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论文论文范文优秀15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细心的小编醉清风为大家收集的15篇机械设计基础论文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 篇1

突出工程观点机械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实验课、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应用工程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方面有着理论课无法替代的作用,它的特点是观察目标明确、清晰,原理结构易懂、有针对性,可动手操作等。我们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并将实际结果和有关原理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总结。如动平衡实验、螺栓组连接实验等几个验证性实验,目的就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应用工程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是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是对学生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能力的一次锻炼和检查。在此过程中,前一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会显露出来,因此这是系统培养和强化学生工程观点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将单个零部件的设计与整机设计结合起来在实际的工业应用中,零部件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它们要相互连接、配合形成系统进行工作。因此,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决不仅仅是为了能够进行单个零部件的设计,而是面向实际机械系统的设计。但目前国内高校机械设计课程的内容在编排上都是以零部件进行分块讲解,各个零部件之间没有很好地建立有机的联系,学生在学完整个课程之后虽然能够进行单个零部件的设计,但面临整机设计中的零部件之间相关问题设计往往无所适从。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每讲到某一个零部件的设计时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详细介绍一下该零部件与其他零部件之间的关系、设计中如何进行相互协调等。

合理使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在多个校区建立了设备先进,条件优越的多媒体教室,能保证全校机械设计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从2000年开始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工作,完成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基础》、《机械设计》三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所用素材内容丰富、经典生动,学生反映良好,使用方便省时高效;使教师授课空间由二维的黑板扩展到了更真实、自然的多维空间,为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克服难点理论课加强启发式,采用多媒体和黑板相结合,并辅以配套电子版教材,帮助学生听课与复习;习题课通过抓住典型习题,举一反三,以点带面;讨论课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使学生在分析能力提高中理解重点;实验课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的作用,使学生在自主动手能力提高中突破难点。

3建设“机械设计”省级精品课程网站利用校园网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教学课件、学习指导、复习思考题、练习题等大量的学习资源,节省了学时,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开放主题的小论文,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由于学时的限制,在讲授机械发展史等内容时,只能给学生一些很粗浅的认识。我们尝试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自学,并且给学生获取比教材上内容更丰富和具体的知识的途径,要求学生以“各种机械的发展史”为主题写成学习小论文。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各种机器的相关技术及发展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并完成了诸如“机器人的发展”“、抽油机的发展”、“联合收割机的发展”、“轮式拖拉机的发展”等小论文的写作,并编辑成册,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机械设计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为背景,以强化设计型、综合型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对每个实验项目规定了难度等级,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完成3个实验项目,其中包括2个必做项目和1个选做项目,便于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依托西南地区较早建立的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我校每年都举办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创新需求自由申请项目,也可申请参加教师从现有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研究课题中细化出来的项目或企业界设立的项目,学校给予经费支持,机械基础教学部配备指导教师。近几年来,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优秀作品曾多次获得四川省“挑战杯”、全国“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奖项以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冠、亚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组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提高学位,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安排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对新进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并订有明确具体的培养计划,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能力,过好教学关。要求新进教师必须经过听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试讲、点评、讲近机类课程等阶段后,才能讲机类课程。经常开展有关本课程的教改与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以及老教师示讲、试讲等教学法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勇于创新,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本课程组主持或参加的校级及省教育厅立项的课程建设与教改研究项目。另外,加大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把不同经历的教师融为一个有机整体,使教师间共同磋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结束语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范文 篇2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 学时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随着近代机械工程学科的不断发展,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摩擦、及机械传动等分支学科迅速发展,深化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它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机构的基本分析方法、选择常见机构类型及一般工作条件下常用零部件的能力。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分析一般机械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具有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领域的机械设计人才,因而不同专业的设置应运而生[1]。

近年来,西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开设了机电工程、包装工程、工业设计、生物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其他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乃至到工作岗位后,都会经常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通用和专用机械,应该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因此,“机械设计基础”是工科机械类及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进行教改和探索,特别是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做了改革。在适应不同专业设置过程中,“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做了相应修改,课程学时也做了相应变动。理论课程学时包括64,56,48学时,下面就我校目前不同学时对应的“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做解析。

1.课时64学时的内容设置

“机械设计基础”上半部分主要讲述各类常用机构的设计和应用,即机械原理部分;下半部分主要讲授通用零件(连接零件-螺纹、键等;传动零件-带、链、齿轮等;轴系零件-轴、轴承等)的设计计算,即机械设计部分[2]。这两部分内容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充分体现了课程内容体系的系统和完整。通过原理部分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机器的工作原理,通过运动分析获得杆长等长度尺寸;通过设计部分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通过计算准则获得零件的主要尺寸,并通过结构设计得以确定零件的其他尺寸,完成设计工作[3]。

课时64学时设置用于机电工程、包装工程、工业设计及机电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四年制本科教学[4]。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很大变化,更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向这些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及基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未来大多数将在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维护等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思维开创性和创新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机械系统及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为以后机电系统、包装机械等的设计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由于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前续已经完成《工程制图》、《工程力学B》、《热工基础》等课程学习,后续还将进行《智能仪器设计》、《机械CAD/CAM》、《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课程学习。为适应这一教学要求,在理论教学内容上,加强了对机械相关概念的讲解,对机械的现代设计思想和方法做了较多评述,以使学生了解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由于这些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可能会应用到机构运动分析、联轴器的选择、滑动轴承的设计这些方面的内容,在理论教学中,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图解法、联轴器的类型和选择方法、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及设计计算这些知识点应加以设置。在讲授过程中,对关键公式进行推导,使学生了解其由来,加深了解。如V带传动中由于楔形增压原理使当量摩擦系数大于平带传动的摩擦系数;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拓展,如宽V带主要用于调速的原理加以阐述,使学生明白带传动可以用于机械无级调速中,从而开拓其创新思维。

2.课时56学时的内容设置

课时56学时设置用于生物工程四年制本科教学,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灌装、装卸等机械知识,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领会各种机构在机器中的应用。

为适应这一目的教学要求,在理论教学内容上,主要讲解常见机构的选型、通用零件的设计计算,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消化透彻,了解一般机械的设计过程。由于课时较少,课程内容减掉机构运动分析的相对运动图解法,联轴器的选择,以及滑动轴承动压设计。讲授时除了要结合工程实例,还需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适当设疑,让学生课余时间回味与思考。

3.课时48学时的内容设置

课时48学时设置用于建筑环境及能源应用工程四年制本科教学,该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建筑设备系统设计、调试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和建筑公共设施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保障等方面的技术工作[2]。

由于该专业的学生对机械方面知识接触较少,对课程中涉及的各种机构、结构难以理解,同时理论课时设置少,为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在教学内容中注意重点和难点内容。相对56学时教学内容,取消了该专业设备上出现很少的轮系教学内容,适当精简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的部分讲述内容,如对常见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进行重点讲述,而对斜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进行删减。

随着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当代社会需要不同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内容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并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质量以适应现代工程教育的要求,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使学生到具体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快更好地解决实际的工程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陆萍,宋可总,栾莹,孟剑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6,1:49-51.

