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通用10篇)

大学每个专业都有不同的论文标准,面对论文不知从何下手,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通用10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相关 篇1

《 企业工商管理建设及科学管理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在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新问题,必须要不断地引用先进的知识,不断地提高企业工商管理和科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才能够保障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主要讲述了企业工商管理的概要,企业工商管理和科学管理的作用,在进行工商和科学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以及提高企业工商管理和科学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科学管理;措施

目前,我国人们大众对于企业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当今企业具备了现代化管理的水平,从而达到了较高的工商管理阶段。

但是,我国企业距离工商管理还具有一定的距离,目前主要就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的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所以,目前我国企业仅是刚刚开始市场竞争,还远远没有达到现代化的进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具有较大的差距。

1企业工商管理的概要

企业工商管理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其主要就是结合了科学管理思想以及工程技术等方面,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方法,必须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企业管理主要包括了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诸多内容,不仅具有这些硬性管理,同时还具有诸多软性管理,比如企业文化以及非营利性社会活动等。

工商管理工作必须要对日常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才能够保障企业逐渐的朝着目标发展,并且采取先进的措施进一步促进企业实现目标。

2企业工商管理和科学管理的作用

2.1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为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资源的消耗,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通过工商管理能够科学、合理地规划企业工作流程,将不必要的程序删除,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的目的,能够从最大程度上避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发生。

2.2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对于企业来讲,在进行工商管理工作的时候能够设定相应的方案,从而在进行市场调研的过程中能够科学、合理的决定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路线,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和任务,从而才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并且还能够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2.3发挥奖惩制度的优势

企业员工作为企业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在进行工商管理的过程中,人员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制订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的时候,必须要最大程度上激励员工们的积极性,从而才能够提高企业本身的工作效率,另外,必须要认真的落实员工们的各项福利待遇,从而才能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条件。

2.4准确把握企业的资本状况以及财务情况

为了能够保障企业实现正常化以及有序化的发展,必须要重视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从而要求工商管理部门以及人员必须要科学、合理的掌握企业自身资本的基本情况,才能够为后续的金融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条件。

3企业工商管理和科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市场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是比较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尤其是在市场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主动性,企业本身的组织结构还没有得到完善,

从而无法真正的。约束企业的日常行为,与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无论是在本质还是管理规模上都还具有一定的距离,目前,

我国大部分市场企业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竞争力的重要性,另外,我国企业对于效益问题还不能完全的掌控,国外大部分企业能够有效地控制自身的经济效益,

所以,我国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无论是自身的经济效益还是综合管理体系都远远没有达到国际上平均水平。

3.2企业的经营模式问题

根据我国相关机构的市场调研表明,目前我国一部分企业对自身的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改变,目前比较常见的经营理念包括了零库存以及即时生产等,

但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来讲,这种经营理念并不科学、合理,市场销售与企业生产呈现正比的关系,并不是没有联系的两个项目,所以,企业为了能够达到销售目标,

必须要结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生产者必须要真正的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生产,从而才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

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企业必须要具有良好的管理和经营模式,才能够保障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3企业自身价值的定位不明确问题

随着我国逐渐的由传统的技术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工商管理理念逐渐的被引入,企业的管理理念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财务报表中的数字变化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更多的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长远目标的制订,为了能够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企业在进行长远目标制订的时候,工商管理机制必须要符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应该学会科学、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从最大程度上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否则就会导致因为企业对自身价值定位出现问题,不仅会阻碍企业的发展,甚至还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3.4企业类型的转变问题

传统企业模式主要就是依赖于外来订单,并没有自身去开拓市场的能力,最终就造成了目前大部分产品都是MADEINCHINA的现象发生,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朝着学习型方向发展,否则不仅不能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还将会逐渐地被其他企业替代,失去上升的空间。

4提升工商管理发展的主要措施

4.1牢固树立企业诚信理念

对于企业来讲,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诚信的理念,才能够真正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保障企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从而才能够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必须要不断的深入诚信的理念,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打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4.2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要让每个员工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所以,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讲,财务管理的发展状态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并且从某种角度来讲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切身-§ 利益。

所以,必须要打造高素质、高专业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才是保障财务工作的基本条件。

通过科学、合理的拓展财务管理的范围,才能够更为精细地开展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地分配资源,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4.3强化人员管理

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须要提高员工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真正地关心员工们的日常生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够提高员工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在提高员工们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能够加强员工们对企业的归属感,真正的从心理认可企业。

4.4朝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要在国际市场上证明自身,并且通过国际市场不断的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对于市场开放度高以及具有激烈竞争的产业更是这样。

目前我国国内市场的竞争逐渐的趋向饱和。

如果依然坚守国内市场,进而就会获得比较少的利润,所以,必须要不断地拓展市场空间,逐渐地朝着国际市场发展。

4.5强化关键技术和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技术和创造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必须要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创造力和关键技术,更好地配置和优化企业的资源,才能够真正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进行工商管理的时候必须要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企业的优势,提高企业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资,从而才能够真正地培养企业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才能够赋予企业更多的生命力。

工商管理和科学管理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要积极地引进更为专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进一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

作者:王子安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篇2

摘要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品牌资产价值在诸如企业兼并、投资融资等经济活动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品牌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反映了企业发展的潜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如何合理量化品牌的价值,成为急待解决的一个课题。品牌价值内涵和构成的复杂性及近似抽象性,导致评估方法多元化和评估结果差异化。现有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缺陷,方法中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是导致品牌评估实践不够规范的主要原因。

本文对品牌资产概念进行系统的回顾和研究,可以使目前支离破碎的各种品牌资产概念更加系统化,使品牌资产的概念得以正确理解和深化,并为品牌资产评估提供基础。对主要的几种品牌资产评估的方法进行分类,规范其使用依据与方法。对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资产评估方法进行介绍和评析,并重点研究了市场/顾客影响力评估法。通过对品牌资产管理的研究和对品牌资产的思考--案例分析,得出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品牌资产;品牌资产管理;品牌资产测量;品牌资产评估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更多地集中在品牌竞争上。品牌能够为企业、为消费者带来价值。如何衡量这一价值,成为理论界面对的一个问题。品牌资产作为一种测量品牌价值的工具被提出后,众多的学者投入到品牌资产的研究中。品牌资产也因此成为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最流行和最有潜在价值的营销概念之一。

“品牌资产”一词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得到美国广告界的广泛使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此后,品牌资产一度成为市场研究最为热门的主题,并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国内符国群、范秀成、卢泰宏,赵平等著名学者对该时期的成果进行了整理、运用和发展。符国群(1999)认为品牌资产是附于品牌之上,能够在未来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的顾客关系;于春玲和赵平(2003)认为品牌资产是“消费者对企业营销活动在认知、情感、行为意向、行为方面的差别化反应”;张传忠(2002)认为品牌资产能够给顾客和企业带来不同于产品的特别价值或利益;黄合水、彭聃龄(2002)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对品牌资产进行定义,认为品牌资产是在品牌名字的基础上经过营销活动和消费者产品购买、使用经验的共同作用形成的。总的来看,我们对国外品牌资产研究的最新进展关注还有待深入。进人21世纪以后,国外对品牌资产的研究并没有减弱。

Berry(2000)认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认知和品牌含义构成的,但是会受到外部品牌沟通的影响。汪福俊、陈怀超(2007)从顾客的心理能级出发提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认知度、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联想度、品牌忠诚度构成。卫海英、王贵明(2003)从量化的角度提出品牌资产首要的构成因子是品牌地位和顾客价值取向,其次是品牌定位、品牌创新能力和市场执行能力。王海忠等(2006)提出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由公司能力联想、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品牌共鸣四部分构成。

