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
一、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在看懂漫画的“笑点”理解漫画的特点和作用。
B、在前漫画技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作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让学生敢画、喜欢画。
C、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作为漫画创作的素材,并完成完整的小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感知和表述,了解漫�
二、教学重点:漫画的特点及其在创作中的使用方式。
教学难点:从实际生活中选材并赋予作品“幽默感”。
三、课前准备:投影机,不同类型的漫画作品
学生材料准备:喜欢的漫画和基础画具
四、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组织教学
准备学具、集中精力
二、导入新课
1、旧课回顾,插入新课。
引导学生展示不同的漫画作品,表达对不同漫画的理解。
2、回顾
3、展示漫画作品
展示者:并表述选择特定漫画作品的原因;是否会让人发笑?让人发笑的原因,笑点在哪里?其他学生:看到不同漫画后的表情、语言等反应。
4、讨论分析
5、引导学生欣赏不能马上理解的漫画,找己喜欢的漫画并分析“笑”的原因。“笑”都是因为“开心”吗?除了“开心”还有其他的成分吗?从情感角度出发使用不同漫画表现手法的原因。
6、看漫画在“笑”过之后是否有更深层的体会,了解漫画的现实意义。
7、文字在漫画中使用方式和作用。
8、看懂漫画,体会其中的“笑”的共同点:“幽默感”是由“人”带来的,通过作品再传递到“人”。
9、讨论“笑”的不同点——a:讽刺b:幽默c:单纯相像……(把不同手法的漫画作品进行分类。)
10、画的东西(表现对象)不同。不同的漫画中观察到的时代特征、社会现象、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漫画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加工提炼。)
A谈谈对幽默感的认识
B谈谈对某张漫画作品的深层体会。
通过比较体会:“题目”:点睛“旁白”:辅助。
4、构思与创作
A、教师给学生提示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B、选取大众话题进行命题创作(也可放在第二课时)根据生活实际进行漫画的构思,注意选择适合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
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
军威的象征;认识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珍贵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认识兵马俑是继承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陶塑、青铜雕、玉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奇迹,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理、注重
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和秦朝的历史,及提倡武力的社会风尚,了解兵马俑艺术特点与其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感受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成就,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
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
难点:理解兵马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分析探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1.打开跨页,通过看一号兵马俑坑的正面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谈感受:恢弘壮丽、气
势磅礴、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含义,畅想陕西临潼、秦始皇、秦始皇陵、中国最大的雕塑群、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文化遗产等等。曾参观过兵马俑博物馆的同学可以谈感受,谈见闻。
2.围绕所涉及到的关键词分成若干小组,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敢于
置疑,大胆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内容问题
历史组关键词: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秦始皇的
秦始皇功与过是什么,秦代是一个怎样
秦代的社会。
地理组
你了解中国古代流行“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习俗吗?说说秦始皇
陵修建的情况。
雕塑组关键词:陶俑是如何制作的?兵马俑的雕
兵马俑塑风格是什么样的?与你熟悉的
铜质车马汉代人物说唱俑作个对比。
展示组展示兵马俑的姿态。根据课本提供的图片,形容一下
不同身份的兵俑的造型特点、艺
术效果和人物的主要特征。
演讲组如何使更多的人了解兵马假如我是兵马俑博物馆的讲解
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员,将会如何介绍。(300字左右)关键词:秦始皇陵
综合组1987年兵马俑被列人世界
文化遗产。兵马俑凭借哪些优势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作为后来人应如
何给予保护?(空气、湿度、旅游人群
等)
3.全班进行交流。
4.教师点评:打开中国地图,陕西省地形就像一尊跪射武士俑展现在我们面
前。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
雕塑群,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的雕塑中,我们读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等宝贵的信息。特别是兵马俑的独到之处在于其雕塑手法的细
腻,不同身份的人服饰、冠帽不同,甚至连面相、胡须、发髻都不一样,细节处理的成功,
使秦俑赢得了“千人千面”的美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从这些栩栩如生誉。对比秦汉人物俑的区别: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汉人物俑
秦代人物俑表现细微的精神面貌,汉俑虽长短不合比例,姿态不符常
手情,却增强了力量、气势的美,构
法细腻,写实传神。成汉代
艺术古拙的外貌。
课后回顾:
第一课形式美及其法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
主要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构成的概念?2.构成的分类?3.平面构成的概念?
