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形成,区别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3、探索怎样把5和6变成一样多。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正方形、长方形积木。
2、课件。
3、《小树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小树叶》进活动室。
二、故事导入,学习6的形成,区别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出示课件:鸟儿飞来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现在已经是深秋了,天气越来越冷了,再过几天就过冬了,我们都穿上了毛衣毛裤,有的小朋友还穿上了棉袄。数字王国请来了许多鸟类到他们的森林里来开会,商量今年冬天怎么过。咱们去看看吧。
你们瞧:鸟儿飞来了,我们看一看都有谁?一群大白鹅正在商量着要回家过冬呢!它们说:“河水太凉了,再过几天就要结冰了,我们不能在这里游泳了,快回家吧!”请小朋友帮我找一找有几只大白鹅?(出示课件:五只大白鹅)我们让它排成队好不好?(提醒幼儿数的时候从左向右数)。大白鹅回家了,这时天空中飞来一群大雁,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领头的大雁说“北方的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到南方去过冬吧!那里的冬天比较暖和,伙伴们走吧!”这时它们排成了“一”字形,趁此机会,我们赶快去数一数有几只大雁吧!(6只)
对,数完了5就数6,5的后面就是6,也就是说5添1就是6。(出示课件:6)问幼儿6像什么?(6像哨子吹一吹)
咱们来比一比这些白鹅跟这些大雁谁多谁少?(引导幼儿区别多1少1的关系)
大白鹅回家了,大雁飞走了。这时一群小燕子飞来了,它们说:“伙伴们招呼大家来,咱们商量商量怎么过冬吧!”于是小燕子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找同伴,它们找到了几只同伴呢?让我们来数一数。(5只)小麻雀见小燕子们准备过冬了,于是它们也召集大家来开会。你们听数字王国的喇叭响了:“各位麻雀请注意,各位麻雀请注意,请大家赶快到草地上集合,准备开会了!”小朋友咱们也去看一看吧!数一数有几只麻雀,咱们把它们排成队数一数。(6只)咱们把小燕子跟小麻雀比一比谁多谁少。(进一步引导幼儿区别多1少1的关系)
小喜鹊看见其它鸟类走的走,开会的开会,它们着急了,赶快去告诉猫头鹰:“猫头鹰大哥,大白鹅、大雁、小燕子、小麻雀它们都准备好过冬了,我们怎么办?”猫头鹰说:“别着急,现在是白天,让我休息一会儿再说吧!”说完闭上眼睛又睡了起来。小朋友咱们去看看有几只猫头鹰在睡觉吧!指导幼儿小声从上向下数,别惊醒了猫头鹰。(5只)我们去告诉小喜鹊,别让它们叫了,猫头鹰大哥晚上工作太累了,让它们休息一会儿吧!走,小声地告诉它们:“小喜鹊别叫了,小喜鹊别叫了……”小朋友们我们告诉了几只小喜鹊呀?数一数(6只)
比一比猫头鹰跟小喜鹊谁多谁少?(巩固多1少1的关系)
三、幼儿操作积木,比较5和6两数的关系。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形成,让我来检查一下你们学的怎么样?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积木摆一摆6是怎样形成的。(复习巩固6的形成)
四、幼儿用积木操作怎样使5和6变成一样多。
五、游戏《挑兵挑将》,巩固学过的'数字。
活动延伸
阅读幼儿用书第2册第28页,数数不同的鸟各是多少,巩固5和6两数间的关系。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幼儿数学教育的新的目标和教育价值逐步得以体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已成为我们现代幼儿数学教育的宗旨,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个宗旨,我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我以故事和游戏为双重因素,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6的形成和实际意义,并在实际的操作和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巩固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通过不断的游戏操作,从中获得自信,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本主题的大目标和本活动内�
2、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3、引导幼儿探索怎样把5和6变成一样多。
在组织过程中,我采取了三个步骤:
一是通过故事画面,让幼儿在表象认知中,初步感知6的形成及数数,并进行初步的等量差量判断。
二是通过故事提示,让幼儿亲自操作,在实物认知中,理解6的形成及数数、知道5、6之间的关系。
三是通过游戏,让幼儿在抽象符号的认知中形成6的数概念,达到对6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通过本次的活动,我感到孩子们喜欢这种形式,因为他们喜欢听故事,我认为幼儿数学教育以这种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进行传授,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我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交流沟通少一些,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还不能很好的关注每一个孩子。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操作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2、能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同伴好的测量方法。
3、学习用首尾相连排列量具的方法测量“花布”的大小。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13页《自然测量工具》的材料数字印章;
2、幼儿人手2张(红色纸长16.5cm,宽6cm;蓝色纸长30cm、宽2cm)。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熊猫缝纫店”开业。
1、教师出示两块“布”和若干条“围巾”。
2、教师讲述故事:熊妈妈有两块漂亮的“布”,它想用这些布给熊宝宝们做“围巾”,每块“布”能做几条“围巾”?哪块“布”做得多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呢?请小朋友们帮帮它吧。
二、探索测量的方法。
1、教师出示蓝色纸,引导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2、教师演示测量的方法。(将“围巾”平铺在“布”上,边对边,角对角,既不要重叠,也不要留空隙。)
3、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测量(一个是对的,一个是不够精确的),并引导幼儿明白正确测量的方法。
师:“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否一个接一个的摆列量具。
四、展示与交流。
1、教师展示作业单,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
2、比较测量的方法。
师:同样的“布”和“围巾”,大家量出来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你们是怎么量出来的?