1.2 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品牌资产是品牌管理领域中一个认识未完全统一的重大问题,其概念的运用比较杂乱。对品牌资产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总结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1)对品牌资产概念进行系统的回顾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目前支离破碎的各种品牌资产概念更加系统化,使品牌资产的概念得以正确理解和深化,并为品牌资产评估提供基础;

(2)对主要的几种品牌资产评估的方法进行分类,规范其使用依据与方法。

1.3 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对品牌资产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总结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引发营销人员对于品牌管理的兴趣和研究人员对于品牌研究的重视;

(2)有利于企业估算其产品或服务冠上品牌后所产生的额外收益,增加额外的现金流,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3)通过本文的描述,国内企业在实行品牌战略和进行品牌资产评估的时候可以有所借鉴,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注重的方面。

2 品牌资产理论的研究

2.1 品牌资产概念概述

品牌资产(Brand Equity)这一概念是个舶来品。因此,在剖析品牌资产的概念之前,有必要说明其中文翻译用语以及其英文原意。在国外,除了Brand Equity外,还存在着一个与Brand Equity相近的概念——Brand Asset。有人把Brand Equity译为“品牌权益”,却将Brand Asset译为“品牌资产”,但Brand Asset是一个基于会计学的财务概念,保留着较强烈的财务意义色彩,将其理解为“品牌财产”似乎更贴切。“品牌财产”(Brand Asset)一词较早使用、含义较窄,在西方有关文献中已越来越为Brand Equity所替代。而国内有学者把Brand Equity译作“品牌权益”(范秀成,2000)也并不贴切,“品牌权益”从字面上看则较强调自我利益为中心,并不符合品牌资产理论的概念内涵,没有体现品牌的实质是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难以用于品牌具体管理。将Brand Equity译为“品牌资产”(不主张“品牌资产”与Brand Asset对应)是较为合适的:

(1)体现了品牌的财务价值;

(2)体现了品牌是会成长增值的;

(3)强调了品牌管理者的责任,有效地管理好品牌即处理好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才能使品牌增值。

为了对“品牌资产”有一个更好的理解,首先来了解一下“品牌资产”(Brand Equity)的本义,即字面上的含义。根据韦氏词典,“Equity”被定义为“1.公平,公正;2.资产净值或股东权益;3.在法律上,象征着一种对等的原则”。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Equity两个主要的含义,第一,强调净值或残值;第二,公平。公平很显然并非我们所关心的“Equity”的定义。同样在韦氏词典中,“Brand”则被定义为“1.在盒子、桶等包装外的标志,主要是用来描述产品的名字或内容;2.独特的东西”。因此,“Brand”主要是指生产商用来区别其产品的名字、标志或者设计,“Brand”应该具有独具体操作使用“品牌资产”这一概念时,不同的使用者仍然可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从而导致“品牌资产”形成不同的定义。因为品牌本身虽然是有形的,但是它所提供的服务在本质上却是无形的,因此品牌资产仍应归入“无形资产”一类中(Cobb-Walgren,Rube, Donthu1995)。Dyson,Farr和Hollis(1996)在给“品牌资产”定义时曾说:“我们必须有一种方式把品牌这种无形的东西与从品牌获得的收益相联结起来”,他们认为“当市场上交易(买或卖)发生时,这种联结便得以实现”。对这种把“品牌”与“收益”相联结的方式的讨论便形成了品牌资产的种种概念模型。归纳起来,品牌资产定义主要存在着三种概念模型:财务会计概念模型、基于市场的品牌力概念模型、以及基于品牌———消费者关系的概念模型。

2.1.1 基于企业从财务角度进行品牌资产的定义

财务会计概念模型主要着眼于对公司品牌提供一个可衡量的价值指标。这种概念模型认为品牌资产本质上是一种无形资产,因此必须为这种无形资产提供一个财务价值。这种概念模型认为一个强势品牌是非常有价值的,应该被视为具有巨大价值的可交易资产。英国Interbrand执行董事Paul Stobart是该概念模型的典型代表,他曾认为:“关于品牌的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如何创建、营销,而是如何使人看到它们的成功以及在财务上的价值。”

这种概念模型的产生背景是:公司必须对股东负责,一家规范的企业必须在一定的时期内向股东报告其所有资产的价值,包括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价值。因此如果不给每一个品牌赋予货币价值,公司管理人员及公司股东就无法知道其公司的真正总价值,甚至会导致价值的低估,从而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在收购或兼并行动中,就更需要知道品牌的价值。(Cobb-Walgren, Ruble, Donthu, 1995)。品牌资产的财务会计模型有许多品牌资产的评估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狭义的完全财务意义方法;另一类是在财务评估基础上再考虑使用非财务因素进行调整的更为广义的财务评估方法。现在全世界比较著名的品牌评估机构Interbrand和Financial World以及我国北京的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所使用的品牌资产评估方法都是建立在财务会计概念模型基础上。

由此,品牌资产的财务会计概念模型主要可用于以下目的:

(1)向企业的投资者或股东提交财务报告,说明企业经营绩效;

(2)便于企业资金募集;

(3)帮助企业制定并购决策。财务会计概念模型把品牌资产货币价值化。迎合了公司财务人员把品牌作为资本进行运作的需要。

但是这一概念模型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最大不足是过于关心股东的利益,集中于短期利益,很可能导致公司短期利益最大化,从而牺牲品牌的长期增长;

(2)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因为品牌资产的内容十分丰富,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价值指标所能概括的;

(3)会计财务概念模型对于品牌管理没有任何帮助,它只能提供品牌的一个总体绩效指标,但却没有明确品牌资产的内部运行机制。

2.1.2 基于市场的品牌力对品牌资产的定义

基于市场的品牌力概念模型认为一个强势的品牌应该具有强劲的品牌力,在市场上是可以迅速成长的,从而把品牌资产与品牌成长战略相联系起来(Pitta,Katsanis,1995;Baldinger,1990)。这种概念模型认为,财务的方法只是在考虑品牌收购或兼并时才很重要,只应是评估品牌价值的第二位的指标,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未来的成长。品牌资产的大小应体现在品牌自身的成长与扩张能力上,例如品牌延伸能力。品牌延伸能力是体现品牌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如Aaker (1996)与Keller (1990)所指出的,现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引入一个全新品牌的成本要比品牌延伸的启动成本高得多,而且失败的机率也要高,因此品牌延伸已为绝大多数企业所使用。而品牌延伸可以把现有品牌资产中的贡献因素也向新的产品实现延伸,这些因素包括:品牌名称;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对现有品牌的忠诚度;现有产品与延伸产品之间的适应性;品牌形象等等(Barwise 1993,Aaker&Keller 1990)。

基于市场的品牌力概念模型是顺应品牌的不断扩张和成长而提出的,该模型与财务会计概念模型最大的不同在于,财务会计概念模型着眼于品牌的短期利益,而基于市场的品牌力概念模型研究的重心则转移到品牌的长远发展潜力(Barwise,1993)。该模型中的学者开始比较深入地研究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并第一次把品牌资产与消费者态度、品牌忠诚度、消费者行为等指标联系起来(Aaker,Keller,1990;Pitta,Katsanis 1995)。

