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经济论文(最新14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爱岗的小编醉清风帮大家整编的14篇教育经济学论文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育与经济论文范文 篇1

关键词: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逻辑起点;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8-0025-02

一、理论基础浅析

何谓一门学科的理论基础?是不是一门学科所涉及的所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都可 教育与经济的交叉理论与应用的结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2]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美]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教育与经济论文 篇2

2011年10月22日(星期六)

2011年10月23日(星期日)

上午(08:30--11:00)

下午(14:00--16:30)

上午(08:30--11:00)

下午(14:00--16:30)

公共课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高等数学(一)(00020)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线性代数(0219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大学语文(04729)

英语(一)(00012)

英语(二)(00015)

日语(二)(00016)

俄语(二)(00017)

物理(工)(00420)

财税(独立本科段)(020104)  财务管理学(00067)

外国财政(00068)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70)

社会保障概论(00071)

经济学(独立本科段)(020115)  经济思想史(00143)

计量经济学(00142)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020201)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国际企业管理(00148)

企业会计学(00055)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会计(专科)(020203)  财务管理学(00067)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70)

成本会计(00156)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会计(独立本科段)(020204)  会计制度设计(00162)

财经应用文写作(0475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高级财务会计(00159)

财务报表分析(一)(00161)

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020208)  国际商务谈判(00186)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企业会计学(00055)

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旅游管理(独立本科段)(020210)  旅游政策与法规(03959)

旅游规划(06943)

旅行社管理实务(01793)

旅游资源学(01837)

现代饭店经营管理与方法(01838)

旅游英语(一)(07365)

旅游市场营销(04929)

旅游文化学(06124)

电子商务(专科)(020215)  市场营销(三)(00890)

国际贸易实务(三)(00891)

电子商务英语(00888)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00894)

电子商务概论(00896)

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段)(020218)  经济学(00800)

劳动关系学(03325)

公共关系学(00182)

管理思想史(06088)

工作分析(06092)

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020229)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05374)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投资管理(独立本科段)(020251)  投资学原理(07250)

经济数学(07747)

基金管理学(07749)

金融衍生工具(07748)

投资项目管理(07249)

企业内部控制(独立本科段)(020252)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07752)

经济数学(07747)

财务控制(07755)

系统工程(03095)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06071)

企业经济管理(独立本科段)(020253)  财务管理学(00067)

现代企业管理(二)(02626)

经济数学(07747)

国际商务(07786)

会计学原理(07787)

财务会计学(00955)

经济法学(07790)

医药商务(独立本科段)(020254)  药理学(四)(06831)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中药炮制学(03042)

医药商品学(07792)

医药商品贮藏与养护(07794)

项目管理(独立本科段)(020256)  经济管理(02204)

项目论证与评估(05066)

项目管理软件(07171)

项目成本管理(05061)

法律(本科)(030106)  合同法(00230)

民法学(00242)

金融法(05678)

公司法(00227)

票据法(00257)

法律文书写作(00262)

外国法制史(00263)

婚姻家庭法(05680)

房地产法(00169)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

经济法学(独立本科段)(030107)  企业与公司法学(07945)

国家赔偿法学(07996)

行政法学(00261)

行政诉讼法(06909)

经济法学原理(07944)

房地产法(00169)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030112)  民法学(00242)

中国法制史(00223)

行政法学(00261)

民事诉讼法学(00243)

经济法概论(00244)

行政管理(专科)(030301)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管理心理学(00163)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03349)

公共关系学(00182)

社会研究方法(03350)

政治学概论(00312)

行政管理学(独立本科段)(030302)  领导科学(00320)

秘书学概论(00345)

行政组织理论(00319)

西方政治制度(00316)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政治学概论(00312)

中国行政史(00322)

西方行政学说史(00323)

公安管理(本科)(030401)  公安信息学(00372)

犯罪学(一)(00235)

公安学基础理论(00354)

公安管理学(00356)

公安行政诉讼(00860)

涉外警务概论(00373)

公安管理(基础科段)(专科)(030403)  保卫学(00359)

公安学基础理论(00354)

公安法规(00361)

公安管理学(00356)

刑事侦查学(00358)

学前教育(独立本科段)(040102)  学前游戏论(00399)

学前比较教育(00401)

美育基础(00409)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0088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00883)

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00884)

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00885)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00886)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00403)

教育管理(独立本科段)(040107)  课堂教学与管理(05011)

素质教育概论(06763)

教育经济学(00451)

学前教育管理(00457)

中小学教育管理(00458)

高等教育管理(00459)

教育管理原理(00449)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

教学论(05012)

教育与经济论文(最新14篇)

行政法学(00261)

人生哲学(00482)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00033)

思想政治教育概论(05030)

政治学概论(00312)

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05031)

秘书(专科)(050102)  秘书学概论(00345)

秘书职业资格(三级)(05822)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秘书礼仪(01515)

公共关系学(00182)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346)

机关管理(00509)

秘书学(独立本科段)(050104)  申论(05006)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05004)

唐宋诗词鉴赏(07827)

秘书文化学(05005)

秘书心理学(05007)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00526)

汉语言文学(本科)(050105)  外国文学史(00540)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研究(07826)

唐宋诗词鉴赏(07827)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语言学概论(00541)

应用现代汉语(05003)

汉语言文学教育(独立本科段)(050113)  外国文学与教育(07823)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07825)

教育心理学(02111)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研究(07826)

唐宋诗词鉴赏(07827)

中国古代文学与教育(二)(07821)

文言文精选讲析(07829)

语法与修辞专论(07830)

语言学概论(09449)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050114)  文学概论(一)(00529)

古代汉语(00536)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1)

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4)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3)

对外汉语(独立本科段)(050140)  跨文化交际(03690)

汉英语对比(01213)

教育心理学(0211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00585)

语言学概论(00541)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09242)

英语(本科)(050201)  高级英语(00600)

第二外语(俄语)(00839)

第二外语(日语)(00840)

第二外语(法语)(00841)

第二外语(德语)(00842)

初级俄语(01822)

第二外语(韩语)(03412)

初级日语(05021)

现代语言学(00830)

外贸英语函电(01823)

英语写作(00603)

俄语(本科)(050203)  第二外语(日语)(00840)

第二外语(法语)(00841)

第二外语(德语)(00842)

第二外语(英语)(00845)

第二外语(韩语)(03412)

初级英语(05020)

初级日语(05021)

实践俄语(一)(05017)

经贸俄语(二)(01824)

俄罗斯新报刊选读(05022)

英语教育(独立本科段)(050206)  第二外语(俄语)(00839)

第二外语(日语)(00840)

第二外语(法语)(00841)

第二外语(德语)(00842)

第二外语(韩语)(03412)

语言教学课程设计(07856)

实践英语(一)(07860)

语言心理学(07858)

实践英语(二)(07861)

英语教学法(07857)

语言测试(07859)

英语(基础科段)(专科)(050207)  英语阅读(二)(00596)

综合英语(二)(00795)

教育与经济论文 篇3

摘 要:区域教育结构和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须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定义区域教育的发展方向、结构和体系。区域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和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教育 社会经济 协调发展

一、引言

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问题,但是已经隐含或涵盖了这一点,这是区域内部第二层次的协调问题。区域协调发展就是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这一层次的协调中,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角色,不仅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区域社会发展,还影响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教育影响观念的形成和转变,影响人力资源的形成,从而影响区域的制度变迁。实践证明,教育发达和适应的地方,相应地是社会和经济较发达;相反,社会经济欠发展的区域,凸显教育的落后与不协调,并严重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不协调的问题,已� 目前,区域教育结构和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须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定义区域教育的发展方向、结构和体系。区域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和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欠发展区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

这里的“欠发展”是发展不够或发展滞后的意思,不同于“欠发达”,欠发达是不够发达,但含有发达的成分,而“欠发展”是一个更普遍而沉重的现实。这里的“区域”更多是指县域或县域毗邻区,因此,“欠发展区域”的定义是指发展不够或发展滞后的县域或县域毗邻区,即一个以上的欠发展县或欠发展地区,是以发展地区作为参照物。“欠发展”区域教育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1.区域教育的方向性偏离

