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挑战challenge英语汇总 challenges英语(通用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无数的挑战:升学的、工作的、家庭的、事业的等,从古到今,挑战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昨天,我们的国家还面临着沉重历史负担的挑战,面临着各种体制改革的挑战;今天,在世纪之交,我们又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深化改革的挑战、综合国力的挑战……
面对这许多挑战,国人没有退缩,尤其是我们江苏人更是以积极的姿态坦然地迎接挑战:在洪峰肆虐的严重关头迎接挑战,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中迎接挑战,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中迎接挑战,在“科教兴省”的伟大战略中迎接挑战……我们这些勤劳进取的江苏人,正是在无休止的挑战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一步步迈向崭新的世纪。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就经历并直面过许许多多的挑战。八年前,我把中文系毕业生常有的那种玫瑰色的文学之梦播种在一所偏远的山区中学,但很快就遇到一个教育思想上的挑战:在教学中,是让学生做主人,还是教师做主人?我不颀领导和老教师的担心,硬是把学习的主动权和管理的自主权统统交给了学生。为此,我不得不向校长立下军令状,并起早贪黑,钻研理论,分析学生,精心设计每一个方案,耐心走访每一个家庭……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我终于迎来了第一道曙光:我的班级和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一起跃居全县的榜首,我在挑战中挺了过来。老乡们奔走相告,纷纷要把孩子送到我的班上。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挑战就是机遇,要想赢得更多的机遇,就不能满足现状,于是,我对工作和事业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我向学习习惯发出了挑战,和学生一起提出“习惯成性格,性格定命运”的响亮口号,摸索出一整套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我向教育科研的传统局面发出了挑战,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推动教学改革,每年发表数十篇文章,有的论文还在全国获一等奖。我所在的学校也被评为教科研先进学校。更多的时候,我是向自身的知识结构发起了挑战:工作之余,我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中文系本科的函授学习,并成为一名优秀毕业生;我用一年的时间参加吉林演讲培训学院的学习,也成为一名优秀学员;我用四年时间完成了法律本科的自学,实现自己所追求的教育与政治经济的有力沟通;我还广泛涉足新闻传媒、电脑外语等领域……我希望自己的目光能够瞄准大文化、大教育的崭新高标!八年来,我几乎没看过一场电影,所有的节假日,几乎都是我读书、学习和写作的黄金时光。我也常常感到深深的愧疚,就是对不起自己含辛茹苦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那常常在村头盼儿回家的白发老娘!
但是,正是无休止的挑战,使我牢牢地抓住了一些机遇。我先后成为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市教师基本功大赛冠军、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获得者,以及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和全国律师资格获得者……世纪之交。正是我的而立之年,回望身后一串串坚实的脚印,我也深深懂得:处在这个瞬息万变、经济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里个人的成就是微不足道的,世间的一切荣耀与成功都是短暂的、只有思想、道德和精神才是永恒持久的,前面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我……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要问:你讲的这些不是自吹自擂吗?不!我只是想通过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的经历向外界证明:江苏的职工是开拓进取的职工,是敢于发出挑战并迎接挑战的职工,是永远的挑战者!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双子楼玩,我东逛西逛,来到了五楼的龙景攀岩。
妈妈花了大价钱帮我买了单人票,我换上鞋子,换了衣服。望着那高高的顶峰,觉得有些发颤。
教练让我爬a级,a级基本上没有什么难点,就是练速度的。
我第一次小心翼翼地往上爬。排到了绿色标的地方。闭上眼睛,放手一跳,呀,我成功了。
然后我再次向顶峰爬去,这一次我的速度提快了。我到了最上方,拍到绿色按钮。然后我飞速跳下来,双手放松,觉得十分痛快。
教练让我休息一会儿,然后爬b级。
我按照教练的指导,爬了b级。啊,b级有点难,我用手臂的力量,终于爬到了顶峰。我"丁丁"拍响了铃铛。又跳了下来。满满的成就感。
稍作休息,我要挑战c级。我爬到一半,突然脚下一滑,我大叫了声"哎呀",我从半空中摔了下来。
我本想继续往上爬,可惜体力用尽,连b级都爬不上了,唉,失败。不过第一次爬也挑战了自我,分别通过了a级和b级的挑战,下次我将继续挑战c级!
太阳,出来了。我手中的球拍已经被汗水浸湿了,站在乒乓 球台前,我露出灿烂的笑容,同学们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的挑 战成功 !
这得从开学后说起。那天是星期五,我们班下午第二节课 是体育。第一节课早就下了,我们趁下课的十分钟去操场上玩 儿。操场上真热闹:这边一群男生在踢足球;那边一群女生在跳 绳;迭边还有一群扔生在打篮球。啊!那边还有人在打乒乓球, 那可是我最喜欢的运动啦!五年级时我还得过冠军呢!这次我 要露一手啦!