Pitta和Katsanis是把品牌资产纯粹作为长期计划工具的主要提倡者,他们在1995年曾经提出了一项《九十年代品牌资产管理计划》,论述了品牌管理人员应该把重心从短期目标转移到长期目标。该计划分为4步:第一步是Brand-Picture,即一个企业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品牌蓝图,勾勒一个品牌的5年发展战略;第二步是Brand-Persona,企业应该从消费者角度来评估品牌的现状,并发现和识别品牌战略目标(第一步)与品牌发展现状(第二步)之间的差距;第三步是Brand-Life,为了缩小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间的差距,必须对品牌原有的策略进行调整,制定品牌生存策略;第四步是Brand-Initiative,评估品牌所有的收益。该项计划重点强调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以及如何制定公司的营销战略以体现消费者的观点。

2.1.3 基于消费者与品牌资产关系的定义

基于品牌——消费者关系的概念模型尽管也开始注意到消费者与品牌资产的关系,但是该模型主要重心还是在于品牌的长期成长及计划。迄今为止,绝大部分学者都是从消费者角度来定义品牌资产。他们意识到:如果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价值),那么它对于投资者、生产商或零售商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Cobb-Walgren,Ruble,Donthu 1995)。因此品牌资产的核心便成为如何为消费者建立品牌的内涵(Keller 1993,Blackston 1995)。Pokorny(1995)认为,消费者看待品牌资产的关键首先在于建立一个持久的积极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事实上是一个品牌本身或生产品牌的企业的个性体现,消费者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其对品牌或企业的感觉和认识。

Keller(1993)和Krishnan(1996)则认为长期顾客忠诚度关键在于让消费者了解品牌,让消费者掌握更多品牌知识。消费者对品牌知识的了解可以分几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Keller(1993)认为品牌知名度又分为品牌认知和品牌回忆,品牌形象又可分为态度的和行为的;如果建立一个好的品牌联想,消费者就可以建立一个积极的品牌态度。品牌能够越多地满足消费者,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就越积极,也就有越多的品牌知识可以进入消费者的脑海。一旦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了品牌的知识,品牌管理者就要确定品牌的核心利益——即品牌能够满足消费者哪一方面的核心需要。

Dyson,Farr与Hollis也提出了一个Brand-Dynamics Pyramid模型,他们认为,首先,一个品牌必须拥有提示前知名度;其次,必须建立与消费者需求的联系,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核心需要;第三,品牌的产品功能和绩效必须达到消费者的要求;第四,品牌必须表现出相对于竞争对手独特的优势,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在最后一个阶段,品牌必须与其最终消费者建立某种情感联结。只有知道品牌处于金字塔的哪一位置,品牌经理才能制定适宜的战略和策略来维持或提高顾客忠诚度。Aaker在综合前人的基础上,又提炼出品牌资产的“五星”概念模型,即认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的感知质量、品牌忠诚度以及其它品牌专有资产5部分所组成。这一基于品牌消费者关系的品牌资产概念模型把品牌资产的组成模块化,有利于品牌资产的管理。

2.1.4 品牌资产概念在我国的使用以及出现的问题

品牌资产的概念影响到我国是在90年代初。当时《经济日报》举行“中国驰名商标”评选活动,以及后来比较有影响的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借鉴Financial World公司方法,从1995年开始每年开始发布和提供《中国品牌价值研究报告》,都表明品牌资产已开始为中国企业所重视。然而品牌资产的概念引入我国后,由于对该概念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在使用过程中更是出现了种种混乱与问题。具体表现在:

(1)品牌资产评估方法的不统一。由于对于品牌资产概念理解的不统一,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权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品估方法。

(2)使用品牌资产概念的动机复杂。品牌资产概念的诞生主要是为了便于企业更好地了解企业品牌的价值和更好地管理品牌。然而中国企业使用品牌资产的动机却十分复杂,而且更糟糕的是,有些企业或品牌资产评估公司为利益所驱动,所发布的品牌资产评估报告具有较强烈的商业色彩,缺乏其应有的中立性和客观性。而这种非中立或客观的评估甚至会激化企业之间的矛盾,并最终导致对品牌资产评估的反感。

(3)短期利益导向。现在中国许多国内企业对于品牌资产概念的使用都仅仅着眼于品牌财务价值的评估或者只关心品牌的知名度,但很少企业把品牌资产的概念真正用于品牌与消费者关系的管理,着眼于品牌价值的长期增长。中国品牌资产概念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以上种种问题的根源是品牌资产概念的不统一。

2.2 品牌资产维度的研究

相关学者在对品牌资产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同时,对品牌资产维度也进行了界定。主要学者及其相关模型有:Aaker的模型(1991)认为品牌资产的维度是由品牌忠诚、品牌意识、可见质量、品牌联想和其他品牌资产等五个维度组成。Keller(1996)强调品牌资产有两个维度:品牌知识和品牌反应。品牌知识包括了品牌认同和品牌的回想率;品牌反应是顾客对品牌的感知,这种感知由顾客记忆中的联想来反映。Srivasta和Shixker认为品牌资产包括品牌力量和品牌价值两个维度。品牌力量是指购买品牌的顾客、渠道成员及母公司产生的一组联想和行为,它使得品牌能够获取持续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品牌价值是指借助战略和战术性行动提升品牌力量的管理能力的财务结果,从而提供更多的当前和未来利润并降低风险。Berry(2000)认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认知和品牌含义构成的,但是会受到外部品牌沟通的影响。汪福俊、陈怀超(2007)从顾客的心理能级出发提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认知度、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联想度、品牌忠诚度构成。卫海英、王贵明(2003)从量化的角度提出品牌资产首要的构成因子是品牌地位和顾客价值取向,其次是品牌定位、品牌创新能力和市场执行能力。王海忠等(2006)提出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由公司能力联想、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品牌共鸣四维构成。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篇3

【摘要】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以上海为首个试点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一年多来,其减税减负效果明显,但是“营改增”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经济背景、我国迫切需要改革的原因来阐述“营改增”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以对试点政策的完善提供专业支持。

论文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改革

一、营改增的必要性

增值税按“全链条、全覆盖、全抵扣”原则实行,营业税则存在“全额征收,抵扣中断,重复征税”的问题,加上增值税的税基不够宽广,两税分立并行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我国大部分第三产业排除在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内,而营业税按营业额全额征税,且无法抵扣,导致重复征税很严重,增加了第三产业的税负。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是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表示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要求,将营业税改征增税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二、营改增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从交通运输业角度

从小规模纳税人来看,改革前,企业应缴纳3%*S=0.03S的营业税;改革后,企业应缴纳S÷(1+3%)*3%=0.029S的增值税,税负降低了 0.1%。

从一般纳税人来看,改革前,企业应缴纳3%*S=0.03S的营业税;改革后,企业应缴纳S÷(1+11%)*11%=0.0991S增值税,税负率升高了6.91%。

以某家海运运输企业A和接受运输服务的企业B为实例,对企业改革前后进行税负对比。假设本案例中取得的所有可抵扣进项税都在上海试点内。A企业年收入为20000万,成本为15000万,其成本结构为船舶折旧占16.01%,为2402万元;燃料费占30.82%,为4623万元;修理费占2.44%,为366万元;物料占4.55%,为683万元;港使费占8.14%,为1220万元;码头服务(饮水、领航/疏港)占1.65%,为248万元;船舶管理费占0.79%,为118万元;检测/咨询占1.93%,为290万元,人工占27.01%,为4051万元;其他(通讯费/图书/佣金)占6.66%,为999万元。B企业年收入为110000万元,成本为100000万元,其中产品成本为80000万元,占80%,运输费用为20000万元,占20%。

