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人物描写的作文怎么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和许许多多的人交往:在家庭中,有父母和其他亲人;在学校,有老师和同学;在大街上,遇到的人就更多。我们要仔细的观察,才能把他们写好,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中写人的作文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还是留着给你自己享受吧!”我愤愤地关掉电视机。唉,贪婪的人们,你们什么时候才能从金钱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去关心一下周围的环境呢?在这个曾经充满生机的蔚蓝色的星球上,现只有在新型密封材料所封闭的狭小的人工生物圈里才能找到生命。
一阵困意袭来,用完晚餐后,我便入睡了。“醒醒,醒醒。”不知谁在叫我。迷迷糊糊中,我跟着他出了家门,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大白菜,我揉了揉眼睛,确定没看花眼。它的确是一棵白菜,足足有一棵树那么大。只是淡绿色的叶子上深深的叶脉里流动的好象是什么红红的东西。“它该够多少人吃呀!”我惊讶道。
接着看下去,是一只巨大的南瓜,足足有两层小楼那么高。它的皮红红的,红的特别艳,仿佛一刀子切下去就能流出血来!它的瓜蒂已经枯了,足有森林里枯萎的老树桩那么粗。好大的南瓜,够多少人吃呀?!
关键词:诗歌写作教学 缺失 态度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2-0030-02
作者简介:胡婷婷(1983―),女,安徽当涂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安徽省当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一、高中诗歌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诗歌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甚至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空白。中国有着悠久而优良的诗歌传统,但我们的现代教育恰恰背离甚至抛弃了这一传统。语文教学研究成果汗牛充栋,有关写作教学的文章亦比比皆是,但涉及诗歌写作教学的寥寥无几。诗歌教学从未停止,然诗歌写作教学几尽绝迹,这是诗歌的不幸,更是现代语文教育的不幸。
不妨先找找诗歌写作教学被我们集体“忽略”的原因。
首推社会因素。任何时代的教育都是深受社会影响的,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由社会需求决定,教育教学氛围也受制于社会风气。经济大潮对价值观形成冲击,“不学诗,无以言”的时代已不复存在,诗歌被边缘化,浮躁与功利早已使诗心荡然无存。其次是高中写作环境的影响。前些年的考试作文写作要求中最常见的几个字是“诗歌除外”,近年在这方面有所改变,但是将作文写成诗歌是万万得不到鼓励的。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达与交流”部分可以看出,留给诗歌的写作空间也不多。最后要看诗歌自身。对以“快速”“直接”为特点的现代社会来说,艰涩朦胧甚至不知所云的诗歌很难受到青睐。看来,这种“忽略”真不是无心的。
二、高中诗歌写作教学缺失的危害
一种传统,如果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走向消亡已是必然,即便它曾经辉煌灿烂,我们也不必惋惜。但现在的问题是:诗歌闪耀着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没有了诗歌写作教学我们会失去什么?
高中诗歌写作教学的缺失对学生语文素养、个性心理以及健全人格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诗歌语言集中体现着修辞性、“破坏性”和节奏性的特点,如果诗歌写作淡出我们的视野,势必对表达个性化、创意性产生影响,对学生个体的特长和兴趣是一种压制,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这显然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青少年与诗歌有着天然的联系。青少年的思维最活跃、最敏锐,对生活、对人世的体验又非常有限,不太具备深刻理性的逻辑思维。诗歌创作最讲究想象联想,是感性智慧流露于笔端的最佳表现形式。所以诗歌写作是符合青少年的思维特点的,契合了他们的写作心理。相比较其他文体而言,古今中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少年早慧者不在少数。我们的教育不是只为培养诗人,但年轻的学子应该与诗结缘。
中国古老的“诗言志”的旗帜,被一代代诗人和诗论家高举并传递,它赋予诗歌以思想美,是诗歌的灵魂。白居易《与元九书》对诗的解读非常精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中学生的心灵空间需要这些人文素养来滋养,诗歌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笔者看来,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文化人。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包含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斩断了这个因缘,无异于让年轻的心灵荒芜,无异于割断了民族文化的血脉!
