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优秀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8篇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1

教后记《战略大决战》一课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理念。

首先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

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三个目标:第一是知识能力目标;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三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把握了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而且更深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作出的不懈努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教学落实较好。

第二,设计了一个有深度的问题:仅仅三年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打垮了军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原因何在?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采取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的`学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改变了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这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能从直观形象上了解三大战役的有关史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点评过程,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创造了机会和条件,教师层层点评,学生层层过关,思路清晰,内容简明扼要。同时通过小组学习竞赛的方式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自主性,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不足:

第一:处理三大战役用时过多,使得讨论的问题显得有点仓促。

第二: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

第三:对于个别知识没有做横向联系。

综上所述,本节课力图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改变了以往教学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的表象阶段,培养和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的教学反思 篇2

前不久,我在本校初二年级上了一节公开课“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尝试,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它是一堂内容多、杂、难,比较棘手的课。《有效课堂教学》指出: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转变的创新理论,就是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潜能和聪明才智为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设计问题。

在本课中我力图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现活的'历史,旨在诱导学生了解历史、探究历史、反思历史,特别重视情感和价值观教育。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反思和整合,构建更加科学严谨的知识体系;在教法设计上,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师生互动探讨等开放式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并尝试研究性学习。课后的实际效果基本上达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

授课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学生的思维拓展不够,如: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讨论还不够充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比较抽象,学生反映不容易理解。现在想来,在课堂上应该不断开展对话,开发课程资源,实实在在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反思,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

第二,设计问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思维。一个问题的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前提,也是进行教学研究的核心。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展示问题背景,产生认知冲突。其次,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因为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必然受到其原有经验的制约和影响,学生只有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背景才能积极主动地理解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我要努力研究学生边缘思维区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的教学反思 篇3

经营一个鼓舞人心的课堂,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积极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课堂也

对八股取士观点不一,让学生进行辩论,体会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更深层的了解它。以学生的思维互动为核心,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创新,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经历、探索与体验,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获得情感上的体验。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学生不是一个知识贮存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花,当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后,历史学习并没有随课堂教学结束而戛然而止,相反他们提出的探究问题越来越多。

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学习当中体会快乐,陶冶情操,受到教育。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4

前不久,我在本校初二年级上了一节公开课“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中国历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尝试,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它是一堂内容多、杂、难,比较棘手的课。《有效课堂教学》指出: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转变的创新理论,就是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潜能和聪明才智为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设计问题。

在本课中我力图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现活的'历史,旨在诱导学生了解历史、探究历史、反思历史,特别重视情感和价值观教育。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反思和整合,构建更加科学严谨的知识体系;在教法设计上,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师生互动探讨等开放式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并尝试研究性学习。课后的实际效果基本上达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

授课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学生的思维拓展不够,如: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讨论还不够充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比较抽象,学生反映不容易理解。现在想来,在课堂上应该不断开展对话,开发课程资源,实实在在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反思,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

第二,设计问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思维。一个问题的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前提,也是进行教学研究的核心。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展示问题背景,产生认知冲突。其次,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因为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必然受到其原有经验的制约和影响,学生只有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背景才能积极主动地理解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我要努力研究学生边缘思维区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5

星期三上了这一节课,它总共包括三个部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和南京政府的成立,内容稍显得多些,按平时的方法一块一块的处理则又有点重复的无奈,为了避免学生心生厌烦,同时也为了突出“北伐战争”的重点位置,本课利用了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

第一板块:复习提问,直接在多媒体上展示问题,学生提前背诵3分钟,在提问过程中发现4号学生在重复回答问题时仍不会的地方,当时就想,在课堂中间背诵时一定要注意4号学生对所需要知道的内容是否有所认识。

第二板块:导入;出示孙中山图片及悼念他的一幅挽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横批“革命者来”,从此对联可以加快国父孙中山毕生于救国救民事业,他所谓的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什么革命(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有成功(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他想以此来勉励他的继承者、拥护者继续革命实现他没有完成的愿望,之后,以他创建的黄埔军校为基础,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

第三板块:自主预习;学生根据学案阅读并标注关健知识点,形成对本课的初步认识,教师观察学生的标注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了解的难易情况,以便在提问时有所侧重。

第四板块:展示“黄埔军校的'建立”,以多媒体为手段,再现此节内容。从孙中山在黄埔军校成立时说的一句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明确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由材料“中国十大元帅中的林彪、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引出黄埔军校的作用,以三张图片加深学生对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的认识;

