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经典教学设计26篇

诗人选取了油纸伞、雨巷、丁香花、篱墙等意象,通过朦胧、细腻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了一副雨天诗人独自彷徨于雨巷的情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在时代的孤寂中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雨巷》经典教学设计 1

一、说教材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在那个政治风云激荡、新旧诗风交替的时代,戴望舒携着中国古典诗歌婉约的深蕴,踏着法国象征派诗风的朦胧,饱含着纯洁而苦闷的真情,用那回环往复的和谐音节,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为中国的新诗领域树立了一座丰碑。它的音韵、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思想内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以新诗为第一单元来组织文本,显然突出了它的审美性。《雨巷》和具有三美特征的《再别康桥》共同组成一个文本出现在这一单元,那么我们就得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在音乐般的节奏中,在优美徜徉的语言中,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中,在朦胧如雨的意象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去探索美。

二、说学情

《雨巷》是高一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新诗”,也是被人们传唱不休的名作。本课恰可 以此达到审美训练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我由浅入深地设定了如下几个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在诵读中

1、读音韵。

2、读语言。

3、读意象。

4、读内涵,品味诗歌的思想美。

四、说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雨巷”“丁香”等重点意象的含义,并由此把握我国传统诗歌当中的意象情节(钟嵘诗品中提到的“象外之象意象”),是中国诗学的重要概念,是解读作品灵魂的关键所在。在这首朦胧含蓄极富象征意味的《雨巷》中,意象的理解尤为重要。将本篇的意象理解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的解读结合起来学习。不仅有助于理解本课,也为以后的诗歌鉴赏打下了基础。

五、说教学难点

理解“姑娘”这一意象,品读其象征意味,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有依据,必须知人论世。

六、说教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所以本课四个环节的解读都在朗读中完成。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的诗歌需要美的心境来欣赏,更需要想象力去牵引着求索。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听惯了北方胡同里粗犷的叫卖,看惯了北国风光的千里雪飘,却不曾体会那细雨如丝的江南空气中氤氲的朦胧与凄婉。一条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点太息般的泪光,若有若无地,飘进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路巷。是什么样的意境如此荡人心肠,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欣赏那别样的美。

1、初读诗歌,感音韵之美

我不准备一开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绍作者和背景,因为我想努力创造一种读诗的心境,随着导入直接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而不想因为作者、背景的介绍而中断,再者介绍之后反而扼杀了学生自己对诗的想象和理解。尤其这首朦胧的小诗,更有多样的解读。

初听配乐朗诵,进入诗境,同时展示江南雨巷的画面。这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是那么完美,而诗歌本身明确:

①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

②一韵到底,每节押“ang”韵二、三次。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

③使用排比。

教师总结: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种音韵美。 2、再读语言,品情感之美

明确:幽怨、低沉、伤感、惆怅。

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哪些地方体现出这种感情呢?请学生找出表现感情的词语。

明确: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颓圮。

朗读指导:语速舒缓,注意停顿,带感情的词要要从语气上读出它的感情来。

三、深入探究

1、三读意象,品意境之美

在整体感知了诗歌的音韵和情感后,让学生再次诵读,根据刚才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长、寂寥的雨巷该是怎样的,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又是怎样的?

在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独立品味,并让本来朦胧难以琢磨的诗歌有了切入口。

归纳学生发言,总结诗中的形象。由此引入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概念,加以介绍和拓展。诗歌是通过客观景象,或者想像的景象来抒发情绪和情感的,什么样的景象就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就得用相应的景象来抒发。所以诗歌的意象是解读诗人感情的客观景象。

为了探究《雨巷》的意象之美,以及通过意象来体会诗人的感情,也可以用换意象的方法来把握。举例姑娘——少女、雨巷——小路、丁香——荷花或腊梅等、油纸伞——小花伞、梦——雾。让学生比较两种意象的不同的审美效果和负载的情感。

例如,雨巷是悠长、古老、灰暗、迷离、朦胧的,它蕴含着诗人的彷徨、失望、忧愁、等暗淡的情绪,而小路是曲折、遥远、清晰的,再如,丁香是紫色的,给人的感觉是神秘的、含蓄的,而且在古诗词中丁香又是愁心的象征。“青鸟不传云外信,粉红或洁白的,给人的感觉是清高脱俗,美丽自赏。再有油纸伞,做工是精细古老的,颜色是古铜色,所以给人的情绪是怀旧、思念、伤感。而小花伞则是新朝的、现代的、颜色是鲜亮明丽的,给人的感觉是浪漫的、美好的。

“丁香”是我国古诗中常见的的意象,可着重加以介绍,给同学们展示含有丁香意象的古诗句,并

2、四读内涵,品思想之美

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徘徊惆怅,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倾注了如此愁怨的诸多意象,诗人又为什么想要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同学们分组讨论。小组代表作答。

在熟悉了诗歌的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之后,学生达到了探究作品思想内涵的认知高度。在这一环节中,还是在诵读中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而不是把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做给了学生足够的思想空间,给了他们思想的成果以尊重,同时也是对作品本身的尊重,教师也能收获一些意外的观点。

四、结束语

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逸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便是一首美丽的忧伤。但我们不能为了美而学戴望舒的伤感。毕竟他有那个时代的情绪背景。同学们可以课下再深入地了解戴望舒。也可以阅读一下戴望舒的其他诗作。学习他高洁的审美情趣,学习他高尚的爱国情怀。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戴望舒,走进他的雨巷。

语文雨巷教案 2

教学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象征主义诗歌,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意境,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3、探讨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学会从深层次体味感情。

教学重点

鉴赏姑娘的形象。

教学难点

探究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曲《丁香花》让我们认识了唐磊,一把木吉他,一曲简单的音乐,诉说着一个凄美的故事。梦蝶的出生是她痛苦的开始,她善良、纯洁,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世间万物,她清澈的眼眸里透射出的是对健康的渴盼,他的逝去是痛苦的结束,也是幸福的开始。伊人已乘风去,唐磊只能借《丁香花》祭奠曾经的友情,音乐中唐磊沙哑的声音忧伤地诉说着这个凄美的故事,让人不免潸然泪下。每听这首歌,在唐磊的淡淡的哀愁中总能想起一位诗人,他也曾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缝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作者介绍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现代派诗人。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近雨巷,走近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两遍录音,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第一遍学生合上书本,静听。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低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弥漫着一种纤细朦胧的凄美。

2、模仿朗诵(2~3人)

四、再读课文,研讨问题

作者为了能营造“低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的情调,表现“纤细朦胧的凄美”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

6个,主要是3个。

(1)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2)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4)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5)姑娘。“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6)“我”。

古人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不必追问得那么具体,不必回答得那么确切。这首诗,或许,就是一种隐蔽灵魂的宣泻。这是一个人在梦中流露自己的潜意识,像梦一般朦胧。

五、朗诵指导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第一节

“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悠长”,重叠运用,舒缓悠扬的节奏。这个词,要读出江南雨巷幽深、绵延、空蒙的特点。

“我希望逢着。”“希望”,应满含深情地读,读出希冀、企盼、向往的感情。

第二节、第三节

“丁香一样的。”丁香,散发出幽微的芳香,仿佛诗人正以鼻嗅之,读出心驰神往的情态。

“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哀怨”、“彷徨”,重叠运用,读时声音低沉舒缓,要读出诗人哀怨而又彷徨的心境。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回环复唱,诗歌的节奏巧妙地拉长,读时也要尽量拉长声音。

第四节、第五节

“她静默地走近。”“静默”,仿佛姑娘迈着轻巧缓慢的步履,向你走来,要读出这份悄无声息中的“静默”色彩,声音要低要沉。

“走过,走近”,仿佛姑娘正向你走来,你热切地注视着,眼神充满期盼和渴望,要读出这种惊喜。

“你梦一般的,你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你梦一般的”,妙用复沓句式,形成诗歌回环往复的效果,要读出“梦”的飘忽、迷离。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远了”,读的声音要越来越轻,读出怅然若失,读出迷茫失落。

六、阅读拓展

(略)

七、练习作业

背诵本诗,并以“我为‘丁香姑娘’画像”为题,写一段文字。

《雨巷》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喜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难点】

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丁香花》,并顺势导入新课《雨巷》。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调以及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描写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选取这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姑娘象征着什么?

3.本首诗歌的情感主题是什么?

4.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再一次一起聆听《雨巷》。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举办诗朗诵比赛。

《雨巷》教案 4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诵读、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

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

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2、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

①那么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呢?

②表扬一下。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3、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1、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中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四、内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原来诗人有着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因而,他会在诗歌里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其他的同学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①"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纸伞"

⑤"颓圮的篱墙"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确:诗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因此,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三个"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几个形象则属于诗歌的细节。

2、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确:丁香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美丽、高洁)。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看图片)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

3、同学们了解在古诗词中丁香的象征含义吗?请同学们看到课后习题第四题。

明确: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4、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限制,对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尽力展开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参考:

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②:"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③:"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④:"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⑥:"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⑦:"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⑧:"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⑨:"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⑩:"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⑾: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⑿: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5、总结: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刚才同学们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创意,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多种理解,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因此,有同学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我认为这样认识更为准确、合理。

五、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确:

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明确:

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六、布置作业。

结合诗歌,写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设自己是诗人,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块青砖。总之体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雨巷》教案 5

教学目标

1.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把握本课思想内容,在课堂上背熟一部分课文

3.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作者情感

3.丁香姑娘的含义

4.真正做到课堂背诵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课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

2.启发法:通过图画进行引导启发

3.探讨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雨巷,一条多么悠长的雨巷;雨巷,一条多么寂寥的雨巷;雨巷中,彷徨着一位诗人,又彳亍着一位姑娘。他们在雨巷中飘然相逢,又飘然相散。这景,这情,诱使过多少读者遐想幽思!

这诗人笔下的“雨巷”,究竟是怎样熔铸而成的?究竟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思?且让我们一起来细细探寻戴望舒的《雨巷》。

二、写作背景及《雨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里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三、聆听录音,感知内容。

1、这首诗讲了个怎样的故事?

细雨春日,一位青年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撑着油纸伞向他走来,走过他的身旁,走尽这雨巷,最终他还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这雨巷。

2、全班朗诵,说说你听读后的感受。

感受:忧伤、惆怅、凄婉、寂寥和朦胧的美。

3、你是如何获得这种感受的?

明确:诗歌内容,具体说是语言。

四、研读诗歌,把握意象。

1、我们的忧伤、惆怅等感受来自语言,作者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意象来表现某些情感。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征是什么?(小组交流)

2、这些意象中哪个意象是主意象?共同探讨作者选择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作用。

(1)作者为何选择丁香来描写姑娘?