(二)从有形动产租赁业角度

从小规模纳税人来看,改革前应纳营业税额为S*5%=0.05S;改革后,应缴纳增值税为S÷(1+3%)*3%=0.0291S,税负下降了20.87%。

从一般纳税人来看,改革前应纳营业税额为S*5%=0.05S;改革后应纳增值税额为S÷(1+17%)*17%=0.1453S,税负升高了9.53%。

相比较其他行业而言,有形动产租赁的税率划分为最高的一档,从原来5%的营业税增长为7%的增值税,虽然“营改增”解决了重复纳税的问题,但是税率的大幅提升还是给动产租赁行业带来很大压力,从上海试点实施情况来看,有形动产租赁普遍税负上升是个不争的事实。

(三)其他现代服务业

从小规模纳税人来看,税负下降了20.87%。

从一般纳税人来看,改革前应纳营业税额为S*5%=0.05S;改革后应纳增值税额为 S÷(1+6%)*6%=0.0566万元,税负升高了0.66%。

征收的企业依然可以享受“扣额法”,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辅助材料及用品、燃料动力等成本费用的可抵扣进项税都是以 17%计算。所以现代服务业一般纳税人企业更愿意多购进固定资产、辅助材料及用品、燃料动力等以获得更多的可抵扣进项税从而来提高企业利润。

(四)营改增试点的社会影响

这次““营改增””经济结构调整主要通过民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非政府直接投资的增加来推动,可以将更多的投资决策权交给市场,相对于财政支出,若合适地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避免政府进行的“粗放型”投资带来的危害,从而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推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据调查显示,2012年底,上海市整体减税2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达到 60%,比上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 918.83 亿元,增长16.5%。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82.7%;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6%,明显高于传统服务业的增长速度。

三、实施营改增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 与非试点地区的业务衔接断裂

由于此次“营改增”首先在上海实施,其他部分省份到2013年才开始陆续推出“营改增”政策,而企业提供性劳务却是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当上海试点的企业购买的服务不在试点地区时,该企业就无法得到税款抵扣,试点范围的局限性使得外购服务的进项税抵扣不够充分,再加上条款不够清晰明确,让试点企业纳税人在上海市以外提供服务劳务以及非试点企业纳税人在上海提供服务劳务时在地域上的政策衔接问题上无所适从。

2 试点范围有限导致增值税的链条尚不完整

由于本次“营改增”试点只在部分服务业实行,所以试点企业在很多业务上无法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部分现代服务业的成本集中在房租、人工成本、差旅费等,这些成本项目都无法抵扣增值税,增值税的链条尚不完整导致部分行业在短期内税负率不降反升,这一问题目前在交通运输业和有形动产租赁业尤为突出。

3中央地方税收分配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所所长施正文曾表示,“中国没有像样的地方税体系,营业税是地方固定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地方所依靠的除了增值税、营业税等共享税就主要是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等零星的小税种。

“营改增”后,若其他税种不调整,那么增值税在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就会升至55%以上,虽然把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收入划分给地方,但在体制上地方收入仍然空缺了一块,打破了地方财政的收支平衡。

(二)建议

通过2012年上海市试点行业税负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对税负率普遍上升的行业进行税率变动测试。如果确实是因为政策不足造成纳税人税负上升,应专案上报国家税务总局。目前上海市对税率明显上升的交通运输业进行财政补贴,政府应当考虑所实行的增值税税率是否恰当或者需要变动,以当前的增值税标准税率水平计,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可收获减税2000亿元的规模效应,不过若要通过其他税种来保持平衡以及针对税负率上升的行业出台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需加快完善税收法制体系的步伐,对于不清晰模糊以及尚处于空白的的条款,进行及时补充及完善,帮助纳税人有效纳税和防止不法分子钻漏洞。

四、结束语

2012年的“营改增”在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此次虽然有部分企业税负上升,但是“营改增”彻底打破了之前税制全额征收,重复纳税的弊端,达到结构性减税的效果。从上海实施到现在,成效明显,在我国产业升级调整做出巨大贡献,优化产业结构,营改增尚处于起步阶段,接下来要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新增纳入改革的行业,这样抵扣链条能够更加完善,从而进一步地降低企业税负,所以“营改增”的前景还是相当乐观的。

工商管理大专毕业论文范文:《企业工商管理的优化与改进路径》 篇4

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企业能够在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手段,工商管理发挥出的职能作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竞争能力,让企业提高经济收益,并且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让企业继续发展。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在管理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所以导致在企业的发展中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只有了解企业的工商管理的现状,才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从而让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生存。

一、企业工商管理的概述

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企业的经济实力,还要重视企业的人才资源,更重要的就是要重视对企业所有资源的统筹和管理。而企业的工商管理,就是把企业的所有涉及到项目,以及技术质量,和企业的财务等进行合理的调配,让企业在有限的资源和管理中,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让企业的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工商管理还会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这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生存时间。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

1、企业工商管理中企业经营模式的适应性不强

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首要的问题就是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不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企业现有的工商管理模式,不能很快的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所以,当企业在进行投资和管理的时候,就会导致投资和收益不成正比,企业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工商管理的适应性不强,也会导致企业的产品不符合市场的要求。

2、企业工商管理目标不明确

企业进行工商管理,是需要有工商管理对企业去诶来的发展,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统筹管理,这样可以整合企业的资源,提高企业的实力。但是由于目前企业的工商管理目标并不明确,所以导致企业的发展目标也不明确,最终导致企业的实力不断的下降,从而导致企业在缺乏明确目标管理的基础上,经济收益不断的下降。

3、企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每一个企业都是独立的,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和发展方向,盲足的学习某些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会导致企业市区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导致企业的管理出现混乱,进一步导致企业发展出现问题。所以,目前我国的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是存在问题的。不能按照自己企业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发展模式,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4、品牌化意识在企业没有得到重视

企业想要在经济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要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要创造属于企业独有的品牌。但是现在很多企业的品牌意识并不强烈,所以生产或是创造出的产品在设计上,没有独特明显的标志,与其它产品相似度寄到,品牌被模糊化了。所以企业没有主打的,能够在市场占据地位的产品,就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企业工商管理优化和改进路径

1、企业工商管理向国际化趋势发展

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制度和方式,是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看来只重视的,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所以在管理上仍然有欠缺。而为了能够与世界接轨,一定要把企业的工商管理向国家化发展,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创造属于自己企业的独有的文化和管理模式,并且是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一定可以提高企业的实力。

2、加强我国工商管理的监管制度

我国工商管理监管制度不够完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现在经济社会会快速的发展,工商管理监管制度也要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加强工商管理的监管制度,是为企业实行有效的惩罚和奖励制度提供证据。这样可以让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有理有据的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的顺利。

3、企业工商管理应注重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

企业的制度完善,也需要工作人员来执行。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也是工商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应该落实到实处,对每一个层次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同曾读的培训,并且有些优秀的管理人员,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只有掌握了优秀的人才,才能让人才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四、结束语

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市场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为我国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力。需要不断的提高我国的企业的实力,才能在经济市场中生存和发展。而工商管理正是提高我国企业实力的管理策略。所以,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就要加强企业的工商管理,所以要改变现有的工商管理的现状,完善工商管理的职能和管理的制度。所以,企业的工商管理需要进行优化,是我国企业在经济实市场生存和发展必然改变的环节。

工商管理大专毕业论文范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篇5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针对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社会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本文将从我国工商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包括转变办学理念、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以及增加实践教学。以此来创新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工商管理体制存在很多的不足,包括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工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本文重点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进而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一、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工商管理体制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缺乏统一管理,在我国某些地方,工商管理机关采用一法两制的制度,对外严格、对内宽容,严重破坏了我国工商管理体制的整体性;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的发挥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工商管理人才缺乏,主要是工商管理中高级的人才缺乏。

