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本文是细心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最新5篇】,仅供借鉴。
《云雀的心愿》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
一、上完这篇课文,我觉得以下几点我处理的不错:
1、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思路。
整节课我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找出为什么小云雀说森林很重要,使得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
2、抓住重点段的品读,积累妙词佳句、指导写作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第十自然段是云雀妈妈的一段答话,说明了森林有水库的作用——蓄水保土。第一句总说为什么称“森林水库”的原因,就是能蓄水。第二至四句具体写它为什么能蓄水,一是树冠可以挡住雨水,二是苔藓和枯枝败叶可以吸水,三是土壤可以储存雨水。最后一句用反问句做总结。第十三自然段式云雀妈妈回答小云雀的一段话,说明森林用空调器的作用——调节气温。其结构和第十自然段相似。第一句总说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第四句用反问句做总结,中间二三两句具体说明原因,一是夏天的森林能挡住阳光,二是冬天的森林能保住热量,所以森林冬暖夏凉,自然就像空调器了。
这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其构段方式,同时也要让他们掌握其中很重要的自然常识。于是在学习第十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相机板书“树冠、苔藓和枯枝败叶、土壤”几个词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复述难度。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醒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
二、然而在本次教学中,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1、朗读指导力度不够,指导的。层次还比较浅,不够深入。
2、对课文语言,表达方式的引导的过程还不到位,应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再进行小组合作。
3、教师语言不够准确,精炼,重复啰嗦的话语太多,导致浪费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多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自主学习,理清课文内容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健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会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读读想想,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扩充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
二、借助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这一案例,我根据教学内容搜集了许多图片,“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这些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三、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
书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更多更广的学问来源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与对学习资料的收集运用中。本篇课文只是介绍了森林四个方面的重要性,对它更富魅力的东西没有全部列出。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还有很多作用,你知道吗?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他们在阅读,思考、整理、采纳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答案,通过课上交流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四、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五、深化主题,表达自己的心愿
课文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在树林外面飞行时所看到的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说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在课件展示“肆虐的沙尘暴、光秃秃的大山、河水咆哮着向下游冲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在保护环境方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对周围人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满意吗?你又是怎样做到保护环境的,准备如何去做?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根据环境保护的现状,进一步学习,扩展阅读和调查绿化情况等,拓宽学习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激起学生关注社会,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
我在四一班上了第19课《云雀的心愿》,效果非常的差,除了是因为借班上课以外,还有很多自身的原因,现总结如下:
一、对学生的学况不了解,驾驭不了学生。
二、内容安排不太恰当。
1、明确目标部分
导入不当,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愿望。由于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为他们已经预习得很好,结果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这个问题就难住了学生。多花了一两分钟让他们读课文第14自然段。出示目标时课件上的字又太小,坐后排的学生看不见。
2、引导自学部分
总感觉整个课堂太安静,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自学的效果很差。第三个自学内容“在第1-10自然段找出小云雀和妈妈的两次对话,同桌读一读。”很多学生完成不了。可改成“在1-10自然段中用横线画出小云雀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云雀妈妈说的话,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样来设计既直观,又能达到预习的目标。
3、交流指导部分
感觉一直都是老师带着学生走,没让学生说,而是老师代替了学生的说。学生只是在我的牵引下跟着我的思路把答案说了出来。这不能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这节课归纳起来,是我说的多,学生说的少,老师累,学生也累。如果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自己去归纳段落和段落大意,把机会让给学生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学习,那么,教学
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下次将设立分目标,让学生自学了以后,马上进行交流指导。教学时,朗读指导不当,方法单一,学生在读时没有做到真正的投入感情,也没有在朗读中体会出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性。这主要是我在教学中没有起到很好的范读作用,另外,由于时间关系,5-10自然段的内容没有完成。没有完成学习目标。
4、达标检测部分由于时间关系也没有完成。
