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安排特点是:第六册教材中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第八册教材中安排了三角形的认识,清楚了三角形的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册(第九册)教材是在先安排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再安排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所以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另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掌握,直接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2、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绝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但在学习中,教师必要的引导与帮助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外力因素。学生已经掌握的平行四边形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基于对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以及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探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通过数、剪、移、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探索能,。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三、教具准备
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方格挂图。
四、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教师应激发学生饿学习积极性,想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这个理念,并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究讨论”,“适当运用,体验成功”,“总结反思,拓展升华”这四个环节进行展开教学,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学内容,结合讲授,演示,练习和小组合作等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绿化校园,各班都承担了些校园的平整任务,这是五(1)班接受到的任务,挂图出示: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不规则的地,“你能帮忙计算出这一块绿化区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运用数格子的方法求面积,接着引出探究的问题:如果很大的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数不过来的时候,怎么求面积呢?
2、合作交流,探究讨论
在操作之前先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
(2)想象一下转化后的图形的样子,你打算怎样转化?
(3)通过比较转化成的图形和平行四边形,你有什么发现?
同位之间先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汇报。这个时候可以分发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的卡纸,运用“割补法”能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什么图形?学生边演示边汇报。有的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将其剪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后通过平移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有的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将其剪成了两个梯形后通过平移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还有的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高将其剪成了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后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且可能发现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转化成的长方形面积相等,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相等,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和转化成的长方形的宽相等。在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紧接着追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那你能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想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吗?”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3、适当运用,体验成功
(1)结合课开始的那个求平行四边形绿化区面积的题,运用公
式再次求出面积,体会公式运用的简便之处。
(2)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分米,请你猜一猜它的底和高各应是多少分米?看谁猜出的答案最多。并说明等以后学习了分数,还会有更多的答案。
4、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鼓励学生先回答,然后再总结,使学生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从知识、技能等方面加以归纳,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再次体会学习的方法。
六、对于本节课设计的说明:
首先运用生活中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完成了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成为一名探索者,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让学生掌握用数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做完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要恰当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评价,针对这一理念,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说出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要找出其闪光点,及时肯定,给予鼓励和赞扬,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生成性问题,也要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解决。
一、 案例背景:
执教班级是五(3)班和五(5)班,这两个班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知识面较广。
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25-26页探索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前,学生只学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而平行四边形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个直观模型,有关平行四边形特征等知识一无所知。鉴于上述种种情况,对教学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以利于这次探索活动有效地开展。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以来,我崇尚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空间。
二、教材简析: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清楚了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若想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另外,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后面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会起到积极的迁移作用。
三、教学诠释与研究。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教学不止一次。以前教的是人教版教材,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借助剪、拼的方法。利用形变积不变的道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教学时,我让学生动手剪、拼,把平行四边形拼成了长方形之后,我就开始下面的启发式提问:①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②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③转化前后两图形之间什么没有变?启发学生讨论,回答。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一般都能得出正确结论,课堂教学进程是一帆风顺的,“效果”是好的。
现在再来审视一下以前的这一节课堂教学,我发现在这种看似良好的效果背后,却潜伏着大的危机:在这样的课堂中,问题由老师提出,思维的路线由老师操纵,学生究竟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成分?这样的课堂教学貌似“启发式”,实则是由教学操纵的“包办婚姻”,学生是没有“自主权”的。若长此以往,学生只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而不是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高手。我们知道,创造源自问题,这样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还有创造性吗?
如今,我又开始教学这一内容。不同的现在使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新教材。这一内容出现在五年级数学上册,标题是“探索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材首先展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草坪,如何计算这块空地的面积?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思考如何去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随后,教材提供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数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种是通过剪与拼的活动,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计算出面积,最后,教材安排了观察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从中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教材的编排意图是重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活动中,使学生发现并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堂教学时如何体现文本的这一“真谛”呢?新课程提倡教师要依据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我根据班上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识基础来创设问题情境。下面是课堂教学中的开始片断:
小黑板出示:
师:每个小方块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你能知道上面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生:图1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一块块数的。
生2:我发现长方形长是4㎝,宽是3㎝,所以面积是4×3=12(平方厘米)。
师:谁能很快知道图2这个图形的面积吗?
生1:它的面积还是12平方厘米,因为还是由1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生2:把中间的一排往左推一格,所以还是12平方厘米。
生3:把多的一块剪下来拼过去,正好是一个长方形,面积还是12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我们可用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将图形转变为长方形,很快知道它的面积。谁能很快说出图3的面积?
