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的常规管理制度优秀9篇

教学活动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工程,教师是这项工程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教学计划、备课、授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教学总结等几个主要环节。为使我校各校点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确保教学活动的常规管理,以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作如下要求: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文是细心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9篇学校教学的常规管理制度,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篇1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主要指教学秩序、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教学科研与教学改革四个方面的管理,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保证。

一、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各教研组、年级组、全体教师应认真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经常对照,做好自查,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标准和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

(二)、各教研组、备课组及全体教师,每学期初都应根据学校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认真制订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各项措施,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实实施计划,期末认真做好总结。

(三)、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地抓好教学过程的六个基本环节。

(1)备课:各备课组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两周由备课组长组织一次活动,每堂课前都要认真写好教案(新教师一定要写详案),充分做好教学的各项准备。不上无准备课,杜绝不备课、无教案进教室上课现象,提倡各学科教师利用网络收集备课资料,拓展备课内容。

(2)上课:教师应严格按课表上课或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不得私自调课、停课或擅自改上自修课。公差由教务处安排,因请假或其它原因需调课、停课者,须隔天提出,须经教务处批准;确实需临时调课的,必须向教务处补办手续。杜绝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现象,教师要爱护学生,不讥讽、嘲笑和侮辱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内容正确,板书工整,语言规范,表达清晰,课堂结构安排合理。教学方法、手段择宜而用,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提倡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组织教学。树立“以生为本”观念,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性、自主性、民主性;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作业批改:作业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的主要手段。要做到:

1、要求学生作业保管要整洁、书写字迹清楚,格式规范。

2、按时收、发作业。教师要督促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当天的作业。

3、认真批改作业。提倡全收全改。教师亲自批改。不得让学生替改或以课堂对答案代替批改。

4、在批改作业中,要注意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和错误,并及时记录,以便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纠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批改作业要有批改日期,要有等级(A B C D)和鼓励性的。批语。

6 、周记每周由班主任老师批阅,以便了解学生的情况

7 、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性的布置作业。

(4)辅导:辅导,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重要措施,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途径。自习辅导应做到:

1、按教务处安排的自习辅导表,按时到班坐班辅导。

2、自习铃声响过,辅导教师要即刻进入教室,维护自习课秩序,辅导学生。不得迟到和早退,不得中途随意离开。

3、自习课一般不要求教师集中讲题、授课。特殊情况下(如经教务处同意的调课)需要利用自习课讲课的,由年级组统一安排。

4、辅导中,要着重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不把问题有意不讲,课后做有偿补课,要及时记录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5、自习课上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时,声音要轻;同时要及时制止其他学生说话,保证自习课纪律。

6、教师应重视课外辅导,根据学校的安排,认真上好提高和补缺辅导课,提倡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预习和复习:教师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认真布置好学生每天的预复习工作,要提出具体要求,给予具体指导,并且落实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倡各学科教师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学习资料,拓展学习内容作为预习和复习的要求。

(6)考试:全体教师都应按照教务处要求,认真做好复习、命题、打印、监考、阅卷、结分、统计、分析、讲评工作。学校规范期中评估和期末考试,交叉命题,集体阅卷,统一结分,严格考场纪律,限时做好统计和教学质量分析,各种表格上交等考试的常规工作。杜绝由于监考教师缺乏责任心影响考试秩序的现象,禁止擅离试场,或在试场内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要保证考试期间的正常秩序,有监考安排的教师一般不能请假,没有监考安排的教师须正常到校工作

(四)、全体教师都应积极地投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之中,要求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资格的在岗专业教师及所有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应做到:

(1)听课:积极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研讨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在备课组内听课,也可以跨年级、跨学科听课。任课教师都应该欢迎和接纳其他教师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

听课笔记必须记录详实,注明日期、班级、任课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本人对本节课的评价。听课笔记的检查与作业批改、教案检查同时进行,每月检查一次。听课后的评价发布于学校校园网上。

所有教师不得无理拒绝其他教师的听课要求。听课教师必须准时进入教室。听课节数不计入教师课时量,但作为教学常规工作纳入与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内容。

(2)开课:根据各备课组、教研组确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或重点,主动争取,积极上好交流课、研讨课、示范课以及见习教师的汇报课等,不断探索和总结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方法,涌现一批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全区有影响的骨干教师。

(3)课题:每位教师都应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都应该结合自己教学工作,有经常性的学习和钻研的专题,大部分教师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研究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以教学科研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4)论文:每位任课教师都要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根据自己的钻研专题或研究课题,每学年撰写不少于一篇教学专题总结。有条件的教师要积极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参加校、县级和市级的论文发表。

(5)课件:每位任课教师都要积极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注重通过改进教学手段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青年教师必须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应该至少完成一个课件的制作,并积极参加多媒体课件评比。

附:常规检评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常规管理工作小组

组长:xx

成员:xx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篇2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学工作,实施全方位的目标管理,特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常规与课程标准

1、学期开始各年级各学科都要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并努力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课时划分科学,教学进度清楚,时间分配合理,各教研组学期教研计划,并于开学第一周上交教导处。

2、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做到学科教学目的清楚,教材结构清楚,学科特点清楚,重点难点清楚,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清楚。

二、备课

1、个人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学内容,备学生实际,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及教具,备教学练习,备能力培养措施,备德育美育的'因素。

2、上课前必须按照导学案要求写好教案,教案应包括:导学目标、、重点难点、导学准备实验操作、作用布置、课后小节、板书设计,学期中应超前备课、教案应字迹清楚整洁。

3、学校分管领导和教导处按计划采取每月检查一次备课情况,应按规定时间交教案。检查结果与各种考核挂钩。

三、上课

1、教学人员必须按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

2、上课必须按时到岗,坚持上课铃前教师到位(音体美及实验课教师应在上课铃响前将学生整队带入规定场所,下课整队带回)上课期间不能离开教室,上课期间不能坐堂,下课不拖堂。上课期间应带上教案,衣着整洁,不穿拖鞋,不吸烟,不接打手机。

3、正确贯彻教学原则,积极响应新的教研教改精神,推行新的教育方法。做到掌握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知识技能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4、注意演示与示范,充分利用教学工具及辅助教学手段。

5、重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凡是有实验、操作任务的学科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按质量完成实验示范、操作,让学生人人动手做实验。