2、导入课题:
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
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
课后小结,布置作业(15分钟)
八对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通用的美的规律,是贯穿艺术创作始终的重要原则,因此,真正领会这些法则的实质性内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3、形式美法则训练(作业)
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内容与要求:形式美法则体现明确,画面具有形式美感。要求每张突出表现
一种形式美法则,工具、图形语言不限。
第二课线条的艺术表现力
一、教材分析:
线条作为一种基本的造型语言,存在于现实生活和美术作品中。本课作为“造型、表现”领
域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欣赏来感受线条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的基本特性和功能,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在美术实践中去表达自己想要的线条,以线条来表达个人情感。
作为造型语言,线条具有表现性、含蓄性、象征性和抽象性,如何把这些特性以简
单易行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使其能够在轻松愉悦氛围下获得启发,发挥想象,表达感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追求“形”的酷似,而表现“线”的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线条的基本特征。
2、在赏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引导学生学会用词语表达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并通过画线体验进一步认识线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在美术作品赏析中学习线条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4、在美术实践中交流创作思路,体验线条造型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在艺术赏析中感受线条、认识线条;在美术实践中体验表达方式,学会“线表达”。
2、教学难点:在赏析中进行愉悦的线条创作体验,在体验中教授创作方法,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进而进行生动有趣的线条表达。
四、教学准备:
生活图片;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片段;中西方绘画大师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线造型的美
术作品
五、教学方法:
启发、体验、交流
六、教学过程:
1、看生活、认线条
体会线条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美感。
第三课速写练习
一、教材分析
速写是指迅速描绘对象的临场习作,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简练的线条扼要地画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动势和神态。这一课分别介绍了动物速写、景物速写和人物速写,我的这节课重点放在人物速写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明白速写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铅笔或者其他工具进行速写练习。在练习中,能够关注对象的基本特征、比例、动态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到速写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三、教学重点
速写的基本知识:比例、动态。
四、教学难点
掌握速写的要素要求,使学生能把握住物象的比例和形态特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多媒体播放杨丽萍舞蹈视频。并引导:这么优美的舞蹈,这么飘逸的舞姿,如果能保留住该多好啊!出示素描舞蹈演员作品。
2、探索发现、学习新知识
幻灯片出示油画蒙娜丽莎和喻红的大卫,分小组讨论与书中15页的绘画有什么不同。总结速写的概念、作用、分类。通过示意图,讲解人物速写的动态、比例关系。
3、分组实践
以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模特,摆好姿势,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速写,并通过实践探究掌握了一定的画速写的方法。希望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进行观察,用心去感受,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并大胆的用速写的形式来记录生活。
5、作业布置
选取生活中的一个角落进行描绘。如《操场一角》《教室一角》《卧室一角》等。
第四课工笔花卉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Q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U莆沼帽省⒂媚、用色的初步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写意花卉的临摹技法
(2)、难点: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中国画工具、图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我们了解了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笔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锋;墨法有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以及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新的课程《写意花卉》
2、写意花卉:(教师讲授)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
3、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
4、布置作业:用写意技法临摹一幅花卉画,可尝试加上自己的想象发挥。
五、课堂总结:
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利用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对花卉进行写意描述,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第五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1、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这一领域应适当淡化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各种表现方法,培养创造力。因此,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明暗的基本规律即可,不往深度探索,而尽可能拓宽广度,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大胆表现出创意和个性。
2、教学目标:
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课形式美及其法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
主要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构成的概念?2.构成的分类?3.平面构成的概念?
