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学论文范例【最新5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敬业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5篇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教教育论文 篇1

蒙学又称蒙养教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启蒙教育,主要是指对那些处于幼稚、蒙昧状态的幼儿进行的教育。蒙学读物,就是为实施蒙学教学而编成的读本。蒙学读物又称为蒙书、小儿书、古代幼儿读物、蒙学教材等。我国古代一直重视蒙学读物的编写,早在周秦时期就已编写了很多有影响的蒙学读物。西周时,有人编写了《史籀篇》,这是我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幼儿识字课本。西汉时期,以史游所作的《急就篇》影响最大,流传最广。宋元明清时期的蒙学读物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编写的经验,并且开始出现分类编写的现象,使蒙学读物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孙培青在《中国教育史》中,将蒙学读物按其内容的侧重点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是识字教育类读物,如《百家姓》、《千字文》等,主要目的是:教儿童识字并掌握文字工具,综合介绍一些基本知识。第二类是伦理道德教育类读物,侧重于向幼儿传授伦理道德知识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准则,如《弟子规》、《小儿语》等。第三类是历史教育类读物,这类读物有的简述历史的发展,有的介绍历史人物的嘉言善行或历史典故,既向幼儿传授历史知识,又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并且逐联押韵,顺口流畅,便于记诵,如姚广柞的《广蒙求》、萧良有的《龙文鞭影》、程登吉的《幼学琼林》。第四类是诗歌教育类读物,如清编的《五言千家诗》、《小学千家诗》、孙沫的《唐诗三百首》等,选择适合幼儿的诗词歌赋供他们学习,对幼儿进行文辞和美感教育。第五类是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识教育类读物,不仅涉及天文、地理、草木、器具、鸟兽、人事、建筑等,还包括农工商各行各业的实用技艺、实际知识和生活常识在内的各种“杂字”。蒙学读物对常识的讲解大多浅显易懂,贴近幼儿生活。如方逢辰的《名物蒙求》、欧阳修的《州名急就章》。在上述各类蒙学读物中,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流�

二、蒙学读物的价值精髓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

虽然大部分蒙学读物的价值观念体现了它所处的时代特征,但其中不乏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观念,这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

(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以及正确的自然观念是非常必要的。人对世界的初步认识以及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时期,所以在幼儿时期进行正确的自然观教育有助于启发幼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在古代的时候也是农耕社会,农业发展依赖于自然,大量蒙学读物中涉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读物中关于人与自然的看法与西方国家的“征服自然”观念有所不同,蒙学读物教育幼儿认识自然与人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大量蒙学读物中都告诫我们,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人类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即“天人合一”。在《三字经》中,就有直接对自然与人关系的论述:“三才者,天地人。”即天、地、人是世界上三种最基本的东西。这种认识和理解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当今也一直为人所提倡,仍旧是适用的。幼儿教育中启发幼儿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爱护环境,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对幼儿进行自然观的教育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二)“孝悌”的家庭观。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孝悌”之道是极为重要的。幼儿与人交往中所体现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等都是“孝悌”家庭观的具体体现。我国古代的多数家庭中,成员结构庞大、分支复杂,具有血亲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散见在大量蒙学读物中,例如《弟子规》中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幼儿所应继承和发扬的的基本原则为“长幼有序”和“孝悌之道”。目前,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的关爱太多,有的甚至是溺爱,致使幼儿很少体会到父母及他人的爱心,不懂得感恩与回报,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正确家庭观的引导,教会幼儿懂得亲情、友情,都会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蒙学读物中所宣扬的个人对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遵守,维护了家庭稳定和幸福,进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孝悌观念一直都是蒙学读物所强调的,当前的道德规范仍强调作为家庭伦理道德的孝悌之道。“孝悌”的家庭观能够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对幼儿的行为产生约束力。

(三)“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是古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行为规范,不仅富于深邃的哲理,而且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散见于各个时期的蒙学读物中,如《增广贤文》中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又如《千字文》中有:“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这些都是强调人性的教育,引导幼儿为人谦和、仁爱、宽厚。如今时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价值理念虽然具有旧时代的气息,但在不断地充实和调整中,一些不适宜幼儿发展的内容被剔除,新的内容被增添进来。在幼儿尚未有不良行为之前,就把行为准则、道德准则灌输给他们,会使幼儿在遇见问题时有可以参照的价值标准,促进幼儿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

