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精选28篇)
大班孩子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大门,这是一个崭新的阶段,是幼儿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为了让孩子们尽早适应小学生活,我园每一届大班的老师们在幼小衔接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在大班一年里,除了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注重体能方面的锻炼,从身心两方面做好准备,让幼儿开开心心地上小学,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在幼小衔接工作上拟定以下计划:
一、增强家长的衔接意识
1、召开年级组家长会议,请___小学部老师针对家长感兴趣的“衔接点”进行讲座,让家长明白如何具体配合的方法,如每周有计划地进行体能训练,注重实效性;书写姿势方面要从硬件和软件上下工夫,买科学合适的书桌、文具盒、笔和台灯;孩子刚开始书写时要多关注,不可放任;将一切有可能让孩子分心的物品清理干净等等(根据以往家长的反馈都很满意)。
2、引导家长重视教育和配合,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帮助幼儿从身心两个方面做好准备。
二、各班有计划开展衔接工作
1、思维培养:每天一次集体思维游戏,重点发展推理能力、空间知觉、想象力、创造性。
2、语言培养:每天一次集体语言游戏,重点培养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丰富词汇的运用、看图讲述的能力;每天家长记“宝宝日记”(幼儿复述),并给予评价、范读及在班级微信群里交流。
3、阅读习惯培养:营造读书氛围(创设书吧、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等)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4、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幼儿创造动手做事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废旧材料做手工等。
5、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创设问题,引导幼儿解决;鼓励幼儿自己解决生活中的矛盾,组织讨论并分享。
6、保证区域活动:为了适应小学生活,课室的布局根据需要有较大调整,进一步丰富内在环境;重视孩子间的合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户外活动后进行,体现自主性、学会选择、落实计划)。
7、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孩子每天晚上自己整理书包,提前把第二天需要的物品整齐地放进书包里。在园里培养幼儿自己擦汗、主动喝水,把脏衣服取出来晾晒,把干净衣服和有关书写本装入书包里,做好离园准备。当身体感到不适时要及时告诉老师,寻求帮助。当天有硬笔书法课时,老师要求幼儿早上来园自己交相关物品放在指定地方。
8、书写习惯的培养:在大班第二学期,请硬笔书法课专家每周上一节硬笔书法课,幼儿每天在家有适当的任务,如:描红数字、书写汉字笔划练习等,家长关注和帮助幼儿(全体家长都同意才开展硬笔书法课)。
9、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上课前小便,喝水、当天有硬笔书法课时把文具放在桌上指定位置。
10、创设课间交往机会:自由结伴友好合作,一起玩翻绳等简单游戏。不奔跑、注意安全!遇到矛盾想办法解决,可以寻求老师或同伴的帮助。
11、时间观念的培养:一日活动中,老师多了解动作磨蹭的孩子,通过体验“一分钟能做什么?”,让幼儿明白有计划地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帮助孩子主动改变不良习惯,抓紧时间做事。
12、坚持开展体能锻炼,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三、毕业前的各项工作的具体日程安排
1、3月16日召开年级和班级家长会议,请某小学老师针对家长感兴趣的“衔接点”进行讲座(年级长联系)。
2、5月14日—30日拍小博士照(各班班主任)。
3、6月5日早上7:10拍年级和班级毕业照(年级长)。
4、6月13-15日安排老师和孩子嬉戏的生活照片(各班班主任)。
5、6月6日参观小学(年级长联系)。
6、6月14日、15日验收工作(本园教研室、结合本园两部互访,观摩学习)
7、6月12、19日,7月3日各班分别举行“家园联欢”(各班班主任)。
8、6月18—29日各班提供名单和照片给摄影师,制作“幼儿在园生活采帧集”。(副班主任)
9、7月3日举行毕业典礼(年级长+班主任)。
我园幼小衔接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实施“模拟小学状态”一日生活管理模式。
具体内容包括:
1、早晨入园要求在8:30前到园,不迟到。以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生活的良好习惯。
2、适当延长上课时间至35分钟左右,适当减少游戏时间。
3、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环境接轨,将幼儿的座位改成接近小学的较规范的上课座位形式。
4、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要求幼儿做到举手发言,当他人发言时须安静倾听。
5、建立小值日生制度,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桌子等。
6、要求幼儿自背书包入园,养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7、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大小便自理(自备手纸),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8、学会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二、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邀请小学教师,举办“为孩子入园做好准备”的专题家长讲座。
3、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4、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三、我们将从幼儿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四个方面开展。具体内容:
生活能力:
(1)学会自己穿、脱衣服,摆放整齐,并会自己背好书包。
(2)认识书本、文具并能说出名称,学会整理书包,做到快速、整齐。
(3)知道上学不能迟到,不早退,有事要提前请假。
(4)爱护学习用具和公物。
(5)能从事简单的劳动,比如扫地、擦桌子、自己端饭、打水等。
学习能力:
(1)加强幼儿阅读、认字,书写汉字。学习拼音书写拼音和简单的运算能力。
(2)培养幼儿能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
(3)学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不懂就问。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手距笔一寸,眼距书一尺,胸距桌子一拳)。
(5)在活动中适当地延长活动时间。
(6)做到上课指示后立即回座位。
交往能力:
(1)做游戏时能遵守游戏规则,与伙伴有合作意识,有不同意见可以正面提出,不打架,不自私。
(2)学会礼貌待人,要主动与别人打招呼,与老师或家长说话要声音响亮,目光正视对方。
(3)学会站队和排队行走,知道在队列中不乱走,放学后等待家长接再离开队伍。
安全能力:有自我的保护意识和基本的安全常识,知道不听信陌生人的话,了解一些应急电话号吗,能正确记忆自已家的地址和父母的联系方式。
四、帮助幼儿做好进入小学的心理准备和情感的准备。
(1)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分清好坏事,培养正义感。
(2)做到心中有他人,懂得尊重、谦让别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做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4)有自信心,遇到困难不低头,做个坚强的孩子。
(5)同伴间会合作完成一件事。
(6)生活态度乐观、不哭闹。
(7)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们争取在半年的时间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我们的孩子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小学的教育模式。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我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切入点,家园合作是我们做好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新教材为主要教育内容并适当搞好教学补充,以确保教育措施、方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学校所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每学期都能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活动。
3.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4.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困生和后进生的比例。
5.以课题形式开展研究,积累材料,丰富理论,形成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三、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如下: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园大班老师之间的,同是还要加强与小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的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四)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多次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五)建立家长活动小组。让家长自行或幼儿园帮助,与已进入一年级学习的本园毕业生联系,并结成相应的对子,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六)请已上一年级的本园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小学生的各种生活,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为大班的孩子上一课,因为同年龄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七)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赛,并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八)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九)向大班幼儿家长进一步宣传和教育,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办大班年龄段家长学校。
(十)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十一)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幼儿升入大班,摆在他们面前的必由之路是升入小学,怎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学习阶段的教育重点。
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这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质所在。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我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切入点,家园合作是我们做好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新教材为主要教育内容并适当搞好教学补充,以确保教育措施、方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学校所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每学期都能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活动。
3.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4.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困生和后进生的比例。
5.以课题形式开展研究,积累材料,丰富理论,形成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三、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如下: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园大班老师之间的,同是还要加强与小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的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四)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多次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五)建立家长活动小组。让家长自行或幼儿园帮助,与已进入一年级学习的本园毕业生联系,并结成相应的对子,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六)请已上一年级的本园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小学生的各种生活,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为大班的孩子上一课,因为同年龄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七)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赛,并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八)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九)向大班幼儿家长进一步宣传和教育,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办大班年龄段家长学校。
(十)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十一)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研究重点,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前儿童入小学适应性教育,必须在幼儿园贯彻落实幼小衔接活动,从而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