3、教师分别请几名幼儿上台进行测量,其他幼儿进行验证看哪种测量的方法最正确。
4、教师小结。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
2、在游戏中体验找数字邻居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PPT、数字宝宝卡片
活动过程:
一、通过动物搬家引入主题,初步感知5以内的相邻数
今天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园里的动物今天要搬家了,要请小朋友们去认识一下他们的家
我们一起来看下有哪几个小动物要搬家。
看课件 ,小猪,小猴,小羊,小鸡,小熊猫有五只小动物搬家
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它们搬到哪里了
课件这里有五栋漂亮的房子,看看一号房子住了小熊猫,二号小猴子,三号小羊,四号小猪,五号小鸡。
那么老师来提问一下,小羊住在几号房呢?
住在小羊的旁边,它的邻居是谁和谁呢?
住在小猴的旁边,它的邻居是谁和谁呢?
二、利用课件演示5以内的数字宝宝找邻居
那动物宝宝都有自己的邻居了,数字宝宝有没有自己的邻居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五以内的相邻数。
首先先学习一下2的相邻数,图上有几个红星呢?用数字几表示?
数字2有两个邻居,一个大邻居一个小邻居
小邻居就是比2小一的数字是几?大邻居就是比2大一的数字是几?
那数字2的邻居是几和几呢?
再看看3的相邻数是几,这里有几个小花呢?
3的小邻居是几?3的大邻居是几?
那么3的邻居就是2和4
4的相邻数又是几呢?
这里有三排蘑菇,每排有4朵蘑菇,用数字4表示
再看看4的。小邻居是几,大邻居又是几呢?
那么4的邻居就是3和5
所以说,相邻数就是一个比它少1的数,和一个比它多1的数。
三。动手操作玩游戏
现在我们学习了五以内的相邻数,那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播放音乐,每人发一个数字宝宝挂在胸前。
老师来说一下游戏规则:音乐响起,宝宝们都来大圈里跑或者跳,等音乐停止的时候,老师拿一张数字卡,比如说4,那么4的的小朋友就牵起4的邻居3和5的小朋友的手。
播放音乐,玩游戏
四。再次观看课件,用圆圈表示的方法巩固5以内的相邻数
刚才小朋友玩了找朋友的游戏,今天我们学习了5以内数的相邻数,那我们一起再来学习回顾一下,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最后再看一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格子,第一排有两个圆圈,小朋友帮忙找下它的邻居。
三个圆圈和四个圆圈说我们还没有好朋友,小朋友动动自己的小手找找他们的邻居放在旁边的格子里吧!
