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的有关论文【优秀9篇】

中国梦表达的是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雄心壮志。本页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实现中国梦的有关论文【优秀9篇】。

实现中国梦的有关论文 篇1

《打好就业持久战实现中国梦》

【摘 要】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阐述了“中国梦”。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当下,中国的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还面临一系列困难,其中,就业问题是突出的矛盾之一。实现中国梦还应该推进就业体制改革,解决就业矛盾,打好就业的持久战。

【关键词】就业体制改革;人力;经济;劳动力;管理;人力资

失业,是经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经济学理论认为4%的失业率为充分就业,我国有少数地区能达到这个标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解决就业问题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增加就业是我国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就业是我国民生之根本,也是人民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根本途径。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了就业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更何况就业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1.就业岗位有限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高,就业几乎是通过依靠经济扩张带动来带动的。但是基于就业的增长弹性系数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0.32下降到了90年代的0.1左右,据专家称,如果保持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那么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充其量也只有750万个左右。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规模以及结构布局中的就业岗位是极为有限的。

2.就业人口中妇女和弱势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加

在市场供求总量和结构转型的相互作用下,结构性失业的矛盾日益剧烈,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1年对10个城市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35岁以上的下岗工人超过74%。而对这个年龄段的单位用人需求仅占总用人需求的30%。而根据有关人员在武汉、沈阳的调查显示:下岗职工下岗的平均延续时间大概是5年。由下岗转为失业的平均失业周期大约是18个月,也就是说职工在下岗后一年半会失业。

二、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矛盾及原因

1.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排斥

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相比之下,以前三个人需要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要一个工人来操作机器完成,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会裁员。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会吸引企业把资金用到购买先进设备上来,这样用于支付普通劳动力的资金数额也会大幅度降低,而对于满足可以操作先进设备的员工的工资则相对要多一些。劳动力供给的速度超过需求的速度就会产生失业。

2.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特征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是失业现象的主要原因。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在转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包括失业在内的矛盾出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企业陷入困境被迫停工停产,有些甚至倒闭。企业的在职无业职工急速上升,1996年为400万人,1997年上升为700万人,2012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3.劳动力供求双方的选择性

劳动力本身与劳动力的需求方都是市场中独立的主体,双方的最终目的都在于追求利益的追大化,所以他们的选择具有自主性。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导致劳动力就业难,企业招工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另一方面,大部分劳动力的就业观念落后,与市场经济脱轨,不称心的工作不愿意做,选择工作过分挑剔,高不成低不就,盲目追求“铁饭碗”。

4.就业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就业政策的工作,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共政策来推动就业并将积极的就业政策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和战略的高度。但是,我国的就业政策还有待于完善。比如: 缺乏促进就业的专项法律,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就业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依靠政府的规章;失业保障政策和再就业政策关联性不够,社会保障仅仅停留在消极的就业保护的层面,与再就业割裂开来,引起劳动者的依赖现象和消极懒惰情绪;促进就业的经济政策也不够健全。金融方面,对城镇失业和下岗人员的创业项目及劳力密集型企业的扶持和覆盖面积小,税收优惠政策影响范围较小,分配不合理。

三、推进就业的策略研究

1.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

充分发挥政府在就业中的主导作用,明确政府在就业过程中的责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立法,完善就业法规政策体系,让就业工作依靠法律来得以保障,做到有法可依。对于正在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法》和《促进就业法》应加强执行和监督的力度,对于违反法律和政策的行为予以惩戒。加大失业救济与促进再就业政策之间的关联性,形成政策合力;完善财政,金融和税收方面的相关政策,如:下岗实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再就业的税收政策等。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开放公益性岗位。

2.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规模

合理调整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充分发展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数。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的关系,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能有效带动就业水平的提高。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时期,经济的增长虽然不能彻底解决转型过程中的就业问题,但可以阻止就业水平的下降。我们不仅要发展高精尖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来提高竞争力,还要发展劳力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来扩大就业规模。

3.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就业机会

“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是党的对就业工作的战略部署。应“授之以渔”:建立和完善就业培训系统,对低素质的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就业能力从而更加适应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市场需求。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就业,促进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推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

4.加快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更新,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模式和理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经济的发展了,“对物的开发过度,对人的开发不足”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应该采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对我国庞大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开发,解决就业问题扩大就业人数的数量和质量,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结语: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做好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民生和安定的艰巨任务,同时我国的这一基本国情也是我们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的优势所在,进一步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水平的质量,是发挥我国这一优势的重要前提和紧迫任务。另外,只有深刻认识到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矛盾原因,才能做好推进就业的工作和任务。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失业的多方面的原因和对策。

参考文献

[1]崔恒良,张阳。中国就业问题的现实挑战及其政策选择[J].传承,2009,(8):106-1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 年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陈振明:《公共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徐新宇。中国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思考,经济杂谈[J] . 2009, 2: 149-150

作者简介:

冯延云,河北大学法学学士在读,就读与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研究方向:政治学与行政学

毛概关于中国梦的论文 篇2

《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

摘要:中共以来,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凝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从多年的实践可以看出,要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

关键词:人才;中国梦;根本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2-0160-01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无论是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离不开人,根本上要靠人。纵观历史,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有人才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根本保证。

