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8天的通用技术培训结束了,我认为这次的通用技术培训是一次紧扣课本,又高于课本的专业化培训,从技术的理论知识讲解,到金工工艺的实际操作练习,从优质课观摩到技术实验室的学习,从产品的开发过程到产品的创新等等,对通用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跨越式的提升。经过这几天的学习,使我对通用技术这门新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注重学生创造学生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力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通用技术论文【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键词:高考改革;通用技术;专业发展;培训模式。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中小学教育改革力度,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由此,普通高中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并成为必修课程[1-3]。通用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学科,是教育改革的产物。在高中课程当中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学生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4-6]。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包含技术与设计1和2,选修模块包含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
1. 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2014年,《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把技术(含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作为选考科目,之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在《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中明确通用技术考试内容为: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以及新增加的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通用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通用技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发展要求。
2. 通用技术教师面临的突出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通用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通用技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发展要求。浙江省虽然通用技术学科的改革与发展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但通用技术教师基本上是由物理、计算机、生化甚至是文科类“转行”过来的,学科基础十分薄弱。这就出现了现有普通高中担任通用技术课程的老师知识面窄、某些课程技术内容实践能力不强的局面。因此,现有普通高中担任通用技术课程的老师扩展知识面,加强实践能力培训成为当务之急[7-10]。
3. 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目标
目前通用技术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成为必学内容,经过需求调研和培训实践,培训项目需以“电工电子控制技术”为主要内容并兼顾“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进行专题培训,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提高通用技术课程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便使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更好的胜任通用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训项目应根据目前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现状所提出,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有助于解决高中通用技术教师目前面临的困境,使他们专业知识得到拓展和教学能力得到增强。培训项目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1) 学会教材内容,掌握课本知识理论和学科知识体系,使参训学员准确地把握通用技术学科高考改革脉络,在通用技术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的技术教育理念。
(2) 经过实践培训,掌握电工电子控制技术中的焊接、制作、测试、仿真等基本操作技能,熟悉设计与制造、金属材料及工艺、制图及CAD等专业技能。
(3) 了解先进的电控方法,拓展学员的知识面,丰富教学素材。
(4) 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技能,并获得撰写相关教改论文的能力和方法。
4. 培训内容设计
针对学员现状和需求,培训项目设计的培训内容包括:①基础知识理论培训模块;②实践技能培训模块;③前沿知识拓展模块;④教学和研究技能培训模块。项目的培训目标、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提升这一核心目标,培训过程中采用专题讲座、讨论互动、专家讲授、现场观摩、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从而达到培训目标、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
5. 培训特色
(1) 注重培训调查研究。通过多途径进行训前调研,了解受训学校及受训教师的需求,为开展针对性培训奠定基础。培训要求做到“三”个适合,即教材、内容和方法适合受训教师的水平;“三”个提高,即学科专业知识、学科素养与教育能力提高。
(2) 注重培训形式创新。根据受训教师的特点及培训目标,强调培训的创新性。培训采用专题讲座、讨论互动、专家讲授、现场观摩、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实践培训主要是仪器操作、实物设计与制作、公司参观及试驾等。实训过程中,教师先进行演示,介绍设计与制作方法,学员再进行动手实践。
(3) 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在课程设计和内容安排上,依据基础教育的现实及受训教师的实际情况,摈弃花拳绣腿、华而不实的培训形式与内容,注重理论引领,更加强实践操作,让每个学员能及时掌握前沿理论、领悟最富实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能够让这些理论与方法能够较为便捷有效地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根据目前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培训更新学员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从而提高高中的通用技术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海林。 加强教师在职培训, 不断推进通用技术课程的发展[J]. 江苏教育, 2013, 30: 92.
[2]陈伟强。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职前培养模式:问题与对策[J]. 教育研究, 2013, 09: 112-119.
[3]冯蔚蔚。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终结性评价的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4]周春。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模式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5]龚燕江,冯爽。 通用技术教师培训课程设置与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6: 28-32.
[6]赵若斌。 通用技术教师“控制与设计”模块培训[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6: 33-35.
[7]王明清, 陈作越, 徐筱跃。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体会[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 05: 234-235.
[8]陈伟强。 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中的四种关系及应对策略[J]. 电化教育研究, 2012, 07: 85-89, 115.