生1:在图形中间划出一个正方形,面积是9平方厘米,再把两边的三角形拼在一起,面积是3平方厘米,一共是12平方厘米。
生2:把左边的两个小三角形剪下来补在右边也正好是个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师:对于这个图形,我们用割补的方法能很快知道它的面积。
接下来,小黑板出示:
比较一下,图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大小如何?
生1:我用数方格的方法:长方形有5×3=15个小方格,而平行四边形有11整格,加上8个半格拼成的4个整格,也是15个方格,平行四边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同样大。
生2:我把平行四边形左边的割下一个三角形,补到右边,就得到一个长方形,得到的长方形面积是15个方格,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15个方格,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相同。
师: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生:图形的形状变了,面积大小没有变。
师:说得好!我们把割下的一块没有扔掉,而补在这里,正好得到一个长方形,图形的形状变了,但面积没有变。所以,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5个小方格。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反思: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所谓对新的学习材料的“理解 ”,就是学习者依据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认知绘声绘色)去解释新材料,使新材料与主体的已有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任意的联系。在上述片断中,我设计了三个图形让学生直接说出它们的面积,并对学生用割补的方法给予肯定,为的是学生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能产生学习的正迁移。接着,又设计了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特别是两个图是在画有小方格的背景上画出的,我还暗示性的画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高,让学生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很快就能用数小方格的方法和“割补”法,为下面的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奠定了关键性的一步课后反思时,我觉得这节课在引导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铺垫、暗示还是多了点,如果抽掉那些铺垫,直接让学生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这时课堂上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我期待着下一次的教学实践。
几经思考,第二天在另一个班上这一内容时,我决定我觉得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师:刚才同学们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比出了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用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各自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动手剪剪拼拼,看看行不行?
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加验证。
师:你们手中的平行四边形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谁愿意上讲台前演示给大家看?
学生争着前来演示,沿着平行四边形地高剪开,拼成长方形。
学生演示时,师追问学生:是沿着哪一条线剪的?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地高剪开的。
师:为什么要沿着高剪?
生:因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不沿着高剪,就拼不成一个长方形。
师:由此看来,对于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你们已经会计算了,现在,你们能算出你们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有的学生在量着,有的则愣着,有的忍不住抱怨着:它没有告诉什么呀,怎么算?我悄悄地走过去,小声地问:你希望告诉你什么,你就能算了,你有办法自己去知道需要的条件吗?得到启发,该生也拿尺量了起来。
全班交流自己的结果。
生:我量得我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高是4㎝,所以面积是6×4=24(平方厘米)。
师:你能不能告诉大家,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
生:因为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不变。我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地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长 方 形 面 积 = 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高
师:用字母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它的底,h表示它的高,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怎样的?
生1:s=a×h
生2:还可以用小圆点代替乘号。
生3:还可以省略小圆点,写作:s=ah
……
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学会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是怎么学会的呢?
部分学生沉默,估计是学生不善于表达。
师:面对着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新问题,我们用割补的方法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以后,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思想方法去获取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等新知识。你们说这种思想方法重要吗?
反思:对于如何概括出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我没有像以前那样由教师提出一个个小问题,然后学生回答,从而得出公式,而是直接先让学生计算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这一问题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学生居然算出来了,这说明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如果教师牵着学生走,铺垫太多,会妨碍学生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既然求出来了,归纳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电子白板的操作、探究、对边、交流,经历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使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学时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课件、平行四边形模型、剪刀、初步探究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渗透转化。
1.课前通过同学们的谈话,轻松引入主题。师:同学们,你们都玩过七巧板吗?
2.播放制作七巧板的视频。
3.出示一组图形,学生观察,数方格算出面积。拉开幕布,学生们看到露出一点点的图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都跃跃欲试,学生动手逐个拖拽出想拖里面的美丽图案。在学时汇报平移的方法时,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拖动图片平移的功能,直接在屏幕上操作演示,感知割补、平移,转化等学习方法。导出视频,拖动、平移等功能。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电子白板导出两个花坛,比一比,哪个大?
