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1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翻转课堂的重要性

首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使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缺陷,促使小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在实践训练中,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进行学习,以此培养他们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二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应该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效果有限,而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探究能力。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具体应用

(一)教师充分备课,以学定教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学环节变化较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提前充分备课,而且备课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熟悉掌握教材内容,还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对小学生的预设,制作教学视频编制测试题。特别是讲解计算机操作步骤和技巧的视频需要规范化,最后根据学生对测试题的完成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特殊讲解,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因此,完美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教师的精心预设,学生在课前可以学习到部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而他们在有目的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技能与知识短板能够有效暴露,教师的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二)利用教学视频,学生先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导学资料,然后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从旁辅导学生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导学资料的运用和课堂教学环节的变化。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预习环节一般只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环节则对教师与学生提出更明确、更高的要求,学生在阅读导学资料之后,应该完成配套的'测试题,并且对于不解的地方提出质疑。以问题为引领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或者尝试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计算机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困难能够促使他们深入思考,进而产生打开教学视频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动力,然后根据视频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

(三)自主选择学习,提升成效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采用先学后教的策略,可以把大量的学习资料上传到服务器上,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操作,以此提升学习效率,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优等生来说,可能无需教学视频的帮助就能轻松掌握学习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中等生则可能需要看完教学视频,在视频的引导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对待优生来说,即使有教学视频辅助,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也难以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与同学应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前提,突出先学后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起到主体作用。

(四)教师精准引导,科学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精准引导和科学评价十分重要。学生通过课堂预习,对于一些疑难点容易陷入思维瓶颈,难以继续深入,其原因在于一些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对部分信息技术知识点充分理解与掌握,而这些问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包括其引导能力、互动能力和启发能力等。教师应该精准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学评价也十分重要,应该让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应该客观地评价,以网络为载体的交流模式可以让学生大胆发表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弥补不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时代的需求。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多角度、全方位出发,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2

一、充分认识和理解教材核心内容,确立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标准

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和目标,即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通过创造有利的信息环境和学习平台,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创新实践,加强交流与协作,最终营造出高中信息课堂文化氛围。新课改大力推行后,新教材教学内容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变。教材核心内容由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选修课程数不受限制,但至少选修一门。必选课程主要是针对初中信息知识的回顾和升华,进而引出更深刻的命题,要求学生对各个阶段的信息课程进行系统整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系统的能力。选修课程则给予学生自我选择和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根据自我兴趣和特长自由发展,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找到感兴趣的领域。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观念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构成比较多元,老教师占据一定比例。相较而言,老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和年轻教师相比,很难迅速转变教学理念,因此,加强教师信息培训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理念在中学课堂根深蒂固,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压力,破除应试教育的桎梏难度颇大。在此背景下,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和合作,教师作为一线施教者,应自觉摒弃灌输式教学模式,努力创设互动式信息课堂。要创设互动式信息课堂,教师应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杜绝单一的教学思维,实现信息技术和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融合,多方位、多层次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三、创设全新的教学情境,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

1、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坚持学习的内在动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要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应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方式多样性。如学生学习图像处理一课时,根据课程要求,首先要了解图片编辑器的模块及功能,其次要学习如何改变图像大小、属性等基本知识,最后进行延伸,学习如何添加图片特效、艺术效果处理等。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将书本知识口述或演示一遍,则难以使学生产生具体印象。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书本知识点通过动画形式模拟出来,让学生在欣赏动画的过程中对图像处理产生形象化认识,无疑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倡导探究式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自主获取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他们通过自我克服,进一步培养坚韧品质和可贵智慧,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奠定良好的内在基础。如学习“文件管理”时,很多学生表示删除、复制、粘贴、创建文件和文件夹太容易了,没必要继续学习下去了。此时,教师可顺势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们不小心误删了文件,应该怎么恢复和找回呢?”很多学生突然愣住了,紧接着开始查阅资料,和同学交流讨论,利用不同方法尝试。教师适时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

3、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做到活学活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具的学科,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都是为参与实践做准备。学生对理论知识烂熟于心,无法完成实践要求,变成“纸上谈兵”,违背信息技术学习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应在课堂、课后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将考查学生实践能力作为评价学习情况的主要指标。

