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应该让读者一看论文题目就能猜出本篇论文的内容涵盖范围。感受深则写之顺,驾轻就熟,容出成果。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语言学论文题目【通用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1、汉语教学“慕课”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2、20x年网络新词“土豪”新探
3、中国语言服务业的机遇和挑战
4、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
5、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汉语综合课设计
6、汉语“词库-构式”互动的语法描写体系及其教学应用
7、“被”字句的语义趋向与语义韵
8、汉字文化的真人秀--解读《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9、从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角度分析赵本山小品中的言语幽默
10、纪录片解说词创作理念探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11、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
12、论当下缩略形式的网络流行语
13、“小句左缘理论”框架下的英汉截省句对比研究
14、对外汉语课堂操练中教师等待时间研究
1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本多元化
16、汉语不礼貌话语的语用研究
17、动词分类和施格、通格及施语、通语
18、论“NP了”格式:构式的视角
19、国际汉语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个案研究
20、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调查报告
21、程度评价构式“X就不用说了”研究
22、汉语普通话语境下学前幼儿语言叙事能力发展研究
23、汉语双及物构式二语习得中的语言变异现象研究
24、留学生初级汉语读写课中写作教学设计
25、网络流行词“吐槽”研究
26、也说话语标记“别说”的来源--再谈话语标记来源的研究
27、例示与细化:以“吃食堂”为例
28、对外汉语教材出版文化因素的处理策略研究
29、对外汉语教材中虚拟人物的刻板印象研究
30、网络流行语现象的语言文化分析
31、“貌似”的语法化及其传信义的演变
32、“V_吃+N”结构的认知语义分析
33、新词语的族聚特征及其社会文化心理
34、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
35、上海市餐饮店名的语言学研究
36、对外汉语古琴文化课程教学设计
37、基于图式理论的初级汉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38、基于语料库的“人生”隐喻英汉对比研究
39、隐喻的起因、发生和建构
40、论国际汉语教学隐性资源及其开发
41、当代网络文化中流行的表人新名词及其理据
42、论述“一旦”与“万一”
43、《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的语用分析
44、焦点性话语标记的话语关联及其语义类型
45、口语中“你”的移指用法及其话语功能的浮现
46、日本学生“能”“会”“可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47、现代汉语情态动词早期习得的个案研究
48、年度词语排行榜述评与流行语的概念辨析
49、华裔汉语学习者解读:新加坡视角
50、包含副词“也”的并列复句句式及其他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音研究
2、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探究
3、聚类分析在外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4、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5、普通语言学浅析
6、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
7、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析
8、以《长恨歌》为例浅析现代语言学批评的特征
9、基于档案学视角对语档语言学的探讨
10、心理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11、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12、语言学家时枝诚记的语言过程理论研究
13、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交际话语原则研究
14、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
15、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1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多义观
1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
18、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
19、论社会关系与角色关系的跨文化差异--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
20、从理性到沟通:哈贝马斯的“语言学转向”
21、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效应值报告与解释现状研究
22、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3、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24、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语言理论概说
25、语言学中介词的语用功能作用研究
2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7、心理语言学视阈下的二语词汇教学
28、认知语言学前沿动态--对话句法学初探
29、国外应用语言学早期发展综观
30、论政治语言学的根基与研究路向
3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
32、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
33、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
34、西方语言学中的科学范式及其转换
35、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
36、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
37、社会语言学视界中的语言变体
38、翻译主体性的范式转换--从语言学、文化学到生态学
39、卡西尔的符号哲学转向及其语言学意义
40、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41、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火星文
42、索绪尔语言学革命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奠基
43、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44、普遍语言学下的语言模因研究
45、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
46、网络称呼语“女汉子”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47、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
48、法兰西社会心理学派的语言学贡献述要
49、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解析
50、形式与功能: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二维统一
51、外国汽车商标词汉译新探--以认知语言学为切入点
52、现代语言学理论形成与发展研究
5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和语用解读
54、语言学模因论指导下的多义词研究
55、论索绪尔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视野
56、乡村社区的社会语言学价值阐释
57、认知语言学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
58、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民俗语言研究方法--以陕北说书研究为例
59、生态语言学视阙下的“绿色语法”研究
60、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料库的契合
语言学论文的提纲模板
第一章 引论 18-35
1.1 文献综述 18-29
1.2 主要研究内容与选题意义 29-31
1.2.1 主要研究内容 29-30
1.2.2 选题意义 30-31
1.3 语料选择与处理 31-33
1.4 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33-34
1.5 论文结构 34-35
第二章 英汉名词短语以及关系化的界定 35-43
2.1 英汉名词短语的界定和分类 35-37
2.2 关系化与关系从句的界定 37-39
2.3 本文对关系化和关系从句的界定及研究范围 39-41
2.4 小结 41-43
第三章 英汉名词短语关系化的策略异同 43-69
3.1 类型学家们提出的不同关系化策略 43-46
3.2 英语关系化策略 46-52
3.2.1 英语关系从句的基本类型 46-48
3.2.2 关系代词策略 48-49
3.2.3 空位策略 49-50
3.2.4 代词保留策略(复指代词策略) 50-52