[2]秦小屿,朱维兵。机械设计基础[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蒲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李延斌,高有华,田方,姜彤。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9(4):231-233.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 篇3

关键词:机械设计;设计制造;自动化;应用;分析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概述

最开始人们接触机械自动化的时候,都是先想着用机器代替人手,用机械完成一些重复操作的劳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的技术水平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提升,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重复机械动作上,而是进行相关程序的设定,逐渐拥有了自主思考的内核,我们也将其称之为机械的大脑,能够精准地完成规定的任务,还能够在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地进行自我诊断,现阶段的机械设计更加智能化。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伊始,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也开始将电子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机械控制中,通过各领域专家的研究和尝试,最终成功地将电子计算机及其控制技术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又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与创造,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所使用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也和大多数事物一样,经历了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现如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我们所有科研工作者都熟知的道理,而我国的科学技术也以极其迅速的速度发展着,在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非常可人的成绩。但是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与发达国家的科技手段相比较,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时间较短,起步也比较晚,还有很多地方都是学习其他先进国家的技术。而在很多工业发展领先的国家,都已经将纳米技术、激光技术等先进技术融入到了机械的设计和制造中,而我国在高新技术融入这一点上,还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由于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也受到了这一限制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机械制造厂虽然已经将机械自动化的理念引入到了产品的生产当中,但是真正将自动化融入到整个机械制造工程的生产过程中的,基本上没有。很多制造工厂由于技术水平、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非常粗糙的,达不到预定标准,而且还花费了大量的生产成本,这样的工厂在经济市场环境下逐渐会失去竞争能力,久而久之,一部分制造工厂就会因技术限制而破产,从这一点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发现,对工厂来说,机械自动化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而纵观我国的机械制造产业,为什么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究其原因,除了科学技术的不足以外,高新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因子。目前在工厂中,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都是老一辈的技术工作者,这一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而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学生虽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却没有实践方面的经验,这样就使得整个机械设计制造产业的自动化技术水平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研究

为了能够尽快与国际社会机械设计接轨,我们要积极向国外先进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学习。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驻中国,使得我国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多数国有企业逐渐失去了先天的主导地位,由于没有很好的经营,再加上保守、不创新,最终被淹没在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为了能够挽救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大部分本土企业开始与国外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本土企业在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逐渐提高了自身的产品质量,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外国企业也利用我国的市场建立了庞大的经济体系,二者实现了双赢。随着越来越多中外合资企业的出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也逐渐融入到了我国各个行业中,怎样更好地提升机械制造自动化水平,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到了日程当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也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平,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及时发现了机械设计中存在的漏洞,并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维护,通过对网络技术的研究,也实现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远程沟通。虽然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在人们面前,工业污水、工业废料都排放到了大自然中,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出现了极大的恶性变化,也让我们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实现了全球化之后,怎样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也就成为了机械设计制造领域要面对的难题,我们如何利用绿色能源进行工业生产,合理转化工业生产的废料,减少有害环境的原材料,实现机械设计制造的绿色发展,这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4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已经日趋完善,各个行业也都体会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所带来的各项优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学科,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与引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也将会是一片大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中,大部分的机械设计制造都将设计、制造、生产和管理进行独立运行,而这些独立运行的部分又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集成是相对应的,这样也满足了我国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还会向着节能化的方向发展,当我国的工业生产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考虑的重点不再是运转效率和产出的关系,而是让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存。机械制造材料需要承载节能原料来进行生产,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运用原材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多使用可再生能源,这样也能减轻对环境的危害。

5结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让机械设计制造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改进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平落后的现状,对我国工业领域的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积铭 单位:哈尔滨市总工会职工技术协作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朱龙根。建设好专业课,把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办成特色鲜明的新型专业[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1995.

[2]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七次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1995.

[3]张奉禄,鲁墨武。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和管理搞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的改革[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1995.

[4]陶金玉。精心组织课程设计,加强培养设计能力[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1995.

[5]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六次工作会议———实验教学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1995.

[6]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1995.

[7]贾宝贤,何风梅。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多元化手段[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1995.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 篇4

关键词:机械基础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机械基础实验》是合肥学院机械工程系近两年新开设的综合性实验。它结合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等环节。目的是为“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专业的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与机器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通用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而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研究改进机械或开发新的基础件及设计简单的机械的能力;掌握典型机械的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8年合肥学院对机械基础实验进行了整合,2012年又对该实验进行了分解。本文阐述了两次改革的原因,并对两种实验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第一次改革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的时代要求,使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水平符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2008年合肥学院机械工程系尝试对机械基础系列实验进行整合、优化,形成《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间相互衔接、互相配合、互相支撑的实验教学体系。

(一)时间安排

以往实验教学往往安排在课程结束后再执行,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再通过实验来对理论进行加强巩固。在实验整合的同时,实验室对实验时间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实验安排在理论课之前或是同步进行,目的是使学生先对事物有感性的认识,进而易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内容安排

整合后的机械基础实验有以下几类。

1.演示性实验。包括:机构认识实验、机械零件认识实验。

2.验证性实验。包括:机械运动简图测绘实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机械运动参数测定实验、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等。

3.设计性实验。包括:机械运动方案创意设计实验、轴系结构设计与综合实验。

4.综合性实验。包括:减速器结构分析及拆装实验、机器拆装与结构分析实验、机械传动方案设计实验。

(三)学生反馈

优点:1.整合后,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因为传统上实验附属于某一门理论课,只占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实验成绩只是作为一个参考,或者是不考,一门课的最终成绩决定权还是在理论课的考核。整合后的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出现,从学生的出勤率到实验报告的撰写都有了明显的改善。2.学生不再把某一个实验仅仅只跟理论课中的某一个问题联系,而是把该实验同其他实验也联系起来,再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做实验。例如,做减速器拆装实验时,学生会跟轴系结构设计实验联系起来,做机械运动方案创意实验时,学生会将机构认识、机器拆装等实验联系来。

缺点:整合后的实验安排在一个学期进行,但是相对应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却是分两个学期设置的。因此,学生在做有些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验时,往往需要实验指导老师重新将理论知识讲解一下。例如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等。

二、第二次改革

2012年开始,合肥学院开始模块化教学改革。此次改革借鉴德国教学模式,即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输入为导向的教学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的先进的教学理念[1]。该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每个模块的周期短,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得到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内容模块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即:每学期固定开几门课,每门课到学期末才结束;属同一个模块的课程经常被拆散、分几个学期授完。导致相关内容不连贯,知识联系被硬性割开[1]。

模块化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的结合。《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作为两个模块出现,使得机械基础实验再次被分开。如何更加合理地分割现有的实验项目、使得实验项目和实验学时合理地分配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在实验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由于《机械原理》模块实验基本属于演示、验证型实验,所以采用理论优先的原则,即理论课讲授完后,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实验训练;而《机械设计》模块实验多属于设计综合性实验,少数演示性实验不再单独开设,而是结合设计、综合性实验一起开出。此外,为了解决分割后学生对实验缺乏重视的问题,实验室加大了对实验成绩评定体系建设的力度,在学生实验的各个阶段(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总结等)进行严格考核。

三、结语

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研究课题[2]。合肥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借鉴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管理理念,积极探索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新思路,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在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宝贵的经验,对于其他实验的改革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侯继红,蔡敬民。德国高校模块化教学对应用型德语专业建设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2:95-96.