一、指导思想: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园幼小衔接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班级:
活动时间:3月——9月,为期7个月。
活动班级:幼儿园大班全体幼儿。
三、活动内容和要求:
(一)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1.提高孩子的任务意识,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专注做事的习惯。如:让孩子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明确在每项活动中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并学会做完。做事的时候要一心一意,不能边做边玩,做完事情再去玩;做完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在老师要求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完,不拖拉;养成认真做事的态度,追求良好的结果;坚持把一件事做完,不半途而废,做事遇到困难要会请教别人,努力把事情做好。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注意力训练。
2.培养孩子思考、务求甚解,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考不但能促进理解,而且能增强记忆。所以,养成善于动脑筋的学习习惯,实在是大有益处。在学前期,教师应要求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允许孩子提出不同的见解,通过长期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得以培养。
(二)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教育活动:
(一)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我上小学了”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向幼儿渗透数学方面的知识: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指导幼儿学写数字、学小学生行为规范、观看有关录像。6月份组织幼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再如,使用适度的纪律加以约束,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要求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日常生活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而使用讨论评价法、语言夸奖法进行鼓励。一日活动环节中,老师还要从各方面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如:在区角内玩棋类游戏,做词语接龙、科学小实验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引起幼儿发自内心地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5)为了使幼儿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由30变为35分钟,延长了5分钟时间,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幼儿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幼儿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4、教育环境的创设
(1)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在后期可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学班级式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2)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在暑期让幼儿熟悉简单的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5、日常生活的管理:
(1)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要求幼儿早晨在8:00前到园,不迟到。以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生活的良好习惯。
(2)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小值日生制度,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桌子等。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家长和老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3)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懂得自我保护。5月份我们组织幼儿整理书包及穿脱衣服的比赛活动。
(4)增强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幼儿使用日常礼貌用语,能使自觉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等。
(5)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等等。
四 、幼小衔接活动的实施步骤
1、从身体、独立生活能力、学习等方面为幼儿入小学做好身心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5)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6)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7)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8)养成“每天记一记”的好习惯,在集体活动之后,利用5分钟主动回忆内容要点,在离园前,利用十分钟回忆一天发生的事或感受,培养孩子提炼记忆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形成家园合力
(1)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小学阶段,主动适应小学生特点,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2)做好家长工作,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三、发挥社区力量,直观体验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1)为了让大班的孩子们能更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我园将在5月份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市五小,主要包括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
(2)回园后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以“我心中的小学”为主题,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图,其中有小学生上学,升旗,上课,锻炼,课间活动等情景。
(3)通过环境的创设,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为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奠定了心理基础。
(4)大班毕业典礼家长方面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幼儿园、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教育才能真正起到理想的效果。
具体形式有:
1、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2、家园互动充分运用好家园互动这一平台,增加与家长沟通的频次,把幼儿的情况及时用班级博客中进行反馈与呈现,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家园合作与培养,以求发挥其优势,改正其习惯等各方面的不足。
3、其它时间与形式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附表:
幼小衔接活动安排表
月份 主要开展的活动
3月份 1、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及学会倾听
2、启动“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活动,布置主题墙。(后期延续)
3、家园配合,将入园的时间调整为早上8:00之前入园,提前30分钟。
4、开展语言领域的口述日记,每周一篇,孩子叙述在园发生的事情,家长代写并检查。(4、5、6月延续)
5、幼小衔接方案公布,班级博客开辟“幼小衔接”专栏。
4月份 1、通过数学活动,数学区角的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的运算。
2、开展笔画描红活动,写一些简单的笔画,家长准备书写材料,让幼儿体验书写的乐趣,教师批改幼儿作业。
3、将幼儿分组,每天安排值日生活动,值日生工作包括扫地,擦桌子,架椅子、自然角,并填写观察日记。
4、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及读书姿势。(后期延续)
5、“幼小衔接”家长学校授课。
5月份 1、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市五小,主要包括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
2、将幼儿上课时间延长,由原来的30分钟延长到每节课35分钟。
3、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4、 结合认识本班幼儿姓名活动,培养幼儿的识字愿望,加强知识的学习准备。
5、 开展班、组长竞选活动,像小学生一样,通过榜样作用及同伴间的提醒、约束,达到巩固形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6月份 1、组织幼儿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
2、班级每天完成一项口头家庭作业,幼儿用自己的办法记录、完成。
3、组织幼儿开展“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
4、结合区角,实行“课间十分钟”。
5、开展自理能力达标活动,包括起床穿衣服,叠被子,整理衣物。
6、举行大班毕业典礼。
一、任务目标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意思,向往小学的生活,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具有主动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上学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提高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认识、任务认识。
4.下学期重点进行规则认识、任务认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任务重点与措施
1.退学前思想准备
通过游览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提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大班后期我们将得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真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大班幼小衔接计划。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幼儿智力游戏。
(4)加强和平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穷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玩水、不玩火、不玩电。其实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大班下学期蒙氏数学教案。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执行培养幼儿的'独立认识,增强独立处理题目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寄托父母和老师,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遇到题目和困穷自己要想办法处理。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药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幼儿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哪些事情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文具盒。敬重并监视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橡皮等其它学惯用具。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题目、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精确的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得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认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认识的培养。
(3)常识经验的积累:首先是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你知道计划。以语言区为重点,经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的资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个区域中进行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活动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便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字经验处理题目,提高幼独立思考题目的能力。
3.做好家长任务,形成教育合力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布幼小衔接任务的重要性。
(2)利用班级网站开设《幼小衔接论坛》,加强与家长的信息相易,家长们传布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任务,大班幼小衔接计划。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和责任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以及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有头无尾。
