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8篇)

信息技术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脑课,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真情告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为大家说课。

一、教材分析

《真情告白》是新纲要云南省信息技术教材小学三年级第二册第二单元11课的内容,其课文是通过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的标注文字,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深刻感情。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完大部分word的相关知识,本节课在学生能正确地输入文字,并能对字体、字形、字号进行修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三、教学理念

在教育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他们的智慧和潜能,引导他们思索、质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四、教学目标

l、学会在word中插入标注框,设置标注框格式。

2、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学会在word中插入标注框和掌握填充效果的设置。

六、教法学法

本课在教法设计上注重四个方面:一、营造气氛,让学生树立兴趣;二、挑战自我,让学生激发动力;三、自己动手,让学生参与实践;四、互帮互学,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七、教学过程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课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我精心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我首先利用学生都喜欢在课余时间读漫画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为学生提供了一组他们感兴趣的四格漫画播放给大家欣赏。随着一声高过一声的欢笑,我知道已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我让学生观察漫画上人物的交流方式,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课题,学生立即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有那么有趣的用处,知识联系生活,立刻提起了学生学习的想法。

2、钻研教材,自主探究:紧接着,我让情绪高涨的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上的知识点,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教材上有完整的操作步骤的讲解,在此不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并把自学成果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学到的知识,使本来枯燥的知识点的讲述变得自然、生动。避免了老师说、学生听的老套路,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动于操作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教材,进行标注框的插入,位置、大小的调整,文字的修饰,标注框填充效果的设置,能让学生说的,鼓励学生大胆说;能让学生做的,鼓励学生放手做;让学生帮助学生,共同成长。

3、动手操作,分层练习:计算机操作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结果,就像数学题中的一题多解,解题方法多种多样,但结果可谓“殊途同归”。根据我以往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反馈,在教学中做了适度的调整,我注重分层次教学:教学任务设置由浅到深,初级任务先让学生制作一句话的配注,中级任务再制作一个对话的配注,最后高级任务制作一个故事的配注,让学生每一步都学得踏实。让学生从兴趣入手,热情高涨地制作自己的作品。

最后,学生的学习效果超出了我的意料,大部分的同学都能正确、完整地给图片中的人物配话,特别突出的几个同学不仅超额完成任务,制作了四格漫画的语言配注,还充当了老师的小帮手,在帮助同学的同时,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了知识理解和动手操作的结合。教师在巡视中能针对有困难的学生,重点地进行了辅导,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4、统计成果,展示交流:课堂的最后,我采用统计的方法汇总成果,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初级任务,有一半的学生完成了中级任务,还有四五名学生较好地完成了高级任务,再从各个任务中适当地挑出几个作品进行全班展示。教学成果一目了然,既照顾了全体,又突出了优秀,使所有学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本节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参与者。以“生活为基础,体验为主线”,整个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各种活动情景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完成本课的意义建构,很好地体现了德育课程要以学生的生活动为基础的基本理念。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兴趣是学习中最大的助力,再难的知识,只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能够迎刃而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时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面多下功夫,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达到最佳得教学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本____级上册第_____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_____________之后,开设的更高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____________。本课内容操作性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讲,______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开始具有一定地探索能力。从认知特征来讲,大家在生活中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充满了对新学科的好奇。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1、认知目标:了解___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____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______________的用法/操作;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能灵活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法与学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探究讨论—任务驱动”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造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

1、 创设情境法

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 讲解演示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边讲边操作,使学生边听边动手。

3、 任务驱动法

通过为学生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 分组教学法

使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评比竞赛中共同进步。

5、 游戏教学法

通过引进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 辅助教学法

利用指法练习软件CAL进行指法教学与指法训练。

7、 竞赛活动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检测并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在学法上,该年龄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给大家展示一份作品,让大家进行评价,然后我提出:这样的视频(动画、画面)我们也能制作,大家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呢?那就让我们马上开始吧。通过这样的设计,创建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的接受学习任务,从而乐学。

2.提出任务,探索新知

任务一:

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_____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努力。

任务二:如果________________,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________________,这是与____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操作流程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及在操作过程中村中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如果问题还没用解决可以请其他的小组帮忙解决,最后由教师总结,使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3.实践操作,评价提高

以小组讨论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创作或者演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然后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并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内容”、“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4.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在这一个环节,我会让同学们一起进行总结,我最后做一个补充,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后,我会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通过这样的作业给同学们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份创造的信心,也多一份成功的体验。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采用的形式更清晰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