明确:丁香的特点是高洁、美丽,古人常用丁香来表现愁思,而本诗开头就定下了这样凄凉、忧伤的基调。

(2)读完全诗,� 开头“我希望逢着”,结尾“我希望飘过”,表明丁香姑娘并未出现,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存在于他的想象中。

(3)这种并未在诗歌中实际出现的意象我们一般称为虚笔,这种手法称作象征。

(4)那么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见课后练习二。此问题让小组讨论)

明确:丁香姑娘的特征是美丽、惆怅、寂寥,与“我”相近,又显得虚无缥缈。因此通过她表现了诗人自身孤独寂寞又愁苦,有所追求又迷茫无奈的心境。

丁香姑娘象征了作者追求的恋人、理想(进步知识分子对前途无望的苦闷之情)、人生(小知识分子青春期的孤独忧郁或多愁善感)。

3、再读诗歌,领悟意境。

再读诗歌,尽力读出丁香姑娘的特点,也读出作者的心境。思考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意境呢?(学生齐读,有愿意单独朗读的更好)

提示:所谓意境是指一个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一种整体境界,它包含了诗歌的整体氛围、作者抒发的情感。

明确:孤独、寂寥、凄婉、惆怅、朦胧的意境。

五、分析课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开头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雨巷)

(在黑板画图)雨巷,它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明确:感伤、凄美、朦胧美

请同学们找出上半部分诗中的动词(撑,彷徨,希望逢,结着,是有……)

撑着什么东西(油纸伞),撑着油纸伞干嘛?(独自彷徨)彷徨在哪?(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仅仅在彷徨吗,不(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姑娘是怎么样的?(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先写颜色,再写芬芳,最后写忧愁?《举个例子,有人在1000米外拿着999朵玫瑰向你走� 这时映入你脑海的先是一团红(颜色),等到看清是玫瑰时,大家就会闻到玫瑰扑鼻的香(味道──芬芳)那时大家会不会想:“这么多玫瑰是送给谁?给我的吗?”(内心──忧愁)》

这个姑娘在干吗(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哪(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这时候的“我”,就只在不断彷徨,苦闷吗?(不是)

虽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没有放弃追求,“我希望逢着……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来的虚构的人物,如果我们在画上添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整幅画给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满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终怎样了?实现了吗(没有,希望破灭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灭了──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那“我”最终就是以失望跟幻灭结尾吗(不是的,我依旧是充满希望──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图,经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这首诗所表达的是“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的双重情调”,“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感”。

语文雨巷教案 6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诗中丰富的意象来把握全诗的意境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难点、重点

1、学习象征的用法

2、体会本诗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分析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45min)

一、导入

以图导入,提问:面对这幅图,大家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二、作者介绍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复旦的前身)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教学步骤

(一)听录音,整体感受,体会诗中沉挚的感情。

生字词:彳亍:chìchù行走的意思

(二)写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

(三)由意象体验意境

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了?(意象)诗中究竟出现了哪些意象?

意象: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

其中主要意象有三个: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使全诗充满了一种朦胧美。

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而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丁香:整首诗朦胧、深遂的意境主要来自“丁香”这一意象。诗中的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那作者为什么要选用丁香来比喻其笔下的姑娘呢?

明确: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为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李商隐《浣溪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

李璟《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意象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术语。“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和感兴,“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意”和“象”的统一。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这些特定的意象,我们称之为“传统意象”或“象征性意象”,也有人称之为“公共意象”。例如,2002年高干中出现了对“折柳”寓意的考查,大家都知道,“折柳”与思乡、送别等有关。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古代的歌曲名称,一名折叠杨柳、杨柳枝,原来为两汉乐府横吹曲辞,六朝诗歌多为伤别怀人之作,在唐代,也有人翻唱新曲。例如,白居易《杨柳枝》“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2002年高考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折柳”就是这层含义。另外,汉代送客到霸桥折柳赠别,到唐代,旅人将行送至长亭,往往要折柳以赠别,取其“柳”与“留”同音,以表达“挽留”之意,例如赵嘏的《忆山阳》“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

浮云

浮云一般指漂泊不定的云。在诗词中,浮云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例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把天空漂荡的白云看成是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游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也是典型的例子。另外,浮云还有一层意思,往往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例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中的“浮云”比喻一切邪恶的势力。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皇上。

(四)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1、有人说;本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运用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邃、丰富,并具有含蓄美。

2、《雨巷》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3、诗人在诗歌中运用的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

4、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这位姑娘和我有着相似的心境,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也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最终却仍旧彷徨在这雨巷,象征着对美好希望的追求和理想的最终幻灭。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五)艺术特色

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此诗中,诗人遵循语音原则,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组成了神形兼备的现代诗。以第一节为例

2、音节特色及其用韵。(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①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再如首尾两节,使整首诗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②词的。重叠运用。如二、三节间的“彷徨”。音节上灵动、变化而富生命力,形成舒缓悠扬的节奏;

③《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不但使用“ang”的韵尾,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的情调很好的的融合起;

④排比手法的运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这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以排比的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空蒙的意境;

⑤诗歌的用词: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无不透露出朦胧感伤的诗情。

附:课后练习:

1、将《雨巷》这首诗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

2、课外拓展:分析戴望舒的另外一首象征诗《秋天的梦》。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雨巷教案 7

《雨巷》娴熟地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潜力目标

透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潜力。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这天就让我们一齐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齐来聆听这一段录音。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

1、好,听完录音了。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师板书)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刚在听得时候,这首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没错了,这首诗歌从头到尾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貌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教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速度来读阿(生回答),对了,一般来说,如果是表达比较热烈奔放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一点,但是如果是表达这样一种忧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好,请大家翻到课本45页,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朗读一下这首诗歌的前两节,请哪位同学呢我们班哪位同学是朗诵高手(生朗诵)

2、读得怎样样(好)掌声鼓励。

读诗歌我们主要是注意一些节奏停顿。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就应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我来试试看,好不好好,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必须要放开声音来读,想象一下,你就是诗歌中的“我”,此时此刻,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而你正撑着伞,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

三、品味诗歌意象

1、好,时间到。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述了多少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述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期望逢着姑娘。说明“我”是想要追寻这个姑娘。请大家找找看,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述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一节一节地找。

2、好,请一个同学来找出诗歌中描述姑娘的语句。

第一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色彩/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第三节:彷徨/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第四节: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地飘过(“太息”什么意思阿叹息的意思);第五节:静默/走尽这雨巷;第六节: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第七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

3、我们从刚刚同学的回答能够看出,诗人用了超多的篇幅来描述姑娘,描述姑娘的动作,描述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此刻一个什么地方(雨巷)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那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情绪怎样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

4、我们也明白,这首诗歌用了超多的篇幅来描述姑娘,但是,我们从这些描述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样貌,她是大眼睛呢还是丹凤眼,她是圆脸呢还是瓜子脸,我们看得到吗(看不到)。不仅仅我们看不到,诗人也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她撑着一把油纸伞。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油纸伞。(电视中),对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们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因此呢,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在特点(单独提问),这样一把伞出此刻姑娘的肩上,更加给这个姑娘增添了一层神秘、朦胧的色彩。

5、而在首诗歌里边,诗人还多次用了同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她有着丁香一样的色彩,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所以丁香也是我们这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板书:丁香)。丁香是一种(花),没错了,丁香花。那假如这样,我换成别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阿(不行)为什么不行阿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务必先了解丁香这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花的色彩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秀丽、高洁。另外一方面阿,我们刚刚讲了,丁香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但是十分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又能够用来象征愁怨。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就有不少有关诗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说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些诗句阿,都是将丁香和愁怨联系在一齐。

回到我们这首诗歌中,丁香般的姑娘并不仅仅仅指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愁怨,还说明了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地秀丽,丁香一样的高洁,丁香容易凋谢,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不见离去的。

《雨巷》教案 8

教学目标

1。 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 把握本课思想内容,在课堂上背熟一部分课文

3。 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作者情感

3。丁香姑娘的含义

4。真正做到课堂背诵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读,导入新课:

(男生):你说你曾一度迷失在无边的苦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只因伞下那透明闪亮的双眸,那嘴角轻含的淡淡忧郁,呵!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许久不曾开启的心灵,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哦,女孩,你难道真是从空中翩然而至,在这寂寞的雨季来唤醒我沉睡已久的心灵。要我怎么形容你的美丽,如果你瞬间消失,我也不会惊奇,因为你的出现已是奇迹。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会于古朝的画中寻你,于幽幽的池边寻你,用我色彩的笔于天边勾勒你丁香花一样的心事。

(女生):轻轻的,我穿过雨巷,穿过绵绵的情诗,就这样来到飘浮着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惊讶,也不要多问,我只想跳出发黄的诗页,我只想在丁香花盛开的雨季,重温在深巷中徘徊的忧郁。

(集体):是谁,曾经用美妙的文字,叙我成温柔忧郁的佳人;是谁,用甜甜的木萧,奏我出丁香一样的芬芳;是谁,用流音的古筝,弹我成千年的红颜知音。

(师):精美的诗篇是轻盈的蝴蝶飞跃万年的光阴,是圣洁忧郁的丁香飘过无边的烟雨。呵,丁香般的女孩,你转身离去时的那一声幽幽的叹息和那一层淡淡的忧郁,已经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远留在了每一位爱诗人的心里!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走近那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聆听录音,感知内容。

1、这首诗讲了个怎样的故事?

细雨春日,一位青年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撑着油纸伞向他走来,走过他的身旁,走尽这雨巷,最终他还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这雨巷。

2、全班朗诵,说说你听读后的感受。

感受:忧伤、惆怅、凄婉、寂寥和朦胧的美。

3、你是如何获得这种感受的?