2、导入课题:
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
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
课后小结,布置作业(15分钟)
八对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通用的美的规律,是贯穿艺术创作始终的重要原则,因此,真正领会这些法则的实质性内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3、形式美法则训练(作业)
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内容与要求:形式美法则体现明确,画面具有形式美感。要求每张突出表现
一种形式美法则,工具、图形语言不限。
第二课线条的艺术表现力
一、教材分析:
线条作为一种基本的造型语言,存在于现实生活和美术作品中。本课作为“造型、表现”领
域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欣赏来感受线条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的基本特性和功能,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在美术实践中去表达自己想要的线条,以线条来表达个人情感。
作为造型语言,线条具有表现性、含蓄性、象征性和抽象性,如何把这些特性以简
单易行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使其能够在轻松愉悦氛围下获得启发,发挥想象,表达感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追求“形”的酷似,而表现“线”的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线条的基本特征。
2、在赏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引导学生学会用词语表达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并通过画线体验进一步认识线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在美术作品赏析中学习线条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4、在美术实践中交流创作思路,体验线条造型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在艺术赏析中感受线条、认识线条;在美术实践中体验表达方式,学会“线表达”。
2、教学难点:在赏析中进行愉悦的线条创作体验,在体验中教授创作方法,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进而进行生动有趣的线条表达。
四、教学准备:
生活图片;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片段;中西方绘画大师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线造型的美
术作品
五、教学方法:
启发、体验、交流
六、教学过程:
1、看生活、认线条
体会线条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美感。
第三课速写练习
一、教材分析
速写是指迅速描绘对象的临场习作,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简练的线条扼要地画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动势和神态。这一课分别介绍了动物速写、景物速写和人物速写,我的这节课重点放在人物速写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明白速写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铅笔或者其他工具进行速写练习。在练习中,能够关注对象的基本特征、比例、动态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到速写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三、教学重点
速写的基本知识:比例、动态。
四、教学难点
掌握速写的要素要求,使学生能把握住物象的比例和形态特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多媒体播放杨丽萍舞蹈视频。并引导:这么优美的舞蹈,这么飘逸的舞姿,如果能保留住该多好啊!出示素描舞蹈演员作品。
2、探索发现、学习新知识
幻灯片出示油画蒙娜丽莎和喻红的大卫,分小组讨论与书中15页的绘画有什么不同。总结速写的概念、作用、分类。通过示意图,讲解人物速写的动态、比例关系。
3、分组实践
以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模特,摆好姿势,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速写,并通过实践探究掌握了一定的画速写的方法。希望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进行观察,用心去感受,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并大胆的用速写的形式来记录生活。
5、作业布置
选取生活中的一个角落进行描绘。如《操场一角》《教室一角》《卧室一角》等。
第四课工笔花卉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Q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U莆沼帽省⒂媚、用色的初步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写意花卉的临摹技法
(2)、难点: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中国画工具、图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我们了解了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笔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锋;墨法有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以及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新的课程《写意花卉》
2、写意花卉:(教师讲授)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
3、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
4、布置作业:用写意技法临摹一幅花卉画,可尝试加上自己的想象发挥。
五、课堂总结:
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利用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对花卉进行写意描述,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教学目标:
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再创造。认识发现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如何根据制作用品的需要寻找、发现合适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或多媒体导入,让同学们猜一猜这些图片的物体是如何做成的,是用何种材料做成的,构思巧妙之处在哪里?
二、新授
让学生将之前收集的各种材料带到课堂。
(1):让学生触摸、观察材料,按不同的质地、质感等分类。
想一想:这些不同的质感、色彩、形状的材料给你哪些特殊的感觉?