以上为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五、六制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创建家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Word之后接触到的又一个微软公司的应用软件Front Page20__,因为有了Word20__的基础,学生在入门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的,教师可将二者进行比较,注意归纳这些应用软件的共同特点。

通过本课创建主页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Front Page20__的功能,掌握站点的创建和主页编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网站的美化和发布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站点的建立和主页的编辑。

教学难点:站点相关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本课共两课时,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2、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又由于学生有Word基础,因此学生对于Front Page20__的学习不会感到很陌生。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建立网站的一般流程并掌握其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创建家园、制作班级主页为任务,展开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又充分体会到为班级做贡献的骄傲与自豪。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有关“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__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尝试的方式,使学生学习巩固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复习了第一课时的重点内容之后,教师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网站,既复习了在前面学习过的浏览网页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不可以为我们的班级制作出一个这样的网站,展示我们班级的闪光之处,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认识我们的班级呢?于是引入本课教学重点:主页的编辑。

这一环节的设计依据是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尝试为学生创设一个“家”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去学习和探究。通过创设情景,导入了“为班级制作主页”这一主线任务,以实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情感态度目标。

(二)自主学习,完成主页制作

在上节课创建好的站点基础上,请同学们动手制作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班级主页,教师演示打开并进入到网站首页,开始文字输入。这一部分教师可提示学生,在Front Page20__中输入编辑文字与在Word20__中输入编辑文字大致相同,让同学们自行去尝试练习,教师在此处很自然的引入了第一个任务:在网页中输入文字。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由学生去设计这个主页,并输入相应的文字。

这个环节的设计依据主要是因为有Word20__的基础,学生在文字输入方面的基础还是很好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输入文字的速度差异较大,二是文字输入的操作界面有变化,Front Page和Word的操作界面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教师在此处采取了任务驱动和分层教学二种教法,首先引导全班同学开始为班级设计主页,同时在巡视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辅导,针对输入文字速度较快的学生适当的提高他们的输入难度,增加文字的输入内容,内容可自选。对速度较慢的学生减少文字的输入内容,甚至输入几句话也可以,但要求是自己用心去设计这几句话。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主页的编辑而不是文字输入。

这个环节设计理念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滚动的字幕会吸引全部学生的眼球,不用老师再表述什么,他们最大的兴趣就是如何制作出这种滚动的字幕来。教师适度的演示,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中间巡视辅导,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

(三)复习巩固

在最后阶段,我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哪就是设置的字幕可以不和书中的一样,同学们可以为你创建的家园写上一句话,你看写上什么比较好呢?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在完成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又给了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

最后用5分钟的时间先进行了成果展示,让同学们互相看一看作品,别特别介绍了一些设计的比较好的同学,然后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最后再次提到:这样的网页是不是还感觉到不满意呢?我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家”变得更漂亮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和老师一起探索这个问题。为下一节课装饰家园打下伏笔。

整节课的特点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没有明确的把这两个重点内容以任务一、任务二的方式列出来,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演示,把结果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然后引导学生去探索老师是如何实现这样的效果的呢?很自然的把教学重点、难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设计理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最后的成果展示,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又充分体会到为班级做贡献的骄傲与自豪。设计过程中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动手能力,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一次有关爱的教育和集体荣誉感教育。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老师。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泰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18课《让文字更漂亮》。具体设计程序如下:

一、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

本课内容是对文字格式的基本设置,通过变化字体 www.gaokaobaba.com 、字号、颜色,让文字变得更加漂亮,在本单元中起到了一个较为关键的作用,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前面已经学习了文字的编辑,对文字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基础,让学生自主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再加以引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清晰、准确的学习应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很容易的。在教学中抓住文字的变化这一特点,运用学生熟悉的哈利波特会变魔法这一特点,让学生掌握这个魔法为主线,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探究、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字体、字号、颜色的设置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合理的设置文字格式是本节课的难点。对重难点的突破可采取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教师起到引导,补充的作用,并且借助学习材料和网络,通过学生制作演示交流作品,来巩固升华。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比赛交流”等方式组织教学,以自主参与式活动教学为指导,课堂上教师充分放手,学生大胆参与,构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变学会为会学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2、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评价,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媒体的应用:

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利用媒体,教师制作课件让学生观察,必要时让学生演示作品,这种互动让教学活动更加和谐。

五、教学过程设计:(分六个环节)

1、激情导入:(3)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认识哈利波特吗?通过跟学生的交流都知道哈利波特会变魔法,今天他也给我们变了一个魔法,让学生一起看课件,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文字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过程学生会明确字体、字号的概念,也了解了文字的各种变化,这时我会适时引导学生“你们想不想探索这个魔法的秘密?这样让学生明确了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易于学生创新和发展。当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进入新课。

2、主动参与,合作探究(10)

这部分我采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这个魔法的秘密,这时我会给学生提供带有设置文字字体、字号、颜色方法的资料,之后我会以一个平等者的身份加入到学习队伍中去,适时点拔引导,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处理这些问题,这样处理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讨论解决,或跟同学们一起查资料共同解决。

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逐渐细化突破,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当学生基本完成这个任务时,我会及时的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进入第三个环节:

3、汇报交流(8)

我是这样进行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谁愿意一边说着一边给同学们演示一下?谁能按步骤给大家说一说你的发现?学生汇报过程中我会适时引导补充,并演示总结步骤,让全班学生都能通过这样的汇报来明确本节的重难点。

这个过程是一个强化重点,理清学习目标的重要环节,我让学生尽情的说,尽情的上台演示,通过学生演示,教师总结,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全部突破,与此同时还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环节中我还及时质疑,如有问题,大家共同来解决。

4、自由创作:(10)

既然同学们学得这么好,哈利波特要送给同学们一个小幽默,放录音并告诉同学们这个故事也在你们的机器上,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魔法师了,你能把这个礼物变得更加漂亮一些吗?

信息技术学科对知识教学的要求是获取而不是传授或教会,在这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学生一次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巩固重点。在这个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作品评价:(7)

组织学生展示并评价作品,采用自评、互评、等多元方式进行评价。

这个过程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高潮,充分考虑到学科整合,让学生大胆的说出他们的创作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每个学生的作品,给以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从而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6、拓展延伸:(2)

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谈收获,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设计出示一幅带有图文并茂更加漂亮的喜报送给同学们,这样拓展让学生了解在电脑里面还有很多的知识,只要多思、敢做我们一定会把生活装扮的更加美好。

让学生在欣赏中伴随着音乐结束本节课。

这是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下面是我的教学效果预测。

六、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教学始终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体现了“三主”,即以发展为主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适时培养学生的评价及审美能力。教师做到导、放结合,授人以渔。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三个超越,即超越了教材,超越了课堂,超越了教师。总之,我认为这节课能使三维目标得到圆满的落实。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背景

本课是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从教材的分布情况来看,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幻灯片中文本和图片的添加、设置动画效果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为幻灯片设置背景和幻灯片之间切换的方法,从而对演示文稿的整体进行美化。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为作品设置背景的方法以及幻灯片之间切换的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为幻灯片设置合适的背景和切换效果,对作品进行有个性的合理美化。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的制作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与成就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幻灯片设置背景以及幻灯片之间切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这是因为一个作品是否美观与背景和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难点:使用填充效果为幻灯片设置背景。之所以把一部分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因为填充效果涉及到了四个选项卡,设计的方法非常的灵活多样,对学生来说是最容易迷惑的,我把这一部份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

任务驱动法、范例分析法、媒体演示讲解法、分层教学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开展教学,并综合运用了范例分析法、媒体演示讲解法,分层教学法。

2、学法

学习信息技术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在教学中,学生分析范例,学会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质疑和解疑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发现和应用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后,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发现问题,呈现任务

课始我为学生演示两个幻灯片的例子。其中一个是学生上节课的作品,另外一个是设置了背景和切换效果的。“哪一个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学生围绕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在观察、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界定学习目标---为作品设置背景和幻灯片的切换。

(设计意图:在范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实际学习中去学会解决问题。)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大任务:为作品设置背景;为作品设置切换效果。学生继续对自己前几节课制作的《诗仙李白》作品进行设置。

任务一:为作品设置背景,被分解为三个子任务。

子任务A:直接用背景颜色设置背景。具体要求:请用这种方法为第一张幻灯片选择一种合适的背景颜色。由于这子任务比较简单,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在前,出现问题,我个别指导的方针。