于是,我选了一个单打7分的场地,加了进去,站在了末尾。
与他正面交锋
一会儿轮到我了,我一看对手:他非常瘦,身高很矮,只超过 台子3分米左右,手刚好握住拍,一脸轻松。我心想:这个儿也 太矮了,三两下就解决了,居然能做上擂主,太差了吧。于是,我 决定使用我的必杀—外旋发球来给他一个下马威。这招是搓 球、旋球、削球、超低球和速度球合成的招,需要很快的速度和很 大的力量,所以中间要顿一下,虽然时间不长,但足以构成致命 的弱点,不过要发现很难。球发出去了,对方措手不及,一个踉跄差点儿摔倒了,让我轻松赢了发球局。该对方发球了,没想到他竟发了一个类似于我的外旋发球的球,让我异常惊讶,勉勉强强打了回去。更在我意料之外的是,他竟然手撑起台子一个反 手抽打在我的对面的台上,让我不能撤回去。接着又打了一个 完美的外旋发球,但我知道弱点,以极快的速度打了一个回旋吊 短球,没想到他竞然用了上届五年级亚军陈杰的杀招—网前 截击,但由于胳膊处于麻痹状态,力量接不上来,打偏了。这使 我想起了上届四年级冠军,那个有极少数人可以打过的人—王宇泽,人称学得快,当初五年级的高手都甘拜下风,就因为他 学招飞快,力度大,才赢了,我第一次和他正面交锋,竟破了我的 外旋发球,果然名不虚传。最终我以大局2 : 1输给了他。于 是,我决定一定要挑战他一下,并向他下了挑战书,让他知道我 的厉害。
挑战前的风波
虽然说了,但也不能光说不练,为了不再因为体力接不上来 而输掉,我制定一个计划:每天早晨6:00起床,跑1000米,中午 举哑铃40个,挥拍500下,晚上做单杠10次,对墙打200下,抻筋20下。
起初,我怀着必胜的决心,坚持了 5天。但因为当时是夏 天,所以我的懒劲儿就上来了,再加上当时的早晨楼下都是野 狗,那叫声让人毛骨悚然,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但在第6天, 我竟看到了王宇泽,我跑了上去,向他打了个招呼,接着就聊了 起来。在和他聊的过程中,我得知他从三年级就天天在跑,但在 三天前因崴脚,所以没有跑,好了之后又立刻跑了起来。我想: 一个比我小的同学都能坚持下来,我就因为几只狗竟打起了退 堂鼓,传出去还不被人笑掉大牙?我得坚持下来!
战斗开始
期盼已久的乒乓球大赛终于到来了,而且因为人数太少,四 年级、五年级混合着打,真是天赐良机!经过一番争斗我和他进 人了四分之一决赛,成为了对手。比赛开始了,他先发球。第一 球他发了一个上旋球,我以下旋球回敬了他,之后他打了一个回 旋抽球,我们对抽起来,他身子一弯,手与布胳賻呈弧线型,左手 夹在右腋腋下,两脚分开,手一挥到底,然后一下子抽上来,打出 下旋抽球,我一个失手,让他得了 1分,第二球我蠃了,现在是 1 : 1,该我了,周围的观众目瞪口呆,有的张大了嘴,有的双眼紧 盯着球,还有的攥紧了拳头,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们。该我发球了,我俩互 相试探完了,开始好好比赛了,我用我的杀招一外旋发球,他 以下旋吊短球打了回来,我手一撑台一个回旋球打了回去,他判 断错误失手了,我2 : 1领先。之后又一个外旋发球,他用上挑, 挑了回来,我一个反挑回去,他用入篮式扣杀,扳平了比分。之 后他发球,他用他的杀招—小s发球,我本打算保留的杀招现 在必须使了 —回旋大s拉球,一下子领先了。8 : 8的时候他 体力不支,输了。我经一个月的刻苦训练终于克服了体力上的 难题,打败他了,我的挑战成功了 !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敢于拼搏和努力,就 能达到自己的愿望,胜利=60%的拼搏+30%的努力+10%的技术。
挑战,一个可想而不敢尝试的名词,有多少人败倒在你的“石榴裙”下。
面对一道道让我绞尽脑汁却无一收获的数学题,我退缩了。我不敢再想起“挑战”这个美丽、神圣的词。但就在我退缩的霎那,那些画面——那些登山活动中一个个令我触动心弦的画面一遍又一遍在我的脑海中回放着……
我便问自己,真要放弃吗?不,那么遥远,坎坷的路我都走过去了,更何况是几道路而已,我不能被打败。
那个让我无法忘怀的登山活动是在上周举行的,又称为励志活动,全程都是徒步完成的。“励志”就是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团队的团结精神。使学生懂得在逆境中学会坚强,在竞争中学会互助,在挑战中体验快乐。让同学们学会挑战困难,挑战脆弱,战胜逆境,超越自我。
活动一开始,同学们便满怀激情地迈出了校门,每个人都那么自信,大步向前迈出,就像一支正要出征的军队一样。在活动中,同学们是那么坚强、勇敢。尤其是参加登山比赛的同学,每个都像一只“猛狮”向同一个目的地冲去。他们,是为了班级的荣誉,更为了超越自我,磨练自我而努力向前冲去。比赛过程中,有同学坚持不下去了,其他同学就拉着他一起前进;有的同学受伤了,队员就搀扶他一起走下去。在那时,每个同学都那么坚强,虽然双颊都被晒得通红,但爱美的女生不再在乎自己的形象,帅气的男生不再在乎自己的发型是否已经凌乱,大家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山顶,虽然豆大的汗珠从通红的脸上顺流而下,但谁都不去理会,只是随意地用手一擦而过。虽然每个人的脚都十分疼痛,每走一步都仿佛踩在针板上,但谁都没有叫苦,只是在路边坐了一会儿,便马上跟上队伍,继续向高高的山顶走去。
当自己爬到一个高度时,回首看去,仿佛一条巨龙在弯曲盘旋的山坡上“腾飞”着。全城最美丽的风景都在自己的脚下,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
到达山顶时,同学们灿烂的笑不正是胜利的标志吗?那种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笑。这时,我突然想到,学习的道路不正如此吗?如果没有挑战,又怎么会成功,如果没有困难,又怎么去提升自己;如果没有挫折,又怎么去锻炼自己;如果没有团结合作,又怎么体会到“苦中甜”……
爱上挑战,爱上拼搏,爱上竞争,爱上合作,爱上成功!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你们说,什么事最难。是进行漫长的800米跑步,做繁多的作业,还是学习上获得成功?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在这些过程中不断努力挑战自我。例如,长跑过程中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做作业过程中克服自己那根深蒂固的惰性,学习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阻碍,才能战胜自我收获成功。
我们身边不乏那些勇于战胜自我,并且成功战胜自我的事例。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克服自己说英语的恐惧、胆怯,勤奋、刻苦地说英语,最后成功地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并创立了李阳疯狂英语;司马迁克服受宫刑后的身心上的煎熬,奋笔疾书,写就千古流芳的《史记》;霍金克服身体残疾带来的不便,发现了黑洞;还有屈原、孔子、左丘明等等。
这些生动的事例不仅让我们在生活中受益匪浅,我们在学习方面也受到不少启迪。学习上,我们要以这些名人名事作为自己的素材,时刻勉励自己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获得自身新的突破。
相信自己的潜能是无限的,但也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课堂是主阵地,要充分提高课堂效率,不必延长学习时间,耽误休息,只须提高效率,作业独立完成,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内容,并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作业是对我们学习成果的最好反馈,要认真对待。
每天掌握当天所学内容,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充实。不必再在临考前忙着抱佛脚,临阵磨枪。
另外,适时的阶段性整理错题,反省自我也是必要的。
虽然,这些都是考生常谈,却往往被大家忽视。大家通常失败都是因为没有认真贯彻实行这些要点,现在为时不晚,挑战自己的耐性,惰性,坚持下去,你一定会获得成功!
一千次空话,比不上一次实际行动;一千次承诺,比不上一次兑现;一千次计划,比不上一次放飞。行动起来吧,尝试挑战自我,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并且战胜自我,以实现自身的突破。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光明前景和风险隐患并存、重大胜利和伟大斗争共进的态势下展开的,而且是在“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①推进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重大风险,领导全党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战略判断,这为深入分析新时代忧患意识的根源和风险挑战的特性提供了基本依据,为我们准确把握伟大斗争的方向、防患未然的根本提供了科学指引。必须从民族复兴关键期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中,正确认识和有效应对各种重大风险特别是全局性重大风险。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忧患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特质。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内忧外患,成长于磨难挫折,壮大于攻坚克难。每一时期和阶段的主要矛盾、面对问题、危机挑战不同,忧患意识也就有着不同的内涵,现实风险也就有着不同的类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有各自的背景和内容,又有时间重合、空间融合、机理契合、走向汇合,构成了前所未有的独特景象。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挑战