在欠发展区域,基础教育是教育的主体。由于基础教育的特征是应试教育,忽视职业技能培养,严格与高考对接,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也几乎是在为城市培养人才,城市有更强的吸引力,回流的比例较低,教育对区域社会经济的贡献率很低。二元的社会经济结构导致了二元的教育与人才结构,欠发展地区人才严重流失,而人才流失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观念的落后与经济发展的滞后形成了贫困的恶性循环。

2.区域教育结构和教育体系的严重缺失

目前区域教育体系基本以基础教育为主,区域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教育发展很慢,而且很不规范。职教的目标也是为了劳务输出,为地区培养技能型劳动者;农民科普与素质教育几乎被荒废;区域党政决策者及各层次干部的管理与决策教育没有列入区域教育体系,而他们担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决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继续教育的程度与有效性;企业家队伍和企业家精神是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企业家的培养与教育完全被忽视,依赖土生土长。应按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以区域发展为目标,建立完整的区域教育结构和教育体系,特别重视决策者教育、企业家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民科普教育。

3.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二元教育投资结构

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导致了二元的教育投资结构。目前,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不利于农村和农民。为什么农村的义务教育问题长期解决不好?其根源就在于现有的义务教育经费分配格局严重不利于农民和农村。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现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中央只负担2%,省地两级负担11%,县级负担9%,78%的经费要由乡镇这一级来负担。既然是实行义务教育,就应该是城乡一体的,都应该由国家来承担,或主要由省级财政来承担,不能往下压。国家每年的卫生经费支出是几千个亿,但是85%给城市,只有15%给农村。这种文教卫生的二元投资结构,严重地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区域的财力只能勉强支撑基础教育的发展,根本无力发展区域所需的教育,无法完善区域教育体系。

三、欠发展区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的措施

1.调整教育方向

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把握区域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的结构、质量和数量必须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区域的发展为依归和出发点。

2.完善教育的结构与体系

按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的要求,逐步完善区域教育的结构和体系,以基础教育为重点发展,完善各层次教育,尤其是决策者教育和企业家培养。在为城市和发展地区培养人才的同时,立足区域,培养人才。

3.改变二元教育投资结构

在改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同时,按“多予少取放活”要求加大对区域教育的投资,有效改变二元的教育投资结构。

4.建立区域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人力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区域党政应建立这一共识,从区域长远发展出发,建立区域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在经济改善的同时,改善人才就业环境,逐步留住本地人才和吸引城市人才、企业家和投资者。

5.改革区域教育体制

把教育看作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工作,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致力于改善区域教育体制,提高教育的效率、质量与活力。促进教育的多元化、市场化,充分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激化教育的活力。

6.引入社会资本,扩大教育的投入

完全靠中央政府来办好区域教育是不现实的,只能在充分挖掘现有投入渠道潜力的同时,使教育投入结构多元化。其中,重要的是要引入社会资本,而要完成社会资本与区域教育的多元化,就必须改革办学体制和产权制度,促进办学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经济学论文 篇4

1.1教材没有得到甄别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早期还处于探索期,国内关于《旅游经济学》的教材为数不多,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思考旅游经济的核心问题,另辟蹊径,出现了一些新颖的教材。与《旅游经济学》相关的早期的一些教材由于处于探索阶段,在框架上往往受经济学的影响和限制,过多引入了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在说明旅游经济问题、建立旅游经济理论框架时,通常是从旅游经济的外显要素出发来研究旅游经济或者旅游产业的要素体系[1]。教学人员在为学生选择教材的过程中习惯于参照国内权威出版社的出版信息,而较少地结合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原有的理论基础等因素。后续的教学人员则倾向于沿用前面教学人员的做法,因而在教材的选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该类现象在国内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表现尤为突出。

1.2讲解与实践脱轨

多数教学人员在讲授《旅游经济学》的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给出的相关案例,而对于相关理论对于其所在地区即本土的旅游产业、旅游企业、旅游社会问题的映射的思考则相对不足。应用是理论学习的一大境界,虽然《旅游经济学》这一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但是如何将理论学习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也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突破之处。此外,除了与本土旅游发展实践脱离以外,多数教学人员在讲授过程中也往往忽略了案例的推陈出新,不重视去涉猎一些国内外最近出现的旅游经济问题。

1.3师资队伍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重视多学科交叉研究相结合。而目前多数高校的情况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师资在跨文化研究方面,例如:在旅游法、旅游经济、旅游人类学方面比较薄弱,在旅游研究定量研究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一些学校在《旅游经济学》教学方面往往聘用经济学方面的教师来讲授。

1.4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脱节

从目前来看,国内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中已有了一定明确的专业细化。多数本科院校将旅游管理专业细分为酒店管理、旅游规划、外语导游、旅行社管理、会展管理等方向,学生也根据学校划分的学科方向在完成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之后有所侧重。然而旅游经济方向往往只是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才被明确划分出来。旅游管理具有“两条腿”,一是经济,一是文化,即旅游管理学科与经济始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国内大多数本科院校忽视了旅游管理专业的这一本质,往往在开设了《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等基础理论课之后,追加一门《旅游经济学》来结合学科需求和特点将以上基础理论课深化和巩固,在此之后的几个学期中很少设立《旅游经济学》相关的经济分析方法、旅游经济案例分析、旅游经济调研方法等课程,导致学生学习了相关的课程之后,对旅游经济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很肤浅的层次,对于一些简单的旅游经济问题的分析都不熟悉。

2教学改革路径分析

针对国内存在的不足,结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体会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以下探索:

2.1教材的选择要与时具进

学校和旅游管理学科要重视该门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旅游经济学》要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必须与时具进,逐步走出原有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把握旅游经济研究的正确方向,紧密联系旅游经济发展规律,从方法论上放弃传统的经济学体系与旅游学科体系,抓住旅游经济的本质和脉搏。教学人员在选择《旅游经济学》系列教材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水平;同时应当注重教材内容的新颖性、理论框架的合理性、研究方法的实用性、问题关注的全面性、研究范式的科学性以及研究工具的经典性等方面。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授课时要注重结合多家之言,鼓励学生涉猎相关的国内外著作。

2.2突出旅游管理学科本质

旅游经济和专业的其他方向密不可分,以旅游规划� 现在的用人单位希望自己的员工等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种形式使国内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有必要在学习阶段以复合型人才的标准要求自己。因此,针对这种问题,学校在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细化方面要重视旅游经济分析与研究的地位和重要性,并且尝试在本科阶段将旅游经济或者旅游数量分析方向从旅游管理专业中细化出来,在开设了《旅游经济学》课程之后,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水平,尝试将《旅游经济案例分析》、《旅游经济数量分析》、《旅游新经济学》以及《旅游调查研究的方法与实践》等课程以专业选修课或者模块选修课的形式来开设,以丰富和发展《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

2.3案例教学注重本土化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使看似抽象难懂的《旅游经济学》转变为容易掌握、能够付诸实践的课程,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案例的选择方面,要关注国内外与旅游经济相关的热点问题,例如:目前有专家学者不断呼吁新经济学、幸福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如何将这些相关领域融会贯通是教学人员在授课和案例选择过程中要思考和甄别的问题。使案例尽量本土化。讲授过程应注重联系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即密切结合地区旅游发展动态,梳理并整合本土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景点、酒店、旅行社成长与发展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典案例,紧密联系国内外近期发生的旅游问题、旅游经济现象,鼓励学生运用跨学科、综合分析的视角对案例进行分析,积极引导学生对目标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使《旅游经济学》课程教育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同时,在案例教学中要贯穿大量的旅游经济分析方法和技术,是学生掌握在何种情况下应当使用这种方法和技术[2]。此外,案例教学也可以一改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在双向的互动过程中共同学习和进步。

2.4提高师资教学与科研素质

教学人员应当积极思考如何将理论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路径,自身要积极掌握旅游经济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密切关注旅游经济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要重视将适当的定量研究方法与分析技术引入到教学当中。与学生共同讨论旅游经济案例,共同设计问题;同时单位也要为《旅游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人员提供一些学术交流和进修的机会。教学人员应利用闲暇时间在旅游企业挂职锻炼,积累旅游实践经验。高校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着重考虑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人员。