一、人才建设的重要论述

党的指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在看望专家学者时强调:广大专家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起着高端引领作用,在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中起着关键支撑作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依靠力量。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联系专家工作的重要意义,将联系专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做好联系服务专家工作。

在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演讲时强调: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在党的以来关于人才的系列讲话,提示了人才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大意义,体现了党中央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关心重视,彰显了当下中国广纳天下英才的博大胸怀。实践证明,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优势。人才工作必须有一个远大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就是中国梦,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一个育人环境、用人环境、生活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科技人才的使用必须要有新的思路。

二、创新观念,增强用人意识

不同行业与同一行业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人才观念。人才观念,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人才意识,它影响和支配着整个员工队伍的建设。人才观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社会发展不完全同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不断的产生新的需要,出现与之适应的新行业,旧人才观念长期存在,成为企业前进的沉重包袱。现实证明,增强用人意识、创新人才观念是企业现代化的先导。

科研院所的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条必须走的发展道路。受长期计划经济传统的影响,科研院所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机制体制上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小富即安的观念和思想还比较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创新人才观念。创新人才观念,通常情况下,学历、资历与能力具有一致性,但客观上也存在矛盾。在识别人才时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克服“任人唯亲”的观念。树立选拔创新开拓型人才的新观念,以人为本,尊重人才,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事业。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新机制。对人才有宽容度,要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保护好人才。扬长避短,让各种人才能够成长起来并发挥作用。最合适的人才就是最好的人才,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关心成长,建立激励机制

关心人才的成长,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组织的效率。激励意味着承认、尊重、关爱、鼓励、支持和报偿,没有对劳动和付出、努力和贡献的应有酬劳,没有天道酬勤的机制,没有公平合理的激励,没有奔腾向上的热情和生命力,我们的生活将失去色彩,社会将失去生机,财富将面临枯竭,创新将缺乏动力,正义和美德将得不到弘扬。

人才激励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科研院所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完善规范的激励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关心人、尊重人,创造各种条件,促使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有效的思想激励、行为激励、参与激励、目标激励、培训激励、竞争激励、晋升激励、文化激励、榜样激励、绩效激励、荣誉激励、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等方法,把人才吸引来,留得住,用的好,实现人才的相对稳定。

科研院所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科研院所特点、时代特色和员工需要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科研院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重点培养,适应发展战略 从目前来看,我国人才培养结构还难以适应经济发展体系建设的需求。一是人才总量不足。二是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千金易得,一将难求”的局面,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科研院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如何能更有效识别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人才,作为科研院所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建设与培养关系到科研院所能否长久持续健康发展。

为适应“转方式、调结构”对高素质科研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强科研院所重点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战略规划。加快选拔和引进一批适应科研院所发展战略的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特别是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造就具有世界水平、适应行业创新发展需要的院士、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五、文化引领,营造成长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根本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必然需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而其本身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科研院所所在工作中要特别重视三个方面:一是切实保证人才的主人翁地位。他们对院所各项重大决策的知情权,对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举措的参与权以及对院所发展规划的建议权,对各项工作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权都体现了尊重是否落实和尊重程度怎样。二是重视他们继续学习和提高的要求。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出现,对科技人员在职在岗的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决不能放松,要为他们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开辟提高思想素质、业务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渠道。同高校建立联合培养人才的定点。在用人观念上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广泛开展了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三是主动从生活、家庭和身体上关心他们。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是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促进团结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团队氛围是感情上拴心留人的必要条件。

要营造鼓励人干事业,支持人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对科技人员来说,在一定的物质追求得到满足之后,他们最大的满足是事业上获得成功。事业成功的前景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大动力。要建立一种充满活力、公平竞争的管理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他们的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根本体现。科研院所通过推荐选拔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这些措施不但促进了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也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六、结语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是实现“中国梦”最可依靠的力量。人才强国建设每向前推进一步,我们离实现“中国梦”就会更近一步。

实现中国梦的有关论文 篇3

《大学生就业态度与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态度;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21-01

一、实现创业和就业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中国梦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是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奠基和催生的,它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进取理想和坚定信心,同时,中国梦的提出能够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产生巨大的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周天勇学者将“中国梦”细化为可逐步实现的“小梦想”。他认为可以从实现国民的新生活梦、安居乐业梦、社会保障梦、公共服务梦、环境优美和家庭平安梦以及精神生活梦的实现来成就中国的“梦想”。其中,就业和创业梦的实现是安居乐业梦的基础。

贫富差距扩大化,政府官员腐败现象严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现状难以解决现存的和未来产生的就业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社会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矛盾日益激烈,为中国梦的实现带来一定的物质和制度阻力。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团队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展现了务实稳健的作风,呈现出廉洁亲民的新气象,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客观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的主要力量,既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所面临的现实障碍,也要充满信心创造条件以促使中国梦的实现。

二、就业态度影响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梦的实现

(一)就业问题严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正逐步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扩招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受教育的愿望,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没有很好的与市场同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和人才“高消费”的问题。部分大学生的劳动力贬值,所获薪酬较低,“蜗居”、“蚁族”等流行语形象的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人才高消费的结果是大才小用,小才不用,导致就业困难,高级人才流失,这会导致高等教育的规模超过应有的水平,使教育结构失衡。①大学生学位贬值和人才“高消费”无意设置的学历屏障,低学历人才被无法实现就业,致使人才市场供需矛盾,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合理的就业态度有助于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培养合理的就业态度,引导大学生产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的行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就业与创业梦的实现。