1840年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经历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从失败中崛起、抗日救国、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国内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等关键时期,每个关键时期都伴随着忧患意识,都战胜了重大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一个新的关键时期,一个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包含许多新的风险挑战的关键时期。
首先,从全面小康向全面现代化跨越必须防范的不确定性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跨越。无论是从连续性还是从阶段性的角度看,完成这些跨越都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利利就能实现的,都要防范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一是时空条件的不确定性风险。从时间条件看,在30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三个阶段任务,通向未来的道路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将会遇到的困难障碍和风险挑战既具有可预料性又具有难以预料性。从空间条件看,实现奋斗目标需要良好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为保障,但重大战略机遇期和国家安全风险同时存在,并且国家安全领域不断拓展。二是攀登跃升的能力不足风险。从全面小康到全面现代化,不只是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跃升;不只是平面推进,而且是立体上升。实现这一跨越,需要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特别是国家能力的与时俱进。国家能力包括执政党的领导能力、全社会的发展能力、全体人民的现代化能力等。如果能力水平不够,或某些方面能力欠缺,就可能出现徘徊、停滞、失误。三是制度较量的颠覆性风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两大制度体系较量的大背景下展开的,自始至终都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确保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存在着企图让我们党和国家改旗易帜、改弦易辙的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斗争是复杂的激烈的长期的。
其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解决的可能性风险。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成为新的主要任务。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化解或缓解了落后的社会生产状态下带来的经济社会风险,但正如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会比发展起来以前要少,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不会是顺风顺水,而是会带来新的风险。一是需要增长升级与满足程度不匹配带来社会矛盾风险。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全体人民的需要、内涵广泛的需要、日益增长的需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出路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解决这一矛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只要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就会存在不同的社会群体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程度不同的矛盾,就潜藏着社会群体之间矛盾的风险。二是资源需求剧增带来的环境可持续风险。我国14亿而且还在继续增长的人口,都在追求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这些需要无论什么性质和类型,都要以相应的资源供给为支持。我国许多资源的人均水平在世界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环境脆弱,即使依靠国际贸易进口能源资源,资源紧缺的风险也是始终存在的。三是人民需要多样多元多层带来的价值冲突风险。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个性化趋势,强化了价值观的多样性。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价值观领域,同一个事实、同一个话题,就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观点,网上网下的舆论争端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价值分歧,形成“撕裂的社群”。
最后,百年大党必须警觉的长期执政风险。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同样处于关键时期,这就是百年大党如何通过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实现长期执政,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与黄炎培1945年在延安窑洞讨论“历史周期率”问题,就是讨论中国共产党怎样防止重蹈历代封建王朝从兴到亡的覆辙。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要求,包含着深深的忧党意识,是防范执政风险的警世箴言。我们党即将走向第二个百年,是世界第一大党,已经连续执政70多年,在苏东剧变近30年后依然岿然屹立,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生命力。同时,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面临的“四种危险”极具尖锐性和严峻性。2019年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要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要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是出于对保持党的性质、担当党的使命的高度忧患意识。2019年6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以“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为题进行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开宗明义:“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②这“三个如何”是百年大党不可回避、不可轻视的要害问题,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挑战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世界之中国。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变局是包含中国变量在内的大变局,同时也是影响中国发展的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的关键时期。世界大变局具有两重性,既充满机遇,又充满风险,成为新时代忧患意识的重要来源。
首先,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必须抗击的遏制风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最大的变局,还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处于世界格局边缘化地位变为今天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负责任大国。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提高了,改变了世界格局,同时在世界上担起的责任、受到的关注、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加重加大。“修昔底德陷阱”是不是定律还有争议,但美国近年来对中国的战略遏制打压逐步加剧升级,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成为美国污名化中国、遏制打压中国的阵地。美国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从关税、贸易、技术扩展到媒体、舆论、外交等,斗争领域不断拓展,程度不断加深,都是服务于美国政府的战略企图。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不可阻挡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旗帜引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传播,在西方敌对势力那里都是不可容忍的,都要千方百计、竭尽所能加以阻止压制。中国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的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的动力,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扣上“中国国际地缘政治战略”的帽子,横加指责。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进程中,一些国家处心积虑对我国加以遏制的风险加剧了。