6、教学过程要组织严密,安排紧凑,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无知识性错误。

7、教师上课应推行普通话,写字规范,语言文明规范,板书设计合理,口头表达自然流畅,亲切生动,教态自然大方,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欢快、民主的教学气氛,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学生思维活跃,重视课堂的双向交流,学习潜力发挥好,并能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

四、作业与批改

1、布置作业要明确,内容要精选,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时间要控制,不要机械重复或惩罚性作业。

2、课内作业要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当堂完成,家庭作业应分量适当,加强检查。

4、检查作业要及时,批改作业认真,错误要记录,原因要分析,讲评要严格,作业批改要达到规定次数和比例。作文批改要详细具体。

5、作业写清批改日期,批改简明易懂。不准叫学生到办公室或寝室批改作业。

五、辅导

1、各科课外辅导要做到四点:(1)制定后进生转化记录;(2)对成绩优秀和智力较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学习难度满足他们的求知欲;(3)解答疑难问题进行学习方法指导;(4)组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培养学生合格加特长方面下功夫。

2、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利用活动课时间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活动。

3、学生音体美课要满员出勤,其他任课教师不准在音体美课时间内随意留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六、听评课

学校组织各科校内公开课,全体教师都要做好听课记录,并及时组织评课,并按照听课录栏目填写,并及时写好听课心得。

七、质量检测

1、每单元结束后,教师自行组织搞好质量检测,单元检测要及时批改并达到规定次数,分析好学生学习情况。

2、学期末,学期末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对各科目进行质量检测。

3、对各课教学采取多种灵活多样的形式检测,组织多种活动了解学生各种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

八、教育科研

1、学校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业务学习,要求全员参与,积极准备。

2、严格执行各组的教研计划,确保教研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有教研活动记录。

3、教研活动期间不得闲谈,不能擅自外出。

4、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写一篇教改或教研论文。

5、认真写好理论笔记,学校不定期抽查。

6、各教研组均有实验计划,学期结束有实验总结。

7、学术论文及经验材料,公开课教具制作按考核方案量化。

九、教学总结

学期结束,各年级学科、各教研组及兴趣活动小组按学校规定时间将总结交教导处。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篇3

为全面贯彻《20xx年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有效地将我县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根据《教育部关于20xx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教改[20xx]1号)、《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教基一[20xx]10号)和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xx年版)等有关文件要求,参照《长沙市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修订版)》。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宁乡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常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坚持立德树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立足于育人,把教育教学常规化,就是要规范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

第二条教育教学常规是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具有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保障作用。

第三条教育教学常规所确立的工作规范,是教育主管部门、督学责任区、学校领导、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教师必须遵守的基本工作规范。在执行教育教学常规过程中,鼓励学校在执行基本工作规范的基础上实现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

第四条学校工作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通过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各项主题活动,使学校德育在课堂中得以渗透,在细节中得以体现,在活动中得以发展,在家校联动中得以巩固。以养成教育与文明素养测评为抓手,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德育渗透,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第五条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由校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长负具体责任,学校各部门全力配合,由学生工作处、教导(务)处、少先队(团支部)具体组织实施,并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检查指导。

第二章课程

第六条学校要严格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严格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不得擅自调整教育部或省颁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增加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切实保障体育、音乐、美术、小学科学、小学英语和综合类、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切实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时间。高中学校必须成立学生人生规划指导委员会,负责学生的人生规划与选课指导、咨询、服务工作,并且编写本校的《学生选课指南》,有效指导学生选课。

第七条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文件要求,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时间,以课堂教学或专题讲座等形式,规范开展安全、班团队会、书法、阅读、法制、国防、廉政、健康(含艾滋病、禁毒、心理等)等教育。

第八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校上课和课外自习时间的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含课间休息、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小学生不宜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宜超过7小时。住校生每天晚自习时间不得超过2课时,走读生原则上不安排晚自习。严禁学校利用晚自习补习文化课,或组织学科教学活动。

第九条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订并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科学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严格实施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集体体育锻炼制度,按时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操、眼保健操,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确保学生在校园内除正常体育课活动外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睡眠时间。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关于体育课时的规定(即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均为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各中小学每年必须举办一次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运动会。

第十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中小学生进行成建制补课,不得举办各类学科竞赛辅导班,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义务教育阶段严禁组织招生考试)。

第三章计划与总结

第十一条教育教学计划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学校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团队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和班工作计划等。

1、学校工作计划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行事历等内容。每学年制订一次,由校长起草,经校务委员会或教代会讨论审议通过并予以公布。在开学前印发至本校各部门,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2、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团队工作计划一般包括指导思想、情况分析、工作目标及任务、实施措施、主要活动安排等内容。每学期制订一次,由主管校长或学生工作处、教导(务)处、团支部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起草,校务委员会或教代会讨论通过并予以公布。在开学前印发至本校各部门及任课教师。

3、教研组工作计划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结合教研组的实际,由教研组长拟订,组内教师讨论,经学校教务处审批,于开学后一周内印发到本组教师,并交教务部门存档。教研组计划包括学期工作目标及任务、教研组情况分析、工作任务及目标、工作具体措施、主要教研活动安排等。教研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4、备课组计划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为依据,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经教务处审批后,于开学初印发到本组教师。计划内容包括:备课组基本情况与学情分析、教学要求、工作措施及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学科研讨活动等工作安排、教学检测与评价。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5、学科教学计划是任课教师根据学校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在钻研课标、通读教材和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制订。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包括:课程总目标或学期课程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减负提质的措施、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教学检测及评价、学生辅导等。教学计划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经学校教务处(或校长)审批后方能实施。在备课本前面应附教师学科教学计划,以便在平时教学中落实和学校领导检查。教务处要随时跟踪任课教师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

6、班工作计划由各班班主任老师在每学期初,依据学校及各部门计划要求,结合本班实际制订。班工作计划一般包括:班级情况分析、目标任务、具体措施、班活动安排(要以月或周为单位安排)。班工作计划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并经全班学生讨论通过后,上报学校学生工作处审查通过后执行并备案。班主任是执行计划的具体负责人,学校要将计划的实施情况作为评价班主任和班集体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计划的制订,做到整体具有系统性,目标具有针对性,措施具有操作性,符合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及新课程改革、高效课堂建设的总体要求。

第十三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是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评定教育教学实绩的重要依据。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交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存档。工作总结包括:工作进展概况,主要成绩、经验及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第四章备课