合理的就业态度应包括对自身价值、职业价值的正确认知,了解国家为促进就业和自主创业而制定的相关政策,进而产生积极乐观的情感,促使就业和创业行为意向的产生,以实现就业和创业梦。

生活舒适、交通便利、发展空间大等因素致使许多大学生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流动,使得城市对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国家出台了多项面向基层就业的新政策法规,比如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以缩小城乡差距并缓解就业矛盾。转变观念,投身于国家需要的建设中去。政府放宽创业条件,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实现自主就业,以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

美国学者C・Hovland等人提出态度转变模型,强调说服者、说服对象、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构成态度转变所关联的四个基本要素,说服对象接受外部刺激,经过服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形成新的态度。Hovland的认知说服理论认为接受者如果认为传递者没有操纵自己态度与行为的意图,心理防御较低,信息的接受较好,易于转变态度;接受者对高吸引力的传递者有较高的认同,因而容易接受说服。态度转变理论认为,沟通信息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频率的信息重复率可增加大学生对就业和创业信息的关注,促进就业态度的转变。合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就业和创业信息进行传播,及时更新和提供多领域的就业和创业信息。社会交换理论认为,态度是肯定因素(得)与否定因素(失)的代数和。在进行就业和创业信息传递时,应提供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信息,帮助大学生对其选择进行得失利弊的权衡与比较,从而产生合适的就业和创业行为。

大学生态度的转变还受到其原有的态度体系及其心理特质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态度的转变与培养应尊重个体原有的态度体系及其心理特质,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就业和创业教育,培养合理的就业态度,这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进程。

合理就业态度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众传媒四位一体相结合。学校教育应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和责任教育增加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知,鼓励其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为中国梦的实现俸献自身的绵薄之力。社会和媒体应大力宣扬青年个体自主创业并实现其梦想的优秀事迹,通过榜样教育建立大学生自觉实践“中国梦”的现实载体,给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家庭成员可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将学校教育和社会、媒体的结合以来,给予大学生心理支持,给予其自觉实践“中国梦”的勇气。

注释:

①雷明全。我国人才高消费问题探析[J].财经研究,2002(2):59-60.

参考文献:

[1]余华义,陈东。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难与“人才高消费”[J].社会科学研究,2006(3).

[2]袁静。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M].长安大学,2010.

[3]周显信。“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J].探索,2013(2).

毛概关于中国梦的论文 篇4

《对实现“中国梦”的若干探讨》

[摘要]“中国梦”自提出以来,就成为了当前国民生活中讨论最多的词汇之一。但是,如果想真正地理解“中国梦”的实质,了解其现实价值和意义,还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来了解这一理论的内涵、外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的有效路径,为“中国梦”的全面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梦;当代价值;实现路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2年参观国家博物馆时,第一次透过电视媒体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中国梦”这个词。在此之后的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提到了“中国梦”,并阐述了其基本内涵:“中国梦”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可以说,加强对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一、“中国梦”的当代价值意义

“中国梦”的提出,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道路和发展方向

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即是将中国力量有机统一了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实践检验的一条能够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二)体现了中国人的自信心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不论在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梦”的提出,对正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国人们来说,就像一盏充满了自信、激情、奋斗和力量的明灯,不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未来发展的自信心,同时也是促进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尽快实现的推动力。

(三)表达了中国人的心声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同义转换,它真实地表达出了中国人的心声。其中不仅包含着国家的富强梦、民族的振兴梦,也包含着每一位国人的住房梦、社会保障梦、医疗保障梦等实实在在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的梦,只有通过人民的共同努力,为美好的梦想而不断奋斗,才能汇聚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力量。

二、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挑战

“中国梦”的实现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国际挑战和国内挑战,明确“中国梦”实现的外在环境,有利于找到最佳的实现路径。

(一)国际挑战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国家无端臆造出的理论,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会危害世界其它各国的利益,甚至对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这种言论的提出对“中国梦”的实现产生了巨大挑战,也对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形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会导致“中国梦”的破碎。

(二)国内挑战

首先,体制改革困难重重。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在种种困难中,全国人民首先需要共同面对的就是关于体制改革的挑战。因为所有改革最终成功与否都是由体制改革来决定。体制改革是国民经济、科技、文化等所有其它领域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当前阶段,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处于非常艰难和关键的阶段,既有的利益团体不会坐以待毙,一旦触犯了他们的根本利益,“中国梦”的实现就会艰难无比。但是如果绕开这些利益团体而改革,“中国梦”亦难以圆梦。

其次,社会矛盾不断加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方方面面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甚至已经开始严重阻碍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当今社会的矛盾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要复杂得多,主要表现在群体冲突增多、矛盾形式多样化、矛盾包含的方面越来越广等方面。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不断激化,从而严重影响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最终导致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振兴沦为一纸空谈。

三、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

面对中国梦实现道路上的诸多挑战,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做,才能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前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国际问题的解决路径