教育经济论文 篇5

教师备课时首先应从多方面进行预设,通过调查了解和摸底,了解学员的数学基础,找出学员的薄弱环节。学习新知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如函数性质、对数公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等基础知识,在“微积分”课程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为学员补缺补漏,做好过渡性教学准备。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尽可能多地将学员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设到,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扫清学员学习经济数学的障碍,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及时调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优化教学设计,合理调整和浓缩教学内容,在例题选配和安排中,可采取增、删、调的策略,力求既突出重点,又符合学员的学情。如把“线性代数”教学安排在“微积分”前;“不定积分”教学的同时安排讲授“一阶微分方程”;如“线性代数”的教学重点放在“矩阵的行初等变换”,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发挥有限例题的最大作用,“将任意矩阵通过行初等变换化成阶梯型矩阵,进而变换成行简化阶梯型矩阵”的教学置先,再依次安排“求矩阵的秩”、“求逆矩阵”和“解矩阵方程”等等,充分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2面授辅导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

面授辅导是电大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它是学员接触老师、获得疑难解答的重要途径,对于远程开放教育学员来说,面授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同时也是相当关键的。教师应当本着一定要减轻学员负担这一原则来教学,紧紧围绕考纲和考试量刑,从教材中提炼重点,揭示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每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选择大多数同学能够接受的进度,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连贯性与统一性,把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控制好上课节奏的同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及以往的经验,结合学员认知的“漏洞”和思维的“盲区”,对易错题加以分析、归纳和提示。根据学员实际程度和特点进行教学,学员有了面授的学 辅导课内容不可能求“全”求“深”,将一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且被人们广泛认同的知识� 教师在面授辅导时坚持重思路轻论证,力求通俗,突出重点,注重知识的连贯性与统一性,重点教给学员如何正确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如“经济数学基础”面授主要是知识结构串讲精讲,在不影响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又能达到精讲的目的的情况下,分专题讲授“矩阵的行初等变换”、“函数、极限与连续”、“求导法”、“不定积分法”、“经济分析函数、导数与积分的应用”,更能让学员系统掌握知识。

3重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育有很多传统教育不具备的优势———直观、清晰、简洁、生动、形象,特别是在图表的处理上有很大的优势,能予以学员更直观的理解。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还可以给学员一个更全面的展示,使学员更容易接受学习的内容激发思维,达到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从学员的基础水平和学习条件出发,从易于学员学习的角度出发,制作多媒体课件,体现梯度式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技术实现手段。通过各章节的学习方法引荐、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效果,把重点和难点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展现其内涵,能使学员在时、空与教师分离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远程学习。此外,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集中面授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从入学开始就引导学员了解网络教学手段,学会使用三级电大在线平台查询“经济数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资源,使用BBS留言板、收发电子邮件、进行网上答疑以及收看IP课件等;促使学员从学习观念上逐步掌握利用网络学习的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面授辅导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大的学习空间。

4加强教与学的网上交流,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非常重要,如果学习者不能及时得到来自教师的反馈信息,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热情,从而影响学习质量。因此,教师不能只关注教学内容是否完成而不管学员的学习过程,教师作为学员学习的帮助者,应当及时为学员解答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并为学员提供必要和充分的学习材料及资源。特别是“经济数学基础”教材的学科性太强,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老师的指引,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充分运用网络的作用,在网上做教学的互动,给予学习者清楚而又及时的反馈至关重要。网络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能够把文字、图像、声音等同时传给学员,帮助他们加深课堂所学知识,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获取知识的单一途径,实现了学习的主体化、多元化。教师应当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设计工作,使自建的资源更具有针对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为学员提供能够自主地在网上调用所需内容进行学习的机会,方便学生进行查询、浏览、自测和下载所需内容,老师借助课程教学论坛区、班级QQ群、E-mail或电话,经常在线与学员情感交流、学习资源信息交换以及下达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及时了解学员自主学习以及形成性考核作业练习等情况,引导学员利用网络资源为自身的学习服务。在虚拟环境下,实现学员之间、师生之间即时的知识互动与情感交流。

5注重典型习题的讲与练,开展小组学习

教育经济论文 篇6

对待学困生的学习,使他们掌握同班同学一样的知识程度,我觉得引发兴趣学习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我教的这门经济管理基础课。我认为:转变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等生更重要,因为现在每个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学困生的前途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中职学校接纳的学困生如果能够让他们沉下心来动脑思考老师讲的问题,渴望学习就像饥饿的人吃面包一样,那么是能够学到知识、本领、技能的,是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会有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自己开心,全家幸福。俗话说,兴趣是第一老师。要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使它们产生学习经济管理基础这门课的兴趣。

针对学困生学习兴趣全无的普遍状况,可以采用岗位尝试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让他们产生兴趣。首先,在备课上,潜心研究、处理教材,将学生现在可以学会且能应用到以后实践的知识提炼出来,并把他归类,以模块的形式、便于操作的形式展现给学困生;然后,在教法上要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理解;最后在教具上、教学设备上采用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要学的知识和感受到易于掌握其方法,使学困生变成求知欲强烈的爱学习的学生。例如,我在讲第三章企业的人事管理第四节企业劳动争议及处理时,有些内容用PPT课件打到多媒体屏幕上,学生的听课效果就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在讲到本章企业人员的任用与考核时,涉及到员工的招聘,那么如何招到企业满意的员工呢?我讲到了招聘途径,招聘的程序,招聘的方法等,并用PPT播放,效果很理想,学生都睁大眼睛去看,仔细想问题,最后我说如果你是企业的人事行政干部,你该如何招聘呢?为了进一步打开他们的思路,我播放了几个天津卫视热播的“非你莫属”招聘节目中的精彩片段,学生很受启发。

紧接着在下一节课,我设计了一些情景,准备了一些招聘方面的问题,让学生们有的去扮演招聘经理,有的去扮演应聘人员,这样使得学生们非常有热情、有兴趣去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也进行了岗位技能的尝试,让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使学困生变为爱学习的学生。总理曾经讲过,做中教才是真的教,学生才是真的学;说的多好啊!我们教育者作为传到授业解惑者,应该把学生学会,在社会上、在企业中能真正掌握技能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将提炼的授课内容,与视频、实际情景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融合到学生的集体上来。这不正是我们的教育者盼望的学习氛围吗?

作者:李宏刚 单位:吉林经济贸易学校

第二篇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利用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教和学的统一。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哈佛大学曾把学生分成6种类型:数理分析性、人际关系型、综合性型、政治活动型、最后一排型、怪杰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各有所长,各有特点。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式与他们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备课不仅要备授课内容,还要设计教学方法,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可以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从而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教师在启发诱导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思考来发现和获取知识,达到“乐学、会学、学会”。通过教法引导学法,针对学法变换教法,真正达到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灵魂的对视”,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是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用得较多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度”的把握,贯彻“需要就用”“自然和谐”的原则,而不要一味追求应用多媒体,有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启发、引导、讲授为主的理念,实现教学内容的再创作,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不能将教学变为机械地放映过程。

二、讲课语言的艺术化

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口语,它是在一般的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职业专门用语。讲课与演讲有相似之处,演讲式的讲课应该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具体有以下要点:首先,讲课要有激情。教师讲课是教师心智活动过程的真实反映,没有情感的投入,没有身心一体化的表达,教学目的就难以达到。因此,教师上课前,要完全进入讲课角色,抛弃一切杂念,酝酿出将授课内� 其次,要注意逻辑性。讲求逻辑性是讲好课的根本,而逻辑性不外乎演绎法和归纳法。所谓的演绎法是指先讲述概念和基本内容,再讲述具体的应用案例及注意事项的方法;所谓的归纳法是指先列举一些案例及引导性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经过比较综合,归纳出有普遍意义结论的方法。两种逻辑性方法的结合运用,相得益彰,可使授课思路清晰且有条不紊。再次,语言要清楚和富有变化。教师只有用规范的语言才能把要表达的意思讲明白。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语言抑扬顿挫和节奏快慢的变化,对重点词句可声调激昂;对容易理解的一般词句可语调低平;对需要学生做笔记的内容,可放慢速度和做一定的重复;对学生需要回味理解的内容,可做短暂的停顿;对需要发挥和讲解的内容可适当加快语言速度。最后,上课贵在“讲”字。讲课的感染力和逻辑性有使学生乐于接受和容易理解的作用。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要多讲、细讲,特别是对一些数学公式、计量模型,不能仅限于将其数学关系讲清楚,关键是要联系实际将其所反映的经济意义讲明白。对于一般的内容,学生通过看教材就能理解的,可以做简单的归纳概括或不讲。

