媒学院,作为辽宁省广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教学上有一套完整的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己任的“实训贯穿教学全程”的项目驱动式特色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即学院以校园电视台作为实训平台,设定和广电专业理论课程相对的电视栏目和节目作为实训项目,现已陆续开办、《大学生特集》、《中国90后》、《超级娱乐圈》等九档新闻和娱乐节目,目前播出日播新闻节目《绿岛新闻》以播出1700多条校园新闻,新闻专题节目《大学生特集》已播出近八十期,每天播出总节目量超过40分钟。
根据传媒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构成,紧紧围绕岗位能力提升,为了让学生达到理论知识构成和职业素质构成双重要求,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打破原先制定的方案,在190学分内重新设计,优化重组、构建公共、通识必修(选修)课、专业必修(选修)课和课外教学内容及学分、学时比例。充分整合原有教学资源,积极挖掘社会(行业领域)潜在资源,以校园电视台栏目播出的项目驱动为特色的广电专业课程设计。
项目驱动式教学中能力形成阶段性围绕学校提出的贯彻“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教学模式”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己任,切实领会“PST-CCE”的教改精神,摸索、创造出一套适合我院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设置模块: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实施情况
搭建职业情境化岗位教学平台。在总体实施我校提出的“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职业情境化”教学模式时,广电系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一个完美的实训平台,仍停留在传统的课堂上,那么实现岗位能力提升也无从下手。同时也为了学生从毕业到工作岗位的“无缝链接”,广电系提出了“实训贯穿全程”的教学理念。一改传统教学中实训教学只占整体教学内容10%的现状,将每天所学的内容都自始自终地与实训内容相结合,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训”的概念。我们积极主张,并付诸实施,几年之内将形成紧紧围绕岗位能力提升,实施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这个人才培养模式说到底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教育带到职业情境中进行。
作为广电专业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岗位环境,我校学生的实训基地绿岛电视台,隶属于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影视传媒学院,是影视传媒学院广电系师生共建的实训基地。为了进一步落实“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搭建职业情景化岗位教学平台,学校按照省级媒体设备配置标准,先后投入八千多万,建成了近一万平方米的影视传媒大楼。设备投入就近2000多万。大楼共建有3个多功能演播厅(1号演播大厅600平方米,2、3号分别为400和200平方米),虚拟演播室300平方米、现已配备了非线性编辑操作机房,近百台索贝非线性编辑工作站、全自动硬盘播出系统、高清数字摄像机、4讯道数字导播台,形成了完整的从制作到播出的设备系统和运行机制,更加有利于展开学生的专业实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还积极寻求各级电视台、传媒公司的合作,承接栏目及活动制作,将校内所学真正运用于实战。把教学过程不仅植入到校园电视台的实践环节,更能参与行业制作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岗位的真正需要,从而依靠实训拉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理论学习。
联合实训操作流程。管理方面,我们将绿岛电视台开设了采访部、编辑部、摄像部、播音部、外联部,各部门的成员全由影视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担当。整个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完全按照真实的国家电视台来操作、运转。使得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训不但真正地学到操作技能,更能先人一步地体验到未来就业后在职场中的与人沟通、协作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通过模拟岗位的设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端正了学生学习的态度,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有据可依。另外,我院还制定了《影视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训管理条例》、《影视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训学分计算办法》等规章制度,做到管理有理可依、有据可查。
绿岛电视台充分发挥了实训基地与实训平台的作用。例如,2011级学生,通过一学期短消息新闻采访、拍摄和编辑的理论学习,每人完成了9条短消息新闻,在同类院校中成绩突出。通过“实训贯穿全程”的教学理念和“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推广,2011级同学都成为了真真正正的受益者。他们像真正的记者、编辑一样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奔赴校园各处,采访、报道校园内的重大新闻与突发事件,然后返回实训基地进行剪辑、合成,最终把一期完整的《绿岛新闻》制作完成。刚入校时,他们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现在的他们无论是拍摄采访还是编辑制作都是得心应手,基本掌握了广播电视专业的入门技能。
目前,本专业已制作出在校园电视台播出的近200期《绿岛新闻》、100多期《大学生特集》、《超级娱乐圈》、《中国90后》、《音乐红人》等9档栏目。还有配合辽宁电视台制作大型文化活动《中华茶文化》等项目。
实训考评体系的建立。根据2011—2012年第二学期校园电视台实训任务量、实训任务量与学分计算细则,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白天完成课堂理论学习之后,通过在校园电视台各自栏目及岗位的实训,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实训贯穿教学全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既包括高强度的技能训练,又随着年级的增高,加大文化修养,人文精神的培养;既有行业实战流程与技能训练,又有理论支撑与启迪。在这一过程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师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授影视理论,在电视台又能手把手指导学生实训;同时,专业课也采用多堂联动的方式,以一个项目为目标,几个专业课围绕这一项目实现来进行;最后的考试、考核也随着教学改革而转变形式,实训作品作为学生能力的体现被纳入最后期末成绩评定中。
【参考文献】
[1]王翎,罗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创新[J].青年记者,2012(1).
[2]郭雪峰.项目驱动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