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本文是小编Waner为家人们收集的7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不必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
初中化学新旧知识体系本身就不具备完整性,基础理论中除了部分基本概念外均未涉足,教与学本身又缺乏认知上的完整性,所以,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必从化学学科上一味追求知识面面俱到的完整性,或造成教学内容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甚至把选学内容当做必修,或补充某些课外内容。
由于“一纲多本”体制的实施,作为教师使用哪种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吃透新大纲,严格按新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将课时集中到“是什么”、“怎么做”,以及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为什么”这些方面。
二、不能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而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新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了4种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些层次及其比重(用知识要点数表示)分别为:常识性介绍17、了解36、理解8、掌握13。对不同内容所规定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是师生教与学中在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上的限定,也是为了从根本上避免盲目拔高。
当然,对学有余力的优生,从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出发,提高一点要求是允许的,但必须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实际。
三、不得以新增知识内容为借口,任意加大课时量。
鉴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等实际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新增加了18个知识要点,它们分别为:选学6个、常识性介绍6个、了解5个、掌握1个。不难看出,新增加部分并没有给教学增加很多困难,实际增多的课时量也很少。当然,必要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仍需占用一定的课外时间,这当然是允许的。
四、不允许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离纲离本,大搞题海战术。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着眼点是素质教育。为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初步基础虽然也是义务教育的一个方面,但不应变成单纯的升学教育,若离开大纲和课本的要求,大搞题海战术,落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是违反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的。明确了这些要求,参与教与学的师生完全有理由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与练习,以此来改革初中化学教学,达到提高民族素质教育的目的。
从20_年开始,化学中考分数为80分,比起其他学科来说,比例偏低了,所以现在的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表现出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有轻视的倾向。在加上化学是文理综合较强的学科,有性质、反应规律、化学用语、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内容需要记忆,且化学用语、分子、原子等内容的学习又是难点,不易较快的掌握。面对此情,我感觉到压力好大。为提高中考成绩,必须想办法,经过认真反思,决定在复习中从以下以几点入手:
①。 晓知以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②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③。.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去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
究能力。
④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⑤对难点内容加强练习
如化学用语的复习采取看、读、写多种感官并用,编顺口溜便于记忆等。
⑥。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经常与老师及时进行交流,精选习题提高课堂效率。
⑦。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是学生易失分点,此类型题应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引导如何审题、实验设计方案,收集相关题型加强训练。
以上是通过多年教学的一些体会,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教了化学这么多年,在教学中遇到过很多问题。通过这此培训学习,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对于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此也作了个总结,于同行交流。
一、让学生做好笔记相当重要。
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内容是经过浓缩的,可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学习“精华”,还得把内容讲细,讲完整,要补充很多知识,所以让学生做好笔记,把各知识点进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有了笔记,对学生课后的巩固、复习也相当重要,否则,学生连一些基本的题目都没法解答。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
有人说化学是理科中最简单的一个学科,可我认为化学是理科,却又像文科,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如:元素符号、原子团、化合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还有很多概念、定义、规律、原理等,这些知识在上新课的时候,逐渐向学生介绍,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读、写,让学生记,给学生听写。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在会考中占有一定比例,要求学生必须过关。
三、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
要搞好教学光凭自己的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上课一听就明白,课后却糊涂,做练习题时,心中没有一点底,也有人反映说每节课的内容多,上得有些快。可我一想,我上得也不是很快,属于正常的教学进度。问题出在哪儿呢?后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懂了,课后没有及时复习,该记的没有记住,知识没有得到巩固,于是问题越堆越多,学生觉得记不了,更不要说综合运用了,这样,学生就产生了畏难情绪,感到要学好化学好难。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教学时,加强趣味性和新旧内容的联系,以旧引新,讲新复旧。
(二)用综合对比法,对知识进行总结,融会贯通,揭示规律。比如在学完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后,把实验室制取这两种气体的药品,原理、装置、步骤、收集方法、检验的方法、验满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对比。
(三)针对他们的畏难情绪、怕苦怕累,怕付出了又没有收获的心理。我专门安排时间,让他们记忆,复习某部分的知识,然后找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结果多数学生能很快完成那些题目。这样的结果让他们感觉到,化学还是可以学好的。
四、对两类题的教学探讨。