面对西方国家臆造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既不能始终停留在过去固步自封;又不能听信谣言而盲目自大,要增强与国际社会的的沟通交流,积极寻找能够消除这些负面言论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加强与各国之间对话,揭示西方国家提出“中国威胁论”的丑恶实质。其次,要让世界各国人民真正了解到中国是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以逐渐争取到世界上更多国家和民族的支持,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利影响。最后,我们要彰显国家气魄,主动承担大国责任,这样的举动不仅能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更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反击。

(二)基于国内问题的解决路径

首先,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只有逐步完善这些根本制度,才能保障国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使得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经济发展。

其次,要高度重视民生事业的发展。民生,顾名思义,就是中国老百姓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只有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家整体的竞争力和发展力才能达到一个新高度。同时,只有发展民生事业,才能有效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早日构建完成。发展民生事业,具体就是要改革现有分配制度,提高国民收入比重,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福利,加大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丰富民众的业余生活,大力建设“利民惠民”的基础设施等。

最后,要构建低碳环保的节约型社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也在逐步恶化,空气污染、水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接踵而至,自然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基于这一现实,我们一定要将建设低碳环保的节约型社会摆上日程,将其列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加大科技方面的创新力度,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使社会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中国梦”是伟大的梦,其实现过程必然便随着无数机遇与挑战。我们要针对国内国际出现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过关斩将。此外,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梦”的实现机遇远大于现实挑战,这也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终究会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孙发平,王亚波。论习近平“三个必须”对实现中国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J]。青海社会科学,2014(05)。

[2]云大清。从群众史观视角解读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3]谢春涛。论实现中国梦与坚持中国道路[J]。当代电力文化,2014(07)。

[4]卢玉。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实现中国梦想――从历史和传统文化角度解读“中国梦”及其实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5]张晓明。论通过“四个必须”实现中国梦的深刻涵义[J]。大连干部学刊,2015(04)。

中国梦政治论文4300字 篇5

民族情·中国梦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教育永恒的主题,职业教育更应该积极倡导,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有爱国主义的情怀。本文从民族情、中国梦的角度,有理有据地诠释了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情怀、未来抱负”,让爱国教育深入人心,成为激发高职学生积极上进的动力。

关键词:爱国 中国梦 GDP 创新创强

1 概述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当代中国人的责任。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起教育大学生的义务,用爱国主义的正能量影响和激励当代青年。浙江嘉兴是党的诞生地,有着“红船”精神的传承,地处江浙沪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前沿,人们思想活跃、经济发展前卫,在精神激励下,嘉兴实施“五水共治”,朝着环境优美、资源优化的大道奋进!

作为职业高校有责任让大学生在增长知识、增强技能的同时,构建爱国主义的思想意识,以缅怀历史的情怀、面向未来的胸怀诠释“民族情?中国梦”。

2 民族情

2.1 历史的追溯 什么是民族情?是悲情、是伤情,更是爱国之情。回顾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有着昔日的辉煌,曾经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十六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大概有300项,其中有一半以上,175项是中国人的发明。直到18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是世界上当时最大的,全世界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当时一共就有10个,中国当时就占了有6个。但总体来讲,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贫乏、经济落后,特别是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的欺辱和压迫。纵观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以来,由于清王朝封建专制、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国门洞开,疆土被列强瓜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读史铭志,只有了解民族的屈辱和苦难,才能明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深刻意义。

2.2 弘扬爱国主义 1918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告结束。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华民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竟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一般爆发。

5月4日,3000多名学生云集天安门,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学生的行动遭到军警的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随后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运动。罢工波及各地,京汉、京奉铁路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

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最终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精神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它成为一面旗帜,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不断前行。

3 实现的“中国梦”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都包含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方面,中国梦也是相同的。

3.1 国家的独立 经过先辈们艰苦卓越奋斗。1949年10月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中国屹立在当代世界之林。中华儿女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蒋家王朝三座大山的压迫,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了政治上的独立,国家的统一,中国人实现了翻身解放的梦想。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剥削和压迫,经济远远落后世界发达国家,落后就意味着被动、挨打!

3.2 经济的腾飞 有了政治保障,也要有经济实力。GDP数据就能够很好地解读中国经济发展。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3.2.1 纵向比较GDP发展

从1952年的679亿元,到1978年3645.2亿元,GDP仅增长了5倍。

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2011年(471564亿元),GDP增长了116倍。

3.2.2 横向比较GDP发展

如今,中国GDP已稳居世界第二,中国成就举世公认。

4 未来的“中国梦”

如今的中国,既有政治上的保障,又有经济世界第二的强大支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是具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虽然GDP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世界排名仅为第80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4.1 习描述的――中国梦 中国是否有希望?习用“中国梦”三个字来描述,他用三句话描述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他说:中华民族的昨天就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而中华民族的明天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习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包括两个层次。从整体的层次来看,“中国梦”就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之梦。而从个体层次来看,就是从每一个公民个人的角度来讲,“中国梦”实际上就是个人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就是每一个个体的梦想,价值实现的梦想。