宝贝自己动手操作
自己操作结束后,老师统一演示一下三和四的邻居分别是几
结束退场。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首先以“动物搬家”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邻居关系”、复习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 其中,学习2的相邻数是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 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图形分类
活动目标
1、认识肯定、否定标记,理解它们表示的意义。
2、引导幼儿学习按肯定和否定标记给图形分类。
3、能讲述操作过程及其结果。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摆图形卡片游戏
2、一次分类板,几何图形片,肯定、否定标记。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一次分类板。
出示图片提问:
图上有什么?(圆形、三角形、……)
除了这些图形外,图上还画了什么?(方框、虚线)
虚线表示什么意思?(虚线是图形片从上往下走的路线)
2、认识肯定、否定标记。
(1)出示圆形标记提问:
这是什么标记?(圆标记)
圆标记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表示这里是圆形的家)
(2)出示否定圆形的标记提问:
这是什么标记?(不是圆形标记)
不是圆形的标记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这里不是圆形的家)
3、按标记给图形分类。
(1)教师指一圆片提问:
这是什么片片?(圆片片)
它应该回哪个家呢?(圆形家)
(2)教师指一方片片提问:
这是什么片片?(方片片)
它是不是圆片片?应该回哪个家?(它不是圆片片,应该回不是圆片片的家。)
(3)谁来送这里的片片回家,要边送边说:
“你是什么片片、回什么家”,或者“你是什么片片、不是什么片片,应该回什么家”。
集体检查是否正确。
二、小组活动。
1、看标记送片片回家。
2、看图按标记印数字。
3、依样涂色。
三、趣味练习:
摆图形卡片游戏
四、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过程的幼儿。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与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中班幼儿已经能熟练的分辨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在此经验基础上,我将图形与分类统计结合到一起,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并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进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将分类结果进行数量统计;
3.体验操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能将分类结果进行统计。
活动难点:
能正确数出各种图形和各种颜色的数量。
活动准备:
教具:不同图形组成的图片;机器人;分类统计表;形状标记卡;颜色标记卡;1-10数字卡片;
学具:幼儿操作纸;各种图形卡片;白纸;马克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
师:你们都见过哪些图形?
幼: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2.出示各种图形宝宝
二、基本部分
师:图形宝宝们太调皮了,它们总喜欢凑在一起玩耍,一会儿变成了天上的太阳(出示太阳图片),一会儿变成了地上跑的大卡车(出示大卡车图片),一会儿又变成了水里游泳的小鱼儿(出示小鱼图片)。
1.出示小花图片
师:这会儿呀它们又变成了一朵小花,这朵小花由哪些图形组成?
2.出示小鸡图片
师:小鸡是由哪些图形组成,都有些什么颜色?
3.出示小房子
师:小房子由哪些图形组成,每种图形有几个?如果按颜色分类的话能分几种颜色?
引导幼儿按形状、颜色分类。
4.出示机器人
1)师:今天我们中七班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你们听一听它的声音猜猜它是谁?
播放机器人的声音。
2)出示机器人,对机器人中的各种图形按形状和颜色统计数量。
师:这个机器人身上藏了好多不同的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老师带来了一张统计表,这样更方便小朋友们记录每种图形的数量。
教师先示范,再请个别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按形状、颜色分类,并数出每种形状和颜色的数量。
5.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介绍操作规则,请各组幼儿根据记录表按要求完成操作。
师:你们想不想给图形宝宝分类?
第一组:给图形宝宝分类
第二组:拼图形(用各种图形宝宝拼图案,教师拍照作为延伸活动,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拼出的图案用了哪些图形和颜色。)
2)教师指导
将幼儿拼出的造型拍照作为延伸活动,在下次活动中进行形状和颜色的数量统计。
三、结束部分
1.引导幼儿将物品进行归类整理。
2.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将图形宝宝和统计表投放到区域中供幼儿操作。
活动内容:长度守恒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理解物体的位置、形状发生变化后,物体的长度不变。
2.能够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感知长度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教师两根不同颜色、长度相同的塑料管,两条一样长的铁线。
2.幼儿操作材料:每人2根不同颜色长度相同的塑料管,两条一样长的铁线。
正方形表格一张,小塑料管8根。
活动预设:
(一)尝试发现比较两根木棍,长短的方法。
1.出示平行放置的2根不同颜色的木棍,这两根木棍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要想知道塑料管是不是一样长,不管你是横着放,还是竖着放,只要塑料管的一边对齐,然后进行比较,那它们一样长吗?对,它们是一样长的。2.教师改变木棍摆放位置,让幼儿说说、比较两根木棍是不是一样长?
教师小结:是的,一样长的塑料管,不管你怎么改变它的位置,斜着放,横着放,竖着放,交叉放,塑料管的长度都是不边的。
3.教师出示两根长度一样的铁线,改变铁线的形状,让幼儿观察比较两根铁线是不是一样长?并说说为什么?
教师小结:一样长的`铁线,不管你怎么改变它的形状,它的长度是不会变的。
(四)游戏:走小路
提要求:
1.篮子里有红色的塑料管,也有蓝色的塑料管。请小朋友制定一条红色的路线,一条蓝色的路线。
2.这两条路线要一样长。
3.路线的塑料管的头尾要连接在一起。
教师小结:“只要数量相同、长度相同的塑料管,它们连起来的长度是一样长的。
老师知道小朋友还有很多的想法,想制定更多的路线,现在我们带着我们的教具回班上距续制定不一样的路线吧!
