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教学目标 :
• 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 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 通过学习,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而成的。
•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做合理的想象,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 ]
第一环节:
o 创设情境、由鲜明意象导入 新课(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小点)
• 教师借助多媒体或图画也可以是课文插图,导出“矛”和“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讲述对图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后小结:“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 揭示课题:
教师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样武器,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设想,如果把它们的优点集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呢?
第二环节:
借助识字工具阅读课文,交流识字(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
1、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借助字典、工具书查阅生字,认字。(这个活动也可以放在学生预习时就完成)
2、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在学习伙伴间交流识字方法。(因为学生已经有两年多的识字经验,到了三年级上学期末,学习课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让学生自由识记。)
• 以“摘苹果”、“抓阄认字”、组词等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第三环节:读读画画,了解坦克的由来(这个环节分为8个小点)
o 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
o 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发明家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要求默读时找出有关段落,画出关键词语。
(本训练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1——4自然段的同时,勾画具有总结性的词语:“比赛 想法 发明”,勾画完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o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从这三方面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
o 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词句。
学生交流时侧重于两个训练点:
(1)理解这几个段落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难以招架”、“紧张危急”。
(2)体会比喻句的妙用。这个训练点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教师出示两个句子,学生比较a、b句子的不同点,体会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处。
a:对方的矛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b: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因为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进攻得非常激烈,发明家才会感到“难以招架”、“紧张危急”,才会产生发明坦克的想法。
在这里,结合对比喻句的体会,理解词语“难以招架”、“紧张危急”。
5、 让学生思考比喻词替换及用法,懂得替换了比喻词,比喻句的意思不变。(这个练习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的习题进行训练。)
“对方的矛雨点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6、读书作画,理解发明家想法。
学生边读书边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出坦克的样子,注意画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点,结合作画,指导学生说说矛和盾与坦克有什么联系,或议一议发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 学习第五节,理解内容,记忆词语。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五节,找出喜欢的词语和同学交流一下理解、记忆词语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诸如“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的词语等)
• 学生读了课文后,想想哪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最大?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更深化理解课文的中心)
第四环节:
• 拓展思路,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
o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或课外查阅到的知识举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也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最后一题“互动天地”进行说明。
o 质疑:让学生指出课文里不明白的地方。
o 解释:引导学生寻求答案。
第五环节: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也像发明家那样,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成为新事物的发明者吧。
作业 设计:(1)抄写生字、词。
(2)选用“…如…般…”或“…像…一样…”写一句比喻句。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时,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知道“矛”“盾”两个字分别是古代的兵器,然后让学生或画或表演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进入课文学习。学生基本在读了课文后就可以理解大概内容,所以我请学生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发明家是在恩怨把矛和盾结合的句子,接着再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说,我相机指导学生品味了“雨点般向他
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词语来理解。最后再抓住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这四个词语统领全文,突破重点。
另外为了学生理顺文章的顺序,我反复地研读了课题——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它们的优点是什么?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这个想法怎样产生的呢?因此,我就让学生在同伴中互相说一说。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发明家在比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发现了各自的优点,然后再不断思考,想到了发明一种新的东西,使它集合两者的优点,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发明了坦克。当我再读文本时,发现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句话其实就是对课题的很好的诠释,也蕴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从这句话入手前后勾连。那么,如何引入这句话呢?这时就想到了这四个词语,在词语教学中引出这四个词,“同学们,文中有一个句子,把这四个好词语都用上了,请大家找一找,认真地读一读”。这样的衔接自然贴切。学生也很快找到答案。在复习时,还让学生默写了这句话,以突出这个重点句子。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已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再集体读最后一段,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让学生知道以后写一个道理时就可以用事例来说明的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学生一时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双层汽车、带橡皮铅笔等,学生经提示马上也说了一些。如带灯泡的钢笔,带音乐声的拖把等等。这样学生通过学文后可以在生活中去寻找类似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学以致用。
活动目标:
1、学习成语故事,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寓意。
2、自己所知道的成语故事。
活动准备:
矛和盾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引出话题。
1、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两样东西吗?它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
2、教师小结:这两样东西是古时候打仗用的武器。长长的,一头有锋利的尖刃的叫矛,是用来刺杀敌人的。这个椭圆的铁牌叫盾,它很坚固,是用来当住矛的。
二、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游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1、幼儿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前后一致,不能对立。
四、告诉幼儿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五、幼儿学说故事。
1、幼儿自由结伴,自由讲述故事。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事。
六、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教师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2、个别幼儿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3、教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活动反思:
开学初, 执教《自相矛盾》,原本信心十足,特意邀请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来指导作课,但一堂课下来,却让我汗流浃背,面红耳赤。
上课伊始,我是这样设计:
1、先板书“矛 盾”,让学生谈谈对矛与盾的认识。学生对说的很好。
生1:矛就是古时的一种进攻的兵器,可称为长矛。
生2:盾是古时战场上用来防御的武器。
2、分别出示了矛与盾的图片,让学生从形态上更直观的认识它们。
3、用矛和盾可以组成一个成语(自相矛盾),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吗?