第十四条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优化教学过程,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备课要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提倡以年级教研组或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规模小的学校或小学科倡导在乡镇内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校际集体备课)。按每个单元(或章节)召集教师集体备课一次,资源共享,但共享教案要留一定空间供个人创造发挥和教学反思之用,体现集体智慧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凡已开设课程,每节课均应备课。集体备课要有详细记录,禁止以分工备课代替集体备课。

第十五条教师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应做到“七备”:

1、备课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领会和把握课程标准对学科的性质、基本理念、任务、目标、内容、实施原则和评价等基本精神的表述,明确学科教学的总体要求,确定一定时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理清教材的层次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本章节知识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确定在教学中应该达成的三维教学目标。同时,要研究教材中的插图、表格、注释和作业等,研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整合教学资源。

3、备学生。要认真分析和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备学法、教法。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适当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构建中习得知识和培养能力,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品质、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发展。

5、备教学媒体和教学用具。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恰当运用教具、学具、挂图、视频、模型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6、备教学过程。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具体环节要完整。要在导入、感知、训练、掌握、归纳、运用、检测和拓展延伸等方面的设计上下功夫,精选预习、学习或复习的活动内容,精心安排活动形式,把握活动的适时、适地、适量和适度性。

7、备板书设计。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块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及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第十六条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不备课上课是渎职行为。教师按课时备课并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提倡超前一周备课,足量备课。完整的教案应包括:课题、教学目标及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和手段准备、教学思路及教学过程(含作业及板书设计)、课后教学反思等。

第十七条提倡有电子备课室的学校尝试电子备课。电子备课是指广大教师利用信息工具和网络资源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集为一体的备课,它不仅是文本的电子化,而且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下的一种新颖的备课方式,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质量,便于教师和学校组建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电子备课同样要遵循本常规要求第十五条,要统一电子备课格式。如,统一文档、字体、纸张、封面、环节等格式。学校要设计符合实际的电子备课模板,供教师使用。

2、实施电子备课的学校和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学校和备课室电脑已开通互联网、校园局域网;电子备课室要有比较完整的资源支撑,至少有1台管理机,组成局域网,并和校园网连接,有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打印机等设备;教室已普及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教师个人教龄在三年以上(不含三年),且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internet互联网或校园局域网资源,完善和丰富课堂教学设计内容。现阶段,对于教室尚不具备实施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备课后应将电子教案打印出来,供课堂教学使用。

3、加强电子备课过程管理。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时按要求对教师电子备课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教师电子教案至少提前一周上传到各自电脑教案共享文件夹和学校主管部门文件夹中,以便其他教师浏览参考和学校备查。对完全抄袭网络教案、无二次备课者视作无教案;对备课不及时或不规范,学校要及时终止其电子备课资格,重新进行手写备课。

第十八条教案的详略因人制宜,不搞一刀切。教龄在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及第一轮上新教材的教师应写详案,重在规范。中老年教师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注重教案的实用性,重在创新,可以写简案,但必须做到教案主要环节齐全,书写工整。县级以上骨干教师、高级教师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对身兼多年级、多学科教学的教师,学校可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和教师主攻方向规定一两门学科备详案,其他科目备简案。教案可手写,也可以采用电子教案(网络环境下)。

第十九条上课前应熟悉教案,不得无案执教或用旧教案上课,坚决反对用网上下载照搬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反对简单分工备课、偷工减料的所谓集体备课的错误做法。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不得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和现成教案,杜绝为应付检查而课后补写教案的现象。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教学需求,合理使用课件,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

第五章课堂教学

第二十条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是师生知识探究、技能习得、情感交流和价值生成的最重要平台。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课程意识,用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来丰富课程内涵,重视教学活动的生成性,以创新、发展的观点正确把握生成性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十一条教师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力争达到如下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都应有清晰而恰当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紧扣三维目标教学。

2、教学内容准确。教学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善于挖掘思想方法,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难度、密度、深度和容量适当。

3、教学方法科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选择符合学科要求,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要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并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提高课堂效率。注重直观和实践性教学。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上好实验课。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规定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与技能操作的开出率均应达到100%。

4、教学过程清晰。要清晰地呈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要前后连贯、环环相扣,环节之间的过渡要自然流畅。要适当运用内容小结和方法提示,使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学生心中形成结构层次和网络体系,便于识记、整合和运用。

5、师生互动积极。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恰当的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见解,重视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质疑与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重实践。教师要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6、信息反馈及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态,注重有效信息的收集,适时调控教学过程,弥补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

7、教学艺术精当。教师教学中要讲究教态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学会倾听、设问、交流、欣赏,学会用必要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启示和感受。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机智巧妙地运用教学策略,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8、课型把握得当。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种课型的不同特点的把握:

①新授课:新授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复习(或激趣)导入→新知探究→讨论讲解→练习巩固→变式拓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在以上环节中要注意:复习应为导入服务;新知的探究要设计出能有效引导学生活动的问题;练习巩固要注重基础,围绕新知进行有效训练,要控制难度,能让学生品尝到求知和成功的喜悦。

②复习课:复习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专题集成→问题诊断→针对解惑→巩固提升。具体做法是,教师在阶段教学的基础上,对原先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集成、专题归类和脉络梳理,和学生交流之后,让学生做诊断练习,在批改诊断练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备课;课上先呈现练习批改主要情况并点评,在讲评诊断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和用法;接着让学生做相应的的巩固练习,使其得到有效提升。

③讲评课:作业讲评或试卷讲评课一般应遵循的流程是:教师研读作业或试卷,研透其中内容,了解命题特点;统计、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找出共性的典型错误,并分析错误生成原因;根据试卷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内容;课堂上必须要呈现错题统计数据,重点解决学生普遍集中的问题;选编针对性和巩固性练习。切忌不作错题统计,不分轻重,从头讲到脚。

9、教学效度明显。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追求教学的效度,通过不同的教学反馈,即时改进和优化教学行为。

①有效导入:教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话题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清晰地明确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及重点教学内容。

②有效讲授:讲授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疏密适度,详略得当,层次清楚,节奏适度。力求简明透彻,切忌芜杂贪多。提倡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切勿一讲到底。

③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尽量让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散发魅力,这是优化教学模式的突破口。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多动眼观察、动脑分析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评价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一节课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活动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

④有效提问:教师的提问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具有艺术性和启迪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回答或回应,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⑤有效倾听: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的思考预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的回应提供及时的精到点评和反馈。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尤其在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或错误的答案,教师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教学的机智,呵护学生成长中的心灵。