[2]郑蓓蓉,周晨,谢晓文,等。构建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137-139.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范文 篇5

本文选取俄罗斯的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以下简称鲍曼大学)机械方向的学士培养方案,及中国的哈尔滨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哈理工)机械类方向的学士培养� 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国内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了解俄罗斯机械方向的学士培养模式及内�

一、培养目标比较

(一)鲍曼大学机械方向学士培养目标

鲍曼大学机械方向学生主要学习机械方面的基础理论,包括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掌握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技能,进行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维修、生产组织管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1]

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从综合素养及职业素养方面分别对培养目标提出要求。

1.综合素养方面。具备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领会信息,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善于制订近远期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进行有条理的规划;逻辑思维能力强,具备较好的口笔头表达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优秀,并勇于承担责任;在个人工作中懂得使用法律条文及标准性文件;懂得在工作中提升个人业务水平,加强个人工作能力;能够开展自我批评,对个人优缺点有清晰认识,善于取长补短;相信本专业对社会的意义,有强烈的愿望完成个人工作;在完成社会及职业任务时掌握社会、人文及经济学的方法,善于分析问题的社会意义及进程;在工作过程中运用自然科学学科的基本定律,在理论及计算实验中掌握数学及计算机现代化的方法;善于把握信息社会发展中各种信息的本质和意义,并预知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遵守信息安全要求,包括保守国家秘密;学会获得、保存及加工信息的方法,会使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掌握一门外语,要求能够阅读及理解外语科技语体,用外语进行口笔头交流;掌握保护工作人员的基本知识及方法,预防自然灾害和其他可能的灾难;在工作中掌握大自然基本规律、自然科学及机械学的规律;尊重并保护俄罗斯历史遗迹及文化传统,理解其他国家的与本国社会文化差异及特点;在个人生活及职业活动中遵守有关国际关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规定;能够理解社会普遍及个体的哲学问题;了解历史进程中的各项的规律;了解经济史发展进程,及过程中的各项重大事件;了解俄罗斯在人类历史及当代世界中的作用及地位;善于分析社会重大问题,社会进程,预测社会发展前景;身体健康,能够胜任社会及职业活动的需要。

2.职业素养方面。善于发现工作中产生的科技问题的本质,并利用数学物理设备解决问题;能够使用数学物理设备,掌握理论、计算及实验的研究方法,掌握数学及计算机建模的方法;掌握最新科技成果,古典技术理论,物理数学及数学建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应用力学领域的问题;善于利用现代计算方法及计算机技术(CAD/CAE、ANSYS、COSMOS、Femap、MSC.Patran/Nastran等)解决应用力学领域的工作;对所完成的计算实验工作及方案进行描述,对实验结果进行加工分析,并撰写报告、文章及其他科技文本;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科研活动,撰写报告、简述,利用现代办公软件完成学术文章;利用计算机软件(CAD系统、КОМПАC、AutoCAD、 Autodesk、Inventor、SolidWorks、Solid Edge 等),结合先进的CAD技术,完成СAE计算(例如,使用CAEсистем ANSYS、COSMOS、Femap、MSC.Patran/Nastran);参与机器及设备的设计,以保障其稳固性、持久性、安全性。

(二)哈理工机械方向学士培养目标

哈尔滨理工大学培养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包括业务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及要求、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业务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及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机械与电子相结合、车辆工程研发等方面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2.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技术基础知识和机电产品及设备的设计制造方法及营销知识。

3.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较好地掌握自然科学理论基础,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具备口笔头表达能力;全面掌握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力学、电工学、机械学、测试与控制技术、机械工程材料、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基础知识;具备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如制图、实验、文献检索计算测试等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本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独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一定组织管理能力;有自学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2]

(三)两所大学机械方向学士培养目标比较分析

1.业务目标培养的异同

相同之处:中国和俄罗斯两所高校都是以培养能够从事机械制造及其相关领域的研发、制造以及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同时这些人才又必须都是新时代下能适应各种环境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拥有在各种复杂艰难的环境中处理相关难题的能力。另外中俄两国机械人才还必须是具备较强的专业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不同之处:首先,中国高校对于机械类人才的培养对于其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一点,相关人文学科能力的要求要略低于俄罗斯高校;其次,中国高校的机械类人才更注重各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掌握,这点与俄罗斯也略有不同;再次,俄罗斯高校机械类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视学生运用计算机建模的能力,这点中国高校要求相对要低一些。

2.学生应获能力的异同

相同点:中俄两国高校都要求所培养的学生掌握牢固的较强的机械类理论知识,同时又都能够根据工作需要运用计算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相关机械类问题;此外,两国高校都对于汽车及其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倾向,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应的汽车知识;再次,两国高校都很看重实验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进行相应的力学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不同点:除机械方向本专业外,中国的哈理工还要求学生还必须具备其他相应的一般社会类知识,如人际交往和相处,个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其次,中国高校更为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专业类课程开设得更为多一些;再次,中国高校对于学生外语水平的要求相较于俄罗斯更高一点。而俄罗斯高校在开设相关机械类课程的同时对于人文学科也给予很大关注,开设了诸如历史、哲学等学科,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在培养机械类人才方面俄罗斯高校所开设的课程相较于中国高校要更为深入一点;再次,俄罗斯的鲍曼大学更注重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并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后下结论的能力,中国的培养方案在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

二、两校课程设置比较

(一)鲍曼大学机械方向学士课程设置

鲍曼大学课程设置分为社科、人文、经济学,数学与自然学课程,专业课三大板块。

1.社科、人文、经济学板块

学科基础课(4门):哲学、外语、历史、经济学;选修课(6选3):政治学、社会学、法律基础、管理学、专业导论/机械史、现代科技语言/外文机械术语。

2.数学与自然学课程板块

学科基础课(8门):解析几何、数学、线性代数、信息技术、变分法基础、数学物理公式、物理、生态学;选修课(8选4):计算力学、数学实践、物理实践、信息技术实践、工程分析软件系统/计算机机械软件系统、数学/数理统计与概率。

3.专业课板块

学科基础课(12门):计算机工程制表、机械理论、电阻材料、液体气体动力学、机械部件及结构基础、设计自动化、材料学、动力学分析及小波理论、弹性理论、机械制造、计算动力学、生命安全;选修课(14选7):机械理论补充、电阻材料补充、机械部件及结构基础实践、动力学分析及小波理论实践、弹性理论实践、机械制造补充、计算动力学实践、计量、标准及认证、电子技术及电子学、热动力及热传导、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实验设备、机械系统稳定理论基础、可塑及蠕变理论基础、应力分析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分析法/随机过程及分析、可变性固体动力实验/复合材料力学实验。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毕业设计及生产教学实习两方面。

(二)哈理工机械方向学士课程设置

哈尔滨理工大学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人文、社科、经管类素质课,专业平台课和专业方向课5大板块。

1.公共基础课中包含有必修课(9门):高等数学(一)、线性代数(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外语、大学物理(一)、物理實验、C语言程序设计、体育;同时还有3门选修课。

2.人文、社科、经管类素质课包括必修课(9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邓三概论、马克思主义原理、企业管理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技术经济学概论、军事理论、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大学生健康教育;同时包含有3门选修课。

3.学科基础课包括必修课(12门):现代工程制图、电工学、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精度设计及检测基础、机械工程材料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另有选修课9门。

4.专业平台课包括机数控技术、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系统设计、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CAD/CAPP/CAM这5门课程。

5.专业方向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A、B、C三组必修课,其中A组必修课包括数字化网络协同设计技术、机械现代设计方法等4门,B组必修课包括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特种加工技术等4门,C组必修课包括汽车构造、汽车设计等4门;而选修课共包括专业外语、计算机信息系统、自动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学、UG应用基础、塑料成型技术、网络制造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一共30门。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的内容较丰富,包括军训、计算机实践、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与社会实践、技能训练等。