4、搭建学生之间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十分浓厚。因此,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教师也应为学生创造一定的交流学习时间,让学生自由提问、交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及时解惑答疑。通过搭建学生之间信息共享平台,不仅拓展学生思考维度,而且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而教师的适时参与则为这个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四、总结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必由之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互动性,利用互动性推进信息技术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另外,社会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更新会越来越快,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学习,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提升自我素质,规避教学盲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信息化人才。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3

信息时代下,职业院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的课程,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探索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就变成了职业学校重要任务。伴随着近些年问题式教学方式的广泛应用,使得问题式学习已经成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因此,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更能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更能帮助学生解决信息技术遇到的问题。但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课堂开展问题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

一、现代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问题

1.1 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认识不足

信息时代的发展,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的开设,能够让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中提升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积极性和思维判断能力。但是在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很多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培养还不够重视。

1.2 教师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了解不全面

1、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本理解不全面。新课改体制环境下,很多院校都针对新课改体制的要求,进行了教材更新。本次教材的更新和以往教师所使用的教材存在很大的不同,新课改后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材料主要是以信息的交流为主要目的,并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作为教学的中心,同时注重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但是想要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教师能够全面的了解信息技术课本,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2、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还较弱。由于每位学生所在地、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的不同,也就是使得学生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还存在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就是,很多职校学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学习过程已经形成习惯的思维方式,这种传统的思维主要就是教师针对课程明确的指出具体的操作方式,这种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学生信息化技术的基础操作能力差。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方面,只会运用简单的文字处理、网页设计和图片美化等操作,而对于学生对于计算机中软件工具的运用了解还不够,更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个问题。因此,探索新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信息化基础至关重要。

二、问题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2.1 教师进行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当前学生对于直观性的东西都具有一定的印象,学生能够凭借着自己的直觉完成任务,而教师也能够利用这一点进行问题和情境的创设从而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形成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Excel 统计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掌握函数sum 和countif 函数使用的基础上,来动手操作其余函数max、average、min 和排名次的操作,在学生自主操作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疑虑,让学生都认为自己操作错了。因此,教师针对这种情况,能够将学生函数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课堂提问,让学生们在进行函数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函数正确操作方式。

2.2 教师能够在习题教学中也进行问题创设

在信息技术的习题教学中,很多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通常采取就题论题,教师能够出示一题,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问题的解决。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能够利用原型题,先让学生们自己对于课本中新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对于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整理然后给学生进行统一的解答,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例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章中,教师能够先给学生讲解一些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并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展示一些简单而实用程序的制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程序设计和制度的魅力,然后就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先自主进行后面知识的学习,并先尝试着设计和制作程序。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学生程序的展示,鼓励每位学生进行自己设计程序的讲解,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能够指出学生程序设计中的不足,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程序设计的理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小结: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已经变的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并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和帮助学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立体化,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4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的必然性

1.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技术教学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高中信息技术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特征,因此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信息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网络资源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渠道,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实际案例的关联性得到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基础技能的培训平台,基于该课程对社会各领域的关联性,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型相互依存,通过网络渠道可以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改革,从该角度出发,网络环境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真实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实In-ternet网络,打造开放式教学环境,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2.数字化数据库的建设是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的基石。

新形势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方向必须符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即将高中基础教育的思想意识与大数据发展趋势相接轨,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打造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具有丰富教学资源的实用型课堂。数字化数据库的建设与信息技术教学转型密不可分,虽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所涵盖的数据资源相对较少,然而对数字化概念的培养对学生后学大数据思维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教学平台上,才能打造出集实用性与多元化、现代化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策略

1.教学一体化平台建设。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化特征,传统教学模式体现出了典型的封闭型和单一化特征。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打造一体化教学平台成为新时期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的首要任务。如果从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进度的统筹、教学模式的评估以及学生反馈信息等各环节通过网络环境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构成新型一体化教学体系,必将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型提供创新型思路,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注入现代化元素。一体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包括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利用等流程,譬如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教学任务和学习安排以数据资源的形式存放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数据库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托网络环境进行资源检索利用。此外,一体化教学平台也包括教学成果的反馈与评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展,通过学校统一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与检测,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传统教学的周期。该环节也是一体化教学平台的评估阶段,学校在局域网技术的支持下,打造学校内部教学成果动态公示系统,以便教师对自己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显然从教学资源的统筹利用、学习反馈以及教学模式的反思等诸多环节实现了一体化模式,为信息技术教学转型提供新趋势。

