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优秀6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6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篇1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个性话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整堂课上,我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比如,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如刚开始时我强调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学生较快地进入了情境。在对话训练中,我让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角色,读出自己的感受。正因为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如在朗读中很好地理解了“撒娇”、“唠叨”、“沉不住气”等词的'意思,朗读训练较扎实。

整堂课很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初步掌握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能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表现出来。过程和方法:通过四人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跃跃欲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态度和价观:在朗读中体会了笋芽儿从害怕到坚强的态度变化,懂得了只有经风雨,见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当然,在朗读训练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学生善于模仿,不愿意深入钻研,导致朗读的层次性不够明显,体会不深刻。如在朗读笋芽儿钻出地面这段话时,感情变化不明显。笋芽儿的心情、小草弟弟说话时的语气没有很好的区分。

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2

《月光下的琴声》是一篇童话故事。以蜘蛛爸爸对儿子不好好儿捉虫竟迷上了音乐这件事,从不理解到欣然接受的态度变化展开故事。“孩子长大了,他知道怎么走路了。要走怎样的路,该由他自己选择。”最后以蜘蛛爸爸写给太太的信作为结尾,短短两句话,融入了蜘蛛爸爸对儿子的理解和无私的关爱。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故事情节,知道蜘蛛爸爸为什么不再去教训儿子和他信中话的含义,体会蜘蛛爸爸对儿子理解的爱,并能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无私的关爱,这是很不容易的。

这节课我们是在多媒体教室上的,我在上课刚开始就让学生在悦耳的钢琴曲的伴奏下欣赏了老师的范读课文,让学生在听觉上得到了美的熏陶。学生听到老师读得很好,也都跃跃欲试。这样学生想读的欲望就被我给调动了起来。再让学生复习完要求会认的生字后,放手让学生去自由读课文,同时给他们提出了要求:声音宏亮、正确流利、有感情、同学爱听。这样学生就不会是漫无目的的读书,而是向着我提出的这些要求努力。让学生在自由读完后再让他们读给大家听,即分自然段读文,学生边听边按老师的要求给他们评一评。在体验了别人读书的失与得之后,让孩子们再去读书,就会找到自己的不足。让他们自由的读完第二遍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课文讲的是一件谁的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在从实际生活入手,给孩子一个问题:“你知道蜘蛛会干什么?”再让他们去课文中找出来。找到蜘蛛爸爸是个捉虫能手,那儿子应该干什么呢,可儿子却在干什么?爸爸知道后怎样了?一个紧扣一个的问题,让学生很快的了解蜘蛛爸爸为什么生气,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蜘蛛爸爸对儿子的关心,进而也就在这指导孩子们如何朗读蜘蛛爸爸生气时说的话。让学生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有过这么生气的时候吗,为什么这么生气,从而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心。

语文教学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再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接下来故事会怎样?有的学生猜蜘蛛爸爸会狠狠地批评儿子,也有的孩子猜儿子会挨打,各种各样的可能在孩子们口中说了出来,说明他们都动了脑筋。再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课文中的爸爸是怎样对待儿子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出现?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后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这样让学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学到了别人的长处。在此处再加以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五个自然段,这是两个排比句,用词生动优美,并用了两个比喻句形象地描绘了琴声给蜘蛛爸爸带来的快乐,这也是触动他心灵深处的的地方。在这里,我没有给学生做任何语法上的解释,只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琴声的悠扬与汉字的美。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再给学生一次整体品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在对文字的表面的理解上再进行感情的升华,给了学生一个问题:“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喜欢她?”同位讨论一下。学生很容易的就体会了蜘蛛爸爸对儿子的理解的爱。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一问:“你想对着可敬的蜘蛛爸爸说些什么?”让学生在体会了爸爸的爱后也要学会心存感激,并把感激之情表达出来。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就很容易的感悟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无私的爱。那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请你拿出笔和纸,把祥说的话写一写,也可以做张贺卡送给父母,也让他们感到你对他们的爱。这样就增强了学生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3

