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优秀12篇)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同学与新的班级,与同学友好相处,对新的学校和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时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教学重点】:

珍惜新友谊

【教学难点】:

珍惜新友谊

【教学方法】:

事例分析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

一张空白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

在打开课本之前,你们来猜一猜我们第一课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好了,那么从踏入着所学校的大门开始,你们已经从一名小学生变成了一名中学生了。可以说,升上初中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那么,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迎接这个新的学习生活呢?你们都熟悉了这里的环境,适应了新的校园了吗?你们都认识了周围的同学吗?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的第一节“新学校,新同学”)

初中生活新体验:

1、当你踏入中学的校门,你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开学以来,你遇到了哪些新鲜的事?

3、你喜欢现在的学校吗?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吗?

小结:初中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从这个起点开始,我们将在新的校园里学习,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那么多新的同学组成了这个新的集体,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

珍惜新友谊:

那么这些新的同学怎么样才能尽快地熟悉起来呢?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游戏,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串名字游戏

游戏方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给几分钟时间给你们互相认识,并且呢要记住对方的名字。待会呢,老师就叫一个组的成员来自我介绍,介绍的时候说,例如:我是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徐璇,第二名学员轮流介绍,但是说:我是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徐璇旁边(后面)的热情善良的某某;第三名学员说:我是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徐璇旁边(后面)的热情善良的某某的后面的某某,依次下去??,介绍的一名学员要将前面所有学员的名字和所采用的修饰复述一遍。

注意:其中一组介绍的时候,其他组的同学也要认真记住自我介绍的同学的名字,不可以说话,待会老师还要考考其他同学记住了多少位同学的名字。

算一算你记住了多少新同学的名字?他们是谁?

认识新的同学成为了新的朋友,你快乐吗?你还想认识更多的同学吗?

小结:在我们这个新的班级里,有这么多新的同学聚在一起是一种缘分,让我认识你,也让你认识我,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大家就成为了好朋友。

交流活动:

大家都想认识更多的新同学,同时也想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你。(那大家想不想学到一种新的认识新同学的方法,认识更多的新同学也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你呢?)好,现在老师和大家来一个交流活动。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来,在纸的左边画上你的自画像,自画像可以简单一点,表现出你的外貌特征就行了。在纸的右边写下以下内容:让咱们尽快熟悉起来。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空白纸和一支笔。(课前已叫准备好)

2、大家先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注意突出你的特征,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画的是你。

3、在纸上写下你的基本信息:

姓名、你的生日、外貌特征、性格特征、毕业的学校、爱好兴趣和你的家庭地址等,

4、收上来,打乱顺序,发回给同学们。

5、你拿到的是谁的自画像?可以说说吗?然后有请这两位同学出来认识一下,先微笑,再握手,表示很高兴认识对方。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个交流活动,我们又认识了班上的很多名同学。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基本的是记住彼此的名字。试想,一班同学相处了一周了,还没有一个同学能说出你的名字,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通过刚才的交流后,我们会发现这个小小的班级里,有这么多亲密的伙伴。而且,有些同学呢,是跟自己同一所小学毕业的,有些呢是跟自己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甚至呢有些同学还跟自己是同一个月出生的,这份成长中的友谊,将使我们宝贵的初中

生活更加精彩,青春的生命将充满阳光。

与新朋友结伴成长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通过刚才的交流活动,你认识了哪些同学,你跟哪些同学有相同之处。请翻开课本第6页,我们来做一个小作业。

我和XXX、XXX、XXX等是同一所小学毕业的;

我和等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我和等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

我和等是同一个区(镇)的

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同学,结交了新的朋友,认识了新同学之后,我们将在这个班级中共同学习和生活,并且呢一起在学习生活中分享成长的快乐。

老师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在新的起点上共创新的辉煌。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2

守护生命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

能力目标

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照片拍摄于2015年,照片中的小孩名叫Hudea,拍照的时候只有4岁。他在哈马轰炸后失去了父亲,随后他和母亲以及三个兄弟姐妹一起住到了土耳其边境的一个难民营。“他的脸立刻收紧。他咬着下嘴唇,慢慢地举起了手。他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要宽慰这个把照相机当成枪的孩子并不容易。”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守护生命有什么认识?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爱护身体

