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0篇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接受能力,整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课起到它应有的和其它学科无法起到的作用,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心理健康教的育教学反思(精选10篇),欢迎借鉴!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一门新生课程,要上好,要达到较好的效果,使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教学上的不断改进外仍需要我们做好以下的努力:

首先,学生观念要转变。学生首先要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上心理课时认真对待,全身心投入,该动时动,该说时说,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教师观念要转变。上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1、创设心理情境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可见在“情境”中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再者,心理课堂可以说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告白,是生命节律的振动,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它需要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分享,真诚地进行交流。因此我感觉若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要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来调整和选择物理空间,以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进而营造一种适当的心理情境,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排列座位时可以不必拘泥于固定座位,可采“前后式”“扇面式”“自由结组式”等有利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沟通信息、传达感情的座位形式,甚至不必拘泥于学校范围内,到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

另外,为了更好地创设课堂情境,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技术集于课堂,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例如,我在三年级的《拒绝的艺术——学会说不》的心理课上,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在电脑中下载了一个郭冬临的小品《有事您说话》将学生们带入了因为“不”字说不出口而带来的烦恼和困惑。这种情境的设置是动态的、幽默的、令人深思的,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了,不由自主的沉浸在教师设计的课堂环节中,跟着小品中的主人公一步一步地体会到不说“不”的害处,又帮助主人公破译了重重关口,最后总结出只有学会拒绝的艺术,适当地说“不”,我们才不会有那么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强调如何合理适度地拒绝。在无知无觉、不着痕迹之间,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成功地创设了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

2、恰当选择活动内容

若想上好一堂心理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心理教育课内容的选择,应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做一些课前的调查,或者根据学生来信选题,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只有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才会觉得真实,教学才会有针对性。这样既不会无的放失,又可以为活动提供生动的素材。

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教师的眼光也不能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要放眼社会。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已不限于课堂、学校和家庭,学生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他们课外阅读的书籍、报刊、杂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参与社会调查,甚至还有少数同学通过互联网索取资料。所以,一堂好的心理课,应该能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师生共同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料,加强信息的交流,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扩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拓展心理教育功能。

3、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的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因为年龄限制,中小学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决定了中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例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活动过程中,教师只给适当的启发、引导、示范,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自强、自立、自信,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无论是何种形式,在心理健康活动中,教师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使学生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得多。

4、课堂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强调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而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激活学生的心理历程,引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要重视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及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的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教师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开放自我,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学生的讲话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思想,教师都应予以包容。

也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作为教师,应倾情地参与活动,充分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认真地倾听学生,耐心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在这其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着活动的每一步进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自我体验,获得情感的触动,愿意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心理确实获得改善和提高,教师富有智慧和启发的课堂评价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心理教师平时要注意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关注兄弟学校的动态,吸取先进地区的经验,力求把课上得更好。

总之,若想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在活动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心理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2

现在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在任何阶段都与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们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会给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多大的影响和负担,这是无法预料的。特别是处于心理发展重要时期的小学生,由于自主能力尚弱,依赖性较强,因而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普遍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二是对长辈及他人的施爱行为反应迟钝、冷淡,共情能力差。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应该怎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就谈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办法。

一、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渗透健康教育

二、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课上是老师,课下交朋友,尊重学生,维护他们的自尊,经常与他们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三、引导学生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生活快乐而充实,健康而活泼。

四、家长与学校配合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3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无缺陷或者重大疾病,心里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也非常关键,生活中往往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发生者的心里出现了问题。一些来自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压力,还有人际关系的羁绊,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心里健康,心里不健康做起事来真的很容易出错,甚至犯重大过错。