这次教学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紧密的结合学生的习惯、学情、班级常规等来设计的重要性。《云雀的心愿》这课教学设计,没能考虑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没有很好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自己也没有能力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没能调动课堂气氛。这些都是自己的知识掌握得太少了,以及缺少教学技巧而造成的。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一篇科普童话故事。这个单元是以“环保”为主题,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课文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流畅,采用对话的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旅程中经过沙漠、大河上空以及最后回到森林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言,从而说明森林的重要性,揭示人类与自然、生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课文中完美与毁灭、安居与灾难的强烈比较,能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课是第一课时,我的主线是朗读,随文识字。在预案设计中,课始是透过质疑引起阅读期盼,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文本,读得入情入境;再者是理解了“乱砍滥伐”、“泛滥成灾”等词语,植根于文本,读内含这些词的重点句,学生读得入情入味,越读越好;最后的师生合作读,默读也都是入情入味。读词语、读句子、读段落,这不是简单的平移推进,而是扎扎实实地以有效的朗读贯穿始终,在层层引领中递进,在反复朗读中提升,为第二课时研读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到,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紧之后让学生带着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键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 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边讲故事,边识字。
指导生字词时,我是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这样的目的是期望学生能在朗读中认识生字并了解生字在语言中的运用,比单纯的集中识字要更高效。同时,也为学生更好的朗读课文,为下节课的分主角朗读打下基础。
对于生字的书写指导,我让学生分析难写的字,并在黑板上范写出来,并指导学生要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字的笔顺,学生再在书本中描红。这样的书写练习,既让学生识字,也避免了学生以后书写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感悟。我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描述云雀心愿的句子,并请学生反复诵读,读通读顺并领悟其深刻含义。其中的朗读方式多样,有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读等等。让学生在充分朗读后,概括课文的大意,紧紧把握课文中心,为下节课更好的学习课文资料作好铺垫。从而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资料的潜力并帮忙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呼吁环保的童话故事,通过云雀妈妈带着小云雀在外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呼吁我们要植树造林。文章富有童真童趣,语言通俗易懂。
第二课时,我的教学目标则定为突破重点句子“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引领全文教学,了解森林的作用,认识保护森林的重要,练习用“可以可以也可以”说话,拓展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求简、求实、求新、求效”这八个字。“求简”,就是说教学目标要简单而明确,教学环节要简单而清晰;“求实”,就是说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要扎实;“求新”,就是教学方法尽量有新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效”,就是要让自己的教学收到切实的效果,学生能得到真正的收获。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当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时,我以此导入全文的教学“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让我们跟着小云雀和它妈妈一起去看看吧。”随后,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很快找到了小云雀和妈妈飞过的三个地方,找出了看到的情景,再通过理解云雀妈妈的话,从而认识到森林的三大作用:保护水土、储蓄雨水、调节气温。在此基础上,我拓展学生思维,联系第一课《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谈谈自己对森林作用的认识,更深地了解了森林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保护森林的重要。
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沙漠环境,抓住重点词语“黄沙漫天”、“狂风”、等词语体会沙漠环境的恶劣。学生对这样的沙漠非常讨厌,进而让他们明白是人类的 “乱砍滥伐”导致的恶果,唤醒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乱砍滥伐”这个词语时,我出示了一段视频,学生从图像就可以看出,没有节制地砍伐就叫“乱砍滥伐”。
在此基础上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人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悟到了“埋怨”、“心疼”,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大河上空时,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大河泛滥的录像,学生自由想象,说话:河水像什么。理解这样的情景就叫“泛滥成灾”。再来读读课文,文中怎么描写大河的样子的,哪些词语也能读出“泛滥成灾”的意思。最后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
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而且这些知识也并不难理解。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用填表填表、填空的形式来复述课文。在复述课文时,我相机让学生了解“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部分,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常识。同时这几个词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纵观全课的'教学,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尽如人意。如在认识森林有“储蓄雨水”的作用时,朗读太匆忙了一些,没有让更多的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对反问句“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没有通过朗读来比较,使学生的接受很可能只是机械化的。
在拓展延伸的部分,我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了“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孩子们在本堂课对森林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自然也不允许有这种情况的发生:有的用名言对砍伐者进行警告;有的则通过讲道理,说明森林的重要性等方法,增强了孩子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可以发现,在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时的时间就花得太多了一些,这样也导致了分角色朗读有些仓促而没有进行更多层面地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环节上还应做适当的调整,对重点部分的时间要给予充分的保障,上课的节奏可适当加快,教师的指导点评要精练厄要,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品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