三、形体神态的沟通

教师上课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课堂上不注意与学生沟通,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进程,一厢情愿地独自讲述,必定事倍功半。作为“导演”,教师上课要注意与学生发生谐振,让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的思维,步步深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通过有准备的提问和细致的观察,随时掌握学生的思维进程。当学生注意力集中,表现出轻松的神态时,教师可以继续进行新的授课内容;当学生的眼神茫然,眉头皱起,则说明学生对相关授课内容有疑问,教师应改变讲述方式,或转换思维角度予以阐明,直到学生理解为止。作为“演员”,教师要充分利用讲台空间,游刃有余地侃侃而论,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神情饱满而不紧张。教师上课既要全神贯注,又要保持松弛神情,力求自然洒脱,给人以可亲、可敬感觉。第二,目光有神而不放任。教师的目光与好学生的目光交流,可起到鼓励的作用;教师目光直视精力不集中的学生,可起到警醒的作用。第三,手足自然而不散漫。上课教师应该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固定手足模式。上课教师的手势要符合内容的需要,与讲课的内容相匹配。语调低平时可以是缓慢的移动,语调激昂时可以是果断的挥舞。教师上课时站立的位置可以是讲台的中央,也可以在讲台的一侧,还可以在讲台前缓步走动。有时,恰当好处地走到前排学生的面前讲述,对学生可产生亲近感的效果。总之,教师授课是一门综合艺术活动,教学质量的提高靠教师的不断创新,而教师创新的源泉不仅来源于讲课,而且也来源于讲课之前的备课环节,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学中备课环节的研究,讲求讲课艺术和形体神态的沟通,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占贞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三篇

1、基于创业教育视角的经济管理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开展前的准备

1.1学生应具备知识的准备

目前,经济管理类开设的专业有工商管理、会计、市场营销、金融、国际贸易、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各专业的许多基础课程都是相同的,都要学习经济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学、会计学等课程,只有专业核心课的区别较大,如会计专业开设审计学、高级会计学等,金融专业开设中央银行学、货币银行学等。虽然各专业所学知识侧重不同,但对于企业的基本知识在基础课程中已经基本涵盖,但各知识点较为分散,难以将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经济管理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开展前,可以选择开展ERP沙盘模拟实验,该实验作为学生进入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实践的“台阶性课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既可以将零散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还可以为进行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实践实现知识的铺垫。对于校内非经管类学生,虽然所学的知识千差万别,如电气自动化、土木建筑等,但每个同学对于“企业”这个名称并不陌生,这些学生可能会有创业的想法,但由于与经济管理的知识毫无接触,很快将创业的想法抛诸脑后。本实验的开设,主要是建立一种创业的意识,让学生消除创业的畏惧心理。教师在讲解“企业内部运营流程及与外部服务机构联系”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生动演示;讲解“企业如何运营”时,可以结合实际的企业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最短的时间让这些不懂“企业”的学生尽快掌握有关企业的知识,以便能较为顺利地进行下一步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实践。

1.2实验平台搭建准备

基于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业教育的目的,该实验平台的搭建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大。计算机硬件的数量和配置、实验指导教师素质和人数以及实验场地的大小,均比单一针对经管类学生的实验要求高,因此该实验平台的搭建需要二级学院与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沟通才能实现。该平台运行需要的软件分两大类:通用商业软件如用友公司推出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金蝶公司推出的“金蝶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整体解决方案”;专业公司开发设计的专用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一般来说,通用商业软件比专业开发的软件资金投入少,也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是高校该平台的首选。

1.3教师队伍准备

在该课程开始之前,实验指导教师除了准备必要的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提升自身的实验技能之外,对学生的引导工作颇为重要。对于经管类学生,如果经管类专业课程之后直接进入该综合实验教学,按照循序渐进的原理,教学效果会打折扣,ERP沙盘模拟课程是该综合实验教学实施前的一个不错的准备教学,可以在该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接触跨专业综合实习教学的知识。如在ERP手工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开始前,让每小组的同学为自己小组成立的企业注册公司名称,然后让同学们查阅公司到工商局如何注册的资料,之后让同学们为本小组成立的公司制定一个类似企业价值观的“口号”;在进入ERP手工沙盘模拟课程教学后,本企业的CEO可以组织一场招聘会,从应聘的同学(该课程中应聘的同学均为本专业学生)中选择本企业的职员;本企业需要贷款时,要求学生学习与银行沟通的技巧,在供应环节、销售环节,掌握与供应商和客户沟通的能力;在纳税环节,熟悉税法知识,了解去税务部门缴税的流程;在ERP手工沙盘模拟课程教学结束后,不仅要求写实结,而且要求每个小组将本次经营过程制作PPT,供所有小组同学学习,然后让他们比对自己建立企业之初所提出的“口号”,学生们会有很大的收获。通过此过程后学生基本能很顺利完成跨专业综合实验。对校内非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经管类的专业知识是完全陌生的,也没有经过ERP手工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由于对该类学生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创业”,对该门课程掌握的重点在于企业的整个运营流程。安排20~30学时的理论学时,以企业核心业务为主线,将企业内部各部门与企业诸如银行、税务、工商、海关、会计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有机联系起来进行系统讲解,在实验平台的实践操作中,可以在经管类学生中挑选一些学生协助指导教师,帮助非经管类学生完成该平台的实训,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

2、经济管理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在创业教育推进中的开展模式

2.1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突出“专”的特色

2.1.1该实验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许多大学生毕业即面临着失业,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综合技能不高,导致面临的就业渠道狭窄。对于经管类学生而言,由于专业性质所限,理论教学仍然是主导,学生基本以听课为主,对于所学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动手操作能力较弱。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高校对于专业知识的传递、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教学过程,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对综合决策能力、综合执行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高校经管类专业也在努力迎合这种需要,发展自己的实验课程。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有依靠单专业软件的实践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需要更新实训内容、方式和手段。

2.1.2原有实验课程的局限性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课程目前分为课程单向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跨专业综合性实验4个层次阶段。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以会计学专业为例:初级会计学课程结束后会安排2周的时间进行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视为该专业的课程单向性实验,该层次实验的安排较多;安排4周的时间进行会计综合实验课程,视为该专业的课程综合性实验;安排10周的时间进行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视为该专业的专业综合性实验;安排2周时间进行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视为该专业的跨专业综合性实验。各专业不尽相同,实验所达到的层次不尽相同,实习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许多开设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校将用友公司的ERP手工沙盘模拟课程作为该学科的跨专业综合性实验,该课程的资金投入较小,教学模具、实验资料以及对教师的培训均较为简单,且较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ERP手工沙盘模拟实验在具体操作中存在教师无法监控的弊端,如在采购环节的采购提前期,学生下了3个某种材料的订单,但在该材料实际入库时,因缺少现金,学生在该环节可能将订单数减少,在该实验中该种做法是违反游戏规则的,但老师根本发现不了这种情况,只能靠学生自觉遵守游戏规则。该沙盘的设计仅局限于制造业企业自身供、产、销核心业务的主线进行模拟,缺少企业与外部服务机构的联系,学生的岗位角色变化较少,指导教师对实验过程的触及程度不够,因此一些高校已经开设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该专业学生的欢迎。

2.1.3突出该综合实验教学“专”特点的技巧

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平台,见图1,以生产制造企业为核心,模拟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研发、信贷等业务,在生产制造企业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与企业诸如银行、税务、工商、海关、会计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有所接触。在该课程实践中,指导教师可以把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按专业的不同分配角色。例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对财务较为精通,安排在生产企业的财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较为合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对进出口的流程和各种环节的单证的缮制较为熟悉,安排在海关较为合适等。在生产企业以及的管理或服务机构中,有不同的岗位,每个不同的组织机构中均有人数不等的学生,他们自己安排本组织机构人员在不同岗位进行“工作”,协调本组织机构与其他组织机构的工作,使整个平台能够正常有序运行。通过综合实习平台,把会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金融、人力资源等不同专业的实习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学生参与了企业及相关职能部门形形色色的决策,处理了企业及相关职能部门纷繁复杂的业务,经历了企业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基本业务环节与基本业务流程。学生们既可以把同一课程中的不同知识点贯穿、综合起来,也可以把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综合起来,还可以把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科的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综合起来,在就业和创业中充分体现经济管理类人才“专”的特点。