大班数学活动计划:分类(小熊和小精灵)
幼儿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案例 大班科学活动《层级分类》(数学)
活动目标
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组合而成的一间屋顶为梯形的房子,图形可拆分;
2、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各种梯形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的纸(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剪刀;
3、人手一张白纸,上画三个正方形,剪刀;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屋顶很特别,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幢房子上有什么形状。
2、请幼儿在"小猪的新房子"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数数各有几个。
二、认识梯形
1、教师:小猪家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呀?这个形状它叫什么?(梯形)
看看它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
将梯形图片倒着放、斜着放,请幼儿说说这个图形还是不是梯形?
2、教师: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出示直角梯形的图片)
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出示等腰梯形的图片)
三、让幼儿动手操作,加深印象。
1、教师:猪妈妈又生了很多猪宝宝,她准备给每只小猪盖一幢房子,小猪们都喜欢梯形的屋顶,下面就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帮小猪们设计出梯形的房顶。
2、教师:老师这里有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纸,请你们用折纸的方式把长方形和三角形变成梯形,有谁想上来试试?
3、幼儿尝试把长方形和三角形变成梯形,再将剪下来的梯形拼在白纸上所画的正方形房子上面,作为小猪家的屋顶。
四、出示活动教材,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涂色、连线活动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2、幼儿操作,教师在旁指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联想画成简单的物体培养幼儿对拼图添画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几种图形。
2、物质材料准备:奇妙箱子一个,幼儿操作用的几何图形若干;各种图形卡片人手一份;铅笔、胶水、白纸。
活动重点:巩固了解几种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活动难点:发挥想象能用不同图形拼搭出几种不一样的物品画面。
活动流程:
奇妙箱里找图形说特征——变图形——添画图形——拼图形
活动过程:
(一)游戏:“奇妙的箱子”,复习巩固图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子),“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
1、老师念儿歌:奇妙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长方形、正方形等)问:“这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
2、老师小结:奇妙箱里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一边说一边出示相应的物品)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梯形也有四条边,上下对面的二条边是平行边,旁边是两条斜边;圆形和椭圆形都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只是椭圆形是扁的。
(二)变图形
老师:“我们的小朋友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今天厉老师要请你们把这些图形变一变,把一个图形变成好几个,现在你们想一想可以怎么来变呢?”(请幼儿讲解)
幼儿讲解后教师示范,在每个图形中添上一笔就会变成两个不同的图形
(三)添画图形
1、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想象
师:今天我们已经再一次的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宝宝,厉老师要出个难一点题目考考你们喽!看看厉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图形?(圆形)看到这个圆形你们会想到什么?它像我们身边的什么物品?
2、引导幼儿自己想象创新
让幼儿自己添画图形,画出与别人不同的画面。
(四)拼图形
1、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这些图形娃娃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拼一拼,我们的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把这些图形变成其它有趣画面好吗?
2 、出示范例
师:“这是厉老师拼的画,小朋友们可以先看看厉老师用了哪些图形,拼出了什么?聪明的小朋友们肯定会拼出和老师不一样的,比老师还漂亮的图画来的”。幼儿自由拼图。
(五)小结结束
活动目标
能从活动中体验圆与半圆、椭圆之间的异同,拼出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认识半圆和椭圆,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并能点数其数量。
活动准备
用几种图形拼成的金鱼、熊猫等。
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分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出示圆)这是什么?圆宝宝会变魔术,看看他变成了什么?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
2.认识椭圆并与圆做比较。
圆宝宝又要变了,现在又变成了什么?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椭圆和圆有什么不同?
二、游戏:看谁拿的'对。
游戏:每个幼儿手拿一个圆形(圆、半圆或椭圆)。
例如:教师说圆宝宝,手拿圆形的小朋友把手举高并大声说我是圆形。
三、在拼贴的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并用电子表现其数量。
1.出示拼贴好的金鱼,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和椭圆,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2.出示拼贴好的熊猫,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哪里是椭圆形,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四、幼儿操作,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和涂色活动,区分2—3样同类物体的长短,培养动手能力、比较能力。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蜡笔、纸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请幼儿观察桌上的不同实物,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二、比一比
1、同样两类物体进行比较
问:你觉得哪把尺长,哪把尺短?
追问: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长短?
2、师:老师手里的两条绸带哪一条绸带长,哪一条绸带短?
追问: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长短?
分别比较两把尺和两条绸带的长短,说说哪把尺长,哪把尺短;哪条绸带长,哪条绸带短。
3、三样同类物体进行比较
师:我这里有3支蜡笔,哪一只蜡笔最长,哪一只蜡笔最短?