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1)展示关于爱护身体的名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毛泽东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陶行知

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富兰克林

(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

体育课后,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

小李同学迅速打开空调,温度调到低16℃。站在空调口处吹风乘凉,心满意足地喊着:“热死我了!好凉快!”其他同学也纷纷凑过来。空调的风又强又冷,小张同学却用校服把头包起来,一边喝水,一边在教室里溜达。很多同学看到小张的样子,乐得前仰后合,说:“哇!看,多像翠花儿!”

(1)小李和小张谁做得对?

提示:运动后直吹空调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小张同学做得更好,因为,他懂得如何爱护身体。爱护身体首先要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的生活习惯。

(2)请大家说一说不良生活习惯有哪些?

教师归纳:同学们身边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不爱喝白开水,着迷喝饮料;爱吃垃圾食品;暴饮暴食;不吃早饭,熬夜等等。

3.正确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小张同学并没有因为同学笑话他为“翠花儿”而闷闷不乐,坚持自己的正确做法。

(1)请大家说一说,小张优点有哪些?

提示:小张同学不仅懂得坚持做正确的事,对同学的玩笑和笑话也很宽容,他能够正确地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教师小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4.守护生命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大比拼

1.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该()

A.逃跑B.立即报警C.先关闭阀门,再报警D.直接给他做人工呼吸

2.为避免煤气中毒,我们应该()

A.不用煤气B.离开房间时,检查一下煤气

C.报警D.尽可能少用煤气

3.当正处在滑坡山体上时,以下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A.朝着滑坡方向跑B.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C.朝着滑坡两侧跑D.不知所措,愣在那里

教师小结:掌握安全自救方法,提高防范能力,可以更好地守护生命。

目标导学二:养护精神

1.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教材P102—103)

(1)展示遗存的绘画作品。

(2)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3)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提示:

(1)因为在她看来,保护人类内心纯真、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和想象力是自然和重要的事情。她想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追寻外面美好的世界。

(2)因为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她坚持让这些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虽然身体被囚禁,但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因而人们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材料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童年时期虽然过着贫困的生活,但是他酷爱读书,他读过的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在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

材料二:有些中学生以拥有高档电子产品、产品为荣,但是当遇到为有需要的人捐款捐物时,却认为与自己无关而漠视。

(1)材料一中莫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对我们养护精神世界有什么启示?

(3)小军和小芳看了莫言的经历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辨析下列观点。

小军:莫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我们的精神发育,不受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小芳:我们现在的生存发展条件越来越好了,精神发育肯定越来越好。

教师总结: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4.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维护健康的重要性和要求,学会了自救自护,懂得了守护生命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也许我们的理解还太感性,还不太成熟,有待完善。但不容置疑的是,我们一定要爱护生命,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个阶段,积极进取、奋勇直前、充实人生。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 3

家的意味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重点难点】

重点:家的内涵。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的歌曲,你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

师:是呀,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家的意味。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4.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__孝__”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6.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生命的居所

探究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

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

探究二:教材p72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能的认识。

探究三:教材p73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课本p73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1)略。(2)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知识模块二、中国人的“家”

探究四:教材p73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探究五:教材p74探究与分享

(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

(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答案提示:(1)可让学生上网收集,并进行整理,如: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等。(2)古代“家规”“家训”中的内容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如提倡节俭,注重礼仪,勤劳善良等,这些内容都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探究六:教材p74相关链接,及p75方法技能

(1)分享我国法律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2)学生分享p75“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

(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来孝亲敬长?