[9]毕景刚。 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及培训的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2, 10: 122-125.
[10]丛敏。 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实践探索――以福建教育学院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7: 70-73.
一学期来,本人承担高二年级11至20等班的通用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通用技术课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更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姿态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参与技术创新的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积极、负责、安全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对技术使用、评价、选择、改进、决策、创新的能力。据学科特点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首先应认研读考试说明、认真钻研教材,对考试说明、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材料一定要认真选取,因学科的特点,补充的材料应直接接近与高考要求),怎样才能教好。因学科特点,知识面要广、课堂容量要大,在新授课的教学中一般采用课件的形式备课以辅助于本学科的教学。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储备,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注重利用“学生缺少什么,我们教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的思想来组织教学。
⑵课堂教学情况。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有重点性、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和学习努力的方向,课堂上注重讲练结合。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部分学生自控能力缺乏,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学有所成。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贯彻落实好学校的“三三三”听课制度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的技巧、方法,博采众长,不断的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人承担高二年级5、6两个班的通用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试卷,讲评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通用技术课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更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姿态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参与技术创新的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积极、负责、安全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对技术使用、评价、选择、改进、决策、创新的能力。
据学科特点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以下是本人教学工作的点滴体会:
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1)应认真研读考试说明、认真钻研教材,对考试说明、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材料一定要认真选取,因学科的特点,补充的材料应直接接近于会考要求),怎样才能教好。因学科特点,知识面要广、课堂容量要大,在新授课的教学中一般采用课件的形式备课以辅助于本学科的教学。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储备,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注重利用“学生缺少什么,我们教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的思想来组织教学。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教学情况。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有重点性、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和学习努力的方向,课堂上注重讲练结合。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部分学生自控能力缺乏,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学有所成。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三、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努力跟进学校的继续教育工作,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的技巧、方法,博采众长,不断的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关键词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问题式教学模式;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337-02
Abstract Horticulture Plant Biotechnology is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of horticultural professional. PBL is to ask questions,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s the means during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ers guide students to solve the problem. PBL is suitable for bilingual courses.It can initiat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of the bilingual course of Horticulture Plant Biotechnology.The effect is good,at the same time it could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the other bilingual courses.
Key words Horticulture Plant Biotechnology;PBL;English bilingual teaching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高校很多开设了和生物技术有关的专业,越来越多的领域也涉及到生物技术,很多行业急需大量的有一定生物技术知识基础的人才,很多高校开设了和生物技术有关的课程。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面对园艺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技术、脱毒快繁技术、细胞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染色体工程、基因分离、遗传转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以及DNA标记等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相关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技应用能力[1-4]。在该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作为本科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还需要多了解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为将来从事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相关研究及其产业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需要开展生物技术双语课程的讲授,让学生对生物技术的专用词汇和用语进行掌握,在语境中掌握基本技术,同时加强学生生物技术国际化的学习,便于学生查阅外文文献,扩展视野,掌握生物技术的技术前沿和最新动态[5-7]。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因为内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同时需要学生对于生物技术的学习兴趣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查阅大量的关于教学法的文献,对于涉及和英语有关的很多教学采用的较多的教学方法是问题式教学,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和面对的学生特点,计划在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很多关于技术如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培养基的配制、脱毒技术、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染色体单倍型和多倍型的获得、DNA的提取、标记、电泳技术、转基因应用等方面采用问题式教学,为该课程双语课程的顺利开展和该方法在其他双语课程开展的应用提供指导[8-10]。