(3)利用家园反馈表、电话交谈、约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相易,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题目,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准确把握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体会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4)家庭中做好幼儿退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惯用品力求简便实用,小巧和平。
(5)向家长发放有关幼小衔接的问卷调查,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鼓励幼儿的发展。大班科学教案。
(6)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按时来园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得当增加一些简便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
4.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相易,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三、上学期活动安排
九月份
1.班级网站建立“幼小衔接论坛”“幼小衔接,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评比活动:按时来园不迟到(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各班老师)
3.执行活动:美丽家乡——秋游采摘亲子活动(各班老师及家委会)
十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我不知道大班科学教案。“在家里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认识?”(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评比活动:我讲成语故事(提高幼儿阅读、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强胡普通话应用)(陈晓丽)
3.执行活动:走进小学看升旗(成彩霞)
十一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幼小衔接,主要是能力衔接,您是如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评比活动:“我行我塑”折纸大比拼(训练幼儿的视觉、触觉、疏通觉之间的配合.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活跃性)(吴燕)
3.执行活动:请小学生来做客。(了解小学生的作息,看小学生整理书包,我不知道衔接。观看小学生作业,与小学生进行相易。)(吴琼)
十二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幼小衔接,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意思?”(各班月论坛负责人)(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评比活动:一分钟大作用(在一分钟内进行跳绳、折纸、拍球、整理用具比赛,知道一分钟能做好多事,懂得珍惜时间)(王璐)
3.执行活动:自己购物过“新年”(有计划、有条理地做事是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所必需的)(魏灵)
元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大班。“寒假中,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有规律地生活?”(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到小学生家里去做客(了解小学生的假期生活)(每位家长)
四、下学期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幼儿入园教育:最后一学期
2.主题活动《我有一个小闹钟》
三月份
1.家庭教育讲座: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
2.主题活动:我的小书包
(1)自理能力大比拼
(2)童心画语——幼儿电脑绘画展(各班班长负责)
四月份
1.班级网络论坛:在家如何指导孩子进行阅读
2.主题活动:了解小学
(1)游览小学
(2)活动规则我知道
(3)制定双休日活动计划
五月份
1.班级网络论坛:孩子要如小学了,您准备好了吗?
2.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你做好准备了吗(小学教师走入幼儿园)
3.主题活动:小课堂
(1)小课堂(下课十分钟、班级公约、我的课间活动设计、一分钟可能干什么)
(2)袖珍画展示
(3)商议会:上课常规我知道
六月份
1.班级网络论坛:幼儿园小班英语儿歌。孩子良好的情感培养
2.主题活动:小学在等我
(1)“我心目中的小学”演讲比赛
(2)我喜爱的数学活动展示
七月份
1.班级网络论坛:孩子的养成教育
2.主题活动:我们毕业了
(1)排练毕业排练毕业典礼节目(全体教师)
(2)设计制作毕业证
(3)毕业典礼——梦想从这里起飞(全体大班成员)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学校所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每学期都能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活动。
3、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4、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三、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如下: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园大班老师之间的,同是还要加强与小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
(四)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赛,并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五)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六)向大班幼儿家长进一步宣传和教育,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办大班年龄段家长学校。
(七)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进入大班最后一个学期,孩子们的学习欲望更加强烈了,为了帮助幼儿顺利渡过这段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过渡时期,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我们大班组特制定了由幼儿园、家庭、小学多方互动的幼小衔接计划,尽可能地缩小幼小衔接的缝隙。
一、师幼互动衔接。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1、创设心理氛围。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创设心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幼儿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环境,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组排队式的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二)幼儿入学的学习准备。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各项能力的衔接。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幼儿的独立意识的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想象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等;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等。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大班的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最后,加强纪律教育,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3、知识点的衔接。
(1)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2)数学方面的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域游戏,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幼小互动衔接。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因此,我们将与小学做好密切的联系工作,这是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个缩小衔接缝隙的关键点。
(一)参观小学。结合教学主题,我们将带领幼儿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在教育形式上还要逐步靠拢,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了解小学生的一些活动,浏览小学生的作品等等,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争当小学生的愿望。
(二)教师介绍。邀请小学老师来园介绍,既要给幼儿介绍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还要给家长们开展知识讲座,介绍孩子入学的相关准备工作,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也能引起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准备。
三、家园互动衔接。
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因此除了我们老师为幼儿做好各方面的衔接工作以外,与家长做好家园互动衔接,这也是缩小衔接缝隙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利用家长会、校讯通互动平台、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各项准备,除心理准备外还需要多方面的准备,如:
(一)物质准备,家长要陪孩子购买必需的学习用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购买,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期盼;
(二)饮食习惯的准备,幼儿园有餐点时间,上小学后没有课间餐点,所以家长应逐渐养成儿童按时进餐,尤其是早餐要吃饱、吃好;
(三)作息习惯的准备,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在孩子入小学前的暑假逐渐减短午睡时间,晚饭后陪孩子完成一些学习上的任务,让孩子养成晚上做家庭作业的习惯;
(四)知识水平的准备,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等等。
家园互动衔接促使孩子们能够为上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一、任务目标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意思,向往小学的生活,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具有主动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上学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提高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认识、任务认识。
4.下学期重点进行规则认识、任务认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任务重点与措施
1.退学前思想准备
通过游览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提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大班后期我们将得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真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大班幼小衔接计划。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幼儿智力游戏。
(4)加强和平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穷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玩水、不玩火、不玩电。其实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大班下学期蒙氏数学教案。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执行培养幼儿的独立认识,增强独立处理题目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寄托父母和老师,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遇到题目和困穷自己要想办法处理。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药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幼儿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哪些事情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文具盒。敬重并监视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橡皮等其它学惯用具。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题目、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精确的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得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认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认识的培养。
(3)常识经验的积累:首先是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你知道计划。以语言区为重点,经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的资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个区域中进行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活动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便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字经验处理题目,提高幼独立思考题目的能力。