(2):想一想这些材料可以作成什么日用品,来美化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
教师结合课件或范例图形、图片讲解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的运用。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范例,再次体会对材料的巧妙使用。
三、课堂练习
辅导学生根据已有材料进行构思,创作一件实用的作品。
教师巡视各组,师生共同讨论、构思,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四、小结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补色的概念,掌握补色协调的方法,并运用色彩表现出对比强烈又和谐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欣赏作品《牛场》和色相环,了解补色的概念和对比的视觉感受,学会观察方法,探究《红与绿补色图例》作品,分析降低纯度、加入同一颜色、中性色间隔、改变面积的补色协调方法,用补色对比的方式进行创作装饰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色彩的魅力,体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补色协调的方法。
难点:创作的画面色彩艳丽又和谐。
三、教学过程
(一)趣味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
①色彩自古以来就会被历史上的文人墨客运用于诗句中表达情感,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色彩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这些色彩带给你怎样的美感呢?(诗歌中的红色、绿色、黄色变化丰富,视觉冲击力强)
教师总结:诗人们用文字来表现色彩,各位艺术家用画笔表现色彩,可见色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巧妙的运用对比可以产生强烈的色彩效果。色彩究竟有哪些对比的方法呢?这节课走进《色彩的对比》一探究竟吧。
(二)作品图像识读
1.补色概念
展示方春萍《牛场》作品,提出问题:
①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绿草地上色彩斑斓的花牛;色彩艳丽而又协调统一)
②画面运用了什么样的色彩?(红色、蓝色、绿色、紫色、黄色)
③结合色相环观察,这几种颜色在色相环中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红色和绿色、蓝色和黄色等呈现在色相环的两端)
④组合色卡,两端的色彩并列时,视觉会产生什么效果?(排斥感)
教师总结:在色相环中任一色相和与其相距180度的颜色互为补色,就比如橙色和蓝色。在并列时会给人强烈的排斥感,若混合在一起就会调出浑浊的颜色。
2.补色协调法
出示《红与绿补色图例》,教师调和色彩填充空白补色图例,分发空白补色图,以小组的方式展开实验,探究补色协调的方法,提出问题:
①补色图例给你什么感受?(令人目眩)
②教师调和后的色彩产生什么变化?(视觉效果和谐统一)
③运用什么方法呈现效果的?(绿色中加入黑色,绿色的纯度降低)
④还有什么办法使其色彩变得协调呢?(红色和绿色都加入黄色;用黑色为图形描个边;使红色面积变小,绿色面积增大)
教师总结:补色搭配色彩对比强烈,但常会有令人目眩的感觉,我们可以通过降低一方纯度、加入同一颜色、用中性色间隔、改变面积比例等协调方法使画面达到鲜明而不涩、艳丽而不失沉稳的效果。
3.色彩对比的应用
提出问题:
在生活中哪里见过补色对比的`应用?(少数民族的服饰运用大面积的红色,少量绿色,色彩鲜艳;马蒂斯的作品《螺丝》中运用蓝橙对比,但加入绿色进行协调,使画面和谐)
教师总结:画家笔下的补色对比运用使画面艳丽而又协调,生活中利用色彩的对比可以创造出绚丽夺目的色彩效果,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三)技法表现探究
选取小鹿模板,运用对比色填色,并示范色彩调和的方法:
1.选择黄、紫对比色填充;
2.选择用中间色间隔的协调方法,小鹿的头部填充黄色,尾部填充紫色,中间用黑色间隔,使画面色彩艳丽又协调;
3.深入修饰,整体调整。
(四)美术创意实践
1.布置活动练习:运用补色协调的方法创作小马装饰画。
2.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补色的选取、颜色调配、补色协调方法的选取、画面的效果。
(五)多元展示评价
设置“在色彩中遨游”的情境,请学生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并从画面中运用的补色,采取的对比协调法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海底世界》运用了蓝、橙这对补色,手法:用白色作为间隔,使画面明亮统一)
(六)小结升华作业
1.总结补色对比的概念和补色协调的方法。
2.升华情感:色彩对比运用非常广泛,在艺术设计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同学们要学会观察生活,并且能够使用强烈对比又和谐的色彩装点我们的生活,用欣赏美丽的眼睛去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
3.课后寻找其他色彩对比的方法,并记录下来。
四、板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描绘丰富多彩、造型优美的“春节礼品”。巩固色彩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2、用记忆手法表现物象,提高儿童绘画能力。
课前准备:
回忆春节时家中的礼品,考虑选择哪些礼品作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漫谈春节最快乐的一件事。
2、过节前,各自家里有什么准备工作?