答案提示:(3)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上,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等等。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教案 4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 把握学习新节奏――学习新天地 第一课时(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初中新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 2、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技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适应新环境,积极寻求对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形成自信、乐观向上和敢于竞争的价值取向,养成能够正视并利用困难磨炼自己坚强意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学习的管理者。 三、教法:讨论、访谈、情景教学法。 四、具体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从你踏入中学开始,你的人生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你重新站到了另一条起跑线上,你准备好了吗?我想不少同学和家长都为此作了许多准备,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或你的父母为你的初中学习作了哪些准备。(学生发言,教师认真倾听并把值得推广的内容写在黑板上,然后总结并导入下一环节。) 2、新课 教师:尽管已有了不少准备,但通过前几天的学习,我们确实感到初中学习生活与小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先让我们听听三位同学的感想。(学生阅读p12小栏目材料)听完别人对初中学习生活的感受,你能说说你有什么新感受吗?(引导学生讨论,认识初中学习生活的新特点,然后把学生的感想进行归纳列在黑板上。  学习新特点(板书) 教师:曾几何时,在大家满心欢喜地迎接新生活的到来时,一丝阴影飘进了一些孩子的心田,一种忧虑笼罩在一些家长的身上。怎么回事呢? 活动:讲故事。(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 故事1:王红小学时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进入初中后学习也很努力,每天迟睡早起。谁知道期中考试成绩在班上只排到30名。她很不服气,发誓赶上去。可期末考试下来又落到了37名。现在她经常捧着书本发呆,说简直不想上学了。 故事2:李明听说班主任要到他家去家访时,他的母亲把小学里得到的奖状从墙上揭下来。因为升入初中后他就再也没有得到过奖状,怕老师和同学来了见到这些奖状,自己没面子。 教师:同学们,故事讲完了。那么,你觉得王红和李明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学生王红和李强在学习中明显忽视了小学、初中衔接的指导,未能过好衔接关。虽然上了初中,但不知道如何去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尽管自己很努力,可是不得要领,事倍功半,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出现心理障碍。那么,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我们应如何去从容地应对呢?请同学们把手中的材料阅读一下。(请三个学生朗读。) 材料一:由于父母工作较忙,小王在读小学时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是离休干部,奶奶是退休特级教师,由于怜孙心重,对小王娇生惯养,造成小王自理和自学能力较差。后来奶奶察觉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培养小王的生活自理能力,就亲自将他送到学校寄宿。开始,他根本不做作业。为此,老师花很大精力给他关爱,学校又专派一名领导干部对他耐心进行个别指导,从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人手,到逐渐养成自学习惯。进人中学不到半年,孩子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考出87分的好成绩,全家十分高兴。 教师:听了这个故事后大家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得出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材料二: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初一新生来说,一定要对自己今后各方面的发展方向有个初步的构想,要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要学会学习,学会交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同学们最好对自己每天的时间作个具体的安排,列一份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好各科的学习。另外,每天在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抽些时间来自学,不仅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还要敢于质疑,要不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一定要注意不能偏科,要扎实地打好各种基础,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今后自身的发展。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要学会把别人的经验灵活地组合起来为自己所用。一定不能和同学们拉开距离。 材料三:进入初中阶段,面对周围的环境,要学会和同学、老师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会令你身心愉悦,还会使你的个人修养和心理品格得以健康的发展。另外,我们要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学们不仅要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还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对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要自觉抵制,要增强对社会、家庭和自我的责任感。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同学们,只要今天你们播下勤奋和智慧,明天就会收获希望和成功。 