⑥有效评价:面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教师应作出相应的适宜的即时反馈评价;这种即时反馈评价应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充满教师自身的教学思考和机智,能把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要充分发挥学生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⑦有效媒介:教师要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具及多媒体设备,加强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条件的学校要主动投入“慕课”和“微课”建设,积极开发丰富的高质量的微视频资源,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10、德育渗透明显。各学科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德育资源,有意识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思想受到熏陶,品格得到升华。

11、教学行为规范。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停课、调课及请人代课,更不准随便缺课;教师应准时上课,提倡提前1-2分钟在教室门口候课;不中途擅自离开教室,不早退,不拖堂,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穿着大方,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精神饱满,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实验操作正确熟练;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教师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及时鼓励、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不讲不尊重学生的话,不做不尊重学生的事,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带小孩进教室上课,不在课堂上抽烟,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严禁酒后上课,无特殊情况,不坐着讲课。

第二十二条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学校和教师在学期末必须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书面总结和反思。教师课后要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要求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反思不少于全学期备课量的1/3,中级教师反思不少于1/4,高级教师不少于1/5,每篇字数不少于200字。教学反思要注意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反思的质量。

教师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写课后反思:

(一)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二)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三)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四)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六)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七)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第六章作业布置与批改

第二十三条布置作业要坚持目标明确、数量适当、分层布置的原则。

1、作业设计目的要明确。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兼顾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知识点,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作业形式讲求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提倡适时适量设计一些具有研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多样化的课外作业。

2、作业量要适当。切实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在精选作业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作业数量,避免机械重复训练。原则上,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学生(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计算)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高中各年级一般不超过2小时(包括阅读、实践性作业)。

3、分层布置。提倡设计作业“超市”,让不同对象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使所有的学生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严禁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坚决杜绝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第二十四条认真批改作业是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检查教学效果,发现存在问题和提高作业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业批改要规范、及时。

1、规范批改。作业一律用红笔批改并评定分数或等级,作业批改要认真仔细,评语书写要工整,符号要统一,评价要恰当并富有激励性。格式、书写要规范(正确的划“√”,错误的划“×”),作业评价小学以等第形式呈现(分别以“优”、“良”、“中”“差”等形式评定等级),初中和高中以分数形式呈现。按要求布置的课内、课外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无漏批、错批现象,严禁只布置不批改。建议各学科作业实行“等级(分数)+评语+日期”的批改方法(每生评语不少于作业总次数的1/5)。对作业错题要督促学生及时更正并跟踪检查。

2、及时批改。一般作业(除作文外)应做到当时批改,单元试卷批改不超过3天,作文批改不超过一周(要有眉批和尾批),以保证作业讲评的时效性。提倡作业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但不允许用学生批改来代替老师批改,不允许以集体评讲代替老师批改,以张贴答案代替老师批改,以家长签字代替老师批改。提倡教师配备“作业批改”摘记本,做好作业批改记录,作为讲评辅导和改进教学的依据。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作业作品和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优秀作业作品集”和“错题册”。

第二十五条各学段各学科每学期书面作业批改量要求:

小学:语文书面作业不少于30次,低年级(1-2年级)拼音、习字和中高年级(3-6年级)的书法每周不少于3次,低年级造句、中高年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篇,每学期数学作业不少于55次,美术不少于15次。

中学:语文书面作业不少于16次;作文,初中不少于8篇,专项练笔不少于8篇;数学不少于50次;英语不少于30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美术不少于12次;物理、化学不少于16次。

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督促与指导。学校、教师要积极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保证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

第七章课外辅导

第二十六条课外辅导要注重差异,分类指导,精心实施,讲究成效,着眼于全体学生,力求整体提高。

1、规范辅导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开展课外辅导活动,不得随意占用学生的自习课;教师要确定所教学科培优辅潜对象,定期进行培优辅潜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时间、有内容、有措施、有效果,并填写辅导记录。在培优辅潜工作中不得向学生收费。

2、强化分类指导。课外辅导可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形式,重点是个别指导。对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潜力较大的学生应以拓宽其知识面,开发智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意培养优良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密切关注“学困生”。对学习成绩在班级靠后20%的学困生,要保证每个月至少有一次个别辅导。既要帮助他们补习文化知识,又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心理辅导,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促进他们心智的健康发展。

3、认真做好竞赛辅导工作。对竞赛有潜质和兴趣的学生要做到指导教师、辅导学生、内容、资料、时间、地点五落实。竞赛辅导要长流水,不断线。要争取在市、省、全国和国际竞赛中获奖。

第八章活动

第二十七条切实抓好德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学生工作处要协同少先队、团支部,充分借助各种德育资源,如升旗仪式、开学(毕业)典礼、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开展好德育主题活动。每次活动要有活动通知、过程资料、活动总结材料,切实保证活动效果。各班要认真上好班(团队)活动课,结合本班实际开展主题班(团队)活动。学校主题德育活动每期不得少于2次,班(团队)主题德育活动必须保证每月一次以上。高中还要积极推荐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高一新生应按规定进行军训。

第二十八条课外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力提倡各中小学充分发挥兴趣小组和社团的功能,组织学生有序、有效开展课外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做到“五落实”:计划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时间落实、场地落实。要按计划认真组织,保证活动时间和质量,提升活动效果。每次活动要做好记录,包括内容、方法、效果等,注意积累资料,期末认真总结,及时表彰。

第九章检测与评价

第二十九条严肃认真的组织好各级各类考查考试。

1、要从严控制考试,小学可在每学期末组织一次考试,中学在期中和期末各组织一次考试。期末调研考试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制卷,学校组织考试。考试要做到五严:严格保密、严密组织、严肃考风、严明考纪、严禁作弊。对弄虚作假、违纪舞弊行为要严肃处理。

2、考试实行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形式,采取平时和定期考试考查相结合的方法。不公布学生考试、考查成绩,不按成绩给班级和学生排队。建立补考制度,为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提供补考的机会。提倡表彰成绩优异和进步大的。学生。

3、非考试科目,要认真搞好考查。考查要平时考查和定期考查相结合,考查要科学确定内容和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规范考查程序,准确评定考查结论。

4、每次调研考试,教师要写好试卷分析,试卷分析包括:命题主旨,学生答题情况统计,答卷中凸现的教学问题或失分原因分析,改进和补救办法等,并用于指导教学。

5、考试后,教务处要收阅试卷分析,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检测情况,提出教学建议和改进教学措施。