二、新课:
观赏课本中的彩图和学生作品,请2—3名学生谈谈他们家中有特色的`春节礼物,以引导全体学生抓住特色,共同记忆思考。
三、示范:
1、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三五件能表现春节气氛,又能大小配合适当,便于处理画面构图的礼品作为绘画对象。
2、学生讨论如何运用色彩。
3、教师小结:色彩的运用以红、橙、黄等暖色调为主,以蓝、绿等冷色调的原色、间色、复色配合使用,使主色调更突出、鲜艳、明快。
四、学生作业:
以各自家里备办的春节礼品为题材,选择自己喜欢的,有特色的礼品,画一幅色彩画。
五、讲评。
教材分析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上的学习内容,课程目标要求利用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面具的制作当中。
学情分析
1、学生开始逐步形成逻辑思维的认识和思考方式,开始对事物的一般规律和内在关系产生兴趣,知识和规律的学习是引导学生产生持久兴趣的重要手段。
2、学生认知能力有限,选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概念能学懂但技巧难掌握。仅仅一节课,所以对学生掌握的程度不能预期太高。
3、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所以,尝试后一部分学生能通过摸索掌握的内容,留给学生探究、总结和互相学习。通过体验自学的收获带来的乐趣,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交流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捕捉和发现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发现材料、认识材料、运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一、教材分析 《光影的交响》
《光影的交响》是素描教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一切物体在光源照射下都会产生特定的光影效果。明暗表现技巧是表现空间光影效果的一种《光影的交响》绘画技巧。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
本课《光影的交响》的重点落实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处理的技巧,表现景物空间立体与前后虚实关系。本课所指的明暗效果是特定光源照射在景物上的光影变化,与小学阶段利用黑白灰制造一定的立体效果具有本质的区别。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6课 光影的交响
传统明暗表现的教学以简单石膏几何体的绘制入手,这种方式对于立志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是积极有效的一种训练手段,但是对于大多数没有美术专业发展兴趣的学生来讲,就会容易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6课 光影的交响
教材试图通过强调风景画中明暗运用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对绘画明暗技巧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明暗造型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较为简化的明暗技巧练习方式,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简单的明暗造型技巧的同时,进行情感表现的尝试。
“利用摄影作品尝试明暗造型的简化处理”——“利用绘画作品理解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利用临摹图片或写生练习加深对明暗技巧运用的体会”是本课编写的一条基本逻辑线索。
教材试图以优秀摄影作品导入,再过渡到绘画作品,配合教学图例解析作为教材主体内容。从情意的角度考虑,结合学生喜爱的摄影、绘画作品进行明暗造型技巧的教学,相比传统素描教学中常用的那些简单但却显得有些枯燥无味的几何形体,直接从作品入手更易于使初二的学生对明暗造型与表现产生学习兴趣;从教学操作的流程考虑,先从对生活的视觉直观感受起,再进入明暗造型技巧的认知及艺术表现的学习,更符合教材知识学习的梯度安排;从学生练习难度的角度考虑,结合作品解析图例的学习,易于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作品迅速进入到观察、分析及模仿表现阶段;从教材体系安排的角度考虑,安排明暗造型的学习内容,直接为本册的色彩学习单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
教材的三个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明暗造型相互关联的几个角度与层次。
“活动一”立足于让学生尽快能够利用简化的明暗关系尝试明暗造型的方法,体验明暗造型的基本技巧。
“活动二”在进一步分析画面明暗与空间处理安排技巧的同时,让学生尝试体验明暗造型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活动三”在巩固前面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强调不同绘画工具与表现技巧的尝试,更加突出画面的空间表现及明暗处理。
“资料库”补充了不同风格的风景画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利用明暗进行艺术表现的语言。
“学习大空间”吸收了传统明暗造型技巧学习的主要途径,提出借助几何形体对明暗规律进行进一步理解与研究。在学生对明暗运用与表现具有一定理解与兴趣的基础上,此种方法仍是积极有效的一种训练手段。