3.3 汉语的关系化策略 52-67
3.3.1 汉语关系从句的基本类型 52-53
3.3.2 空位策略 53-56
3.3.3 代词保留策略 56-67
3.4 小结 67-69
第四章 英汉关系从句句法生成的异同 69-81
4.1 英语关系从句的句法生成 69-73
4.1.1 文献梳理 69-71
4.1.2 英语关系从句的句法生成——移位与提升 71-73
4.2 汉语关系从句的句法生成 73-79
4.2.1 文献梳理 73-77
4.2.2 汉语关系从句的句法生成——提升-残余移位 77-79
4.3 小结 79-81
第五章 英汉关系从句的篇章分布特征分析 81-133
5.1 有定名词短语与无定名词短语 81-84
5.2 英语名词短语关系化的篇章分布特征 84-92
5.2.1 Martin Eden中有定/无定名词短语关系化特征 84-89
5.2.2 Tess ofthe D’urbervilles中的有定/无定名词短语关系化特征 89-92
5.3 英语限定性关系从句与非限定性关系从句的篇章分布特征 92-96
5.3.1 Martin Eden中限定性关系从句与非限定性关系从句的篇章分布 92-94
5.3.2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中限定性关系从句与非限定性关系从句的篇章分布 94-96
5.4 英语关系从句在主句中的句法分布特征 96-101
5.4.1 Martin Eden中关系从句在主句中的句法位置 96-99
5.4.2 Tess ofthe D'urbervilles中关系从句在主句中的句法位置 99-101
5.5 汉语有定/无定名词短语关系化的特征 101-106
5.5.1 《骆驼祥子》中有定/无定名词短语的关系化特征 102-104
5.5.2 《边城》中有定/无定名词短语的关系化特征 104-106
5.6 汉语关系从句在主句中的句法分布 106-109
5.6.1 《骆驼祥子》中关系从句在主句中的句法分布 106-108
5.6.2 《边城》中关系从句在主句中的句法分布 108-109
5.7 汉语指量名词短语关系化的篇章分布特征 109-122
5.7.1 《骆驼祥子》中指量名词短语关系化的篇章分布特征 110-112
5.7.2 《边城》中指量名词短语关系化的篇章分布特征 112-122
5.8 汉语指量名词短语关系化的篇章分布特征 122-132
5.8.1 《骆驼祥子》中数量短语关系化的篇章分布特征 123-125
5.8.2 《边城》中数量短语关系化的篇章分布特征 125-126
5.8.3 《师傅越来越幽默》和《烦恼人生》中数量短语关系化的篇章分布特征 126-132
5.9 小结 132-133
第六章 英汉关系从句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异同 133-181
6.1 文献梳理 134-138
6.2 英语中存在的争论焦点 138-150
6.2.1 专有名词或代词后的关系从句是否具有限定性 138-142
6.2.2 中心语为有定名词或无定名词的限定性关系从句是否有语义上的差别 142-147
6.2.3 关系从句限定与非限定性的区别在句法与语义上是否匹配 147-150
6.3 汉语关系从句争论的焦点 150-167
6.3.1 中心语为专有名词或代词的关系从句是否具有限定性 150-161
6.3.2 指示代词与关系从句的前后位置与汉语关系从句功能差异的关系 161-166
6.3.3 关系从句限定与非限定性的`区别在句法与语义上是否匹配 166-167
6.4 汉语关系从句的功能和等级序列 167-176
6.4.1 汉语关系从句的基本功能 167-171
6.4.2 汉语关系从句功能的连续统 171-173
6.4.3 汉语多重关系从句的排列顺序 173-176
6.5 汉语关系从句的形式和功能的关系 176-179
6.6 小结 179-181
第七章 英汉关系从句的翻译对比 181-234
7.1 通过翻译探讨英汉关系从句差异的理据 181-182
7.2 源语文本与翻译文本中关系从句的对应情况 182-185
7.3 汉译英语关系从句的对应与不对应 185-200
7.3.1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中关系从句汉译的对应与非对应 185-191
7.3.2 Martin Eden中关系从句汉译的对应与非对应 191-200
7.4 英译汉语关系从句的对应与非对应 200-211
7.4.1 《骆驼祥子》和《边城》中关系从句英译的对应 200-201
7.4.2 《骆驼祥子》和《边城》中关系从句英译的非对应 201-211
7.5 从英汉关系从句的互译来看汉语关系从句的两个争论焦点 211-224
7.5.1 通过翻译文本验证中心语为专有名词或代词的关系从句是否具有限定性 212-215
7.5.2 从翻译文本验证指示代词与关系从句的前后位置与汉语关系从句功能差异的关系 215-224
7.6 英汉关系从句的翻译策略 224-232
7.6.1 英语关系从句的汉译策略 224-231
7.6.2 汉语关系从句的英译 231-232
7.7 小结 232-234
第八章 结论 234-239
8.1 结论 234-237
8.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237
8.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237-239
参考文献 239-248
一、研究背景
对学术论文这一体裁,过去20多年以来,引言部分首先受到较多的关注。
引言图式结构的语步模型首先是Swales提出的,1990年他修订为CARS模型。
[11]其后不少研究都采用CARS模型来分析论文及其各部分的修辞特点。
Bunton于就学位论文的引言提出了一个修订模型。
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近年才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Kwan收集了应用语言学博士论文LR章节的语料,将其正文部分与开头和结尾分开来分析学位论文LR的修辞结构,由此提出了一个三语步图式结构来描述LR的正文部分。
他采用了功能—语义法来判别语步,并进一步分析了组成各语步的元素,采用“策略”(strategy)来描述。
其研究显示:LR和引言在结构上并非完全相同[12]。
国内学者陈明芳提出博士学位论文的LR部分存在四个语步,即“参阅已有文献—对选题进行总体评价—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详细的评判—从文献综述提出结论”[2]。
此外,不少研究采用CARS模型分析学术论文中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修辞策略。
Taylor和Chen在比较英语和汉语论文的引言语篇的基础上指出,差异所呈现的学科和文化特征胜于语言特点,不能泛化语篇结构和语言文化系统的关系。
[13]Martin对社会科学领域论文摘要的研究则发现,西班牙语所写的摘要大多遵循以英语为母语的学术社团建立起来的国际惯例。
[14]另一方面,多项研究发现,学术论文的修辞存在显著的跨文化差异,尽管因语类的限制呈现相对的一致性。
修辞风格产生跨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语篇社团(discoursecommunities)的预期和要求不同。
[15]Cmejrkova也证明了社会文化因素可以制约学术语篇的修辞和写作,并没有通用于不同科研社团的学术语篇模式。
[16]杨玉晨认为,英汉学术论文开头段语篇模式差异的产生主要在于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
[3]鞠玉梅和滕延江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各自的宏观结构得出结论,认为英汉学术语篇具有取向不同的潜在结构,受到交际者所认同的文化影响,反映了中西方学者潜意识中不同的社会文化观念。
[4][5]最近还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中英模糊限制语的不对等性导致了中英摘要中模糊限制语数量上的差异。
[6]不过有关文献综述的研究集中在英语论文,缺少与汉语论文LR语篇的对比研究,且仅限于学位论文的研究。
由于文献综述与引言属于同一语类系统,Swales用于论文引言的CARS模型及进化版将被作为本项学术论文LR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1][17]
二、文献综述语类结构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框架
本研究综合了Swales的CARS模型以及Kwan提出的学位论文文献综述语步结构,并做了一些修订。
[17]Kwan的研究基本上是基于Bunton为学位论文引言而修订的CARS模型[18]。
我们认为,不同于引言,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所开展的研究与文献中记载的以往的研究相比有何联系和有何独特性,以论证该研究的价值,而引言是整个研究的一个概貌[7],因此其结构模型需要依修辞目的和侧重点做一定的修正。
在Kwan的语步结构中,相关研究综述(Reviewingprevi-ousresearch)只是实现语步1的一个策略;策略不是LR中必需的成分,其使用也没有一定的次序。
本研究认为,鉴于文献综述的交际目的,综述相关研究是必需的,也是“确定研究定位”(Establishinganiche)语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界定为语步而不是策略。
由此笔者修订了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的结构模型。
语步下面,将组成成分以策略(strategies)和步骤(step)两个类别来区分:必需的成分为步骤,非必需的为策略。
在笔者修订的四语步框架中,我们的语料编码系统吸收了CARS模型、Kwan和陈明芳研究得出的模式结构中的部分语步、策略和步骤。
本研究旨在探索以下两个问题:(1)我们所修订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模型能否得到实证的支持?也就是说,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的原型结构究竟是什么?(2)就文献综述的修辞结构而言,在学术论文语类因素和不同文化的修辞传统两者之间,哪个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语料收集
本项研究收集的文献综述语料分别来自50篇英语学术论文和50篇汉语学术论文。
为保证对比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它们均为应用语言学学科ILrMRD模式的论文。