第三十条评价学生要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导,以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以开放、多元、多样、发展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并要突出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1、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学校要建立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考评制度。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项目。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学业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标准,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各门课程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成绩、爱好特长等因素,采取学业检测、教师评定、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等级分设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或a、b、c、d四个等级。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向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通报,指导学生家长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严禁按考试分数将学生排队。

(2)要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从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学习能力与学业成就、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与创新等方面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表的填写与归档管理。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个性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监督。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评价、填表及建纸质文档等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要努力创建学生成长电子档案,方便师生操作,丰富文档的形式与内容,切实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度。

(3)高中学校必须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实行学分制管理。成立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建立健全学分公示、仲裁等制度。

3、学校评价。各单位要建立普通中小学教育质量发展性评价体系,运用增值评价理论,“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科学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使学校办出特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三十一条切实加强养成教育,深入开展文明素养测评工作。学校和教师要把学生“十要”、教师“十不”、校园“十无”作为全面推进养成教育,提高师生文明素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文明素养测评工作逢检必测,逢测必评,并将测评结果纳入学校、教师的工作绩效考核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第三十二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成长手册》(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册)学科成绩与等级制对照标准:85分以上为a等,76分——84为b等,60分——75分为c等,59分以下为d等;发展性目标(综合素质)实行a、b、c、d级或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高中阶段考试科目按分数记入档案,考查科目按等级(学分)记入档案。教师的“质性评价”评语应用第二人称,语言亲切、中肯、清楚、简练,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第十章教育教学研究

第三十三条建立健全校本教研机构,切实加强校本教研工作。

1、学校要健全教研组织,学校教务处是学校教科研中心,负责全校教科研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教研组是教科研的最基层组织,接受校教务处(教研室)的指导,承担教育科研目标任务的具体实施。

2、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设立学科教研组或相近学科综合教研组,村小以综合教研组为主,且各乡镇要以中心小学和基地中学为依托,以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为主要成员,组建好乡镇小学和初中中心教研组。教研组要根据年度或学期教研计划,扎实开展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教研组集体活动,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每周不少于1次,村小可每两周1次;镇中心教研组,集体研讨每期不得少于2次。中心教研组学期末应向乡镇中心学校上报书面总结。

3、规范开展常规教研活动。常规教研活动要做到“四定一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有记录。要认真组织好课前研讨、听课、授课、说课、课后评课等系列活动,教务处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与指导。

4、积极开展校本联片教研活动。“联片教研”是指相邻的几个镇(校)联合在一起,围绕一个相同的主题,通过观摩、对话、合作、切磋、交流、研讨等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镇(校)要建立和完善联片教研活动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使学校和教师都能有效地投入到联片教研之中。开展联片教研活动,要从名师引领、新秀培养、结对教研、成果交流、课题研究、质量分析等方面入手,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共同提高质量为终极目标,通过校本联片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团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质量意识,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大力开展校本研究。学校要以校本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研讨活动,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通过校本研究,让教师学会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要通过校本研究,使学校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

6、学校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鼓励师生建立个性化学习空间。教师空间主要包含教案和学案、教学总结与反思、教学论文和获奖成果等,既可以参加网络培训,又可以进行在线研讨和交流,既体现教师的成长足迹,又可促进专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学生空间主要方便学生进行在线学习与交流,及时将综合素质评价实证材料上传到自己的学习空间与管理空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十四条立足教育教学现实需求,扎实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1、学校要建立健全德育课题研究机构,开展以养成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的德育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要加强校本德育课程建设,积累经验,形成特色。

2、积极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全面贯彻“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立足教学实践选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课题研究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重要举措,从而逐步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文化。

第十一章执行与监督

第三十五条学校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组织领导机构和管理制度,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监管。

1、强化德育工作监管。学校德育工作实行校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管理体制,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学生工作处、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家长委员会等各级组织的有关领导及德育课程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优秀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年级组长(主任)等成员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学校党支部要始终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初中以上学校要有一名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中心小学以上规模学校要明确专门的处室,完小、村小学校应明确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主抓德育工作;学校团委(团支部)、少先队大队、学生会要紧密配合做好德育工作,如开办“青年党校”、“青年团校”、“少先队干部学校”以及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成立“法制学校”等。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班主任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定期开展班主任培训,定期召开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班工作手册,并对检查情况进行如实记载。

学校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关协、妇联、公安、司法、团委、社区(或村组)等单位的联系,积极抓好社区德育网络建设。要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以上专题会议,学校重大的教育活动要邀请委员参加,要让委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要以家长委员会名义举办好家长学校,做到机构健全,有教学计划、有教材,每期开班一次以上,经批准收取的家长学校经费专款专用,帐目公开。学校要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教师年家访率必须达到100%,每学期要有针对性的召开一次以上的家长会或家长代表会,建立学生家校联系簿或联系卡,有条件的学校可开通家校信息平台,凡学生有异常情况都必须及时的沟通和联系,并认真作好记载。

2、强化教学监管。学校教学工作实行校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管理体制,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为执行组长,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组成的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监管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

建立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批改检查制度。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个人备课教案及学生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原则上学校每期不少于2次,教研组(备课组)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检查要注明详细的检查时间和检查人)。每次检查做到有记载、有等级、有评价,有通报,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建立校长巡课制度。学校校长、教学副校长每天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随机巡查,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要进行如实记载,并及时约谈相关教师进行改进。

3、强化教科研监管。中小学校校长、校务会成员均须兼课,经常深入教学一线,深入课堂,掌握一手资料,以教学领导教学。中心学校、中小学校长每期听课评课不少于20节,教学副校长、中心学校业务副校长、教务处、教科室负责人等每期听课评课不少于30节,其他任课教师原则上每期听课评课不少于10节。听课用统一发放的听课本,制定听课计划,填好相关内容,作好听课记录,及时写出评课意见,并当面进行点评、探讨、研究和指导。提倡听推门课,行政听课要兼顾不同学科。

加强校内外听课学习。各中小学要根据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修订完善公开课、听课和评课制度。学校领导和教师每学期每人至少执教一次公开课,并按常规要求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要加强校际教研,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培训学习,返校后要落实“四个一”:即作一个专题汇报,交一份学习心得,上一节汇报课,交一份教案。