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心里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没有被解决过都是自己解决或者发泄掉了,但是对于现阶段的顶岗实习老师和学生,他们的心里健康问题真的很严重,也没有解决的途径,xx是一个完善的大学,有能正常进行的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学生可以通过预约接受心里辅导,即使现在定岗实习的老师们,xx也会关心我们的心里健康问题会不定时的发一些问卷调查的,即使反馈实习生的心里问题,但是在我实习期间,我发现很多学生做的错事,一大部分是因为学生心里出现的问题导致的,而老师批评和教导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是单纯的认为是学生这个年龄段犯错误比较多而已,或者说是不懂事。这个实习学校的五楼是有一个心里咨询室的,但是来这里已经一个月多了,并没有看到他打开过,相信那只是个摆设,如果学校都不重视学生心里健康问题,不去解决,哪怕才是初中生。难道等着把他们送到社会上去再去关注解决心里健康问题吗?那个时候人犯的错误就很多了。我希望能在孩子十多岁已经懂事的年龄关注并且告诉他们人心里健康这个问题的存在,并且出现问题去解决掉。

即使在顶岗实习的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学生,也会有一些心里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对以后做事也是不好的,实习已经过半,大多数学生基本已经适应实习生活的,接近两个月的时间相信也不是顺风顺水的吧,实习生,本来没有什么‘能力’和经验,人事处理也不太好,每个人的性格差异也有很多。心里出现很多问题,或者是感觉到烦恼,心烦,心累。说实话我最近就有一些心累的感觉,实习的第一个月,我感觉我是属于这个地方的,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我觉得我不属于这里了,人事关系太复杂,很多道理他们哪里行的同,可是我就不理解。可能我比较偏执。不知道其他的实习老师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呢。不光是在实习期间,我希望我的学生身体好,学习成绩好,也希望他们的心里健康没有问题。即使我不在,他们以后的人生也是。

还有大概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最好的状态调整出来,认真负责的教我的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去工作的,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接下来的时光不要辜负自己的期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4

心理教育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等都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

而且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以整合,灵活运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课体现其科学性。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经过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我逐渐形成了以下的思路和想法:

一、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

面对从未正式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从情绪感染到情绪升华,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三、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

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在课堂上,可以让同学们聆听同龄人的“故事”。

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

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自我开放: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

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

(3)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

这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当然,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要真正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需要更多、更强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力量。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5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1、课堂导入最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绍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沟通》一课,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要求学生每个人背上夹一张纸到处找同学,配合完成。后来考虑到学生的调控情绪能力较差,极容易形成混乱。于是,我把游戏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换教室活动为座位传纸,有效的避免了混乱,从而也达到了说明道理,活跃气氛的目的。

3、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高一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同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4、适当的自我开放

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5、拓展延伸课堂,“里应外合”

(1)树形象。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模仿”为主,需要学习榜样,如果告诉学生“要合理的调节情绪”,自己却动不动就发脾气,学生就会想:“老师自己也做不到,那我们学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课堂内外,我都尽力表现得开朗、愉悦,给学生以理解和尊重。

(2)“心语录”。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心语录”,用它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也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我要求学生每人都交本,但没有困惑可以什么也不写,这样有效的保护了交作业的同学。“心语录”上,他们把学习中、生活中、师生交往中不愉快的经历告诉我,我都会及时回复,并写上激励的话语,这都拉近了我与学生的之间的距离。时而他们也会把收集的名人名言、精美文章上交上来,让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通过它随时与我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把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郁闷情绪宣泄出来。有位学生用长达两千多字的篇幅向我倾诉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长经历,来回的文字交流中,他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我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不断地成长。“心语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延伸,为师生交流、心理辅导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还不成熟,仍存在许多的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我会再继续努力!也希望老师和前辈们多多给我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6

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是中小学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一种有益补充。那么心理活动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怎样才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活动课?这是我每一节课都在思考的问题。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还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影响他们心理,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教育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

心理活动课可以运用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游戏、情境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但我在活动的选取上根据主题的需要,选用了以下教学方式:

一、故事导入,引心情:

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故事情节中了解到“嫉妒心理就是看见他人比自己强,心理就不舒服,甚至产生强烈的憎恨,总想排除别人超越的地位,破坏别人超越的状态。”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嫉妒的心理现象,变抽象为形象。