子任务B:用填充效果设置背景。具体要求:将第2张幻灯片的背景设置为渐变:预设-雨后初晴,底纹样式"斜上"、最后一种变形。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难点。我将会这样突破:首先,鼓励学生按照大屏幕显示的步骤自己进行制作,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当大部分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就会给学生演示事先录制好的操作步骤。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有两个: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第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能够节省重复操作的时间,让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课堂的效果。当子任务B完成之后,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我们需要制作一个风格统一的作品,要求每张幻灯片不仅背景要相同,而且排版的方式也要相同,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子任务C:用设计模板设计背景。具体要求:请用设计模板的方式,给所有的幻灯片设置统一的背景。在前两个任务完成的基础之上,这个任务就变得非常简单。所以,我将会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然后找学生演示的方法,这样,给更多的学生表现的机会。

在学生完成三个子任务的过程中,在屏幕上展示三者关系图表。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帮助。

任务二:为作品设置切换效果。具体要求:请为《诗仙李白》作品的每一张幻灯片设置一个切换效果。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会采用分层教学法。学生每六个人分成一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找制作比较好的同学指导其他的学生。这样,就能够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提高。分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任务二完成后,采用组间评和组内评相结合的方法,评出优胜组。游戏比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设计意图:任务由简到难,学生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打好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交流评价分享成功。

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几个有代表的作品进行展示,供大家学学习。教师可适时地参加讨论,对于有闪光点的作品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展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作品评价。)

第四个环节:学以致用课后延伸。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的当中,做到学以致用,我设计了以下内容: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制作一个演示文稿《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要求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的设置方法,内容丰富,美观大方。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调整幻灯顺序的方法”

技能目标:

主动探索,合作互助的能力和表现自我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调整幻灯片顺序的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演示文稿中已经插入了颐和园的。景点图片,这些景点的建筑有特点?有哪些有意思的曲故?最初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著名的人物和这个景点有关?这些信息会使景点介绍更加丰富,加深人们对这个景点的印象,这样将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另外,根据旅游线路排列幻灯片的放映顺序。

二、做什么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为上节课插入的景点图片配上文字说明,然后为演示文稿“封底”——添加最后一张幻灯片,表示对旅游者的欢迎。最后,查看演示文稿幻灯片的排列顺序,调整需要改变的幻灯片顺序。

三、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师:小助手已经等不及要见同学们了,快去找他帮忙吧!

学生合作探索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老师讲解,巩固知识点

学生到教师机演示讲解,其他学生听讲,并判断其操作是否正确,对讲的好的学生给予鼓励。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调整幻灯片顺序,只要我们选中要改变位置的幻灯片,按信鼠标左键拖动它,在拖动的过程中,鼠标指针变为空心指针,同时出现一条长竖线,它表示幻灯片将要移到的位置。当竖线所在位置全程时,释放鼠标,幻灯片移动成功。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编辑声音》。我将分三个阶段完成说课,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学法分析,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编辑声音》是《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27课,是学习和使用录音机软件板块中的第二课。在本课中,分为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两部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使用录音机软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讲解如何对声音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修饰,使我们的声音作品更加丰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既能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和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活动设计的兴趣性,活动要求的层次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我指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学习使用“录音机”截取声音、混合声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的学习,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声音文件进行编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编辑的声音文件,激发学习兴趣,并能对同学们的作品做出合理的评价。

教学重点是对声音的简单编辑,难点是对声音的混合与审美。

二、教学学法分析

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 “小组合作法”、“分层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本课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先请学生欣赏一下老师事先录制的一段声音,其中很多不同种声音混在一起。(有雷声,风声,火车声,笑声……),然后我提出: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吗?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编辑声音。板书课题:编辑声音。这样,通过欣赏编辑过的声音,知道声音可以被编辑,从而自然导入本课,学生也能顺其自然的学习编辑声音。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浓厚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与探究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首先播放"江雪"声音文件。提出:你们觉得这个声音录制的怎么样

学生会发现:有的地方有杂音,声音太单调,加上背景音乐会更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或纠正。并确定编辑声音的操作步骤。

然后抛出任务一,删除多余的杂音。

要删除杂音,首先要确定杂音的位置。让学生先一起来听听!(边听边记录杂音的时间)接着请一位学生说说杂音的位置在哪?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学生注意看窗口左侧显示的时间,来记录杂音的位置。