第三十六条县教育局将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督查、视导机制,并把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县教育局普教科、县中小学教研室、县教育督导室根据教育教学常规的规范性要求,坚持集中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对该项工作进行检查。要通过集体调研或专题调研,加强对学校贯彻落实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指导,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通报、有实效,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各单位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对在执行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忽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教育教学秩序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诫勉谈话和通报批评,学校校长和分管领导将予以问责。

第三十七条各乡镇、学校检查结果要与学校年终考评挂钩,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评优、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常规要求适用于全县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可根据其教学特点参照执行。

第三十九条本常规要求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修订完善,解释权属县教育局,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十条未尽事宜,根据相关国家和地方文件精神执行。

教育作风建设规章制度 篇4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服从学校的管理和安排,按要求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不敷衍塞责;不参与有偿家教,不得擅自在校外开班授课。

2、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学生,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3、教师在仪容仪表上应为人师表,衣着得体、整洁、大方,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男教师不得留长发(过耳、披肩);女教师不得穿吊带装、超短裙,上衣不得低胸露脐,穿戴饰物和化妆应删繁就简,避免浓妆艳抹。男女教师不得留怪、奇、乱发型,上班时间不得穿背心、拖鞋。

4、教师要注意使用文明规范语言,不得讲粗话、脏话;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不得打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以抄代罚;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学生及家长收受财物;不得借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5、教师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不得停薪留职、请人代教、自动离岗,不得超假、旷工,尽量不迟到、早退,坐班时间不随意进出校园。

6、教师在教室内禁止抽烟,工作时间不得酗酒,不得酒后上课、辅导学生。上课时禁止接打电话。工作时间不得组织打扑克、搓麻将及赌博活动。上班时间严禁登陆证券网站查看股市行情和上网交易。

7、文明执教,积极认真备课、上课;主动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学术研讨;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活动;自觉遵守上级规定的收费制度,不得随意组织学生订阅、购买教辅资料。

8、教师应热爱学校,爱惜学校一草一木,不得随意损坏学校财产,不得随意浪费学校物质。

9、教师严禁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不得进入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不得做有损教师形象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事,不得参与非法和不健康组织和活动。

10、老师的师德师风管理列入年终考核范畴。凡严重违反规定,在师生中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学校可考核为不合格;经教育劝导仍不纠正的,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上交县教育局处理。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篇5

一、备课

1、每学期开学第二周前,制定好本年级各学科学期教学计划,交给教导处或科组检查。

2、备课要求:应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反思);备教材做到“四备”:,教师要钻研教材,了解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理解,把握教材的备方法特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知识点能力点明确,重点、难点突出。,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前提下,要考虑采用体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设计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采用启发式等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备学生教学方法。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教师备课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考虑到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全体备作业学生。,要精心设计作业,精选作业,控制作业量。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注重实效性。对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等要有具体、明确的要求。

3、 坚持超前备课。数量要求:语数英3课时/周,体音美1-2节课时/周/年级。物化生地史1-2课时/周/年级。思品,科学,综合实践等科目另行安排。

4、每周例会由科组长检查备课情况。

二、上课

1、上课准备工作充分;上课应仪表端庄,大方得体,注意形象。

2、上课要准时,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调课、不挪用、挤占其他课程,不脱岗,不接听手机,不会客,不吸烟,不穿拖鞋,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不放任自流,(学生讲话不管、打闹不管、学生睡觉不管、学生看课外书籍不管、学生玩手机等视而不见),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3、上课要精神饱满,情感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全体学生。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4、上课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语言正确、清晰、生动,富有感染力。批评学生注意方法,语言得体。

5、上课板书简明扼要有条理,字迹端正不潦草。

6、认真做好课后简要地写教后记(如教案实践情况,有何创新,有何遗漏待补,出现问题如何处理及教学效果等)。

三、作业

1、作业要体现代表性(抓重点精练)、层次性(根据学生学力分层要求)、实践性(口头、书面、操作等形式相结合)。

2.批改规范。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作业的格式,字迹端正,书写认真。批改符号统一,批注提倡短语加等级,提倡对学生经常实用鼓励性的批语,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对普遍性的错误要通过作业评讲予以纠正。

3.批改及时。及时批改、注明日期,为方便学校检查,作业批改日期统一为布置作业的日期,及时反馈,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4.订正及时。要求学生对错误的练习及时订正,更正格式:先在上次作业的教师批改评定下一排中间写明“更正”,学生再依次更正作业中的错题。认真做好学生错题记录。

5、要求学生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格式应符合例题的格式,学科学生作业格式应统一,每两题之间应空一行。

6、校本教材和语文课本知识背诵检查。校本教材和语文课本知识背诵检查分期中和期末两个阶段进行背诵相应的内容。

四、教师奖励制度

(一)成绩结算方案(详见每年的结算方案)

1. 以该科年级平均分为标准,在此标准一分之内(正分)奖300元;超过此标准一分以上另乘以50元计算奖给任课教师;在此标准一分之内(负分)不计奖惩,低于此标准一分以上按低于年级平均分多少乘以30计算扣任课教师。该科整个年级为一人任课,不参与此次结算。(以学期末公布的结算方案为准)

(二)竞赛活动:学校或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征文活动、论文评比、优秀教案、基本功比奖30元,获区级的每等奖另加50元。个人参赛获奖:街道一等奖200元,二等奖150元,三等奖100元,获区级的每等奖另加50元。

(三)上级视导活动和平时示范课表现优良的任课老师学校给予奖励。

五、调课代课

1、教师应按课程表规定上课,除因公事或因病确需调课外,不得随意调课,违者进行量化扣分。

2、因公外出需调课者,由教导处解决,但需提前一天。对教导处做出的调课安排教师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推诿。

4、因私事由别人代课,必须由教导处批准。若私自让别人代课,则教导处不予承认,并对违反者(双方)作出量化处罚。

5、学校安排的代课教师应认真代课,造成学习秩序混乱,或发生任何事故,将追究代课老师的责任。

六、 开会学习(继续教育)

1、外出听课、学习由学校安排指派或科组统一安排或由个人向科组申请后由科组安排,全体教师必须服从大局,调好课程,相互帮助上课看班。老师临时外出开会学习,学校安排班主任或其他老师负责看班的,老师不得推诿。

2、严格按照活动要求,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带齐所需物品,准时到达指定地点参加活动。