3、小结 教师:同学们,这三段材料实际上是出自三个著名老师之口,对大家就有所启发。我们应做学习的管理者。(板书)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特注意把握以下点: 1、学会自主学习,克服依赖心理(板书) 2、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板书) 3、制订学习计划,科学安排时间(板书)   第二课时(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比较初中与小学学习生活的不同,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发现学习生活的不同,能自己评判出什么样的学习态度与习惯是有利于自己学习水平提高的,能领悟到现在的不适应只是暂时的,只要保证良好的学习态度,逐渐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把学生推到镜子面前让他们自己审视自己,通过这面镜子使学生学会自主选择的能力,自主制定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表。 二、重点和难点:通过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2、正科: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填表 你的学习方式   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   你最喜欢的老师风格   你准备如何适应其他老师的教学方式   今后你将采用的学习方式   有的同学也许会问,用什么方法学习最合适呢?这需要自己的探索。最重要的是自己认为用这种方法学习轻松、有趣,并且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你不妨试试不同的方法,但是不要用“死记硬背”这个方法。对于老师讲的方法,不要一点儿也不相信,也不能完全相信,可以试一试那种方法是否适合自己。希望大家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知识,把握好这三年的学习生活。   3、总结: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作业:基础训练 第二课 把握学习新节奏――享受学习(5)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认识学习、感受学习,从而领悟学习带来的快乐,能够喜欢学习。先从学生的学习感受出发让学生体会学习中的乐,进而让学生感受到享有学习权利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从探索世界奥妙的角度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如何正确看待学习中的苦和乐,让同学们体会到享有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三、教学难点:学习中苦与乐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辩论、案例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我们经常会说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享受亲情等,因为生活、生命、亲情能够给我们带来心理的满足和快乐,那么学习也是一种享受吗?今天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吧。 2、新课 学生活动(一):谈自己这几年在学习中的感受(提示: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小学时在学校的学习体会或参加各种辅导班的体会来谈,看看学习中有哪些乐趣,又有哪些困难和痛苦。) 师:世间的万事都是相对的,有好的一面自然有坏的一面,就如我们的学习生活,有苦涩夹杂也有快乐渗透。苦与乐是孪生姐妹――苦随乐,乐伴苦。学习生活是苦的,但其中的乐也不少,只要我们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快乐,更充实。而且,同那些小小年纪就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就要为生活而忧愁的孩子相比,我们能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地学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图片:失学、失学的孩子、贫困地区的学童等(配合扩展资料使用) 为了保障青少年学习的机会和权利,国家也采取很多措施(略) 只有珍惜拥有的学习机会,才能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不断地探索世界的奥妙。探索世界的奥妙,获得新知也是一种快乐。荀子曾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知识的丰富,我们懂得了许多,却也发现我们不懂的更多。世界是如此奇妙,它以变幻莫测的姿态让我们感到新奇,也让我们感到困惑。 学生活动(二):小时候不能理解、现在已经理解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 学生活动(三):你还有哪些不知道的或不能理解的现象? 学生发言(略) 总结:当我们从学习中逐渐了解世界奥秘的时候,当我们的好奇心在学习中获得满足的时候,当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自己潜能的时候,学习的快乐就洋溢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留心周围的世界,我们会发现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有趣的现象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你知道以下奥秘吗? 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到底有没有外星人? 埃及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宇宙中存在黑洞吗? 3、总结:其实这些奥秘到今天为止,咱们人类还没有完成揭开。但是我们人类从来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例如,(出示我国“神舟”五号、探月计划、美国发射的火星探测车照片)为了探索更多的太空奥秘,我们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般已经发射成功,探月计划已经启动,美国航天局发射的火星探测车已经在火星表面降落,这将帮人类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迈进一大步。世界上还有许多现象我们无法解释,这带给我们的感觉是神秘、有趣,因此我们不断探索、发现、学习的过程也将会是快乐的过程,享受学习的过程,从无知走向有知的过程。希望同学们能够不断努力,好好把握初中三年的学习机会。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册教案 5