针对现代社会电脑的日益普及,教材建议学生收集并利用常见的看图软件,把彩色图片转化成明暗效果。这既是一种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引入可以直接利用的方法,也是学生课外加深体会明暗造型处理及表现技巧的有效渠道。
二、教学目标
*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
三、教学思路
传统的明暗教学侧重从直接传授明暗造型技巧入手,忽视了学生日常积累的审美经验及生活经历,忽视了学生理性思维的迅速发展及分析能力的迅速提高,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更多考虑了练习方式、内容的灵活安排。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分组收集自己喜爱的风景画或风景照片,同时安排学生尝试采用尽量简洁的表达方式,把画面的明暗色块进行归纳并用小图稿表现出�
本课的课堂教学可从教师展示自己选择的优秀摄影或美术作品入手,借助电脑图形软件及演示媒体,配合展示对应明暗转化并进行归纳处理的效果图例,直接从艺术作品的角度加强学生对明暗造型运用及转化的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明暗造型之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展示学生课外收集的风景画或风景照片,提倡先让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然后教师及时归纳总结的方式,以此促进学生更为直接并理性地观察,积极主动总结明暗造型的基本规律,尽快拉近“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通过针对明暗整理及表现、画面均衡及构图的探讨后,教师可以安排每个学习小组进入“活动一”的练习内容,学生利用自己及学习小组内的图片资料,作几幅能够体现画面基本明暗关系的小图稿。
接下来,通过优秀绘画作品分析明暗处理技巧时,为加深体验画面明暗安排的均衡与节奏变化,可以着重利用图片直观对比、类比的教学方法展示相关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明暗造型处理与画面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可以借助明暗的转化及简化处理的不同效果图例,帮助学生体验同一艺术作品不同明暗选择、处理后对应的情感差异。此时,教学中可以考虑安排师生结合画面明暗处理与情感的关系,借助实物投影仪,共同对应评析一些学生前面完成的明暗处理小图稿,往往可以使教学达到贴切生动、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活动二”中,可以在教材基础上添加一些相关练习内容,尝试在作品临摹的时候,有意改变一下原作局部的明暗处理。比如说:改变背景色的明暗,改变前景、中景或远景的明暗,改变局部某个形体的明暗等。这样,教学中分析作品的方法可以及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加深了学生对于明暗表现的审美体验。
最后展示学生作业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建议借助同学互评的方式来检测教学效果。教师侧重对整个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在“活动三”中,教师可以利用作业效果直观对比的方法,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明暗塑造空间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在自己的默写或写生作业中体现一定的立体空间感。
四、教学选择
利用电脑图形软件技术进行方便的图片黑白处理,可以直观展示色彩对比效果与单纯光影对比效果艺术感受的差异。
如果教师有着较好的音乐素质,可以尝试借鉴《与米罗游戏》参考教案中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对比或者类比凸现景物明暗变化的节奏、起伏、强弱等方面与音乐的通感,帮助学生运用音乐的感受来加深理解艺术作品或自然景物中明暗变化的美,也能积极呼应“光影的交响”的标题含义。
在没有电脑及媒体支持的地区,教学中可以直接从一幅范画的明暗整理入手,帮助学生初步获得整体观察及表现的能力。通过先学生试画,再教师分析作业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利用明暗整理的方法整理图片的兴致。然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进行明暗整理的深化,侧重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与基本的表现能力。
然后,教师可以积极引导教学升华到情感主题的层面上来。通过对比及类比的方式,借助学生收集的图片及学生绘制的作业,帮助学生感受不同明暗处理及表现与特定艺术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建议
建议在班组教学中以四人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明确提出以小组整体学习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强化团队的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养成相互探讨、协作的精神。教师应积极提倡并引导每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并积极提出富于引导性的参考意见。教师应重点指出大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时应当注意的要点,肯定班级优秀学习小组的学习成绩,积极鼓励暂时落后的学习小组。原则上教师不要指责暂时没有达到班级整体学习要求的学习小组及学生个体,尝试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期待。