二、情境剧中,见情境。

情境剧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情境剧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课中,一些生活故事更适合学生表演。而每一个故事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使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明白了道理,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在本课中通过情境剧表演,总结出了克服嫉妒心理的技巧:宽宏大量,善于帮助别人;心胸宽广,热情赞扬别人的长处等。使学生明白: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世上很多的事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可以说是一种快乐的选择。

三、引导反思,改错误。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说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理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初步的解决。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

四、精心设计,净心灵。

精彩的结束不仅仅是全课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无限期望与启迪,所以本课我在结束时设计了《美丽的心愿》这一环节,让学生许下一个心愿,让孩子们在舒缓的音乐里净化心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来做,相信在课件背景小女孩子的祈祷中,在柔和的乐曲里,孩子们一样许着美丽的心愿,并且愿意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从而达到心理健康课净化心灵目的。

五、课堂结构,巧安排

对于小学高段的孩子来说,嫉妒心理可能有些不好理解,孩子们感受到的,不一定可以说得出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却有些过急,或者情绪不够饱满,没有带动课堂气氛,孩子们处于很茫然的状态,或者是因为这种课堂结构设计对孩子们来说过于复杂,他们所能感受到的身边的嫉妒太有限,至使学生的发言不够勇跃,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避免的。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个崭新的、又极被孩子们所需要的学科,因此觉得肩头的责任,所以每一次课后,我都会努力反思自己的一些做法、想法。永远做一个优秀的、进步的、努力的心理健康课教师,成为我——美丽的心愿!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7

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使我觉得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

比如,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再如,由于家庭的残缺,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我们学校也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就应该做到实处。

使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

据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

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应该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另外,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单靠个别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

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那么学习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

比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共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8

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内容、方式、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对于我来说纯粹是边学边上,经过摸索、思考、调整,想了些心理健康课的一些方法:

一、关注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为了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上课铃一响,我都会安排3分钟左右的热身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带领学生们做一个游戏,可以讲一个小故事,也可以说一部喜欢的电影等等。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说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既使课堂轻松愉快,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关注学生体验和分享

对于学生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经常设计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比如说: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个情景:下课了,XX着急去厕所,不小心把另外一名同学的文具盒碰到了地上,接下来先让同学们讨论: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然后再分组进行角色表演。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说出会发生两种情况。表演前,我要求台下的同学边看边思考:你喜欢哪组同学的看法?为什么?学生表演的声情并茂。一种情况是:XX能主动说对不起,并把地上的文具盒捡起来,两人没发生任何冲突反而成了好朋友;另一种情况是:XX把文具盒碰到地上后,像什么事情没发生一样,被碰落文具盒的同学急了,大声让XX把文具盒捡起来,XX不但不捡,反而说活该,就是不捡,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起来,险些“大打出手”。表演结束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文明礼貌的语言,会化干戈为玉帛,反之无理、冲动,不肯包容别人的行为会使冲突升级。相信通过这样的体验,今后遇到类似事情,这几位同学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台下的同学虽然没去表演,但他们通过观看,分享了表演者的体验。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角色扮演、体验情感的活动方式,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三、关注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某些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遵守课堂纪律和游戏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发言;要么封闭自己,甚至嘲笑讲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留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课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会不断的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9

一、教学设计思路

心理学认为,自我是指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本课的活动对象为初中七年级学生。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正是这一心理活动最活跃、最激烈的时期。他们的同一性正处在混乱与和谐的边缘,时常会有一些激烈的冲突表现,比如一会儿自高自大,一会儿又自暴自弃。因此,让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在认知上使学生进一步认清自我,不管优点还是缺点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情感上培养学生对自我的积极情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在行为上使学生能够通过自我反省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评价了解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为了达到以上活动目标,本课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感悟分享、体验练习等活动形式。