英语论文取自-的TheModernLanguageJournal、ELTJournal、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LinguisticsandEducation和Journal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等5种期刊,汉语论文取自2001-20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和《外语界》等5种期刊。
每种期刊10篇论文,样本采取随机抽取的办法,且所选英文论文排除中国学者发表的文章。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抽样的英文论文都是被上述英语学术期刊接受并发表,本研究将这些论文视为符合英语论文的规范标准。
(三)分析方法
我们采用Kwan介绍的功能-语义法[12]来判别文献综述语篇的语步。
语篇分析功能法并不依赖语言结构做标准来判别语步界限,而倾向于语篇交际目的的认知判断。
我们对语料的`语步和步骤/策略编码通过辨认语篇片段的主要语义特征来实施。
我们先确立了四语步框架,策略/步骤范畴以相关文献[2][12][17]为参照;然后以此为语篇分析的出发点,考察语料中各语篇片段的功能并判断其交际目的。
从这些语篇片段中我们找出惯常出现的“功能—语义”主题(functional-semanticthemes)。
这些主题可以组合起来表示语步的各种策略/步骤。
如果发现有些语篇片断的交际目的与上述研究中的范畴有所不同,则尝试用一个新的策略或步骤来描述。
在此基础上,分别记录各个语步、策略或步骤在英汉语料中的出现频率。
最后,将常有的项目(出现频率过半)和出现的项目(出现频率超过十分之一方统计在内)分列,并进行英汉对比。
三、结果与讨论
对论文的文献综述进行辨认并不是那么直接,文献综述采用的小标题各不相同,有些不止一个章节(section)。
英语论文LR中有一半(15篇)分成2-5个小节,而只有1/6的汉语论文LR分层次,且均为2个小节。
大多数小标题指明了本节的功能,如“文献回顾”、“理论背景”等。
也有采用突出某些主题的标题(topic-spe-cificheading),如“进行体的标记性”等。
从小标题来看,LR部分粗略可以分为两步:考查以往研究和引入当前的课题。
分析语步之前,我们统计了文献综述语篇的字数,发现英语语篇的长度大于汉语语篇:英语论文LR语篇字数的平均值为1421.43,中文则为978.93。
对两组字数变量t检验得出显著水平为0.009(t=2.702,df=58,p=0.009),说明英汉论文LR在字数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在文献综述语篇中,平均每篇参考19.3条文献,最少2条,最多45条;其中英语LR平均30.5条,汉语LR平均8.0条,差距较大。
通过分析文献综述语料的语步、策略或步骤,我们发现大多数LR呈现出我们修订的结构模型中的4个语步,各个语步在英汉论文LR的出现频率见表2。
语步2“评述以往研究”(Sur-veyingthepreviousresearch)在LR中的出现频率为100%,证明它是必需的要素,而不是策略。
由于文献综述旨在揭示所开展的研究与文献中记载的以往研究相比有何联系和有何独特性,以论证该研究的价值,所以对以往研究的述评是不可或缺的。
在统计文献综述语篇语步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并非所有的LR都符合标准的1-2-3-4语步结构,变异主要包括缺少1到3个语步、改变次序、采用含有并列或从属的循环语步的复杂结构。
与复杂结构相对、没有循环语步的线性结构我们称之为简单模式。
简单模式和复杂模式在英汉LR中的分布情况。
汉语LR中只有7篇(23.33%)使用了循环语步的复杂模式,如1-2-1-2-3。
而56.67%的英语LR含有语步循环,说明英语LR循环模式占上风。
由此看出,汉语LR的语步结构比英语更简明。
Connor认为,修辞风格产生跨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话语社团的预期和要求不同。
从中国学术界的观点来看,论文的写作要有简洁性,其中包括在层次和结构上要简明,语言要简洁,要惜墨如金。
社会科学论文要学会以简驭繁。
[8]戴曼纯基于学术论文写作和编审的经验也给出建议,论文写作要注意简洁,对发展文章主题没有作用的引文坚决不用。
[9]因此,汉语学术话语社团对论文简洁性的要求和预期,在论文LR的修辞模式上表现为简明的直线式。
在LR写作中,中国学者摈弃了那些对发展论文主题没有切实作用的文献,而不像不少英语论文作者那样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以往文献进行评述,所以在汉语LR中线性结构要占上风。
而且,汉语LR引证文献条目较少、篇幅较短,且大多未细分层次,都一致地体现了汉语论文简洁性的修辞风格。
而循环模式在英语LR中占优势也主要是其引证文献条目较多、大多来自不同的层面和角度、以及较长的篇幅决定的。
下面我们将重点描述每一语步及其策略和步骤。
(一)语步一:确定主题范围大多数文献综述的开头旨在确定与研究有关的某一主题。
这可以通过两个步骤实现:概述研究主题(S.1A:makingtopicgeneralizations),声言重要性(S.1B:claimingcentrality)。
步骤1A和1B与Kwan模型中相应的策略一致。
(二)语步二:评述以往研究评述以往研究这一语步在LR中的出现频率为100%,证明它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发现,参考已有文献(S.2A:constructingreferencetothepublishedwork)是其必备的环节(出现频率100%),因此称之为步骤。
在语步二中出现的环节还有给予正面和/或负面的评述(S.2B:mak-ingpositiveand/ornegativeevaluation)和总述文献概要(S.2C:makingsummarystatement)。
这两个环节是论文作者可选的策略。
这三个环节依次示例如下:(1)对语言变体的研究最早的是S.Fisch-er(1958)在新英格兰所进行的一次……(Chin.17)(2)对于笔记在口译活动中的功能以及如何记笔记,国内外的相关讨论很多,但是,这类讨论基本上属于经验式或直觉式的泛泛而论。
(Chin.3)(3)在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中,学者们大多承认标记性影响习得的顺序和难度,但对于影响的程度和方向性并未达成共识,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Chin.10)
(三)语步三:确立研究定位语步三在大多数文献综述语篇中呈现,主要通过五种策略来实现。
其中有四种与Kwan的模型[12]一致;它们是“提出相反的主张”(S.3A:counter-claiming)、“指出研究空白”(S.3B:gap-indicating)、“表明关联性”(S.3D:asser-tingrelevancy)及“构建或合成理论框架或观点”(S.3E:establishingorsynthesizingatheoreticalframeworkorposition)。
另外一种策略是“提出问题”(S.3C:raisingaquestion),如下例所示:(4)非亲属语言翻译的实验数据是否支持以上结论?(Chin.4)
(四)语步四:预告本项研究语步四大多为导入当前研究课题的某些方面,所用的策略及实例列举如下:Strategy4A:Announcingtheaimsorresearchquestions宣布研究问题或目的(5)本文的两个基本研究问题是:1)……;2)如何有效运用量规描述学生的研究报告。
(Chin.7)Strategy4B:Announcingtheoreticalframeworkorpositions宣布理论框架或观点(6)总之,非常规的公开演说开场白的偏离模式由以上三个成分构成,下一节的语料分析部分将以这三个成分为分析框架。
(Chin.15)Strategy4C:IndicatingRAstructure预示论文结构(7)Therefore,ItakeasastartingpointthefunctionalcriteriaofThompson's(2001)typologyofcitations.Iexcludetheformallybasedcatego-riesandintroduceotherfunction-basedcategoriesthatemergedfromtheanalysisofthecorpus.Sec-tion3describesthecorpusandthemethod,whileSection4outlinesthetypologyofrhetoricalfunc-tionsofcitationsusedinthisstudy.(Eng.7)Strategy4D:Announcingtheadoptionordefi-nitionsofterminology定义术语(8)多义名词的词义凸显指的是此类名词某一项的语义心理可及性程度,即该一项在语用者头脑中进行语义投射时的解读清晰性。
(Chin.21)Strategy4E:Indicatingpossiblefindings预示可能的结果(9)Applyingafunctionalgrammaranalysisshouldrevealthecolloquialfeaturesofinformalspeechthatmarkstudents'performanceofstance-supportinonlinediscussion,andperhapssuggesttheformalstructurestheyneedtobetaughtforex-positoryessaywriting.(Eng.13)Strategy4F:Announcingresearchdesignorprocess
马克吐温语言学论文题目
1、马克·吐温代表性短篇小说中幽默的修辞分析
2、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研究
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散文风格的翻译
4、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汉文学翻译中的一词多译研究
5、泰特勒翻译三原则视角下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中译本口语化风格再现
6、《小镇艳阳录》与《卡拉维拉斯县的跳蛙》中的幽默对比研究
7、论马克·吐温小说中的“美国梦”
8、《傻瓜威尔逊》中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
9、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10、论福克纳小说中的成长
11、巴赫金视角下《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叙事策略
12、论马克·吐温的人文主义观
13、确立与守望:哈克与霍尔顿形象比较研究
14、美国梦的螺旋上升结构研究
15、从文学文体学角度比较《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个中译本