其次,全球网络化、命运共同体必须应对的全球化风险。从经济全球化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在加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包括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③信息全球化、全球网络化,技术变革将人类置于同一个地球村里。金融愈益国际化,金融危机外溢性突显,极易成为“蝴蝶的翅膀”。病毒无边境,防不胜防,瞬间就可演化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广泛深度影响人类正常活动。全球化在给世界各国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全球化,风险具有强烈的振荡和联动效应。全球不仅命运与共、利益相关,而且风险与共、风雨同舟。“黑天鹅”既可以从本土飞往他国,也可能从他国飞来本国;“灰犀牛”既可以潜伏在一国,也可能潜伏在多国。风险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忧患意识、风险意识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国之内,还要高度关注防止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防止他国风险传导为本国风险,防止本国风险扩散为全球风险。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也是人类风险共同体,面对人类共同灾难,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当然,要清醒地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能消弭国家间利益矛盾冲突,国家利益本位仍然是各国决策的基本准则,国家间以邻为壑、损人利己、转嫁危机、转移风险包括发动战争的行为不会消除。因此,必须高度警惕此类风险,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最后,大国竞争必须重视的制胜权风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依靠平等贸易、协商谈判、全球治理的方式维持国家间利益关系已成为主要途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导趋势,并没有排除战争作为解决国家间冲突的必要手段。中国作为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决不会依附于某个大国,或屈从于某个集团,躲在他国的“保护伞”下。维护和平必须准备战争,捍卫主权必须打赢战争。当代战争形式多样化,传统战争形式向非传统战争形式转变,这就使得传统战争的风险减少了,而非传统战争的风险加大了,网络空间、金融系统、太空卫星、生物基因等,都可能成为攻击摧毁的对象。这就要求树立新的战争风险观,在多维战争空间、多样战争形式中防范战争风险。当代战争形态转向信息化战争,意味着制胜权的转变,制信息权成为战争制胜的主要因素。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制胜权的内涵也在拓展和深化,这就使得即使是在和平发展时代,也不能安而忘危、和而忘战。牢牢掌握战争制胜权,才能有效遏制战争,防范战争风险。特别是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家利益向全球不断拓展,形成了重大海外利益格局,国际市场、海外能源资源和战略通道安全以及海外机构、人员和资产安全问题凸显,必须要有实质性占优势的军事力量和军事手段作为安全保障。
(三)民族复兴关键期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碰撞带来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
民族复兴关键期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就是要求有这样一种全局视野和大局意识。
首先,世界大变局影响民族复兴战略全局的外部性风险。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具有艰巨性曲折性的判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来自国际环境的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生长空间、资源条件,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外部环境风险。中华民族复兴,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可预期可控制的环境。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相比,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这些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都有可能干扰冲击民族复兴的进程。即使我们有应对外部环境风险包括外部环境突发性风险的思想准备和相应对策,但还不能精准测定这种风险爆发的类型、缘由、时间、空间、危害等,不容易完全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会有可能因外部环境风险的影响而不同程度地改变民族复兴的既定轨道和进程。例如,气候变化、生态灾难、全球疫情、战争状态等。当前这场新冠肺炎全球性大流行,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人口之多、经济损失之大,也是世界百年未有的,也是“两个大局”相互影响、效应放大的有力证明。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风险对世界和中国造成的危害性后果,现在还无法精确预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世界与中国是命运攸关,合作互助、共济共存是最佳选择、最好出路。
其次,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影响世界大变局的复杂性风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不是外在于世界大变局,而是内在于世界大变局之中,中国已成为世界大变局的一个重要变量。中国可以通过战略运筹,影响甚至改变世界大变局的走向和走势,使之朝着有利于中国和世界的方向转变。比如,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推动世界大变局向着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方向演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面对整个世界,面对世界各国,面对不同的种族、宗教、文化、民族、国家、制度,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复杂性。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增强、感召力提高、塑造力加大,很多国家和友好人士为之喝彩,但也有“中国威胁论”等杂音频现,由此加深了对我国的戒备心理。因此,必须运用复杂性思维对待复杂性风险,在国际关系中扩大“朋友圈”,在国际关系中始终处于主动和有利地位。
新时代忧患意识和风险挑战最为宏观最为根本的实践基础,是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因此,新时代排忧解患、化危为机,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基本战略,则是胸怀“两个大局”、统筹“两个大局”、用好“两个大局”。统筹“两个大局”,应对重大风险,体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战略思维、战略举措、战略运筹的思想和实践中,特别是集中体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斗争中。