明暗造型在中学阶段是一个学生特别容易“眼高手低”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材意图,有意分解知识内容,对应安排阶段性的随堂练习,加强练习中及时的学习引导。教师可以及时根据学生随堂练习情况,在巩固的基础上,再融入新的相关知识,提出新的学习要求。教学通过添加形式的阶段性练习,可以让更多学生获得阶段性成功的体验,增强深入学习的信心。
根据学生的教学环境及课时安排等差异,“活动三”写生作业的范围允许适当的调整。但教师仍然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户外景物写生的简化练习。
如果教师比较熟悉电脑图形软件的使用,教学中演示设备支持允许,还可以直接把学生自己选择的优美图片转化成黑白效果,通过对比加强学生对作品明暗之美的艺术感受。
1、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一课选自人美版教材第十三册,意在引领学生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色彩美,把对色彩知识和规律的学习生活化、实践化,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学习既是对小学所学“色彩基本知识”的复习和总结,也是中学美术单元色彩学习的抛砖引玉课。因此本课教学将对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究、感知和认识各种色彩搭配现象,为以后学习作好铺垫。
2、教学目标:
(1)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生活中的色彩现象,了解生活中的色彩无处不在。
(2)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多种搭配关系,理解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
(3)能够运用所学的色彩搭配基本规律美化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搭配现象,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难点: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内涵,并能将色彩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应用于生活。
一、新课导入,感受色彩
游戏“黑暗看世界”。老师课前用鲜花、彩纸、绘画摄影作品、不同颜色的桌布将教室布置起来,然后请每位同学戴上自带的眼罩进入教室,问学生:同学们,你看到的教室是什么颜色的?同学们说无色,什么都看不到。然后老师让他们摘下自己的眼罩,当孩子们在惊异于这教室的美丽色彩的同时,再请同学们齐声说出教室是――彩色的!让孩子们通过单色的世界和彩色的世界对比,认识色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和意义,同时揭示一部分课题,板书“生活中的色彩”,“搭配”二字暂不出现,点出对于色彩的初步感知这一主题。
二、进一步了解,探索色彩
1、播放课件《猜猜我是谁》,课件以拟人的形式,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简单自我介绍,以及在生活中的表现。有:热情的红色,红色的火焰、红色的鞭炮、红色的辣椒;充满生气的绿色,绿油油的草地、碧绿的湖水,等等。最后介绍色彩当中活跃的“好友”组合:蓝橙、红绿和黄紫,并出示日常生活中有代表性的这三组对比色搭配的图片。如:我们吃的青椒红椒炒菜等,让学生对色彩搭配及对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将之前没有板书完的课题板书完整,在“生活中的色彩”后面添加上“搭配”两个字。将深入探索色彩知识这一主题揭示出来,和初步感知色彩的教学环节相连接,使教学环节层次清晰,目标明确。
3、游戏活动“给颜色找朋友”。为了进一步将学生对于颜色的自我情感体验激发出来,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大型翻页式服装搭配游戏卡,每组同学一副,要求不同组的同学分别搭配出他们认为“柔和的颜色朋友”“热情的颜色朋友”“忧伤的颜色朋友”等,这个游戏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让孩子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迸发出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他们或许会说蓝色和灰色是忧伤的朋友、又有学生认为紫色和白色是忧郁的朋友,这些都没有关� 色彩的情感感受本来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并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对于色彩搭配的感受。
4、将色彩融入生活。欣赏几组来自不同的环境、风格、地域特色的服装设计图片。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三、引导学生创作,创造色彩
创设情景――“班级时装秀”,请同学们当一回服装设计师,运用色彩搭配的知识,来设计几套不同色彩组合的服装。
四、学生作品展评,点评色彩
根据本组同学的不同服装穿着选择最佳搭配方案,代表本组上台展示,并说明搭配的特点,其他组同学欣赏点评。最终选出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创意奖。
五、深入拓展