通过以上培养方案欲实现培养能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内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等方面工作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车辆工程研发、机械与电子相结合等方面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三)两国机械方向学士课程设置比较

综上所述,两所学校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鲍曼大学的课程设置为3个板块,而哈理工但是5个板块,相同点是两所学校都设有人文、经济学、社科课程,都开设专业课;不同点是鲍曼大学开设了数学与自然学课程,而哈理工开设的是公共基础课及学科基础课。[3]

在人文、经济学、社科课程方面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心理、历史等为2所学校都开设的课程,而因为本国国情,社会发展水平、文化积淀等方面的不同,哈理工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军事理论俄罗斯不开设,而俄罗斯的文化宗教遗产、逻辑学、神学中国不开设。[3]

实践环节两校也体现出不同,见下表[3]:

三、学生毕业条件

鲍曼大学要求学生上满8640个学时,修满240个学分。[3]其中,理论学习217个学分(7812个学时),体育2个学分(400个学时),生产实习9个学分(324个学时),国考12个学分(432个学时)。

俄罗斯教育部规定在用学分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大纲工作量时,须遵循以下几点:1.1 学分=36 学时(45分钟/学时)或27小时;2.大学生一周最大工作量为 54 学时,合 1.5 学分;3.用学分计算某门课程的工作量时,用该课程的学时工作量除以36 并将小数位四舍五入到 0.5 即可。在使用学分制的情况下,课程考查和学年设计( 论文)计入课程学习的总工作量之中;4.一周的实践合 1.5 学分;5.一门课程的学期考试合 1 学分(包括 3 天的复习准备时间和 1 天的考试时间);6. 毕业会考的工作量视考试的周数而定,1周=1.5 学分。[4]

哈尔滨理工大学要求修满199学分(其中包括理论教学159学分及实践教学40学分)。[3]

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条件三个方面对中国哈理工及俄罗斯鲍曼大学机械类学士培养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两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异同,为中俄联合培养机械类人才提供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机械方向(151600)学士培养方案[Z].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2010:1-28.

[2]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版)[Z].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务处,2006:1-13.

[3] 杨蕊。 中俄财会方向学士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与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7):45-47.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 篇6

任何课程资源都不仅仅是课堂讲解这一个环节,还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教学指导文件资源、课前的预习及课后的学习指导文件资源以及课程的教学课件等一系列文件资源。总体上可分为用于理论教学的课程资源和用于学生自学、检测的辅助教学资源。课程组在进行机械学课程的资源共享建设时,将文件资源模块化,分别建立理论教学模块和辅助教学模块,从而将课程的整套文件资源系统地、完整地呈现出来。

(一)建立理论教学模块

1.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课程中所涵盖的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故在建立理论教学模块时,课程组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的课程将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作为共享内容,方便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教学大纲的意义并未有深刻的认识,故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自学甚至是学习时对课程内容的范围、深度的认知很模糊,从而使学生学习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课程组在对机械学课程教学大纲资源进行共享时,对其定义以及意义进行了强调,使广大学生在获取资源的同时对教学大纲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

2.课程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点繁多,各章节间知识内容的关联性低,学生在预习、学习以及复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点遗漏、抓不住重点”等现象。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经教研组老师的反复研究,根据知识点的重要性,将教学内容模块化,细化成若干知识模块,并将其整理成书面文件以及媒体文件加以共享。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于所学的每章内容的脉络都能得到很好地把握,同时也降低了教师讲授课程的难度。

3.课程教学日历。

为了提高机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除编排了各门课程相应的教学大纲之外,还提供了相应课程的教学日历,作为授课教师学时安排的参考,同时也为学生的自学进度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充分调研和多年的实践总结,并学习其他兄弟学校基础课程的成功经验,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了符合我校实际、又有实用价值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日历,并将其作为共享内容。这对教师讲授课程的学时安排以及学生自学进度把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是将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制作成视频形式,以辅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即帮助老师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在课堂上无法实际操作的内容,同时又真实的记录了教学内容,方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反复学习,已� 本课程组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聘请了有经验的教师,录制授课视频,以供广大教师、学生共享参考。

(二)建立辅助教学模块

1.学习指导与电子习题集。

机械学课程在机械类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学校都将其列为研究生招生的必考科目之一。随着教学体系的改革,虽普遍采用了CAI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教学效果,但教学时数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因此,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帮助广大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和复习,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给予全面的指导,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在每章节中都列举了常见类型题,供学生在课下对本章节的内容作进一步地巩固强化,同时对学生的习题集作统一的参考答案,以便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组组织有实际教学经验的老师编写并分享机械学课程的学习指导和习题集,将其电子版作为资源加以共享。

2.CAI课件。

机械学课程CAI课件,结合教师授课、学生自学、研究生考试复习等功能于一体,重点在于对知识点的学习与考察,并结合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案例,通过对应章节的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打包整合,将CAI课件作为共享资源展示在教学网络平台上,为教师的授课以及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帮助。

二、课程资源共享的互动

这就要求精品课程资源不仅共享,更要有互动。要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建设者与使用者、建设者与建设者之间的交流、协作的枢纽。特别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资源共享建设,辽宁省开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理工科以及综合类院校众多,可定期开展兄弟院校之间课程的教学交流以及资源共享的研讨。同时,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建设还应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交流,并在网络中加以明确地体现。通过网络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角色关系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学校,而是跨越学校的多向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而对于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增加其知识的深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范文 篇7

关键词:《工业设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85-02

一、《工业设计机械基础》课程的作用

《工业设计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有工程力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内容,在工程力学基础上又包含了机械零件基础、机械设计的概述、机械传动以及产品机构的图例和剖析等。学习《工业设计机械基础》课程,除了要了解一些器械零件外,更关键的在于设计,需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用一定的设计技巧来将工业机械中的空间和审美表现出来,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将自身的思想用设计表现出来。虽然有的学生在之前没有绘画的基础,所以需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设计基础,提高自己的设计和实践能力。在改革后的《工业设计机械基础》的课程教学,学生们培养了自己的工程意识,对自身的设计思维和方式进行创新,提高了自身对工业机械设计的方案。

二、《工业设计机械基础》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工程意识薄弱,对机构及零部件认识不足。在高校的《工业设计机械基础》的教学中没有为学生安排参观的课程,因此学生对机械的了解知识通过生活中偶尔的接触,在思想里并没有形成较深的意识,也缺少有关工程的概念。高校的《工业设计机械基础》的教学没有将理论的知识与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产生脱节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2.教学内容应做相应调整。《工业设计机械基础》是一项设计基础的课程,很多内容比较经典,但是由于近几年来计算机的普及使得机械设计的学习和设计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人们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工业设计,用图解的方法来使得教学的方式更加形象、易懂,会把解析的方法留给学生来进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都是已经设定好的,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而导致理论知识较多,实践和实验较少,会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

3.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需进一步改革。传统的《工业设计机械基础》的教学内容多,而且学习的时间也比较紧张,因此教师们会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进行教学,进而让学生没有时间去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虽然现在的教学中已经结合了现代化的方式,但是也没有让学生更好的接触到工程的实践,进而就会使得学生没有教好的感性认识,造成自身工程意识不足,需要提高。