三、蒙学读物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一)识字教育类读物有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关键、最迅速的时期是幼儿时期,幼儿的早期识字阅读是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蒙学读物的最初目的就是帮助幼儿识字。基于幼儿的识字目的和语言特点,识字教育类蒙学读物行文多采用韵文的形式,句式短小整齐,符合幼儿期语言的句式特点,适合幼儿语言接受水平。如《千字文》、《三字经》等,都以隔句押韵或者三言、四言的形式,短小精炼,琅琅上口,便于幼儿记忆。经常性的欣赏和朗诵会使幼儿对各种语言层次如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辞以及各种语言单位如词、词组、句子和篇章结构等所具有的特征产生较强的直觉敏感性,从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识字教育类读物内容多选用幼儿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字词,使幼儿获得语言发展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初步概念。

(二)伦理道德教育类读物和历史教育类读物有助于幼儿社会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幼儿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在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所以,通过蒙学读物向幼儿传授伦理道德知识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准则以及介绍历史人物的嘉言善行或历史典故都与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相适宜,激发和促进幼儿内在潜力的发展。幼儿通过蒙学读物认识到各种行为标准和社会价值观,如《弟子规》中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就是对幼儿在社会礼仪方面所作的细致规定。在历史教育类读物中通过大量的举例论证,为幼儿提供榜样示范。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可以学习某些行为或人格品质。由于儿童天性喜欢模仿,可利用� 因此,在蒙学读物中,尤其是历史教育类读物中,以榜样故事的形式为幼儿提供一个个鲜活闪光、形象逼真的榜样示范内容,有利于幼儿通过榜样的模仿习得社会规范,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发展。

(三)诗歌教育类读物有助于幼儿艺术领域发展目标的实现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包括两方面的目标: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目标在于使幼儿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诗歌教育类读物多以韵文的形式进行内容组织。内涵丰富,文字优美,考虑了幼儿的接受水平和兴趣需要,多种文本形式交错运用,读起来才不至于乏味枯燥,并且五言和七言绝句都有严格的格律,只要按照这些格律,顺着音调,幼儿可以进行吟诵,其音乐性特点很适合幼儿学习,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在情感的乐律中去理解诗人的情怀,在乐曲中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诗歌教育类读物法度谨严而又张弛有度,与建筑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妙,使幼儿得到精湛的文化熏陶。内容具有画面感,引人入胜,令幼儿产生丰富联想,获得了对汉语音律、修辞的美感体验,字句编写斟酌精妙,使幼儿感受中国语言的优美。

(四)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识教育类读物有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兴趣蒙学读物虽然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但一些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识类读物知识面十分宽广,包括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知识,上至天文地理、宇宙形成,下至风土人情、历史发展。名物常识类知识包括生活类、科技类、农业类和艺术类等,对事物的概念表述以及分类表述都适宜幼儿接受。多数蒙学读物的内容大多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事物,利于幼儿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同时也满足幼儿的科学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探究兴趣。如《千字文》中描述了常见的自然现象“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尺,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究热情。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使得幼儿的知识得到主动建构。通过蒙学读物的探索,培养幼儿仔细认真严谨的科学活动态度,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兴趣。

四、总结

幼教教育论文 篇2

随着政府对早期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以及教育资金的投入,学前教育来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这不仅仅是对学校老师的挑战同时也是对家庭教育的挑战。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这是在我见习的期间看到的,去年冬天我在一所公立幼儿园见习,我所在的班级是大四班,有一天早上我发现有两个孩子在争吵甚至还动手打人,我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是明明想借圆圆的玩具,明明不肯,圆圆就动手抢了他的玩具,所以两人就了打起来。

我和带班老师钟老师聊到这一现象时深有感触: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深受老人的宠爱,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一辈的人幼儿教育论文,这种现象使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丝骄纵和自私。爸爸妈妈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有什么好吃的也让着孩子,仅孩子吃,孩子根本不懂的什么叫做分享。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筱筱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忙与做生意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筱筱和外婆住在一起,外公早已去世,而外婆自己开了一个小店,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筱筱,筱筱没天都一个人呆在家里,没有人和她说话,陪伴她的就只有一个玩具娃娃。。在学校筱筱也不爱说话,和小朋友们的关系也很差,从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总是独来独往。