16、马克·吐温的幽默叙事研究
17、简论作为教育小说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8、短篇小说翻译“主调”的把握及呈现
19、架空历史小说研究
20、《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翻译报告
21、19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田园理想及其矛盾
22、伊甸园神话的编织者-美国文学中的“美国的亚当”
23、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24、马克·吐温笔下的密西西比河
25、黑人英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26、关联理论视角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27、马克·吐温游记中的欧洲形象
28、马克·吐温短篇小说中的异化现象研究
29、马克·吐温小说种族叙事伦理
30、《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乡土特色
31、《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两中译本语言的描述翻译研究
32、西方文学中“替罪羊”形象的文化原型解读
33、《亚当夏娃日记》对《圣经·创世纪》的戏仿
34、马克·吐温代表性短篇小说中幽默的语用分析
35、《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文本之源
36、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荒野解读
37、幽默理论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应用
38、无尽的求索和虚妄的梦
39、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
40、创新·融合·超越: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
41、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
42、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性研究
43、马克吐温《傻子出国记》中的幽默文体特征
44、马克·吐温笔下的中国形象研究
45、联合视角下的马克·吐温言语幽默分析
46、论马克·吐温对美国现实的批判
47、功能翻译策略在马克·吐温幽默翻译中的运用
最新汉语言本科论文题目
1、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自然”书写与局限
2、丁玲小说的女性书写与性别政治
3、论台湾图像诗的艺术特点
4、论金子美铃童诗的抒情性特征
5、论圣野童诗的诗教内涵
6、论童诗的精炼美--以林良童诗为例
7、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守望--试论《小王子》中的“儿童本位观”
8、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删改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9、论林焕彰童诗的情趣美
10、《论童诗的逻辑趣味》
11、学科教学论题目:
12、于漪写作思想初探
13、文本细读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
14、中国古代史方向题目:
15、明初少数民族家族汉化探析
16、晚清瑞安孙诒让家族学术变迁
17、赵孟頫人生经历与其艺术成就的关系
18、元代江南地区海运与天妃信仰的传播
19、浙江银元铜元史研究
20、明嘉靖时期倭乱与浙江城防建设
21、元代江南社会研究
22、东佳书院述论
23、南宋绍兴地区茶业探析
24、宋元时期江浙地区的天妃信仰研究
25、明清时期浙江商人在苏州的商业活动述论
26、宋代绍兴官学述论
27、从《夷坚志》看宋代妇女婚姻上的自主性
28、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
29、从“丧葬祭祀习俗”看客家文化的特质
30、浙江文化世家个案研究
31、明代义乌兵探析
32、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
33、《徐霞客游记》衣食住行研究
34、抗战时期金华报刊文化述略
35、大禹文化研究
最新日语博士论文题目
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
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
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説研究
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
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
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
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
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
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
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近义词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
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
21、基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日语指示体系研究
22、中日非语言交际的差异研究
23、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
24、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25、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报告
26、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7、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
28、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
29、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30、《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31、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32、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
33、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
34、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
35、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
36、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教育指导
37、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
38、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文化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
39、《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40、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41、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4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广告语言对比研究
4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
44、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
45、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产品说明书翻译
46、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
47、中日色彩语「青」侦娭偡傞対照研究
48、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
49、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
50、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
梦溪笔谈语言学价值分析论文
一、训释语词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所用语言不局限于古训,勇于提出独到的见解。比如:“海物有车渠,蛤属也,大者如箕,背有渠垄,如蜡壳,攻以为器,致如白玉。”郑康成乃解之曰:“渠,车周也。”盖康成不识车渠,谬解之耳。”这一句是释联绵词比较擅长的《辞通》。其中引用了“车渠”这一词汇,且该词语引用于《魏文帝车渠杭赋序》这一著作,正所谓“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玉文,生于西国”,这里所写的“车渠”,因为是一个双音节的单纯词,所以不需要单独进行解释。沈括对于郑康成所著的注释所给的批评则是正确的,这也体现了沈括宽广的阅历。但是沈括在一些诗文韵脚、用字等方面所作的批评,也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比如晚唐诗人主要以小诗出名,但是在读书方面却不太擅长。如白乐天所著《题座隅诗》,在该诗中有一句“俱化为俄拜”,该诗以“孚”字为韵。沈括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即《白居易集》卷七,在该诗句中“俘”和上句的“徒”韵脚相同,沈括以为白居易压错了韵,但实际并非如此,“俘”的读音有多种,在《广韵》一书中便有两种读音,即piǎo和fú,字意均为“饿死”之意。所以一般诗句中都以“浮”和“徒”作韵脚。