三、对诗歌写作教学应该持有的态度和努力方向
首先,语文教师要坚守诗歌写作教学,克服思想观念中厚此薄彼的倾向。诗歌写作教学要本着全面提高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将诗歌写作变成教师教学意识的常态,进而变成教学实施的常态。教师选取诗歌的面应更广,如将当代诗歌纳入中学生的视野;同时解除学生的思想枷锁:诗歌人人都可以写,而且也可以写好。诗歌之于教学,不再只是再创造,还有原创。将诗歌评分纳入到作文评分标准之中,考试的大门向诗歌写作敞开,优秀的诗作一样能拿高分。每个教育工作者若能转变思想,假以时日,诗歌写作对于我们的学生就不再陌生,语文教学也会更健康地发展。
其次,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诗歌写作教学之所以被“忽略”,恐怕是它戳到了我们的痛处:诗歌写作有难度,诗歌写作教学不易实施。当诗歌写作并不是必须要越过的山,又有它途可以绕行时,起初的难堪很快被遗忘,甚至立上“此路不通”的标牌。这样做的结果便是我们任由这处绝佳景致荒芜。如果任由这种现状继续,的确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悲哀和耻辱。薪火相传,语文教师须身体力行。语文教师除了要精通诗歌表达方式的赏析、诗歌言志缘情的领悟,更要会写诗,会指导学生写诗,对学生的创作予以正确有效的推进。语文教师对诗歌的认识还应是全面完整的,除了深刻懂得诗歌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外,还要深入了解现当代诗歌状况甚至是当下中国诗坛的尴尬,能站在历史的角度予以审视,带领学生去探究把脉。所以,语文教师要注意自身知识结构的平衡。
有了思想观念的突破和专业知识的加强,在摸索中实施教学,还有许多东西需要语文教师去探索。例如:学生对诗歌写作的认识和兴趣,诗歌写作与现有诗歌教学的衔接,诗歌写作与鉴赏的互动,诗歌写作的指导思想,诗歌写作对传统的继承和对现实的观照,诗歌的个性化写作等。智慧的语文教师当然会出色地攻克一个个难题,使语文教学更加熠熠生辉。
四、诗歌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
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都不看好诗歌写作的现实意义,这是认识上的误区。诗歌写作之于语文、之于社会,从来就没有丧失它应有的功能。
诗歌写作能促进学生诗歌鉴赏水平的提高。对诗歌具有必要的鉴赏能力利于诗歌写作,也只有让学生切身投入到诗歌创作中去,完成了诗歌创作者的心路历程,由己推人,才更能与诗人产生共鸣。而这种共鸣与提高,来自于学生的自身经验,不是老师强加的,因而记忆更深刻、持久,学生也会从中收获学习的乐趣。
诗歌写作教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拉近诗歌与生活的距离的重要基础,是学生表达自己、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中国是诗歌大国,诗意曾深深根植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当代诗歌的衰微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曲高和寡”的结果,“曲高”是相对而言的,“和寡”是症结。语文教育要在受教育者心中播下诗歌的种子,并培育其生根发芽。诗歌写作教学会给当前诗坛注入一份关注、一份争鸣。
总之,每一位一线语文教师都要更新高中诗歌写作教学的观念,让诗歌写作教学成为一种教学常态。诗歌写作教学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健康,使语文与传统及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人格更加健全。
参考文献:
[1]韩东。自传与诗见[N].诗歌报,1988-07-06.