1 问题式教学模式开展的必要性
本课程教学理念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中文教学与双语教学相融合,以双语教学为手段、教学内容为载体,博采中西方教学之长,促进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探索和实践符合中国实际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发挥积极的示范与辐射作用。该双语课程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是由课程的2个方面决定的。
1.1 课程内容的特殊性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涉及的内容专业范围非常大,生物技术领域包括的课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而这些课程的基础知识在园艺植物生物技术一门课程中均有涉及,内容繁多可想而知,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部讲授和让学生掌握是不可能的。如何让学生对于每个技术核心有所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成为教师必须要解决的第1个问题。问题式教学模式是目前探究和使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授过程中将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为中心展开教学,基本理论除了教师讲授,还需要提前布置问题,让学生去查阅文献,追根溯源,操作技术需要问题式教学,如果采用讲述,学生很难记住,以问题为导向,教师布置问题,案例及项目教学法相结合,学生分组探讨学习[11-12]。
1.2 双语教学的特殊性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内容专业性比较强,园艺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阶段开设虽然有园艺专业英语,但是没有涉及生物技术的词汇,因此在进行双语讲授的过程中,相当于还要讲授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专业英语,加大了工作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感兴趣,同时掌握专业词汇和基本技术英文的表示,大学英语学习最常用的问题式教学法具有很大的借鉴性。
2 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教学内容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将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分阶段地按照不同的章节提前布置给学生,比如研究领域方面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发展简史及趋势,脱毒、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分析标记及转基因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技术操作方面如组织培养培养基母液配制、培养基配制、无菌接种操作、脱毒技术、细胞培养、人工种子制作、DNA提取、凝胶电泳、分子标记等方面的内容,均可以按照问题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布置的问题关于课本上的技术操作方面的,这种问题的答案是有针对性的,关于研究领域方面的,这种问题往往是开放性的,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2.2 组织形式
学生需要在课前查阅大量资料来自学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堂上首先是每个学生将自己所得与组内其他人交流、讨论,可以采用中文进行交流,形成一个小组的结论,教师灵活地参与到每个组的讨论中去,进行观察,将讨论向深入引导。小组讨论后形成小组观点进行汇报,每个组每次汇报的学生不同,汇报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推荐,还可以采取数字抽取,然后教师选择数字,可以采用男女特征进行选人汇报,比如长头发女生汇报等,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和得到锻炼,每个小组再各自就自己的结论进行英文陈述,然后进行组和组之间的英文讨论交流,最终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得出总的结论,同时要求学生每人撰写出总的中文和英文结论。“问题―阅读―讨论―汇报―结论”这种方式既包括了英文的阅读,也有英文的陈述还有撰写,符合中国英语学习语境下的学习方式,适用于不同程度的英语水平的学生,有助于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的开展[13-14]。
3 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关键
3.1 提问方式的多样性
一方面是授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随时随地询问“有问题吗?”“any question?”;另外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提问,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提问方式。这对于非母语的学习者,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没有听懂的表达或含义,可以及时提问,便于前后内容的连贯,有助于及时清除理解障碍、回顾前一内容、理顺思路以及调动积极主动的思考等方面。
3.2 回答方式的多样性
在每个内容讲解过程中,用一定的方式来提问学生。可以让学生对照教材英文回答或是借助手机百度等网站作答,可以改变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据调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般为15 min,通过问题式教学可以使学生保持思维的更换,通过手机百度答案学习,可以调节学生思维,转换注意力,活跃课堂学习氛围[11,13-14]。
4 问题式教学方式的作用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方式很多,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发现以下作用。
第一,可以促进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相互交流、讨论、陈述,学会了如何自己学习、集思广益、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第二,对于英语底子比较薄的学生,对于英语陈述有时间准备,再通过课堂讨论,加强印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参与讨论、引导思考,对学生的锻炼和提高效果显著,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分享经验、观点和知识,每个学生都能从别的学生那里获得新的东西,甚至教师都能从学生那里获得收获。第三,通过汇报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该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还有哪些是需要补充和重点讲述的,重新审视教学重点,把握教学核心。第四,通过“问题式”教学,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仅仅坐在那里听,应该尽量把学生放到真实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去做、去尝试、活跃起来。第五,变获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通过提问、收集信息、分析数据等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将学习过程的重点放在“如何学会”上,而不是“学到了什么”。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高效地进行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另外,应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经常进行总结,并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进行反思、调整和改进。比如还可以采用案例并结合提问进行教学。比如将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公司实例引入理论教学中,对实例进行深入剖析,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生产实际相联系,能起到比单纯理论讲授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14-17]。
5 参考文献
[1] 姜立娜,李桂荣,杜晓华,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91-93.
[2] 彭立新,李爱,李慧,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5(2):63-65.
[3] 毛娟,陈佰鸿,杨宏羽,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草原与草坪,2015(4):109-112.
[4] 黄文庆。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5] 李桂荣,姜立娜,杜晓华,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建设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5(3):80-83.
[6] 朱宏飞,李秋莉。关于生物技术专业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27-128.
[7] 姜余梅,王艳萍,赵征,等。生物技术专业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5(11):101-102.