第四板块:展示“北伐战争”,为了突破此重点,采取了两个动态的视频。一是国民革命军歌,旋律取自童谣《两只老虎》,在歌曲中找出北伐的誓词“打倒列强,除军阀”,点明它也体现了国民革命的目的,并为判断国民革命最后是否取得成功的依据埋下伏笔;二是北伐战争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可以很直观的认识北伐战争的整个过程,在过程中提炼出要识记的知识点:北伐战争的三个主要对象、主战场、三个主战争、北伐先锋、国共合作破裂的事件,以图片再现“四一二”政变的惨境,补充蒋介石发动政变的原因帮助理解。

第五板块:短时记忆,学生以多媒体出示的问题检测自己,通过短时背诵加强知识的掌握能力。

第六板块:展示“南京政府的成立”,结合图片理解东北易帜,了解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从它的性质上判断这只不过是新军阀代替了旧军阀。

第七板块:巩固检测,做练习册的选择题及课前预习。

本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视频的添加是一个亮点,有力的解决突破了重点。但是在本课中有以下的不足:

1、没有出示教学目标,没能让学生预知要掌握的知识点;

2、在播放视频时,应提示学生要获取的知识点,观看时能有目的的提炼;

3、只是粗略的出示了一下本课所学的内容,没有能让学生进行小结;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完善自己课堂中的环节,从重视每个细节开始,提升自己课堂的真实效率。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6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落实了 让学生自主讨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在自主、平等的地位上交流,解放了学生的嘴巴,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解放了学生的心灵。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讲课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转换了自己的角色,从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学生的“学”转变,从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尤其是刘、彭老师的设计更是出色,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让学生分组、放映录象片段、漫画、讲故事、表演小品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紧紧围绕教师的导进行学习,营造了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在课堂实践中推处了“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构建了民主、交流、开放的课堂气氛,改变了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效果显著。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活动”为主,以“发现”为主,以“鼓励”为主。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这样的课堂,这样就使学生充满了自信和勇气,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令人欣慰。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

(一)、学生方面

1、回答问题时声音太小,语言不流畅,部分学生有些紧张。

2、由于本课概念性问题较多,学生展示时不能做到完全脱稿。

(二)、教师方面

1、由于时间关系有些地方我点拨、提升、指导的不到位。

2、自己放手的力度还不够,还应该再加大力度,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以上是我对本节教研课进行的反思,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倍努力,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在平时教学中要多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7

平邑之行后上的展示课,真真体会到古人的话是句真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上不知道,一上,破绽百出!

下面先就这一节课谈谈我的设计思路。本节课正好是期末复习的第一节课,所以上课之前,我先给同学们树立了考试复习的自信与信心。然后,让同学们自己背诵(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完后相互检查,这一过程大约持续了20分钟。接下来请了3位同学分别讲述这3课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带有对学生的复习检查),她们的自信与课外拓展是我所不能及的。接着就是对同步上面的练习加以巩固,最后是反思收获(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总结了复习的一些技巧,如前后联系,和做题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节课下来,看似很滑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学生在提问与展示时,没有体现弱者优先、机会均等的原则;在练习巩固时,直击中考会更有高度,等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会逐渐地改正与完善,我的目标是争取让每组的8号达到这3位同学的水平,那样就实现了共产主义了。所以,革命尚未成功,我仍须继续努力!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篇8

经过半个学期的八年级历史教学后,反思几点: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钻研教材、参考资料、认真备课。

在备课环节,我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到精心安排,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

在本学期的八年级历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着眼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借助网络资源,拓宽知识,丰富教学资料,使教学不至于陷入鼓噪乏味。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做出教学反思及总结。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透过设疑,创设一种搞笑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例如,讲《春潮再起》前,我首先播放了《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透过歌词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兴趣并带着问题走入新课。又透过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视频资料,结合问题把学生带入教材,带着问题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三、对教学主体的反思: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资料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确定学习重点。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资料;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世界之最”的资料;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资料。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写完这篇教学反思,觉得今后需要努力的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科学方法,掌握记忆技巧

我们明白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应力争尝试教给学生多种记忆方法,如:分散记忆法,趣味记忆法以及引导学生记忆纲要等。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学就应是教给学生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还应继续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理解式的学习方式,用心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建立和构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到达教学预期目标。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经过教学反思后的一些心得。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相信只要我们能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施展才能,就必须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