1.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分析
应用文作为日常交流、处理公务的重要文体,其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应用文已经成了学生生活、学习及未来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个人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用文写作能力是提高学生自我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的重要保障。应用文在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繁,在实际社会生活中,以电子邮件等形式表达自身意愿并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方式成了主流,因此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提升交流效率。
第二,增强就业优势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化,用人单位对于求职者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文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在求职中发挥个人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贯彻教育改革,落实改革实效的要求。目前,无论是中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越来越偏向于教育的实用性,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将有力地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增强应用文写作的实用性。
2.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教学途径对策
针对目前学生对于应用文学习兴趣低、缺乏实际写作训练的情况,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应当从激发写作兴趣、加强写作指导等四个方面进行。
2.1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对于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的主观动力。并且写作兴趣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一大因素。有效激发写作兴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强调应用文写作的实用性。著名英国教育心理学家凯利斯迪在其著作中指出,要提高学生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令学生认识到该学科的学习价值。因此,要提高学生对于应用文写作的兴趣,首先要强调应用文写作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作用,结合案例分析,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应用文写作,进而转变学习态度。
第二,培养学习自信。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表现出了不自信、不乐观的态度。应用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日常应用文作业中给予学生作品积极评价,并鼓励学生向校内外的网站、报刊投稿,给予学生鼓励。
2.2加强写作指导
应用文老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兴趣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加强写作指导,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强化理论学习。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知识是在大量写作实践基础上总结出的写作经验与规律,是应用文写作的理论基础。因此,要高度重视理论学习,要以理论学习作为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的重点之一。
第二,科学利用例文。例文对于应用文写作学习来说,是写作思路和写作格式的模板,部分学生将例文作为应用文“临摹”的对象。科学利用例文,要求教师科学地分析例文,将例文与授课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例文分析,引导学生将例文“吃深”、“吃透”。
2.3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
目前,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相对枯燥,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无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通过情景教学法改善这一现状,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新课改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通过教学角色的设置,调动学生学习应用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诸如,在寻物启事的写作授课中,情景假设同学A夹带重要个人资料的文件夹不慎丢失,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找回文件夹?此时引出寻物启事写作规范、写作要点的相关理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4增强实训
应用文写作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因此其无法脱离实际存在。实训是检验学生对于具体写作技巧把握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增强实训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丰富写作内容,进行多元化实训。应用文的写作实训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种文体的写作,要结合实际生活的需要,进行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启示、通讯稿、演讲稿等都是学生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文体,因此多样化的训练必不可少。
一、让学生积极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古人就已经知道阅读与写作关系。书读得多,知识储备越充足,自然在写作文的时候有话写。从科学意义上讲,阅读,就是用最不着痕迹的方式,来影响学生,改变学生,对学生的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许多高中生作文写得好,其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从阅读文学作品中开始萌发写作兴趣的。书中精彩文字让他们透彻领悟人生,书中精巧新颖的个性化创作,吸引着他们。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观念,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迸发,属于一种精神产品。这种产品是所见所闻、是所思所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不能人云亦云。基于此,高中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必须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要做到让读者感动、共鸣。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写真话,抒真情,不能“假大空”,不能虚情假意。要做到这些必须用心感受生活,观察社会,在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美,进而用笔来表现美。因此,通过大量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读促写,写而促读,读与写产生了良性循环,阅读与写作才能给学生带来乐趣。