2.以局域网为基础打造“空中课堂”模式。

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高中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具有多元化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以网络技术为背景的多种虚拟模式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趋势。其中“空中课堂”的构建在学校节省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上具有显著成效。“空中课堂”是以学校大数据库为基础,将不同学习资源以电子版课堂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对于相同内容的教学素材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师进行讲解,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选择恰当教学资源。显然这种新型模式也促进了教师对教学技能的竞争意识。采用局域网络技术构建以学校为框架的校内网路“空中课堂”必将成为信息化社会提升信息处理效率的必然途径。

三、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对信息资源的加工技能逐渐成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究成为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因此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教学平台建设、新型“空中课堂”模式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的重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学校数字化数据库的建设为前提,对学校提升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成本起到关键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5

在担任整个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学习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我觉得,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去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潜力以及自学潜力和创新潜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潜力。以下就我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作一浅谈:

一、课堂演示,讲解为主

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陆续建成了新的电脑室,同时配备了几十台多媒体电脑,从而构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强大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我们教师在上课期间,能够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广播系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作出适当的演示并加以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获得超多的感性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Windows98系统操作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上机实践(当然上该节课前已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因为各个学生的理解潜力不一样,在他们预习后自我再在无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看自我的自学潜力有多强,从而证实自我的理论理解与实践是否一致。然后我运用了“跃龙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正确的操作过程透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一边进行适当讲解,使学生们看到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做就进一步证实了学生们对自我预习后自行上机实践是否全部正确。再让学生们上机实践一次,这样就收到了很好的教与学效果。同时,为了配合演示式的教学,我又根据课程资料及学生的理解潜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资料生动形象,变难为易。

二、强化练习

学生要熟练使用计算机,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务必透过超多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如课堂问答,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演示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资料。例如,在讲完“Word”软件中的文字录入及排版知识后,要求学生课后准备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在下一节上课时使用Word软件进行录入、排版,并对排版提出合理的要求;又如在讲完IE浏览器的使用后,就让每位学生运用IE浏览器浏览本市的网站和其他教育网站。这样,每教学一项新资料,就及时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新课资料,熟练掌握操作要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进行网络教学

自从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出现,上级领导对培养学生的上网操作潜力十分重视,因此,我们学校也少不了增加上网这项功能。在计算机教学中,网络为学生带给了更为广阔的信息知识环境。学生能够透过上网获得丰富的信息知识。我们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资源,不仅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吸收潜力;让学生在节日时,发送电子邮件给亲戚同学问好、祝福;让学生在因特网上阅读新闻、参加各网站的BBS、收发电子邮件等。采取各种方式设计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资料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透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

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例如,我在因特网的教学中,我能够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能够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订阅电子杂志、加入邮件讨论组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能够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把同一个文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成批发送信件等子任务。

五、实现分组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上机操作时,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一一解答操作,不仅仅教师感到忙碌、时光紧迫,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组教学能够避免诸多弊端,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用心性。教师根据上课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要太多(控制6-8名),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机位并设两名小组长,上课前先进行培训。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由小组长充当小老师进行辅导。当有些问题较难时,教师要鼓励全组成员一齐研究解决。如果处理得当,教师要及时表扬,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样一来能够极大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动手潜力。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可由其它小组提出方案或由教师进行指导。

六、实现课堂教学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能够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仅仅能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课堂所学资料,而且还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例如:我让初中二年级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上网技能,到因特网上查找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制作一个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PowerPoint幻灯片。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查找有关环保资料,精心制作出一套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幻灯片。这样,让学生完成了课堂学习资料的同时,还增长了课外知识,实现了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信息采集、处理、加工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实践潜力。