明确:诗歌内容,具体说是语言。

三、走近作者时代

作者简介:戴望舒,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成名于三十年代。是继徐志摩之后,我国现代诗坛上又一颗璀璨的明星。动荡的年代,个人的遭遇,使他在诗歌创作上经历了一个从歌咏个人悲欢离合到表现爱国情感、民族气节的发展过程。主要的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其中,《望舒草》标志着作者艺术性的完成,《灾难的岁月》标志着作者思想性的提高。代表诗作,前期有《雨巷》,后期有《我用残损的手掌》。

早期:个人孤寂、感伤,朦胧含蓄 后期:热爱祖国,明朗真挚

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时代背景:《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

四、研读诗歌,把握意象。

1、我们的忧伤、惆怅等感受来自语言,作者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意象来表现某些情感。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征是什么?(小组交流)

明确:意象 特征

油纸伞 古朴

雨巷 悠长、寂寥

丁香 高洁、愁怨

丁香姑娘 美丽、惆怅、寂寥

篱墙 颓圮

我 惆怅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明确与朦胧并存,也就是说它的意境是明确于朦胧并存。意境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所以要把握意境就得从意象入手,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5个意象,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意象是如何集明确与朦胧于一身的:

第一个是油纸伞。

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白蛇传》。

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这是寻常之物,但又鲜见于传统诗词。唯戴望舒,将其放置雨巷的诗人头顶,让油纸伞撑出浓浓的诗意。对这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蒙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塑造了撑一伞风独立消魂的形象。

第二个是江南雨巷。

1、江南如梦似幻 2、雨巷

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在西子湖畔青石板铺成的小巷中,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那些纵横交错的长长的青石石路上留下了他青春的足迹。

中国人对巷的亲近意识异常深厚。北方人称胡同,南方人称巷。

汪曾琪先生在《胡同文化》里说,北京胡同,“不仅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使人怅望低徊”;南方的里巷也能给人相似的感受。对这些传统物象的眷念,其实也是诗人们对闲逸、孤寂、冷清的人居环境的独特向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典型心态。戴望舒在传统文学的浸染中,具有典型的传统文人特点(在大多数作家一味抛弃传统,进行新文学创作时,他以传统的意象作诗,是那样的不合群,但又是那样的可贵)——忧郁、苦闷、怀旧。小巷的悠长、沧桑、冷清,恰是诗人寂寥心情的最佳寄寓。有雨的南方小巷,人更少,更见缠绵,更易伤情。

江南雨季,细雨飘巷,烟雨朦胧,撩人情思。雨与巷的组合,构成了一个特有的意象,这是戴望舒的首创,难怪叶圣陶会称其为“雨巷诗人”。“雨巷”,较之单独的“雨”或“巷”,更有情致,更见凄切。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雨巷、篱墙及梦一起构成了诗歌朦胧美。

第三个是丁香。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丁香形状象结,丁香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木,,栽培历史悠久,四月花开,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清新淡雅,香气浓郁。丁香花因颜色不轻佻,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容易凋谢,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雨巷》中写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楚暮,接天流

第四个是丁香姑娘

戴望舒在《雨巷》中承续了丁香的传统文化内涵,将丁香的意蕴有了更深的忧郁。更为灵慧的是,诗人刻画的是雨中的“丁香姑娘”,恬淡清幽,更添一分寥落。诗人将丁香的外在之形极端淡化,以“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偏正短语,将丁香人化,将姑娘物化,将人抽象化,让意象人化,让“丁香一样的姑娘”成了一个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意象,这个新意象,是一个实在的人——姑娘,但又是一个抽象的意象。这里诗人在雨巷里用心述诗语,人与物天然合一。这种并未在诗歌中实际出现的意象我们一般称为虚笔,这种手法称作象征。

象征 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未得到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可能是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留恋……

丁香姑娘 象征 美好的理想

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的、容易破灭的理想;美好的、难以实现的人生)。(丁香姑娘的特征是美丽、惆怅、寂寥,与“我”相近,又显得虚无缥缈。因此通过她表现了诗人自身孤独寂寞又愁苦,有所追求又迷茫无奈的心境。

丁香姑娘象征了作者追求的恋人、理想(进步知识分子对前途无望的苦闷之情)、人生(小知识分子青春期的孤独忧郁或多愁善感))。

求之不得的美(抒情模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 关雎》)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 子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蒹葭》)

第五个是 篱墙:颓圮,残破,凄凉

第六个是“我”:彷徨,迷惘,追寻

总结:诗歌表达的意境、情感?

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理想之美的深深追寻。

诗人是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煎熬的进步青年,这彷徨感叹的哀叹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它分明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在当时处境中,戴望舒从原来热情似火的革命青年,一下子堕入了夜的深渊。他找不到革命的前途,前进的希望,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这是低沉的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诉和自白里,我们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分析课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开头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雨巷)

(在黑板画图)雨巷,它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明确:感伤、凄美、朦胧美

请同学们找出上半部分诗中的动词(撑,彷徨,希望逢,结着,是有……)

撑着什么东西(油纸伞),撑着油纸伞干嘛?(独自彷徨)彷徨在哪?(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仅仅在彷徨吗,不(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姑娘是怎么样的?(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先写颜色,再写芬芳,最后写忧愁?《举个例子,有人在1000米外拿着999朵玫瑰向你走� 这时映入你脑海的先是一团红(颜色),等到看清是玫瑰时,大家就会闻到玫瑰扑鼻的香(味道──芬芳)那时大家会不会想:“这么多玫瑰是送给谁?给我的吗?”(内心──忧愁)》

这个姑娘在干吗(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哪(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这时候的“我”,就只在不断彷徨,苦闷吗?(不是)

虽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没有放弃追求,“我希望逢着……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来的虚构的人物,如果我们在画上添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整幅画给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满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终怎样了?实现了吗(没有,希望破灭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灭了──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那“我”最终就是以失望跟幻灭结尾吗(不是的,我依旧是充满希望──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图,经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这首诗所表达的是“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的双重情调”,“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感”。

六、再听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老师的朗读,再一次走进那深深的雨巷,思考他的音乐美表现在哪里。

明确: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缠绵、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达成以下共识:

①韵脚舒缓悠扬:长,巷,娘,徨,怅……

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②词语的反复:悠长,哀怨,走近……

③句式的复沓:丁香一样的……,像我一样……,像梦一样的……

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④诗节的复沓

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七、小结归纳

1、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明确:以意象为抓手,分析意象特征,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在此基础归纳本诗主题。

通过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等意象的,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婉而惆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闷惆怅之情。

3、拓展延伸。

这堂课我们主要通过意象的分析,学习了《雨巷》这首诗。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听歌曲《丁香花》,体会一下唐磊心中有位怎样的姑娘?

结束语:据说这首歌的创作就受到了《雨巷》的影响。同时,这首歌的背后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同学们课外可去查资料了解。

繁华的城市里,到处都是高楼林立,戴望舒走过的那条雨巷或许早已灰飞湮灭了,找一个悠长的雨巷或许已经不可能了。但“雨巷”的魅力不仅在那悠长、悠长,又寂寥的深巷,更在于那丁香织就的一片美丽而哀伤的心情。

品读这“雨巷”,我们总有走得进,走不出的哀伤。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我知道心灵的雨巷还要走下去,寂寞的雨巷还要走下去。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你想起我们今天这节课,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飘过你身旁。

课后小结

1、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明确:以意象为抓手,分析意象特征,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在此基础归纳本诗主题。

通过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等意象的,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婉而惆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闷惆怅之情。

3、拓展延伸。

这堂课我们主要通过意象的分析,学习了《雨巷》这首诗。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听歌曲《丁香花》,体会一下唐磊心中有位怎样的姑娘?

结束语:据说这首歌的创作就受到了《雨巷》的影响。同时,这首歌的背后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同学们课外可去查资料了解。

繁华的城市里,到处都是高楼林立,戴望舒走过的那条雨巷或许早已灰飞湮灭了,找一个悠长的雨巷或许已经不可能了。但“雨巷”的魅力不仅在那悠长、悠长,又寂寥的深巷,更在于那丁香织就的一片美丽而哀伤的心情。

品读这“雨巷”,我们总有走得进,走不出的哀伤。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我知道心灵的雨巷还要走下去,寂寞的雨巷还要走下去。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你想起我们今天这节课,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飘过你身旁。

课后习题

1、课外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并用今天所学的意象分析法学习,领悟诗歌的意境。

2、模仿《致橡树》、《再别康桥》或《雨巷》,仿写一首诗,注意意象的选用。

语文雨巷教案 9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丁香”意象的丰富内涵及其作用

2.通过分析“姑娘”的形象来把握诗歌的情感

【教学设计】

本诗读起来很美,学生很喜欢,但是诗歌的主旨却非常隐晦。教师若不加以指导,学生很难理解到“丁香般的姑娘”的象征意义,即美丽的、虚无缥缈的难以追寻的理想。那怎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呢?我想从一句诗,即“我想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入手进行解决。在此句诗中包含着两个问题:

1、作者希望逢着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2、作者为什么希望逢着的是这样一个姑娘?

第一个问题指向“姑娘”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二个问题直指本诗的主题。通过分析作者与这一姑娘的相似点就可以把握本诗的主旨与情感。另外,在此基础上,可以再联系屈原的“香草美人喻”,指出这一首诗歌它的古典及浪漫之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通常都会觉得古典诗词很美,特别读到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或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时,总能在这些诗词中找到心灵相通之处,不禁感叹它们怎能如此贴合我心。可是,对待现代诗歌就不是如此了,总觉得它们好像还欠了一点火候,但我想在你读了《雨巷》,结识了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之后,就不会这样说了。因为这首诗,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成为现代新诗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深情朗诵诗歌,并思考幻灯片上的问题:

1.这首诗很美,美在何处?

(同学们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最后总结:)

这首诗有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全诗押“ang”韵,其中如“悠长悠长”,“丁香一样的。”“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词语和短语的反复也让我们体会到了音乐美;另外有些音节响亮的词语的点缀,比如“冷漠,凄清,又惆怅”。

这首诗有意境美,这个故事发生在江南的一个雨巷里。在这条狭长幽静的雨巷中,“我”撑着一把油纸伞邂逅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的容貌、深情、动作都留给我深刻的印象,让人难以忘怀,惹人怜爱。

这首诗有结构美。从开头的在雨巷中的期待,到中间的美丽邂逅,再到擦肩而过,最后到姑娘离去后的失落,故事很完整,诗歌首尾照应,读起来有一种回环的美。

这是这首诗歌初读后的感受,也是它一经口诵读就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的理由。

2.可是,我想你们在读这首诗歌的时候,一定还会有很多疑问。我想请同学们再谈谈不理解的地方。

同学提问:作者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教师分析: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

“我”喜欢的这个姑娘有什么特点?

我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个这样的姑娘?

分析“姑娘”的人物形象

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结着愁怨的姑娘、哀怨、彷徨,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一、丁香内涵的解读(搜集丁香花的图片及诗歌)

让学生看有关丁香的图片,了解它的颜色和形状,扣住“美丽”来讲;

总结:丁香是中国常见的一个意象,就如明月、梅花等都有固定的象征意义一样。

古人发现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苞)极似人的愁心,所以常用来表示愁思。

通过了解古代诗歌来把握“丁香”在诗中的含义。

丁香的诗歌: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共同点:丁香有结,和“愁”有关。

2.姑娘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还有什么?

美丽、迷茫、孤独。

3.那作者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个这样的姑娘呢?作者有哪些特点?