2.2针对校内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突出“能”的特点

校内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主要特长仍然在自己所就读的专业上,但毕竟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的“供”已经远远超出“需”,并不是社会不需要这些人才,而是他们只盯着现有的企事业单位,如果这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面临着失业。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很难想到去创业,他 非经管类学生在该平台的操作有一定难度,毕竟他们的经济管理类知识比较欠缺。在上述体系架构图中的每一个组织机构,均至少搭配1个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带领本组织机构非经管类学生完成其工作,每个小组的成员在“专业”指导下,体验企业经营的整体框架,认知和了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及环境,树立宏观管理思维。通过完成整个实验,该类学生能较为深刻地感受商业活动,培养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为将来的创业提供帮助。

3、创业教育视角下,经济管理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开展后的考核

3.1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采用多角度的考核方法

该平台的设计是基于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对其参加该课程实习的考核要求较高,整个实习过程均贯穿着考核。在实习开始前,每个小组对本小组成立的组织机构的规章制度、人员的安排及其岗位职责、未来的整体规划等出具书面资料,指导教师根据各小组递交的资料给出成绩。实习开始后,指导教师可以在各成立的组织机构设置“障碍”,如生产企业的某条生产线出现故障如何解决,供应商的原料在预定的时间里没有到货如何解决,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怎样应对,工商局里遇到了不懂公司注册的客户如何解决,银行的某个员工出现了挪用公款应如何解决,等等,教师可以根据现场学生的解答及本小组在该问题出具的一份详细的解决方案给予分值评定。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的实习报告是不可缺少的,但每小组以其成立组织的名义共同做的工作汇报更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也是其他小组学习的极好方法,教师在这一环节也应给出分值。将各考核点按照一定比例加权平均即可得出最后的考核结果。

3.2针对校内非经管类专业学生,采用全过程体验的考核方法

由于该平台的设计主要针对经济管理类学生,但基于创业教育的目的,该平台是不错的选择。针对非经管类学生而言,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掌握整个经管类学科体系是很困难的,如果仅由该类学生完成该实验,实验进行的困难程度、顺利程度都能预期。这样,不仅会严重挫伤学生进行实习的积极性,而且整个教学很难进行下去。对该类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极其重要,因而每个独立小组安排“专业”的经管类学生很必要。一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容易,在短时间接触该课程后进入实习,非经管类学生遇到的问题会很多,有时碍于面子而不去问老师,如果有本组织的“专业领导”,他们的问题会及时得到解答,也不会打击本小组学生“经营好本组织”的自信心。另一方面经管类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也是再次学习的过程,在本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在专业类学生实习中没有遇到的新问题,指导教师可以建议他查资料,如果还是解决不了就可以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4、结语

综上上述,非经管专业学生能够带着兴趣及探索完成该实验是最好的教学效果,以下的方法基本可以反映出来。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该类学生对每天的实习情况写实习日记,记录每天的实习内容、实习困惑及如何解决等。实习结束后,每小组抽查1至2个学生将自己的实习体会向本次实习的所有同学做汇报。学生是否认真完成该次实习,实习日记以及实习体会报告的内容能很好地反映,考核的结果也就基本明确。

作者:李文琴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

第四篇

1、经济管理专业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我国教授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师一般是计算机专业或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背景,而且很多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参加高校的教学,这种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对于应用性很强的电子商务课程来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

2、电子商务案例教学模式运用

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能凭一己之力完全解决的,但是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仍有许多可 其中,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学生准备10分钟案例

电子商务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大事件”发生,仅仅通过教师传递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往往乐于在互联网上搜寻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与其让教师主导课堂,不如让学生参与其 要求每次课学生准备10分钟的案例分享,让学生从案例背景、案例分析、案例影响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学生们对日常网络中出现的电子商务现象保持了一定的关注度,如分析小米手机的网络营销方法、加多宝更名后的营销策略、优酷土豆合并的原因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2.2学生分角色演绎案例

学生通常都是从自身出发来分析案例中的问题,不能站在客户、公司的角度去分析。为此,有意识地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训练思维,加强团队合作,通过思想碰撞,一起总结知识点,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网站设计这一章时,先引导学生们探讨什么样的网站是好网站这一问题,学生一般会从用户的角度进行分析,但为了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网站设计的效果,让学生们分角色扮演,一是公司的管理者提出网站的要求,二是网站制作团队的总体把握,三是用户角度的体验感受。给出一定的时间充分讨论后,让学生们模仿现实的情况来演绎这一案例情况,在表演中往往出现新的问题、新的思路,而且学生们参与度非常高,有时严谨有时幽默,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尤其在面对一些案例中的冲突时,学生们往往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头脑风暴,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乐在其中。最后,教师对整个案例的角色扮演进行总结分析。

2.3团队合作参与比赛

按每组3~5人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并由小组的成员进行介绍和答辩,最后教师给予一定的点评。这种方法能够考察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现实运用也较多,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小组成员不能过多,3~5人为宜,否则容易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小组的案例介绍和答辩最好由两个学生上台共同完成,一个学生往往不能把小组的观点全面陈述出来;教师在讨论环节和答辩环节要注意控制整个过程,防止陈述过于细节化和冗余化,不能出现偏离主题、学生情绪过于激动等现象。

2.4设计主题,开展课堂辩论

由教师讲授理论时,学生们往往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教师的观点就是学生的观点,最新的理论就是最正确的理论,缺少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如在讲授网络营销的优势,讨论网络营销会不会取代传统营销方式时,如果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往往是记下笔记,不加思考。这时,可以让学生们全面地分析问题,将学生们分成正反两方,一方强调网络营销的优势,一方强调传统营销的优势,就这一问题开展讨论。通过两方的激辩,教师将正反方主要观点写在黑板上,最后加以总结,认为网络营销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营销,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网络营销不是万能的。

3、总结

教育经济论文范文 篇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源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实质是作为民办高校的管理和招生人员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迷失,缺乏以经济哲学的视角思考民办高等教育营销理论的战略价值。其主要表现为:

1.大多数民办高校招生人员的理念还停留在“招生就是要多招学生、多赚钱”的层面,学生成为其“牟利”的工具。

在招生实践中,由于这种工具理性思维的放大,客观上造成教育价值的偏移,招生人员往往认为,招生任务的完成要靠与高中班主任教师的交易、广告宣传和搞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来完成,因此多采用“买卖学生”的隐性腐败、多渠道宣传推销和无所不用其极的公关营销手段来开展工作。事实上,宣传、推销仅仅是营销手段,不是营销的全部。

2.民办高校招生人员多由学校的行政、后勤等人员组成

缺乏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教育教学的价值纬度缺乏认知,造成招生人员教育营销价值理性的先天不足,导致其缺失对优质师资、特色专业建设、重点实验室等教育营销“软资源”和“硬资源”的深度挖掘。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招生工作解决的是生源数量问题,教学质量解决的是生源质量的问题。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忽视对教学质量价值属性纬度的营销属于不完全营销。具体而言,民办高校忽视了教育营销的精髓,即民办高校必须把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教育营销价值的核心内容,必须全程监控教育产品(学生)的塑造和社会对教育产品的认可度,而这些才是有效教育营销价值的基础。

3.从目前河南民办高校招生工作的现状来看,民办高校教育营销的策略主要停留在功利性的战术层面而不是促进民办高校大发展的战略层面

教育营销目标只是停留在扩大生源、实现“以学养学”的工具性层面,而没有上升到促进民办高校发展的战略层面。更为严重的是,民办高校的个别领导也不具备教育营销价值理性意识,对招生工作的重视只是出于生源危机的本能管理动机,而其他职能部门、院系从教者往往更不善于对教育营销理念做深刻思考,这既不利于民办高校教育营销实践的深入探索,也不利于其良性、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教育营销是对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理论创新

1.教育营销理论的提出

改革开放之初,市场营销作为外企开拓中国市场而引入的一种营销模式,其市场趋利动机明显。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浪潮已经不可逆转,我国逐渐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理论已成为共识。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发挥教育价值功能,提高教育质量和效能的教育营销理论应运而生。教育营销从工具理性层面来看是手段,而教育营销价值本身隶属价值理性范围,其价值导向上归于传播和推广等目的,两者之间的辩证结合有助于指导民办高校教育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效发挥民办教育的价值功能,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效能。