3、严格遵守活动纪律,不得擅自外出办私事,不得早退。如有特殊情况,应向活动负责人请假,得到同意后方可离开。

4、按照活动安排,认真参加活动,做好笔记,积极参与交流讨论。按时完成继续教育所规定的学时(一学年72学时)。

七、教学质量评估监测

1、每学期进行期中质量监测和期末质量监测两次。每质量监测由学校统一组织,交叉监考公平公正公开,力争每个学生的成绩真实有效。

2、严肃考纪,端正考风。否则,除批评教育外,对违规教师进行量化。

3、考试后,任课教师必须认真进行质量分析,试卷讲评,填写好质量分析表,上交学校。

八、教研管理

1、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把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2、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研究如何更新自己的教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3、坚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教研活动,每学期教导处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外出听课(或听学术报告)。外出听课者有义务传达听课情况及报告精神。

4、教师应积极听课,认真填写听课记录,教师听课每学期不得少于20节。学校定期检查听课记录。

5、教师应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比赛活动。

6、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小结与反思,每学年撰写一篇有关的教学经验论文,并及时进行交流。

7、做好资料收集工作,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材料,教学个案与反思,公开课的教案、说案及课后反思等都应及时送学校统一保存。

8、认真总结,积极投稿,对在教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教学设计、教学随笔等给予奖励。

九、督查指导

1、学校组织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巡课,落实教师按课表上课。

2、学校规定行政听课每学期节数不少于30节、教师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

3、随堂听课由学校领导确定听课教师、班级节次,任课教师不得拒绝领导听课。

学校不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以上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公示、谈话、签名、量化等处理。

十、考勤

1、对于缺勤学生,班主任要及时电话联系家长,并做好记录。对于经常无故缺勤学生,班主任除电话联系家长外,还要进行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记录到学生档案。(开学初,班主任要明确规定学生的到校时间,对迟到学生要有记录,具体的管理制度。)

2、对于老师缺勤(见教师考勤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篇6

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行为和方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上课规范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

①符合实际: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②可操作的程度:教学目标明确、合理、具体、多元化,操作性强。

2.教学内容

①结构化: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突出重点、兴趣点,难易适度(突破难点)。

②生活化:学习内容融入学生经验之中,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适时拓展,强化实践,贯穿体验与感悟。

③整合化: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尤其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3.教学过程

①情境化:根据学科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师生对对话、合作、沟通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②活动化: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组织多种形式的探究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活动,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生成性: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能大胆质疑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能以学生问题为出发点,形成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4.教学方法

①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学法指导和德育渗透,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善于鼓励学生参与,点评适宜。

②因课制宜,教法择优组合,根据教学实际综合优化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科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做到因材施教。

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适时适度,能积极尝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实验操作规范,科学、准确、熟练。

5.学生活动

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热情高、有信心、能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自主学习的意识强。

②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而且有充分参与的时空,并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

③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学习内容,感受体验由浅入深,敢于质疑问难,能提有意义的问题和新的见解。

6.教师素养

①有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即时性评价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

②语言生动、准确,教态亲切,有感染力、亲和力,板书工整,规范。

7.三维目标达成度

①知识目标: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情绪饱满,获得的知识扎实。

②能力、方法目标:绝大多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③情意目标:每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根据上述课堂教学的。规范要求,特制定《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见附件4)

为适应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课堂教学实施必须做到八大转变:

1.由一维的课堂教学目标向三维的课堂教学目标转变。

2.从过分强调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

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

4.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转变。

5.由过分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

6.由教师一统向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

7.由不够重视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积极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转变。

8.由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甄别考试选拔的功能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转变。

上课注意事项:

1.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堂。

2.上课必须带教案进课堂,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改课、停课,确保执行课程计划的严肃性。

3.要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英语除外),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板书工整、有计划。

4.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学困生,以爱心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疑难与见解教师要正确引导,不能作“大概”、“可能”之类的推测。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必须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

7.上课不坐教,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不擅自离开课堂,不接打手机,不得将学生赶出教室或不让学生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是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使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业的内容一般包括:预习或复习、阅读指定的课外读物,书面作业,口头作业。

1、作业布置:作业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选题应具典型性、代表性,使学生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布置作业应有计划性目标明确,内容精选,难易适度,份量适当,形式多样,做到既要面向全体,又能照顾特殊。要杜绝机械重复与惩罚性的作业。

2、作业要求: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及时、正确规范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不抄袭他人作业;对已批作业及时查阅,认真订正;教育学生要工整书写、保持作业本整洁。

3、作业批改:教师能认真及时批改,不错批、不漏批作业,批改符号批语字迹规范,有利于鼓励学生上进,作业要按时收发,没有拖欠。

4、作业讲评:学生作业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有记录和分析,有订正和反馈,反馈讲评要及时、认真、负责,对学生作业有准确的评定、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改正意见、耐心辅导,对学生订正的作业要及时补批。

根据以上要求,特制定《作业评估量表》(见附件5)。

质量测评质量测评学校教学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通过测评可以评价教与学的水平,取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与改进教学方向。

1、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都必须测评,测评分单元、期中、期终和毕业测评。单元测评由年级组统一组织,期中、期末和毕业测评由学校统一组织。

2、测评的范围、内容、命题原则、命题量和难度均应符合课标要求。题目类型和方式方法要多样化,以测评学生在认识、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方面有能力。

3、测评结束后,应及时、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地进行阅卷,任课教师要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质量分析,成绩统计,并提出今后改进教学的意见,试卷分析统计表应在测评阅卷结束后及时报教务处,教务处每学期对全校各门课程测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措施。

附件1:学科教学计划参考格式一、学情分析:(知识、能力、情感,学习习惯等方面)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体系:

学科教学计划年级:

科目:

教师: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三、教学措施:

四、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教育作风建设规章制度 篇7

为建设一支素质精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使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实现我校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冠市中学教导处相关管理制度:

一、常规教学

1、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真诚地从政治、学习、生活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主动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为学生解难释疑,补缺补漏,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教师必须对照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教学的疑点、焦点,突出教学的特色与教学的实用性的统一从而精心备课。与此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素质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安排并填写好教学进度表(开学一周内以备课组为单位上交教导处备案)。

3、教学语言要规范,必须用普通话或英语组织教学,板书要工整。课前应准备好教学用具(挂图、实验仪器、数学教具、电教设备等)。

4、学生作业内容必须精选,数量和难度要适当(可参考学生的掌握程度、水平差异和教学目标)。批改作业或试卷要认真及时,适当记载、反馈并讲评。

5、音、体、美、劳的课程应按教学程序和教学要求认真组织好各学科教学以及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全面素质得到发展。

