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8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原文教案教学反思(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课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新的偏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本课的难点事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我将以趣导路,营造氛围;以读铺路,感悟语言;灵活互动,延伸拓展这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1、以趣导路,营造氛围

富有情趣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因此,我在出示课文第一段落后,在黑板上徒手画一棵山上的小松树和一棵山下的大松树。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画加深对两棵松树的大小和处在不同高度的认识。再以课文填空的方式进一步巩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以读铺路,感悟语言

本文分为四个自然段。其中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将用生动的问句:小松树和大松树经常在一起聊天,这次他们又聊了什么呢?把学生带入课文美好的情境,接着引导学生自己阅读第二自然段,并请学生读读小松树话,说说知道了什么,抓住“喂”、”多高哇”、“你呢”这三个词进行朗读,感受小松树的骄傲。接着请小朋友转换角色来体会大松树的心情,想想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心里会怎么想呢?请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大松树心里的话。再请学生加上动作,表情来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对词义的感悟更具体、真切,朗读更到位。

接着我以课件出示和蔼的风伯伯引入课文第三自然段,请学生听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从“摸”入手,体会风伯伯是一个长者,很慈爱的形象,他是一个正直,站在旁观者角度看的人,他的意见更客观。在听了风伯伯的话后,我让学生自己找找,此时的小松树是怎么想的,学生都能说出“惭愧”这个词,接着我用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从而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此时小松树的心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客观地说说自己的喜欢的形象,并说出原因,这在无形中也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的道理。

3、灵活互动,延伸拓展

在学生理解了”惭愧”一词的基础上我又追问了一系列问题,旨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问: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他会怎么想?请你代表小松树,给大松树说句话好吗?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们,那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

最后,总结课文,继续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感受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技巧。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习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通过读来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预习要求:

1、读课文,标然段,了解课文大意。

2、看图,读文,同学间表演。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瞧,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新朋友,想认识吗?(相机贴出小松树、大松树图)谁来读读它们的名字?

2、今天我们要举行一个爬山比赛,《蓝猫淘气3000问》看过吗?把北边两组称为蓝猫队(贴图),南边两组称为淘气队(贴图),两个队要举行爬山——读书、写字比赛,看哪一队先爬到山上,又最先来到山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意,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请小组长们拿出词语卡片,检查你的小组成员词语读得怎么样?读得好给他打一个☆,没读好,帮帮他。待会儿蓝猫队、淘气队交换检查。

3、如果词宝宝再回到家(课文)里还会不会读?把难读的多读几遍。

理解“棵”——棵()、()、()

4、这课文有4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段,把这段读给在家听,各推选两名,读后相互评论。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啊!终于来到山顶了,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

(放录音)

2、交流: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

(1)骄傲:从哪里看出?

小松树真的长得高吗?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长得高?

是呀,它长在山顶上,就认为自己长得高,就骄傲起来了,能读好这句话吗?

还从哪里看出了它为什么能看得远?谁能读出它看得远。

(2)没有礼貌:你是怎么发现的?它应该叫大松树什么?多没礼貌,叫它“喂”(师示范)让我们一起学学它没礼貌的样子。

(3)瞧不起:从哪个词看出?(师说小松树的话)它想对大松树说什么呀?多瞧不起大松树呀!谁来学一学?

3、指第2段。

多瞧不起人,没有礼貌,骄傲的小松树啊!以为自己长得高,以为自己看得远,请小朋友再练练,看谁最能读好它骄傲的样子!待会儿我们下山比赛。

4、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怎么做的?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松树?(相机板书)

四、指导写字“回”。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细读课文,感受风伯伯对小松树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游戏读生字(在“小松树”上写着不同的生字)

2、到了山顶见到了小松树,小松树说了什么话?

谁能学着小松树的样子读一读?

3、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是怎么做的?

假如你是大松树,当时会怎么想?

小松树一直都是这样骄傲吗?它是怎样改变的呢?

二、深入理解,体悟语言。

1、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自读课文,想一想你明白了什么?(风伯伯和蔼可亲、关心他人)

2、以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①理解“摸着、托起来、训多了”。

②读中感受风伯伯宽厚待人、和蔼可亲、语重心长。

③抓住①的三个词,读出风伯伯的话还骄傲吗?谁能说说,洛阳宫学他现在的样子?

这时小松树会想些什么?