(一生很顺利的讲完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进行到这里,还是比较顺利,学生回答的也很精彩,但好景不长,我没有调控好课堂。
文中有两句话是卖矛与盾的人说的,原句是这样:“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他说话的语气,我从夸口入手,让学生理解夸口的意思,学生说的很好,但我没有注意倾听,同时学生在读这两句话的时候,总是读不出夸口的味,这时我就开始紧张了,因为上课之前我也没有练过该怎样读,很想范读,可后面坐着那么多的老师,我一时头脑懵了,更不知道如何指导读好了。
而接下来的教学,就很快陷入一种混乱状态,课前的预设完全打乱,我的心不禁怦怦直跳,而脸庞不时有豆大的汗珠流淌。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次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没能吃透教材,导致不能自如把握。二是对预设好的教学过程过于依赖,没能灵活地处理好生成的问题,不能把握教育契机,调控课堂的能力急需提高。四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自读自悟,自由表达的空间太少,更多的时间是在唱独角戏,牵领学生太多,没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及表达欲望。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寓、矛、盾、誉、吾。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交背诵。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成语包含的道理。
4.以此积累词语,进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观察、聆听、想象等能力及语言创新能力,启迪智慧。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词义,弄懂寓意,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表达。
教学手段及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讲授、讲解、讨论、模仿、运用、回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矛与盾》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二十五课内容,短小有趣,借买矛与盾的故事讽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现象,耐人寻味。文本资源与现实联系点较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开展思维和语言训练。
教学过程
一、沟通
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希望同学们积极思考,努力听讲,踊跃发言,展示才能,共同上好本节课。
二、回顾、朗读、揭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古文?
2.幻灯片出示古文《学弈》。朗读提问:古文中包含了哪个成语?学生回答后小结:希望同学们上课也要这样专心致志。
3.体会“弗”:弗若:不如;弗许:不允许。你还能说两个带弗的词吗?(弗能:不能;弗敢:不敢……)
4.揭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的古文,也是一则有趣的而且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的古文。(板书课题:25.矛与盾)
三、学习《矛与盾》
1.出示幻灯片:题目、图和学习目标。
2.明确学习目标(朗读学习目标)。
3.看图:说说图上内容,小结。
如果想查找更过相关资料,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谢谢合作!
4.让我们来看动画片(点击“请看动画”)
5.朗读课文:A、范读;B、试读、指导、幻灯划出节奏、自由读;C、齐读,小结朗读情况。
6.学习生字并体会课文内容:A、本课要学的生字有:寓、矛、盾、誉、吾;B、幻灯放大生字逐字识记,并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如,学习“矛”,可以提问“课文中的那个人怎么吹他的矛的?你能不能模仿他的口气吹一番呢?”等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C、书写这些生字。
7.体会句子意思:A、思考每句意思,同桌小声讨论;B、幻灯逐句出示古文,讨论、理解或表演,再幻灯出示句意;C、齐读译文。
8.拓展语文思维空间:A、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吗?B、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小结,然后再提示“请认真看和听动画片”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及表情还有当时的环境,特别要注意两部动画片的不同之处。C、谁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呢?相信你说的比动画片上的还好,可以说整个故事,也可以说其中的一个小片断。D、自由发言,小结,幻灯出示译文朗读。
9.运用和体会寓意:
A、提示:读和这则寓言看了动画片后,大家会觉得好笑,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常会遇到这类似的好笑事。
B、幻灯出示句子,提示:下面的句子哪些有自相矛盾的现象发生呢?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
(1)教室内人声鼎沸。正在演讲的班长高呼:“都不要讲话!”。
(2)墙上写着四个字:“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
(3)一直不努力,未来成为科学家。
(4)一边跟人家说减肥要少吃点,自己胖得走不动了还天天大吃大喝!
