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家乡美作文精彩1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

舌尖上的家乡优秀作文 1

我的家乡,在安徽庐江。那里群山环绕,那里风景如画,那里的人们纯朴善良。大自然总会为这些勤劳的人们送去很多美味。

一场春雨过后,春笋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每当这时,外婆便扛着镢头,我挎着竹篮,一前一后,走进青翠欲滴的竹林。望着一个个娇滴滴的笋儿,我们心中甚是欢喜,看来今年是笋儿的大年。不一会儿,我们便满载而归。

大自然给家乡的馈赠,还有它——蕨菜。说到蕨菜,我就兴奋不已,理由主要不是在于它的美味,更是在于寻找它的过程。它长在树木葱茏的山间,细细长长,与杂草打成一片。它如同顽皮的孩子,把脑袋伸得老长,盼望着与我捉迷藏,却又把自己藏得那么好,稍不留神就会与它们擦肩而过。所以每找到一根,就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外婆娴熟地削去笋根老的部分,再用刀的末端,从笋根到笋尖深深地划了一道口子,用手向两边一掰,又白又嫩的笋肉,便羞答答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接着将笋肉改刀,或片或块,焯水备用。外婆将笋儿放在一边,又拿起一把蕨菜,轻轻搓揉它的头部,那含苞待放的“叶”骨朵儿,便轻盈地落在地上。再用清水洗去它周身的细毛,切小段。笋儿和蕨菜的烧法大致相同,无需太多的佐料,尽量保持它们的原汁原味。外婆选用家乡的腊肉,切片煸炒,放葱姜蒜大火爆香,加入笋儿或者蕨菜翻炒,加适量开水,文火烧几分钟。这时,锅中“咕嘟咕嘟”,锅外轻烟袅袅,香味四溢。

终于上桌了,我迫不及待想狼吞虎咽起来,但转念一想,如此美味佳肴,怎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呢?于是,我轻轻用舌尖触了触,那感觉如家乡的春风拂在脸庞,暖暖的,很舒服;细细地嚼了嚼,恍如自己走进了大自然,倾听着鸟儿在枝头低声对语,很是享受;慢慢咽下,唇齿留香,回味无穷。那味道,便是我想念的家乡的味道。

又逢春季,它们是否已在家乡的山间,翘首盼我归了呢?

舌尖上的家乡优秀作文 2

我的家乡在奉化,说起奉化,说起那里的美味,就不得不说水蜜桃,芋艿头与海货。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奉化山多,很合适种水蜜桃,,秋季时,瓜果飘香,晚熟的水蜜桃上市了。奉化的水蜜桃个大皮薄,一口咬下去,可以听到清脆的一下响,一嚼会有一点酸,可酸中又带一点甜,回味无穷。而牙口稍微差一点的老人,专挑白里透红的桃子。吃时,咬一个口,用力一吸,汁水带着果肉。吃完后,那叫一个唇齿留香。

仅次于水蜜桃的就是芋艿头了,他用来煲汤最好,用大火将水煮沸,放入骨头,文火慢熬一小时,再将芋艿头放入,小火慢炖一小时,至芋艿软烂,放入小菜,马上起锅,,用余温煮透,刚上桌的芋头汤白中有翠,翠中带白,夹起一块芋艿放入嘴中,他将馈赠你无限的美味与软嫩——入口即化,喝上一口汤,你可以品味到骨头的鲜美,芋艿的清香,吃一株小菜,爽脆的口感让你难以忘怀。

奉化临海,海货的鲜美自然也不在话下。

将小黄油处理好,倒入老酒,放上几片生姜,蒸一小时,熟后将鱼拿出,再配以一碗米饭。夹一口鱼,一闻,清香四溢,一嚼,入口即化,嘴中有一种无比鲜美的味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奉化,它不仅滋润了我们,也悄悄的改变着我们。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 3

1.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2.全文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蕴藏着欢乐与期盼真挚感人开头出手不凡

3.文章真实感强立体感强可读性强趣味性强以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以童话反映现实阴暗面并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贪婪众生相称得上入木三分