围绕内容和目标,教师设计了三个螺旋上升的活动环节——学生通过找出“我的叶子”,初步学会悦纳自我;通过写出“我的词语”,全面地认识自我,充分地悦纳自我;通过制作”我的优势名片”,懂得要发挥优势,去展示自己独特的价值。在板书设计上,除了“习得性无助”和“上升式螺旋”这两个心理学术语是教师提出,其他内容均为学生作品和学生的话。

二、教学片段实录

活动一:我的叶子

(课前请学生找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通过欣赏绘本《落叶跳舞》导入,请学生相互描述叶子,同学们积极参与,气氛轻松、活跃。然后请学生六人一组,将叶子放在一起,找出自己的叶子。学生兴趣盎然,从组长的桌子上快速地找到了自己的叶子。之后是感悟分享环节,实录如下:)

师:你是怎样找到你的叶子的?能说说你的感想吗?

生1:我的叶子是我们组里最大的一片。

生2:与别人的叶子相比,我的叶子颜色很特别。它的颜色是紫色的。

生3:我的叶子是中间开叉的,它的形状和别人的叶子很不一样。

师:说得真好!一位哲学家也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每一片叶子都是那样独特,那样宝贵。在茫茫叶海中,它以独特的气质赢得了你的芳心,只因为它就是它,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片叶子。那么我们人呢?我们能在教室里找到两个性格或者长相一模一样的人吗?通过感受手中这片独特的叶子,联想到我们自己,你又有什么感悟?

生4: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生5: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生6:我现在觉得我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我更加喜欢这个独特的我了。

师:谢谢你们与大家分享你们的感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着我们自己独特的价值,不会因为我们的某一优点而比别人更高贵,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某一处不足或某一次失败,就失去价值。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愉悦地接纳自己——“这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

(学生齐声朗读“这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

【思考与分析】课前请学生欣赏绘本《落叶跳舞》,配以轻音乐,为学生营造了轻松、灵动的心理氛围。描述并找出叶子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每一片叶子都是独特的,教师给每一位学生以平等的点评,强调每一片叶子都很独特,为他们创造了易于感受、易于激发的情境。感悟分享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叶子的独特联想到人的独一无二,教师让学生充分地分享他们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悦纳自我,积极、自觉地进行心理建构。

活动二:我的词语

(练习一,请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写出描述自己的词语,并数一数个数。练习二,请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分别用红笔和黑笔圈出表示优点和缺点的词,最后数出优缺点的个数。下面是小组活动环节,实录如下:)

师:经过了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进行小组讨论吧。在六人小组中,请组长组织大家轮流念出练习一中的词语。每个成员发言后,小组其他成员补充自己对发言者的认识。小组活动现在开始。

(学生进行热烈的小组讨论,教师在教室里进行巡视,参与各小组的讨论,肯定各同学的发言。)

师:经过刚才的小组讨论,我相信大家一定对自己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比比看,哪个小组的收获最大。请组长来汇报你们小组讨论的成果。

(教师先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两个小组的“小组讨论成果汇报表”,请两位组长进行汇报。)

第二小组组长:我们组的任红丽同学在小组讨论后词语变多了,从6个变成了14个,他对自己的了解更全面了。

师:任红丽同学,你能说说同学们都给你补充了哪些词语吗?

任红丽:他们说我虚心、无私、乐观、机智幽默、爱动脑筋、足智多谋、朝气蓬勃、初生牛犊不怕虎。

师:机智幽默这一特点是谁给你补充的?

(任红丽指该组一位同学)

师:你能告诉大家,他平时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机智幽默吗?

小组成员:他平时总是笑嘻嘻的。

师:哦,原来你喜欢笑,还能让身边的人都感到快乐!