2.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文的素材
作文写不好就是缺乏作文素材,也就是所说的“腹中空”“根底浅”。从根本上说,写作中的材料都是取自于自己生活,生活是美好的,也是丰富多彩的,犹如一座知识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高中学生既要让自己生活成为写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还要从阅读中吸取和丰富写作文的素材。
二、养成勤练笔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果只靠每两周的一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慢慢积累的过程,在于每天坚持不懈的练笔,从而使量变达到质变的效果。因此,高中学生必须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让他们每天都要进行练笔。写作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对生活的体验,写作就是生活,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动机、经验。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发现,作文写不好的学生不会观察,不会审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练笔习惯,写作文时草率马虎,没有自信,也没有认识到写作对自己人身的价值的重要性,从而没有提高写作水平的强烈愿望。长久下去,这些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成了他们的痛苦负担,于是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作文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那么怎么突破呢?在高一的时候就要培养这些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坚持写日记,不管写的好与否,只要注意观察生活,坚持记录生活。还让他们每周一次练笔,我不把学生课外自由写作称为“周记”,因为它不是简单的每周一记,记流水账;也不叫“随笔”,因为“随笔”的“随”容易误导,养成松懈散漫的毛病。我称之为“练笔”,强调一个“练”字,是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提高。“练”什么?练眼,练心,练胆。为什么要从课外练笔开始?因为练笔这种不拘一格、抒发性情的写作形式容易上手也容易突破,让学生获得成功。又为什么是高一?是因为学生刚升入高中,在新环境下有新的期望,这样更容易塑造学生,高一也是人生的重要的一个新阶段,在我的指引导下,学生能够留心身边的人、景、事,以一种新的目光观察生活。他们的练笔本上开始出现自然美景、励志故事、人生理想。
一、重新认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互动关系
阅读和写作两者之间互为因果、互相影响。
首先,阅读对写作的主要作用是开阔思路,引起文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俗语都向我们揭示了“读”的基础性作用,只有多读,才有利于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拥有精妙的写作手法,缺少了写作素材也依旧写不出好文章。这就说明,“读”可以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古语曰:“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苟其不然,则胸中不能无碍。胸中不能无碍,则笔下安能有神。”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读尽天下书,尽通古今事则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它却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写作源于阅读,只有读才能为写积累丰富的素材。此外,通过阅读经典文章,除了可以了解写作规律和写作方法,还能提高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规范的语言,灵活运用各种句式。总体来讲,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长期积累的过程,读得多,积累丰富,下笔才会文思泉涌。
其次,写作对阅读同样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人的言语表达能力。言语是心理结构的外化,在进行写作时,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不断的修改过程中,将语言精炼、准确。写作除了能锤炼自身语言,还能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增强对字词句的感悟能力,提高对文字的感受力,进而提高文章阅读的感悟能力,更加容易地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及其内容。此外,写作还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1.普遍存在阅读与写作教学相脱节的现象
阅读与写作教学相脱节的现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未能意识到读与写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是单纯地强调读,或者片面的强调写。而在写作教学中,通常是就写论写,未能有效地利用阅读教学的便利指导学生进行协作,造成了读与写人为的分裂。另一方面,教材的编排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如今高中语文的教材大都是将阅读和写作进行了分开编排。教材在“说明”部分有这样的陈述:“在阅读教材中,兼顾写作、口语交际;在写作、口语交际的教材中兼顾阅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未能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
2.写作教学效率低下
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害怕指导作文,通常为了指导作文,翻阅了大量的作文指导书籍,但是仍然是收效甚微。此外,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较低,普遍认为作文单调无味,绞尽脑汁也没有内容可写。归根结底是学生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生活积累,对在阅读教学中所掌握的写作技巧无法灵活应用。
三、新课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在读与写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充分发挥读写结合的优势,合理地开发和使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写作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我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简要介绍笔者对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一些教学建议。