[8] 王丽,姜寒玉,文义凯,等。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9):31-32.
[9] 郑威。A. M. 马丘什金问题式教学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10] 吴刚。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4):3-7.
[11] 王娜,潘治利,庞凌云,等。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食品生物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12):208-210.
[12] 王国霞,陈刚,杨玉珍。案例教学法在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5):336-338.
[13] 宋军,李晶洁,韩巍峰。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5-129.
[14] 张金帅,秦军,李永。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23):175-176.
[15] 刘郁香。基于问题式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高中新课改是从09年开始的,有三年的过渡阶段,这三年基本上的变化不是太大,今年是试验期的结束,以后高考可能会有变化,而《通用技术》就是新增的必考课程。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其中第四条: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学生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积垫,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即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而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对个人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用技术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目标上的独特追求: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所以要如何教好这门课程就成了我们所有通用技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了。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教学的一点想法,与同仁们商榷。
要教好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知道它的重要性。
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但是科学与技术又不相同。在普及科学教育的同时,还应普及技术教育。技术素养与科学素养一样,是现代社会公民基本素质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实践证明,一个高速发展、高度繁荣的国家,不仅应有先进的科学,而且应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
技术教育的定位是:不是专业技术教育;不是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科学教育;不同于劳动教育或劳动技术教育。它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与操作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其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普通教育。
当学生对通用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再来谈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比如我们做完水火箭实验后,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水火箭的竖直升高高度与瓶内水位的关系?
通过实验得出,当水量为1/3时,水火箭飞得最高。而在发射水量为1000mL以上时,水火箭中的水未喷完,由于气压减小就停止了加速,增加水火箭的重量,使水火箭受重力影响而提前坠落了。根据理论,发射时我们先量出能灌进水火箭的最大值,再算出此气压能喷出的最大水量,根据这两个数据装水灌气,即可达到水火箭的最大射程。
2.怎样提高水火箭的稳定性?
提高它的稳定性,就得考虑大气阻力的作用。首先,水火箭顶部应为尖的,减小阻力。其次瓶体形状应接近流线型,这样便于气流的通过。最后,尾翼的形状、安装情况对飞行稳定性的影响。
3.箭头重量对水火箭发射轨道的影响。
因为物体旋转时的中心为重心,所以我们可以把重心G当成支点,则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箭头即成一个以G为支点的平横杠杆。在飞行时,箭头A与箭尾B将受到相同的风阻影响,但由于力臂不同(AG>BG),所以A点所产生的力矩大于B点,故水火箭即会旋转影响航道。所以我们必须放前置填充物,将重心G向A移动,使力臂AG=BG(即水火箭的中点),这样A、B产生的力矩才会相同,达成平衡。但是如果前置填充物放得太多,重心偏前,造成力臂AG
4.发射仰角的影响。
由理论可得发射仰角为45°时,飞行距离最长。但由发射的结果得知:在发射仰角45°到55°之间(约为52°)时,可以达到最大的射程。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而如果没有这些思考,充其量就只能算是劳技课了。
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汉中市2327学校
【课 题】 系统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 材】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必修2 【教 师】 大 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能对简单系统的进行应用案例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用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系统的含义,系统的构成三、教学难点:系统的基本特性。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辩论。
回忆所学过系统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教师总结→案例分析→复习巩固
五、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系统”为研究对象,集中了“系统、子系统、优化、系统分析、系统思维”等许多核心概念和“结构决定功能、系统优化”等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本单元分三节来组织教材内容,它们分别是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分析、系统的设计。本节系统的结构包括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和系统的基本特性三个部分;同学们学完本节后,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建立系统意识,学会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处理问题。第一节系统的结构包括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和系统的基本特性三个部分。本节的重要概念是:系统、子系统、整体性。系统的结构是与系统的功能相对应的,用系统的结构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系统的结构可以从空间上架构系统的定义、类型和基本特性,涵盖本节的内容;二是系统本身的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其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前者决定了后者,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功能的变化。2.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如人体系统),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系统。因此,本节是系统教学的入门知识,学习系统的概念、含义及其特性,了解学习系统知识的价值。而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的是运用理论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因此,如何用系统的基本特性解决有关问题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并加以说明。有条件时可让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有人认为,“系统”对于中学生太深奥、枯燥,其实这是误解,本单元尽可能地回避生涩概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俗地引出系统概念,通过对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谚语的理解,以及很多有趣的案例分析,循序渐进地探讨系统的基本特性、系统的分析、优化和设计,进而培养学生运用系统的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本节从同学们最熟悉的自行车着手,通过认识自行车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联系和它们的功能,学习一些关于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有关系统的基本概念。同时通过多个案例与小试验,帮助同学们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基本特性。