3.做好家长任务,形成教育合力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布幼小衔接任务的重要性。
(2)利用班级网站开设《幼小衔接论坛》,加强与家长的信息相易,家长们传布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任务,大班幼小衔接计划。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和责任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以及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有头无尾。
(3)利用家园反馈表、电话交谈、约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相易,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题目,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准确把握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体会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4)家庭中做好幼儿退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惯用品力求简便实用,小巧和平。
(5)向家长发放有关幼小衔接的问卷调查,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鼓励幼儿的发展。大班科学教案。
(6)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按时来园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得当增加一些简便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
4.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相易,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三、上学期活动安排
九月份
1.班级网站建立“幼小衔接论坛”“幼小衔接,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评比活动:按时来园不迟到(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各班老师)
3.执行活动:美丽家乡——秋游采摘亲子活动(各班老师及家委会)
十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我不知道大班科学教案。“在家里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认识?”(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评比活动:我讲成语故事(提高幼儿阅读、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强胡普通话应用)(陈晓丽)
3.执行活动:走进小学看升旗(成彩霞)
十一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幼小衔接,主要是能力衔接,您是如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评比活动:“我行我塑”折纸大比拼(训练幼儿的视觉、触觉、疏通觉之间的配合.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活跃性)(吴燕)
3.执行活动:请小学生来做客。(了解小学生的作息,看小学生整理书包,我不知道衔接。观看小学生作业,与小学生进行相易。)(吴琼)
十二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幼小衔接,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意思?”(各班月论坛负责人)(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评比活动:一分钟大作用(在一分钟内进行跳绳、折纸、拍球、整理用具比赛,知道一分钟能做好多事,懂得珍惜时间)(王璐)
3.执行活动:自己购物过“新年”(有计划、有条理地做事是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所必需的)(魏灵)
元月份
1.幼小衔接论坛:大班。“寒假中,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有规律地生活?”(家长一位、老师一位)
2.到小学生家里去做客(了解小学生的假期生活)(每位家长)
四、下学期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幼儿入园教育:最后一学期
2.主题活动《我有一个小闹钟》
三月份
1.家庭教育讲座: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
2.主题活动:我的小书包
(1)自理能力大比拼
(2)童心画语——幼儿电脑绘画展(各班班长负责)
四月份
1.班级网络论坛:在家如何指导孩子进行阅读
2.主题活动:了解小学
(1)游览小学
(2)活动规则我知道
(3)制定双休日活动计划
五月份
1.班级网络论坛:孩子要如小学了,您准备好了吗?
2.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你做好准备了吗(小学教师走入幼儿园)
3.主题活动:小课堂
(1)小课堂(下课十分钟、班级公约、我的课间活动设计、一分钟可能干什么)
(2)袖珍画展示
(3)商议会:上课常规我知道
六月份
1.班级网络论坛:幼儿园小班英语儿歌。孩子良好的情感培养
2.主题活动:小学在等我
(1)“我心目中的小学”演讲比赛
(2)我喜爱的数学活动展示
七月份
1.班级网络论坛:孩子的养成教育
2.主题活动:我们毕业了
(1)排练毕业排练毕业典礼节目(全体教师)
(2)设计制作毕业证
(3)毕业典礼——梦想从这里起飞(全体大班成员)
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适应社会,减缓幼儿园与小学两学段的坡度,促进新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本学期制定幼小衔接计划如下:
一、工作重点
1、建立机制: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机制,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平稳过渡:通过活动,使一年级教师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了解幼儿园与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阶段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从幼儿园特点的教育向学校教育平稳过渡。
3、递进过渡:通过活动,使学生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基础。
二、具体工作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学校,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班级群,向家长们宣传学校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同时,展示孩子在过渡过程中的表现,与家长携手,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三、加强教师的沟通和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级部班主任之间的、还要加强本级部不同班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从而关注新生的习惯养成的培养。班主任将情况汇总后,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教育方式。
四、利用家访、家长来校接送孩子、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校能更进一步的配合。
五、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大班幼儿参观低年级的课堂、课间活动、教室布置、作业本、日常礼仪等,树立榜样,激发新生的效仿心、求胜心。
六、适当调整上课时间的活动安排。在开学第一个月,上课20分钟后,让学生在室内稍微休息一下,然后再继续授课,使新生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七、精心布置教室氛围。教室桌椅的布局,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教室的装饰,有与幼儿园氛围相似的童趣部分,营造一种于幼儿园氛围相似的环境。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的学困生的比例。
三、具体工作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学校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蛇尾。
(二)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幼儿园老师和一年级教师之间的联系,同是还要加强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三)加强家长之间的联系。学校帮助家长互相认识,协助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家长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时应该做好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适时调整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四)加强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注意对学生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五)利用家访、家长来校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取得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为认真贯彻落实《指南》精神,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研究重点,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三、活动时间和班级:
1、活动时间:20__年__月—_——月,活动时间为一学期。
2、活动班级: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大四班、大五班。
四、活动内容和要求:
(一)幼儿方面。
1、入学前思想准备:
通过参观小学,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
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五月份开始学习时间、运动时间逐步增长,生活、游戏时间逐步缩短。如集体活动时间可延长为35分钟,让幼儿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教师方面。
1、学习幼小衔接文章,精通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掌握小学生活、教育的一些基本行为习惯要求。
2、加强幼儿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3、加强幼儿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4、与小学老师座谈,了解历届我园幼儿升小学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幼儿园需要注意的幼小衔接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5、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加强幼儿对小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热爱上小学的情感培养,做好幼儿心理疏导。
6、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
(三)家长方面。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
2、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的知识。
3、在家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定时作息,如:有计划的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不迟到等等。
4、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五、活动实施步骤第一阶段:
(一)启动、探索阶段(第一阶段:启动、探索阶段)
1、我园成立幼小衔接指导小组,秦胜园长为指导组长,蒋惠娟为指导副组长。
2、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小学阶段,主动适应小学生特点,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4、开设角色游戏“我上小学了”,在游戏的情景中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激发孩子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
1、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任务、安全意识。
2、参观小学、体验生活为了让大班的孩子们能更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我园将在__月份——__月份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北国中心小学。主要包括:
(1)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孩子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
(2)回园后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以“我心中的小学”为主题,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图,其中有小学生上学,升旗,上课,锻炼,课间活动等情景。
(三)第三阶段:反思与总结阶段。
1、根据幼儿的入学取向,对入小学后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幼儿入学后的情况,在根据了解的情况,对下一届的幼儿毕业生采取相应得整改措施。
2、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整理分析。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每位教师写一篇有关“幼小衔接”的教育心得。
六、幼小衔接具体活动内容。
1、组织学习幼小衔接的理论,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小学阶段,主动适应小学生特点,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2、开设角色游戏“我上小学了”,在游戏的情景中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