简答题和综合实验题,是很多学生感到很难的两类题,包括一部分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属于这种情况,在历次的考试中,丢分严重。
对于简答题,有一部分学生是无从下手,不知道用哪个或哪些知识或什么化学原理来解答;成绩好一点的知道解答题目所要用到的知识原理,可也是表达不清楚,写了一大篇却没有说到点子上。所以在这类题上,我们还要多下功夫,找一些题多让学生练习。让他们弄明白,题目的意思,该用什么知识原理进行解答,怎样描述得准确、完整。
综合实验题文字多,信息新、阅读量大、隐蔽性强,学生一见就怕,为了答好综合实验题,应该做到:1、务实基础、联系实际、训练多变,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2、重视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审题,通过阅读,能对题中的一些信息进行摘取,重组和加工,找出实验目的、已知条件、有关数据、相关信息等。
五、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会考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每个阶段,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验题都要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对稍差一些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题,争取提高会考的合格率,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复习重点。
兴趣是建立在需要基础上,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学生就没有认知的倾向,失去了求知的原动力。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如何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我们教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下是本人几年来在化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共勉,但愿能抛砖引玉。
1、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培养今后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尤为重要。初中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存在好奇的心。所以,我们想要上好第一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要设置许多问题“催化”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加速”他们主动地学习。例如,绪言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对于这些疑问,老师可不作答,既而还可以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热天时食物为什么会腐烂?”“铁为什么会生锈?”“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人胃里的胃酸过多可以用什么药治疗?”等等。恰当的设置“问题”,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使其永不满足。
2、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他们早已枯燥了书本的理论知识,迫切想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应运时,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要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例如:在第一节课是可以先避开书本,做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烧不坏的手帕”、“空杯生牛奶”、“魔棒点灯”等等,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外,课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去钻研,有利于提拔化学拔尖人才。
3、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
我们生活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人有关,衣食住用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让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结合,时时给化学提供实用的机会。例如,在绪言部分讲到铜绿时,可以让学生回去找找看家里有没有这种东西,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铜为什么会生成铜绿?什么条件下容易生成铜绿?它与铜是同一种物质吗?加热它看看有什么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有,讲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有关知识时可以和地球的“温室效应”、“酸雨”和刚刚发射成功的“神舟五号”飞船结合起来,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他们体会化学知识的无所不在和化学知识的实用性。
4、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兴趣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
丰富多彩的化学兴趣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和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兴趣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学魔术”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点灯”等等;“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学”、“化学故事”等等;“化学课外活动”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工厂或生活小区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化学晚会”设计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相声、魔术、小品、谜语和笑话等等。
5、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理顺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等。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不要求学生一天就把它记完,可采取分批分段记忆,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四步走”:一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二配,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三注,注明反应条件及符号;四查,最后检查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不正确。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熔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总之,兴趣是第一位老师,在化学教学中,应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学好化学