4.本文

先是我爸妈或者爷爷奶奶去买了一大包糯米,然后去专门做碾米的店加工成白色的糯米粉,然后形成一个浑浊的白色布料,然后装在一个白色的大包里。注意这个白色的袋子类似于滤纸,过滤多余的水。过滤的时候晾干,就像搭起架子,在野外野餐一样。过了几天,再打开袋子,就像面粉一样。但是不像面粉,在水里煮的时候很软。

这时候只需要揉几分钟到十分钟的糯米粉,拿一小块面团,揉成窝头,把准备好的面团放进去,揉几下。放入滚烫的白水中。当它漂浮的时候,它就可以开始吃东西了。闻一闻。哇!好香!咬一口,哇!很好吃!

这是我最喜欢的家乡菜宁波汤圆。你呢?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 4

1、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2、全文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蕴藏着欢乐与期盼真挚感人开头出手不凡

3、文章真实感强立体感强可读性强趣味性强以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以童话反映现实阴暗面并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贪婪众生相称得上入木三分

4、本文 读毕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

2、语言活泼,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3、语言基本通顺,偶有不畅。

4、语言不够晓畅,句意含混模糊,佶屈聱牙,令人费解。

5、语句啰嗦,言不达意,只详不略,赘话连篇。

6、语言过于简略,似为纲要式叙写,但又未能提纲挈领,

7、文意残缺不全,叙写枯燥,干瘪呆板,毫无生气。

8、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9、文章对……的气氛渲染充分而恰到好处对文章重点…作了细腻而传神的刻画。

10、…切合实际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读来令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11、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12、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令人感动。

13、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14、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15、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16、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17、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18、文章能过清新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的事。字里行间充满童年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失为一篇佳作。

19、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凸现了文章主题`

20、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600字 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当踏入春节的脚步响起,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春节的习俗——吃年糕了。

吃年糕,很多人对这个词都不陌生,凡是广州人多少都是明白的,还有一句广州人专属的——吃年糕步步高升。我还记得出去吃饭的时候,菜谱上的糕点也是叫这个名字。不过说起年糕印象最深的还是观摩奶奶制作年糕了。

今年是我第一次观摩奶奶做年糕的全过程,通过这一次也让我知道做糕的不易。桌面摆着的是红糖、糯米粉等材料,只见奶奶将红糖放入清水中使之熔化,糖化开的那一瞬间就如同刚沉入水时出现的涟漪向外散开,清澈的水渐渐被覆盖消失了踪影。等糖融化后熄火直到晾凉后,奶奶就将糖倒入糯米粉粘米粉的大锅里。然后奶奶还告诉我搅拌时一定要用手,机器是搅不动的。随后我拉起双袖,准备尝试一番。当我的手一碰红糖,便觉得硬硬的,如同一堵墙平躺在锅里,怪不得无法用机器搅拌呢!

我按照奶奶说的尝试了一下:我先费了不少力气把糖拉起,紧接着把糖与糯米粉混在一起,一层白白的粉状黏土铺散在泥墙上。我使尽全力才把这一套动作循环了两次,这时的我已经累坏了,汗从额头慢慢流下脸颊。奶奶笑了笑,说完把手伸进锅里,用力地搅拌着,锅底时不时与地面产生摩擦……

大概半小时就这么过去了,等再次把面糊拉起时,面糊很自然地顺滑下去。我顿时明白已经成功了,激动得在走廊到处行走,奶奶在一旁看着像傻子一样走着的我笑个不停。我暗自一想:今年的年糕一定很好吃吧……想到这,我又走回去细细地看着年糕,一股诱人的香味扑面而来,口水在喉咙里不停滴徘徊着。

年糕,伴随着红红火火的春节降临,是希望人们在新的一年步步高升吧!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 6

在记忆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客家酿豆腐。我是客家人,每年的年夜饭中,都有一盘奶奶亲手做的客家酿豆腐。