孤独、彷徨、寂寞、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总结:作者执着追求的是一个能理解他、 与之心心相印的姑娘。

二、“飘”字内涵解析

在这首诗歌里,还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决,那就是当姑娘走进她时,为什么作者要用一个“飘”字,它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飘”让人感觉到虚无缥缈,给人的感觉很奇妙,让人感觉到这个姑娘好像不真实,是一个虚无的存在。

教师总结“姑娘”的形象特点:

美丽、忧愁,与人擦肩而过,又让人可望而不可即。

具备这些特点的会是什么呢?

是美丽的又让人感觉到飘渺的理想。如果“姑娘”象征理想的化,那么,“我”则象征着不断追求理想同时有感到茫然的青年。

三、戴望舒的《雨巷》写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及内心的苦闷迷茫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雨巷——黑暗而沉闷的社会大环境与内心苦闷的小环境)

四、作者简介

戴望舒是20 世纪30 年代现代诗派独具特色、颇有影响的诗人,是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团员,左联成员,曾被日本宪兵拘捕入狱,曾对大革命寄以美好的愿望。因发表《雨巷》,人们称他为“雨巷诗人”。诗人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隐居乡下时写的,《雨巷》可视为此时他的代表作。它在低沉的氛围里抒发了沉重的情绪。它的深层含义表现的是诗人对爱情、理想、光明等美好事物有所追求而不可得,对黑暗统治有所不满又无可奈何的愁苦心境与幻灭情绪。

五、浪漫主义的手法

作者在此诗歌中沿袭了诗歌中浪漫主义的手法,将屈原的“香草美人喻”暗含其中,此诗既是对古典手法的传承,又有创新之处。

《雨巷》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喜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难点】

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丁香花》,并顺势导入新课《雨巷》。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调以及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描写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选取这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姑娘象征着什么?

3、本首诗歌的情感主题是什么?

4、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再一次一起聆听《雨巷》。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举办诗朗诵比赛。

《雨巷》教案 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诵读诗歌,引导学生在情感形象的具体描述中理解其象征意义,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情感。

过程与方法

在训练朗读和揣摩诗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境美,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训练朗读,揣摩词句,感受诗中形象和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丁香姑娘”、“雨巷”究竟有何喻指或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语:在细雨如丝的江南,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里,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静默地彳亍而行……这美丽的画面,就出现在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今天我们就随戴望舒一起走进这《雨巷》。

2、作家作品: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3、《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小行,这首诗既实有虚。

走进雨巷 熟读顿悟

1、听课文MP3朗读,体会诗歌字里行间表现出的作者的情感。

2、落实字词:

3、在这首诗中,你体验到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学生回答不出来则提示:诗中有没有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可能回答忧伤、痛苦、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充满愁绪和无奈……

4、诗人在诗中流露出的基本感情,可称之为基调。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比较“低沉感伤”的,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伤?

提示问:语速应该…… 语调应该……

明确:缓慢,低沉。

5、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没人自告奋勇,就请科代表推荐。)

学生选读一节,请同学点评,教师点评。

6、教师示范朗读这一节,指导朗读:除了语速、语调,还要注意节奏,把握好句中的停顿和一些要重读的词句。

7、播放课文朗读视频,让学生标出诗句中的停顿及要重读的词句。

教师小结:把握好语速、语调,读好诗歌的节奏和轻重音,这样的诵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音乐享受。这也源于这首诗本身音调和谐,节奏舒缓。难怪叶圣陶老先生赞许作者“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诗人也因这首诗成了著名的“雨巷诗人”。

8、跟着屏幕上的配乐画面,再次朗读诗歌。

《雨巷》教案 12

一、学习目标:

1、吟咏品读,体味诗歌的情感

2、把握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案中自学导引部分,整体感知诗歌

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读”——反复吟读,体会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品味,感悟)

“品”——分析意象,赏析语言;“悟”——把握形象,加深理解:

1、本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诗中的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的作用

(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低沉,迷濛,凄美的氛围)

2、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本诗的意境

(本诗通过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意象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暗淡朦胧凄迷的图景,从而表达了作者哀婉,惆怅,凄迷,失落的情感)

3、品味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或短语的好处

a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b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c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d她默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e她静默的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例句分析a:反复辞格的使用好处是起强调作用,强调雨巷的幽深和深邃,和哀怨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形式上使语调舒缓)

4、诗歌中的姑娘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诗句来赏析

(这是一位清新淡雅,楚楚动人,轻盈空灵,但又幽怨,哀婉,惆怅满腹的江南女子的形象)

5、诗人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而不是其他的姑娘?

(结合丁香花的特点和本诗的感情基调分析;结合本诗的意境来分析;结合诗人内心的情感来分析;深化到本诗的主旨)

四、拓展提高:

任选《雨巷》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小节改写为散文,要求符合本诗的意境,字数100字左右

(要求:语言优美,意象全面,意境吻合,符合感情基调)

五、小结:

在这梦一般的叹息中,在那幽幽的眼神里,我们欣赏完了戴望舒的雨巷,在诗歌的王国里我们深刻的体悟到了凄美的哀怨,在缪斯的殿堂里,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要走出迷茫的雨巷,走出迷惘的时代,走出这种迷濛的忧郁,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就会寻找到心目中的那个美丽却不忧伤的姑娘

再次聆听专家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1、试比较《雨巷》和《再别康桥》,反复诵读两首诗歌,来体味两首诗的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一苇之航):①品读《诗经蒹葭》体味诗歌的节奏美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背诵《再别康桥》第一节和第七节,体味诗歌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将下面的一段散文改写成一首现代诗歌,要求符合情境,

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往何处?

《雨巷》优秀教案 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析“丁香”意象,理解《雨巷》的情感,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诵读、联想、想象、鉴赏,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优美朦胧的意境,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解读“丁香”意象,引导学生对本诗情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见过“丁香”吗?丁香有什么特点?(放幻灯片)

二、学生自由联想、想象,结合课文作业四中的诗句,概括“丁香”特点(香、雅、幽、愁等)。学生就作业四中的诗句提问,教师解答。

三、学生自由作答后,教师概括: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往往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色香却不轻佻。丁香是美丽的、高洁的、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娇好,但易凋谢。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这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让我们来读《雨巷》。

四、朗读《雨巷》

五、姑娘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学生在阅读中归纳

愁怨、哀婉、美丽、高洁、迷茫……

六、讨论: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位姑娘的?

1、借助“丁香”这个意象来刻画这个姑娘。

何为意象?“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手法:动作、外貌、神态、心情、(正面)

2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和绵绵细雨等环境来渲染“丁香”的特点。(侧面)

学生就诗中不懂的词句提问。比如:太息,飘,油纸伞,雨的哀曲等。然后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也许是为诗人的忧郁叹息,也许是为自己的忧郁叹息,也许是为雨巷颓墙叹息,也许是为这个时代叹息,甚至是诗人通过姑娘的眼光为国家命运而发出叹息。(个性化解读)

(2)“飘”不能换成“走”。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像出来的,想像中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与后面的'“梦”构成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所以,诗中有三次用“飘”字描写这位姑娘的行动。

(3)雨的哀曲是这个悲剧的背景音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悲凉的气氛。这个悲剧是美丽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一样一样地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失,这个音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此刻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这个“雨的哀曲”烘托气氛,渲染诗人的心情。

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么一个形象?探讨主旨

1、姑娘是谁?(个性化解读)

我?理想?姑娘?

2、知人论世:作者,背景介绍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词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3、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姑娘为什么很快消失?(邂逅、虚幻、朦胧又美好的理想的象征)

A、诗人在那个特定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种情绪的反应。

B、爱情诗,即一位情窦初开的青年在江南雨巷邂逅一位姑娘后激起的感情涟漪。类似《蝶恋花花褪残红》苏词中所表达的情结,“多情却被无情恼”。

C、诗人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师解读:

“姑娘”是作者的理想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但出现后又象梦中的飘过一样消了,连用她的颜色,芬芳,叹息,惆怅,空留下抒情主人共在雨巷中独自彷徨,孤苦的心情。

八、朗读课文,从中学到了什么?

1、象征手法

2、三美

3、词语的运用

九、背诵全诗

《雨巷》经典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把握本课思想内容,在课堂上背熟一部分课文

3、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作者情感

3、丁香姑娘的含义

4、真正做到课堂背诵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课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

2、启发法:通过图画进行引导启发

3、探讨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雨巷,一条多么悠长的雨巷;雨巷,一条多么寂寥的雨巷;雨巷中,彷徨着一位诗人,又彳亍着一位姑娘。他们在雨巷中飘然相逢,又飘然相散。这景,这情,诱使过多少读者遐想幽思!

这诗人笔下的“雨巷”,究竟是怎样熔铸而成的?究竟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思?且让我们一起来细细探寻戴望舒的《雨巷》。

二、写作背景及《雨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里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三、聆听录音,感知内容。

1、这首诗讲了个怎样的故事?

细雨春日,一位青年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撑着油纸伞向他走来,走过他的身旁,走尽这雨巷,最终他还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这雨巷。

2、全班朗诵,说说你听读后的感受。

感受:忧伤、惆怅、凄婉、寂寥和朦胧的美。

3、你是如何获得这种感受的?

明确:诗歌内容,具体说是语言。

四、研读诗歌,把握意象。

1、我们的忧伤、惆怅等感受来自语言,作者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意象来表现某些情感。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征是什么?(小组交流)

明确:意象特征

雨巷悠长、寂寥

油纸伞古朴

我惆怅

丁香姑娘美丽、惆怅、寂寥

篱墙颓圮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明确与朦胧并存,也就是说它的意境是明确于朦胧并存。意境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所以要把握意境就得从意象入手,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5个意象,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意象是如何集明确与朦胧于一身的:

第一个是雨巷。明确:下着雨的江南小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朦胧: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二个是油纸伞。明确:这是件真实的雨具。朦胧:油纸伞不比自动伞,它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

第三个是我。明确:“我”就是指诗人自己。朦胧:指像诗人那样迷失方向,处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先进青年。

第四个是丁香姑娘。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朦胧: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姑娘。明确:一个女孩子。朦胧: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第五个是篱墙。明确:一堵墙。朦胧:(这个篱墙是颓圮)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2、这些意象中哪个意象是主意象?共同探讨作者选择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作用。

(1)作者为何选择丁香来描写姑娘?