4.2 困难所在 在当下世界背景下,世界各种言论对中国未来的前途有着不同的看法。   ①国际上唱衰“中国论”,中等收入陷阱。唱衰中国经济的各种舆论也很多,主要出于两个原因:第一,对中国改革缺乏信心;第二,没有如此大的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先例。中等收入(人均收入$1000-$12000)陷阱也被称作拉美陷阱,也就是这些国家在脱贫之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后,经济停滞不前,导致经济停滞,最后每况愈下,甚至还不如以前等等这样现象。我国在2001年进入中等收入行列,到2012年人均收入超过6000美元。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成功地从中低跨越到了中高收入国家。

没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共性和教训:第一,缺乏创新性的改革政策,对经济的升级、发展、转型缺乏高度的重视。第二,市场受政府的干预较强,缺乏活力。第三,缺乏积极的社会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包容性,导致社会矛盾增加。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很多新的挑战: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整个世界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有三个变化:第一,支撑发展中国家出口、经济增长的外部市场环境发生转变。未来经济发展前景不稳,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进入下行区间,对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格局造成很大影响。第二,开放的市场框架发生变化。发达国家制定了许多新的市场规则,主要是为了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改变它们参与市场竞争的环境。第三,发展中国家内部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经济结构比较单一,靠引进外资来发展产业推动经济的增长。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导致各种不断增大的社会矛盾。

②美国主宰的金融体系。1944年7月1-22日,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为讨论和制订战后国际货币金融合作计划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史称布雷顿森林会议。《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了双挂钩机制,就是世界各国在经贸往来中,各国货币和美元的挂钩,美元再和黄金挂钩。由此,形成了由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21世纪以来的全球三大分工集团。第一集团,消费国:美、英、西班牙、新西兰。第二集团,制造国:中、德、日、韩。第三集团,资源国:非洲、拉美、中东、俄罗斯、澳大利亚。

图3 当今世界经济的三国演义

中国处于制造大国的“尴尬”席位,生产的商品,卖给美国为首的消费大国,赚取美元外汇。多年集聚了的外汇储备(2013年达3.9万亿美元),又要面临美国的二次盘剥,只能再去购买美国国债。辛辛苦苦的血汗钱,又面临贬值的困境。

③中国“制造大国”的标签,缺乏自主创新。案例:瑞士和美国合资的罗技公司,在美国销售2000万个在中国苏州制造的鼠标。每个鼠标售价大概40美元。其中罗技得$8,分销商和零销商品得$15,零配件供应商得$14。中国包括工人工资、电力和其他开支加在一起仅得$3。

对此《华尔街日报》曾经这样评论,它说罗技公司实际上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个缩影。也就是说在整个世界发展的经济链条当中,中国还处在价值链的最低端,这就是我国传统的发展方式。

4.3 希望所在 图4中,每一次产业革命的持续时间为50-70年,呈周期发展规律,从1760年开始,历经了工业革命、运输机械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如今又面临着新周期的开始,下一代革命必然是以“绿色革命”为标志的新一轮的竞争。“中国梦”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我国能否在新一轮的世界竞争中,发挥中华智慧、中国创造。

①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希望所在。中国已经连续20年保持GDP增长年7-10%的高速发展,2013年中国GDP 8.4万亿美元,人均6000美元,在未来的七年间,如果继续保持7-8%的增长率,即可实现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国民收入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②习的三个自信。习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讲“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的百年史告诉人们,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使得中国摆脱贫穷、落后和屈辱,才能屹立在世界之林。

③中国人民不乏的智慧与创新。实现“中国梦”,必须深化两点认识,一是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二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习讲“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只要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有这样一种决心,有这种一样能力的话,那“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一定能够梦想成真。

5 结语

中国的未来不仅有希望,而且,一定给世界人民一个满意的答案。GDP数据显示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我们更加有理由爱我们的国家,相信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百度搜索“五四青年节

[2]纪玉山,关丽洁。浅析“中等收入陷阱”形成机制及跨越对策[J]。政治经济学研究,2013(01)。

[3]周冰。市场经济和发展道路上的“陷阱”[J]。政治经济学研究,2013(01)。

[4]百度搜索“布雷顿森林体系”

作者简介:

蔡向东(1963-),男,重庆江北人,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云计算。

蒋旭波(1982-),女,浙江奉化人,学工办主任,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政、心理学。

党中华(1966-),男,陕西汉中人,软件教研室主任,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研究方向:软件技术。

看了“中国梦政治论文2000字”的人还看:

毛概关于中国梦的论文 篇6

它包含了中国的发展。他经历了成千上万的故事。

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中国梦”,就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了更加丰富的生活,也照亮了更加辉煌的中国。

“我的中国梦”不再是空洞的,与“梦”相关的“梦”也不再抽象。“中国梦”不是一组漂亮的宏观数据,不是一份畅销书清单,不是“大国崛起”,不是一篮鲜花,也不是外国媒体的标签。它属于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国家”应该为每个社会个体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公平的机会和公正的土壤,为他们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合理地崛起提供最大的保障。而“我”,在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中,应该相互注视,共同承担责任,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注入更多的信心、温暖和期待。

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中国梦”,就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了更加丰富的生活,也照亮了更加辉煌的中国。

关于中国梦的论文

我的中国梦是丰富多彩的。红色梦想是中国的奋发向上。黄色的梦想是一个繁荣民主的中国。蓝色的梦想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中国。绿色的梦想是拥有美丽环境的中国。紫色梦想是负责任的中国。为了实现中国的红色梦想。我们应该争取进步,努力学习,为祖国服务;我们应该向“两弹一星”的邓家贤、“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学习,以身作则。