(一)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防控风险、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际,引领民族复兴不断走向辉煌的历史。在民族危机面前,我们党站在前列、担当重任,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沉着应对一次次困难和危机,战胜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领域出现的各种重大风险,带领人民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控疫情,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不愧为“两个先锋队”。
统筹“两个大局”,抗击重大风险,赢得疫情防控,必须依靠坚强有力、高效权威的领导核心和领导力量。这次疫情防控,我们获得的最深切的体会和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制度体系,是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根本政治保证。
怎样判断疫情、防控疫情,怎样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防控和国际防控等,需要对疫情风险的深刻洞察和果断决策,应对疫情风险的决策本身就具有风险性。正是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指挥领导,准确判断形势、科学把握规律、正确作出部署,带领全党和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经过疫情防控这场斗争,全党“四个意识”更加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
这次疫情防控,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令行禁止、积极主动,有效遏制住了疫情,维护了社会秩序。党中央全面领导、全面部署、全面组织疫情防控这场重大战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一体行动,各地区各部门立即响应。各级党组织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保证了疫情防控紧张有序、持续深入进行。广大党员不顾安危、冲锋在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彰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践效果。
(二)中国制度和国家治理的强大生命力是防控风险、抗击疫情的坚固基石
统筹“两个大局”是一种国家行为,只有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才有能力做到统筹“两个大局”。抗击全社会性的风险挑战,依靠国家的制度力量和治理效能。制度性质决定了对待社会性风险的价值准则,制度能力决定了战胜风险的能力水平,治理效能则是运用制度能力进行风险治理的效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重大战略举措,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基固本之举,具有防控重大风险的基石功能,这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展现出来。疫情防控斗争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有了这样的优势,我们既可以集中力量、统筹协调,战胜国内各种风险挑战,也可以统一意志、团结一致,应对各种外部环境风险。这次疫情全球大流行,面对共同的病毒和疫情,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和治理体系,在疫情防控的决策、方式和效果上,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是进行中外比较、制度比较的生动材料。疫情发生后,我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迅速形成了抗击疫情强大合力,展现了应对风险的制度力量和治理效率。防控重大传染性疾病,不只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事情,是一场总体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运用综合国力,开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和湖北,组织全国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优先保障武汉和湖北需要的医用物资,组织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依靠科学技术的强大支撑,我国医疗科技队伍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多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种全面动员能力,充分体现了我国治理体系强大的组织协调力和资源配置力。
应对大规模疫情,必须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这是对国家治理管控力执行力的严峻考验。如果放任不管或管而乏力,必然导致疫情失控、蔓延成灾、后果惨重。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进入非常时期、非常状态,各地令行禁止、秩序井然、人心稳定。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形势好转,又要求视情分类分级分段放开。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表现。正是由于我国在疫情初期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控制人员流动,隔离患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才有了今天这样好的成效和局面。
(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防控风险、抗击疫情的力量源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能否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是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没有无穷力量源泉的根本问题。我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顺利通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顺势运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所依靠的力量仍然是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抗击各种各样的社会风险,都要动员人民、组织人民、依靠人民。抗日战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都是人民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改革开放的成功都是人民拥护和支持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都是以人民为坚强后盾的。这次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制胜战略,归根到底是人民战争。总体战动员各方力量,在各条战线展开,究其实质是人民战争。阻击战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切断传染源,对社区、基层进行网格化防控,不留死角、不漏一人,靠的就是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全国各族人民都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了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就能始终得到人民的信赖支持。这个初心和使命,不只是一种宣示和诺言,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和落实到各项工作和决策、各种制度和体制中,是要成为基本价值遵循。统筹“两个大局”,会遇到各种矛盾和冲突,这就要以党的初心和使命为根本准则,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始终要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价值目标。自然灾害、社会风险会影响冲击到所有人,但不同的社会群体承受风险的能力是不同的,应对风险的不同对策在不同社会群体那里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越是面对重大灾害风险,越是能够显示和检验人民在国家的地位。这次疫情发生后,习近平在第一时间专门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就确立了疫情防控的根本价值准则。这也是疫情防控中外比较的一个根本性特征。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疫情暴发的严峻形势,我们党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坚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救治患者,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全力作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强生活物资供应,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无论形势任务如何变化,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会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不会丢。