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办学理念脱离现实、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实践能力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理念脱离现实。

现阶段,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存在办学理念脱离现实的问题。诸多的高校针对工商管理专业,都是采用模版化的形式,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都是千篇一律的教学。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存在错误的观点,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社会管理人才的,但是校方并没有说明真实的办学理念,随着社会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的工作岗位在企业的中层或者基层工作,导致很多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准确。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工商管理作为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包括会计、市场营销以及人力资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工商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人力资源专业在课程的安排上存在重叠的部分,导致了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只注重表面,学生无法学习到专业的知识,缺乏专业的工商管理专业能力,在毕业后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针对工商管理的课程设置,学校多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课程安排上的表面化教学,缺少对工商管理课程的重点教学,课程设置上缺乏专业性。与此同时,针对工商管理课程和课时的设置都太高。学校在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上,课程设置多达40多门课,3500多课时,虽然现在缩减到了2600课时,但是工商管理课程的课程并没有减少。

3、实践能力差。

在工商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的实习和实践培养很少,实践教学板块不足,导致了学生很少接触社会的机会,缺乏专业的实践能力,妨碍了针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前国内工商管理的老师普遍缺乏社会经验,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导致学生与社会实践脱节更加严重。并且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需要从头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员工,他们的实践能力很差,基本的办公操作技能也不具备,并且大部分工商管理专业的员工都缺乏创新,缺少主见。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用工需求越来越高,并且需要上岗就能直接操作的员工。对于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会让这部分学生缺乏就业的竞争力。

三、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要解决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办学理念脱离现实、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实践能力差的问题,需要提高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水平,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转变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理念不科学,会造成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不准确,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因此,针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明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和具体的做法。并且校方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法的制定上要面向社会的需求,立足于工商管理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学生的就业为基础进行转变办学理念,与时俱进,设置合理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每个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设置个性化、有特色的发展目标,培养全方位的工商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毕业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促进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

2、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在工商管理的课程设置上,以就业为目的设置课程内容,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特色教学,加大工商管理的专业技能培训,并且实行学生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学生可以针对其他专业进行跨专业的选修。并且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互动式教学,增加工商管理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工商管理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运用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案例式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更加实际生动的讲解所教的课程;互动教学,采用教师和学生都主动授课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所学的课程内容;情景模拟教学,课堂现场模拟有关工商管理课程的活动,增加互动性;研讨式教学,即开展讨论会等形式。与此同时,适当的减少专业课的比重,增加一些人文社会相关的课程;对工商管理的具体课程,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精选必修课,增加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同时也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3、增加实践教学。

针对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要注重实践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大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具体内容如下:增加教学实践的环节。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工商管理实践操作的课程,例如实践课和模拟大赛等形式。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基地。根据学校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建立实习基地,并采用灵活实习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实习方向,并配有专业老师进行实习指导,工商管理专业的实习期应在半年以上,实习基地和学校达成长期合作,通过专业的实习,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增强社会的适应性,提高毕业的就业竞争力。建立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室。通过建立实验室,加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水平,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实验教学的课程力度和课程内容,不要形同虚设、资源浪费。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室是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的场所,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做实验的形式,加深理解和巩固。与此同时,学校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实验大赛,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验大赛中磨练自己,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改善工商管理教学的师资力量。工商管理教学的老师要经常去企业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将自己的课程与时俱进的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会促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进一步提升,才不会误人子弟。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和校外著名的企业家合作,经常聘请他们到学校授课或开讲座,同时也可以聘请他们担任学校的实践导师,提高工商管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水平。综上所述,现阶段工商管理体制存在专业人才的缺乏、工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也就造成了工商管理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办学理念脱离现实、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实践能力差等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针对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本文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探讨其人才培养的模式,具体包括:转变办学理念、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以及增加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娜曼,曹文献,周启良。产业转移与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新论[J]。中国人才。2013年06期。

[2]薛敏。浅谈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13期。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篇6

摘要:

航材占用航空公司流动资产的份额比较大,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比较差,而在航空公司的成本中,又以刚性成本为主,航材成本正属于这类可控成本。因此,加强航材库存管理对制约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当前航材库存管理的目前状况,对航空公司库存管理存在的理由进行了分析,并对航材库存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提高航材库存管理水平,达到以最低航材成本确保航材保障率的目的。

关键词:

航材;航空公司;库存管理;优化策略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航材库存通常要占航空公司运营总成本的10%到20%,与国外航空公司相比,国内航空公司的航材库存成本更高,大约要比国外高出35%。航材成本是确保航空公司航材库存备件能够满足达到其预定的航材保障率,但是航材成本占航空公司运营总成本的比重过高也会增加其经济负担。因此,航空公司在航材库存管理过程中,要善于采用不同的库存策略补充库存,在保障正常需求单额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航材订购成本以及库存成本。

一、航空公司库存管理目前状况

(一)航材积压过于严重,库存结构不尽合理

航空公司积压航材的理由有很多,主要有突发故障、器材周转慢、送修周期长、闲置器材滞留率高、过分强调航材保障率等,对于首批购进的器材,也可能存在订货经验不足而大量购进造成了器材的积压,此外,航材维修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会导致航材错定、多定情况的发生,这也会造成航材的积压。航材的大量积压就会占用航空公司的大量的流动资本,而首批订货经验不足、航材维修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过分强调航材保障率等情况使得航空公司航材库存的结构不尽合理。[1]

(二)航材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

航材部门与财务、质量、技术、生产等部门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航材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进而对航空公司的整体运转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航材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航空公司在财务出现困难时,就会出现付款不及时的理由,致使航空公司信誉受损,供应商也会因此理由而延期发货,由于缺货,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营就会受到影响,而缺乏与生产部门的有效沟通,对航材的运转状态就难以及时掌握。此外,航材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技术和质量支持,也会影响到航材备件的预见性和准确性。

(三)维修人员缺乏成本意识,航材管理过于粗放

维修人员维修作业时航材库领取航材,有时为了省去领料程序,维修人员就会一次性多领取一些航材以备不时之需,而这些航材由于在维修现场保管不善,很容易损坏或丢失。为了节省时间,维修人员有时会提高正点率而多要航材,实际上这些航材并未被使用。同时,航空公司对航材的管理也过于粗放,并未对航材资金效益理由进行认真考虑和解决,加之缺乏适用的航材信息管理系统,也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得发料、故障等数据,分析决策缺乏参考依据。[2]

二、航材库存管理策略的优化

(一)确定性航材库存管理策略的优化

对于能够确定消耗数量的航材,应结合飞机的维修计划,根据飞行的时间和航材的使用率,通过对一定时期航材消耗量的掌握来预测接下来航材的合理需求量,然后采用最经济的订货方式进行订货。一定时期的航材需求量取决于这一时期飞机的维修频次和所消耗的航材数量,这些数据通过航空公司的维修方案和维修例行工卡数量就能获知。订货方式的选择是对确定性航材库存管理策略进行优化的关键,通常航材的库存成本主要包括航材的订购成本、持有成本以及缺货成本三部分内容。其中,缺货成本的多少与航材库存的数量有着直接关系,库存数量越多,航材的缺货成本就越低,反之,航材的缺货成本就越高。因此,在航空公司有限航材经费的约束下,应对航材的持有成本和缺件损失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航材

(二)随机性航材库存管理策略的优化

对于不能够确定消耗数量的航材,常规的计算策略就不再适用,必须通过数理统计等策略建立随机性航材消耗以及需求分析模型,根据分析模型来计算随机性航材库存量。针对不同航材的保障目标和需求特征,建立不同的分析模型,主要包括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种随机变量。随机性航材消耗量属于随机变量,飞机维修的实际需要只能依靠一定数量航材的某一概率来满足,一定时期内的保障率必须制约在库存量概率之下,通常情况下,航材的保障率要求越高,航材库存量也就越多,而航材成本也随之增高,这种情况甚至会超过因缺件损失而带来的效益。换而言之,在有限保障经费约束下,航材库存管理对保障率的要求必须结合缺件损失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航材的重要程度来分别确定不同航材的保障率。[3]

三、结论

航材库存能够有效缩短订货提前期、平衡订货成本,避开因故障而造成生产运转中断,而且还能够帮助航空公司规避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加强航材库存管理,优化航材库存管理的策略,对提高航材库存管理水平,制约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常建娥,刘国庆。浅谈基于供应链的航材库存管理[J]。物流技术,2005,13(7):79-81.