为了实现中国的黄色梦想。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政治权利;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向政府提出建议,把民主带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为了实现蓝色的中国梦,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不向河流排放污水,宣传浪费水资源的危害;我们应该向人们宣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为了实现绿色中国梦。我们应该树立环保意识,不乱扔塑料袋等白色污染,不乱砍伐树木,保护生态环境,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绿色的国家。为了实现紫色的中国梦。加强精神礼貌的建设,全心全意地参与各种礼貌活动。我们应该学会遵守诺言,对事情负责,真诚待人。

在未来,中国将由我们建设和发展,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健康成长,长大为我们的祖国服务。

毛概关于中国梦的论文 篇7

《实现中国梦的思考》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目标,研究怎样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保障基础。

关键字: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障基础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omki.kjdkx.2015.04.075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首次表明了中国梦的概念,而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新中国发展实践得出的历史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

1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要求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这个梦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1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的夙愿,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因此,中国梦承载历史的厚重,体现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1.2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我们的人民一直梦想稳定的工作、满意的收入、良好的教育、可靠的社会保障、舒适的居住条件、优美的环境,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可见,中国梦与人民的梦想是一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①

1.3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机遇、进步。中国坚定不移地坚持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2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的、合理的,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2.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为历史所抉择、为实践所证明的民族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本质,是通向梦想的路径。

只有继续沿着我们经过三十多年探索所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并在实践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不断丰富、完善、发展这条道路,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起步,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回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轨道,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我们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标志我国进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中国克服了国内外各种困难,取得了辉煌成就,不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了全面概括,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标志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定型。

2.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近代以来的中国,没有任何一种政治力量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具有远大的理想信念、正确的理论方针政策、强大的组织力动员力、无私奉献的执行力、深得群众拥护的亲和力。尽管当前中国共产党自身仍然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贪图享乐和奢靡之风,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党的自身建设并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来解决。 必须立足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中国梦是在中国历史和实践中萌发的,必将随着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越走越宽广。中国的历史和实践也造就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告诉我们,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遇到很多新问题、新困难、新矛盾、新挑战。从这样的国情出发,既要看到巨大成就,以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也要看到问题、困难、矛盾,清醒地看到实现中国梦的艰难,以勇敢面对挑战。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就不可能屡经政治风浪而稳如泰山,就难免出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悲剧。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就没有近些年来财富的急剧增长,就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各行各业的发展就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各行各业就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不会不断创造发展的奇迹,也就不会有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

3实现中国梦的保障基础

实现中国梦的保障基础需要保持三个必须:即必须坚持一个制度,必须依靠一个群体,必须弘扬一种精神。

3.1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国情,切合实际,是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既体现集中又保障民主,为实现中国梦保证了方向,凝聚了力量。这一制度既注重公平又提高效率,为实现中国梦保证了群体的公平性,发挥了个体的创造性。这一制度既规范秩序又激发活力,为实现中国梦保证了有序永续的潜力,充满了万马奔腾的活力。因此,选择这样一套具有科学性的、符合国情的制度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

3.2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充分体现了人民性,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当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实践证明,人民大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依靠人民,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胜利,今天,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自觉性,积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因此,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3.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需要精神动力,当代中国的精神动力就是中国精神,所谓中国精神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魂。回顾我国发展历程,我们正是依靠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取得了今天的发展繁荣。因此,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注释

①杜玉波。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国教育报,2013-03-26.

参考文献

[1]李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2)。

[2]陈文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认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1)。

[3]桑学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和基本经验[J]。南京大学学报,2011(4)。

[4]李群山。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辨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3(5)。

[5]范朝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4)。

[6]孟东方,王资博。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3(5)。

[7]秦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2)。

[8]张明。中国梦的特征、价值导向与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3(4)。

[9]李君如。中国梦的意义、内涵及辩证逻辑[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7)。

[10]吴元梁。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8(1)。

[11]曲青山。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N]。北京日报,第743期。

毛概关于中国梦的论文 篇8

《青年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摘要]青年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石,而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显重要。了解中国青年文化现状,探索青年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推动中国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关键词]青年文化;中国梦;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215-02

1中国青年文化现状

1.1青年文化的认知

(1)青年文化的定义。“青年文化”最早被用来指青年的生活模式,后在社会学研究中得以广泛应用。美国著名社会学者T.帕森斯曾给青年文化下过这样的定义“青年文化是由青年人共同分享的独立的文化系统。一种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不负责任的青年文化与强调职责、服从和生产劳动的成人观念存在着冲突。青年文化强调放纵无羁的生活方式,抗拒成年人对他们抱有的期望和约束”。[1]我国的五四运动则以“救亡(政治上)和启蒙(文化上)”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近代青年文化发生的标志,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中国青年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而复兴,也是以其流行的“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出现为标志。[2]

(2)青年文化的特征。青年文化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青年特点的价值和认知体系,是青年认知方式、表达方式和生存方式的重要体现。从参与的主体来看,青年文化最具成长性和可塑性;从文化的传承发展来看,青年文化最具创新性和先导性;从文化的表现形态来看,青年文化最具多样性和个性化;从文化的传播规律来看,青年文化最具时尚性和流行性。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尊重青年文化的特殊规律,把握好这二者规律的有机结合。