二、音韵与格律
关注切字的源头,这为后世人们了解反切的源头与原理贡献了非常好的文献资料。正所谓“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汉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巨”,‘何不’为‘盒’,‘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以西域二合之音,盖切字之原也。”在这条文献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有价值的方面,需要我们重视:其一,简述了我国切韵文学的最初起源,沈括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这也证明了最初在宋代时“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这一说法的'正确性;其二,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了很多实例,用以证明反切之法,尽管在表述上可能不是非常详细,但是这也证明了反切术语与部分方法,在为人们提供启发的同时,也为当代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其三,沈括所提实例是专门用以证明反切之法,加之所用时代已经过去了多年,因此这也是非常难得的研究文献;其四,关于切韵之学,沈括在逐渐发展与渐趋缜密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体系纷争的论点,这也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正确性。
三、句式解析与表达规律
关于虚词用法的分析以及字书错误的纠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其进行了这样的论述:“人语言中有‘不’字可否世间事,未尝离口也,而字书中须读作‘否’音也。若谓古今音不同,如云‘不可’,岂可谓之“否可”;‘不然’岂可谓之“否然”;古人云‘否,不然也’,岂可曰‘否,否然也。’古人言音,决非如此,止是字书谬误耳。若读《庄子》‘不可乎不可’须云:‘否可’;读《诗》须云‘局否肃雍’、‘胡否饮焉’,如此全不近人情。”在这一段文字中,沈括非常敏感地觉察到了“否”和“不”这两个字在用法上的差别,更难得的是,沈括在词语的组合和搭配上对“否”和“不”这两个字的用法进行了区分,不单是从词语本身的含义出发证明用法的差别。尽管对这两个字的认识没有上升到比较高的理论层面,然而作者在作品中提出的“全不近人情”这一论点,其实主要含义就是与人们平时所自觉遵守的语言搭配习惯、规律不符之意。此外,在《梦溪笔谈》笔记中,也有一处对语序问题进行了分析:“瞎毡有子木征,木征者,华言‘龙头’。羌人语倒,谓之‘头龙’。”这一句是沈括进行事件的记录时所提,其中“语倒”即语序颠倒之意,可以看出沈括对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语序方面存在的区别其实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
综上所述,通过对《梦溪笔谈》语言学价值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沈括对我国语言的了解与认知其实有一定的见地,并且在书籍中予以体现。在通读《梦溪笔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汉语言的博大精深。笔者主要从训释语词的创新性、音韵与格律极为细微、句式解析与表达规律这三个方面对语言学价值进行了分析,希望给当代《梦溪笔谈》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语言学相关论文
论文1:店铺名称语言文化的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消费时代的冲击下,商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并且涉及到方方面面。
这导致了商家为了吸引顾客,突出自己品牌,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店铺名。
重庆地区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这些餐饮行业的店铺名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语言学特征。
语言学特征不仅仅是简单地语言学符号的体现,而是通过语言的运用表达出特殊的含义。
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修订的11月1日实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餐饮行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通过走访沙坪坝区大学城片区商业街,对110个餐饮行业店铺名加以分析,探讨其语言学特点,从而反映重庆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社会心理。
一、语音形式特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音是语言的最基本形式。
语音形式指的是某个语言片断的语音,是从说话人口中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店铺名的语音形式通常是组成店铺名文字的字音。
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自然单位。
按照汉语音韵学传统的字音分析方法,把一个字音(音节)分成前(声)后(韵)两段,前段为声母,后段为韵母,把贯穿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叫声调。
[1]每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
(一)音节特点音节是人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自己语言里的最小语音单位。
在汉语中,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比如“老百姓”三个字,读出来就是三个音节。
从音节方面考虑,笔者走访的餐饮行业中,最短的店铺名是由一个双音节构成,最长的店铺名是由12个音节组成,平均为4.69个音节。
48个店铺名为偶数音节,所占比例是43%,62个店铺名是奇数音节,所占比例是57%,奇数店铺名要比偶数店铺名所占的比例高7.7%。
其中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六音节的店铺名最多,一共94个,占统计总数的85.4%,一、二音节的店铺名的音节数很少,导致这些店铺名所含的信息量相对较少,被使用也较少。
而七、八、九、十二音节的店铺名,信息涵盖量相对大,但是太过于冗长,不便于人们的记忆和识别。
因此,店主在给店铺命名的时候,一般也不太会选择音节太少或太多的店铺名,其分布特点是以五音节为高峰向大于五音节和小于五音节两个方向逐级减少,呈现出金字塔阶梯形。
(二)声调特点汉语是世界上声调丰富的语言之一。
声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声调的组合形式可以促成汉语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韵律感。
语言的节律就能被这种韵律感组织起来,以便加强语言的协调性。
一般声调的组合方式可以分为叠音、双声叠韵、平仄组合三种[1]。
叠音是由音节重叠而成。
一部分店铺偏爱使用叠音的方式命名店铺。
例如:果果坊、天天美食、涵涵面庄、坝坝老火锅、久久自助火锅城等等。
这种店铺名的好处就是便于顾客记忆与识别,但也加重了重名的可能性。
笔者所走访的美食街就有两家以“天天”这个叠音方式命名店铺。
双声是由两个声母相同的音节组合而成,叠韵是由两个韵母相同的音节组合而成。
双声和叠韵都可以构成同一语音现象的反复,从而产生特殊的韵律,增强店铺名的音乐美。
这种特殊的音乐美也能达到让顾客更易识别记忆的效果。
例如:青柠、奥照面、沁茗轩、菠萝蜜茶饮。
平仄指的是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根据平上去入的音调划分,阴平和阳平能产生声调上扬,发音相对洪亮的特点。
因此,店主在命名店铺的时候,更加倾向于使用阴平或阳平的音节来结尾。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以阴平或阳平的音节结尾的店铺名更能营造出一种欢快兴奋的气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刺激顾客的消费欲望,增强消费者的食欲。
比如:星月面庄、串串王、毛哥老鸭汤、麦翁大鼓烧、久久自助火锅城等等。
二、词汇组合特点
对于一个店铺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其名使用的词汇选取。
来来往往的顾客对店铺最直观的印象来自于店铺名;对店铺名最直观的印象来源于店铺所使用的词。
因此,店铺名的选词十分重要。
(一)词汇来源词汇是语音和意义相结合的一种语言单位。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一个有意义的词汇,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语音形式来表达的。
语音结构与词的构成和词的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1.地名。
川渝两地在全国范围内是着名的美食胜地,两地的很多特产都和美食有关。
因此,川渝两地的地名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饮食行业店铺名里浑然天成的金字招牌。
这也是商家集体品牌意识的集中体现,更是彰显川渝地区的特色饮食文化的一种方式。
从命名风格来看,以地名命名虽然十分传统,甚至还有些许老土,但是会给消费者一种贴心安全感,以及一目了然的即视感。
笔者在所走访的美食街就有不少这样的店铺名。
比如:万州烤鱼、成都冒菜、巴蜀烧鸡公、台湾烤玉米、段记北京烤鸭等等,占统计总数13.6%。
2.外来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启,一大批跨国餐饮企业也涌入我国市场。