2.揭示课题。学生比一比,猜想这两个花坛的面积大小。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导出两个花坛的课件。
三、对手操作,探究方法。
1.利用数方格,初步探究
2.出示“初步探究学习卡”同桌交流一下填法,汇报。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图形的面积,是学生熟悉的、直观计量面积的方法。同时呈现这两个图形,暗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探究作了很好的铺垫。导出“初步探究学习卡”
四、白板演示,验证猜想。
1.探索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习过的图形。
2.观察拼出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在班内交流操作,重点演示两种转发方法。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那么面积公式就是s=ah利用白板的拖动功能,根据学生反馈的转发方式,随机演示。白板演示、突出拖动、旋转等功能。
五、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例1
2.课件出示十九第1、2题。学生试做,并说说解题方法,指名板书。通过练习加深面积公式的理解应用。导出课件
六、课堂小结,反思回顾。
回想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在动手操作中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学生在操作和推导过程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并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
学具准备:三角尺、剪刀、平行四边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出示主题图,观察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长方形的面积已经会计算了,平行四形的面积还不会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二、操作探索,推导公式
(一)用数格子的方法探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出示方格图:
请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两个图形的面积,并把表格填完整。
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请听老师的提示: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米,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请同学们观察表格,想想发现了什么?
(二)应用转化,引入剪拼法
我们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呢?下面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4人为一小组动手试一试。
1、动手操作
2、汇报交流(学生展示)
3、建立联系,推导公式。
(1)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讨论,围绕这几个问题讨论:
①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变了没有?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 2)引导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3)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
三、实践应用,提高能力
(1)学习例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读题后,自己解答。后集体订正。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在书本81——82页,请翻开看一看。
(2)巩固提高
1、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图略)
2、动物园里的小猪与小猴为计算下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谁对谁错发生了争执。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帮帮它们吗?请选择正确的算式。(单位:厘米)(图略)
小猪说它的面积可能列式为:5.5×4.4( ) 或5.5×4( )
小猴说它的面积可能列式为:4.4×5( )或4.4×4( )
3、学校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花圃(如图)这个平行四边形花圃的高是多少?
4、五年级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种植园(如图),现将种植园分到各班种植管理,如果平均分给6个班,每班种植多少平方米?
5、下面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3)拓展延伸:
我县为了进一步完善城镇建设,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准备在少年宫广场设计建造一个面积是48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喷水池,你想当一个小设计师吗?请你帮助设计建造这个喷水池,它的底和高可能多少米?你能想出几种答案?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具准备:课件、方格纸、信封、平行四边形若干个
四、学具准备:平行四边形四个,三角板,直尺,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点猜图形:
师:顾老师想考考大家的眼力。请看大屏幕。(出示一幅格子图淡、细;四个点依次闪烁出示)
师:如果把刚才的四个点依次相连,谁知道能组成什么图形?(问两个同学,大家都同意吗?)
2.说一说底和高:
师:看来你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如果顾老师告诉你们,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都是1平方厘米。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底有几厘米,高有几厘米?[课件里出示,底( )厘米,高( )厘米]
3.导入新课:
师:早在上学期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板书:平行四边形]
二、新授:
(一)操作猜想
1.利用格子图画平行四边形,并说明底和高:
(1)师:同学们的手上都有这样一幅格子图,你能在上面像顾老师这样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回答:能)画完以后,请你数一数底有几厘米,高有几厘米。(学生试画。)
(2)师:都画完的吗?请哪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挑两个同学的作品上台展示。分别问生:你的底有几厘米,高有几厘米?对的打上勾)
2.利用格子图,数面积
(1)一起数。
师:大家继续看大屏幕。我们已经知道屏幕上的平行四边形,底是5厘米,高是3厘米。那你能数出它的面积有几平方厘米吗?……让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数一数。(先数出整格的,一块块点击,并显示红色。当数到不是满格的时候,停顿……也就是说这边的这个图形可以与那边那个拼成一格。是的,有些图形可以拼起来数。)
(2)独立数后同桌互查。
师:会数了吗?(生回答:会)请你反自己刚才自己画的平行四边形数一数,并把数出来的面积,填在图下面的括号里。
(生独立数,师巡视给予关注)
师:数完了吗?请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生互相检查)
(3)观察数据,交流发现。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记录在图下面的三个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停顿稍许,等有学生一一举手了)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看一下别人想的跟你是否是一样的?(四人小组交流)
师:请哪位同学代表小组汇报一下。(抽一生)说一说你的发现。(生:底和高乘在一起就是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你能用数据说明一下吗?(我的平行四边形,底是*,高是*,面积正好是它们的积*)
师:(另抽一生)你发现的结果跟他的一样吗?(一样)你是以哪些数据来证明的?(生回答后师评价)你的发现很有根据!
师:这些同学都发现了这个关系:底乘高等于面积。有没有不一样的?