明确:丁香的特点是高洁、美丽,古人常用丁香来表现愁思,而本诗开头就定下了这样凄凉、忧伤的基调。

(2)读完全诗,� 开头“我希望逢着”,结尾“我希望飘过”,表明丁香姑娘并未出现,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存在于他的想象中。

(3)这种并未在诗歌中实际出现的意象我们一般称为虚笔,这种手法称作象征。

(4)那么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见课后练习二。此问题让小组讨论)

明确:丁香姑娘的特征是美丽、惆怅、寂寥,与“我”相近,又显得虚无缥缈。因此通过她表现了诗人自身孤独寂寞又愁苦,有所追求又迷茫无奈的心境。

丁香姑娘象征了作者追求的恋人、理想(进步知识分子对前途无望的苦闷之情)、人生(小知识分子青春期的孤独忧郁或多愁善感)。

3、再读诗歌,领悟意境。

再读诗歌,尽力读出丁香姑娘的特点,也读出作者的心境。思考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意境呢?(学生齐读,有愿意单独朗读的更好)

提示:所谓意境是指一个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一种整体境界,它包含了诗歌的整体氛围、作者抒发的情感。

明确:孤独、寂寥、凄婉、惆怅、朦胧的意境。

五、分析课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开头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雨巷)

(在黑板画图)雨巷,它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明确:感伤、凄美、朦胧美

请同学们找出上半部分诗中的动词(撑,彷徨,希望逢,结着,是有……)

撑着什么东西(油纸伞),撑着油纸伞干嘛?(独自彷徨)彷徨在哪?(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仅仅在彷徨吗,不(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姑娘是怎么样的?(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先写颜色,再写芬芳,最后写忧愁?《举个例子,有人在1000米外拿着999朵玫瑰向你走� 这时映入你脑海的先是一团红(颜色),等到看清是玫瑰时,大家就会闻到玫瑰扑鼻的香(味道──芬芳)那时大家会不会想:“这么多玫瑰是送给谁?给我的吗?”(内心──忧愁)》

这个姑娘在干吗(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哪(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这时候的“我”,就只在不断彷徨,苦闷吗?(不是)

虽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没有放弃追求,“我希望逢着……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来的虚构的人物,如果我们在画上添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整幅画给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满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终怎样了?实现了吗(没有,希望破灭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灭了──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那“我”最终就是以失望跟幻灭结尾吗(不是的,我依旧是充满希望──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图,经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这首诗所表达的是“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的双重情调”,“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感”。

板书设计:

雨巷

戴望舒

第二课时

过程:

一、放《雨巷》配乐朗读。

二、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处理课后练习一)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诗中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三、小结归纳:

1、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明确:以意象为抓手,分析意象特征,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在此基础归纳本诗主题。

通过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等意象的,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婉而惆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闷惆怅之情。

四、拓展延伸。

总结:这堂课我们主要通过意象的分析,学习了《雨巷》这首诗。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听歌曲《丁香花》,体会一下唐磊心中有位怎样的姑娘?

结束语:据说这首歌的创作就受到了《雨巷》的影响。同时,这首歌的背后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同学们课外可去查资料了解。

五、作业:

1、课外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并用今天所学的意象分析法学习,领悟诗歌的意境。

2、模仿《致橡树》、《再别康桥》或《雨巷》,仿写一首诗,注意意象的选用。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 15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3、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研讨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设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板书)

二、整体感知,正字音

(1)听朗读带,正字音(学生进入想象,让学生闻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

彷徨 páng huáng 寂寥jì liáo 彳亍 chì chù 惆怅chóu chàng 颓圮tuí pǐ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雨巷》的感情基调?

明确:孤独、忧伤、惆怅、失落、哀怨

问:古代诗词中有哪些诗句是表愁怨和忧伤。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 声声慢》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柳永《雨铃霖》

(3)问:那我们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

明确:低沉、缓慢、略带悲伤。

三、整体解读

1、问: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作者为了能营造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

明确:共有6个。背景道具--雨巷、油纸伞、篱笆墙、丁香。人物形象--我、姑娘

2、具体解读意象

1)雨巷

雨:迷茫、潮湿、阴冷;巷:阴暗、狭窄、悠长。

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的小巷,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突出阴暗、清冷、寂寥的环境特征。

2)篱笆墙

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就是让人感觉有种破败、凄凉的气氛。

当雨巷、篱笆墙结合起来,于是便营造出幽深、寂静、朦胧、凄美的氛围。

3)油纸伞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充满传统气息。暗合了“雨“,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又寂寥地下着小雨,更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和孤独的氛围。

而油纸伞与雨巷、篱笆墙也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并且在寂寥地下着的小雨,在幽深、寂静、凄美、朦胧之外,又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迷离、空蒙的氛围,总体来说,朦胧、感伤。

4)丁香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

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本诗中的丁香展现出其美丽、高洁、愁怨。

古典诗词中有关丁香的描写: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

芭蕉弯弯如月牙,丁香凄凄似别离。--李璟

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韦庄

各自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

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李珣

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王国维

板书:

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

雨巷:悠长、寂寥、迷茫 篱墙:破败、凄凉迷离、凄凉而哀伤的意境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四、具体探究

1、问:为什么用“丁香姑娘“,而不用“玫瑰姑娘“、“茶花姑娘“?

明确:丁香姑娘在原文“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是美丽高洁,“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是哀怨彷徨。在原文中多次出的描摹丁香姑娘的词“美丽高洁;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又惆怅;叹息,凄婉迷茫;静默,消散“。

2、问:作者用雨巷、篱笆墙、油纸伞、丁香姑娘等典型意象,准确地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

明确:联系作者和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戴望舒(1905-1950)戴,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州诗人。1928年《雨巷》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人。现代派象征主义。

时代背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原来热情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高潮坠入深渊。戴望舒此时才22岁,之前他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宣传党的工作,1927年3月还曾因此被捕。四一二政变后,他就一直隐居在江苏友人

的家里。此时他很傍徨、痛苦,他看不到革命的前途,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他在失望中写下了这首诗歌。

3、问:雨巷仅仅是一条狭窄破旧 、阴暗潮湿的小巷吗 ?

明确:雨巷象征着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

4、问:在雨巷中,丁香姑娘最终是“静默,消散“,说明了什么呢?

明确:丁香姑娘--人生理想,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理想的美好,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总结:我们看到诗人最终都没有放弃对姑娘的期望,没有放弃对美与理想的孜孜追求,尽管在诗人求索的过程中有惆怅、迷茫、失落和感伤。都说《雨巷》这首诗美,音节美、意象美、意境美,其实,它的作者戴望舒本身就是一种美,在它身上体现着一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苦苦追梦的执著美。

五、艺术特色

思考:诗歌采用了怎么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如: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2、优美的音乐旋律

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舒缓悠扬的旋律。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的首行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③复沓句式的妙用。第三节:“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④词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⑤压韵的位置错综变化。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诗中的两个意象--------雨巷和丁香姑娘。尤其对丁香姑娘的多意象解读,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同时对这首诗偶了新的熟悉。

七、作业设计

篇二:《雨巷》获奖教学设计

年级 高一 科目 语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材名称 人教版高中必修1课题名称 戴望舒《雨巷》

设计项目内容

一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初步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黎平四中学生缺乏自觉性,没有良好学习习惯,这些学生智力不差,关键在于情商,在于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法。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让他们从中领会到学习的快乐及成就,他们将能够投入到课堂中。

二教材分析

《雨巷》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高一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用诗歌的美感染熏陶他们,有助于他们热爱生活,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雨巷有着极其浓重的象征意义,人生处处有“雨巷“,诗人在黑暗孤独中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由此可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培养他们语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勇往直前寻找人生出路,让青春之树结出灿烂饱满的果实。此外,《雨巷》这篇课文抽象,只有将学生引入其中情景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辅导书疏通文章,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结构,感知文章内容。品味重点语句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内涵,把握作者感情。

过程与方法 互助合作,通过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了解自由诗的特点。通过自主思考探讨交流,了解诗人创作风格,品味语言,把握意象,领会表达技巧,领悟作者感情。生动讲解分析归纳,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在孤独迷茫中收放自如的宽远情怀。

教学重点 1诗人的创作风格,语言,意象,表达技巧,情感。

2重要语句的赏析。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感情,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本文,重在指导学生感悟文中内涵,培养语文能力,既学会又会学,领会文章内容,情感,写作技巧,掌握诗歌鉴赏方法。这篇课文抽象,难点较多,是探究性学习的好材料,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有步骤地进行探究。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

2运用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情境导入法,点拨法等技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发散思维的良好习惯,构建开放,有序,充满活力的课堂。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地理解。

4依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探究局部性疑难问题,体会作者感情。

5运用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特别是专业技能,把课堂带入学习的气氛中,尤其是本诗歌的情境中,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1导入

“愿我在最后的时间,将来的时候看见你,愿我在垂死的时候用我的虚弱的手把握着你。“(作者戴望舒的告白词)从这句话大家可以看出诗人对爱情有着浪漫而美好的追求,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以联想诗人对生活的向往是何其唯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戴望舒的《雨巷》,一起感受他的多样情怀。

2检查预习情况。

一抽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强调生词含义,扫清阅读障碍。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及含义。

     彷徨

寂寥

彳亍

凄婉

颓圮

惆怅。

二提问学生“本文用了哪些意象?“(问答,点拨,讲解)

明确:雨巷,油纸伞,哀曲,篱墙,丁香姑娘,我,大息般的眼光。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共同探讨,抽代表回答)

带着问题“全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有何特点?“朗读。

4深入文章的准备(师生共同完成)

一与文章相关的知识

(一)作者

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二)写作背景介绍

1927年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新希望。

(三)文学常识

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施蛰存。他们提倡“纯然的现代诗“,追求诗歌的散文美,内涵丰富。

5精读,鉴赏课文,突破重难点。(学生齐读,自由思考,老师点拨讲解)。

a第一节“独自“写出“我“的孤独寂寞。“悠长““寂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孤独的“我“,寂寥的“雨巷“,都凄清迷茫,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雨巷“的泥泞阴暗,没有阳光与温暖,正是沉闷窒息的黑暗现实写照。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希望,理想与一切美好的事物。

b第三节丁香姑娘是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表达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的渺茫憧憬。三个句式一致的句子,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颜色““芬芳““忧愁“,由实到虚,切合诗的意境。

c“我期待的姑娘和我一样彷徨而又迷茫。“这说明丁香姑娘和作者在某个层面上相契合,她象征着作者某一方面的性格特质。

6小结

彷徨,寻找,期待----遇见丁香姑娘------丁香姑娘消失,继续彷徨,寻找,期待。

《雨巷》教案 16

教学设想:

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诗无达诂。”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重难点:

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导入课文

一、朗读体会

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上单元的“点击链接”里提到了“朗读的。要领”,请尝试一下,揣摩朗诵的技巧,读出美感来。

①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教师和学生评点)

②听录音范读;(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

③学生再读;(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

二、进入诗歌

(一)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1、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灯片)

2、诗歌意象和意境(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效果?)

《雨巷》的意境分析:“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

《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

3、情感基调(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

4、表达技巧(着重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什么是象征?几个主要的意象分别象征了什么?)