加之某些商家为了给店铺增加一些国际色彩以吸引顾客,因此越来越多的外来词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店铺名里。
一种是运用外来词音译后当店铺名。
比如:麦当劳、德克士等等。
一种是用中文词和外来词组合的新颖方式当店名。
比如:好吃go。
这样新颖的命名在饮食行业并不是很多,仅占统计总数的7.2%,但是这种命名方式有增多的趋势。
3.数字。
运用数字给店铺取名字的优势在于一目了然,令人印象深刻,在视觉上比起其他店铺名略胜一筹;劣势在于,由于人们对某些数字的偏爱程度很集中,因此增加店铺名的重名率。
例如:168灌汤包。
168谐音和汉语“一路发”类似。
这种数字组合就容易重复。
在笔者走访的大学城片区商业街中,这样命名的餐饮店铺并不多,仅占统计总数的2.7%。
4.人名。
我国自古以来都有以人名做店铺名的传统。
从古代“武大郎炊饼”到运动品牌“李宁”,再到现在耳熟能详的“王老吉”。
它最早的命名形式是“某记”。
这个用法也被原原本本保留了下来,比如重庆市着名的餐饮企业“阿兴记”。
除了对这种命名方式的继承,当然也有发展,一种是在“某记”后面加业名,例如:邓记三合鱼。
一种省略了“记”字,后面加业名通名,比如:涵涵面庄,这种命名方式直接把人名和商铺名连接,也是一种品牌意识的体现。
和使用地名命名不同的是,地名命名体现的是集体品牌意识,人名命名体现的是个人品牌意识。
因此,选择这种命名方式的店铺较多,占统计总数的15.4%。
5.古语词。
古语词包括历史词和文言词。
历史词通常不会出现在我们的交际当中,文言词在口语中已经不常使用。
店主为了提升整个店的品味,为了吸引顾客,也会启用部分古语词。
这既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发扬。
例如:沁茗轩的“轩”字,大帅锅掌上传奇食尚汤锅坊的“坊”,林凯豪益食府的“府”字等等,占统计总数的7.2%。
店主在使用这些古语词的时候,无形之中也增强了店铺的文化涵养,这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和人文风貌的体现。
(二)词汇组合根据前面的统计结果可以得知,店铺名的长度不宜过长,字数不宜过多,简短有力即为佳。
这就要求在命名选词的时候,尽量在有限的字数里体现出店铺的自身特色和自身优势。
重庆饮食行业的店铺名主要由三个部分组合而成:专名、业名、通名。
(一)法语文学
1、浅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
2、从《忏悔录》看卢梭的灵魂告白
3、波伏娃《第二性》中女性主义分析
4、浅析《红与黑》中德瑞纳夫人的爱情观
5、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的浪漫主义
6、《小王子》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7、《驴皮记》中瓦朗坦的人物形象分析
8、从电影《无法触碰》分析法式幽默
9、《昂多马格》的悲剧性命运分析
10、《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金钱观分析
(二)法国文化,社会生活
1、人口老龄化对法国社会的影响
2、法国养老保险制度分析/中法养老保险制度对比
3、法国奢侈品在中国的发展(或者具体到某个品牌 如香奈儿 LV等)
4、法国失业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5、法国葡萄酒文化
6、中法婚姻问题对比
7、法国甜点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8、法国移民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9、中法饮食文化对比
10、法国TGV的发展分析
(三)法语语言学和教学法
1、英语对法语语音和词汇教学的影响研究
2、基于微博公众平台的法语教学模式
3、法语复合过去时与未完成过去时的区分
4、多媒体环境下大学法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5、法语中的名词化现象分析
6、法语教学中的的文化引入
7、浅谈法国艺术对法语发展的深远影响
8、法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9、法语联盟语言课堂教学研究及对孔子学院的启示
10、从《巴黎圣母院》看法国音乐剧中的语言要素
(四)翻译学
1、傅雷的《高老头》翻译风格评析
2.《丁丁历险记》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
3、翻译美学视角下《舌尖上的中国》英法译版对比研究
4、跨文化交际对法语成语汉译的影响及翻译对策
5、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法语隐喻的翻译
6、法语幽默的翻译
7、功能理论视角下的法语广告汉译策略
8、论法译本《红楼梦》的文化翻译策略
9、浅析如何提高交替传译能力
10、跨文化视角下汉法动物词汇比较研究
(五)其他
1、论法语的体系统
2、 法语听力理解常见困难分析
3、对法语熟语属性的探讨
4、中国时政词汇汉法对译(74)
5、“双重目光”下的求真译作--评程抱一、程艾兰的法译本《骆驼祥子》
6、莫言在法国:翻译、传播与接受
7、大型汉外词典编纂设计特色研究--以《汉法大词典》为例
8、唐宋散文在法国的翻译与研究
9、译者的视域:莫言《丰乳肥臀》法译本注释的文化解读
10、法汉电子词典现状初探
1、韩语汉字音和汉语的语音比较
2、韩语派生词汉字词根和现代汉语的对比研究
3、类型学视野下的汉韩语指示词比较研究
4、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V+到+NP”汉韩翻译对比研究
5、韩语副词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6、现代汉、韩程度副词的比较
7、韩语成语俗语汉译方法研究
8、汉语和韩语中数词的非数量用法比较
9、中韩量词对比研究
10、汉、韩指示代词对比研究
11、韩语成语谚语汉译方法研究
12、汉韩语话题对比研究
13、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
14、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
15、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
16、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
17、汉韩语疑问词对比研究
18、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2010年)
19、汉字在韩语汉字词中的发展变化研究
20、汉韩主语和话题对比研究
21、基于中韩平行语料库的《红楼梦》动介兼类词研究
22、助动词“会”汉韩语对比以及偏误分析
23、韩语汉语十二生肖词语及其文化比较研究
24、汉语介词“从”的研究
25、汉语和韩语否定词对比分析
26、汉韩语人称名词后缀的比较分析
27、中国学生有效学习韩语发音的教学方法研究
28、韩国语的汉字词教育研究
29、现代汉语”打“与相应韩语表达对比分析
30、汉语与韩语同形异义、异形同义词的对比研究
31、现代汉语”就“在韩语的对应表达与教学设计
32、韩语母语者对汉语普通话/r/和/l/的感知和产生
33、汉语韩语否定时态对比研究
34、韩国初高中汉语教材的汉语词汇与韩语汉字词比较分析
35、汉韩语否定词对比研究
36、韩语汉字词与古代汉语词汇比较
37、韩语感谢语分析及对韩汉语教学的启示
38、韩语代名词研究
39、韩语汉字词探究
40、汉韩语表”延续“义时间副词对比
优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航海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2、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3、“微时代”下的军事医学英语微课教学研究
4、浅析中医五行学说一些术语的英译
5、传统美学视角下的散文翻译中情感美的传递
6、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
7、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翻译研究价值——以《穆斯林的葬礼》为例
8、《长恨歌》中认知隐喻的翻译
9、高罗佩《武则天四大奇案》英译之诗学探析
10、诗歌翻译中的“意、音、形”之美——唐诗《江雪》四种英译的对比分析
11、《红楼梦》角色姓名“归化”译法探究
12、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
13、《越人歌》的审美再现——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
14、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中的跨文化操纵
15、“西语哲”视域下的英汉句子形态的差异及启示
16、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
17、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18、基于图式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作业设计研究
19、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20、高校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渗透和本族语文化的回归研究
21、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22、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3、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研究
24、探究基于计算机辅助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因素
25、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26、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特征分析——以实习教师课堂为例
27、西部农村中学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
28、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
29、小学英语课堂激励方法的应用策略研究