(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是防控风险、抗击疫情的精神防线
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任何艰难困苦、冲破各种惊涛骇浪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抵御外部环境风险冲击的坚固精神支柱。这次疫情防控,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教材。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爱国主义精神空前迸发;广大人民群众顾全大局、牺牲奉献,集体主义精神空前增强;全国各行各业支援抗疫、统一协调,社会主义精神空前彰显。疫情防控中涌现出以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为杰出代表的大批英雄模范,全国上下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等,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这些文化建设的成果、精神积聚的力量,都凝聚融入为伟大抗疫斗争塑造出的伟大抗疫精神。
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也孕育伟大抗疫精神。在这次抗击疫情斗争中形成和呈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特性。从发生时机看,是在决胜决战之年的开局化解危机、战胜磨难的精神品质。2020年的开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突如其来的疫情可以说是实现目标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坚决打赢。从事件性质看,是在有效应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考中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是改革开放以来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的延续,又因疫情的严重性质和疫情防控的艰巨程度展现新的精神内涵。从实践特点看,是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精神品质。这是第一次在抗击灾害中使用“三战”这种表述,表明这种精神的群众性、总体性、坚韧性。从主体角色看,是援鄂医务人员、湖北医务人员和武汉人民成为杰出代表和显著标志的精神品质。党员干部、军队、社区工作者、青年等,都有各自的精神表述,其中,最为突出的还是援鄂医务人员、湖北医务人员的天使精神和武汉人民的英雄精神。从覆盖范围看,是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心又包含全党全社会行为、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精神品质。疫情防控是一次大考,涉及各行各业,展现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精神、中国精神、人民精神。从国际视野看,是国内防控与国际防控连为一体,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品质。这是一次中国主角、全球一体的抗疫行动,这种精神品质具有全球性、国际性、全人类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正在持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剧演变。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开年开局,中国和世界携手展开了一场疫情防控的全球阻击战、一场联合作战,“两个大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和世界同舟共济、守望相助。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任务完成之后,我国将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通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更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战胜新的风险挑战,长风破浪、扬帆远航。中国共产党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必将成为更加强大的政党,中华民族在历经各种风吹浪打中必将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4},这是习近平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的结束语,同时也是党和人民不畏风浪、直面挑战的庄严宣言。继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将镌刻在90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和14亿中国人民打赢新的大战、通过新的大考的坚实脚印里。
(一)从疫情防控中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
从这场抗击疫情重大风险的斗争中,我们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发现了不足、吸取了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必将转化为完善制度、推进治理新的动力,转化为抗击新的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素质。
疫情防控的重大实践是一面镜子,既照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也映出了治理体系有待强化的某些弱项。习近平指出:“在这次应对疫情中,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5}因此,要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疫情防控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从这次疫情得出的重要教训是,越是短板漏洞弱项就越是重大风险的触发点,越是防控风险的关键点。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不仅要固根基、扬优势,而且要补短板、强弱项,由不全面到全面、不完善到完善,从而大大增强防控风险能力。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中华民族新的一年关键之战,这场斗争实践,提供了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生动教科书和历史启示录。历史从哪里受阻,也将从哪里开始。疫情蔓延让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防控疫情的伟大斗争也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促使我们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完善制度、推进治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任重而道远。我们阻止了疫情扩大、降低了风险危害,还将继续依靠制度和治理优势战胜新的重大风险挑战、经受新的大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冲过各种艰难险阻中必将创造更加卓越的成就。
(二)克服严重困难、开拓新的空间,确保实现决胜决战目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我国的疫情防控付出了巨大代价。全球疫情的蔓延对世界经济社会的冲击更为深重。从世界范围看,目前疫情防控还处于胶着状态。国内疫情防控与国际疫情防控相互影响、震荡、放大,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出现断裂,各项经济指标大幅下降,给中国和世界当年乃至以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困难和滞后效应。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大,加上这次疫情的重大影响,使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难度更大。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树立信心、发掘潜力、开拓空间、创造条件,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顺利推进。习近平强调:“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6}