家的意味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重点难点】

重点:家的内涵。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的歌曲,你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

师:是呀,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家的意味。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4、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__孝__”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6、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生命的居所

探究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

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

探究二:教材P72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能的认识。

探究三:教材P73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课本P73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1)略。(2)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知识模块二、中国人的“家”

探究四:教材P73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探究五:教材P74探究与分享

(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

(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答案提示:(1)可让学生上网收集,并进行整理,如: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等。(2)古代“家规”“家训”中的内容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如提倡节俭,注重礼仪,勤劳善良等,这些内容都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探究六:教材P74相关链接,及P75方法技能

(1)分享我国法律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2)学生分享P75“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

(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来孝亲敬长?

答案提示:(3)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上,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等等。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6

礼貌显魅力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本书中的地位与作用

初二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是我与他人,而本框“礼貌显魅力”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加之当代青少年文明礼貌的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此框对于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必将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框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中力求“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的宗旨及初二学生的实际,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能力目标】

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树立不讲礼貌为耻、讲礼貌为荣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传统的交往礼仪在青少年身上正在逐步消失,不少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学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针对青少年的现状及教学的践行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如何将礼貌落到实处,即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二、教学理念

注重活动,淡化说教。文明礼貌问题如果操作不当,很有可能演变成一种说教,致使教学回到传统政治课的老路上去。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活动资源,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明礼貌的魅力。

关注认知,强化体验。引导学生对文明礼貌的认识是必要的,对有关问题也要进行分析乃至说理。与此同时,我尽可能地在活动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这样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内化。

表层切入,深层领悟。文明礼貌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基本的生活问题入手,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领悟做人的深刻道理。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互动过程。初二学生有思想,乐于表现,他们既成熟又幼稚,直观形象思维强,抽象的逻辑思维较弱。基于此点,我设计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探究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去活动、探究、体验、领悟,在关键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关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小品表演、观看动画、即兴表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时间,从而形成一定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给学生自由驰骋的蓝天。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进而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的教学情景,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1、开门见山,自然导入。

同学们,一看大屏幕,我们就明白了,今天要学什么?(礼貌显魅力)

2、活动一:欣赏小品《公交车上》、动画《上车》,明确为什么要讲礼貌?

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坐公交车问题切入,引发学生对礼貌问题的思考。学生自己表演,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画历来深受学生喜爱,内容形象生动,既幽默又带有讽刺意味,让学生多感官感受,能引发学生共鸣,通过此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文明的体现”的道德认识。

3、活动二:欣赏动画《大蕃薯的故事》,明确应该怎样讲礼貌?

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由于本课时间仅有30分钟,加之这部分涉及的内容较多,故而重点讲了语言文明的表现,其他一带而过。

4、活动三:即兴表演,生活考场

通过此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在前两个活动中形成的认知,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认识到礼貌是一种习惯,要将礼貌落到实处,即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5、教师总结,升华全篇

6、课后实践,阳光行动

通过此活动的践行,实现教学内容的内化。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7

《师生之间也会有矛盾》

【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正确对待与教师交往中的问题与困惑,以积极的心态与老师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能力目标:从心理换位的角度正确认识和对待师生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矛盾,提高与教师进行积极沟通的能力;通过小品、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与教师交往与沟通的一些基本途径和技巧,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

理解教师,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正确认识和评价师生矛盾。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步人青春期,他们中有些可能仍然保持孩童的活泼和外露,但闭锁心理的出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意识的增强和性心理的萌芽,会慢慢地改变学生的交往状况。一方面,学生需要友谊,渴望得到朋友的信赖和尊重,需要长辈的关爱和重视。温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他们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和老师愉快相处,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也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学习更自信更轻松。另一方面,受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和经验的限制,很多学生不能恰当地理解相处之道。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尤其是受到老师的批评,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容易导致师生交往中的各种隔阂。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该更多地以聆听者、支持者、协商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和氛围,设计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创设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情景,增进学生的亲身体验,锻炼实际的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学生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这首歌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感和愿望?你愿意长大后

(不管学生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注意作正面引导)

二、心情故事

说说你的故事: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是谁?他(她)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交流与沟通

1、分组讨论:从你的认识出发,� 但教师也是人,也有被社会特别是被我们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的需要。我们不仅要了解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更要理解老师也可能出现过错,特别是当被老师批评或与师生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要理解老师的苦衷。

2、小品:老师,你错怪了我。

(故事内容:小王同学在语文课上正认真地听讲,邻座同学传过来一张纸条,约他放学后去打篮球。小王随即把纸条退还给了那个同学,并轻声劝告:“上课不要传纸条!”谁知被-发现了,马上批评了小王上课传纸条、随便讲话的行为。当时,小王同学有口难言,十分委屈……)

请你帮他出出主意:这时小王该怎么办?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是怎样处理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3、课堂调查: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和表扬的情况。(采用举手的方式)

讨论:(1)老师对我们有哪些期望或要求?

