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细算》教学设计(精选5篇)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精打细算》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范文 篇1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5-11345-02

1 引言

在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中最小二乘法是广泛运用的研究和验证二个变量关系的最佳算法,但是几乎所有用者都会感到其算法的烦琐、易出错,尤其对于10组以上的数据手工运算简直不可能,而传统的基于DOS平台的程序操作难,功能差,笔者为了配合实验教学,利用Microsoft Visual C++(简称VC)的强大数据计算能力和图形处理能力,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系统。

2 最小二乘法算法简介[1]

设变量x、y间存在线性关系 y=a+bx(如非可变换),对测量值(xi,yi)

可得b=Sxy/Sxx,a=y-bx,而反映其线性关系的相关系数为 ,|R|必须大于对应临界值R临,才认为数据间存在线性相关。

3 系统求

作为用于科研、教学的软件,笔者从用户的角度认为新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

3.1 数据录入方便

可以方便地录入各种数据,录入后还应可任意修改,灵活性、方便性强。

3.2 计算功能强大

系统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功能强的特点。不仅要求能算出所求参数a、b和他们的标准偏差,还要求能算出线性相关系数。所以本系统设计中,数据变量采用VC的Double双精度型,其长度为8个字节,基本能满足科学研究的精度要求。

3.3 具有判断功能

系统要求能进行线性相关判断,确定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能判断出不符合条件的粗差数据,并能将其迅速找出。

3.4 具有图形功能

对输入的各组数据能完成打点、连线等图形显示。对计算的结果能绘出其标准直线。本系统中采用了智能比例技术,不管输入的数据怎样变化,其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研究人员可以非常直观仔细地进行研究。

3.5 具有保存打印功能

对输入的数据能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对输出的图形能打印(含打印预览)出来,对数据的详细研究,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功能。

另外,系统应具有易用性的特点。本系统设计为可以通过菜单、快捷键、工具栏和弹出式菜单四种方式操作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上手。

4 系统设计

启动VC6.0,用MFC AppWizard创建一个Single Document应用程序。设置菜单如下图,插入5个DIALOG分别为IDD-DlgSet(设置参数)、IDD-DlgLrsj(录入数据)、IDD-DlgJsjg(计算结果),其它为帮助对话框(含肖维涅舍弃判据系数表、临界相关系数R表、用户反馈表等),用Class Wizard 为菜单建立相应的MESSAGE MAP,为对话框创建相应的类及成员变量。

部分关键源程序如下:

限于篇幅略去了一些简单的VC自动生成的代码,并略去了Splash Window 和PopupMenu等功能代码,主要重点放在算法和设计思想上。

5 结束语

本文详细描述了最小二乘法系统的开发方法,并利用了VC6.0这个强大的开发工具,描述了其开发的过程。(本系统在VC6.0、WindowsXP下调试通过,并在我校大学物理实验室使用,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杨述武。 普通物理实验(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4-6.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范文 篇2

细节是课堂的基本单位和最小构件,但它却可以以小见大,折射各种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呈现或成功的精彩或失败的瑕疵。细节体现于一个精巧的教学设计,体现于一个数学情境的合理化设置,体现于学生精彩回答的瞬间,体现于师生思维碰撞的生成点。正因为如此,关注细节,应该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教学追求。

一、 细节,彰显教学智慧,提升教学品味

细节是对教学惯性的再思考,是对教学活动的精加工。简言之,课堂教学要从“细”字上下功夫,这本身也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因为数学学科更偏重理性思维,精细正是培养缜密思维的最好方式。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现并挖深每一个细节背后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特级教师张齐华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出示了一个这样的画面导入新课: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一颗小石子,水面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张老师便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水圈儿,有的说看到了圆……看似这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导入而已,但在这堂课即将结束时,张老师再次出示了这个画面,他问学生:“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和解释这一现象吗?”通过课堂上的探究与学习,学生已然能很自然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语言来回答这一问题。有的说:“小石子投入的地方就是圆的圆心。”有的说:“形成的这些圆的半径由里到外越来越大。”还有的说:“这些圆是同心圆。”这样一个小小的课堂细节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许我们很多数学教师的习惯做法是使这堂课在各种美丽的圆形图片的欣赏中结束,或者在一道开放性的习题中结束,但张老师却没有把教学活动流于那些表面热闹的形式,而是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细节,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再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从生活中“入”,又从生活中“出”。正是张老师对课堂细节的捕捉和利用,使我们在感受到数学课堂结构的整体美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细节处理的功能和价值。细节,这个被我们习惯性忽视的视域,蕴藏着丰富美丽的数学资源。