元素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学生在学到分子、原子、元素这部分内容时都普遍感到难学,其原因是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识记的内容又较多,故学起来均感到枯燥无味,元素概念不清楚,那么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搞清楚,但这一概念很抽象,特别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原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学生没有学习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于理解。课本中对元素概念的导入是: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元素的概念,知道它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份。例如,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气和水中所含氢元素是相同的,氧气和水中所含的氧元素也是相同的。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知识以后,氢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同样氧分子和水分子中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由此我们对元素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索符号的教学,本人除了向学生讲清楚元素符号的写法和含义外,还很抓了元素符号的记忆,要尽快早使学生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这项工作要强调要严抓要落实,要让每个学生过关。有些学生较懒不愿意记知识,背符号,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记忆比赛,小组内互助记忆,小组对抗赛。教学生自己制作元素学习卡,课余时间记忆,告诉学生记忆是智慧的一部分,记忆可以煅练出来,现在开始煅记忆力吧。及时检查尤其是后进生的背诵与默写。
一、做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
(一)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1.把“生活世界”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范围。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化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例如,学生提出为何擦亮了的铝饭盒蒸几次饭后又会变暗?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金属发生的缓慢氧化。
2.通过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建构人生意义。因为课程所提供的内容是与人类群体的生活经历,以及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灌输而获得,而需要通过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生活方式来理解。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有关教育内容的东西或文本,而是把课程动态地理解为学生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的活动及其过程。例如,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燃烧现象的探究,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浓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深刻了,懂得了如何让可燃物充分燃烧,如何安全用火和灭火,大大提升了学习化学知识的品位。
3.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实施课堂教学。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们不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活动方式。例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走访,了解了当地近三十年来水资源的变化情况,获得当地水资源从“很好—被工业化生产所污染—正在被综合治理”的第一手资料,反思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自觉地做水资源的保护者和宣传员。“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程理念,是一名化学,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落脚点。
(二)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推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式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原有的按教材内容灌输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学生进行了一周的课外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铁制品在不同介质中锈蚀速度的快慢,然后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得出了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寻找防止和减缓铁制品锈蚀的方法和措施。学生学习知识更加灵活,理解知识更加深刻。
(三)尝试运用新的评价—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多元化”。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个人思考,尝试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并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确保了评价的自身不断完善。例如,组织学生举办化学晚会,每个学生表演一个趣味小实验,学生当评委,使学生有成就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教学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教学观念: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
在教学上我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让每个学生、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如备课不用一种模式,课可用不同的方法,考试不用一把尺子,评价不用一种标准。树立了有差异而无差生的素质教育基本观点。对待学生的差异,不是完美主义地只用一种尺度去衡量学生,更不是要求学生处处学老师那样,没有失误。而是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为中心向能力发展为中心转变—树立课程目标意识。
教学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彻底改变了以往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树立了课程目标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关系: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树立了主体意识。
1.学生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实质性教学活动。
2.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探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自求解答,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认知活动: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树立了训练意识。
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经历“(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认识过程。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尽量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思维过程。例如,我和学生一道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引用了大量的化学史料来展示发现空气组成的探究过程。
新课程教学已进入第三年,作为课改下的化学老师,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在新课标的教学中遇到了一些困惑,甚至也发泄过一些不满,但反思起来,觉得很有必要对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1.是教教材还是按课标教