5、诗歌的内涵(此诗的内涵可从多角度分析)

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

(可从探求“理想是什么”这一角度来发掘诗歌的无限张力:这是一首爱情诗、政治诗、哲理诗等角度探究。但无论哪一种,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还有那彷徨的声音,让我们无限惆怅,一代一代永远也走不出这悠长悠长的“雨巷”。)

6、艺术特色(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赏析,结合前面学的新月派的诗歌《再别康桥》和《死水》来分析,看看《雨巷》在艺术风格上有那些特点。)

着重谈谈音乐美:和谐的韵脚,押韵;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句式上的回环复沓;节和词的反复出现(注意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的“逢着”和“飘过”,可进行探讨);流畅圆润,富于吟唱(可播放《雨巷》这首歌)

(二)配乐诗朗诵

三、作业:发挥大胆想象,把《雨巷》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并试着比较诗歌语言与散文和小说语言的异同

《雨巷》教案 1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熟读,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自己的理解,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

2、了解作家作品。

3、理解全诗的意象,初步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 难点】

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理解全诗的意象。

【教学设想】

以朗读为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全诗,在讨论与交流中,结合教师的分析解说,学生能够把握诗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象。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投影几首现代诗《天上的街市》、《偶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迹。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些诗有的是大家以前学过的,有的是我们没听说过的,还有我们听说过但还没真正接触的。提起中国的新诗,我们不能不提起这些诗作的作者,郭沫若徐志摩、海子当然还有很多诗人,这些诗人就像明星一样的璀璨夺目,他们的诗作到今天读来都让我们觉得意韵悠长。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戴望舒的《雨巷》,说起戴望舒,就会把他和雨巷联系在一起,的确,因为写了《雨巷》,当时年仅22岁的戴望舒就被冠以雨巷诗人的美誉。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浙江金华人。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的代表作还有《我用残损的手掌》,诗集《望舒诗稿》《望舒草》《我底记忆》。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诗作呈现出孤独抑郁、消沉的特点。

(讲述戴望舒的《雨巷》发表的故事,简单介绍诗歌鉴赏的几个方面)

二、课文分析

1、这篇课文大家应该很充分地预习了,那么请大家来说说看,这首诗说了个怎样的故事?

(思考并回答)

(总结回答)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但是大家也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一首诗我们要说出它的内容总是显得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要想说出诗的感情就比较容易了。的确,我们学诗,读诗,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住诗的情感基调。

2、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感情?

(思考回答)

朦胧 愁怨 凄清的等等。(答案不限)

(引导学生具体地说出这些情感,比如本诗写了怎样的人和事)

3、听歌:《雨巷》(江涛)

注意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诗的感情特征。

4、学生自读划分节奏,可以选择一个小节划分节奏。

5、准备下节课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作者、作品、鉴赏的方法、诗歌的音乐美、结构美。

二、检查朗读以及背诵

(每一小组推荐一个人上台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富有情感,声情并茂。)

三、理解诗歌的意象

1、所谓的三分文章七分读,在诵读中我们能够不断地与作者进行对话,体会作品的情感意味,常读常新,不断获得新的,全面的体验。

(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歌学习也是以诵读为主。)

(补充诗歌的音节美,结构美)

2、诗歌除了情感以外,它带给我们的还有许多融入了作者感情的意象。而这些意象就构成了我们诗歌的意境,构成了诗歌的情感之美。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东西。就是指那些客观的具体的事物带上了人的痕迹,烙上了人感情印记。一句话,意象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鉴赏时,必须先明确作者是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

3、本诗中有哪些主要的意象?

(学生回答,点评)

雨巷、丁香:

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象有很强的视觉冲突,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虚化为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的追求在哪里?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投影图片)丁香花白色或紫色,一直以来就是纯洁、高贵的象征,丁香花颜色淡雅但不轻佻,姣好可惜花期比较短,容易凋谢。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丁香花倾注了许多情感,但是丁香总是和愁联系在一起。(看课后的练习四,齐读课后诗与词,明确丁香与愁的关系。在诗歌当中,固定的景物或者事物都有其比较固定的含义,比如梅花象征高洁真情像梅花开遍,冷冷冰雪不能掩没;松柏竹菊象征坚强;云象征游子;)

4、丁香与姑娘联系,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将姑娘与丁香联系起来呢?丁香般的姑娘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

(思考,讨论)

联系姑娘和丁香,是因为我心目中的姑娘具有丁香般的气质,有丁香般的忧郁、高贵和超凡脱俗的感觉。

姑娘的象征意义可以有很多理解,可以指现实中的姑娘,她是我邂逅的女子;也可以是我的理想,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1927年张作霖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我的追求。甚至也可以是我自己。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仔细阅读课后练习四,思考并回答问题,这几首关于丁香的诗词有哪些共同及不同之处。预习《再别康桥》

《雨巷》教案 18

一、教学目标:

把握诗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丁香花(唐磊)

1、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引入丁香花出示图片,了解丁香花

(1)丁香花: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常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并不轻佻,因而丁香也就成了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2)导入作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作品《雨巷》也成功的运用并发展了这一丁香花意象。下面我们将共同学习这首作品。

2、作者作品简介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梦鸥。1932年赴法留学,1935年回国。在《现代》上发表诗作,逐渐成为现代诗派“诗坛首领”.著有:《我思想》、《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烦忧》、《偶成》、《雨巷》

3、了解时代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青年的屠杀。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当时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4、听配乐朗诵

5、学生齐读作品,教师略作指导

6、作品思路分析

(1)学生讨论

(2)明确:

第1节:“我”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第2-6节:想象中的丁香般的姑娘从雨巷穿过,从“我”身旁飘过.

第7节: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写出“我”的希望.

飘过过程:默默走近、走近-远去-消失在尽头

7、探讨作品中各意象的象征意义

思考讨论:

(1)诗中给我们塑造了雨巷、姑娘、“我”的意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雨巷:悠长、寂寥、下着雨

姑娘:有丁香一样的芬芳、彷徨着忧愁的姑娘

“我”:孤独、忧愁有所希望又彷徨苦闷

(2)结合诗中情节及雨巷、丁香般的姑娘、“我”三者的关系,�

讨论后明确: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构成一种象征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又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表层上是在写对美好爱情的期待。深层上,是个人乃至一代青年人内心复杂情绪的象征,一种美好理想得而复失的苦闷与彷徨。

10、再次有感情的朗读作品

11、小结

戴望舒作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的代表,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悠长寂寥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独行者的形象,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给我们呈现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

12、作业:

(1)思考《雨巷》的艺术魅力

(2)背诵全诗

《雨巷》教案 19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一、知人论世。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抓住意象

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 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幻灯)

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意境。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最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三年后听到施绛平移情别恋的消息,他匆匆回国。结束了他近八年的恋情。第二年,1936年,与小他12岁的穆丽娟结婚,这场婚姻仅维持四年。1940年俩人离婚。两年后,戴又与小他21岁的杨静结婚。生了两个女儿,到1948年又以离婚结束。建国后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工作,负责法文翻译,但此时他哮喘病非常严重。1950年二月去世。)

被誉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以短暂而传奇的人生,代表了一代中国抒情诗人的内在品质,以至在他离世50多年后,诗歌依然名重诗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做能代表他的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雨巷》。

三、赏析全诗

(一)听朗诵,正字正音(幻灯)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怅(chóu chàng)

(二)学生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谈谈自己的初读体验。整体感受诗歌。

师引导: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诗,� )

(三)再读本诗(找学生读)

1、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

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你能否展开想象勾勒一幅“雨巷”中的图景?

2、 同桌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幻灯)

明确:丁香、雨巷、油纸伞、篱墙,

3、首先看题目,这首诗最明显的意象就是“雨巷”: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两边是静默的人家,偶尔有人匆匆走过,意境充满了朦胧美。可以“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希望渺茫,徘徊不前。

我们再看油纸伞,有一种古典,神秘,怀旧的感觉。还有颓圮的篱墙,更有一种破败,凄凉。这两个意象和雨巷一起构成一个凄清,破败,空寂的意境,是这个故事发生和主人公出现的一个大的背景。

4、诗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丁香姑娘”,(幻灯)

5、作者为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什么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 不是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 不是一支春带雨梨花?而非要是丁香呢?

丁香花,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如李商隐的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

6、丁香姑娘的形象?

明确:美丽,高洁,结着愁怨,彷徨; 冷漠, 凄清,又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静默,消散

(四)主旨理解

1、诗人对“丁香姑娘”是怎样的感情?

明确:追求,向往

2、那么,这个“姑娘”代表什么呢?结合下课后第二题。

明确:(1)根据诗歌内容,姑娘就是姑娘,诗人当时22岁,说他沉醉于爱情,这是首爱情诗。

(2)�

《雨巷》教案 20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潜力目标

透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潜力。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这天就让我们一齐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齐来聆听这一段录音。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

1、好,听完录音了。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师板书)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刚在听得时候,这首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没错了,这首诗歌从头到尾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貌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教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速度来读阿(生回答),对了,一般来说,如果是表达比较热烈奔放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一点,但是如果是表达这样一种忧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好,请大家翻到课本45页,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朗读一下这首诗歌的前两节,请哪位同学呢我们班哪位同学是朗诵高手(生朗诵)

2、读得怎样样(好)掌声鼓励。

读诗歌我们主要是注意一些节奏停顿。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就应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我来试试看,好不好好,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必须要放开声音来读,想象一下,你就是诗歌中的“我”,此时此刻,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而你正撑着伞,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

三、品味诗歌意象

1、好,时间到。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述了多少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述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期望逢着姑娘。说明“我”是想要追寻这个姑娘。请大家找找看,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述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一节一节地找。

2、好,请一个同学来找出诗歌中描述姑娘的语句。

第一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色彩/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第三节:彷徨/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第四节: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地飘过(“太息”什么意思阿叹息的意思);第五节:静默/走尽这雨巷;第六节: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第七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

3、我们从刚刚同学的回答能够看出,诗人用了超多的篇幅来描述姑娘,描述姑娘的动作,描述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此刻一个什么地方(雨巷)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那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情绪怎样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

4、我们也明白,这首诗歌用了超多的篇幅来描述姑娘,但是,我们从这些描述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样貌,她是大眼睛呢还是丹凤眼,她是圆脸呢还是瓜子脸,我们看得到吗(看不到)。不仅仅我们看不到,诗人也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她撑着一把油纸伞。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油纸伞。(电视中),对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们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因此呢,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在特点(单独提问),这样一把伞出此刻姑娘的肩上,更加给这个姑娘增添了一层神秘、朦胧的色彩。