全面地看待我国发展,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会造成短期的低谷,但我国疫情防控的事实表明,企稳回暖的转变是很迅速的。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危机化为机遇,精心组织部署,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工具的调节作用,就能够更大释放发展的巨大潜力,更深激活社会的强大动能。辩证地看待我国发展,危机也是突围、突破、突变、突进的契机,危机发生后就要创造机遇、转危为机。要转变疫情防控证明妨碍发展的一些做法、机制、套路,准确把握疫情后经济社会包括公众习惯和心理的深刻变化,加快建立疫情后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疫情防控暴露出的治理体系的短板弱项,实际上也是阻碍经济发展、遏制社会活力的体制机制短板弱项。抗疫大考也是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取消不合时宜的管制措施和不合理的证明、收费等规定。疫情防控促进了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孕育着很大商机。“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发展空间极大,促进了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活服务业催生了新岗位新职业。随着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国际间的相互依赖更加强化。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秩序恢复走在前面,对我们来说世界市场的机会更多、空间更大。长远地看待我国发展,增强忧患意识不是悲观主义,而是理性的乐观主义,是在充分估计到困难挑战后,发扬主动创造精神,战胜困难、应对挑战、走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这场疫情又增加了难度。疫情带来的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不畅、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帮扶工作受到影响等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将脱贫攻坚的各种资源用好用足,将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就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中更好应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风险挑战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世界共同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更加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重大传染性疾病是人类公敌。这次新冠肺炎在全球传染速度之快、波及人数之多、覆盖国家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必须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携手抗疫、共克时艰。2020年3月2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召开,习近平发言强调:“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7}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全球联系更加紧密、风险联动更加密切的有力证明,也是胸怀“两个大局”、统筹“两个大局”的深刻一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始终具有这样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阔视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建立在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上,是建立在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基础上。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坚定信念,做最好的自己》。
同学们,时光如梭,岁月匆匆,转瞬间,进入高二快一个学期了,再过15天,我们要送走令人难忘的20__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__年。
回顾昨日往昔,似水的流年中,时间会带走曾经的艰辛与欣喜,磨灭无尽的遗憾和荣誉,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所能留下的,只有那些珍贵的回忆和美丽的昨往。
进入高二大半学期来,老师们普遍感觉到,同学们有了明显的变化,早自习时,书声琅琅,自觉背诵;课堂上,时而激烈探讨,积极发言,时而凝神静思;晚自习时,埋头整理,巩固落实;甚至晚自习放学后,同学们跟百米赛跑似的从逸夫楼浩浩荡荡跑向宿舍自修室,去抢占为数不多的座位,一直学习到十一二点,宿管阿姨催促多次,同学们才恋恋不舍回到宿舍休息;昨天我们高二同学经历了数语外的学业水平考试,同学们认真对待,严谨作答,晚上,除了个别意志品质不够坚定的学生外,大都正常来上自习,有的班级一个都不少------同学们一整天,忙碌着,收获着,看到这些,看到此情此景,老师们都感到同学们真的长大了,更成熟了,更知道为自己的前途和发展付出了。
因为同学们懂得了,没有谁的成绩实在游戏和手机的摆弄中取得的;没有谁的成绩是在碌碌无为的闲聊和闲逛中获得的;没有谁的成绩是躺在床上得来的
学校领导李诚书记,在高二开学升旗礼第一次讲话时说过,如果把高中三年看成一个整体的话,那么高一是基础,高二就是关键,高三是冲刺。高二与高一起点相比,它或许少了些许新奇、期待;与高三冲刺相比,它或许少了些许掌声、鲜花。
高二是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与寂寞为伍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拼的阶段,但它也是一个坚实厚重的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优势最具有实力!
有人说:“在有梦想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在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如果你在高二与乐观、勤奋同行,那么你便会梦想涌动,希望长在;如果你在高二与浮躁,懒惰同行,那么你便会折损梦想,暗淡希望。同学们,时光飞逝,岁月不待人,因此我要给同学们说的一句话是:高二,要做最好的自己!
海伦·凯勒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正是有一种信念,正是有了远大的抱负,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海伦·凯勒,她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弱女子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理想和信念像熊熊燃烧的烈火使她走出死寂,走出黑暗;理想和信念像巨大的羽翼,帮助她飞上云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活下来,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
理想信念使贫困的人变成富翁,使黑暗中的人看见光明,使绝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梦想变成现实。人生在世,什么都可以没有,但就是不能没有理想;人生在世,什么都可以放弃,但就是不能放弃信念!
我想:在我们高20__级学生的字典上,面对成功,不仅是“想”,而且是“非常想”;面对成功的信念,不仅是“能”,而且是“一定能”;面对每天任务的完成,不仅是“要”,而且是“一定要”;面向自己的要求,不仅是“严”,而且是“非常严”。把“能、要、想、严”变为“一定能、一定要、非常想、非常严”,我想,你就一定会在创造出一个奇迹来。
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是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熄灭心中信念的火把。
同学们,不管我们今天的成绩如何,无论我们现在的基础怎样,只要坚定信念,超越自我,我们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就有了生活的动力,就有了成功的希望!最后,我提议,让我们在场的1783名同学一起举起右手,一起大声说出: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在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做最好的自己!
谢谢同学们!