上完《童话中的城堡》,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有以下几点:五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看童话故事,也能很容易的看懂童话中的故事,而且故事中的城堡对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所以在导入中,我利用欣赏美丽城堡图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在这一环节上我用的时间但多了,以至于后面让学生画的时间就少了)这一浓厚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提取已有知识的主动性,而存在于学生脑海中的城堡形象越来越多,这时我没有直接将城堡的形状介绍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发现、虽然有一些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有些错误,但在教学中,有主见的失败优于有依赖的成功。后来,学生经过互相探讨观察出了城堡的形状,这些都足以证明学生内心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交流意识、合作需求。

本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在的学生欢迎更有趣、形式更新颖的学习方式,因此,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尤为重要。

但是我这整堂课比较闷,尽管学生的兴趣很高,但由于课堂时间安排不紧凑,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更努力把课堂结构优化……

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4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上册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中学生已接触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必须列综合算式。在学习本单元时,部分学困生,还停留在一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难度较大。只有个别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如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时,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好多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我就在练习课中,增加对小括号的专题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训练题型如下:

列出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的:28+13=41.41-12=29在列综合算式之前,我先让学生分析两个分步算式的`特点,找出两个算式中的中间量,即第一步的得数41,然后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减法。书写顺序根据41-12=29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减12,说明先写加法再写减法, 28+13-12=29 ,加减混合运算中,先算的加法就在前面,不需要加小括号。特别注意强调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数“41”列在综合算式里。和本题类似的题还有:(1)90-13=77,77+23=100 (2)6×5=30,30+28=58(3)7×7=49,49-27=22 (4)

7×9=63,70-63=7(5)16+42=58,6×7=42

列出的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的:28+12=40,90-40=50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基本一样,就是考虑书写顺序怎么写,这是个关键。40是第一步的得数,说明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根据90-40=50这个算式得出:90减去的是两个数的和, 说明书写时,先写减法,再写加法,90-28+12,但是根据计算顺序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后面时,必须在加法算式上加一个小括号,来改变计算顺序。如果不加小括号的话,90-28+12,就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这样就不符合本题的计算顺序,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题的计算顺序。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体会加小括号的必要性。例如:27-19=8,73+8=81 ;19+12=31,38+31=71; 14-5=9,9×6=54; 5+3=8,8×4=32。

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分三步:首先根据中间数确定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顺序,最后根据计算顺序观察一下整个综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号。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篇5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第2课时,学生已对怎样收集和整理数据有一定了解,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并且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于是,我选择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让孩子们用投票的方式,选举自己心目中,数学成绩优异,也最热心协助老师工作,帮助同学提高数学成绩的数学课代表。这一活动贯激起学生收集数据的热情。课堂上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收集和整理数据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以下几点:

1、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预备课代表上台,为自己的票数记录,再交流汇报统计数据的方法,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出示表格,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最后找代表汇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据整理的工作中。

3、注重让学生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在整理本班学生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的情况时,老师先让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用的记录数据的方法,然后采用了记录数据最常用的方法——举手查人数,并且放手请一名学生负责统计,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了记录数据的统计。这样做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体验了统计过程。

4、拓展延伸感受收集和整理数据的价值。引导学生重点看表头,孩子们不单单看懂了表格,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5、渗透生活基本常识很自然,根据天气情况,判断是冬天还是夏天。

6、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每当孩子们完成一项数据整理时,都会让学生用自己方法证明自己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结果正确。

二年级小学生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6

《小鹿的减法》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鹿造桥,每天坚持从太阳升起忙到月亮出来,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终于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持到底,一定会获得成功。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急于知道小鹿做的是一道什么减法题,引导学生读课文,寻求问题的答案。原来小鹿想造桥,需要花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一天一天地坚持做下去,每做一天,就与成功靠近一步,他用这种减法,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与之相反,獐子想铺路,但总是空想,不去行动,到老了也一事无成。

这节课,我始终贯穿一个“读”字,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书。如:默读、齐读、自由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会理解,学会思考,发散思维,悟情明理。

整节课,我步步引导,渗透学法,运用插图等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小鹿减法的含义——坚持就会成功的道理,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