30、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31、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语体特征多维度对比分析
32、MOOC下的中国职业英语教育改革探索与应对
33、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初探
34、西北地区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浅见
35、浅议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36、试析模块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英语词汇增长路线图理论研究
38、语法及语法教学: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D.拉森-弗里曼的语法观及语法教学刍议
39、周作人的直译观及其嬗变
40、新教学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分析
41、论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转变
42、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4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警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44、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45、从目的论视角浅谈英文电影片名中译
46、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7、论《论语》英译中的语用充实
48、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以《论语》英译为例
49、英美影视作品中“神翻译”的定义及方法探析
50、电影片名翻译的跨文化解读
51、“讨论”与“演讲”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52、单词配对法对双语词汇翻译的影响
53、素质教育视野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关系
54、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元认知策略
55、语境中语块的加工及其影响因素——以中级汉语学习者为例
56、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管见
5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58、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
59、平行文本视域下的企业简介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60、文化差异的导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英语专业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1、简论Jane Austin 的爱情婚姻观
2、Jane Eyre's Linguistic Features
3、从《简爱》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4、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5、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6、批评方法之我见
7、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8、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9、论《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10、《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1、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12、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3、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14、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15、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16、伍尔夫女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7、论夏洛特-勃郎特《简爱》中性别文化政治
18、简-奥斯丁之《傲慢与偏见》一书中达西先生之蜕变
19、论简-奥斯丁在《爱玛》一书中的妥协艺术
20、艾米莉-勃郎特《呼啸山庄》中场景要素之研究
21、The Independent Spirit of Hester Brynne in The Scarlet Letter
22、On the Meanings of Images in Moby Dic
23、Democratic Idea in Leaves of Grass
24、The Analysis on different Concept of Value in Sister Carrie
25、The Influence of Inferiority Complex on the works of Charlotte Bronte
26、On the Realistic Style of Chaucer's Canterbury Tales
27、On the Essence and Specialty of Shakespeare's Tragedy
28、从《呼啸山庄》的心理分析探索艾米莉-勃郎特的内心世界
29、论悲剧《李尔王》的艺术技巧
30、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之对比研究
31、王国维的“出入说”与华兹华斯的诗论
32、由爱反映出的个性-《简。爱》中情爱的分析
33、浅析王尔德的文艺主张
34、On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Burns' Poetr
35、On the Fatalistic Ideas in Hardy's Works
36、A Further Study of the “Code Hero” in Ernest Hemingway's Works
37、American Slang in Catcher in the Rye
38、Different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39、A Study of the Themes of the Poems by Emily Dickinson
40、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41、论亨利詹姆斯的“国际题材”
42、美国现实主义运动的特点
43、美国梦与美国噩梦-试析《大人物盖茨比》
44、当代汉语与外国的联系
45、《章鱼》:有的放矢的一本小说
46、《第二十二条军规》与黑色幽默
47、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爱》
48、《红字》里的象征主义
49、解读《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
50、A Brief Approach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igion on Literature
语言学论文题目
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
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论
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
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
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
评20世纪的索绪尔研究
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比较与诠释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论索绪尔的语用哲学思想
探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简述现代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
洪堡特的语言理论浅析
博杜恩·德·库尔特内与三个语言学派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洪堡特语言哲学中的辩证精神
语法分析的系统描写与比较的几个方面
韩语语法教材中“时制”概念的研究
回到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之再辨析
系统功能类型学--类型学之功能视角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
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
国外语言学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
浅析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主体离场的系统论研
从英语拟声词出发反思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
索绪尔语言符号观评述
论语言学研究的论域构成与价值流变
重新认识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的价值与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
威廉·冯·洪堡特语言学思想论析
浅谈俄罗斯人对音素的偏好
维吾尔语语素问题新探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及相关启示