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体现者是课标,课标的体现者应是教材,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如何把新课标的精神体现在教学中,这是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之一。在教研活动中,常常听到一些关于教材使用的问题,有人说教材知识点零乱,没有系统性;有人说教材太简单,不利于将来选择化学专业的学生打基础;有的说教材不适合自己的学生等。从这些说法中反映出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大家在新课标教学中,把教学研究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了用老观念看新教材上,于是就产生了一些与新课标不和谐的声音。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是没有很好地研究新课程标准。其实,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高中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这就要求化学教师,首先要研究《化学课程标标准》的要求,然后研究自己的学生情况,在选择了教材以后,要把教材和课标进行对照研究,把握课标在教材中的体现形式和内容进行教学,千万不能拿着新教材,凭着老观念、老习惯、老模式进行教学,如果这样做,不仅教师觉得教的不顺手,学生更感到学得没头绪,教学活动会遇到很多麻烦。
2.如何安排课时
课时紧张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但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多数学科都是这样,周总课时是一定的。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只有在备课上要多动脑筋。首先要明确必修模块的功能。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王磊教授在《必修化学模块功能定位和内容标准解读》中指出:必修化学课程是基础性的保证,但不是基础性的全部。这就是说在必修模块备课时,要抓住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必备基础、核心基础,不要面面具到,任意拓宽。课堂上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突出重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探究,其他内容让学生自学。要让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把握核心概念,然后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物质的量”教学中的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几个推论;“离子方程式书写”教学中的随定量关系不同反应结果不同的反应;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铜锌原电池外的其它种类的原电池等。这些内容在时间和学生精力、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放在课外小组活动中解决或只给少数同学思考,或留到《化学反应原理》选修课上再加深,切不可都搬到必修课堂。 其次,要按照课标要求,根据自己学生情况,进行教学内容选择,不要用一竿子插到底的专题式教学,随意加深难度,这样既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又浪费课时。第三,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增大课堂容量,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加强有效的消化、巩固。我想,老师在备课中的胆子如能大一点,时间也许就会多一点,至少不会太紧张。
3.师生互动面不够广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由于师生互动的机会少,老师们关注得比较多的往往是那些成绩较好、表达较流利的学生,整堂课都变成了少数学生的表演场所。而大部分的学生,尤其是表现相对较弱的学生往往是靠边站,没有引起老师的关注,甚至老师有意识不让“差生”发言,怕影响上课的效果。而且,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越来越严重。(2)有互动,而且现在的课堂气氛也要比过去活跃得多,各种活动层出不穷,但是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表现活跃,却缺乏深入的思考,对问题的解决往往浮于表面,合作学习有形式无实质。有些问题可能只是少数学生明白了,而教师却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以为全班多数学生都清楚了,于是急忙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更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告别“华而不实”,努力追求“活”而“实”的新课堂!提问次数要适量。要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具有针对性、探究性,使问题有层次、有梯度,也有一定的深度。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即提问停顿,一般认为等待3~5秒钟为宜),给学生以思考。一位新课程专家曾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学会等待是必须的……思维不灵敏的学生固然需要等待,思维灵敏的学生同样需要等待,只是等待的地方和程度不同而已。不少思维灵敏的学生,经常失之肤浅、粗心,而要使学生细致和深刻同样是需要等待的。其实,等待是成人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是教师对学生差异的尊重和理解。”我们化学教师要学会等待,在等待中适时引导、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避免表面热闹与“滑过”现象的发生。当然也要把握提问的时机,注意提问方式。可问可不问的内容,要坚决不问,要问在关键处,问在“不悱不发”上。还要适当地留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仔细观察和思考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由师生来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倾听同学的发言时,通过及时记笔记和记要害词等快速、准确地把握同学的观点。教师要对每项活动及时进行评价,并要求学生对其他同学作出评价,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压力,这也是保证学生认真倾听的一种策略。要把教学时间合理分配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要有意识关注“差生”引导鼓励“差生”大胆发言,让其暴露知识缺陷,并把握这一教育契机,力求在课堂上做到“一课一得”。
4.面对高考要做到复习有效
由于我们刚实施新课标教学还没有经历过新高考,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茫然的感觉,作为第一轮带毕业班的我来说更是如此。认真想想,这还是受急功近利思想在左右,总想着把所有的知识点讲到、讲透、练熟最保险,不按新课标要求去做。试想,我们有那么多的课时吗?学生有那么多的精力吗?不可能。因此,如果非那样做不可,很多学生只能疲于奔命,应付过关,一但考过,大脑中的化学立即烟消云散,尤其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到了高三,高一高二学过的必修知识早已淡忘,说明我们的必修教学没有实效性。刘知新教授说:教学中的“求真”是指遵照教育规律去精心研究并实施课程标准,实施有效教学。我想,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这是无法回避的,但高考应该是遵循课标的。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多一些从自己的学生学情出发,少一点老高考的经验思想;多研究新课标,少一点老模式,也许会一举两得。
我想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老师们一般可能都要经历“充满激情,产生困惑,深入反思,达成共识,大显身手”五个阶段,目前,多数老师可能和我一样,处于反思阶段,以上就是我在课改下化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也许很不成熟,希望同仁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