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勤劳的编辑帮大伙儿找到的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9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3、第五单元“分数”。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对称、平移与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上册、下册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

3、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三)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可能性的大小”。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了游戏公平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数来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知识的活动。认识自然数,倍数与因数、质数与合数。经历探索2、3、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2、5、3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3、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有几条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等变换方式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在探索图形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假、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大小比较。能在1—100自然数内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体会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同时在探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中,获得数学探索经验。

6、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其面积,解决实际问题,能估计一些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7、能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8、鼓励学生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思路与方法:

1、给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素材,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合理安排,扎实进行数学活动。关注学生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

3、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平台,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5、开展富有特色的专题活动,提高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习结果。

3、多角度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与学生的学习特点。

主要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探索和构建自己的数学意义,让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和独立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提供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5、6班共有学生98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综合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各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等:

(一、方程 8课时)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 ,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确定位置 2课时)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公倍数和公因数 6课时)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四、认识分数 10课时)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根据上学年的情况,总体上看学生比较爱学、会学,爱动脑筋,思维活跃,善于质疑问难,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因此,在本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并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对学困生实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习。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七单元“可能性”。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3、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正确运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可能性” 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与实践

本册教材安排了“设计秋游方案”、 “图形中的规律” “尝试与猜测”三个内容,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能进一步认识数学在实践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体会“数”“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猜测、验证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体会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渗透“化整为零”的策略。通过操作、旋转、平移等探索活动,体会“转化”思想,并能用符号和语言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建立模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5、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图形与数的关系,发展归纳与概括能力。

6、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并能获得解决问题方法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并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充分把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育资源引进课堂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己梳理所学内容;对错题或活动过程的进一步反思,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分享算法多样化;进一步追问算理的解释。

4、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5、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6、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人教版 篇4

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例2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先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在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求表面积。例3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较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孩子们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研究,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 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究竟,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事件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得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圆面积_2+ 长方形面积

生C:必须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 = 长 × 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三)自主总结规律 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就顺利地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S = 2 r h

师:如果圆住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四)解决生活问题 深化所学新知

师:大家谈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计算出“饮料罐”的铁皮面积。

生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E:我知道了,圆柱的则面积等于地面周长乘以高,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则面积加上底面积和的两倍。

生F: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值,因为用料问题应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

板书设计

长方形 = 长 × 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地14-15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借助分类思想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和合数,并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能在百数表中正确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理解题意-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方法推导出奇数加奇数的和是偶数,奇数加偶数的和是奇数,偶数加偶数的和还是偶数的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感悟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同时注意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掌握“阅读理解题意-分析解答-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区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教具: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小黑板出示)1-20的各数中,看到者需数字你能想到最近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1,3,5,7,9,11,13,15,17,19是什么数?

2,4,6,8,10,12,,14,16,18,20是什么数?

2,4,6,8,,10,12,14,16,18,20还是什么的倍数?

5,10,15,20都是什么的倍数?

3,6,9,12,15,18都是什么的倍数?

10,20既是什么的倍数,也是什么的倍数?

………

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回答这些问题,说明你们做的太棒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些可爱的数字,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和意想不到的发现。

二、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说明方法

师:你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很有价值,怎么研究这些问题呢?先让我们来共同回忆以前研究数的方法,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该怎么做?

我们一般是找一组数据,再观察,讨论,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2、小组合作研究

科学的论证都来自于实践,下面就请同学们以1-20这些数入手来共同研究质数和合数的相关知识。

小组合作提示:

找出这些数的因数有哪些?

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会有什么发现?

根据因数的个数把这20个数进行分类,小组交流。

3、老师巡视合作情况,点名学生汇报

2的因数有(1,2)

3的因数有(1,3)

4的因数有(1、2,4)

5的因数有(1、5)

6的因数有(1,2,3,6)

7的因数有(1,7)

8的因数有(1,2,4,8)

9的因数有(1,3,9)

10的因数有(1,2,5,10)

11的因数有(1,11)

12的因数有(1,2,3,4,6,12)

13的因数有(1,13)

14的因数有(1,2,7,14)

15的因数有(1,3,5,15)

16的因数有(1,2,4,8,16)

17的因数有(1,17)

18的因数有(1,2,3,6,9,18)

19的因数有(1,19)

20的因数有(1,2,4,5,10,20)

前面我们根据什么,就把自然数分为了哪两种数?