[2]杨晓。浅谈航材库存管理策略[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5,14(2):38-39.

[3]姚红光。可修复型航材库存优化[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6,17(4):293-296.

[4]陈建华。我国航空公司航材周转件计划与库存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篇7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

第一、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它实际上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确定论文论述的方向。如果“写什么”都不明确,“怎么写”根本无从谈起,因此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合适的论文选题。

第二、电大学员毕业论文的写作一方面是对这几年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同时也是对学员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全面考察。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非常重要,既要考虑论文涉及的层面,又要考虑它的社会价值。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一)专业性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从那些学过的课程内容中选择值得研究或探讨的学术问题,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否则达不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我们学得是工商管理专业,选题当然不能脱离这个大范畴,而且在限定的小范围内,也不能脱离工商管理、企业经营去谈公共事业管理或金融问题。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任何现成的学说,都有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这就是选题的突破口,由此入手,是不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二)价值性原则

论文要有科学价值。那些改头换面的文章抄袭、东拼西凑的材料汇集以及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当然谈不上有什么价值。既然是论文,选题就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也就是要具有先进性、实践性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我们可以选择企业管理中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论题,或是对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普遍意义的议题,还可以是新管理方法的使用。毕业论文的价值关键取决于是否有自己的恶创见。也就是说,不是简单地整理和归纳书本上或前人的见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用新的事实或新的理论来丰富专业学科的某些内容,或者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可能性原则

选题要充分考虑到论题的宽度和广度以及你所能占有的论文资料。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选题太大、太难,自己短时间内无力完成,不行;选题太小、太易,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不行。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主要应考虑选题是否切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是否可以收集到足够的材料和信息,是否和自己从事的工作相接近。一定要考虑主客观条件和时限,选择那些适合自己情况,可以预期成功的课题。一般来说,题目的大小要由作者实际情况而定,很难作硬性规定要求。有的同学如确有水平和能力,写篇大文章,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当然是很好的。但从成人高校学生的总体来看,选题还是小点为宜。小题目论述一两个观点,口子虽小,却能小题大做,能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这样,自己的理论水平可以发挥,文章本身也会写得丰满而充实。选择一个比较恰当的小论题,特别是与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仅容易搜集资料,同时对问题也看得准,论述也会更透彻,结论也就可能下得更准确。

三、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第一、 浏览捕捉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占有的论文资料快速、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论题。这就需要我们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全面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先入为主”,不能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认真的分析思考,从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之后,就会有所发现,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自己的论题。

第二、 追溯验证法。这种方法要求学员先有一种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学员应该先有自己的主观论点,即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方向、题目或选题范围。这种选题方法应注意:看自己的“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是否对别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如果自己的“拟想”虽然别人还没有谈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理由来加以论证,那就应该中止,再作重新构思。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阅读文献资料或调查研究中,有时会突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尽管这种想法很简单、很朦胧,也未成型,但千万不可轻易放弃。

第三、 知识迁移法。电大学员通过两年或者三年的学习,对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经济或者法律或者其它)有一个系统的新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对旧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是一种有效的更新。在此基础之上,学员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用所学到的新知识来感应世界,从而形成一些新的观点。理论知识和现实的有机结合往往会激发学员思维的创造力和开拓性,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第四、 关注热点法。热点问题就是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能够引起公众广泛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关系国计民生,或涉及时代潮流,而且总能吸引人们注意,引发人们思考和争论。电大学员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大部分也都会关注国际形势、时事新闻、经济变革。选择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论文论题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可以引起指导老师的关注,激发阅读者的兴趣和思考,而且对于现实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论文的论题对于学员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完成论文也提供了许多便利。

第五,调研选题法。调研选题法类同于关注社会热点这样的选题方法,但所涉及的有一部分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有一部分并不是社会热点问题。社会调研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调研所涉问题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对问题的现实认识将更为清晰,并可就现实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电大学员将社会调研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论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而且可为解决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路径。笔者认为这是电大学员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方法。

四、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同学们可依据以下几个研究方向,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进行论文的设计和写作。

1、企业管理理论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企业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和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展开,如以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一般内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及效率、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变革、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等问题为论文选题的参考,进行毕业论文或学年论文的写作。

2、企业战略管理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展开写作论述。比如竞争优势的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企业战略态势的选择、企业成长战略的选择、企业技术战略的创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可以作为论文的选题的核心展开。

3、人力资源管理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紧扣“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展开论述。比如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的价值分析、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构建、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的激励模式、培训模式的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绩效与薪酬管理(尤其是高管人员的薪酬模式)等问题,都可以作为论文选择的主题。

4、市场营销管理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紧扣“顾客主导”的市场营销理念,以实现顾客价值为主导思想展开论文的写作。比如顾客主导型企业营销战略选择、顾客价值管理、市场营销方式与渠道的选择与创新、品牌的管理与建设等等都可以作为论文的写作主题。

5、运营管理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运营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紧紧围绕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科学方法,展开论文的写作。比如可以以6西格玛(6Sigma)管理方法、产品开发与工艺选择、生产系统的布局、生产流程再造、流水线生产作业计划、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周期性生产类型的作业计划和总体计划等等问题作为论文的主题进行论述。

6、决策与信息管理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决策与信息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结合信息时代的特征,围绕企业系统工程的建设来展开论文的写作。比如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等等都可以作为论文的主题。

工商管理大专毕业论文范文:《浅谈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篇8

【摘要】工商管理是经济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产物,能够协调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关系,带来经济环境的净化,从而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对工商管理产生相应的促进作用,促使工商管理进行相应的体制和结构调整,从而更好的为经济活动服务。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对经济体制的改革需求也增大了。工商管理是社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规范经济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了全新的挑战,不断规范工商管理能够更好保证经济的长期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下,工商管理以往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经济发展对于工商管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工商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也能够反过来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工商管理的职能概述

工商管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对于社会的经济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对于工商管理工作的正确定义是促使其更好的发挥职能的重要前提,同时也能够从中不断扩充工商管理的内涵基础。

(一)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工商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转过程中规章制度的一个监督和执行过程,对于保证整个市场经济行为的健康有序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来往越来越频繁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的法律规范以及系统体制是维持整个市场稳定的基石。在我国的现实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集中的指引,调节企业在追逐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将企业的行为限定在合理以及科学的范围之内,从而确保经济社会的长久稳定发展。