3、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的知识。
4、召开家长会,指导家长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5、逐步延长上课时间,每节课35分钟,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6、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背着书包上幼儿园、自己收拾书包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规则意识和完成任务的习惯。
7、加强普通话口语的练习,通过听故事、念诗歌、说绕口令等形式来提高幼儿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8、邀请上届毕业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做好入小学的心理准备。
9、带领大班的幼儿参观小学。具体安排:
(1)参观小学的环境,包括操场、教室、图书室、厕所等地方,边看边比较与幼儿园的不同。
(2)观看升国旗仪式和广播体操。
(3)旁听一年级的一节课,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
(4)了解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都做些什么。
10、请家长为幼儿购买小书包,开展“小书包真整齐”活动,培养幼儿整理文具、爱护文具、保管文具、认清楚自己的文具的能力。
11、开展“离园倒计时”主题活动,学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12、安排在小学举行“毕业汇报”演出。
转眼间,曾经哭哭啼啼要拖着妈妈的手不肯来上幼儿园的那群小宝贝们,现在马上就到了在园的最后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将要踏进小学的门槛。我们难以忘怀、依依不舍,但过多的还是欢喜与欣慰……。大班(子夏、子游班)的宝贝们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我们会按照以往的经验,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就如何做好从幼儿学前教育过度到小学教育的有关规定,我园特制定了较为完整的幼小衔接计划,现发给各位家长,恳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工作目标
1、从幼儿人格教育入手,一个健全的人格胜过千百种智慧,幼以养性,蒙以养正。
2、从培养幼儿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养成及动作协调能力入手,家园紧密联系,让孩子有规律的生活,是保证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全面发展的基础。
3、继续做好幼儿心灵成长(如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力、责任感、自信心等)。
4、我园会继续优化后勤服务,健康饮食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育及成长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们会努力把各项工作做的更细心。
5、加强幼儿园内部管理,通过培训、观摩、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文化素养、工作能力、服务水平。
6、下学期适当的时候我园会组织在园幼儿及家长一起参观小学,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好心理铺垫。
7、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心理、思想辅导。
8、让幼儿在步入小学后能在经典诵读、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方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时间和班级:
学习时间:20__年2月15日—8月31日,学习时间为一学期。20__年9月尚未达到入小学年龄的幼儿,我园继续接受孩子来园学习,课程设置另行通知。
学习班级:大一班(子夏班)、大二班(子游班)
三、学习内容和要求
(一)、学习内容,下期课程安排。
(二)、学习要求
1、请家长多多关注宝贝在园的学习情况,多与老师交流沟通,及时配合完成孩子的家庭作业;
2、请家长积极参与园所的活动,多多沟通,做好家园共育;
3、在家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定时作息,有计划的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不迟到等等。用知行合一做好孩子的榜样。
幼小衔接,是幼儿在幼儿园教育的结束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开展好幼小衔接工作,让您的孩子,我们的宝贝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开启他人生智慧的行程。感恩所有的家长和小朋友们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
再次,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
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思维能力的衔接。
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3、知识点的衔接。
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儿学习小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语言课上和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的语音游戏。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前书写练习。幼儿上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
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幼小衔接,教师要当作重要任务,切实完成。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2、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3、利用家园联系册、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2、通过图片、资料、电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3、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4、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幼小衔接”问题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所获得的成果对当前有重大现实意义。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因素就能解决的,需要调动各方面因素一起做好以下准备。
◆一、幼儿本身应做好以下准备:
1、生理准备: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习惯。
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
3)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等)
4)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常识和简单方法。能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2、心理准备:
目前,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而对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很少,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
1)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我们将安排各种以探索为主的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的心理理伦和抑制控制之间存在关系。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这说明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我们将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
3)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做中学”理论活动中有两个环节“猜测或假设”和“记录试验过程”对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猜测或假设”有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动手前,先动脑,幼儿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这无疑能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探索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思考。所以我们应着重引导幼儿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幼儿记录试验过程,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会获得发展。
4)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儿童会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和观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等心理状态,并对这些心理状态进行思考。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更应该加强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多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想要、希望、认为、觉得、记得、忘记等。
◆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不同:
第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就要努力地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老师怎么做?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应做好以下准备:
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家长应该协助教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天回家后应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能将作业及时的交给老师。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等,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们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笔者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三、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例如,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刚入学几天,因好奇心强,上学特别积极,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哭着要上幼儿园,不愿意上学。这就是我们小学教育中常见的“恋园”现象。“恋园”现象表明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在怀念幼儿园的生活方式。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静心耐心教育、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帮他解决困难;还可以讲讲身边同龄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话故事,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信心。
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我们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提前教孩子认字、写字,往往忽视了孩子写字的姿势。“先入为主”,坏习惯形成了,就很难纠正。错误的写字方法,既影响字体美观,又影响写字速度,还影响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读书的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教育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低年级课文大多图文并茂,读读课文,看看图,图文对照想一想,读书就有效率,有质量。一二年级读书要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而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
◆课程设置特点:1、尽可能严格按照小学模式,上课时间,课间10分钟等。2、劳逸结合,每天提醒幼儿看课程表,做好预习复习工作。3、开设图书馆和阅览室。
一、培养正确的坐写姿势。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二、复习拼音,学习横竖撇捺简单的笔画笔顺。
三、正确的书写笔画笔顺。从基本的横撇点捺开始学。
“幼小衔接”问题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所获得的成果对当前有重大现实意义。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因素就能解决的,需要调动各方面因素一起做好以下准备。
◆一、幼儿本身应做好以下准备:
1、生理准备: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习惯。
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
3)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等)
4)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常识和简单方法。能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2、 心理准备:
目前,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而对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很少,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