4.实践环节学时偏少。《工业设计机械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一般是4个学时,2周的课程设计,从中可以看出实践的环节所占的时间较少,而且在实践课程中的实验都是一些演示性的,缺少相应的创新,所以需要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在课程上也需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机械的模型或者是实物,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学习到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增加学生们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们的操作感。

三、新形势下《工业设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表可以得知课程教学改革后该课程教学方式的区别,以下是对改革后《工业设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描述。

1.加强工程教育,引入工程实例。在《工业设计机械基础》的课程改革中,加强了课堂教学和工程之间的联系,而且在新形势下该课程的大纲中也引进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工程实例,将机械的创新设计加入到了教学的方法中,主要采取了一些大的工程为教学例子,着重要培养学生们的工程意识与工程的实践能力,并且将这种教育方式与科学相融合,让学生们可以通过工程的教学来提高自身对工程的意识,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2.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的思路是让教学的内容注重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实际的课程,将近期产生的一些有关机械设计中的最新成果适当的添加到课程中,向学生们介绍与生活相关的一些新的现代的机械设计方法,最重要的是可以反映出最前沿的知识面,进而增加课堂中所传授的知识信息量,进而调整学生们学习的态度,可以反映出改革后的教学效果。在之前的机械设计n程中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师一人来完成的,从侧面上可以看出缺少相应的科学技术,进而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改革后的教学中加入了CAD的技术,先用图纸来设计然后逐渐的CAD化,这样的改革可以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让学生通过改革后的《工业设计机械基础》学习后提高自己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工程的实践能力,需要教师们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通过“精讲多练、自我学习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在理论内容的讲解上要精简。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理论知识的讲授时需要把握住其中的精华,将重要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总结其中的窍门进而让学生能更加容易的掌握,给学生们预留出更多的时间。其次,要安排相应的练习,在课堂上需要为学生们预留出一定的练习时间,这样可以加深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们学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最后,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将新旧知识进行衔接,提出更多的新的想法,让学生激发自身的新思想和新思维,用启发的教学方式来代替生搬硬套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4.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是新形势下《工业设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后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工业机械的设计课程本来就是强调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针对该课程中应用极强与实践薄弱的不相对应,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实践的薄弱。首先要增加相应的实验室,在之前所设置的基础的机械设计的陈列室上来增加一些新型的以及典型的实物,可以和相应的工厂联系,对一些零部件进行收集,增加学生对机械零件的接触机会,进而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将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内容上增加一些综合型较强的设计实验,开设相应实用性的方案,让学生将自身学习的兴趣提高,通过动手设计、组装来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进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

《工业设计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注重技术和实践的课程,在新形势的趋势下对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结合机械中常用的一些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设计和计算。通过改革要求学生更加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手段上都进行了有效的改革,进而使得教学中加入相应的工程实例,将教学的方法进行更新,挑选精选的课程,注重实践环节的应用,最终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为设计提高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 篇8

关键词 机械;可靠性设计内涵;现代可靠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064-02

关于机械可靠性的研究最早出现在电子产品领域,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各国的机械可靠性研究都是从航天以及军工领域开始的。随着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可靠性研究逐渐由军工转入到民用的范畴,并慢慢变成经济竞争的重点。传统的机械设计重点在于强度,而可靠性设计的重点集中在产品的材料、规格以及其在载荷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随机性以及分散性上面。传统的设计可靠性主要表现为载荷与机械产品强度之间的关系,如果材料强度高于载荷则为安全,反之便是不安全,而新的可靠性设计则是关注机械安全使用的机率以及达到预定使用时间的机率,这种新的可靠性设计理念以概率为基础,是机械设计理念的重大发展。

1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概述

1.1 对机械可靠性概念的理解

一般意义上的机械可靠性,是指机械类的产品和系统在规定的时间以及工作条件下能够进行功能有效实现的一种能力,是机械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一般来说,可靠性设计的内涵还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更深一层的阐释,第一,关于可靠性设计的对象,机械产品和系统是从广义上来说的,它的对象既可以是整套的系统设备,也可以是一个子系统甚至是一个设备或者部件;第二,可靠性设计的重点是规定的时间,可靠性作为一种衡量产品的时间质量指标,关系到产品质量能够持续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增加可靠性会减小;第三,机械的使用条件是进行可靠性设计的前提,可靠性的设计会根据实际使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了使用条件作为前提,可靠性设计就没有意义了。第四,可靠性设计的实质就是对规定的功能进行设计,使其使用功能能够延长到尽可能长的时间。

1.2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特点和基本理论

机械可靠性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由于机械产品的种类非常多,所以在可靠性方面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机械产品的用途多种多样,这也决定了它们在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的差异,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机械零件。对于使用要求、用途和结构都不同的机械来说,其可靠性也是存在差别的,相应的可靠性的计算理论和办法也不同。机械一般都处在较为复杂的使用条件之中,对于所受的载荷很难进行确定,载荷的大小和类型 但是实际工作中,长时间实验的测算是不容易实现的,很难进行准确的载荷谱测算,当然也会为可靠性的设计带来一定的制约。一方面可靠性设计会对机械的可靠性造成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使用环境、制作工艺和过程也会影响到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因为这些因素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进行可靠性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来,尽可能的避免设计方面的偏差。

我们知道,大部分的机械产品都是由很多不同功能的零件组织而成,通过螺栓和丁卯等将零件连接成一个整体。在进行机械可靠性设计的时候,要将连接形式看成虚拟的一个零件,这些零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机械的可靠性,所以也要被纳入可靠性设计的范畴之中。这些虚拟的零件会因为采用的连接方式以及工人的安装质量不同而改变,不好的连接状态也会给机械可靠性带了很坏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可靠性设计的时候也要加以注意。

设计理论的科学和准确是机械产品可靠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可靠性实现的必要准备。在实际的设计中,一定要从机械产品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最佳的设计理论和办法,其中,应力-强度相干的理论是基本理论之一,它明确了机械可靠性与所受载荷之间的基本关系,针对应力-强度相干理论,逐渐产生了以矩和矩方法为基础和以可靠性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可靠性理论,对于可靠性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扩充,在内容方面延伸到了有限寿命、疲劳程度等方面,还针对不同的机械功能系统进行了分别的可靠性设计研究。

2 现代可靠性设计方法

近年来,由于机械建造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越来越多的新知识、新理论被应用到机械产品的设计中来,机械产品的更新变得越来越快。在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学理论的基础上,机械可靠性的设计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进�

现代的可靠性设计中,灵敏度以及重分析的加入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通常所说的灵敏度,是指在对复杂的机械进行可靠性设计时,由于存在很多几何以及物理因素的影响,如果改动设计方案的话,我们希望找到能给产品特性带来对多变化的参数,也就是说机械产品的性能对哪些参数的变化感应最灵敏,针对这些参数对机械产品进行灵敏度方面的测试,就称为灵敏度的分析。如果灵敏度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了对产品的可靠性有较大影响的因素,那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进行重点的控制,使产品保持充分的可靠性,相反的,如果发现对可靠性影响较小的因素,在进行设计时就可以降低机械分析的难度,直接将其按照可靠值来计算。这种设计方法,在弄清产品性能变化与参数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可靠性设计,可以使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增强,同时在性能和使用寿命上都得到提高。

在通过灵敏度进行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发展出一个使灵敏度因素达到极小化进而使机械性能达到稳健性的设计方式。这种方法的设计理念就是尽量减少灵敏度大的因素的使用,设计出容差更大的产品,这种稳健性的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资金和人员的重复投入,降低设计中的盲目性,不仅具有成本低的特点,而且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机械的可靠性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关人员应该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理论和观念,对于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进行不断的研究,使机械产品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提供更加高质和安全的功能服务。