(5)告诉孩子要守信,可自己常说话不算数。
(6)天天说开阔学生视野,但一年一次都没春游。
(7)自己想成绩好但又怕上课、背书、做练习。
(8)美国一边说要维护和平,一边又发动战争。
(9)不想同学骂自己,可是天天骂同学。
(10)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11)我们班基本上一半同学达到体育锻炼标准。
(12)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13)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错了。
(14)他一坐下来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但想到农民伯伯正在雨中夺粮,他哪里还睡得着呢?
(15)我们全班同学都参加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只有王小芳、胡新刚两个同学因为有病没有去。
(16)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把题目从左到右反复看了好几遍。
(17)全班所有同学基本上都制定了学习计划。
C、讨论上面的句子谈谈体会。
D、幻灯出示作文一篇:《自相矛盾的王叔》,指名朗读。
自相矛盾的王叔(徐敏琳)
清晨,空气格外清新,我背着书包悠悠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伴随着马达声,身后传来一声呼唤:“琳琳,上来坐车吧!”一辆摩托车驶到我的身旁,原来是王东的爸爸送他上学。我谢绝了王叔,他们便开着车子走了。突然,前面十字路口的那盏红指示灯亮了起来,可王叔却硬是冲了过去……
看了这,我愣住了。有一次,我到王东家,王叔带回一本交通安全画册,里面许多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照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王叔还给我们讲交通常识和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他说:“过马路时必须‘一慢二看三通过’。”
王叔理应是遵守交通规则的模范,可是他说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真是“知法犯法”。这样,不但不会给周围的人做出好榜样,而且会给人们带来更坏的影响。
难道这不是做事自相矛盾吗?
E、小结:看了这么多的实例,你能总结出《矛与盾》这则寓言的寓意吗?
F、幻灯出示练习题,填空再幻灯出示答案:
寓言是通过虚构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就是()。《矛与盾》是一篇古代()故事,故事中包含的成语是:()。这则寓言的寓意:()。
10、拓展练习:
A、这个人能不能卖出去他的矛和盾呢?
B、你能不能想个办法帮他卖出去吗?
C、讨论各持己见,小结,幻灯出示《新自相矛盾》朗读。
新自相矛盾
那个人什么也没卖出去。他想:今天一无所获,回到家我该怎么说啊!哦,对了!有主意了。他扛着矛和盾回到家。妻子问:“叫你别吹你非吹不可,看,什么也没卖出去吧?”“我虽然没卖出去,但我有了个好主意,你要帮助我,明天你去西城卖矛,我去东城卖盾,怎么样?”“那饭谁做呀?”“我们可以出去吃啊!”“但是……”“就这么定了。”第二天,他俩分头走了。妻子在西城喊:“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盾都戳得穿!快来买啊!”丈夫在东城喊:“快来买啊!我的盾坚固的很,无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天没黑,他俩就把矛和盾卖光了。妻子和丈夫非常高兴,一起去餐馆大吃了一顿。他俩异口同声地说:今天过的可真愉快啊!
11.朗读原文,背诵,积累词语。
12.再看动画片《自相矛盾》。
四、作业
1.把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记录下来。
2、用自己的话把《矛与盾》这个故事写出来。注意写活卖矛和盾的人吹牛的情形。
3、给卖矛和盾的人出个好主意,让他锋利的矛和坚固的盾快点儿卖出去。并写下来这个好主意与同学们分享。这可是智慧哦。
4、课后与好朋友一起表演卖矛和盾。并把表演经历写下来。
(可以任选一题也可都做。看你喽!)
5.读读写写: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
自给自足自觉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奋勇自强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弃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我陶醉自相残杀自高自大自作聪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
6.改一下下面句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使前后没有抵触:
A、教室内人声鼎沸,笑声轰鸣。正在演讲的班长高呼:“都不要讲话!”。
B、黑板上醒目地写着四个大宇:“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
C、不努力学习未来成为一名知名的科学家。
D、一边跟人家说减肥需要少吃点,自己胖得走不动了还一边往嘴边塞东西!