谁能来给蜡笔排排队,从最长的'排到最短的?
师:我还请来了管子,我们也来给他们比比谁最长,谁最短?
现在我们知道他们谁最长,谁最短了,谁能来帮它们按照顺序排排队?
三、涂一涂
1、师:我的纸上还有一些朋友需要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比出长短。
师:我们把长的尺和长的绸带涂上黄色,把短的尺和短的绸带涂上蓝色。
师:把最长的蜡笔和管子涂上黄色,把最短的蜡笔和管子涂上蓝色,剩下的就涂上红色。
2、请幼儿在练习纸上按要求涂颜色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小班的数学活动,活动的重点在于区分物体的长短。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都很浓厚,最后环节的操作完成度也还不错。活动中我通过出示不同的物体来让幼儿进行长短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我忽略了一个细节就是长短的比较应该放在水平平面上,不应该竖着放,这样更适合比高矮。在出示绸带进行比长短的时候,由于操作纸上一条绸带是弯曲的,我选择了同样长短的绸带进行比较,孩子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应该选用长短不同的绸带,然后将长的绸带进行弯曲变长和短的绸带一样长,这样孩子们或许能更好的理解。整个活动,我缺少了让幼儿操作的环节,这样就缺少了趣味性和游戏性,操作也是一个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的过程,应该加入活动中。在选择比较的物体时也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这样孩子们在讲述时更容易也更清楚。
活动点评: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设计没有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没有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掌握比较的方法来掌握物体的长和短。本次活动,大多是教师在前面说教,而幼儿不是很主动的学。并且在活动中,教师对于比较的方法讲述的也不是很清楚,(重叠和长短排等)虽然在活动设计时体现出来,但是在活动中没有。在活动中,幼儿讲述的较少,教师讲的太多。这些作为新教师需要注意到的。
亮点:
1、教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环节能层层递进。
2、材料的准备比较充分。
不足:
1、目标制定时,教师应考虑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什么。这次的活动是数学活动,让幼儿区分长短,应该让幼儿看卡,比较物体的长短。
2、对于数学活动,教师对于语句的概括一定要规范,正确引导幼儿。
3、材料的准备要考虑周全,如像比较长短,就要选择不同的颜色,使能力差的幼儿在同伴的启发下也能掌握。
建议:
1、在第二个环节因增加幼儿的操作机会,使幼儿掌握比较的方法。
2、操作纸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有机的进行调整。
小百科: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序数。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的房子(有五间房子的平方一座;高五层,每层有一个房间的高楼一座;高三层,每屋有两间房子的高楼一座。)
(2)小猴、小羊、小鸡、小猪、小兔的图片各1张。
(3)写有门牌号的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小动物们今天也要盖房子了,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盖的房子吧。
2、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五间平房,请幼儿帮小动物找新房。
小猴、小羊、小鸡、小猪、小兔住在从左往右数1——5的房间,依次是:第一间、第二间、、、、、、,请小朋友送动物回家。
小动物们觉得新房子虽然很宽敞,可是却看不到远处的风景,于是小动物们商量了一下,又盖起了第二座房子。
(2)出示高五层,每层只有一个房间的高楼,请幼儿帮小动物们搬进第二层房子。
小猴、小羊、小鸡、小猪、小兔住在从下往上数1——5的楼层,依次是:第一层、第二层、、、、、、,请小朋友送动物回家。
小动物觉得这栋楼房虽然很高,可是每一层就一家,找好朋友一起玩,还要上上下下,真不方便。于是小动物们又商量着要盖第三座房子。
师:小朋友猜猜小动物们盖得第三座房子会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每层有两个或三个房子)
(3)出示高三层,每层有两个房间的楼房。小猴子看到这样的楼房真想立刻住进去,谁来帮小猴子搬新家?
小兔子看到这样的楼房也想立刻住进去,谁来帮小兔子搬新家?
出示门牌号码102,请幼儿尝试理解含义。教师小结:原来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三个数字表示第几间。
3、结束: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小动物都搬进了新楼房,很开心,我们一起来祝贺它们吧。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大家一起跳舞,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小动物搬新居》这一数学活动让我体会到,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起着引领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在问题中思考,在问题中操作,使他们的大脑和双手都与教师积极互动,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活动第一环节我便向幼儿提出了“你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这一问题,虽然很简单,却是这一活动的基础,它起着引导和激发幼儿兴趣的作用,为整个活动能够自然而顺利地进行做了教好铺垫。
从活动效果来看,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确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