参考文献

[1]潘爽。浅谈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2010(1).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范文 篇9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教学做一体化

目前机械行业的发展,使得高等学校内部对机械专业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对机械专业重视的过程中仅仅提高对机械专业的知识理论层面上是根本不行的,还需要对机械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改善,从传统的书面知识理论教育向实际操作的角度进行转变,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在进行机械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自身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更加通透。而且在进行教育方法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如何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下笔者就针对于现在社会上对机械设计基础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

1 现在各大高校内部机械设计基础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在社会上对机械专业的教育主要的课程就是机械设计基础,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我国现在进行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发展模式。从根本的角度上来说现在各大高校内部存在的机械设计基础还存在一些弊端,在这里笔者就对这门课程进行全面的分析。

总的来说在我国高校内部对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方式只采用传统的书面讲述,而且进行讲述的内容也比较多,这就从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现在学习机械知识的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倦怠和学习困难的现象,而且在进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出针对性解答,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的知识有很大的缺失,久而久之救护导致学生对机械专业的学习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而且在现在高校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这项课程本身的综合性,对学生知识通过书面上的知识进行讲述,并不进行实际的操作,这就降低了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的了解程度。针对于此就需要现在我国各大高校对其内部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要求在进行书面知识讲述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一定的实践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这项课程的认识。

2 课程改革的思路及内容

2.1 课程改革思路

前文中也清楚的说明了要想提高学生对机械专业的知识层面,就需要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在进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书面教育对学生自身知识层面的提升还有很大的不足,这就需要对这项课程在进行书面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实际操作教学,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自身的机械知识和专业理论有很大的提高。而且现在社会上要求各项专业的教育都应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这一点对机械专业的教学也是一样的。而且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些目标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课程内容的选取

对整个机械教育来说进行有效的课程教育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进行机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高校对机械专业内部的专业课程进行选取是非常重要的。在对高校机械课程内容选取的方向主要包括两个,即实训课程和专业理论知识。以下笔者就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描述。

2.2.1 实训课题的选取

高职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现阶段常见的机械设计实训课题大致分为两种:

(1)经典课题:带式输送机的减速机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

优点:经典课题,知识涵盖面广,适合从实训中提炼理论知识点的教学模式。实训配套设施种类繁多。

缺点:内容程式化,约束学生的思维,不利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2)新课题(或自由选题):例如:举升机构、穿孔机构、分拣机构等。

优点:与实际工作接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涵盖知识不全面,不适应从实训中学习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数量多时,自由选题会带来教学时间上和实训设施上的困难。

2.2.2 课题相关理论支撑内容的选取

带式输送机减速机构的设计涉及到的知识点有:(1)运动链;(2)V带

传动;(3)齿轮传动;(4)轴、轴承和联轴器;(5)键联接、销联接和螺纹联接;(6)结构、密封和。

未在以上知识点内,但对职业能力有帮助的理论部分,建议以学生自学,教师答疑为主,如果课程内容较难,教师可以统一扩展讲解该内容。

3 改革后课程教学实施的建议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是以实训为主,理论为辅,所以建议采取实训课题分组,理论支撑知识班级授课的组合教学形式,应能加强学生积极参与的主观能动性。

3.1 教学组织步骤

(1)模块1运动链的实训与理论教学采取班级授课的形式,并注意观察寻找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任命为小组长。

(2)从模块2开始,全班学生均分为5个小组,以步骤(1)时任命的组长为主,其余学生自由归组,每组给予不同的实训课题数据。

(3)每个模块中的理论支撑知识的教学采取班级授课形式,授课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如果其中一个小组的某一个实训模块提前完成,其成员经过简单的模块考核后可以自行复习和休息,直到下一个模块学习的开始。

3.2 组合教学形式的优势

分组实训的教学形式应用很广泛,主要能起到防止学生产生懒惰情绪,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和互相帮助,而且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固定时间整班授课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明确自由控制的时间范围,加强学生学习的时间观念和自主学习的紧迫感。阶段学习提早完成后可自行复习和休息,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求学和相互帮助愿望,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讨论,也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时间集中在有更多需要的学生身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机械化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从根本的角度上决定我国高校机械专业的发展方向。由于现在高校机械教育还采用传统的书面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这就导致学生对机械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有很大的不足。因此这就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开展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进一步促使我国高校机械专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艳惠,贾芳云,吴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

[2]唐昌松,任海东,娄天祥,邵卫,程琴。基于岗位需求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职教通讯,2014(15).

机械设计制造论文 篇10

1.1针对现代机械产品的机械设计现代机械产品对机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机械设计时,在技术层面一定要不断的进行改善。机械产品设计要更加具有智能化特点,主要的方式就是利用现代化设计手段,在设计过程中应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和虚拟的设计技术,对产品设计进行虚拟化,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产品的性能、结构进行模拟演示,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在机械设计方面要更加的系统化,机械设计中包含着很多的部件,这些部件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整体的设计,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经过系统设计以后才能实现机械产品的设计目标。最后是要具有模块化特点,这种理念在设计方面比较简单,但是,要保证机械设计功能实现模块组合,在产品方案设计过程中进行实现。机械产品设计要具有特性,要根据所生产的产品特性来进行机械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利用计算机对产品进行构建,同时,进行必要的推理,最终形成方案设计。

1.2现代机械设计的未来发展与前景分析机械产品在性能方面要更加的优良,因此,在进行机械设计过程中要以提高产品的性能为目标,其中机械产品的优良性主要体现在可靠性技术以及控制技术方面。机械设计要更加适合市场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发展空间,产品在形成以后要能够在市场中进行拓展。同时,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要不断开发新技术,这样能够在机械设计方面应用新技术。新技术要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本方面的降低,智能化设计等。应用新技术来提高机械设计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更加有利。在机械设计方面,节能环保理念也要进行体现,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绿色设计成为了主要发展方向。机械设计产品以智能化和绿色化为基础,在对能源进行利用时,能够利用先进的机械设计技术实现能源的利用最大化,对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加有帮助。

2机械制造的技术分析

2.1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分析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要符合当代技术发展要求,在机械设计方面要更加具备当代的特点。传统的机械设计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机械产品需求的情况,虽然其在制造技术方面在不断的更新,同时,使用的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换,但是,在原有基础上要不断的更新技术,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利用,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技术要做到能够适应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过程中对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在不断的融入新的技术体系。工业生产过程中对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为了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应该对机械制造技术进行革新。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客户的需要,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在技术范围上要进行扩大,同时,在生产加工方面要不断的发展。

2.2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分析机械制造的管理。计算机管理制度对于机械制造业而言,是一种未来发展的方向。组织体制与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营造出最新的JIT、AM、LP以及CE等管理理念。在我国,这种管理机制还是比较匮乏的,只有很少的机械制造企业进行这样的管理。因此,我国应该加强机械制造的管理机制。机械制造的设计。工业发达国家都会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并且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CAD技术的应用,让更多企业开始了无图纸的机械制造。然而,在我国,则缺乏这种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或者是这样的技术应用并不广泛。因此,在这一技术层面上,我国需要努力与发展。机械制造的工艺分析。机械制造以高精度、高精细加� 最新的技术,如微型加工、纳米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等等。这些技术都属于高端的加工技术,在工业发达的国家,这些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3结束语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 篇11