6、严禁教师无教案或无讲稿讲课,教导处将协助校委会成员组织教研组长每月检查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和上课等情况并作好登记。

7、严禁教职工擅自离岗、漏岗。凡有特殊情况需要停课、调课、补课、应凭教导处签发的通知单方可有效。

二、实验教学

1、实验课教师在每次指导学生实验前要准备好有关的药品、仪器、器材并做好预备实验,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实验时应认真巡视,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中不正确的实验操作。每次学生实验,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必须在场,如出现违规操作,指导不当等造成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教师须负一定责任。所有各班同一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整理、收齐相关的仪器等并妥善安置,确保物品的质量与安全。

2、实验教师应及时收集,整理好演示实验记录单,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单等。

3、所有学校仪器、药品不得擅自借(给)任何师生。对于正常损耗的药品等应及时登记以备检查核实。

三、教学处罚规定

1、上课、下班不得随意迟到、早退、旷课。每迟到、早退一次,扣款5元。每旷课一节,扣款20元,如迟到、早退累计10次以上,旷课累计5节的老师,本年度不予评优、评先、评职。

2、教师上课应有教案或讲稿。教师在开学10天内应交好教学工作计划,班主任老师应交好班级工作计划等。(按教学大纲要求备课,每少一次罚款2元,少一份计划罚款10元。根据期中教学调查中的调查记录和学生的反映执行)。

3、批改作业要按时按量完成,每学期每学科少于本学科2/3批改量的,少一次扣1元。

4、凡教导处布置召开的会议,一定要按时参加。迟到、早退每次扣款5元,缺席扣款10元。(以记录为准)

5、为端正考风,期中、期末、月考考试时监考教师必须认真负责,不能迟到、早退,不得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如接打手机、看报、改试卷、备课等),如有违反,每次扣款10元。

6、实验室、图书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按时到岗到位,不得随意迟到、早退、缺岗。(教导处将不定期地检查上下班情况)如有违反,将按教学责任事故或严重教学事故处理。

7、为配合班主任末位淘汰制,提高全校学生巩固率,班级每流失一名学生扣1分,转入一名学生加0.5分。(基数以上期期末人数为准)

四、教学事故处理认定:(以学期计算)

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时由教导处将《考场情况反馈表》随同第一场考试试卷发给相关学生,每班抽调5个学生填写《常规教学情况反馈表》,由教导处干事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统计结果,有3/5的学生认为该教师不称职则为教学事故。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篇8

为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保证校本教研高效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每学期初,教务处,教研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学校、学科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教师根据学校和教研组计划制定个人计划。

二、学校教务处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组长会议,检查部署每两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公开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建立学科师徒队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四、有计划地了解掌握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定期抽查作业,了解作业分量、难易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发作业的情况;进行试卷抽查、了解分析教学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五、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制订进修学习计划、教师个人制订教学科研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每学期做到“五个一”: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参与一个科研课题研究,上好一节公开课,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撰写一篇教研论文。

六、提倡写教学专题总结和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各教研组要根据本学科特点搞好课题立项,要有长期的。课题,也要有针对性的中短期课题,实实在在地搞好课题的实验研究。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每学期举办一次论文评奖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奖励优秀论文作者。

七、学校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情况,了解教师的意见和要求,改进学校校本教研工作。

八、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存入学校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聘任、晋级、评优的依据。对教学教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篇9

教学常规工作,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突出内容。为了使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结合县局20xx—20xx学年教研方案,特拟定我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并力求做到执行“严”、突出“细”、注重“实”、落实“恒”,把常规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抓好常规工作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坚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具体内容如下:

备课】要求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制定好学期计划一份,并按单元制定好完备的单元计划。提前备课1—3节,要求栏目齐全,体现学生活动和学习方法,注重练习设计,勤于课后反思。单元检测一、二年级每次记两课时,三至六年级每次记4课时,作文指导课记3课时。复习课可以2课时备一节课。担任两科以上(语文、数学、英语)可以精备语文或数学中的一科,其它学科写简案或备课本或练习设计。

上课】提前3分钟在教室门前候课,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尊重关爱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仪态端庄,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正确处理课堂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保证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达到“堂堂清,日日清”的教学效果。

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难易适度,分量适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四五六年级可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作业的批改做到课堂作业本全批全改,重视培养学生订正的习惯,家庭作业教师批改和讲评相结合。在批改过程中注重文字、符号、图案的激励作用,以批改促进作业质量提高。

辅导】做好“培优辅差”的辅导工作,对成绩好的学生和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引领辅导,激发他们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兴趣。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饱含深情对待,不抛弃,不放弃。教师要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学期初拟定好学困生辅导计划和名单,备有学困生辅导记录本和自编辅导题。对“学困生”的辅导要做到三个“优先”:课堂提问优先,面批作业优先,课后辅导优先。

考查】各年级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考查,注重笔试和口试的相结合,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考查,期中期末的笔试考查,要从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知识掌握等多方面去更全面地考查学生,使每一次的考查成为师生丰收的美好图景。在考查中,要特别关注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他们帮助,树立他们的信心,真正从心理上和学习上对他们做到双辅导。

具体学科常规数量如下表:

学科

备课(节)

课堂作业(次)

辅导记录(次)

语文

每周6节(除预备周和节假日),教学反思每周1次

每周6次(除预备周和节假日),批改记录每周1次

每周1次

数学

一至四年级每周4节,五六年级每周5节,(除预备周和节假日),教学反思每周1次

一至四年级每周4次,五六年级每周5次,(除预备周和节假日),批改记录每周1次

每周1次

英语

一学期36节,教学反思每周1次

一学期36次,批改记录每周1次

每周1次

【教研活动及教学评议】各校教研组要在学期初拟定好教研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按时按质按量开展好教研活动。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积极参加本校和中心小学的教研活动,不无故缺席迟到早退。要积极听课互学、反思,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及反思评议。未任语文、数学和英语课的班子成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

【课题研究】各校教研组要积极发现教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提炼总结,上升成研究的课题。学校要鼓励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积极进行课堂研究。

常规工作意在平常,行在日常,重在检查,各校教导处每学期定期检查2次,不定期检查不少于5次,且有记录、评价和整改措施,中心小学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将结果纳入学校综合评估。

仙下乡中心小学

20xx年9月13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