:小松树知错就改也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三、指导写字,巧于识记。

1、识记偏旁。

2、说说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3、引导写左右结构的字。

4、范写。

四、趣味作业,准确答题。

1、生字开花。

()

|

()—很—()

|

()

2、仿写句子。

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3

一、字词得到落实。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之前,老师运用多中方法落实了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效果。其中的方式也是多样话的,有指名朗读,有小组齐读,有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增加了情趣的同时,增强了巩固的效果。

二、朗读得到重视。

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有童趣。教师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其间,化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进行强化,达到了要求,实现了教学的目标。由此,老师也比较重视朗读形式在其间的作用里,使孩子们的朗读具有兴趣盎然的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

三、初步接触体验。

童话类的文本内容,其一大办法就是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性感悟,对此,老师在具体的过程中也能有所体现。如,小松树的开始的没有礼貌,后来的知错就改等等,不光在文字上进行理解,而且,通过动化的让孩子表演,实现了文字理解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四、几点想法:

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是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后的演绎,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使之抑扬顿挫,那是教学语言的最高追求。

鼓励的恰到好处。是对学生的肯定或指向,其间的针对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后是激励性,使之行为上表现为努力,心理上产生愉悦,从而使之产生学习的新动力。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寓言课文,课文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主要是告诉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人。这篇寓言叙写了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上下的大松树的故事,表现了小松树从自我夸耀受到教育,深感惭愧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不能无视实际,盲目自大,必须知错就改,谦虚谨慎的道理。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从文章的体裁看,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课文语言生动,易读易背,插图精美,注意创设了课文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境,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学生观察插图,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的协调配合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基础功训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头。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4)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学情

因为第一课时已初步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发言积极,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运用课文描绘的植物作比较。学生理解得比较透彻,因此,我在授课时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自读展开想象,读懂课文。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分析及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采用自学导读法为主,讲述法等为辅,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四、说学法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的教学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如下方法:

1、自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大纲提出从一年级起要逐步培养学自学能力的要求,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读—思—议—品”四步阅读段落法,让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

2、感情朗读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必须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在学生读中给予准确及时的提示,辅助他们学好文章,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明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体会小松树的得意。

a、教师导读:大松树住在山下,小松树住在山上,小松树自以为比大松树搞,就取笑他,小松树是怎样取笑大松树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c、你从那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d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e、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想象画面来朗读,就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

f、有感情地朗读小松树的话。

g、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想些什么呢?

h、教师小结:是呀,你瞧人家大松树多谦虚呀,他知道自己比小松树高,却不和小松树争论。

2、学习风伯伯的话。

a教师导读,风伯伯听到小松树的话,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c、讨论交流: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大松树是比你高,你之所以看上去比大松树高,比大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你站在山上。)

d、指名反馈,教师板演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学习不惟别人是从,能客观,正确地看待问题。】

(三)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低头……)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真不好意思,我怎么取笑大松树呢?我再也不敢自我满足了……)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对不起……)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方式很重要。】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抓住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语言,体会他们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突破本文的难点,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时候,教师借助形象的简笔画帮助理解,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分角色朗读、表演。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2、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演员。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为人要谦虚,不能盲目自满,要用真本领武装自己。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有真才实学、谦虚谨慎的孩子。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谦懂看不起

风伯伯

【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插图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这个范例,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能做一个真才实学、有错就改、谦虚谨慎的孩子。】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字词。

2、分析课文。

3、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4、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摸、托、惭愧,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松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曲《小松树》配有动作,导入新课。

二、复习字词

先用字卡复习,方式齐读、开火车。

复习字词,方式,利用课件带拼音齐读,去拼音读(学生领读),个别读。

三、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根据段落分析课文

2、先齐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给大松树和小松树摆位置。(师在黑板上画好大山)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准确性。最后学生齐读。

3、由问题:大松树和小松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设置悬念过渡到第二段。

先让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回答:你听老师读后,如果你是小松树你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心情呢?----骄傲、自豪。.。.。.

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松树为什么这么骄傲、自豪。

让学生个别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像小松树,再让读的好的说说是怎么读的这么好的?--个别字的重读和语气。(兵教兵)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小松树这么说,大松树怎样回应的,为什么?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让学生整体齐读课文,注意语气。

4、大松树虽然没说话,但有人占出来了,是谁呢?--风()伯伯,好,那故事有怎样发展的呢?

老师范读第三段,让学生整体感知,体会风伯伯的说话的语气。

让学生感受风伯伯的语气,并知道从哪了看出来的?找到关键词:摸。(加上动作深入理解,摸表达的爱意)再让学生个别模仿读。

深入体会风伯伯说话的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思想碰撞,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理解托的意思。(动作示范)

拓展思维:听了这样的话,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想?

5、由上段结尾的问题引入第四段,让我们来看看小松树是怎样做的?

老师示范读,让学生认真的感受,说说老师哪里读的好?引出惭愧,重点讲解,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第六课我们学过的一个词和它很相近,启发学生说出难为情一次,从而轻松理解。

进而追问怎么样看出惭愧的呢?低下头?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加深感情色彩。

深入挖掘惭愧的原因?