E、告诉孩子做人不能说话不算数,可自己常说话不算数。
F、天天开会说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可是一年一次都没春游。
G、自己想成绩好但又怕上课、背书、做练习。
H、美国一边说要维护和平,一边又在发动着战争让世界不得安宁。
I、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J、我们班基本上有一半同学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K、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L、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错了。
M、不想同学骂自己,可是天天骂同学。
N、一边说自己的矛锋利无比,一边说自己的盾坚不可摧。
O、劳动了一整天,他实在太累了,一坐下来,他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但是,他想到农民伯伯正在雨中夺粮,哪里还睡得着呢?
P、清明节那天,我们全班同学都参加了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只有王小芳、胡新刚两个同学因为有病没有去。
Q、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把题目从左到右反复看了好几遍。
R、新学期开始了,全班所有同学基本上都制定了学习计划。
[教学目标 ]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者的意图,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
• 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 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 通过学习,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而成的。
•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做合理的想象,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 ]
第一环节:
o 创设情境、由鲜明意象导入 新课(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小点)
• 教师借助多媒体或图画也可以是课文插图,导出“矛”和“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讲述对图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后小结:“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 揭示课题:
教师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样武器,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设想,如果把它们的优点集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呢?
第二环节:
借助识字工具阅读课文,交流识字(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
1、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借助字典、工具书查阅生字,认字。(这个活动也可以放在学生预习时就完成)
2、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在学习伙伴间交流识字方法。(因为学生已经有两年多的识字经验,到了三年级上学期末,学习课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让学生自由识记。)
• 以“摘苹果”、“抓阄认字”、组词等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第三环节:读读画画,了解坦克的由来(这个环节分为8个小点)
o 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
o 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发明家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要求默读时找出有关段落,画出关键词语。
(本训练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1——4自然段的同时,勾画具有总结性的词语:“比赛 想法 发明”,勾画完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o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从这三方面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
o 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词句。
学生交流时侧重于两个训练点:
(1)理解这几个段落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难以招架”、“紧张危急”。
(2)体会比喻句的妙用。这个训练点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教师出示两个句子,学生比较a、b句子的不同点,体会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处。
A:对方的矛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B: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因为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进攻得非常激烈,发明家才会感到“难以招架”、“紧张危急”,才会产生发明坦克的想法。
在这里,结合对比喻句的体会,理解词语“难以招架”、“紧张危急”。
5、 让学生思考比喻词替换及用法,懂得替换了比喻词,比喻句的意思不变。(这个练习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的习题进行训练。)
“对方的矛雨点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6、读书作画,理解发明家想法。
学生边读书边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出坦克的样子,注意画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点,结合作画,指导学生说说矛和盾与坦克有什么联系,或议一议发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 学习第五节,理解内容,记忆词语。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五节,找出喜欢的词语和同学交流一下理解、记忆词语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诸如“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的词语等)
• 学生读了课文后,想想哪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最大?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更深化理解课文的中心)
第四环节:
• 拓展思路,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
o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或课外查阅到的知识举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也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最后一题“互动天地”进行说明。
o 质疑:让学生指出课文里不明白的地方。
o 解释:引导学生寻求答案。
第五环节: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也像发明家那样,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成为新事物的发明者吧。
作业 设计:(1)抄写生字、词。
(2)选用“…如…般…”或“…像…一样…”写一句比喻句。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是想通过多读、多背、多说来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理解寓言意思,水到渠成地得出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使学生既养成合作学习习惯又能独立自主地思考;在读中明理,又能联系实际,从中懂得:人在社会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古文朗读方法,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谈话导入:
1、师:在讲课之前,想问同学们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们都学过那些寓言?
生:(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坐井观天·······)
2、师:你能就其中的一则寓言,告诉同学们它蕴含的道理吗?
引出:(寓言:就是假托一个故事,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
3、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再学一篇寓言故事,那就是25课《古代寓言两则》中的《矛与盾》。
师:板书课题:矛与盾
师:同学们,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引出:(什么是矛?什么是盾?矛和盾都是干什么的?)
教师介绍,强调这是作用相反的两件兵器(为理解自相矛盾的寓意打下埋伏)
二、初读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
2、教师领读。(注意:语气、语调及节奏)
3、熟读成诵:大声自读、展示读、学生领读、齐读、男女比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读通,读熟,熟读成诵。
三、自主学习,细读感悟。
1、自主读:小组内理解寓言意思(借助书中的注释和小组讨论等形式,理解寓意。)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3、学生提出不懂和没有弄清楚的问题。
4、结合注释理解寓言的意思,感知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楚国有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耀说:“我的盾非常的坚固,什么物体也不能穿透。”)
这时老师拿起板擦说:“如果老师手中的板擦,就是这个楚国人卖的盾。如果你是这个卖盾的人,右面的同学你们怎样夸盾,才能引来别人买呢?”