【关键词】机械设计 实验方法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54-01

引言

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是综合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这两门课程而开设的面向非机类专业学生少学时的课程,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设计能力的任务,是研究机械产品运动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及创新设计的基础和关键。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等特点,其实验教学是大学机械类本科整体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实验性、综合性等优点,决定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启迪创新思维、开拓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关健作用。

1.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中的现状及问题

机械设计基础的实验课按照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目前主要安排了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齿轮的范成、带传动的打滑和效率测定,以及减速器的拆装与测量实验。这些实验课主要还是附属于理论教学,课时安排相当有限。这些实验从内容与方法上来说还是属于“示范型”,“验证型”和“单一型”,从实验的手段来说,缺少了现代生产中应用的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大都是孤立的、没有系统性, 不注重实验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各个实验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窄, 缺乏各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和交互性, 相关课程与相关仪器设备的教学内容系统的连续性。实验仪器、设备也较少, 实验手段单一、陈旧, 不注重传统与现代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及实验内容的设计性与综合性, 而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每次做实验都是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实验后的实验数据的处理也是基本雷同,对实验的数据也不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压制了学生创造性和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其次,实验属于课内实验,所以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受限制,也只有课内时间才可以去做实验,而在课内学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任课老师只能将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的附属课,并没有将实验课作为课内教学最有益的补充,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

2.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的一些想法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机械设计原有的实验模式单一,多为验证性实验,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将实验分为基本型、综合设计型和创新型,前两种实验是面对所有学生开设的,后一种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的,实行开放式、多层次实验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综合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中,为学生提供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环境,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完成实验,利用现代化的机电一体化元器件,结合传统机构设计及机械结构,创造性地达到设定的实验目标,发明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小型机构及机电结合产品。在对研究对象的观察与判断,分析与评价,建模与设计,仿真与制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验室是学生认知实践的基础环境,把实验室办成开放式机械创新设计基地。基地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及模型的系统化和分块主题化,增设设计型、综合型、创意型的实验,并向学生开放,学生可到实验室熟悉并动手进行实验和制作创新设计物理模型。

实验教学的内容应该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相结合。使得基础实验具有时代最前沿的气息,这样的话,学生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传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方法已经比较落后,采用更为先进的数据采集和测量方法,不仅会测出精度更高的数据,而且采用最为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也会使得学生得出更加精准的结论,促使他们懂得做科学研究需要更加严谨的态度和方法。把计算机技术引入到机械设计基础的实验教学中,实现了人机交互的试验方式,使得学生对呆板的机械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就是说, 开设实验课时, 要充分将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相结合, 比如我们可以将四杆机构、凸轮机构和棘轮机构等等组合在一起。其次, 充分将分析、设计与创新思维紧密结合并融合到实验中, 向学生讲授些创新思维的方法,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把讲授的知识与创新的思维相结合。最后, 还要对一些在动脑、动手及创新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因材施教。用一些前沿的技术激发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思路。

3.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研究如何解决当前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和改进,另外还要培养在机械设计中融入现代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为今后进行相关机械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教学要摆脱课程教学的束搏,建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可桢,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李建勇等。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新体系与改革实践[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7(4)

[4]付晓莉等。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8)

[5]赵越等。重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1)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 篇12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计;材料

1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化学工业的生产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时期,新的技术与手段层出不穷,使得化学工业得到更大规模的生产和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增添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加快了社会发展进程。在化工机械设计过程中,选择优质且合适的材料至关重要。做好这一项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化工生产的发展,提高设备工作效率,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经济效应,促进发展。

2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探讨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一背景之下,资源的需求以及利用趋势日益上升,目前大多数用于机械设计的相关材料已经被大量开采,甚至于有些材料已� 在此讨论在化工解析设计过程中哪些材料是适合机械设备设计过程的,

2.1对于载荷型材料的选择

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一般来讲,对于材料的选择方面需要考虑材料的载荷性能,而从材料的载荷性能考虑的话,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外载荷力的作用下,零部件出现扭转的情况时,应力大多集中在材料的表层,这就表明,材料的表面性能直接决定着零部件的控制效果。因此,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假若机械材料需要承受载荷力,就可以选择低碳钢渗碳或者是中碳钢调质的方式对材料进行加工,通过以上方法来确保机械产品的质量[1]。二是对于一些能够承受压缩或者是拉伸作用的材料,载荷力一般是作用在零件的横切面,可以使得横截面的应力均衡受力,这就需要在化工材料的选择方面选择一些性能分布均匀的材料,以此来保障在机械设计的加工、生产等环节对材料进行高效作业,促进化工工业的发展。

2.2对于碳素钢与合金钢型材料的选择

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碳素钢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材料,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碳素钢这一材料在价格方面比较实惠、加工的工艺也比较便利,从而被广泛使用。尽管碳素钢这一材料存在多个方面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碳素的韧性和强度比较差这一缺点,这就使得中等以上的材料不能被完全形成,正是由于这一缺点的存在促使碳素钢这一材料不能被广泛使用在化工机械设计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可以在碳素钢中加入合金,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材料,即为合金钢[2]。这一材料在淬透性、韧性、强度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由于合金的加入也提高了这一材料的耐磨性。因此,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当遇到零部件横截面积大、材料外在荷力大以及需要对材料进行淬透时就可以使用合金钢这一材料,而其他情况则使用碳素钢就可以得到解决。

3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材料的应用探讨

在了解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材料之后,如何将所选择好的材料应用于化工机械中呢?为此,论文就针对于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3.1经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合理应用机械材料

针对化工机械设计材料的运用,首先要遵循经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为化工机械的设计奠定基础。材料运用的经济性与实用性的统一,需要充分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用于机械设计中的材料要按照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标准,机械加工过程中所要使用的工艺技术也有多个种类,如切削工艺、铸造工艺、焊接工艺等,不同的工艺技术对材料的运用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说切削工艺要求材料的应用符合切削工艺可操作性特征,因此,在材料的应用过程中要在工艺技术不同要求的基础上合理使用。二是需要强调材料应用中的经济性,在化工机械设计过程中,在保障各项材料符合工艺要求的前提之下,科学合理地对材料加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3.2环保性与节能性相结合,减少机械材料的损耗

针对化工机械设计材料的运用,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遵循环保性与节能性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增长的经济与不断消耗的资源成为主要的一组矛盾,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势必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结果,因此,对于化工机械设计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也要考虑到成本的输出。在化工机械的设计过程中,做到环保性与节能性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也是可持续发展对化工机械设计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比如说,在机械设计铸件的环节中,就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环节所使用到的材料在环保方面的问题,在环保观念下尽可能地合理使用材料,在最大程度上节约原材料和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从而做好化工机械设计工作。

4结语

机械设备是化工生产正常且稳定运行的一个先决条件,而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是机械设备设计中关键性的一个环节,也已� 为此,论文就

【参考文献】

【1】赵忠国。机械设计中的材料的选择和应用[J].科技风,2011(17):58.

【2】麦志文。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原则[J].企业导报,2015(21):183.