(2)我们该怎样看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

师:有些同学说得很对,我们也要理解老师,老师对我们的批评表扬都体现出对我们

的期望,我们不仅要理解这些,更要理解老师也可能出现某种过错,特别是当被老师批评

或与老师之间发生某种不愉快的事情时,要理解老师的苦衷,自觉反省自我,切不可对老

师求全责备,更不应该怀恨在心。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P15训练一

【板书设计】

教师 教师的职业特点

批 正

评 确

正视师生矛盾 与 理

表 解

学生 学生自身特点

【注意事项】

1、注意正面引导。

2、分组讨论要注意对主题的提示。

3、欣赏小品时注意既要让学生说真话,又要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判断。

4、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

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我和父母 8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教案

第三课 第一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神奇的生命世界,欣赏生命的奥妙,感受生命之美;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总结出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通过分析地球上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知道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善待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动植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和欣赏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感受世界的美好;通过加深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了解生命间相互依赖性,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从小养成爱护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2、教学难点:人类为什么要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学生观看课件主页,探究交流:(1)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2)在这幅图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探究交流教师导入新课) 大家说的很好,在这幅图中,这只小鸟的飞翔、这颗大树的出现让大家怦然心动,这说明,我们的地球之所以如此的美丽、生动、精彩,就是因为有生命的存在,这些生命不仅包括我们人类,还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是所有的生命让我们的世界缤纷多彩,因此,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三课中的第一个问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2、新课: 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板书) 探究交流:(1)在刚才展示的图中,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大家想一想在你们身边你知道的生命还有哪些?说说它。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大家说的很好,这说明是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1、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板书) 但是,由于大家平时学习繁忙,可能很少顾及我们身边的一些生命体,其实,我们身边的一些生命体是非常美丽、可爱的,那么,大家想不想去领略一下它们的风采呢? 看图(出示多媒体《可爱的动物》、《美丽的花卉》 探究交流:(1)看了刚才那些图片你的感受是什么?(2)你曾被某种生命打动过吗?它是什么?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3)当生命都不存在了,世界会怎样?(出示《干涸的土地》) (学生探究交流教师归纳) 通过大家的探究交流,我们发现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的如此生动和精彩。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那么,生命和生命之间又该如何相处呢? 应该:相互尊重、相百关爱。 2、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探究交流:(1)你曾伤害过某种生命吗?简介过程,这件事对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2)人类珍爱生命了吗?(出示图片《人类对动物的虐杀》、《死亡档案》)不关爱生命的结局是什么?(出示图片《肆虐的沙尘暴》)(3)有地球就有生命吗? (学生探究交流教师归纳) 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就会对一个生命造成伤害,人类这样的不珍爱生命,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肆虐的沙尘暴就是大自然对人类虐杀生命、破坏植被的惩罚。近几年,我国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相当于西北5省财政收入的3倍。 我们看到:由于人类不关爱生命,我们已经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而实际上生命的孕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那么,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有地球就有生命呢?(出示资料) 从这个资料我们看到,生命的孕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身,而人类拯救自身的出路在哪里? 3、人类唯一的出路──关爱生命(板书) 出示图片:《幼苗》问:你还会剥夺它们的生命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确实,《幼苗》中的生命让我们感到了生的希望,但这样的机会不是时刻都有的。我们要敬畏地球上一切有意的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会倒下。 3、小结:生命是灿烂的`、顽强的,但它们也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生命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世界,为了我们的生存,请珍爱生命吧! 4、布置作业 自己动手,饲养一种生命体(如金鱼、花草、小动物等),细心照料,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第三课 第二框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7)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询生命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热爱各种生命,思考和设计自己独特的生命之路。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生命差异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对生命存在的价值的理解能力 二、重点:感受人类生命和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 三、难点: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的热爱与珍惜丰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地球从一个没有生命、原始荒凉的星球逐步演变,成为今天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生命之舟。在所有的生命中,以人类的生命最具有独特性。 2、新课 1、世界的独特性(板书) 仔细比较,世界上有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 你知道世界还有那些独特的地方吗? 你有哪些与他人不同的地方?(完成27页的填空) 2、人的生命独特性(板书) (1)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与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相比,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人类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改造着这个世界,茹毛饮血、衣不蔽体的时代一去不返,人类从原始的深山老林逐渐走向现代化的都市和乡村。人类可以飞翔于蓝天,可以遨游于深海,可以了解过去,也可以预知未来。人类用思想改变着周围的一切。 学生集体朗读28页的诗。 (2)人的生命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学生活动1:讲述名人故事,说明每个名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学生活动2:猜一猜他是谁 (课前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位组员进行自我评价后,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最后总结出每位组员的个性特征,并提交给老师。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个性描述,判断他是哪位同学。) 3、发挥生命的独特性(板书) 学生活动3:我的人生小规划(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谈一谈自己适合走什么样的道路?何以从职业、为人等方面谈)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在逐步了解自己的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才能。 3、小结及作业:基础训练 第三课 第三框  让生命之花绽放(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的珍贵,知道一些常用的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方法,知道常用的一些应急电话。  2、能力:学会判断紧急情况的能力;提高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模仿、创造能力。 二、重点难点: 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方法: 情境体验法、小组表演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即使是穷凶极恶的罪犯,他们在面临自己生命的结束时,也会感到恐惧、后悔。所以,我国的法律保护每个人的生命不受侵害。对于侵害人的生命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的法律制裁。那么,我们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之花绽放呢? 2、新课 (一)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板书) 举例:1、矿工例子  2、《打游戏挨家人批评 海口一15岁中学生自缢身亡》 学生谈自己对这两种行为的看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组织学生采取自由发言或小组讨论或正方反方辩论的方式进行课堂活动。) 最后总结出: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那么,当你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你知道应该怎么办吗? 如:你知道火灾发生时应该怎么办吗?你知道煤气泄露时怎么办吗?你了解游泳方面的安全知识吗?你知道有人溺水时,该如何救助吗? (教师选取一到两个方面,考查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学生讲完之后,教师用相关视频进行补充,告诉学生我们不仅要有强烈的求生意识,还要有一定的求生能力。) (二)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板书) 学生活动:画一幅网络图,即在自己人生过程中,会与自己的生命、生活发生联系的人物图,说一说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于对方的意义。 (三)延伸生命的价值(板书) 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呢?怎样才能使生命价值得以提升呢? 教师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张海迪的故事后提问:他们的生命是否有价值?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出他们为民族、为国家、为人类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受到人们的崇敬。即使他们的生命结束,但他们生命的价值却得到了更长的延伸、更充分的体现。) 从他们的生命实践中,我们应该学到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大家写下自己的生命箴言,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学生活动:写“我的生命箴言” 师: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希望同学们用它来指导自己的生命历程,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2、小结   五、作业: 基础训练