爱,似一剑走天下的侠客,力量强大,四处挑战。然却无刀光剑影,只有似水柔情,可谓之侠者乎?缘由于此:爱的挑战轰轰烈烈,可挑战罢的,却是如此一斑的结局。
原来,爱如此丰富……
一切,倾听时间光轮的诉说——爱之挑战。
他在地下,耕田牧牛。她在天上,编衣织锦。他和她的相识起因于一头老牛。这头老牛的神奇成就了这段神话。他和她跨越天地,终成眷属。他向往的是一个家,一个拥有生机的家。她向往的是自由,可以由自己支配的自由。他和她都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爱,紧紧地把他和她连在一起。他们希望从此幸福地过一生,可天不同意。她属于天,她的离开惹怒了天,为此,天必须惩罚她。于是,天带走了她。他发现后,既着急又无奈。那头老牛用生命的代价再次帮助了他。他奋不顾身地追赶着,追赶着她。他们赢不了天,天把他和她隔成了天涯此边与海角彼岸。但他们的反抗不无回报,他和她在每年的七夕那天得以相会。
他叫牛郎,她叫织女。这段神话不仅是他和她爱的见证,亦是爱之挑战的写照。纵使是天地,爱之挑战无阻。
自他呱呱坠地之时起,这片土地哺育着他,他是在这片土地的庇护下茁壮成长。可无端的事变让他不得不离开这片土地,游走至天涯各端的国度。“那片土地,是我的祖国,生我长我的母亲,我的生命之根。我要回去!”这是他心底的呼唤。他在那个国度所做的一切只为了回归祖国。他的努力让他拥有幸福的家室,庞大的财产,至高的名誉,但一切的一切没让他动心没能切断他心中的那缕情丝。鸿雁传情,飞鸽传书,只为那抵万金的“家书”。时间摧毁容颜,带走了生命的活力,却也成就了他的梦。他回来了,终于回到了这片土地的怀抱。他忘情地笑了,一副满足的笑容,他未曾记得自己有几多时日失去笑容了。手,轻轻捧起一把泥土,充满祖国春的气息,好亲切。泥土从手的缝隙中徐徐落下,落在胸口,心的位置,随着心脏的跳动微微颤动。慢慢,泥土安静了下来,他带着祖国的一撮净土安祥地闭上了眼睛,嘴角的一丝笑容犹在。
他叫华侨,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这片土地叫中国。纵然天涯海角,爱的挑战,没有结束……
爱之侠者,挑战于天地之间,挑战于海角天涯,时间光轮都一一记载。
爱的挑战不为胜利,只求成就一段历史,一幅感人的篇章,一个令后人千古传颂的完美结局。
爱的挑战,无时无处不在。何时你心底涌起一股热流,就是爱在挑战。
挑战的魅力——爱的魅力。
略读课文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自身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积极地提出问题,同时还要组织好“学生自能读书”的学习方式,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做到互相交流、共同探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环境中理解课文。但由于本文所涉及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文中主人公霍金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为此,在教学中难免犯难: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课文?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引进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联想。这节课我做到了从学生的情感需要出发,利用霍金来北京访问的图片渲染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针对图片提出自己的疑问,虽然学生这时提的问题都是比较浅层次的,但学生情满而自溢,充满了阅读的需求,我紧紧地抓住这一时刻,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读课文,通过这个环节,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在自读过程中解开疑惑,充分了解课文内容。
2、根据学生的质疑,设计了变序教学。
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学生对课题的质疑 “谁向命运挑战?是什么样的命运?怎样向命运挑战?为什么要向命运挑战?”进行穿插教学。首先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霍金有什么样的命运,面对命运他是怎么想的。这样他为什么要向命运挑战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要让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辉煌。紧接着,学习最后一自然段:他给生命留下了怎样的辉煌?最后顺理成章,重点来体会他是怎样做的,也就可以回答学生“怎样向命运挑战?”的问题了。整个课堂教学顺序变了,但思路却是井井有条,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牵着学生走,又有效地达到了课堂教学效果。
3、结合课内课外,拓展知识领域。
新课程一个很新的理念是综合性学习,而综合性学习表征之一强调课内与课外的互补,也就是受益于课内,发展于课外,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没有局限于文本中知识,而是借助文本联系到课外,让学生自己查阅霍金的资料,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课外的知识的拓展,又很好地服务了本课的教学,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当学生对霍金有了充分了解的时候,再拓展到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和霍金一样身残志坚的人物的`故事,并推荐一些关于这类人物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4、挖掘文本内涵,生成独特感受。
文本的意义在于价值性的解读,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生成独特的感受。因此,教师有力地抓住了深刻内涵的语句(所想、所做、所说),让学生反复的阅读、思考、辨析。例如, 我通过让学生分析、朗读“就像正要开放的花朵遭到严霜的打击,霍金的人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这一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命运对霍金的残酷。他对命运说:“随你的便吧。”他对自己说:“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这样的引导就充分挖掘了文本的内涵,让学生感悟到霍金有一种“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和命运挑战的精神”,进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也要敢于面对命运挑战。文本情与读者情融为一体,这就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具体体现。
5、抓住朗读训练,读出真实体验。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读中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涵,但读不是泛泛的读,要读的有层次,读的有重点,读的有针对。所以,在朗读的训练中,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着教学过程,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是主导。所以学生的情感往往要教师的激励和启发,例如“霍金就是这样一位和命运挑战的人,这正是课文第一自然段所说的是因为他一种精神,这就是一种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和命运挑战的精神。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会有新的收获”。 又如“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神秘莫测的黑洞。怎样读才能读出他放飞的思维呢?”这样的引导,这样的朗读,学生自然会生成自己的体验。
但是,作为一名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我自感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不敢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尽管我有意识地避开这种局面,然而仍旧躲避不了一个自己课堂教学设计中为自己设下的“框框”,一味地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忘乎所以”,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指挥棒充斥着课堂,使课堂教学显得相当被动;我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在文中找出词句,并加强理解,但在自读自悟方面,仍旧逃脱不了“包办”的弊端,不敢大胆地相信学生的能力,生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因此在“放与不放、放多少”方面再三踌躇,大大地影响地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