1)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我们将安排各种以探索为主的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的心理理伦和抑制控制之间存在关系。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这说明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我们将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
3)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做中学”理论活动中有两个环节“猜测或假设”和“记录试验过程”对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猜测或假设”有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动手前,先动脑,幼儿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这无疑能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探索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思考。所以我们应着重引导幼儿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幼儿记录试验过程,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会获得发展。
4)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儿童会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和观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等心理状态,并对这些心理状态进行思考。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更应该加强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多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想要、希望、认为、觉得、记得、忘记等。
◆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不同:
第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就要努力地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老师怎么做?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应做好以下准备:
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家长应该协助教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天回家后应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能将作业及时的交给老师。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等,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 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们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笔者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三、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例如,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刚入学几天,因好奇心强,上学特别积极,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哭着要上幼儿园,不愿意上学。这就是我们小学教育中常见的 “恋园”现象。“恋园”现象表明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在怀念幼儿园的生活方式。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静心耐心教育、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帮他解决困难;还可以讲讲身边同龄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话故事,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信心。
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我们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提前教孩子认字、写字,往往忽视了孩子写字的姿势。“先入为主”,坏习惯形成了,就很难纠正。错误的写字方法,既影响字体美观,又影响写字速度,还影响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读书的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教育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低年级课文大多图文并茂,读读课文,看看图,图文对照想一想,读书就有效率,有质量。一二年级读书要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而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
◆课程设置特点:1、尽可能严格按照小学模式,上课时间,课间10分钟等。2、劳逸结合,每天提醒幼儿看课程表,做好预习复习工作。3、开设图书馆和阅览室。
一、 培养正确的坐写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二、 复习拼音,学习横竖撇捺简单的笔画笔顺。
三、 正确的书写笔画笔顺。从基本的横撇点捺开始学。
进入大班最后一个学期,孩子们的学习欲望更加强烈了,为了帮助幼儿顺利渡过这段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过渡时期,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我们大班组特制定了由幼儿园、家庭、小学多方互动的幼小衔接计划,尽可能地缩小幼小衔接的缝隙。
一、师幼互动衔接。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1.创设心理氛围。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创设心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幼儿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环境,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组排队式的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二)幼儿入学的学习准备。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各项能力的衔接。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幼儿的独立意识的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想象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等;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等。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大班的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最后,加强纪律教育,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3.知识点的衔接。
(1)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2)数学方面的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域游戏,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幼小互动衔接。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因此,我们将与小学做好密切的联系工作,这是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个缩小衔接缝隙的关键点。
(一)参观小学。结合教学主题,我们将带领幼儿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在教育形式上还要逐步靠拢,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了解小学生的一些活动,浏览小学生的作品等等,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争当小学生的愿望。
(二)教师介绍。邀请小学老师来园介绍,既要给幼儿介绍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还要给家长们开展知识讲座,介绍孩子入学的相关准备工作,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也能引起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准备。
三、家园互动衔接。
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因此除了我们老师为幼儿做好各方面的衔接工作以外,与家长做好家园互动衔接,这也是缩小衔接缝隙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利用家长会、校讯通互动平台、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各项准备,除心理准备外还需要多方面的准备,如:
(一)物质准备,家长要陪孩子购买必需的学习用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购买,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期盼;
(二)饮食习惯的准备,幼儿园有餐点时间,上小学后没有课间餐点,所以家长应逐渐养成儿童按时进餐,尤其是早餐要吃饱、吃好;
(三)作息习惯的准备,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在孩子入小学前的暑假逐渐减短午睡时间,晚饭后陪孩子完成一些学习上的任务,让孩子养成晚上做家庭作业的习惯;
(四)知识水平的准备,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等等。
家园互动衔接促使孩子们能够为上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四、具体衔接行动。
二月份:制订幼小衔接计划。
三月份:
1.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走近小学》,组织幼儿参观小学;
2.召开家长会。
四月份:
1.逐渐延长集体教学时间;
2.缩短游戏时间。
五月份:
1.改变教学模式;
2.幼儿学习背书包上幼儿园,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3.家长开放日活动,互动交流幼小衔接的改进措施。
六月份:
1.召开班级家委会会议,为班级出谋划策,起到带头作用;
2.开展《离园倒计时》的主题教学活动;
3.做好“暑期拼音班”的宣传工作。
通过家、校、园多方面地共同努力,多方位地互动衔接,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获得身心全面的入学准备,以充足的体力迎接即将开始的崭新生活。
从学前到小学,跨两个学段,从儿童身心发展看,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因而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在此期间,儿童身心要发生一定的质变,掌握不了这一阶段教育的规律性就会出现种种"衔接"的问题。
在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学习与生活制度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前者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后者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导形式的教育,这种客观存在已造成儿童入小学后的不适应,同时,近些年来,由于入学年龄提前、小学课程加深、父母对子女过高的学业要求、过分包办儿童自己能做的事等等,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责任感、独立性以及有关能力形成,这些都加大衔接的"坡度"。因此,为了处理好幼小衔接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幼小衔接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
通常会存在几个方面的断层问题:1、关系人的断层;2、学习方式的断层;3、行为规范的断层;4、社会结构的断层。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和个体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是大班工作的重点。
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衔接的幼儿教育阶段,既要充分认识它们的阶段性,又要充分认识它们的连续性;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绝不能学前教育"小学化";增强衔接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这不是具体知识的多少,而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这既是入学准备的内容又是幼小衔接的焦点。
二、开展教育活动,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促进幼小衔接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2)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会做值日生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其意志、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
(1)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适当改变太多儿童化的教师态度,在师生关系中,肯定性和混合性(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求或批评)接触应成为主体。
(3)鼓励幼儿多与同学、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性行为。
4、讲究教育的相互渗透,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当性。