1.2青年文化群体需求

(1)大学生群体文化需求。当代青年学生生活在一个更为开放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影响青年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因素、环节日益增多,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群体特点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时代特征日趋明显,这些都对大学青年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3]只有了解其需求,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大学生希望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轻松学习和生活。他们渴望参与社会实践,渴望参与社会组织的文育活动,展示自身才艺;他们渴望理解和沟通,渴望平等的交流,渴望扩大人际交往,希望获得学习、情感、交往方面烦恼、困惑的指导。

(2)白领青年群体文化需求。白领青年自身所受教育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在追求职业成功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生活质量的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白领青年渴望人文关怀,希望扮演多元社会角色,关注自我感受和自我实现。他们需要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和契机,需要轻松愉快的文化活动,帮助他们排解工作中的竞争压力和心理困境,扩大他们的社会交际和文化参与。

(3)农民工青年群体文化需求。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一体化的推进,促使大量农村年轻人失去土地进城务工,城市外来务工青年数量日益增多,他们因文化程度低、工种不好,业余生活枯燥,加之远离家乡,常常感到生活的孤独与无助,更加渴望被人关心、受人关注。他们渴望良好的生活环境,渴望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4)待业青年群体的文化需求。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待业青年群体,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人的沉重压力。他们渴望学习符合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接受就业介绍、指导和岗前培训,尽快改变现状,走上工作岗位。他们需要积极的文化进行引导,建立积极的人生目标。

2当前青年文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文化建设中,青年是促进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传播的生力军。与此同时,当前青年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①现有的青年文化建设中,制度不健全、阵地建设缺乏、理论研究落后和青年文化工作者流动加快的问题突出,难以真正满足青年的文化需求;②由于自身的经历局限、心理特点等,青年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甄别和选择能力还比较欠缺,存在着盲从和依赖;③经济社会中,存在不同程度夸大金钱作用和贬低精神追求的现象,侵蚀了部分青年的理想和道德。

3青年文化建设的路径

3.1建设青年文化组织系统

把青年文化社团作为加强青年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力支持青年文化社团开展健康有益、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活跃青年的文化生活。充分发挥青年文化社团在培养文化人才方面的作用,通过社团活动发现、培养一批青年文化骨干。加强青年文化社团的管理,推动青年文化社团健康发展。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既有思想性、政治性的一面,又有社会性、群众性的一面,这就决定了共青团组织在青年文化建设当中,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协助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实施青年文化建设、指导和帮助各类青年组织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改善社区文化环境。因此,应建立以共青团为主要力量的三级青年文化组织系统。一是青年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包括区级党政领导、共青团及文化部门主要领导,负责统筹全区青年文化工作,形成青年文化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二是青少年文化建设执行机构,包括街道、驻街各单位团组织联合组建的青年文化组织,整合社区资源,根据全区统一安排,结合社区实际情况,负责组织、协调、管理社区青年文化建设的实施;三是青年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包括各团支部和各活动小组,协调落实上级安排的阶段性任务,同时以需求为导向,组织青年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参与青年文化建设。

3.2建设青年文化能力素质培养系统

青少年素质与能力培养系统是青年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青少年素质与能力培养系统主要应当包括青年心理咨询中心、青年艺术教育中心和青少年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等。开展对青年心理咨询、心理调节的基本训练、及时有效、全面系统地向青年提供心理素质的训练与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对青年的文化艺术需求加以规范指导,广泛提高青年艺术修养训练的步伐和质量;针对社区待业、下岗与外来务工等特殊青年群体,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并且从资金技术上广泛寻求多方支持,真正为他们解决就业和生活困难。 3.3建设青年文化活动系统

随着社会多功能建设系统的不断完善和蓬勃发展,现代化的、能充分满足青年文化需求的各类活动阵地,越发显现出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必须跟上青年的文化需求。当前,城市社区的普遍情况是,文化设施不足,设备陈旧,场地缺乏。文化阵地不足的矛盾愈加凸显。因此,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青年文化建设的硬件水平才是完善社区文化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将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中统一考虑。另一方面鼓励民间、个体投资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建一批较为先进的社区文化馆、图书馆、文体活动中心、娱乐室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各类青年群体,最大限度地实现青年文化资源共有、共享,提高青年文化资源的利用率。

4青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青年所特有的成长需求、青春活力和创造激情,决定了青年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中最具成长性、最有创造性、最富活力的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青年与文化之间的这种深刻联系,决定了青年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和哺育,尤其是在大众传媒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和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青年的文化创造日趋活跃,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青年文化建设,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青年文化建设要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继承中国民族优秀传文化为重点,并成为文化建设的良好基础和价值导向。

青年文化建设,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青年文化建设,为青年提供对象化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青年文化建设,是抵御外来不良文化冲击侵蚀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大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输出电影、音乐、游戏光盘等文化产品的形式,传播其价值观,进行文化渗透。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增强青年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抵御西方腐朽文化和不良文化的影响与侵蚀。

青年文化建设,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代青年日益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因此,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加强青年文化建设,构筑文化育人体系,引导青年在参与活动中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启迪智慧,提高修养,做到知识的长进与思想的提高同步,身心的享受与精神的陶冶相融,这是服务青年,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5结论

未来社会的最高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软实力,同时也是团结各族人民的纽带,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时下的青年,是先进文化的追随者、受益者,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大力加强青年文化建设,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生机勃勃的继承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加]迈克尔・布雷克。越轨青年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113.