拓展想象,假设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想。

6、升华主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了什么启迪,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7、熟读课文,加深记忆。

先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

个体分角色读课文。

背诵课文。

8、歌曲结束《小松树》

板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的高比你高

看的很远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7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品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四、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五、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8《小松树和大松树》,老规矩,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

多高 你呢 回答 伯伯 孩子 爷爷 托 松树

(二)贴图导入。

1、昨天我们还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两位新朋友,谁来叫叫它们!

(出图 小松树 大松树)

2、谁能把他们送回家?(贴图)

你能用书上的语言来说说它们各自的家吗?

3、是啊!他俩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天天见面,这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话了!打开课本,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划出小松树说的话,再读一读!

4、交流。谁先来读读你划出的句子。

5、屏幕出示划线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6、自己再去好好读读小松树的话,想一想从它说的话中,你读出了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7、谁来说?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也感受到![交流说、读,在说和读中充分体会小松树的自满和无礼!]

8、自己连读第二段,说说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松树?[对比读中体会大松树的宽容与大度]

9、看屏幕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10、故事中还有一个人物他是谁?(风伯伯)谁来把他也安全地送回家?[贴图]你为什么贴在这里?

11、下面请小朋友们小声地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从这段中你又读出这是怎样的风伯伯?

读——说——再读[关心小松树、讲道理(读出关心的语气)]

“托”?你来做个托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试试

12、课文中这三个人物,你们最喜欢谁?为什么?

大松树——大度,不斤斤计较

小松树——知错就改

风伯伯——关心别人

13、师小结

既然大家都喜欢他们,让我们把这个故事再练着读读好后来表演表演好吗?

(三)读课文,学表演。

(四)拓展。

1、想象练说: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山上的小松树就对山下的小松树说:“()”。

2、课外阅读补充材料《红花和绿叶》。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篇8

寓言故事能启迪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的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目标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

(二)教学目标: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积累和运用词句,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三)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大量识字,读懂课文,因此,我将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确立为本课重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二、学情、学法与教法

(一)说学情:

本文是寓言故事,看似简简单单、篇幅不长的一个小故事,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耐人寻味,一年级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很难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中的角色相对应,所以在挖掘长辈宽容犯错的晚辈,对他进行温和、耐心地教育这一点上,比较困难,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体会来突破

(二)说学法、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起到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效率等多种功效,教学时主要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让学生的思绪跟随画面走进课文。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来认识课文中的人物原型,以表演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阅读 欲望。

2、读中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的 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 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能促使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的真谛,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三)教学媒体环境:

多媒体是本课的重要载体,采用光、电、影、声相互交替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改变知识的呈现状态,将教学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由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增强表现力,更能激起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习欲望。

三、教学流程与意图

(一)教学思路

本着“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

思路: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趣”字先行

导入新课

以“读”为主

入情入境

以“演”代读

深入探究

联系生活

情感迁移

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教学环节:

1、“趣”字先行,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新课伊始,我向学生展示一棵青松,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后接着出示了两棵松

树的图片进行比较,在出示课题时,有意把小写得很小,把大写得很大,

【设计意图】:视觉的冲击带给孩子的是心灵的震撼,以图促理解,孩子就能体会汉字的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孩子们进入情境后,老师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其听故事,学故事的兴趣,主要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同时也是范读课文的过程。

3、以“读”为主,入情入境。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悟。学习第一自然段时,采用自读的方式,读完后运用摆一摆的形式: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呢?紧接着提问全班同学: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贴吗?课件顺势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字。

【设计意图】:短短一句话的教学,让学生自读自悟,多样的检查方式也让我们的教学变得轻松愉悦。

第二自然段中蕴含着小松树骄傲的原因,

【设计意图】:采用同桌齐读、共同探讨的形式,,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

4、以“演”代读,深入探究。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目标”的具体体现。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你会做这个动作吗?接着让学生合作探究两个填空题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其实对于“托”这个字并不太理解,在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又采用填空的形式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在学完课文后的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

【设计意图】:对表演的角色进行指导,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通过课本表演帮助学生感受语言,表现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孩子总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参与阅读。在探讨小松树与大松树到底谁高这一问题上使用了动画的形式把小松树放到山下【设计意图】:调动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比”字来练说,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又将文本与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接起来。

四、整合点的诊断与解决方法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教学立体化,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一)视频展示,直观高效

精彩的动画展示过程让学生对课文有了直观的感知,对于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无疑是一剂良方。

(二)图文结合,促进理解

把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表述的精彩,我们用图片和文字展示给学生,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帮助学生去理解、领会知识,进而

掌握、运用知识。

(三)静中有动,深化难点

将静态的小松树放置到山下,方便学生对比理解风伯伯的话。

(四)情景渲染,知识再现

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进行课本表演,展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现课文的精彩画面,也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结束语:“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读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