学生畅所欲言:夸他的盾非常坚固···········(出示板书:盾————————坚固)
(2)、好!他的盾这样坚固,他的矛又如何呢?我们一起看第二句: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非常的锋利,什么物体都能穿透。”)
这时老师又拿起粉笔说:“如果老师手中的粉笔,就是这楚国人卖的矛,如果你是这个卖盾的人,左面的同学你们怎样夸矛,才能引来别人买呢?”
学生畅所欲言:我的矛非常的锋利··············(出示板书:矛—————————锋利)
(3)、这时有人说什么:“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你的矛穿你的盾,怎么样?”)
(4)、其人弗能应也。
(这个人无话可说了。)
师:为什么无话可说了呢?
共同总结:先说自己的盾非常坚固什么东西都不能穿透,(包括他锋利的矛)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非常的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包括他坚固的盾)”自己说的话自相矛盾。
5、通过这则寓言你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6、我们已经理解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了,而且从中领悟了蕴含的道理,你能用自己的话编一个小故事吗?
好!这就是老师作业超市其中的一道题,请同学到老师的作业超市去逛逛吧!
四、作业超市
1、用自己的话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家人听或写在日记本上。
2、用规范钢笔字,在练习本上背写这则寓言。
3、跟据这则寓言画一幅漫画
4、写一写,学习这则寓言的感受或生活中的自相矛盾的事情。
5、课下积累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五、板书设计:
矛与盾
盾坚固
自相矛盾
矛锋利
实事求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新词,认读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故事内容,感悟语言包括的道理
4、演一演这则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括的道理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用来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自相矛盾)同学们!请你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用一个词语概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自相矛盾)谁知到什么是寓言?(生说,如说的不对,可以在学完这则寓言后告诉老师答案)
一、自读课文
这则寓言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在叫卖矛和盾。第二、三句讲他夸口的情形,两个“不论……都”是他的话陷入了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4、5句讲的是,当他人问他:他却哑口无言了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
解释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长杆的一段装有青铜或铁质的枪头:盾,盾牌,用来访呼声体、遮挡矛枪箭。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三、演一演,加深记忆
四、明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需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而成坦克,形象展示它的神威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制作ftp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紧抓,学字疑题。
1.师课件出示两个手持矛和盾的人,询问学生:他们在干嘛?
生:———
2.师再让学生从图片中得知矛与盾的图象,可问:他们手持的是什么兵器?(课件出示矛、盾)
3.听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看师书写“矛”与“盾”。
边写边指导记忆:
矛:(最后一笔撇,好锋利呀!)
盾:开始两撇,真像是勇敢的小卫士。
4.紧接着再让学生仔细看图,矛和盾分别有什么作用?(课件演示)攻击、防守(进攻、自卫)
5.师激疑:矛和盾谁厉害?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总之我们清楚了,矛和盾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它们是相对立的两种兵器,现在有人要把它们团结在一起,用我们文中的新词来说,就是——集合。(课件出示词语),这集是生字,我们看,有那么多的笔画,好团结呀,跟老师书写一次。“集”跟“合”意思是一样的,他们组合在一起,似乎力量更大了。(再让学生齐读这个词)
6.师激疑: 似乎是像敌人的矛和盾现在被集合在一起,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谁来把自己的疑问告诉老师?
生:矛和盾互相集合会变成什么呢?
矛和盾集合,厉害吗?(课件显示)
二。初读课文,质疑寻疑。
1.师:a.这两个问题,我们都可以从课文中学到,来,齐读一次课题。
b.这篇课文有很多的词语要我们积累,老师先把一部分词带来,跟同学们见个面,会读它们吗?
c.哪个词不顺口?(课件出示:指名读、齐读)
2.师:现在老师放心你们去读课文啦!让我们带着刚才的?去读课文吧!(再次出现刚才的问题)
3.初步理解课文。
1)矛和盾互相集合会变成什么呢?——坦克
2)见识过坦克的威力吗?
三。深读课文,解疑生情。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课件展示坦克的威力。
2.能说说对坦克的认识吗?