(二)调整经济发展措施

工商管理行为还表现在对经济相关发展措施的调整过程中。市场环境是在不断变更的,原有的体制和管理过程并不能很好的适应于现有的发展需求,经济发展措施的不断调整是保证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是工商管理的重要方面,加快对企业资源的优势资源整合,帮助企业及时的了解发展困境,遏制企业在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易过程中的不良风气,从而为消费者提供规范化的商品服务,也为就业者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通过公平竞争机制的建立,让企业在市场环境中不断对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保证技术以及理念的创新,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发生了不断改变,这也导致了服务于经济活动的工商管理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多方面的特征:

(一)管理范围扩大化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企业类型以及规范的扩大,同时也促进了工商管理的范围扩大。在最初的只是针对私有企业以及集贸市场的管理和检查过程,工商管理已经发展出了“六道检查”,建立了相应的价格标准管理,其管理范围在不断扩大,职能也呈扩大化的趋势,这是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发展体现的需要。

(二)管理系统规范化

工商管理的相关部门和系统也在逐步走向规范化的道路。单一的管理监督已经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管理需求,一支有组织、有纪律以及有完善管理流程的管理队伍是促进新时期下的工商管理工作更好进行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求,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也是必须的。

(三)管理方式多样化

管理理念和方式随着社会观念等的不断进步在发生改变,管理不再是一种单一的行政方式,而是包括了行政、经济、法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管理方式上的多样化的。对于市场经济行为的规范和处罚也实现了多样化的管理方式,促进市场经济长远目标的达成。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工商管理行为的贯彻落实,以及相关工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立,都是保证市场经济更好发展的前提。工商管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稳定经济发展格局

工商管理能够促使企业与相关执法部门之间的积极合作,改善双方的工作方式,从而促进我国稳定经济格局的建立和发展。工商管理在发挥自身行政职能的同时,应该明确其管理范围和管理方法,加强市场的监管以及执法过程,建设起一个健康积极的市场竞争环境。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国际地位,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这一原则,将最大化的社会经济利益追求作为管理中的首要任务,抛离狭隘的管理理念,对人民的切身利益要进行保护,同时也注重企业的商品权益,打击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从而保障经济格局的稳定。

(二)工商管理保障企业主体地位

工商管理在经济的持续深入大改革过程中,能够加强流通体制方面的改革。一些大型的行业集团在地区跨度以及行业延伸上都较大,企业之间的自主交流容易产生障碍,企业的利益导向不再明确,从而出现强制关系的发生,通过政企分开能够有效地避免这种地方政策束缚的发生。在工商管理过程中,能够根据企业综合商业模式,将各种形式下的企业经济联系发展成为一个自主的系统。工商管理的通过这种干预性的引导来进行企业发展的辅助,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确保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工商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工商管理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合法途径,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让消费者在进行商品消费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品质。工商管理部门应该深入开展公益性的法律讲桌,加强民众的法律观念和意识,建立消费者保卫自身权益的合法途径,明确消费者的需求,发挥大众的监督功能,从而引导企业的发展走向规范、高效的现代化道路。

四、经济发展对工商管理的新要求

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经济发展提供给了工商管理的基本前提和基础。经济活动的规范需要相应的管理过程,市场范围在扩大,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为工商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下,工商管理更是具有了新的发展内涵和要求。

(一)经济发展的快速提升工商管理的内涵

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各行各业的繁荣,也带来了各个方面面貌的改变,其中对于工商管理的内涵基础也有了相应的提升。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改革的平稳推进,都是在相应管理制度的保证下,工商管理能够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净化风气,调节产业结构。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对于工商管理的效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经济发展规范工商管理体制

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体制的不断规范化。在工商管理过程中,相关体制的完善能够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来服务,体制的改革和健全,能够改正原有体制中的缺陷。

(三)经济发展带来工商管理的新格局

工商管理在原有的格局发展过程中,是适用于原有的经济发展状态的,对于新兴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状态没有很好的契合,从而使得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降低,影响工商管理应有行政职能的发挥。

五、总结

工商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完整具有重大意义,相关的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对管理职能以及结构设置进行更好的调整才能适应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工商管理能够带来良好的企业竞争环境,规范企业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对于工商管理有了更多方面的要求,提升了工商管理的内涵,规范了工商管理的体制,也带来了工商管理的新格局。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只有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规范工商管理,才能促进我国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海军。浅论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方面所发挥的重要影响[J]。大江周刊:论坛,2011,(09)。

[2]阿力甫·塞买提。探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J]。现代商业,2009,(17)。

[3]庄文胜。论工商管理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篇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工商管理部门所担负的任务与责任也与日俱增,而且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这就给工商管理部门提出了更多难题。

因此,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还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发展的需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商管理部门对市场经济管理的能力和效力。

因此,为了能够给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应尽快提高公司管理工作的水平,使其能够适应经济与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我国工商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不足,有些问题亟需解决,具体表现在工商管理人才不专业,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1、缺乏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

现代市场经济建立的基础是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而我国目前所从事工商管理的人员还不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对中国的经济现状特别是经济改革形势的足够了解,而使得经济管理状况并不理想。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工商管理工作中主要缺乏中高级人才,而且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只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而使得人才缺乏这一情况更加突出。

具体来说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由于工商管理的专业培养方式和培养途径过于单一,第二是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考察方式不完善,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而导致人才的大量缺乏。

2、缺乏完善的工商管理制度

不论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还是在社会管理体系中,工商管理机关所发挥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除了要对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同时还要监督宏观调控指导计划的实现。

但是,我国现行的工商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难以摆脱被当做地方保护主义工具的角色,具体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于工商管理部门的只能部门较多,有些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单位甚至没有相关部门;第二是由于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使得工商管理不能充分发挥经济监督的职能,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部门开展工作。

3、缺乏统一的管理

有些地方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经常要担负各种压力,以至于不能秉公执法,甚至存在着在打击贩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发活动案件时,只差远,不查近的情况。

另外,对己轻处、对外重罚。对内从宽、对外从严,一法两制等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而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二、解决当前工商管理问题的对策

只有有针对性的将我国工商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才能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工商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可以从加强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完善工商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1、加强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必须以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培养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模式,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

新时期的工商管理人员,除了要立足于基本国情,同时还必须具有高度的国际竞争意识,而且要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给予高度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使新时期的公司管理人才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对生产、建设、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与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市场经济观念的人才,从而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完善工商管理体制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将不再是单一的地域与国家的市场,而是含有越来越丰富的经济元素的市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不得不努力完善工商管理制度,使其充分发挥工商管理机构的职能。

1)完善统一的工商管理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监督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工商管理制度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加强工商管理体制的统一性,而其所具有的效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另外,还应该在全社会数量工商管理机构的威信,提高管理水平,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

2)与时俱进改革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服务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而言,工商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原有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已经不复存在,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务会越来越繁重,相应的责任也就更大。

随着各种市场主体的增加,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立法也会相应增加,而且随着我国愈加频繁的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使得工商管理部门也必须与国外有关部门和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为了能够良好的解决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对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而更好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三、前景

虽然我国的工商管理发展至今仍然存在着这样活那样的问题,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相信工商管理无论是在制度改革方面还是人才培养方面都会取得明显的进步,从而更好的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篇10

摘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管理审计的产生,提出了管理审计内涵,进而利用博弈论分析了管理审计的三方关系,并对管理审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理由提出了策略倡议。

管理审计是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新阶段,是对审计内容和策略的创新。

什么是管理审计?自从1932年罗斯提出管理审计以来,有关管理审计内涵和定义的研究就层出不穷,但是一直未取得共识。王光远在对国内外有关管理审计理论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指出 管理审计是一种与财务审计相对的审计,是在财务审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审计类型,如果说财务审计以审查基本财务信息为己任,管理审计的中心任务则是审查管理信息。