奶奶做的酿豆腐十分精美:豆腐被煎得金黄,像软绵绵的金块;豆腐正中央有肉馅,香味四溢;表面撒满葱花,香的直让人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它实在是太诱人了!轻轻夹起一块推入口中,咬下去,豆腐是嫩到了好处;咬一口肉馅,肉汁在口中溢出;轻轻地吸一口豆腐,“滋溜”一声地飞快滑过,令人回味无穷。肉汁、豆腐、肉馅在嘴中绽放,从色香味三个方面刺激感官。“心急吃不着热豆腐”就在这时显现,豆腐在这时将你烫得直吐舌头,但却仍然将其吃下。吃下去的不仅仅是豆腐和肉馅,还有奶奶浓浓的心意和对子孙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

爸爸说,吃下酿豆腐就又过了一年,在新的一年里要勤奋学习。年夜饭上,其他人的想法都和我一致:酿豆腐是过年的象征。所以酿豆腐一上,一眨眼就抢光了。最快的你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光盘了。

时间一年又一年,酿豆腐上了一盘又一盘。

现在因为疫情,不能回老家,已经很久没吃上酿豆腐了。对酿豆腐的思念催促我着我去请教奶奶如何做。拿出新鲜的豆腐,切成四小块,每一块都塞入剁好的肉末,肉末是必须有下鸡精和酱油的。再用平底锅将豆腐煎至两面金黄,撒上葱花,色香味俱全,完美!除夕夜里,和父母坐在一起,边吃酿豆腐边看电视。此时春晚已经开始,新年即将到来。吃下豆腐,一年又过去了,又长了一岁。年味浓厚。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但酿豆腐的香味依然留在心中。

吃火锅!嗨起来!

舌尖上的故乡优秀作文 7

我有一种体会:要看一个人多么爱自己的家乡,就要看他在外漂泊时,会不会特别想念故乡的味道。

我曾经随妈妈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有个叔叔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他的眉眼、笑容常常历历在目,只是忘记了他的名字(或者就一直不知道他的名字),仅记得他是北京人。一次妈妈同事聚餐,我也随同前往,正当大家举杯畅饮的时候,忽然一个叔叔竟潸然泪下。众人异口同声地询问“怎么了?”,许久他才把头抬起来,抹了一把眼泪,指着面前的碗说:“这个味,我十年没吃到了。”大家的目光聚焦在那碗炸酱面上,一打听,做这道菜的厨师正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叔叔来了兴致,滔滔不绝地给大家谈了炸酱面的做法,极像电视台美食节目主持人一般眉飞色舞。座上的人受他感染,纷纷炫耀起自己故乡的美食,一个个都变成了馋嘴的小孩子。就因为这次偶遇,多年后只要吃到炸酱面,不管它是不是正宗的北京味,我都会记起那个叔叔。

真正感受到家乡的味儿,还是在我只身远离家乡求学之际,尤其是故乡的味道鲜活地在我的舌尖游动,心头便涌上挥之不去的思念。记得那是个下雪的夜晚,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像是饥饿的小猫,好想吃一口家乡的饭菜。没办法,我只得起床看书转移注意力,可偏偏目光却停留在汪曾祺先生写的故乡的鸭蛋——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土怀念之情的鸭蛋!那时那刻,我的眼睛热热的,突然理解了当年那位叔叔情不自禁的流泪。合上书本,闭目冥思,脑海里满是故乡的草木,袅袅炊烟,鸟语花香。窗外的雪落在窗户上,我的眼泪落在枕头上。沉沉地入了梦乡,梦中的外婆正在腌制腊肉,家家在鞭炮声中过着团圆年……

在异地的日子,我除了喜欢返乡过年,就是盼望过端午节,不只是景仰爱国诗人屈原,更是喜爱外婆捎来的粽子。小时候,我就乐意跟着外婆采苇叶,远远地从河湾里挎着竹篮子,篮子里满是翠绿的苇叶。外婆把叶子漂洗干净,像变魔术似地把叶子绕成桶状,再把经过浸泡的雪白的糯米放到粽叶里,用一根细长的线绳捆扎好,一个精致的工艺品就创作成功了。粽子放在锅里煮也是很让人开心的事,一会儿就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像有潺潺的小溪在流动似的,再过一会儿就能嗅到一缕一缕的清香。外婆剥粽子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把棱角弄折了,这让我们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吃,边吃边欣赏。每当这时,外婆便会念叨,谁谁在外面没回来,今年端午吃不上家里的粽子了。而今,我很幸运,有了便利的快递,即使不在家乡,也能吃上外婆亲手包的粽子,端午的粽香从家乡漫延到我这个游子的舌尖。