接着教师演示:去除文件前多余杂音,使用"删除当前位置以前的内容"命令。

然后让学生完成去除杂音的任务,提示小组之间可以小声的讨论,也可以阅读书上的操作步骤。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巡视并作适当指导。完成后选择学生作品进行播放,让学生进行点评,互相学习。

通过这样的设计首先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接着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电脑之间产生互动,形成设计团队,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促进成长,使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更牢固。同时本段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录音机的功能,对以后的自主学习很有帮助。

(三)、协作提高

完成了任务一,提示学生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

提出任务2:为"江雪"录音文件配上背景音乐,使录音效果更好。

这一部分,我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小组合作来完成,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品最好,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讨论。操作结束后,上传作业。并让学生点评。

背景音乐和朗诵的诗词意境相符,比较好!

1、提出练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建队xx周年,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同学,代表全区的少先队员进行了献词,老师把同学们的朗诵录制了几小段。现在想把他们编辑一下,你们能帮我吗

(1)把朗诵的声音中杂音去除。

(2)给朗诵配上背景音乐。

(3)把几段录音合成一段。

(学生实践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质疑:几段音乐怎样合成呢(学生再探讨,交流,继续操作)

教师提示:

(可观看资源库中自学操作视频)。

结论:可运用"编辑"菜单中的"插入文件"命令。

2、保存作品,提交作业。

3、教师播放作品,师生一起评价。

(设计理念:对练习进行分层设计,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利用知识迁移来自学新的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增加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机会。层层递进的练习设计能够,能更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师:我们通过学习"文件混音",又认识和运用了"插入文件"命令,那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编辑(E)"菜单中的"粘贴混入(X)"与"与文件混音(M)","粘贴插入"与"插入文件"命令。它们的使用方法与效果上有什么异同为什么"粘贴插入"与"粘贴混入"是灰色按钮(预设)

(1)学生尝试两组命令的操作。

(2)分组交流操作心得。

(设计理念:对录音机功能学习的完善,通过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作用。同时,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四)、观摩欣赏

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的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地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可以使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多了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了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了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了一份成功的喜悦。

谢谢各位评委。

板书设计:

编辑声音

前后

当前位置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8

一、教学构思

课改以来如何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已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一直在为学生能将自己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努力。本课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仅学习课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开拓知识学习的领域,培养学生拓展性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开放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体验自主、成功的愉悦。

本节课是将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小管家”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七课《美化我的统计表》进行整合,并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呈现,主要学习如何美化统计表。

二、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能在自己的电子统计表中插入行和列。

2知道利用表格自动套用格式的方法使自己的统计表更漂亮。

3能对表格进行底纹设置。

能力培养:1、让生知道自己家里一个星期要花多少钱,把钱花在哪儿,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理财实践能力,同时能够帮助家长干好家务。

2、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1、利用所学的数学、信息技术及生活知识去解决家庭一周开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X。

2、教育学生要合理用钱,改掉浪费的坏毛病,并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体会父、母的开支意图以及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来美化统计表。

教学难点: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中年级的学生思维已经比较活跃了,对计算机的操作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这节课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因此在本堂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为了对“家庭的开支记录”统计出数据,将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获取知识来完善和美化自己的统计表。

四、教学过程分析

1、 导入

因为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对课题根据喜好分了组,并制作填写了家庭一周开支记录表,所以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将课前准备进行展示,然后出示增加了总计的新统计表让学生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在这里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了不同,知道了统计表应该还有总计和小计,很自然引入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插入列和行。

2、 自主协作探究

(1)动手实践,在表格中插入列和行

老师在这里指导学生可以根据“小博士”提示,试试自己能不能在表格右边加入“总计”一列,在下面插入“小计”一行。这样学生就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老师还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提出来,比如插入的行或者列位置不对怎么办等,让学生帮助解答,体现了一种协作学习的方式。

(2)美化表格

首先展示几个美化好的统计表,让学生明白普通的统计表也可以制作得这么丰富多彩,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接着学生就通过老师给的提示,自主实践,掌握美化表格的方法。

3、交流展示,共同评价

学生先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并选出一张统计表向全班进行展示。这样即有小组的评价,又有学生相互的评价。然后将好的作品打后张贴在微机室里进行展示,这样能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4、拓展延伸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出每周要花这么多的钱,有怎样的想法。在这里教育了学生要合理用钱,改掉浪费的坏习惯,并引出了下节课的内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