七、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而这种潜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各班要出手抄报展览,我就提示学生能够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使用Word20xx软件来制作更美观的电子手抄报,然后交给老师打印出来,在校园内展出,学生用心性大大增强了,部分学生做出版面新颖、资料丰富的电子手抄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还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来出版班上的墙报。这些实际运用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过的知识,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增强了信息意识。

八、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

记得在二零零四年五月,我到云浮市教师进修学校参加课改学习,在学习期间,令我最深刻难忘的就是,广东省信息技术科科长要志东同志说过一句话,她是这样说的:“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潜力和应用潜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低,而要在上机操作中真正体现出来”。她所说的正好与我所想的所做的一致。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所学资料不一样,采取了不一样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后,我采取了“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法,由其他学生一齐来打分评价。在教学“写字板”、“Word”一类的软件后,采取“指定资料、单人考核”的方法,先提出具体考试要求,并限定时光完成。例如:要求每位学生使用“Word”软件输入一篇文章,规定排版要求,完成后上交到教师机,由教师当堂给分。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务必采取相应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以上是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都运用过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务必针对具体的教学资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6

一、创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师的教学要有所创新,没有创新的教学就没有创新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所以,教师要具备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够应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中,通过变换文字的颜色和形状,给学生一种新奇感,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神奇,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如同具备了动力,动力是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教师不限制学生的思想,任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想象,学生肆意发挥自己的思绪,就可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灵活应用教材有效延伸和拓展

新课改实施后,一个很创新的教学理念就是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这样,教材中内容的应用可以由教师灵活掌握,适当地延伸和拓展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不那么僵化。信息技术课程是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的关键是要学生获得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能力,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才能具备创新的动力。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性很强,在实践中,教师要发散学生的思维,给他们足够的创造空间。将教学内容适当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分层次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摸索,最后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7

1信息素养概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该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互联网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依赖,并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当中。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信息的泛化,受到多元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一些道德因素成为了信息素养质变的主要影响。总的来说,信息素养包含三方面内涵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指的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信息能力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信息道德则有着更为广泛的覆盖面,针对的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规范性。可见,信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与道德素质,而新时代对于人才的界定有着新的标准,信息素养作为重要的一项指标,从小培养也就体现出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就直接成为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标。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

信息素养并非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化的德育教育,因此教育的养成是一条漫漫长路,且任重道远。小学生正值接受教育的基础时期,也是打好人生发展之基础的重要时期,教育内容将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同时对于其未来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2.1通过信息氛围的创设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因此意识的培养将直接作用于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追求信息的自觉性,提升信息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力。对此,教师应当对小学生给予积极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互联网的优势性魅力,使学生能够看到信息世界当中的缤纷色彩。对于当前的小学生来说,网络并不陌生,但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显然不足,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有效处理各类事务,因此针对小学生的教学应当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比如可以以贴近小学生生活为立足点进行教学,设置教师信箱等栏目,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分析能力。

2.2以“寓教于乐”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小学作为教育历程的最基础阶段,决定了信息技术学科亦是相关技能与知识教育的起步阶段,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体现,在与是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和检索,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编辑与上网能力,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生成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利用网络服务于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最基本目标。本文认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尤为明显,并且认知水平决定了只有寓教于乐,才能有效激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打字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教学效果,而类似于“金山打字通”这种打字游戏软件的应用则能够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打字的要领。衡量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是否能够高效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检索。本文认为对于这项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学方法,除了进行基本的操作教学之外,还要积极强化对小学生搜索内容的引导,以保证所有的知识均能够切实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积极的帮助为宗旨。另外,当前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最明显体现就是信息技术交互性的优势,各种交流软件的应用已经普及,培养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意义重大。对此,教师应当重点引导学生在特定的适合儿童上网聊天的软件当中进行信息交流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处于健康的环境下。

2.3灌输“文明用网”思想强化学生的信息道德:信息道德具有着极其广泛的覆盖范围,当前的互联网当中充斥着诸多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均起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中筛除糟粕,保留合理价值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成为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举措。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切实加大对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引导,使小学生认识到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并大力培养小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安全意识,通过“文明用网”理念的灌输来强化学生的信息道德建设。

3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能力与道德三个层面,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在很大意义上体现于此。因此,教师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应当紧密围绕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确保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护航,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