【3】边明江。机械设计中的材料的选择和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20):261.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 篇13

任何课程资源都不仅仅是课堂讲解这一个环节,还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教学指导文件资源、课前的预习及课后的学习指导文件资源以及课程的教学课件等一系列文件资源。总体上可分为用于理论教学的课程资源和用于学生自学、检测的辅助教学资源。课程组在进行机械学课程的资源共享建设时,将文件资源模块化,分别建立理论教学模块和辅助教学模块,从而将课程的整套文件资源系统地、完整地呈现出来。

(一)建立理论教学模块

1.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课程中所涵盖的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故在建立理论教学模块时,课程组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的课程将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作为共享内容,方便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教学大纲的意义并未有深刻的认识,故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自学甚至是学习时对课程内容的范围、深度的认知很模糊,从而使学生学习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课程组在对机械学课程教学大纲资源进行共享时,对其定义以及意义进行了强调,使广大学生在获取资源的同时对教学大纲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

2.课程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点繁多,各章节间知识内容的关联性低,学生在预习、学习以及复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点遗漏、抓不住重点”等现象。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经教研组老师的反复研究,根据知识点的重要性,将教学内容模块化,细化成若干知识模块,并将其整理成书面文件以及媒体文件加以共享。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于所学的每章内容的脉络都能得到很好地把握,同时也降低了教师讲授课程的难度。

3.课程教学日历。

为了提高机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除编排了各门课程相应的教学大纲之外,还提供了相应课程的教学日历,作为授课教师学时安排的参考,同时也为学生的自学进度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充分调研和多年的实践总结,并学习其他兄弟学校基础课程的成功经验,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了符合我校实际、又有实用价值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日历,并将其作为共享内容。这对教师讲授课程的学时安排以及学生自学进度把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是将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制作成视频形式,以辅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即帮助老师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在课堂上无法实际操作的内容,同时又真实的记录了教学内容,方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反复学习,已� 本课程组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聘请了有经验的教师,录制授课视频,以供广大教师、学生共享参考。

(二)建立辅助教学模块

1.学习指导与电子习题集。

机械学课程在机械类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学校都将其列为研究生招生的必考科目之一。随着教学体系的改革,虽普遍采用了CAI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教学效果,但教学时数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因此,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帮助广大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和复习,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给予全面的指导,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在每章节中都列举了常见类型题,供学生在课下对本章节的内容作进一步地巩固强化,同时对学生的习题集作统一的参考答案,以便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组组织有实际教学经验的老师编写并分享机械学课程的学习指导和习题集,将其电子版作为资源加以共享。

2.CAI课件。

机械学课程CAI课件,结合教师授课、学生自学、研究生考试复习等功能于一体,重点在于对知识点的学习与考察,并结合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案例,通过对应章节的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打包整合,将CAI课件作为共享资源展示在教学网络平台上,为教师的授课以及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帮助。

二、课程资源共享的互动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范文 篇14

在教学机械设计基础时,要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差异及认知水平等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心里有数,搜集和组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把需要完成的知识点分解成基础性知识与提高性知识,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将基础性知识传授给全部学生,在此基础上,将提高性知识传授给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

二、因需施教,优化教学内容

技工教育需要传授理论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职业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技工教育中的理论教学应以够用和必需为前提,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校内与校外实习。为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教学内容,对于理论性强以及实践中较少利用的内容,如静平衡、变位齿轮等知识删去不讲;对于以前学过的内容少讲;对于实践常用的知识,如带传动设计、螺纹链接、齿轮设计、轴的结构设计、轴承拆装等内容应该多讲与精讲。总之,技工教学中要以应用为目标,够用为度,以概念与应用为重点组织教学。

三、区别对待,分层教学

新学期开始,学生对新学年的激情比较高,上课比较认真。但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在开学后3周左右学习的层次性就会表现出来,这时还用“一刀切”的教学法,就会出现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好的情况。为此,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应该使用“分合相接”法:“合”指的是集中讲授与归纳,“分”指的是分类指导与练习。其中,集体讲授面向全班同学,分类指导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者学习一般的学生,集中归纳起着点睛作用,使学习有困难以及成绩一般的学生加强理解,分类练习指的是根据学生学习不同层次安排识记、理解、简单应用与综合应用四个层次的课外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难易程度的练习可做,这些练习可尽量选择实践性强的题目,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设备种类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比如四杆机构以及齿轮等,仅仅依靠老师口述,学生很难理解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三维动画,能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感性认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机械工业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感性认识。学院学生除了在机电机械专业实验室内进行动手实践操作外,还可到学院内的实习工厂进行实习,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学中做”和“做中学”的真正内涵。比如,为了完成“曲柄摇杆机构”和“急回特性”原理的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内观看牛头刨床机构的运行情况,从而加深对“曲柄摇杆机构”运行原理的认识,在观看牛头刨床机构的运动过程中,可以看到加工过程中存在进刀慢、退刀快的情况,就能很容易理解“急回特性”原理。

六、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机械设计制造论文 篇15

关键词:机械制造;低碳制造;模块化设计;生态化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在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常常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给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在这个低碳的时代,低碳制造生产理念已� 因此,在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低碳制造理论,并将现有的机械制造生产模式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机械制造行业快速发展。

1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发展现状及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各个领域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各个领域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自然能源紧缺,这给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想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绿色、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就应该将各个领域现有的制造生产理念创新、完善,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的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机械制造生产行业也不例外。低碳制造理论在机械制造生产行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社会自然资源的紧缺状况,将自然能源合理利用,实现机械制造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低碳制造理论的应用还可以有效缓解社会能源危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

2低碳制造理论概述

低碳制造理论主要是将一些社会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制造、生产。这种理论可以有效提升资源的生产率与利用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从而实现低碳、节能、环保。低碳制造理论可以有效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减少碳排放量,并做好能源损耗的评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低碳制造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低碳设计、低碳评价等,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从而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生产制造。

3低碳制造理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因此,机械制造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将现有的生产制造理念创新、完善,并加强对低碳制造理论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能源的损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而低碳制造理论在机械制造生产中的应用还可以有效地提升产品的质量与效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3.1轻量化设计

低碳制造理论在机械制造生产轻量化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保证产品原有性能,减轻产品质量,满足现代人们的使用需求。轻量化设计主要以综合质量设计、配套装备设计、成本性能设计等理念为基础进行机械产品优化设计,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损耗,做好原材料碳能量的排放,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保证产品质量。另外,轻量化设计理念在机械生产制造中的应用还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在排放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比如,奥迪公司在进行机械生产过程中,主要结合铝的轻质和钢的强度进行产品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减轻车身质量,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3.2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可以有效地将各功能模块进行优化,从而满足机械产品在各个领域的使用需求。另外,在对机械产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以模块化的产品设计方法为前提,将现有的设计方案创新、完善,实现绿色、环保的低碳机械产品设计。模块化设计主要以机械产品核心性能为基础进行设计,并将不同系统中的不同功能程序体现出来。现阶段,在对机械产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实现机械产品的多功能单元设计,做好多功能单元的横梁工作,从而减少自然能源的损耗,提升产品的利用价值。再者,在机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不同机械产品的种类进行模块划分,做好模块的检测工作,找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其制订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

3.3生态化设计

在对产品进行生态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产品的使用范围进行合理设计,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证机械制造产品的设计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在产品设计工程中,还要做好可再生材料的选择工作,保证材料可以被合理利用,从而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另外,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还要做好产品后分解、翻新的设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能源的损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4总结

低碳制造理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从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机械制造行业快速发展。笔者主要对机械制造中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刚。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及其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3).

[2]杜彦斌。工程案例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

[3]王丰奕,杨玮。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河南科技,2014(14).

[4]王元芳,纪涛,程守宝,等。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6(09).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