(第五小组成果展示,略。)

【思考与分析】小组讨论是本节课最重要的学生活动之一,教师给予了充裕的时间;组织学生以六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在课前定出每组组长,每组发一张“小组讨论成果汇报表”,以广泛地展示了小组成员的进步。教师始终及时地发现有困难的同学,并给他们充分的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悦纳自我,重拾自信。

三、教学反思

(一)以学生为中心

在价值观日趋多元的社会,人的心理空间也日趋复杂,教师无法为学生设定不变的准则,因而要设法使学生从单纯接纳转变为自主选择。本节课我没有从外在的目标出发来设置活动,而是从主体自身的需要、兴趣、动机出发来组织和开展课程,学生作为心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主体自身始终处于活动的中心位置,活动的结果,如小组讨论后新认识到的特点、自己制作的优势名片等,都是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心理的成长。本课学生的心理成长是在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中实现的,是学生能动性的活动过程。上课时,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学生的心理在何种程度上得到发展,最终依赖于主体自身的心理建构。这一切都说明“自主性”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精髓。

(二)以情境为中介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这一心理发展的目标是无法通过直接传授知识达到的,而需要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情境。因此我设计了“我的叶子”、“我的词语”、“我的名片”这三个与自我认识紧密相关的环节。这些情境的设计把他们带入“可思可感”的境界,直指自身的心理世界,进而自主地建构自己的心理结构,生成自己的价值理念。比如,欣赏绘本《落叶跳舞》、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片叶子,这些真切的情境氛围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易于感受、易于激发的心理空间,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受到感染和熏陶,并激发其探究的心向。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认识到,学习总是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的,不同活动情境对心理的作用及引起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组织首先应该是情境的组织。情境的设计既是课程开展的前奏,也是维系课程的保障。

(三)以活动为载体

心理学研究和生活实践表明,人的心理品质是在活动中展示也是在活动中发展的。通过活动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为真实,也最为自然。课前,我精心设计了自主性活动,但我发现,教师可以进行活动的设计和导向,却无法主宰活动的进程,更不能剥夺学生交流和选择的机会,因为这节课中学生分享感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优势名片时的话语和作品才是最让人感动的。本课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是通过教师的视频展示、自我示范、激发感悟等教育引导,使主体自身在活动中自主定向、自主选择、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是难以通过直接的“教”的方式来进行的。“教”只是提供外围的情境、提供有助于心理发展的心理空间、提供有助于学生自主选择的物质与精神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种学生自我教育的课程,这种自主性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来实现的。

(四)探索与提高

这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我在参加积极心理学的培训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付诸教学实践的一次尝试,获得了鼓励,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有时只满足于表面的回答,追求形式上的热烈,而对学生内心世界更深层次的关注不够。以后上课要在细节叙事中更多地展开,追问更深入,关注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更具内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不是靠一堂课所能达到的。如何让积极心理学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则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0

我们的学生处在身心发育的时期,心理素质不稳定,情绪变化多,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出自独生子女的家庭,平时父母工作忙,孩子放学后只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面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独处现象的普遍存在,培养小学生如何健康独处非常关键的。

本节《当我独自一个时》的心理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活动课,为学生的独处经历创设交流平台,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独处能力。鼓励学生体验独处多样性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独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初步的独处能力,通过辅导活动,使学生树立“自护、自立、自律、自强”的意识。

活动课开始,我通过创设情境,体验独处情绪,进行一个软热身,情境体验,再漫话导入,揭示课题,因为我到这里是借班上课,所以对学生的独处心理设置一份问卷调查,从中暴露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这节活动课的重点。学生有了一定的独处能力,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通过贴切深切学生实际的一段录相,运用心理换位的形式,讨论交流,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自助互助共同分享独处的要领和方法。重点解决后,就是这节课的难点了。在初步学生四要领后,我设计了图片辨析这一环节运用法。通过学生的自己讨论交流,进行内在小结,从而让孩子们知道独处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千变万化,每一个人都会有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都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危险等应急的事情,通过一段四川地震视频,进行提升,让学生们知道独处不仅需要胆量,更要我们的智慧。

当然,由于我是初次尝试这一学科的教学,所以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同行们多多指教,谢谢!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