1.开设阅读指导课程,为写作积累素材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尚未开设阅读指导课程,致使许多学生虽然明白“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是却不知道该“怎样读,读什么”,这也是造成学生读写能力低的一个主要原因。针对该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应在紧张的语文教学中开设阅读指导课程,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同时,在“读什么”的问题上,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按专题进行阅读,例如在“至爱亲情”的阅读专题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纸上阳光》、《别让父母再流泪》、《父亲在拐角处等我》等文章。此外,学生在进行专题性阅读之后,要做好读书笔记,摘抄经典语句等。对于文章中所运用到的独特写作方法,要深入揣摩,并尝试性地进行仿写、改写等。
2.读写结合的具体方式
(1)续写性读写。对于小说、喜剧等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发挥想象力,根据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进行续写。在续写中,不仅是对文章的主旨和风格进行总体把握,还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从而突破了读与写的界限,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才华对文章进行二次创作。如学完莫泊桑的《项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文题,要求学生根据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发挥想象,续写女主人公在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的故事。
(2)反向性读写。反向性读写是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进行创新写作的关键。自古以来,名言警句通常都是语言的精粹,思想的精华”。在鼓励创新的今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创新的精神,反其道而行之。如“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熟不一定生巧”等题目,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反弹琵琶,另辟蹊径,写出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3)体验性读写。体验性读写,即要求师生用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来诠释、补充文意,将课本内容同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尤其是生活类散文的读写,“体验”则是其文章感情真挚的关键。如阅读贾平凹的的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通过认真的品读,我们由衷地感觉到一种见证:母亲对“我”的眷眷之爱和“我”对母亲的拳拳之情。由此,我们就可以将阅读同写作结合起来,“岁月催人老,不老的是亲情”。请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悟。
(4)生成性读写。教材中的选文大都是名家名篇且独具匠心,往往给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引发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些作品的“无字句处的精彩”更易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不同情境的设置,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完成文本的体验及内化过程。如小说《套中人》的结尾是:“确实,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许多多,将来也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呢!”作者没有直接交代结局,给我们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读,了解别里科夫的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造成他这种套中人性格的社会环境,然后让学生进行生成性写作训练,其意义远远高于单纯性的读写。依托课本,关注社会形式,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创作灵感,是我们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归宿。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二)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
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三)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一)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
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1] [2]
(二)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四)利用阅读来实现对写法分析和运用指导的加强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跟阅读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阅读教育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等基础上,要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例如,描写人物,把不同课文中的人物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不同人物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没有特点。再如,叙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倒叙的技巧使作文生动,如何运用插叙的技巧,把事物的重点叙述得具体丰满等等。
2、我那时也算命大,从熊熊大火中逃生,是母亲将我从阳台救下。本来殷实的家景日也因这场大火而黯淡无光。母亲为了给受伤工人支付医药费四处奔波筹钱,少不了姑子们的白眼。后来便是赚钱还债,她常常在冬日里坐在机器边做活,说这样暖和,她穿着廉价的保暖鞋和一条被洗的发白的围裙,我心里总不大好受。她经常在冷风中载着我去买菜,额边的头发微微卷起被风吹乱。她似乎从来没有好好为自己活过,她为一家人打算,自己省吃俭用,这让我也要学会勤俭,可我本性太懒,没能帮她什么。
3、她虽是这样苦,可所有苦,她都往心里咽。那几年里,她只穿旧衣物,甚少见母亲为自己添置新衣。
4、每逢过年和什么节日,她总是招呼亲友来家里吃酒,摆的菜是这年里最丰盛的。她也是养动物的,记得她养的那只小黑母鸡是最会下蛋的,她将那些新鲜个大的鸡蛋留给家人,剩余的卖给邻居,最后要杀那些小母鸡时,她是不忍心看,将鸡汤端上桌来,她也没吃一口。
5、初中时代,她送我上学时,都不忘嘱咐一句:“上课认真听,好好读书”我虽听了,但还是辜负了她的希望,好在哥哥入了银行工作,当了职员。母亲身上少了点担子,可是近日里她又要为哥哥的婚事犯愁。于是她终日像这样忙里忙出,到了晚上才可以好好歇一歇。
6、她常在夜晚落泪,叹自己一生勤俭现在却不能让她真正享清福。我的母亲她已年过半百。却终日这样辛苦劳作。在这个社会里,靠一个妇女支撑家里的生活是多么不易。我知道,在我未懂事的那几年里,母亲吃了怎样的哭,她的皲裂粗糙的。双手从来没有停下来过。愿我勤俭朴实的母亲,再塑我生命的母亲,在将来能够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