二、细节,做足教学准备,落实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实践的,因此,细节不是为了体现那些宽泛空洞的教育理论,而是这种实践活动中实实在在的“一砖一瓦”。数学教师要抱有“勿以细小而不为”的态度和对教学至真至善至美的追求。关注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数学小问题,是我们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精细化,也是数学课堂走向精品化的必由之路。那么怎样做到精细化呢?正如课前对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细节也是可以提前预设的。最近听了一位老师讲授六年级《利息问题》一课,在引导学生得出利息的计算公式后,这位老师出示了这样道练习题:“2007年10月,亮亮把2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三年(整存整取)。到期后应得利息多少元?按规定缴纳利息税后,实得利息多少元?(当时银行公布的三年期储蓄年利率是5.22%)”老师指名一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各自列式计算。在展示答案集体评议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按这样的三部计算来完成的:200×5.22%×3=31.32(元),31.32×5%=1.566(元),31.32—1.566=29.754(元)。这位老师在讲到第三个算式“31.32—1.566=29.754(元)”时,似乎想到了什么,就问学生:“最后的答案29.754元正确吗?”在老师的多次提示下,有学生说: “不正确,因为钱数不会出现三位小数。”老师很高兴地说:“对了,你真细心,所以29.754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得到29.75元。”从这个细节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这位老师在课前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他课前把这道题先做一遍,就会发现该题出现了钱数是三位数的情况;二是在实际的存取款过程中,当计算出现三位小数时银行到底是怎样处理的?正如在此教学细节中,第二个算式“31.32×5%=1.566(元)”已经出现了三位小数1.566,那么是在这里就保留两位小数还是要在求到29.754元再保留两位小数呢?保留两位小数时又该采用什么方法?这些细节问题应该是教师课前就该处理好的实际问题。只有以严谨的态度把数学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细,才能将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三、细节,盘活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行为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范文 篇3

一、简化运算过程,提高运算速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计算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计算正确,保证得数的精确性。在精确的基础上又要做到计算迅速,既具有敏捷性。要使计算敏捷,关键是善于把握算式中实质性问题,尽量简化运算的中间环节,灵活地加以运算。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舍弃和压缩无用烦琐的中间思考过程。例如计算125×800时,可把每步按口诀计算的环节压缩,直接说出或写出125×8的得数后再扩大100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运算速度

二、提出观察要求,教给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观察是思维的前提。没有精确细致的观察,就不可能有准确无误的发现。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还缺乏观察的目的认识,以及观察的方法。例如,当一道计算题出示以后,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题目,不仅要纵观全题,把握题目的基本特征,弄清运算顺序,还要观察数字特征,以及数字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简算因素,化繁为简,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三、突破思维局限,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突破当时思维活动的局限性,把思维活动的范围扩展到必要的广度。例如计算14÷3×12,有的学生一见题目就问老师:“这题开始除不尽,要求保留几位小数。”这些学生就是为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的局限性所牵制,如果这些学生具有思维的广阔性,运算就可以这样进行:14×12÷3。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启发学生敢于设想,大胆联想,打破思维定势,随时注意从不同角度寻找思维方向,寻求解题途径,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四、探求简算途径,创造简算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范文 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应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理论知识较枯燥、抽象的学科。加上现阶段的小学生学习任务主要都放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上,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教学变得举步维艰。实践证明,如果单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去教学,学生学起来容易困乏,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计算机教师更应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多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而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的课件,能够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把抽象、枯燥、难懂的计算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中,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

譬如,教学《打字的基本功》一课,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了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运用该课件分别向学生演示:①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应养成怎样的良好姿势。我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位小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打字。”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应注意哪些姿势?”②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双手应轻放在键盘哪些键上。我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键盘示意图”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双手各个手指应分别固定在哪些键上?”③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双手是怎样分工管理键盘的。我又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键盘分工管理图”,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各个手指对键盘的‘管辖范围’怎样?”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引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样,既节约了讲解枯燥知识的大量时间,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促进教改创新

多媒体的教学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会有教材不会合理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把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同样看待,研究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因为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它媒体的优势,而没有达到其它媒体的最佳表现力。如幻灯的高清晰度和电视大容量的活动图像和动态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它媒体,共同发挥出综合效益。

2、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如形态学内容,微观、宏观的教学内容,机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实习教学内容,实验技能训练课内容,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

&nbs

p; 3、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长,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4、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 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的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

5、研制多媒体教材要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创新,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性,了解最新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努力取得教学中第一手的实验资料和新的理论认识,积极探索精品制作与教学创新点相对应的良性循环路子。