5、而在首诗歌里边,诗人还多次用了同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她有着丁香一样的色彩,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所以丁香也是我们这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板书:丁香)。丁香是一种(花),没错了,丁香花。那假如这样,我换成别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阿(不行)为什么不行阿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务必先了解丁香这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花的色彩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秀丽、高洁。另外一方面阿,我们刚刚讲了,丁香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但是十分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又能够用来象征愁怨。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就有不少有关诗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说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些诗句阿,都是将丁香和愁怨联系在一齐。

回到我们这首诗歌中,丁香般的姑娘并不仅仅仅指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愁怨,还说明了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地秀丽,丁香一样的高洁,丁香容易凋谢,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不见离去的。

雨巷教案 2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

2、训练学生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

3、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4、掌握诗歌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1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多媒体手段:

1、录音机;

2、投影仪。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导语 设计:我们在前阶段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这两首诗歌都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介绍作者:(投影作者照片,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感知)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初步感知诗歌《雨巷》(朗读此首诗,读完后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

1、放录音(第一遍)。学生合上书本。静听。放完。

2、放录音(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3、教师提问: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这首持美吗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归纳: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心里难受吗想去安慰一下诗人吗?对。有难受感我们就基本上理解了这首诗,而且我们品质良好,有同情心。

这首诗很美。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我们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人、事和作品吗对。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4、刚才,我们谈了我们对这首诗的感觉和体验。

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 下面我们来放录音。大家一边听一边在书上画出� (放录音第三遍)。

5、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结合第1-4号张投影片)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

(附全诗)全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四、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五、艺术特色:

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通过感受投影中的意境来体会诗歌中的艺术特色)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

2.《雨巷》的音节特色

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3.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最后通过第四次录音再次感悟诗歌的意境和节奏)

六、随堂练:(另附)

[附]:教学投影片

(一)作者照片

(二)雨巷片段投影片

雨巷教案 22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感悟诗歌意象,把握思想情感。

2.朗读、背诵全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习诗歌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导入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跟随日本著名作家青冈卓行披文入里,从独特的视角欣赏到了维纳斯雕像的神韵之美,也学会了如何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欣赏艺术的美;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审美眼光,走进戴望舒先生朦胧优美的诗境,沐浴诗的光辉,接受诗歌艺术的陶冶吧!

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戴望舒

1.请一位同学根据预习简要介绍戴望舒,另一位同学予以适当补充

2.教师精要简评(屏幕显示)

二、走进“雨巷”—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情调,理清思路,

1.教师明确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重点字音检测(课件展示)

2.个性化朗读

(1)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文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安排两位同学读全诗)

(2)阅读评议学生讨论交流朗读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3)学生在评议感悟的基础上再次朗读,展示阅读。

3.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

学生观看视频,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诗歌

4.交流视听感受,学生结合预习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1)从诗文中看到了什么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

(2)从诗文朗诵及视频画面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调?(朦胧、忧伤、凄婉动人)

(3)理清诗文思路[找出体现思路的语词](教师依次逐步屏显下列内容)

我希望逢着丁香姑娘走近我

(追求)飘过我身旁

到了篱墙

(照应)

走尽雨巷……

我希望飘过丁香姑娘

(继续追求)

思考讨论诗歌意象虚幻性。问题:诗中的情境意象是以怎样德方式出现的?

[学生答问]:

“希望”一词自始至终,表明诗中情境只是作者在迷茫状态下的虚幻追求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

小结:诗歌整体特色象征手法,朦胧、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4)走出影音,诗文留给了你怎样的情绪?(无尽的徜徉与回味)

这首诗何以有如此的魅力让我们回味无穷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文共同探讨吧!(学生齐喊学习口号:奇文共赏,领略风光!)

三、徜徉雨巷品味精读

1.学生朗读品味诗歌,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意象加以赏析交流

教师明确重点: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一共采用了6个典型意象。

道具背景: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景物)人物形象:我、姑娘

油纸伞: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暮春时节,在悠长的雨巷,撑出一顶油纸伞,为小巷平添了一份寂寥,凄清氛围,也撑起了一个风雨中独立消魂的形象。

雨巷:小巷在长长的青石板路上延伸着,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濛濛的细雨,更是充满了朦胧意蕴之美。它悠长寂寥,牵动起行人的无限忧思,形成一种无尽的绵邈之美。

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一词。在诗人的眼

里,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譬如屈原“香草美人式”的

比喻一样,诗人为什么要用丁香来修饰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丁香一样的芬芳。)

明确:(分屏展示)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形状象结,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朦胧却不轻佻,芳香宜人。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所以,丁香往往是美丽、高洁和愁怨彷徨的象征。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十分符合。

篱墙:颓圮衰败,更给人一种哀怨、惆怅的凄凉氛围。

“我”和姑娘:彷徨寂寥、冷漠惆怅、悄然飘然、凄婉迷茫

总结:

诗人选取了一组和谐凄美的意象,贯以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勾画出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涵泳回味,背诵诗文,学生同桌互动3.诗文朗诵展示

四。走出雨巷,回味思考(探究活动)

1.把握诗歌情感

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

(1)失恋的痛苦: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现实的黑暗,使作者充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参考背景)

2.富有音乐感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请同学们是从诗文的句式结构、修辞、节奏及音韵的方面揣摩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1)《雨巷》的音节特色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妙用复沓句式,节奏整齐和谐,叠词运用富有律动美。

(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濛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

(3)修辞上用排比的手法,增添幽深空濛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濛的意境。

(5)《雨巷》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明确:诗歌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五、小结鉴赏诗歌方法

刚才在徜徉雨巷涵泳其中的过程中,我们已一道完成了对该诗的鉴赏,请同学们回味总结一下我们诗歌鉴赏的过程和方法,明确以后再学习鉴赏诗词歌,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探讨后明确: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诗。

2、理解诗歌,在诵读中感悟作品,体会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六。回味文本跟视屏诵读结束语:

同学们,读着优美的诗文,徜徉于文学的殿堂,你的心里是否在涌起几分感动。是呀,人生是坎坷的,但生活是多彩的,唤起我们对生活的激情吧,只要追求不断,生活的美好便会一直展现,无论坦途还是艰险。

七。课下作业:

1.熟练背诵全诗,并能够默写。

2.学用诗歌的象征手法,选取恰当的意象,试写一首诗歌

语文雨巷教案 23

一、活动目的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来学习诗歌。大家知道古诗词可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派,请同学为大家诵读你所熟悉的豪放派与婉约派诗词。

(有的学生朗诵辛弃疾的《西江月》,有的学生朗诵李清照的《如梦令》,课堂气氛开始活跃。)

师:通过朗诵,大家可以感受到豪放派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而婉约派诗词情感细腻、缠绵,有一种深沉、委婉的美。因此,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 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整体感知你晶

师:首先听老师朗诵这首诗歌,同学们可以不看作品,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沉浸到诗歌的情景里去。

(和着舒曼的《梦幻曲》),教师以伤感、失落之情,以较舒缓的节奏朗读《雨巷》,学生听时神情专注,听完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诗歌朗读完了,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1 :这首诗写得很苦,诗中充满了失落、惆怅的情绪。

生2:这首诗好像写了一名男子希望在巷子里遇上他的心上人,但是,最终还是与他的心上人擦肩而过。

生3:这首诗虽然写得很凄苦,但感觉很优美,尤其是那个丁香般的姑娘,美丽而不可及,令人伤感。

生4:这首诗写"我"在苦苦地追寻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梦幻般的事物。

师: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画出不会读的生字新词。

生5:第三节的"彳亍"和第五节中"颓妃"的"把"怎么读?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大多数学生都读不准这两个词,大家在忙于查字典。)

生6:"彳亍"念“chì chù”,是小步慢走,或时走时停。"妃"念"pǐ" ,是毁坏,倒塌的意思。

生7: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生8: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 "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生9: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 "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师:大家听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有句话叫"知人论诗",只有了解了诗人,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作。

(幻灯:简介作者生平、经历,学生齐读)如下:

大革命时期,戴望舒曾与施垫存、刘呐鸥等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革命失败后,他遭到国民党通缉,避难江苏松江,虽精神彷徨、迷惘,但不甘消沉,仍执著地探求真理。蜗居乡间又有机会结识了垫存的妹妹络年,诗人心里又暗生出许些企盼。《雨巷》就是在如此心境下创作的,最初刊于1928年《小说月报》第19卷第8号上。《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当时接到戴望舒寄来的《雨巷》诗稿时,极为欣赏,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品发表后引起诗坛震动,戴望舒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师:原来《雨巷》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原来诗人有着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因而,他会在诗歌里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现在,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诗歌,大家边听边欣赏幻灯上打出的根据《雨巷》的意境而制作的一些黑白照片,多些感性认识。

(幻灯:屏幕显示出10张江南雨巷的黑白照片,同时,再次响起《梦幻曲》,让学生融入诗歌所创设的情景中去。)

(朗读完毕,课堂上再次响起掌声,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感到意犹未尽,久久地企盼着。)

四、内容理解

师:10张旧照片,仿佛带我们走进了旧时的江南小巷,使我们对诗歌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生1 :"雨巷"

生2:"丁香般的姑娘"

生3:"我"

生4:"油纸伞"

生5:"颓圮的篱墙"

生6:"太息一般的眼光"

(学生似乎对"意象"这个术语不甚了解,畅所欲言,答案多且杂。)

师:诗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因此,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三个"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几个形象则属于诗歌的细节。 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你了解在古诗词中丁香的象征含义吗?