(1)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活动,不"拔苗助长"。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等。
(4)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接轨,在下学期后半段将幼儿的座位改成小学的上课座位形式。
(5)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及握笔姿势。
(6)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
(7)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
(8)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各班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4、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5、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6、积极参加幼儿毕业典礼。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参观小学的校园,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
2、邀请小学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
3、通过图片、资料、电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如:玩角色游戏"老师与学生",给幼儿讲有关小学的事或老师上课的故事,减轻幼儿的思想压力,促使他们向往做一名小学生。
五、领导小组:罗春梅、苏丽、娜木热、刘晓芳、祝晓云、杨翠梅。
幼儿升入大班,摆在他们面前的必由之路是升入小学,怎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学习阶段的教育重点。
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这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质所在。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我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切入点,家园合作是我们做好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新教材为主要教育内容并适当搞好教学补充,以确保教育措施、方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
再次,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
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思维能力的衔接。
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3、知识点的衔接。
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儿学习小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语言课上和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的语音游戏。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前书写练习。幼儿上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
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幼小衔接,教师要当作重要任务,切实完成。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2、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3、利用家园联系册、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2、通过图片、资料、电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3、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4、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幼儿升入大班,摆在他们面前的必由之路是升入小学,怎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学习阶段的教育重点。
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这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质所在。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我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切入点,家园合作是我们做好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新教材为主要教育内容并适当搞好教学补充,以确保教育措施、方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桌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在园创设小学一日流程表提示幼儿生活意识。
再次,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班级加强了值日生的责任意识。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班内每周评选优秀小榜样。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
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思维能力的衔接。
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的学困生的比例。
三、具体工作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学校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蛇尾。
(二)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幼儿园老师和一年级教师之间的联系,同是还要加强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三)加强家长之间的联系。学校帮助家长互相认识,协助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家长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时应该做好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适时调整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四)加强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注意对学生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五)利用家访、家长来校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取得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一、培养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家长应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们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在全新的环境里,需要认识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争抢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为让幼儿适应小学的教学活动,应逐渐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读物,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捏泥等。特别是画画,既可以培养孩子“坐得住”,又为今后写字打下基础。通过绘画,使孩子能熟练用笔,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后,再增加一些学习内容,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作为家长,则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学具,整理书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放在哪里合适?”“还需要带什么东西?”“老师还有什么要求?”一次次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可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如:拖地、擦桌子等。锻炼孩子的细心和动手能力。这样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很多事,自理能力有所增强,进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此外,要使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
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以为上学"很好玩",背上书包"很神奇",缺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作为家长应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五、小结:
总之,在这个关键时期家长要和老师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儿园时代是人生充满快乐的时代,也是孩子走向知识与文明的起点,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随着四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将步入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现把我们在幼小衔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桌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在园创设小学一日流程表提示幼儿生活意识。
再次,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班级加强了值日生的责任意识。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班内每周评选优秀小榜样。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
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思维能力的衔接。
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3、知识点的衔接。
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儿学习小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语言课上和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的语音游戏,根据每天学习的拼音进行组词游戏,拼拼读读锻炼幼儿的发音。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前书写练习。幼儿上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
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幼小衔接,教师要当作重要任务,认真对待完成。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3月底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幼儿升入大班,摆在他们面前的必由之路是升入小学,怎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学习阶段的教育重点。
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这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质所在。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我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切入点,家园合作是我们做好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新教材为主要教育内容并适当搞好教学补充,以确保教育措施、方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
再次,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进入大班最后一个学期,孩子们的学习欲望更加强烈了,为了帮助幼儿顺利渡过这段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过渡时期,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我们大班组特制定了由幼儿园、家庭、小学多方互动的幼小衔接计划,尽可能地缩小幼小衔接的缝隙。
一、师幼互动衔接。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1、创设心理氛围。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创设心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幼儿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环境,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组排队式的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二)幼儿入学的学习准备。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各项能力的衔接。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幼儿的独立意识的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想象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文具等;学会使用铅笔、剪刀、卷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等。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大班的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最后,加强纪律教育,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3、知识点的衔接。