而现在我们找的是1至20里的什么数呢?

我们又可以根据什么数的个数,又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几类呢?

第一类是只有一个因数的:1

第二类是有两个因数的:2,3,5,7,11,13,17,19。

第三类是有两个以上因数的:4,6,8,9,10,12,14,15,16,18,20。

你们的发现特别有价值说明你们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下面还有哪个小组也这样分?

4、总结概念

像上面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也叫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就叫合数。

哪1呢?

1不符合质数的特征,也不符合合数的特征,所以,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谁来说一说0属不属于上面三种里面的哪一种呢?

师:0虽然是自然数。上面的三种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按它的因数个数来分”。而我们前面学因数和倍数时就特别说明,所研究的数是指非0自然数。0不属于我们研究的数,所以它都不属于三种里的任何一种。

5、找百以内的质数

(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教师巡视。

(2)点名说一说怎么找。

(3)时引导学生找。

(4)、请学生说说找的方法。

6、师引领总结叙述:自然数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几类?(三类,既质数、合数和1三类);如果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几类?(两类,既奇数和偶数两类)。下面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出示例2:奇数+奇数=什么数

偶数+偶数=什么数

奇数+偶数=什么数

小组活动提示: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推导出结果?

(3)你的结论正确吗?你怎样证明?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研究的`?

从题目中谁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什么数和数什么相加,什么数和什么数相加,什么,看加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可不可以举例子来说明呢?

“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所采用的方法和刚开始上课时所用的方法一样,先找一组数据,找出其中的奇数和偶数,然后用其中的数据来证明就行了吧”。

例、1,2,3,4,5,6,7。然后来证明。

奇数+奇数=偶数(1+3=41+5=61+7=8)

偶数+偶数=偶数(2+4=62+6=84+6=10)

奇数+奇数=奇数(1+2=31+4=51+6=7)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那我们来在黑板上演示一下。

还可以举一些大数试一试,如:235+123=358246+368=614123+248=371)得到的结论还是和上面一样。

三、巩固练习

1、请你来判断。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在1,2,3,4,5,……中,除了指数以外都是合数。()

(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根据所给提示写电话号码

师:你想知道我的手机号码吗?

它是最小的奇数()

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3()

它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

它是10以内中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它是10以内3的最大倍数()

它是最小的合数()

它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它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第五个自然数()

它是10以内的自然数中相邻的合数,而且是第一个合数()

它是10以内中3的最大倍数()

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作业布置(课本练习四的1-4题)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2、质数和合数是按什么来分的?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奇数偶数

质数合数1

自然数按什么来分而分为奇数和偶数?

自然数又按什么来分又可以分为质数和合数、1呢?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什么叫加法、减法?

二、教学新课

1、学生自学例1和例2

2、学生提出问题。

3、向学生提问:

(1)为什么分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把分子相加?

(2)填空题:2/9+5/9表示()个1/9加上()个/1/9,一共是()个1/9,就是()。

(3)3/4-1/4表示()个1/4减去()个1/4,还有()个1/4,就是()。

4、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看题目说出计算过程。

2、完成应用题。

四、本节课的内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如何?

2、为什么分母不便呢?

3、最后的结果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1)3/4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个1/8是5/8,7/12里有( )个1/12

(3)3个1/5是( ),4/7是4个( )。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89页例1。

(1)提问:观察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8张饼,妈妈吃了1/8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1/8+3/8,表示把这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这样思考:1/8是1个1/8,3/8是3个1/8,合起来也就是4/8,提问:1/8+3/8的和是4/8,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1/8和3/8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板书:1/8+3/8=1+3/8=4/8=1/2

说明: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提问: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 *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即时练习

1/5+1/5

2/7+3/7

7/10+1/10

2.同分母分数减法。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学术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教了五(3)个班和五(4)个班。大部分五年级学生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可以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创造性地学习。但是根据去年的知识质量验收,仍然有少量后进生。5 (3)班5名学生,上课纪律差,作业一直没写完,不好沟通。这些孩子的父母要么离婚,要么在外面做生意,都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缺乏教育和监督,成绩很不理想。5 (4)班也有这样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后进生的指导和尖子生的指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简要分析: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十进制乘法、十进制除法、简单方程、观察对象、多边形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数学综合应用等。