忘不掉,真的忘不掉家乡的味道,因为它已经渗进我的心底。舌尖上的故乡,就像一盘味道特别的佳肴,总在一个人漂泊的日子里,从千里万里之外,飘到心坎上。

有多少个舌尖,就有多少个魂牵梦萦的故乡。

舌尖上的故乡优秀作文 8

大家一定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吧?这个节目让那些馋嘴猫得到了一张张美食地图。不错,这档节目确实在美食地图上写下了我家乡的名字,但他们这些地图开拓者却没有在地图上标注我奶奶和外婆家的准确位置,要是真的标注了,那么,前去探寻美食的人一定会络绎不绝!有这么夸张吗?有人可能会这样问,我一定会回答:不是夸张,而是你没品尝,要是你尝一尝,一下就会跌进味觉天堂。

在我看来,我的奶奶和外婆堪称世界级名厨,做出的菜那叫一个顶呱呱。首先来介绍我外婆的拿手菜吧。这道菜,我叫它油炸鱼,名字很普通,但是味道不一般,简直居家、旅行、宴请、生日必备!做这道菜,我外婆是有独门秘笈的,具体配料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单单看制作过程就已经垂涎欲滴了。主料必须选用村里纯净水库中的养生小鱼,菜籽� 先生好柴火,然后把油倒入黑色的大铁锅里,待到冒青烟,再放小鱼,要保持小鱼在油上均匀受热,看到小鱼炸成硫磺色时就可以出锅了。出锅后放凉了,一定要放冰箱里,不然,那令人陶醉的香气就尽数消失了。

第一次品尝它是在一个暑假,一听到外婆大声喊:吃饭了!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餐厅,快速端起碗来夹鱼,不然,一会儿饿狼般的舅舅和哥哥就要来抢食了,我得赶紧夹!

仔细一看,油炸鱼还是蛮好看的,硫磺色和淡黑色透出一种和谐感,完好无损的身躯好似鱼并没有死,只是换了一种颜色。油炸鱼外形好看,气味也好闻,浓浓的油味中带点鲜甜,一层味道夹着另一层味道,一口咬下,油水在嘴里绽开,辣味在嘴里扩散,各种味觉在嘴里交织着、碰撞着,好似跌入天堂,有不可替代之美!

除了外婆的油炸鱼,奶奶的血浆鸭也是名不虚传的,名字有点难听,但味道可真绝!

血浆鸭是奶奶的拿手菜,同样,材料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放养的水鸭子,佐料有点特别,顾名思义,就是鸭子的血,因此,在杀鸭子的时候,得把鸭血收集起来备用。不说别的,单就这鸭血的处理,就得费老大的劲儿了,奶奶说,必须要不停地搅拌,直至鸭血变成粘稠状。这道菜虽然难做,但一想到做出来的都是珍馐美味,就会越发勤快地去做。把鸭子处理好(很复杂、漫长的过程)之后,把鸭肉剁碎,加入辣椒爆炒,在快出锅前,把之前搅拌成粘液状的鸭血洒在锅里,快速翻炒一会儿,香气四溢的血浆鸭就做好了。

一盘热气腾腾的血浆鸭放在那儿,从远处看,感觉是一些鸭肉点缀在芝麻糊中,近处看,就会被扑鼻的诱人香气迷倒。夹一块到嘴里慢慢嚼,血浆一点都不腥,反而很香,伴着有弹性的、饱满的鸭肉,昔日曾厌恶的水煮鸭,一下幻化成极具诱惑的珍馐,简直不可言状!辣椒虽然辣,但和血浆鸭在一起,嘴巴辣肿了也要继续吃下去,根本停不下来!

以前吃这些饭菜,以为是极其普通的一顿饭,现在回想起来,那都是勤劳朴素的外婆和奶奶满满的爱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