2.河南民办高校招生工作引入教育营销理论的必要性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政策的持续,民办高等教育将 我省民办高校引入教育营销理论既有现实生存的需要,也有内涵式发展的需要。伴随着河南民办高校发展的双重需要,把教育营销理论提升到民办高校招生工作的战略高度,是保障民办高校在招生战场上生存下来的重要支撑之一。笔者认为,从教育营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辩证综合上提纯教育营销理论是经济哲学思考的切入路径,教育营销理论贯通于围绕教育市场核心而展开的一切实践活动,应当植根于教育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生成过程之中,民办教育机构有义务将社会需要的产品———人才与科研成果输送到有关的社会生产部门或机构,其指向是教育目标价值的实现。教育营销理论在民办高校招生工作上具有价值先行性,其应用则集中体现在民办高校招生工作教育营销策略的路径选择。

三、河南民办高校招生工作教育营销策略的选择

1.进行招生市场调研,实现生源目标细分和准确定位。

事实上,在招生工作教育营销的实施中,首先要重视对生源市场细分找准生源目标,比如在学生入学前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研掌握学生学习基本情况及报考意愿,在学生到校学习之后对入学新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服务,然后根据调研信息寻找民办高校可供给教育产品与生源目标之间的契合。

2.宣传学校特色专业,提高学校品牌声誉。

民办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准确把握自身办学特色。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的定位、办学的价值理念、学科的水平、课程体系的构成、人才培养目标、管理方式和效能、校园文化的建设等方面。以特色吸引学生、培养学生、成就学生是保证学校声誉的基石,民办高校学生的质量要接受教育市场终端的检验,教育品牌的优劣取决于学生培养的质量。因此,招生工作上的宣传推广要重点从民办高校的特色专业等方面做文章,以提高学校品牌声誉为导向。

3.树立教育营销战略意识。

教育经济论文范文 篇8

在倡导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的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是区域旅游经济提升品位的内在需要,其价值指向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一)中和伦理价值:生态文明教育的质核要求“中和”语出儒家经典《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从这里看,“中和”既指情感意识的中正平和状态,更指由此而成的人与天地万物的有序排列与生长状态。需指出的是,这种有序排列与生长状态,首先是基于人的中正平和状态而言,在此基础上再向外推扩出“天地位”、“万物育”的合理排列秩序。我们可以把这种合理排列秩序的建成称之为中和伦理。在这种动态的中和伦理秩序中,强调的是以主体“我”的完备为排列秩序的起点,但这又不会导致自我中心主义的形成,因为主体的完备是为了指向外在的伦理秩序,以期实现由内而外的价值目标,而这正是中和伦理的价值所在。与中和伦理价值相应,在生态文明教育的质核要求上,两者显示出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从生态文明的质核看,它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目标,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突出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协同发展和长远规划。在这种关系链中,人始终处于关系链条的核心,并始终作为诸关系的首发者而存在。不管怎样,人作为灵动主体的一方,他总是试图靠近自然、社会以及他人,通过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和谐共存来促成自我的完善,由此亦形成一个由自我———自然———社会———他人———自我的良性循环轨迹。显然,前后两端的“自我”,内涵已有很大不同。前者是逻辑价值的起点,主动实践的意味居多;后者是伦理价值的满足,它经历了一个价值完善的过程。这种生态伦理价值的前进路线,与中和伦理价值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者说,生态伦理文明教育的实际价值指向就是中和伦理价值观。中和伦理价值要求从主体的人出发架设起人与万物的合理伦理秩序,生态文明教育主张以人为首发要素,通过人的作为实现自然、社会与他人的和谐共存,两者在理论实质与前进方向上是一致的。

(二)审美艺术价值:生态文明教育的表征形式如果说,中和伦理价值体现的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本质规定,那么审美艺术价值则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表征形式。这里所说的表征形式,首先是指自然环境赋予人的视觉之美。视觉之美要成为一种审美艺术价值,显然不能着意于外在环境对人的感官的简单投射。毋庸置疑,当原初生态以其天造地设、自然浑成的面貌特征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所感叹赞美的,不仅仅是其外在的表面形式,更在于由此而引发的对于人的心灵的启发与思索。进一步说,视觉之美的形成,是出于外在自然对人的灵魂深处的触发,从而导致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产生。对于人为修饰的旅游区域而言,视觉之美也应该具有同样的审美效果。这样,生态文明教育中关于审美艺术的内容之一,便是建立起外在自然与主体之间的审美渠道。这里所说的建立审美渠道,不仅在于确保外在环境的原初、质朴与优美,也指担保人之心灵对于这种原初、质朴与优美的触机与感应。对于两者来说,是由自然之美荡漾起人之视觉之美,并扩展出人的心灵之美,其间呈现的是一个自然流动并充满愉悦享受的审美艺术过程。作为一个旅游区域,视觉之美固然重要,但最令人期待的则是这个旅游区域所具有的文化蕴涵。这里所说的文化蕴涵,既指在历史变迁中沉积下来的思想体系与观念系统,也指在自然、社会和人之间形成的整体协调氛围;既指具有国家范围的大文化主干,也指独具特色的地方区域文化之支脉;既指已经成熟稳定的定型文化,也指正在形成或将会出现的现在文化与未来文化。文化的多样性内涵,一方面表明文化本身的特殊与丰富,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生态文明教育独有的方向,这个方向就在于采掘旅游区域的所有文化资源,或者形成一种新的旅游文化观念,以期促成该旅游区域审美艺术价值的建立。实际上,文化因子对于人的审美艺术的形成具有全局作用,而且它一旦形成,便具有持久性和深刻性,不会轻易改变。不妨这样说,视觉之美带给人的只是一种浅层次的艺术体验,而文化蕴涵带来的审美享受则是具有广远深度的内心体会。这种文化艺术上的审美艺术价值带有自觉的意义,表现为人文关怀和追求,有时甚至表现为一种灵魂深处的革命,因而更值得去探究。对于生态文明教育来说,这增添了难度,但其意义和作用也正体现在这里。

(三)生态经济价值:生态文明教育的利益诉求生态经济价值作为一个问题提出,首先是基于人和外在环境的不适应。由于人们对外在自然的干预日趋紧张,导致人与自然的问题也日益增多,生态经济价值就是为挽救人与外在环境的不适应而提出来的。它要求在人与外在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避免因人类的过度干预而改变外在环境的原初面貌。另一方面,在已经遵循中和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前提下,我们所说的生态经济价值,亦指生态环境给予人类的某种利益回报。也就是说,生态环境可以满足人们因对它的适度改造而带来的利益需求。人和外在环境的关系,在理论上可以表述为主体和客体的对应。与这种对应相应,则有主体价值和客体价值之别。所谓主体价值,是指作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正面的体现,其合理性的需求得到满足。客体价值则是指外在环境作为一种实际存在,它不是孤立地自我发挥作用,而是在纳入主体的意识范畴和行为实践之后,其自身的属性满足了主体的某种需要。这种满足就包括客体对于主体的物质利益诉求。我们不妨以区域旅游地为例对此稍作说明。当一个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在经过一定的管理程序后,这块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被当作旅游场地呈现出来的时候,其中的物质利益需求可能就成为管理部门的考虑内容。特别是当这块自然环境附有人为加工痕迹并且一开始就被赋予一定经济利益目的时候,这种考虑就显得更为明显而迫切。也就是说,人们是怀着一定的功利目的和经济效率来管理、经营这块自然环境。然而,需指出的是,对于生态文明教育而言,无论是主体价值的满足和客体价值的实现,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贪求“纯功利主义经济效率”,而是基于追求“生态经济效率”。因为在生态经济效率模式下,它强调人类对经济效率的追求必须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有效统一以及生态经济效率的产生过程对良好社会秩序和优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这实际上意味着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应同时兼顾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协调一致。我们主张合理利己的物质需要, 在这个意义上,生态经济价值才会有适当体现,也才符合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教育的中和伦理价值、审美艺术价值、生态经济价值,构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价值指向,也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伦理方向。就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立场而言,在于主张“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伦理思考的框架内,即要求人们在道德上不仅仅要关爱人,而且要扩展到关心生态系统中的自然事物身上,要对它们予以良知上的尊重,要用道德来约束自己对待大自然的行为”。生态伦理学的这种基本立场,也正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立场,两者共生于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框架。