三、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进行开放教学和协作学习

多媒体教学要发挥出更大的功能效益,开发网络教学是21世纪的主题。实现实时交互的计算机多媒体远程教学,与广播电视大学不同的是,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在线式或离线式(e-mail)信息交流,提出问题,接受指导,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面对面教学的效果,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交互式教学。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多媒体的教学应用,网络教学比智能化教材的发展要快的多,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一方面是智能化教材的制作难度大,普及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只有在网上才能最广泛地,最自由地被充分利用,应用范围广,见效快。

结束语

未来的教育是以科技为主导的教育,未来的教育模式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无论如何,其发展趋势将会以计算机多媒体智能教育为主要特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推进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合理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积累经验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地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手段,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范文 篇5

精细化管理理论最早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它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管理成本为目标的管理方式。也就是将精确、细致的思维和管理模式引入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中,通过细化岗位职责,明确管理责任,有效控制风险,使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用最小的成本创造更多的财富。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是指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信息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对预算任务分解细化,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责任制度、监督和评价机制,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进行预算管理,针对关键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执行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二、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一)细化是根本

细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目标分解细,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考核等各个环节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岗位,形成细化的目标体系;(2)职责界定细,根据目标分解,细化岗位职责,落实职责到人,做到无遗漏、无交叉,保证各岗位之间既协调配合又相互制约;(3)制度要求细,制定规章制度要具体,可操作性强,可能出现理解歧义时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增强制度的执行力;(4)过程监控细,过程监控要针对重点和关键点,关注实效;(5)考核评估细,细化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过程、奖惩措施等,重点解决执行与不执行一个样,执行好坏一个样问题。

(二)量化是重要手段

在预算执行、监督控制、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等过程中,注重使用量化手段,使执行者更加清楚明了。

(三)流程设计是关键

坚持规范管理、精简程序、明确要求、分清责任的原则,健全和优化预算管理工作流程,使预算各个环节的运行更加高效。

(四)预算定额体系是基础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如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水电办公及实验用房等分配定额,使学校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三、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及具体措施

(一)建立完善预算编制程序

改变原来由财务部门根据以前年度数据和对预算年度财力预测确定预算方案的做法,充分征求预算执行者的意见,使预算和工作规划紧密结合,实行“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程序。每年9月份,财务部门布置下年预算,各学院、机关各处室(以下简称预算单位)按照要求上报本单位预算建议数(一上);财务部门整理汇总后,对正常运行经费预算数提出初步意见,对专项经费组织专家(专家库随机抽取产生)进行评审,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排序,根据财力提出纳入年度预算的项目及金额,财务部门据此编写预算草案,报校财经委员会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反馈给预算单位(一下);预算单位根据反馈信息修改并上报本单位预算建议数(二上);财务部门汇总报校财经委员会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以正式文件批复预算(二下)。

(二)建立完善预算决策机制

由于体制或机制上的原因,我国许多高校资源配置权仍掌握在行政管理部门手中,真正懂得业务的部门缺少话语权。进行预算精细化管理,要建立预算决策制衡机制,充分发挥大学学术组织和学术人员的积极性,使掌握教学、科研运行规律的专家教授参与经费预算决策过程,通过学术力量和行政力量的有效制衡,增强教育经费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细化预算编制

财务预算是单位年度内要完成工作计划的货币表现,应根据客观需要和工作任务有机结合,编制细化至明细科目的经费预算。具体做法:将年度工作计划分解成具体的任务,细化任务对应的经济业务,将经济业务和会计科目有机结合,并预计支出金额,完成预算编制。预算细化到科目,一方面可以发挥预算作为经济工作“指挥棒”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经费支出的控制和考核。