我想这和家庭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家长甚至存在着这样的教育误区: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教不好就是老师的责任。

熟不知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父母必不可少的一种永恒的责任与义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家庭是幼儿进入社会的桥梁,是儿童进入社会的起点中国论文网。父母的爱好、言行、行为习惯对幼儿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家长的期望,爱抚,教育态度对幼儿的行为,性格的养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改善家庭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家庭教育的改善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改善家庭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校方面

1、家园合作。促进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纠正家长的教育误区,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如请家长来园参观了解幼儿的这一天的学习生活,在园表现,让家长观看幼儿在学校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举办亲子游戏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二、家庭方面

1、尊重幼儿。幼儿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独立、单一的个体,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更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应重视对现有阶段的教育,即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智力的发展。以幼儿的兴趣为第一导向,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幼儿潜在的天赋信号就能发现幼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2、提升父母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不少父母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差,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把自己作为父母的职责仅仅等同于“保姆”的看附义务,只负责幼儿的衣食起居。而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也是接触孩子最多的人。

3、理智地对待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父母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想妥善的处理并解决这些问题幼儿教育论文,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父母心情不好,有事在忙或对幼儿提出的问题难以启齿时父母往往会说:去去去小孩子家的问那么多干嘛或者是没看见我在忙吗等等,诸如此类的回答只会挫伤幼儿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再比如当父母对幼儿提出的问题难以做出回答时父母往往会做出模棱两可或者错误的回答,这不仅仅使幼儿失去一个观察事物的好机会也可能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直接说出妈妈不会,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查查书本或者电脑,不仅仅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可以促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这又有什么不可为的呢。

幼教教育论文 篇3

1、实践教学模式的定义以及在幼儿教育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般情况下,对实践教学模式的科学定义为,即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或者是直接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和分析,进行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这对学习者来说,可以更好地促进他的发展,在实践教学活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当前,在幼儿教育学中,主要运用到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偏理论性的,而且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理念也比较落后,所以把实践教学模式应用到幼儿教育学中,不仅能够更深层次拓展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手段,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也是极其有利的。所以实践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学中的应用空间还是很广泛的,前景还是比较可观的。

2、实践教学模式的分类应用

2.1活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通俗的表述就是相关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段里,按照所要求的目标进行学习,完成事先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而在此过程中,对这个阶段的学习方法是开放的,不局限于某种形式和要求,在具体开放的实践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具体可以用一个事例进行说明:在预先进行学习如何体会母爱的伟大的一课的时候,要求学生去如何正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十分抽象飘渺的问题。因此如何真正让学生领悟到母爱的伟大,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的说明以外,需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也就是让孩子回家,通过某个具体的小的事情,这个事情必须是可以体会到当妈妈的不容易的事情,例如可以洗碗、烧饭等等(相对应幼儿学生而言)。这对学生来说,通过这样一个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本上的知识,更让学生从身体和认知上懂得了母爱的伟大,这对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发展是及其重要的。这也让我们充分地看到实践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创新点。

2.2主题式实践教学模式

所谓的主题式实践教学模式,即是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活动展开和实施,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主题式实践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对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升华,它是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例如通过具体的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小鸟学飞翔”这个活动主题,这个活动的实践主题充分抓住了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极大地触动了孩子的好奇心,这个活动主题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去启发学生去学习知识技能以及实现情感的发展。在活动中,首先需要向孩子们讲解小鸟是如何勤奋地学习飞翔的本领的,然后告诉学生,我们也应该主动地去学习、锻炼,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因此可以具体进行比如学生学习叠袜子、洗衣服等等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基本的生活小能力,进而充分完善自己、锻炼自己。这样就通过了一个具体的活动主题的展开,进而以各种形式的活动去锻炼学生、启发学生。最终让孩子成长,为其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当然,在这个主题式实践活动中,有一个大的闪光点,那就是整个的活动可以丰富多彩,同时,整个学习氛围也比较轻松,这样符合了社会发展教育提倡的要求,即在轻松中学习。

2.3自主式实践教学模式

这个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加强。简单地表述为,在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目标以后,让学生成立一个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这个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合作,让学生在整个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掌握主动权,不仅仅使学生很好地培养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为自己主动表述、讲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和发展,这一点对整个学生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这个过程中,平时比较死板、形式单一的课堂就变成了学生自己活动的大舞台,这个舞台上,真正的主角就是学生自己,进而充分锻炼自己、增长自己的才干。所以,自主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培养学生的实践研究和合作能力。