(出现了片刻的寂静,学生似乎对丁香不了解。)

生1 :丁香可能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

(幻灯:介绍丁香及其在古诗词中的喻意。)

师:在古诗词中,诗人往往以丁香喻愁:如李商隐在《代赠》中作过如此沉吟"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又如南唐李煜在《洗溪沙》中写道:"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所以,诗歌中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师: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限制,对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尽力展开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诗歌意象的不确定性和主题的多元性,让学生们充满兴趣,跃跃欲试。)

生1:"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生2:"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生3:"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生4:"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生5:"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生6:"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生7:"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生8:"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生9:"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生10:"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生11: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生12: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学生的联想丰富多彩,三个意象及主题的多层含义尽情地得以显现。)

五、总结

师: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刚才同学们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创意,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多种理解,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因此,有同学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我认为这样认识更 为准确、合理。"知人论诗"应成为诗歌欣赏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音乐第三次响起,幻灯再度打出江南雨巷的旧照片,全班齐声朗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主题,在配乐朗诵中结束这堂课的教学。)

课后反思

1.现代诗歌一一尤其是抒情诗歌的教学,师生有感情的`吟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的朗读,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优美的诵读,能抓住学生的心,吸引他们沉浸到诗歌的意境中去。而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反复诵读,对诗歌理解更为深刻,感受更加丰富。所谓"书读千遍,其义自见"。配乐诵读,犹如催化剂,催生语文教学中的诗情画意。

2.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一一多媒体的运用,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饶有趣味,若配以动画、音乐,则在如歌如画的氛围中展现诗歌的意境情韵,让课堂教学充满感,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欣赏诗歌的热情。

3.现代诗歌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往往是运用象征手法,诗歌艺术形象本身极富有暗示性和启示性,同时,诗歌欣赏又总是要受到欣赏者的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制约,各人的情况不同,往往也就表现出不同的鉴赏结果。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免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甚至有时会超出作者创作时的初衷,发掘出作者未曾意识到的东西。对于学生的这一鉴赏现象,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因为当代青年人的世界观,以及生活、知识结构与前人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应该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去积极地鉴赏前人的作品,发掘出前人所未有的新东西。

《雨巷》经典教学设计 24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姑娘”的象征意义。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2、通过对抒情主人公“我”、意象“雨巷”等特点分析,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来体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2、掌握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诗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方法】

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北方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江南的小巷悠长而又寂寥,走过雪月风花,走过杏花春雨,走过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有过梦,有过泪花,更有着怒放的红芍药。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来体味江南巷之美,诗之美。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诵全诗,正音:

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颓圮(tuípǐ)寂寥(jìliáo) 惆怅(chóuchàng)

2、学生再放声朗诵一下这首诗歌,请注意感情和节奏的把握。

3、提问: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幽怨、低沉。

教师总结: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

4、再请一位学生读整首诗。

5、朗读指导:现在请大家欣赏一下全诗的朗读,也随着朗读来看一看怎样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语速。

(课件播放配乐朗诵)

三、【赏美品美】

1、品读意象,体意境之美:

(过渡)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大家想一想,当你沉浸在忧伤之中时,是否想过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它的忧伤之美?

⑴请再放开声音朗读,边读边思考。有想法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⑵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如李商隐的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归纳学生发言,幻灯片:

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

雨巷:悠长、寂寥、迷茫。

颓圮的篱墙:破败、荒凉。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教师总结:看到油纸伞我们会想起断桥,想起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旖旎传说,想起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想起少女玲珑的舞姿,想起歌曲动听旋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淅淅沥沥的春雨滴落在油纸上,想起寂寥的音响,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颓圮的篱墙边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焉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种幽深空蒙、迷离缥缈的意境美。

2、诵读诗歌,感音韵之美:

(过渡)有人说,诗是情感的铀,语言的钻石。的确,诗就像一条流淌的河,像一首绕梁的歌,当我们沉浸在“雨巷诗人”为我们营造的忧郁凄美的意境中时,是否感受到另一种美呢?

⑴ 指名朗读,读出情感。

⑵ 提问:我们感受到诗的总体节奏是舒缓悠扬的,诗人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处理造成的呢?

明确:

①、每行三顿。

②、单字顿都设在行首。

③、复沓手法的运用。

④、叠词的妙用。

⑤、诗的押韵,每节押“ang”韵二、三次。

⑥、使用排比。

⑦、大量带有很浓情绪色彩的。词: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

⑧、双声叠韵词:芬芳、彷徨、惆怅。

教师总结: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种音韵美。

3、探究意象,悟情境之美:

(过渡)文学欣赏中有一句经典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有不同的理解。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彷徨在寂寥、悠长的雨巷就是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有何含义呢?

讨论:《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点拨:

⑴ 根据本文故事情节看:

爱情诗。

⑵ 从诗歌传统角度看:

理想。

屈原《离骚》“香草美人”象征高贵的爱国精神;

郭沫若《炉中煤》“年轻女郎”意象象征祖国。

⑶ 知人论世,课件显示背景(“我”的补充──另一层面的“我”,将来的“我”)

教师总结:无论怎样理解姑娘的形象,我们看到诗人最终都没有放弃对姑娘的期望,没有放弃对美与理想的孜孜追求,尽管在诗人求索的过程中有惆怅、迷茫、失落和感伤。所以,有人说戴望舒是一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寻梦者,在他身上体现着一种苦苦追梦的执著美。

四、【结语】

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逸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别样的美。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戴望舒,走进他的雨巷。

(课件播放朗诵)

五、【作业】

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六、【板书设计】

望 意境美──音韵美──执著美

七、【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各种各样的感受盈满于胸:对诗歌的热爱、与学生分享诗情的期待、对讲解清晰一首现代诗歌焦虑、初次尝试的紧张、身边热情同事提醒的茅塞顿开、课堂上学生精彩回答的感动、少年锋利语言的赞赏……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这节课做了一些尝试:营造环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讨论和感受。文学的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古诗与现代诗有许多相通的东西,其中的继承和超越需要仔细了解和分析……

《雨巷》教案 25

1.2 雨巷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教学设计

(一)教学难点、重点

1.学习象征的用法

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预习要求:熟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通过朗读来细细品味本文

2.通过细节进一步体验感知

二、教学步骤

(一)读课文,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感受。

(二)听录音,再谈谈你的感觉。

(三)放背景音乐,共同朗读体会。

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 这首诗很美。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我们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人、事和作品吗?对。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三)由意象体验意境

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 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由这些意象,结合本诗说一段话)

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里,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她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

在诗中,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却使我们觉得形象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形象构成了一种特殊关系。 在这朦胧的意象中,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

有人说,《雨巷》是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来掩盖丑恶的“真实”的“自我解脱”,是“用一些皂泡般的华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和读者”,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间律美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

有人说,这诗如中国的水墨写意,只尽情地渲染情感,发散着自己忧愁与迷惘,“我喜欢你彷徨中的美丽,我铭骨你遗憾时的忧伤”。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对意境的解析,自己体会本文的意境

2.象征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步骤

(一)读课文

(二)意象的解析

1.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对江南雨巷有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寂静、幽深、湿润,小巷两边是寂寞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背景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

2.油纸伞。这是件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这一方面避免喧宾夺主,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油纸伞本身具有复古、怀旧的特点,和幽深寂静的江南小巷相遇,飘着寂寥的雨,整个情景平添一份冷静、凄清氛围

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花的形状象结,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 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三)写作背景

“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 有句俗语叫“文如其人”。作者戴望舒是怎样一个人呢?了解了诗人,能更好地理解诗作。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竹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来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这是低沉的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诉和自白里,我们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吗? 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痕在诗句里流动。即使是当时的青年也并非那么容易受着“欺骗”。人们读了《雨巷》,

并不是要永远彷徨在雨巷。人们会憎恶这雨巷,渴望出离这雨巷,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

(四)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Symbolism)是十九世纪末期流行于欧洲(主要是法国)的艺术思潮。它的产生是对印象派艺术和写实主义所标榜的原则的反动,企图用视觉形象表达神秘和隐蔽的感觉。象征主义思潮创造了新的语言,开辟了表现的新途径。这种象征语言可称为「情绪的象征」,即通过细致复杂的一剎那感觉,来探测心灵深处最隐蔽的内容。在象征主义艺术家看来,可视的世界和不可视的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无限世界和有限世界,是彼此相互呼应和沟通的。因此,这类象征不论用抽象的或具象的语言,都是非常蒙脓和难以捉摸的,具有神秘的倾向。

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第一个大量利用象征主义方法写诗是李金发。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接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有人说;本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运用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邃、丰富,并具有含蓄美。那么的象征他的象征意义会有哪些呢?

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诗人在《雨巷》中运用了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丁香一样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它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的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

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雨巷》中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丁香一样姑娘的形象,就带上了更多的诗人想象的成人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又是作家驰骋艺术想象的结晶,是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戴望舒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诗论零札》十三)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即因为它是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归纳]朱自清先生说:“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雨巷》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佻,确实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幽微精妙的去处。

(五)艺术特色

1.《雨巷》的音节特色(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4.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雨巷》优秀教案 26

一、教学目标

1、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

2、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3、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点

诵读与鉴赏

三、教学难点

意象的把握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

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用具

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 导入

听歌曲《雨巷》。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歌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听完歌曲,教师提问:这首歌给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

这首歌曲《雨巷》是根据我国现代的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通过这首诗歌到底要表达怎么样的感情,看看与同学们的理解到底一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走进戴望舒的内心世界……

㈡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㈢ 难读字整音

彳亍 :(chi chu)慢步走,走走停停。

圮(pi) :毁坏、崩塌。

太息(tai xi):叹气。

㈣ 请同学朗读诗歌。

㈤ 听课件中的朗诵。

㈥ 分析诗歌

1、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这首诗歌美吗?

这首诗很美。齐声朗读,再一次感受诗歌的美。

2、背景

这首诗发表在1928年8月的《小说月报》上。19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诗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被放出后隐居杭州,松江避难。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转入了低潮。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大革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心头沉重的忧郁,极度的苦闷,使诗人写下了这首抒情诗。

3、总体梳理诗歌内容(中间穿插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要让学生把这首诗歌大致背出。)

明确: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却又充满着浓重忧伤的抒情意境。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诗歌,一起感受诗歌的意境。

首先第一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梅雨季节小巷深处的阴沉图景:悠长寂寥的巷子,绵绵不尽的细雨,灰蒙蒙雨帘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心中怀着一点朦胧的希望,想遇上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这究竟是怎样一位姑娘呢,我们继续往下看,她既有丁香一样的色彩和芬芳又忧愁抑郁。她与诗人一样“冷漠,凄清又惆怅”。哀伤的心情和寂寥的雨巷相融合,使诗中凄凉的意境更加突出。(2、3)终于,诗人期待的姑娘如梦幻般的出现了,她美丽结着愁怨。,默默地“走近”,投出了“太息一般的`眼光”(4)等诗人跟踪而去,姑娘却象梦幻一样消失在雨的哀曲里了(5,6)在最后一节里除将“逢着”改为“飘过”之外,诗句与音节与第一节完全一样,诗人低回咏唱中叠往复,一个失意者的孤独和惆怅跃然纸上。作者的感情是低沉的,感伤的,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仍在继续希望着,追求着。(我希望……)

4、段落分析

一 (1) “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二 (2-6)“我”遇见丁香姑娘。

三 (7) “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

6朗读全诗,分组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堂课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问题,让你们分组讨论,现在就请各组委派一个同学把你们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这首诗歌写的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丁香”,“姑娘”,“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的“我”等意象反复出现,并感觉到在那朦胧飘忽,缠绵哀怨的意境中,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内心情绪——诗人寂寥,愁怨,梦一般飘忽不定的情绪。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这些意象。

二、意象的解析

1、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2、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 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三、大家讨论分析丁香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教师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四、艺术特色

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

2、复沓句式的妙用。

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3、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4、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使得音节舒缓悠扬。

5、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