(1)在数字和代数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十进制乘法、十进制除法和简单方程。分数乘除在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应用广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小数四则运算能力。简单方程是小学集中讲授代数基础知识的单元。本单元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字、方程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用方程表示等价关系、解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2)在空间和图形方面,本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观察对象和多边形面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获得探究学习的经验,认识事物的形状和特点

(3)在统计和概率方面,本教材让学生了解概率和中位数。通过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寻求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讲授中位数,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统计意义、特点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了解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用数学解题,一方面教材结合十进制乘除,教学用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广角数学”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生已经渗透了数字编码的初步数学思维方法,认识到数字的规则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5)本教材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次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使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上述教材的理解,制定以下目标:

1、精通记数乘除。

2、在具体情况下,我们会用字母表示数字,理解方程的性质,用方程的性质求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价关系,解决简单情况下的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可以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含义,找到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要求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可以预测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一步了解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维方法,培养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9、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工作,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分数乘除、简单方程、多边形面积、统计和可能性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难点:

了解十进制乘除运算,字母表示数字的意义,字母表示数字的公式,方程的意义,方程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字之间的等式,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上课安排:

根据《数学教师用书》课时的建议,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教学内容各部分的课时安排大致如下,会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1、十进制倍增。(8课时)

第二,分数除法(11课时)

第三,观察物体。(3课时)

第四,简单方程(17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字

2、求解简单方程(13课时)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基本情况分析:

这个班有41名学生,包括20名男生和21名女生。从平时的学习和最后一期期末考试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学习习惯掌握的很好,主要表现在上课基本可以专心听讲,课后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有的同学做作业很粗心,做完作业不喜欢检查,尤其是计算很粗心;当然,也有学生有抄作业的现象;有些学生实践能力差,比如画画。

二、本卷教材分析:

西部师范版下期修订的六年级数学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百分比、圆柱与圆锥、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统计、总评。与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相比,做了如下调整。

1、将“百分比”移至本书。

九年义务教育原教材中“百分比”的内容安排在第十一卷。这次修改后,由于内容的调整,课时也相应改变,所以把“百分比”移到第12卷,无论是从课时还是从内容的衔接上,都是非常合适的。

2、“整理复习”的调整。

本单元的主要变化是对以前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对相关习题进行相应的修改,如增加“计数与贴现”的相关内容和习题,将相关习题改编成分数加减法、分数与小数混合运算等。

3、增加“综合应用”。

(1)有奖购书中的数学问题。

(2)设计“六一”庆典节目

三、本教材的教学要求:

1、让学生理解百分比的含义,熟练计算百分比,解决一些关于百分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比例的含义和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可以用比例的含义来判断两个比例是否成比例,并将比例分组。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使学生理解正、负比例的含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正、负比例。

3、让学生认识气缸,知道气缸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气缸的特点。了解圆柱体的侧向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正确使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的侧向面积和表面积。使学生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正确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体积。让学生认识圆锥体,掌握其特性,学会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4、让学生理解扇形果汁图的含义和用途,阅读扇形统计图,掌握其特点,学习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5、系统牢固地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含义及其联系和区别。能够熟练读写数字。能够熟练改写数字。能够熟练比较数字的大小。掌握整除、除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成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四则运算的含义和规律,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精通整数、小数、小数四种运算。

6、加深对字母表示数字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把握比例和比例的含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对,解比。进一步理解正负比例的含义,正确判断正负比例的大小。

7、通过回顾和整理已经学到的33,354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并使用这些数量关系

8、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相邻两个计量单位之间的推进率规律,提高学生使用这些计量单位的熟练程度。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直线)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它可以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所学三维图形的名称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四、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赢得新课程。认真做好课堂教学研究,在课堂中求质量。

2、教与学,多阅读与教学相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高。

3、联系家长,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反馈。

4、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实现师生互动。教学应该因材施教。

5、采取“一对一”的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互相评价,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中注重学习和理解教学。

7、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意识和兴趣。

8、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11、认真落实作业指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记录。并及时提醒有问题的同学,限期改正,逐步改善。

12、积极的考试作风,严肃的考试纪律,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树正气,树标兵,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五、课表:

13课时百分比

圆柱形和圆锥形10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9课时

统计4课时

总是复习25个课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