3、实践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分析

3.1学生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

通过以上的具体分析和探究,以及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通过学生的成绩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在幼儿教育学的应用,学生的平均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分析问题以及自主探究题上,得分都比较高,这充分可以看出,实践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3.2学生能力的提高

通过实践教育模式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潜力被充分挖掘,而且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等都得以很好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和交流方面也取得很大的发展。使学生不仅仅会清楚地表述问题,而且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可以说,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是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3.3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就业是所有毕业生关心的一个问题,实践教学模式的展开,不仅仅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也使教师的授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和段落。这就为老师更好地推销自己拿到了一块很好的敲门砖,使得教师的就业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不仅对教师自己,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学前教育论文 篇4

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新要求

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标志着幼儿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有了系统的规定。“以幼儿为主体,提供适合的教育”,“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标准》不仅要求幼儿教师了解教育对象,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还要求教师根据地区、对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课程,即具备课程创生能力。

二、民族地区对幼教人才的需求

笔者在民族地区幼儿园见习时与园长就“想要招聘什么样的幼儿教师”展开了讨论,都匀市某幼儿园的园长说:“我们想要打造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类幼儿园。因为资金有限,我们需利用本地的一些少数民族资源来创设环境,幼儿活动中也会渗透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所以,我们希望新来的老师不仅理论知识丰富、教学能力强,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具备一定的地方民族文化知识”。可见,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具备教科研能力对于在民族地区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

三、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贵州的一所民族师范学院,是贵州省最先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校之一,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历史和经验,是一所很具代表性的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每年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一定数量的幼儿教师,本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情况如下:表中可见,公共基础课程所占的学分比例为26.25%,专业主干课占62.58%,通过访谈学生得知,公共基础课程中并未涉及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课程的学习。在《培养方案》中我们得知,实践教育课为31周,其中社会实践为1周,专业见习为1周,教育实习为8周,其他类课程中对教学技能课程较多、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较少。高师院校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理论课程,但为学生提供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却少之又少,教学实习是其中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但没有充足的时间的保证;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不论是普通的师范院校还是民族师范院校,其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基本一致,并未体现地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课程的设置也要求考虑到文化的差异性;新形势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以研促教,方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实现其专业发展,而课程设置中并未注意到这一点。

四、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情况

针对本校的课程设置,笔者自编了一份《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的调查问卷,针对该院校大三的学生进行调查。对105位同学发放了问卷,回收了97份有效问卷,分析结果如表2:分析得出学生对技能课程的满意度的平均分为3.7036,属于偏高的水平;对理论课程的满意度平均分为3.2062,虽然较技能的平均分低,但也属于中等偏高的水平。笔者曾与学前教育学生谈论过相关的话题,他们觉得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都很69丰富,对自己的知识积累有很大的帮助。当笔者走进幼儿园时,发现黔南州的幼儿园所用的教材有几套,如贵州省《幼儿园发展适应性课程》,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教材,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从不同的教材中选择适合的内容来进行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课程创生能力。然而,在观摩的幼儿园活动中,教师的课程创生能力普遍偏差,很多活动的实施因教师不会利用资源进行创编而使活动的开展显得空洞而无力,幼儿也没有多大兴趣。

五、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构建

(一)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通识课程中

学前教育逐渐走入全球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大趋势中,学前教育的民族化也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重视,罗世琴在很好地阐释了少数民族文化知识融入通识课程的必要性,她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了自己的论点,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的“完人”培养目标决定其必须进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需要通识教育进行理性的推广与普及”,[2]可见,在民族地区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掌握少数民族文化更具有现实意义,例如民族音乐、民族游戏、民族体育、民族图样等可为学生提供课程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从而传承和发扬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中开设“少数民族舞蹈“等课程,以充分体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特色优势。