简评哥本哈根学派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关联
从转喻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谈语法研究中的本位观
浅谈结构主义与生成语言学
论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评介
汉字速记符号的符号学分析
中国传统语言学国际地位的思考
领属小句的系统功能语法阐释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辩证关系研究
普通语言学视野之下的“的”字
代县方言中的不经济现象
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认识
赵元任与索绪尔之普通语言学和符号学对比研究
中国手语的音系学研究
自然语言处理用藏语格助词的语法信息研究
从加的夫语法看“语法”与“语言学”的关系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语言观的对比分析
社会发展是词义演变的根本原因吗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论文
一、研究基础:语料语言学库研究范式
利用语料库研究语言或者语言变体就是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范式,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各种语料库为包括阅读在内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从中提取大量的语言素材,创造真实语境,摆脱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词汇、句法和语篇。下面我们从这三个方面简述语料库研究的思路。词汇是指词素、单词、连续的短语和词块等。这是语料库研究的优势所在。在词汇方面,Sin-clair通过对nakedeye的探讨提出了语料库中词项分析的思路。具体来说,在词汇分析时,首先检索一个或者多个词项,在索引行中观察分析词项的搭配情况,概括词汇的搭配关系,归纳出与词项有关的类联接。然后基于这些形式上的分析可进一步探索词项的语义倾向问题以及词项的感情色彩等语义韵问题。语言句法层面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句法结构,或者称为型式。在语料库研究范式下,对句法结构的研究需要对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词性标注,并使用正则表达式进行复杂检索以深度挖掘。目前研究最多也是技术操作上最为成熟的句法结构为类联接。类联接是句法层面的“结伴关系”,包括词的类联接、词组或短语的类联接、词类或语法类的类联接,是“搭配的更高层次,与语言的句法层面有密切关系”。通过类联接不仅可以探讨语义韵等语义方面的问题,还可以研究某些结构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属性,从而洞察语言的语体和语用等方面。
二、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读写教学模式构建
(一)悉尼学派基于语类的读写教学法
前两个阶段侧重阅读教学,而后两个阶段重点是写作教学。所有四个阶段处于循环中。在设定的真实的情景中,教师与学生磋商、互动以充分理解阅读文本,同时学生不断获得教师关于语类的知识,直至能够单独完成语篇的写作。
(二)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读写教学模式构建
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在语料库语言学框架下有方法和技术上的保障,再加上系统功能语言学悉尼学派语类理论的坚实理论基础,在基于语类的读写教学法中引入语料库和语料库方法具有极大可行性。因此,我们提出构建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基于语类的读写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中,阅读教学包括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建构知识场和建立语篇模式。在前一个阶段,对于阅读文本,通过语料库工具的词表生成功能和主题词生成功能,获得其词表/词簇表和主题词表,观察词表/词簇表,尤其是主题词表,通过主题词获得文章的语场方面的信息。当分析多个阅读文本时,则能更好体现语料库及语料库技术的优势。建立语篇模式阶段则更多的依赖传统的方法,但可以运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检索、分析我们提出的假设。写作教学包括合作创作语篇和独立创作语篇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充分利用阅读教学中习得的词汇、句法以及语篇知识,体现了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合作创作语篇是为独立创作语篇做准备。在写作教学阶段,语料库及其技术主要在独立创作语篇阶段介入,用于分析学习者的文本,特别是当分析多名学习者独立创作的语篇时。写作阶段的分析将用于进一步的阅读教学,体现了写作对阅读的反拨作用。这样,读、写就构成一个循环。在流程图中,语料库对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的作用被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四种情况:①是指语料库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第一,在阅读阶段,在阅读之前,亦可在阅读之后,通过语料库工具(如AntConc)的词表功能和主题词功能,获得其词表/词簇表,通过语料库工具的链接功能在语境学习重点单词或者词组,必要的时候辅以从其他大型语料库中提取的相关单词或者短语的例句,进行词汇的拓展练习。也可以观察词表/词簇表和主题词表,通过主题词推测文本的主旨大意,即获得语场方面的信息。第二,在阅读之后,对于语篇中显著的衔接连贯、语境特征或者互动性等语篇特征,教师可以在课前检索并导出检索结果,经过必要的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师生一起探讨课文的语篇特征,或者教师根据检索内容提出一些关于课文语篇特征的。假设,由学生课后通过精细阅读寻找例证。第三,为学生选择同一主题的课后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借助语料库工具(如Range)的词表功能,进行词表对比,保证阅读材料的词汇难度与课文一致。当分析多个阅读文本时,语料库及语料库技术具有绝对的优势。②是指语料库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在独立创作语篇阶段,教师基于学生的作文自建语料库,借助语料库及其技术,分析学习者的作文,并针对突出问题提取有关句段,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写作指导。另外,也可以进行在线写作(如句酷批改网),在线写作借助网络语料库批阅学生的作文,并给出各种点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点评并借助其网络语料库词典功能进行修改。这是语料库在写作教学中最成功的运用。③是指语料库在实现阅读促进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在进行合作创作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同一主题的阅读材料,并基于写作主题运用语料库的方法进行一定的词汇、句型、语篇等方面的语言输入。④是指语料库在实现写作反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语料库分析,归纳学生在词汇(如词汇分布情况、表明衔接连贯的连词使用情况、表明词汇复杂程度的平均词长)、语法(如表明句子复杂程度的平均句长、从句数)以及语篇(如衔接连贯、语境特征、互动性)等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就是接下来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新建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极大地发挥了语料库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读、写的相互促进,提高读写教学的效果。但是语料库方法不能完全取代精细分析,应该把两者结合,各取所长。
(三)教学实施
为了初步检验以上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我们运用此教学模式在广州某高校级非英语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班级(均为42人)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首先,对比了这两个班级的高考英语成绩,t值检验表明这两个班级实验前的英语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然后在实验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实施一个学期的教学。另外一个班级为参照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在尝试构建的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读写循环教学模式更能体现语言行为的概率性等特点,克服了原有教学方法在语言输入数量不足、语言输出评估手段低效率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我们虽然构建了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读写教学模式,但是此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化、细化,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增加其实施的可操作性,以提升其推广的价值。经过初步的教学实验,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但是尚需进一步的教学实验,以检测其效果,并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