二、生态文明教育服务区域旅游经济的有效方式:无缝对接、合作双赢

教育与经济论文 篇9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筋”和“骨”,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大力发展教育。教育承担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就这意义上来说,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条件。教育活动通过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力等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从而达到缩短社会生产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贫乏的国家,它之所以能跻身发到国家的行列,主要是由于民治维新后日本一直奉行“教育立国”和“科技立国”的战略。教育提供各种专门人才,已�

教育通过培养人实现为经济建设服务,是经济增长重要的经济资源。英国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居于世界的统治地位,后来之所以被美国取代,就是当时英国的劳动力只有70%受过教育,而美国则有90%。据统计,1960-1978年,注重人力资本积累战略的国家实际人均GNP平均增长4.68%,而注重物质资本积累战略的国家仅仅为3.86%。前者的代表有韩国和台湾等,后者的代表有巴西和西班牙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大量的人力投资是实现现代化的必备条件之一。在现代社会大生产条件,教育这个培养人的活动,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用劳动简化法来计量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十分重视教育。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实现,就成为一句空话。”他强调:“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到目前为此,我国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以下是用劳动简化法计量我国1982-2000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劳动简化法是前苏联学者和我国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根据马克思关于少量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简单劳动的理论,确定劳动简化比(简化系数),按照一定的数量关系,将复杂劳动量简化为简单劳动量,计算出简化后的劳动总量中有多少是教育因素而增加的劳动量,进而求出增加的劳动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一)确定基期和报告期,并统计基期和报告期的劳动力总人数和国内生产总值

1982年为基期,国民收入为5294.7亿元,劳动力人数为52150.56万人;报告期为2000年,国民收入为89442.2元,劳动力人数88797.97万人。表1:

(二)确定劳动简化比

以小学四年级以下教育水平的劳动者为“基准”劳动力,设为1,受过小学教育(5-6年)的就为[(5+6)/2]÷4=1.375,受过初等教育(7-9年)的就为[(7+9)/2]÷4=2,受过中等教育(受10-12年高中或者中专教育)的就为[(10+12)/2]÷4=2.75,受过大学专科以上教育(受13-19年教育,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的为[(13+19)/2]÷4=4。(三)分别求出基期和报告期平均劳动简化比

计算公式为平均劳动简化比=∑(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的劳动简化比×各级教育程度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百分比)求出结果见表2:

由表2,可得1982年的平均劳动简化比为1.34,2000年的平均劳动简化比为1.89。

(四)将社会复杂劳动量折算为简单劳动量

当我们把劳动者的质量转化为劳动者数量的时候,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总劳动量就会增长,在生产中通常表现为教育年限较长的劳动者对生产的贡献较大。社会复杂劳动量折算为简单劳动量公式为:

社会总劳动力中包含的复杂劳动量折算为简单劳动量(社会劳动力总数×平均劳动简化比)

经过计算,1982年和2000年由于教育程度的提高所带来的劳动量的增加分别占总劳动量的25.37%和47.10%

(五)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如果把经济增加看作是全体劳动者劳动劳动共同努力得结果,那么我们就可以依据前面几步计算的结果求出由于教育程度提高而引起的劳动量增加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所以我们就可以求出1982年和2000年由于教育程度的提高带来的经济收入,经过计算得,1982年和2000年由于教育程度提高而带来得经济收入1343.26亿元和42127.28亿元。然后进一步求出报告期和基期由于教育所起作用得国民生产总值为40784.02亿元。见表4:

三、结论

从以上我们的计算结果可知,用劳动简化法计算,在1982年到200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84147.5亿元。其中,由于教育水平提高而带来的经济增长为40784.02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47%。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很大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知识和科技等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教育的关系,使教育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催化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动力。

【摘要】教育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劳动简化法分别计算了我国1982年和2000年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47%。这些数据证明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育经济增长劳动简化法

参考文献: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高金环。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再认识[J].科技与教育,2004,(3):43-44.

[3]刀福东,李兴仁,王天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学术探索,2004,(2):51-54.

[4]杨盛菁。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甘肃科技,2005,(1):203-205.

教育经济学论文 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市场;技能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而且对缓解目前就业压力、以教育扶贫、对社会进行综合治理有重大作用。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困难已经直接影响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的原因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就工业化进程而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完全转到依靠人力资源素质和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资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往往大于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造成企业注重劳动力价格而忽视劳动力素质,甚至企业在减员增效过程中,为了减少支出,出现减技术工用普通二,减高工资用低工资现象。“先培训后就业”和“持证上岗”喊了多年却难以真正执行、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从经济结构上来说。我国是典型的先进工业部门与落后的农业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供给相对于劳动需求具有无限倾向。无限劳动力供给是由于工业部门劳动生产卒远远高于农业部门,引起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结果。同时,人口过剩,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机构改革,也是形成无限劳动供给的原因。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现象的长期存在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苛刻的外部环境。从价值取向上来看,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文化影响,很多家庭往往把读书当作子女出人头地的主要途径,并不是把教育当作一种就业的手段。中等职业教育则是培养有一技或数技之长的技术型劳动者、无法满足这种读书出人头地的心理需求,这就是很多学生即使上不了高中也不愿上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要原因。就当前社会用工情况而言,部分企业用工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得大学本专科生干一些中专生也能干的工作。这种“高才低就”现象不仅给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造成极大浪费,而且对整个劳动力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从投资和收益的角度来分析,个人教育成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育费用,二是学生效弃的收入。教育费用又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府拨出的经费,二是个人负担的学费。学生估价自己受教育后的收益分为个人未来较高的收入和个人未来较大的职业机动性以及个人未来较大的自我发展空间。现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实际上就是学生花费了较大成本,难以获得较大收益的原因。

2.不合理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结构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教育结构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教育资源不足本身并不是主要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当。在1997年按年龄段(该年龄段一般来说学生已经高中毕业)小学毕业生占28.6%,初中毕业生占51.5%,即80.1%的人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职业培训就进入了就业岗位。在我国这种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教育结构环境下,一旦整个教育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必然处于不利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教育结构应是在普九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等教育注重学术教育,质重于量;职业教育应侧重技能教育,使 从社会全面发展角度来看,培养人才应注重大部分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仅仅把有限资金完全用来为培养高级学术人才作准备。

3.近年来,在中等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下,盲目放开管理,无限制补充低水准生源,导致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严重,造成大量的无效教育,队而使得职业教育发展更为艰难。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和专业结构应与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所决定的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相适应,并不是高水平人才资源越多越好。目前“高才低就”现象就是教育资源无效配置的一种表现。一方面我国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中经过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工人的比例很低;另一方面却又出现中职生就业普通困难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等职业教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很多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所具备的技能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教育具有间接性、滞后性和长期性特点,现在的专业、课程设置、招生效量要适应的是三、四年后的市场需求。而很少有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市场需求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和预测。更为严重的是,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各自为政,缺乏一个权威的协调机构,使得各学校之间专业设置交叉重复,招生恶性竞争。特别是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各校一窝蜂地开办经济类课程、计算机专业等热门学科,导致低层次人才重复培养,从而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4.教育质量下滑,招生困难与就业困难互为因果、相互推进,使得中等职业教育雪上加霜。就业困难本身就是社会对目前教育质量的一个总体评价。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一是职业学校招生因难制约了学生素质,加上对教学缺乏强有力的约束相激励机制,造成毕业生质量滑坡;其二是大多数学校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技能放在首位,没有突破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其三是管理体制上各自为政,使得教育质量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其四是社会力量办学缺乏必要的办学条件和质量约束。

二、中等职业教育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给自己正确定位。

中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目标,以企业为课堂。以市场作为检验质量的唯一标准,根据社会需要组织教学,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新体系。

1.中等职业教育要成为失业和下岗职工的培训基地。从经济角度看,失业会造成资源浪费,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从社会角度看,失业会影响社会稳定。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把制约经济发展的失业人员转变为新型的人力资源。解决失业问题不仅仅是从创造就业岗位入手,更重要的是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从培养失业者技能入手,实行“开放式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性失业(劳动技能不适应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转换和升级所产生的失业)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永久的市场。我们应学习德国的经验。把失业救济与转业、转岗结合起来,失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否则不能给予失业救济与补贴。