(二)加强培养学生的课程创生能力

向海英在博士论文《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中将学前教育课程创生能力定义为:“幼儿园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实际,结合幼儿园现状,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课程,以促进儿童多方面经验有效增长和建构,实现儿童全面、主动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过程。”[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学习中获得成长和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其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时的孩子处于身心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更应该让孩子在主动探索中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美国的辛德尔(Synder.J)等人把课程实施取向归纳为:忠实取向、调适取向、创生取向。“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知识是个人化、情境化的,课程不是预先决定的,真正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联合创生的教育经验,形成于个体建构过程中。”[4]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幼儿教师具备课程创生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教学,能在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地方基于自身的专业特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学前教育活动。这是对教师的挑战,同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课程创生能力可通过同课异构等多种途径进行,学校可开设与此关联的相关课程,例如“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课程。

(三)加强学生教学技能训练

幼儿教师教学技能包括弹琴、唱歌、舞蹈、手工制作和教育教学的能力等七项技能,专业技能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可通过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的课程与时间的方式来进行,提供充足的物质条 同时,处于民族地区的人们从小就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他们能歌善舞,舞姿优美,表现欲望强烈,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课程可设置“本土民族舞蹈”、“幼儿民族音乐”、“民族、民间游戏”、“民族手工”等独具民族特色的课程,让学生在不同的民族课程中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具备一定的民族文化教学技能,为今后在民族地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该地区孩子提供更好的指导与教育。

(四)提高学生参加实践实效性

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当中,并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才是真正地学到了知识,做到了学以致用。而理论转化为实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才能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为了保证其有实际的效果,时间必须有一定的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了解实践中的幼儿教育是必须的,所以学校应适当延长实习与见习的时间。

(五)提升学生教科研能力

学前教育论文 篇5

1.1幼儿园教师专业要求出台新标准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根据新的专业标准文件对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作出相应修订,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师专业要求。

1.2生源多样化增加了师范院校办学压力

随着近几年学前教育师资需求的猛增,各层次的师范院校和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并呈现出生源种类、学段层次的多样化特点,还出现了中外合作办学等新的培养模式。生源的增加势必加大师范院校的办学压力,将会面临师资短缺、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因此,根据自身的办学情况重新调整课程体系,是每个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所面临的问题。

2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依据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既需要从教育方针政策层面把握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还应关注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更应立足于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

2.1依据学前教育相关文件精神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首先关注政府颁布的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如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新政策的角度把握新时期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要求。除此之外,还包括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学前教育课程、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以及教师专业标准方面设计各类专业课程的开设。

2.2依据学生专业发展需求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儿童相关的各种产业也相继兴起。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毕业之后面临的就业选择也相应增多,如早教机构咨询、儿童产品开发,儿童传媒与图书策划等行业都是本专业学生就业的新热点,不同的职业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专业综合素质,因此,在本科课程的种类和结构上应体现学生新增长的专业发展需求。

2.3依据本地、本校特色进行专门设计

本科学前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应结合院校自身情况,发挥院校办学优势,并合理利用当地的学前教育资源,构建更具开放性和特色性的课程体系。

3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结合上述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应包括通识教育类课程,专业教育类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四种类型,不同类型课程因其特点和职能不同,在结构和编排上又各有侧重。

3.1通识教育课程体现知识结构的整体性

在专业知识层面,《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具备通识性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基于此,通识教育类课程应使学生了解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形成学科知识的整体观念,促进不同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互动与迁移;使学生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3.2专业教育课程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教育课程是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其目的是为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形成科学的专业理念,培养学生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通过开设专业教育必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概念,形成学前教育学科的知识框架和概念体系,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所涉及的基本研究问题、学科特征以及学科研究范式,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专业理念。专业教育选修类课程,是在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幼儿教师素质的新要求,结合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所开设的能够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事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理念,启发学生新的专业学习方向的课程。例如,学前教育政策解读、中外学前教育热点透视等。

3.3教师教育课程提升学生保教能力

教师教育类课程遵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依据现代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开设一系列课程,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保教实践能力和从事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能力。教师教育类课程可包含师德修养模块、教学活动组织能力提升模块以及幼儿专业教师技能模块三大模块,高度迎合了专业标准中“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其中,师德修养模块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和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教学活动组织能力提升模块通过理论讲授与学生自主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了解各领域教育的基本学科理念和功能特征的基础上,掌握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策略和实操性技巧,有能力以专业的意识与行为开展较高水平的保教工作。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模块则强调“学以致用”,不仅着重于帮助学生习得较强的专业技能,更强调如何将专业技能科学地、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保教工作中。

3.4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