[2]刘日知,黄禧祯,黄南冰。青年文化引论[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9,12,111.

[3]周杨。建设青年文化构建和谐校园[J]。青年文学家,2012(3)。

中国梦政治论文2800字 篇9

解读中国梦

摘要:党的闭幕不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心渴望和高涨热情,同时提出了一个亟待阐释的重大课题,即中国梦该怎样解读,本文从中国梦的内涵、特点以及如何实现中国梦三个方面来解读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内涵;特点;实现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一、中国梦的内涵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着重阐述了“中国梦”。“中国梦”迅速成为社会热点,并作为新的政治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广为宣传。中国梦的特定内涵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第一,中国梦不只是简单的大国崛起,而是以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与世界其他民族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雄心壮志。

第二,中国梦不是他国梦的翻版,而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实,中国梦与美国梦根本不同。美国梦的核心是实现个人的价值,即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美国倡导的自由、民主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灵魂是集体主义。中国梦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

中国梦,不是复兴封建帝国的旧梦,也不是依葫芦画瓢的他国梦,而是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梦。中国梦,寄托着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集体记忆和昂扬向上的意志情怀,昭示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目标理想和美好的未来。

二、中国梦的特点

中国梦有三个鲜明特点:规模大、领域广、与世界分享。中国梦呈现出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我们的中国梦,从根本上说,一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二是要用和平的方式、文明的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梦凝聚民族精神,也能造福世界人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当下中国社会出现了信仰危机、诚信危机和公信力危机等三大危机,这跟一部分人缺乏梦想、缺乏追求、缺乏宏大的目标密切相关,而中国梦有助于解决三大危机,有助于使社会更加和谐友善。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解除人类发展难题。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

三、如何实现中国梦

(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托起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用文明的理念、文明的方式、文明的形象去实现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圆梦”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描绘了人们美好生活的蓝图,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和科学路径,把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三)别让“中国梦”仅成为一个口号

“中国梦”这一理念的提出其实是新一届政府重新创造主流意识形态的一次尝试。然而,社会问题并不是一句口号就能够解决的。中国梦,是强国梦,是人才梦,是科技梦,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障碍,实现“中国梦”道路上必须清除的障碍。

1、解决好“钱学森的世纪之问”。靠人海战术的中国教育,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要走出学习、引进、模仿的老模式,要走创新之路,要领导世界潮流。

2、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现在中国不缺富人,然而缺乏具有科技含量的富人。中国最富有的人,大都集中在房地产开发、挖煤挖矿、加工制造国外品牌产品等行业,还有不少是通过行贿受贿盗取国家财产,甚至是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而暴富的。这种富人越多,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就越大,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越低。中国需要盖茨、乔布斯这样的企业家,靠科技创新来为社会增加价值,不仅能赚本国人的钱,还把其他国家的财富搂过来。

3、促使社会诚信的建立。正如温所言,现在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诚信缺失,如果这方面改善了,中国的发展就会向前迈出一大步。诚信是一个影响全局的大问题,没有诚信,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思想也难以带来好结果。

4、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现在假冒伪劣产品已经泛滥成灾,严重地威胁着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使得大部分国人失去了安全感。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大众的健康、生活的舒适和心情的愉悦。

5、祛除走后门、拉关系现象。现在办什么事情都要讲人情,没有关系办不成事情,这已经成了集体无意识。很多人是把自己的职责变成特权,从中谋取利益。

6、增强人们尊重法律秩序的意识。很多时候,不是中国人没有法律,也不是法律不健全,而是人们没有尊重法律的习惯。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做事底线降低为,只要不被警察抓去坐牢,怎么干都行。如果大家都能按照法律办事,社会就会变得有秩序得多。这是国人没有遵守法律习惯的一个具体表现。

7、提高大众的科技文化素养。没有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群众基础,也就没有社会持久发展的保证。我们都在谈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然而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大众在科学素质、理性思维上是偏低的。正因为此,各种迷信活动特别容易在社会上流行,民众的情绪很容易被愚弄、丧失理智,这是历史上出现一次又一次民族人为大灾难的“群众基础”。这种状况也制约着教育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很多社会问题并不是一句口号就能够解决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继续奋斗,中国梦能否真正成为普通中国人的梦,这个需要政府的进一步作为,也需要所有的中国人共同奋斗,举手托起我们心中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郭伯雄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演讲[N]。人民日报。2006-07-21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N]。四川日报。2009-10-13

[3] 为“第二故乡”发展献计献策[N]。广元日报。2009-02-19

[4] 牢记历史使命 加倍努力工作推动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科学发展[N]。解放军报。2010-03-07

[5] 认清形势 明确责任 积极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言献策[N]。解放军报。2009-03-07

[6]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N]。人民日报。2006-11-16

[7] 中国和平发展符合世界人民利益[N]。人民日报。2007-11-10

[8] 各国共谋和平发展共建和谐世界[N]。法制日报。2007-11-09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