六、教学准备:相关的挂图、自行车等实物或模型、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系统”一词是一个经常使用的词汇。课前可请同学们从各大搜索引擎对“系统”一词进行搜索统计,查阅概念、定义。
我们发现,系统似乎看不清,摸不透,有些神秘。那么,什么是系统?它有什么特性?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入手,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他们是如何理解的,要注意引导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回忆,要渗透“利用情景学习”的教学设计思想。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在理解系统的含义前,先给学生们讲个故事:我国古代《申鉴时事》中记载的有关用网眼捕鸟的故事。课堂讨论:(1)上述故事说明了什么?分别造成了什么后果?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和举例来说明故事体现出来的什么思想。)
(2)展示汽车图片,让学生大致了解汽车四大组成部分,教师得出答案,汽车四大组成部分:
①发动机系统
②底盘系统
③车身系统
④电气系统
教师分析汽车组成部分相关系统,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无法正常行驶。提问:
a.有人说汽车行驶时是车轮在路上滚动,才能行驶,所以人就可以坐在车轮走。
b.有人说汽车行驶时是发动机动力驱驶汽车行驶,所以人可以坐发动机走。
通过对汽车结构的简单分析,得出:汽车行驶不是单一组成部分能完成,各组成部分间要相互作用和依赖,才能使汽车能正常行驶,这就是我们技术中所要学的: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去处理问题。
(二)新课
第一节 系统的结构
1.系统
教师:系统是什么?如何更深入理解系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下面以对“自行车”的结构分析,来更深理解系统和子系统的概念。展示自行车实物。
教师:自行车是同学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提问学生,自行车由哪些构件组成。
学生:(略)
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由教师照实物再详细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重点分析各组成构件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然后得出“课件”中系统的定义。由此提出相互概念:
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子系统:子系统是相对于大系统而言的,它是大系统中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功能的组成部分。
要素:指构成系统的最主要的元素。
教师介绍了相关概念后,让学生回过头来进一步对自行车进行分析,并能区分出自行车整车系统中的各子系统(最好让学生按照实物进行子系统分析)。
学生分析:(略)
教师根据部分同学的分析进行总结,强调对系统正确分析的重要性,要改进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就必须正确分析系统的结构及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
形成系统必备的三个条件:
(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这些要素(部分)可以是组件、零件、个体,也可能是子系统。
(2)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一定的结构。(3)任何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系统的功能是组成要素所不具备的。
课堂练习:
自行车的子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承重系统;方向控制系统等等。
(对系统的含义进一步拓展,关键在于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能举出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的生活体验进一步提升,由感性的认识向理性分析转化。)
展示“电动自行车”,使学生加深对子系统的理解。2.系统的分类
系统可按不同的标准和需要来分类:
(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如:人体系统是自然系统;城市系统是人造系统
(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如:自行车的传动系统是实体系统;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抽象系统
(3)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如:静态和动态是相对的。
(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如:氨气的合成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是开发的系统。
(5)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拓展)
(6)黑色系统和白色系统(拓展)
(教师举例,让学生举相似的案例来补充。)
3.系统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功能之和 分组辩论:在一个系统中,各要素好,则整体性能是否好?(2)相关性:
相关性: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关的并不是独立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案例分析:厨具的安装
学生分组阐述“厨房装修”案例所体现的系统相关性。(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实现一定的功能
案例:分析企业管理系统 P71(4)动态性:系统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例:生病、看病
P72(5)环境适应性: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视频案例:观看“挑战者航天飞机发射爆炸”
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系统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复习巩固:
用系统的基本特性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木桶理论” 八.教学反思
在内容设计上选用了大量案例,依照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进程来组织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把系统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整合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在教学过程中,以基本特性作为教学主线,并进一步展开。以案例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资源不等于教学设备,它包含学生身边所有的事物,因此,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