而对于管理审计产生理由的分析观点也不尽相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52年提出,管理审计产生的动因主要是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的放权,通过将权力授予下级管理者,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模式由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达尔文、卡迈勒和詹姆斯、罗克特提出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发展的动因是二战后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管理当局看到内部审计人员的服务有助于确保企业经济活动记录的恰当性。王光远(2015)提出管理审计产生的动因是受托责任。

当然,从受托责任角度分析管理审计产生的动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完全合理。这是因为企业两权分离的受托责任关系在16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的合伙企业就已经出现,至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后,随着股份公司的大量出现,受托责任关系更是普遍存在,但至到1932年罗斯提出管理审计以来,才出现了管理审计,同时这种观点也不能解释不同时期不同管理审计开展存在差异的理由。

因此,受托责任并不一定导致管理审计产生,管理审计的产生有着其更深层次的理由。本文以契约理论为基础,利用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代理理论、信任理论及收益成本理论分析了管理审计的产生,进而利用博弈论分析了管理审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并据此提出了倡议。

管理审计经济学分析

( 一 )管理审计理论基础

(1)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以产权为纽带的契约关系。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看: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及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为适应这种变化,权利的享有权和权利的行使权逐渐分离,从而导致在权利的享有者和权利的行使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而这种关系的形成实际也就是在权利的享有者和权利的行使者之间订立了一份契约,即契约关系由此形成,该契约关系不是一种普通的社会关系,而是以产权为纽带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通过契约的履行能够为契约关系的双方带来收益,契约双方在考虑是否有效履行契约时,主要考虑的是其预期的收益是否能达到理想的水平。

当契约关系的双方均保证契约的有效履行时,双方的收益才能达到平衡,但这种收益的平衡并不一定导致契约一方收益的最大化,而是双方收益平衡的相对最大化。而根据 理性经济人 假设,在经济活动中,主体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而契约关系双方的收益最大化趋势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权利的行使者可能会利用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对信息拥有的优势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不是寻求与权利的享有者之间利益的平衡。

(2)有效激励是确保契约关系有效履行的保障。为了促使权利的行使者有效履行其受托责任,以达到契约双方利益的平衡,激励成为一种有效的催化剂。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人的需求决定其动机,从而决定其行为的目标,在契约关系中,应通过有效激励,以促使行为人以契约的有效履行为其行为目标,以确保契约关系的有效履行。此外,从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看,人的理性具有选择性,个体的特性不同,其理性也不尽相同。选择性理性是行为人行为动机的基础。即在同一契约关系中,即使各种外在条件均相同,不同的契约关系人其行为目标均可能不一致。同时,在同一契约关系中,当外在条件变化时,同一契约关系人的行为目标也可能会有所不同。据此,为引导委托代理关系中权利的行使者有效履行契约,也需要根据行为人的可能需求,考虑实施相应的激励。

(3)有效的管理评价是有效激励的前提。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当存在权利的行使者不可控的其他因素影响情况下,即使其努力履行受托责任,受托责任履行的表现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督评价制度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恰当评价,权利的享有者可能不会深入追究受托责任履行的表现效果不理想的深层理由,而直接归归咎于权利的行使者,从而有意地降低对其激励的程度,而权利的行使者为保持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又可能会通过损害权利的享有者利益来弥补自己收益的减少。

反之,当外在环境较优的情况下,即使权利的行使者没有努力履行受托责任,受托责任履行的表现效果也不一定会表现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评价制度,权利的享有者可能会将受托责任履行表现效果好的结果归功于权利行使者的努力,从而增加对其激励的程度。因此,激励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合理的业绩评价,而对于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来说,由于其评价是一种事后的评价,且其评价并不能完全揭示出导致财务业绩优劣的全部理由,从而要求对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进行修正,将事后的评价向事前评价拓展,且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向非财务领域拓展,实现对管理活动全过程和管理结果的全面评价,即管理评价。

此外,从西美尔信任理论的观点来看,契约关系中权利的行使者对契约的有效履行和权利的享有者对权利行使者的有效激励实际上是一种交换,正是因为这种交换,契约双方的利益才能够达到相对平衡的最大化,而交换的前提则是双方的信任。同理,在管理评价契约关系中,对管理评价主体的选择也是一种交换,通过交换,评价执行主体取得收益,而权利的享有者取得对被评价者有效履行契约的重要证据,以此作为有效激励的重要依据。因此,具体对评价主体选择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则是契约双方是否准备信赖评价结果,而对评价结果的信赖则体现了对评价执行主体的信任,信任是管理评价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对管理评价执行主体的信任也是契约关系得以有效履行的重要前提。但是,由于契约关系中权利的行使者能力有高低,对于 优质 的权利行使者来说,非常希望能够通过对其履行受托权利的情况进行恰当评价,以获取较高的收益,而对于 劣质 的权利行使者来说,则非常担心其未努力履行受托权利的情况被发现,从而影响其高收益的获取,因而他们有抵制管理评价和欺骗管理评价的强烈动机。同时,在管理评价过程中, 优质 评价执行主体会通过将自身的信用状况有效传递给授信方(即权利的享有者),以获取较高的收益,而 劣质 的评价执行主体则可能会与 劣质 的被评价方合谋,以试图共同获取较高的收益。根据郑焕刚、陈昆等人(2015)等人的分析可以知道,信任应该是有条件的,信任建立的一个重要机制是:披露和传递信用信息。

因此,通过建立有效的信用信息传递机制,有助于增强管理评价契约关系双方的信任,从而管理评价结果才能作为有效激励的前提和依据,各种契约关系才能得以有效履行。

(4)对有效管理评价的需求是管理审计产生的直接动因。从以上分析可知,如何有效开展管理评价是影响契约关系能否有效履行的关键。而有效的管理评价则离不开三个重要因素:评价标准的合理性、评价技术策略和程序的恰当性、评价执行主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而其中评价执行主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则是关键,其影响到评价策略和程序的恰当选择、评价标准的合理使用,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权利的享有者对评价质量的信赖程度,并进而影响到权利的享有者对管理评价的需求。对管理评价主体的选择有三个考虑:权利的行使者自我评价、权利的享有者亲自进行评价、专业评价机构或人员的专业评价,影响权利的享有者对评价主体选择的重要因素是交易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及交易的越来越复杂,管理评价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其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的评价有利于在保证评价质量的情况下降低评价成本,同时,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的评价也有助于增强权利的享有者和权利的行使者对评价结果的信赖程度,而对专业评价机构或专业人员的评价的需求则成为管理审计产生的直接动因。

( 二 )管理审计的内涵

根据以上对管理审计产生的经济学分析,我们认为,管理审计是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之上产生的,目的是通过选择可信的专业评估机构或人员对受托责任者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管理结果的全面客观评价,以此增强契约各方的相互信任,并进而确定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时改善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维护以产权为纽带的契约关系稳定和维护契约双方利益的,与财务审计相对应的一种经济鉴证活动。此外,根据产权的种类不同,产权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有所差异。对于企业来说,契约所形成的产权关系包括企业外部的权利享有者与权利的行使者之间的初次产权关系,以及企业内部权利行使者将权利再次授予其他行使者而形成的二次产权关系,在对契约履行是否有效的评价中,便包括对初次产权关系的和二次产权关系的评价,其中对初次产权关系的评价需求则形成了外部管理审计,而对二次产权关系的评价需求则形成了内部管理审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