3.我们课文是怎么展现坦克的风采?请同学们朗读第5自然段。
1)学生朗读。
2)用“~~~”划出坦克厉害,神威的句子。
3)让学生读。(评:a.句子是找出来了,但坦克的神威在你的口中没有展现。b.你不光找得好,还把我们带到了坦克的威猛中。)
4)你觉得哪几个词让我们充分感受坦克的神威。
5)适当点评并进行多种方式进行课文朗读。
6)师:学到这儿,我们不得不对那个发明坦克的人致敬。能夸夸发明坦克的人吗?
生:聪明,会思考……
(二).学习课文1—4自然段。
师:同学们真会夸,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发明家是如何想到发明坦克的?
1)看录相(资料)师:老师让你们静静地欣赏一段录相。
2)默读1—4自然段。
3)用——划出发明家的具体想法。
4)让学生读出发明家的想法。可指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然后……最后……”来说。
5)指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家是怎么把矛和盾集合成坦克。
6)课件展现发明家的想法。(运用坦克图片加以解说)
师:我们看,发明家就这样集合了矛和盾,发明了坦克。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懂得了什么?
生:……
四。课外延伸,易于悟理。
师:是呀,课文有一句话说得非常精典,跟同学们说得差不多。
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齐读。理解这句吗?之后,(课件点击“善于、集于、胜利”)
2)生活中,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事例,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变成新的事物。让人耳目一新,同学们能想到吗?
3)师:同学们,刚才同学们举的事例,让老师想到了这么几个词。
“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博采众长” (课件出示)
4)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易于悟理。
1.你能不能想一个合二为一的妙计改变你身边的小物品。(课件)
2.把你的想法写在本子上,交给我们喜欢人的手里。(课件)
六。深情小结,跃于实践。
同学们,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敢于实
践,一定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课时
一。再学习1--4自然段。感受发明家的思考过程。
二。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1.要求学生细读1—4自然段,大胆放飞自己的想像。
2.在班内交流,点评谁想得奇说得清。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矛和盾是我国古代战争时用的武器。
2、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游戏,让幼儿获得玩矛和盾时一手要用矛攻击对方,同时另一手要用盾保护自己。培养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
3、使幼儿懂得安全游戏,进一步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自制玩具矛和盾人手一副。
2、音乐磁带“功夫”;“雪花和雨点”,录音机一台。
3、对矛和盾有一定的了解。
4、小头盔每人一只。
活动过程
一、老师播放音乐“功夫”幼儿跟着老师边听音乐边做律动。
二、出示玩具矛和盾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通过老师讲解让幼儿初步理解矛和盾是我国古代战争时用的武器。
四、幼儿游戏“有趣的矛和盾”
1、两人一组一人拿矛一人拿盾自由游戏。老师指导幼儿一人用矛攻击一人用盾保护自己。
2、两人一组各拿一副矛和盾合作游戏。播放音乐“功夫”增加游戏乐趣。老师指导幼儿游戏时一手要用矛攻击对方同时另一手要用盾保护自己。提醒幼儿不能攻击对方脸部,增强安全意识。
3、每人戴好头盔继续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在一定的范围内向对方冲击进行游戏。
4、分组请客人老师和自己玩游戏。
五、放松游戏:“雪花和雨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预习学案:
我会读:
矛盾 手持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紧张危机 合二为一
履带 坦克 蜗牛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 哇哇直叫
我会填: 课文写了发明家
的事。
我不解:
在预习中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明过程
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呢?坦克在战场上它们又如何来发挥优势的呢?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带着好奇来一次神奇的“发现之旅”,请划出文中的找出一些简短的词句来体现发明家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整个过程,并填写下来。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 对了
三、深入探究:
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大家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出示课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五、总结:
同学们,集合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人生智慧。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希望同学们让“集合”成为智慧的种子,伴随大家开创美好的未来!
课堂检测: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jí hé jǐn zhānɡ wū ɡuī
( ) ( ) ( )
pào kǒu zhàn chǎnɡ bǐ sài
( ) ( ) (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予( ) 攻( ) 船( ) 炮( )
般( ) 饱( ) 矛( ) 功( )
三、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
1.对方的矛如 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 ,还是 。
2.坦克把盾的 、矛的 ,在战场上 。
作业设计: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进攻 集合
盾 防守 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