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好的色彩感觉需要同学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接下来播放课件,将一些富有新意的、在各种艺术设计中出现的图片来播放,如:环艺设计、家具设计等等。通过这些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们认识到色彩搭配在更多不同领域里的运用,从而使本课更生活化。
教材分析:
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笔墨情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A.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B.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
C.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隐性内容与目标:
A.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B.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学情分析:
1、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二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墨与彩的韵味》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笔墨的基本技能,再者,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学习材料:
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调色盘、笔洗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哪几种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么?生:梅,兰,竹,菊。师: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呢?生:想。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中国花鸟画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板书课题)笔墨的情趣
二、示范启智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意、写意为归依的传统,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物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大诗人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它的意境是如何来表现的呢?我们来作一个小游戏,体验一下。
游戏规则:分四个小组抢答,老师拿出诗句,同学们来猜这是描写什么植物或动物的。
1、“把酒东篱,暗香盛袖。”“犹有晚节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2、“只留清气满乾坤”“疏影横斜三两枝”。(梅花)
3、“虚心劲节”“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
4、“出淤泥而不染”“凌波独吐红”(荷花)
5、“春江水暖”(桃花、鸭子)
师:同学们很聪明,都能找出相应的动植物,那么我们想一下这些动植物如何画才能表达出这样的意境呢?
欣赏:欣赏大师的作品,注意观察基本构图。
《梅石图》吴昌硕。梅姿交错,在画面空间分割上,都是由大大小小的不等边三角形构成,也即是“女”字形结构,稀密有致,使梅枝的倾向有变化而又统一,苍劲多姿。 《墨竹》郑板桥。画中的叶子由“个”字“介”字“八”字交叉所组成,并且板桥画竹首先想到的不是竹而是“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的意境、情调。故称“胸有成竹”,这就是说意境是在动笔之前就完成了。
构图尝试:教师给出基本形(三角、四边形、圆形及直线等)请四名同学上黑板画出这些作品基本构图。其它同学在作业本上用钢、铅笔完成。教师对构图做简单分析。
教师演示:接下来老师就演示花鸟画的画法。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笔墨,用笔的正、侧、顺、逆等;用墨的焦、浓、淡、干、湿的`变化。
2、落笔之前,脑子里要先放个电影,安排情景(花鸟)是否有意,有情,有景。例如画梅花,在定了点和梅枝的“走向”之后那就以梅枝的粗细来表现梅姿,一枝梅花,线(枝干)上的点(花朵、苔点鸟鹊的分布)会使梅的姿态生动。
3、题跋落款:好的题跋暗示画中未尽之意,使人在欣赏画时的感受加深,有画龙点睛之用。如齐白石画两只小鸡抢啄一条蚯蚓时题“他日相呼”还可以提穷款也就是签名字就可以了。
三、立美创意
作业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花鸟,大胆运用笔墨去表现、挖掘,表达自已的情感。
2、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3、构图合理,画面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四、审美提高
展示评比:把学生作品挂在前面进行展示,学生对作品按照作业要求进行简单的评价。
总结: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不热爱生活,不热爱大自然,“外师造化”,就不可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形象。只有对生活热爱,才能观察仔细,表现的作品才能生动感人。我们应积极投身生活,热爱我们的生活吧,通过我们的创造,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