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总结大全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练习知识点

一、填空。

1、时针走一个大格是()时,走一圈是()个小时。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分,走一个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2、2∶10再过30分钟后是()时()分。

3、现在时间是上午7时45分,再过()分是8时正。

4、现在的时间是1∶57,再过3分是()。

5、()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时整,分针和时针重合。

6、现在是11时,再过2时是()时。

7、分针从6走到9,走了()分,时针从6走到9走了()时

8、钟面上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是()时整。

9、钟面上时针走过7,分针从12起走了30个小格,这一时刻是()时()分。

10、钟面上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是()时。这时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11、时针在9和10之间,分针指着7,是()时()分。

12、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

13、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

14、1时=()分  1时-8分=()分

50分+40分=()时()分  1时+15分=()分

1个半小时=()分  1个半小时-20分=()分

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3、看一场电影要2()。

4、工人叔叔每天工作8()。

5、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要17()。

6、李勇从家走到学校要15()。

三、判断。

1、分针走一圈是1分。()

2、钟面上最短的针是分针。()

3、电子表上显示6:45就是6时45分。()

4、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1、计算要过关: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数学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2、枚举是难点: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数学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3、应用题要接触:

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仁华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三年级的内容要不要学,尤其是应用题要不要学?首先,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我们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数学课本中那样大。

怎样提升小学数学成绩

1、借助实物理解。

数学是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科,但它也源于人类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小学数学的内容都是最基础的东西,如:对数概念的认识,数大小的比较,数的倍数关系,长度、重量、时间等计量单位,等等。让孩子借助实物,来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抽象的东西就具体化了,复杂的问题就简单化了。不仅低年级的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题如此,高年级的分数题、统计题、几何图形和体积的计算题也是如此。

2、注重技能训练。

学数学离不开四则运算,运算首先要讲究准确性,同时也要讲究速度。要让孩子计算得又对又快,就要重视运算技能训练。

一要教会孩子看题,做到“不看错”。最好的办法是训练孩子,养成每题至少读两遍的习惯。第一遍读题就用“笔尖引导法”控制住速度,做到不读错、不读漏一个字,并在关键词语、数字、字母、符号处,放慢笔尖移动速度。特别要注意的是“谁比谁多还是少”,“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应用题中单位是不是一致”,“竖式运算中的数位对齐”,“小数运算中小数点的位置”,等等,让自己加深印象。之后,不要急着去做,再把题认真看一遍,边读边对题型做出初步判断,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基本功扎实了,运算就不会错了。

二要充分利用小学生仍然擅长“影印记忆”的优势,让他们把一些基本的数字运算关系连同结果一道背记下来,熟到一见就能写出得数的程度,如低年级的“100以内加减法”,高年级的“凑十、凑百、凑千”的简便计算,一些特殊的乘、除运算,等等,这可以大大加快运算速度和准确度。

3、重在题型练习。

练习应当重在见识题型,会做的题没有必要反复去做。选一本适合自己孩子水平的练习册,把它认真做透,问题就能解决80%。其它练习册,只需拿过来找一找有没有新题型,看看会不会。对孩子来说,应用题检查的是数学学习上的综合能力,通常对需要两步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感到分析起来有困难。家长要按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分类辅导孩子做练习;应当先把教科书上的题目做熟,不要放弃教科书,只做买来的'各种练习册;遇到孩子不会做的题,不要直截了当告诉他,要提示相关知识点,先启发孩子自己思考;遇到非讲解不可的题目,要“一题讲透”,直到孩子不仅会做,还能讲清“算理”为止。

4、重视纠错能力。

要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还要提高孩子的纠错能力。孩子做练习时不可能不出错,关键是出了错以后要让他找准原因,避免以后再错。孩子错题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类是老师讲题时就自己就没听懂,属于完全不会;一类是学的时候好像会了,可是掌握不牢,一到做时就不会了;还有一类是的确会做,是因为马虎做错的。三种类型,三种解决办法。

最好能让孩子建立一本《错题集》,因为在卷纸上改的东西,是听老师讲了以后做的,不一定真会了。把做“错了的题”另抄在一个本上重做一次,才能真正检验出现在会没会。其中不会、不熟的题目,不仅要做到真的会了,还要找来类似的题再练几道。另外,要让孩子对一些常识性的数量有个了解,比如:人每小时能行多少米,汽车、火车、飞机的速度大致是多少。对待做错的题目,不要让孩子总是用“马虎了”来开脱,家长更不能也认为孩子“只是爱马虎”。因为,“马虎”的实质还是知识点没掌握牢,不及时把没掌握好的知识点补上,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5、力求一题多解。

有些数学题可能有两种以上的解法。孩子在做这种练习时,不要让他满足于用其中一种解法做出了答案,而要让他同时想出其它解法。这样做,可以解一题复习多个知识点,孩子能从比较中提高思维活动的敏捷度。

6、专心、认真、勤思。

这三点都是一个好学生必须具备的良好学习习惯,也是培养、提高孩子思维深度、广度、精密度必不可少的条件。有的孩子很聪明,可是学习上不求甚解,做题马马虎虎,要提高数学能力,一定要改掉这种毛病。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