中等职业教育要面向农村大市场。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把几亿农民培养成懂技术、懂经济的现代化农民,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最大市场。农村教育在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应增加职业教育的比重,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农民上农业学校不举行入学考试,不受年龄限制,不受时间限制,在市场规律指导下,以培养实际农用技术为主。农业实用技术教育有很大的外在效应。因此,政府应把农科类职业学校当作公益事业来办。

2.中等职业教育内容要以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主。企业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德国职业教育采用双轨制,把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联系起来,其中以企业的操作技术为主。学生在三年的职业技术教育中,以企业学徒身份学习操作技能,在职业学校或培训中心以学生身份学习技术理论,一般学生每周四天在企业进行实际技能培养,一天在学校学习理论课。在学徒期间企业发给部分工资。德国经验对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有很大借鉴意义。

职业教育应把社会引进课堂。香港职业教育一大特色是请知名的商界人士参与策划及组织教学工作,课程的设置总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科专业的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注重操作技巧,使教育与训练结合起来,学生一毕业就是熟练的技工或技术员。香港的人才培训突破了普通教育模式,不图形式,不囿“文凭”“学历”,从实际需要出发,讲求培训实效,真正做到学用一致。大陆中等职业教育应学习香港经验,把社会引进课堂,和市场全面接轨。

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露要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1.根据国外经验,我国应制定法规对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就业前一律实行强制性2—3年职业培训,没有经过岗前培训一律不得就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另一方面延续他们进入就业队伍的时间,缓解目前十分严重的就业问题。

教育经济论文范文 篇11

生本教育的提出基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由于我国传统课堂教学多以知识讲授或者说灌输为主,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被动者,传统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全球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由此,全世界掀起了教学改革的浪潮。一些教育研究者提出,教育应当面向学生,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力求实现五个方面的突破:其一,在学科为主的学习内容上有所突破;其二,在学习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其三,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方面有所突破;其四,突破传统的评价方法;最后,在研究方向上有所突破,即促进研究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变。生本教育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2生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内涵

顾名思义,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是由郭思乐教授最先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方式。生本教育是在全球教育改革的洪流中诞生的,也是适应我国教学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本质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目标和宗旨。一切为了学生,就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制定、教学方式的安排等等,都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都是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其次,“尊重学生”。这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学生也是有生命的独立个体,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而且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见解,甚至是疑问。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才能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最后,“全面依靠学生”。这是说教师要把课堂和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们要改变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3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经济法教学改革实践

教育与经济论文(最新14篇)

3.2注重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促进师生互动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传统案例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针对文本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对各情况所蕴含的经济法知识进行解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并不能真正融入到案例情境中去。而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会有明确的身份概念,也会针对自身所处的位置具有更加深切的认识,对案例中所包涵的经济法知识会有更加清晰的辨别意识。同时,角色扮演的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角色扮演所产生的其他作用也很多,例如,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而且,学生无需走出课堂便可感受到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境,还能在角色的矛盾与抉择中凸显自我的个性。可以说,角色扮演是进行案例教学的最好手段和方法。

4结束语

教育与经济论文 篇12

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是个实践性很强的现实问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学科

理论角度为其把脉分析,提供意见和建议。学术由陈树生团队共同研究而出的《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动力研究——农村职业教育的视角》,以农村职业教育的独特视角,并依赖于多个学科作为理论视点来为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把脉,分析其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源,部级期刊对于职业教育和县域经济相互促进式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和措施,可以说充分实现了教育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实践的紧密切实结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我国现有国情来看,县域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没有县域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由此,西

部县域经济的竞争和长远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的力量。但是,我们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在

全国范围内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并且西部自身条件中也有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种种因素:

自然资源分配不均,人口基数大,劳动力素质差等等。其中,劳动力素质问题尤需引起关注,所

以,发展职业教育,对技术等知识较为缺乏的劳动力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就势在必行。陈

树生团队的成果正是从这个角度对我国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宏观分析,并分别

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县域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

行了深刻剖析,进而从职业教育的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着手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建议和发展策略:

从外部力图实现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型,从过分、单一地重视普通教育,忽视甚至歧视职业教育转

为对职业教育的日渐接受和重视;同时,确保政府等相关部门对于职业教育的经费保证也是改变

职业教育发展的落后现状。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而言,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

统一协调影响职业教育水平的各个影响因子,从而达成职业教育的最优化发展;另外,职业学校

要开设出“面向市场、学校自主”的专业,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市场对

于职业人才的培养和选用也应该更多地和学校建立对接渠道。这样,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建设,

职业教育通过人才的培养这一渠道就能够发挥出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往对于县域经济和职业教育两个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在经济学和职业教育学范畴中展开

教育经济学论文 篇13

对于参与式教学的本质理解,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 高广胜(2009)认为参与式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参与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参与式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教学理念。例如,许建领(2006)指出,参与性教学以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核心,强调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投入,从而实现其内在素质的强化。最后一种观点认为,参与式教学的本质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例如,李峻(2008)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透视与反省,认为参与式教学首先应当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而教学方法是理念的载体,参与式教学并不是以特定模式机械的运作,而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的即席创造。陈时见(2014)认为从理念上讲,参与式教学提倡以学生学 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模式是以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教育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

1.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性原则。

本科学生提高《教育经济学》课程知识应用能力,应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为前提。首先,根据加涅对学习类型的研究,概念的教学是基础,原理的教学是中心,问题解决则是前两种教学的综合和提升。其次,本科阶段的大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是以概念的理解、判断和推理能力为基础的,并且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对判断的掌握,对推理的运用呈现出层次性、阶段性和等级性的特点。第三,教育经济学的学习必须以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理性感知为起点,才能指导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完成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的升华,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结构。

2.教学内容的探究性和现实性原则。

探究性强调的是教学要围绕参与式教学的多元目标,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发现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树立探究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来设置探究性问题,创设与现实紧密相关的情境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现实性强调要在本科阶段教育经济学的参与性教学活动中,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具体而言,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社会现实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只有符合社会需要,才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否则,脱离社会实际的教学内容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厌恶学习,觉得学习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

3.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他们越来越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来获得新知识、新观念。因此,本科《教育经济学》课程实施参与式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开放式教学。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参与式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情况,适时地变换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二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应当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三是创造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理解、对话、宽容、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学习,能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方面的才能。

三、《教育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路径探讨

在《教育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践当中,教师要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注重把教育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讨论和研究中来。具体改革路径可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进行:

1.课前预设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应当更加注重课前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问题设置的初衷和目标。任何一个好的问题都包含目标、已知信息和有限障碍这三个部分,当问题的设置初衷和目标之间距离越远,那么问题探究的空间就越大,越能提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的自主探究积极性。二是要将书本上的理论性问题与实际经济问题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加工后有意义的问题指引下,学会发现问题,进而运用正确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最终通过问题的解决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树立并强化自身的探究意识。参与式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是给予学生宽松的环境,让其自由探究,但就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向而言,探究是在教师预设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进而预设学生的思维路径,提出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问题。教师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例如,可通过观察、调查统计、文献研究等方法,让学生独立钻研、自主探究教育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上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大胆展示自己的观点,提高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科阶段《教育经济学》教学课堂中,引用趣味性案例分析、让学生针对开放性问题小组讨论、运用多媒体展示教育经济现象等都是较好的方式。在营造课堂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与学生形成双向互动模式。大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与学生沟通,引导他们正确思考,防止出现大的偏差。其次,要重视结论分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结论都是不系统、不全面的,教师要引导小组之间信息的分享,使不同思维形成碰撞,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要加强追踪与评价。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足,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往往有错误,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能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

3.课后安排实践活动,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常常还会有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为学生安排与课堂问题相关的后续研究性作业和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深入教育经济学领域的学习。例如在讲授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内容时,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本校调研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使学生深刻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育带来的种种影响,从而提高其对教育和市场经济现象及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更加直观地理解市场经济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明确教育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适当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评分的比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真正将教育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改革目标。具体而言,《教育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应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要考虑到学生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小组讨论领导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课外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期末考试则包括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对主要概念的掌握程度的考核,以及对理论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

教育与经济论文 篇14

教育与经济论文(最新14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