(4)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画图、数方格、观察等方法,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之间有这样的关系。
(二)转化验证:
1.猜想:
师:如果屏幕中的图形去掉方格图(去掉屏幕中的方格图),你的图形中的方格图也去掉,底和高之间还会有这样的关系吗?(有些学生有有,有学生则漠然)
师:看大家的反应,我们有必要对这样的关系进行更进一步的验证。
2.验证:
(1)猜想将平行四边形变什么图形。
师:(手里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不能剪一剪,再拼一拼,把它变成一个我们已经会算面积的图形?(生静静思考一下)你说。(后抽生回答:长方形)
师:你的想像能力很好。还有谁想到了把它剪拼成一个长方形?(生一一举手)很好,有越来越多的人想到了。
(2)动手操作,剪拼成长方形。
师:那好。请同学们利用手头的工具,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学生独立操作,指点几个快的同学有没有其他方法,指明按中间的高剪。)
师:(一半人已经做好)完成以后,想一想,得到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师:把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四人小组交流)
(3)上台展示,并说发现: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摸好底,抽二生,一人沿顶点上的高剪拼,一人沿图中间的高剪拼)
师:请你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哦原来你是这样剪的。其实你刚才在剪的时候,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在剪?(高,多媒体展示)请你继续说一说,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注意启发和关注)(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板书:长、宽、长方形面积)
师:看来你跟你们小组的活动是非常有成效的。
师:还有不一样剪拼的方法吗?……(沿中间的高剪的方法)你刚才沿着剪的那条线,其实也是什么?(高)你发现的联系,跟那位同学一样吗?(一样的)谢谢,你下去吧。还有不一样的吗?(说一说)
(4)归纳:
师: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让我们为自己的成功而鼓掌。(拍手)
师:而且我们还发现了后来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两向箭头)。(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我们早就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现在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我们刚才的发现是完全正确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5)用字母表示公式:
(屏幕出示一开始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面积我们用s表示,底和高和a和h表示。你能用字母公式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文字公式上面写一个字母公式)
师:(手指字母和文字公式)这两个公式是同学们今天需要掌握的新知识,让我们再用心地读一读。
(6)练习:
(大屏幕中的字母全部去,换上数据底6厘米,高4厘米。)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家会算吗?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计算一下。(生独立计算,选一个快的,正确的上台板书)
师:这个6是什么?(a),4呢?(h),那么底和高求出来的是什么?(s)。你后面用的单位为什么是平方厘米呀?
师:对的举手。……写错也没有关系,待会你订正一下。
三、小结:
师:一起告诉我,今天我们新认识了什么?(板书补充:的面积)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哦,原来都是把我们的新知识转换成旧的知识。有没有什么疑问了?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运用这个计算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四、练习:
1.猜一猜小精灵后面藏着谁(口答)?
(1)知道底和高;
(2)知道面积和底求高;你是怎么想的?如果知道面各和高,怎么求底?
(3)知道面积和高求底。
2.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高与底不对应,求一求面积。
不能求,为什么?
给一个条件,求一条。
3.课件,长方形。变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今天我们学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你已经有的知识,判断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
说一说为什么?班内分成两派,能不能说出充分的理由说服对方
根据自己的经验;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结:数学学习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得出灵活的判断。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新课标实验版)五年级上册第79~81页。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方格纸、平行四边形若干个
学具准备:平行四边形四个,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1),引入课题
师:(1)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
(2)你们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
(3)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5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板第5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在这个单元中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下面我们就以这两个花坛为例。课件出示(2)
二:通过数方格图,初步感知
(1)你觉得这两个花坛哪个更大一些?
生1:
(2)怎样比较两个花坛的大小?
(3)你会计算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吗?
(4)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计算出它的面积?
(5)下面就用数方格的方法在小组内来试一试。课件出示(3)
(6)最后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讨论,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及面积分别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
(7)根据你的发现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果要我们计算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这样就比较麻烦。下面我们不用数方格的方法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课件出示(4)
自主探究,推导公式
(组内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进行剪和拼,教师巡视。)
请三个小组的学生演示剪拼的过程及结果。(师: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形呢?生:因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教师用课件(5)(6)演示剪——平移——拼的过程。
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出示讨论题。(7)
(1)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了没有?
(2)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小组汇报,
课件演示(8)
学生讨论板书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长 方 形 面 积 === 长 × 宽
‖ ‖ ‖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
一般用s表示图形的面积,a表示图形的底,h表示高,请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来。
板书:s==a×h==a·h===ah
师:刚才我们已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那么,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几个条件?(底和高,强调高是底边
四:巩固新知,反馈练习。
1、课件出示例1(9),读题理解题意。学生试做,交流作法和结果。
2、实践应用(10)
3、思维拓展
(1)出示课件 (11),引导学生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
(3)课件演示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遗憾的地方?