(四)预算支出精细化管理

目前,高校在经费支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按批复预算执行,决算、预算“两张皮”;二是随意扩大支出范围,提高执行标准,过分强调业务的合理性,置合法性于不顾。加强经费精细化管理,在经费支出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合法性审核。保证每笔支出符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保证每笔业务的支出范围和标准有据可循。2.加强真实性和合理性审核。会计核算首先要保证票据的真实性,要通过网上查询辨别票据真伪。其次要对业务和票据的相关性进行审核。比如农业院校老师进行科研,经常要到田间地头,带车出行很有必要,由此产生汽油票报销问题,汽油消耗公私难分,一刀切全部不报或不加以辨别全部报销都不合理,须通过对票据相关性审核决定是否报销。经办人报账时要附书面说明,阐明开车事由、出发地、目的地、过路(过桥)费等,会计人员根据事由判断报销的必要性,根据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距离估算汽油费报销金额,根据过路(过桥)票据判断业务的真实性。对于事由充分,金额合理,预算相符,且有相应过路(过桥)票据支撑的业务就给予报销,否则拒绝报销。3.严格预算调整程序。预算一经确定,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一般不予调整,如果由于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确需调整,要履行严格的预算调整程序,经审批后执行。4.严格结算管理。按规定进行转账结算和公务卡结算,从严控制现金支出。5.建立经费支出预警系统。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对预算项目除进行总额控制外,还要对预算项目对应的明细科目进行控制。以图1中操场维修为例,不但要对操场维修的经费预算总额进行控制,还要对操场维修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以及租赁费等进行控制,控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预算下达后,将预算项目对应的会计科目支出控制数输入财务管理系统,当某项开支达到此控制数时,财务管理系统发出警示,禁止操作,促使经费负责人分析支出偏离预算的原因并进行及时调整。6.完善经济责任制。强化经费审批人的责任意识,根据经费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细化各级财务管理人员的权限职责,确保各级经济责任落实到人。

(五)完善预算监管体系

监管到位,违反规定的要受到应有惩处,使经费使用者和审批者时刻感到头悬“达摩克利斯之剑”,对财经法律法规心存敬畏,自觉依法合规办理经济业务。加强预算监管,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管、外部监管和民主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1.加强高校内部监管。内部监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和监察部门对高校经济活动的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规范审计时间、方法、范围、频率等,发现问题,重在整改,对于严重违规事件,责任追究决不姑息,整改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发挥警示作用。学校纪委、监察部门负责受理经济业务违规、违纪行为投诉和举报,并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及建议。2.加强高校外部监管。外部监管是指国家机关和社会对高校的监管。内部监管有局限性,有些业务特别是合理不合法的业务是在相关领导同意下进行的,这时的外部财务监管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除主管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对学校有计划监督检查外,学校每年要从重大项目中随机抽取2—3个,委托社会第三方进行审计,发现问题,举一反三,杜绝同类错误再次发生。3.加强民主监督。完善大学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利用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强财务信息公开,不仅披露年度财务预决算数据,还要公开重要经济决策和重大会计事项等,自觉接受教职工生的监督。

(六)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机制

绩效管理是确保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一环,其主要内容:一是建立经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实施经费绩效考核评价;三是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1.细化绩效考核指标。根据高校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校实际情况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征求管理职能部门和各学院意见和建议,确保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指标设计中要注重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一是考核指标必须和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为大家所认同;二是考核指标必须能被清晰地表述出来;三是对考核指标的实现程度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结果。2.客观公正地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成立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负责人、专家教授和教师等参加的绩效考核小组,改变学校年度工作考核和财务考核“两张皮”现象,将当年工作计划完成与资金使用情况同时考核,财务考核与工作考核同时进行,综合评价。3.实行考核激励机制。做到考核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营造奖罚分明的工作氛围。对考核优秀的单位,除了大力宣传和表扬外,还可以使用经费调节手段提高考核实效。比如对各学院的考核,学校年初可预留学院一定比例的预算经费,根据考核结果分别采取奖励、返还、没收的做法:对于考核结果后三名的学院,学校没收预留经费;对于考核结果前三名的学院,学校不但返还预留经费,而且给予奖励,奖励资金来源于考核结果后三名学院没收的经费;对于考核结果中间的学院,学校返还预留经费,但不予奖励。

四、高校精细化管理条件保证

(一)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撑和重要手段,学校要根据经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路和网络技术相融合,通过软件功能开发,使流程控制替代人为控制,规范控制替代经验控制,促进管理更加科学和富有成效。通过下面的宿舍调整事例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在精细化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学生宿舍调整是高校常见业务,住宿费需要根据宿舍变动多退少补,高校常见的做法:后勤每学期将调整信息报到财务处,由财务处一个一个变更学生住宿费标准后进行结算,后勤、财务信息传递与变更工作量大,且易出错。云南农业大学针对这一问题开发了住宿费管理软件,打开软件的“住宿地图”功能,学生宿舍楼、楼层、床位以及所住学生信息一目了然,学生宿舍调整,只需宿教管理部门在该系统中进行宿舍信息变更,财务处打开住宿费结算功能就可以实现住宿费的多退少补,使学生住宿费结算更加及时、准确和高效。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现代管理最主要的特色是制度管理,实现经费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是保证,学校要在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大框架下,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互相制衡的原则,制定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不留空白和死角。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规章制度要具体、细化,必要时出台实施细则,使财务工作不仅达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且使教职工知道如何“循”,如何“依”。

五、结束语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