(1)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2)数学方面的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域游戏,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认识钟表、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幼小互动衔接。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因此,我们将与小学做好密切的联系工作,这是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个缩小衔接缝隙的关键点。
(一)参观小学。结合教学主题,我们将带领幼儿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在教育形式上还要逐步靠拢,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了解小学生的一些活动,浏览小学生的作品等等,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争当小学生的愿望。
(二)教师介绍。给家长们开展知识讲座,介绍孩子入学的相关准备工作,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引起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准备。
三、家园互动衔接。
(一)物质准备,家长要陪孩子购买必需的学习用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购买,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期盼;
(二)饮食习惯的准备,幼儿园有餐点时间,上小学后没有课间餐点,所以家长应逐渐养成儿童按时进餐,尤其是早餐要吃饱、吃好;
(三)作息习惯的准备,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在孩子入小学前的暑假逐渐减短午睡时间,晚饭后陪孩子完成一些学习上的任务,让孩子养成晚上做家庭作业的习惯;
(四)知识水平的准备,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等等。
家园互动衔接促使孩子们能够为上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四、具体衔接行动。
二、三月份:
1、制订幼小衔接计划。
2、召开家长会。
3、幼小衔接活动:遵守时间、认识文具
四月份:
1、绿领巾入队仪式
2、幼小衔接活动:整理书包、小小气象员
五月份:
1、整理书包自理能力大比拼
2、幼小衔接活动:课间十分钟
3、六一排练
六月份:
1、幼小衔接家长讲座
2、幼小衔接活动:眼保健操、参观小学
4、大班毕业典礼
通过家、校、园多方面地共同努力,多方位地互动衔接,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获得身心全面的入学准备,以充足的体力迎接即将开始的崭新生活。
【衔接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幼儿园向小学靠拢,为上小学做好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衔接策略】
1、幼儿入学前思想准备:(参观小学、体验生活)通过参观小学,体验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使孩子们对小学产生向往,萌发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上学的愿望。
2、开展各种活动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3、家长和幼儿园一同为孩子入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家长园地、快乐家园等方式及家长辅导要求,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
【具体安排】
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学习小学生活。
(1)改变作息时间:午睡时间的缩短、集体活动时间的延长、课间游戏让幼儿自由活动等。
(2)学习整理书包:认识文具、活动中学习整理书包、整理书包比赛。
(3)幼儿的座位:学小学生坐在座位上上课、坐姿、举手。
(4)每天适当的布置作业,让幼儿学习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作业。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通常会存在几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1、关系人的断层;
2、学习方式的断层;
3、行为规范的断层;
4、社会结构的断层。
一、目的
为了使幼儿更早的感受小学学习的气氛,更充分的了解小学生活,我班从本学期开学初开始进行小幼衔接的内容,准备在一年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
二、活动安排
1、参观小学
1)开学初在一年级的小学生入学期间,带幼儿参观小学,使幼儿感受小学学习生活的氛围,了解一年级学生开学初的表现。
2)下半学期再次参观小学,幼儿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小学生的学习常规,感受到一年级小学生的变化,培养幼儿入小学的愿望。
2、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
1)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能力幼儿能够正确看书、写字、掌握握笔姿势,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专心听讲,专心做事等。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懂得简单的营养知识,知道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自觉喝水,学习整理自己的物品等。
3)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常规、规则,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有责任感,能够承受小挫折,有集体荣誉感,愿意为集体做事,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和困难等。
3、为上小学打基础,学习简单的知识
1)学习数数:双数及单数数、倒数。
2)书写20以内数字,进行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3)认识钟表(正点、半点)知道一天的作息时间。
4)认识简单的汉字,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学习汉语拼音。
4、学前准备认识文具,学习整理书包。
5、咨询活动下学期末,请小学老师向家长介绍小学的情况,针对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现场咨询,建议家长做好哪方面的配合,帮助幼儿和家长平稳渡过过渡期。
6、小学生与幼儿座谈下学期末,请去年的毕业生来园与幼儿座谈,介绍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自己的进步,激发幼儿的入学愿望。
7、制作毕业纪念册收集幼儿在园的活动照片和家长的祝贺信,园内统一制作。
8、召开毕业典礼下学期末召开毕业典礼,发毕业纪念册,为幼儿在园的生活画上完美的句号,留下美好的回忆。
大班幼儿于今年九月份将升入小学,将成为光荣、自豪的小学生。幼小衔接工作已到最后阶段,在这最后一个学期里,我们将更有计划、有步骤更大力度地开展一系列幼小衔接教育活动,激发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做好顺利进入小学的一切准备。
具体计划如下:
1、适当调整课程时间和种类,增加语言、数学、英语的课程和学科技能,上课时间逐渐延长到35-40分钟,多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培养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多进行动口和动手的技能练习。
2、开展识字、拼音教学,并进行书写练习,加强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
3、调整户外活动时间,逐渐接近小学的上课时间和休息时间,课间休息时间让孩子尽量自由活动,10分钟后听音乐进教室上课。
4、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通过开展值日生工作、自己收拾书包、衣服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规则意识和完成任务的习惯。
5、加强普通话口语的练习,通过听故事、念诗歌、说绕口令等形式来提高幼儿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6、继续开展古诗阅读活动,进行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
7、介绍小学的有关情况,要求孩子们在园活动时有规律、守纪律、有礼貌;
8、增加精细操作、手工编织等活动,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发展;
9、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操作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10、通过日常教育,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11、适当布置家庭作业,帮助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12、五月份开始,调整课室布置,模仿小学的上课模式,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班进行入小学适应性教育,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帮助大班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
2、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活动,并体现后继学习和未来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
3、幼小衔接活动与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做到有机结合,活动组织充分体现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与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有机结合。
二、活动目标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三、重点内容
1、入学愿望:喜欢学校生活,有入小学的愿望和积极自信的情感体验。
2、学习兴趣: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学习活动感兴趣。(强化语言、数学、动手课程,进行动口和动手的技能练习。
加强普通话口语的练习,通过早期阅读、看图讲述、散文诵读等活动来提高幼儿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前书写练习,用袖珍画的方式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掌握字的简单结构。)
3、学习习惯:有倾听、专心阅读的习惯,有初步的任务意识。(掌握正确的看书、写字、握笔姿势,读书做到“五个要”:身子要挺直,书本要平放,眼睛要看着,小手要指着,声音要响亮。书写做到“三个一”:眼离课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面一拳远;书本整洁,无折痕)
4、生活习惯:会整理自己的物品,有自我服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有初步的时间概念。(通过开展值日生工作、自己收拾书包、衣服等,有完成任务的习惯。)
5、行为习惯:能初步辨别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好坏,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懂得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常规、规则,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有责任感,能够承受小挫折,有集体荣誉感,愿意为集体做事,学会独立解决简单的问题和困难。)
6、交往能力:愿意与同伴、老师和周围的人交往,对人有礼貌,能友好相处。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学校所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每学期都能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活动。
3.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4.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困生和后进生的比例。
5.以课题形式开展研究,积累材料,丰富理论,形成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三、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如下: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园大班老师之间的,同是还要加强与小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的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四)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多次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五)建立家长活动小组。让家长自行或幼儿园帮助,与已进入一年级学习的本园毕业生联系,并结成相应的对子,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六)请已上一年级的本园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小学生的各种生活,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为大班的孩子上一课,因为同年龄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七)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赛,并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八)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九)向大班幼儿家长进一步宣传和教育,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办大班年龄段家长学校。
(十)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十一)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四、具休活动
20xx年10月 幼小衔接讲座
20xx年4月 问卷调查
20xx年5月 小学幼儿园联合教研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