评析:
王彬老师这一节课的教学是在64名学生的大班中实施的,可后,听课老师的一致评价是学生学得扎实,理解的透彻,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效果好。也曾看过上海潘晓明老师执教此课的案例,比较之后,有下列思考:
一:大班教学中的放与收的问题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提出国成型目标这一概念,即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强调学生自主的思考与实践。在潘晓明老师的课例中,学生直接拿出纸上印好的平行四边形,然后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计算出纸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并适时启发、引导。很显然,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对于每一个学生也确实是一种挑战,但潘晓明老师执教的班级只有30名学生,对于64人的大班,这样开放的问题会导致一些学生无从下手,教师的指导也必然照顾不全,再加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所以,“放”到怎样的程度,如何能照顾到全体,王彬老师的课堂设计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从生活情境中一比大小引入,在学生已有的数方格的经验中先让学生感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河搞有关系,为下一步的学习进行铺垫,在进一步的探索中,学生指向明显,很快通过剪拼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在此过程中,有教师的引导,也有学生的独立探索与思考,很好的把握了大班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
二、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时效性问题
本课的多媒体课件使用避免了当先许多老师课件使用走形式,无时效的弊病,体现了以下特点:
1、现实情境的真实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2、生动形象的过程演示,使学生充分理解算理;
3、丰富多彩的课后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一节好课的标准很多,如何在一节课中既落实双基,又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提升,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很难将这些目标全部落实,但我们可以以某一方面为着眼点。王彬老师的这节课或许能给与大家更多的启发。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以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清楚了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中掌握4~6学段空间与图形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理解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教学中,我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3、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小兔乐乐想从三快草地中,找一块面积最大的草地去吃草,却不知道怎么计算哪块土地的面积最大,请同学们帮助解决。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能够计算出其中正方形和长方形草地的面积,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体现出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这些方法,展开其中的割补法,通过转化—找关系—推导这一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交流,自己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一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环节: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课后练习和一些变式的习题。
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第四环节:联系生活,深化应用。
让学生做应用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学到的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通过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算一算,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得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
1、 让生看P69,观察方格纸上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填写:
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数一数,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 观察并讨论: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怎样的关系?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二、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算一算,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1、 出示:平行四边形,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求它的面积。(让生每人先准备两个平行四边形)
2、 让生小组讨论,尝试。
3、 检查学生讨论的结果。如果有学生想出,让他到讲台上给其他同学介绍。
(1)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下来,移到右边拼拼。
(2)比一比: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这两个图形形状变了,但面积相等
(3)、请你量一量长方形的长与宽,算出它的面积。
(4)、根据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得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你能不能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4、 总结得出
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 高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S=ah
5、 例: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底是18米,高是10米,这块草地的面积是多少?
(1) 让生独立做。
(2) 检查:18×10=18(平方米)
(3) 注意:面积单位。
6、 看书,质疑。
三、练习
1、 口算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厘米)
50
12.5
100
9
高(厘米)
40
8
36.4
4
面积(平方厘米)
2、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2米
24米 40厘米 15米
25米
50厘米
3、 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底48厘米,高3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 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120米,高比底少40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P71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播放运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火箭成功发射的录像。
2.师: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时刻,我们学校的小朋友们在数学活动上利用一些图形拼出了运载“嫦娥一号”的火箭模型呢!
3.(课件出示拼成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火箭模型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提问:如果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要知道它们的什么?哪些图形的面积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怎样求?
4.比较其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
1.数方格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1)提出要求: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并填写书上80页表格。
(3)反馈汇报数的结果,得出: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4)提出问题:如果平行四边形很大,用数方格的方法麻烦,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6)引导学生交流发现并全班反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7)提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利用三角尺、剪刀,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想办法转变成我们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完成后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2)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4)利用课件演示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过程。
(5)观察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a.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b.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6)交流反馈,引导学生得出:
a.形状变了,面积没变。
b.拼成的长方形,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7)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8)活动小结: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了同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出了平行四边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验证了前面的猜想。
3.教学例1。
(1)(出示例1)平行四边形的花坛的底是6 m,高是4 m。它的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答案。
三、看书质疑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回答。)
五、巩固运用
1.练习十五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答案。
2.你会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3.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4.练习十五第3题。
六、全课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