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9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学会科学处理与老师的关系,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提高师生交往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歌颂老师或者师生关系的名人名言、散文、歌曲、电影等作品,学会自主学习;通过课堂设置疑问和师生面对面的交谈,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方法,掌握一定的学习和沟通技巧。

3、知识与技能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拍摄老师工作的照片、录像,制作课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认识教师工作的辛劳,自觉增进师生情谊,养成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师的多重角色与工作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课时安排】:2

第1课时从观察漫画引入对老师工作特点的感性认识,到“小剧场”表演,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布置采访任务;第2课时指导学生阅读“心灵导航”,并对学生的采访报告予以评价,评出优胜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生的道路上,对我们影响最大的,除了父母,还有陪伴我们成长的老师。老师是一个让人充满敬意的称呼,人们常说,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同学们虽然天天和老师打交道,但你对老师工作的特点和性质了解吗?你理解老师工作的辛劳吗?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何老师的一天

①设计目的

认识老师的多重角色,了解老师平凡的生活、情感、工作特点。

②准备工作

制作何老师一天工作、生活的幻灯片。可适当补充本校教师或任课教师本人的生活照片或影音材料。

③过程指导

第一步:组织学生分组,约4到6人为一小组。

第二步:从何老师的一天活动,分析老师工作的特点。

第三步:全班分享。

第四步:教师小结。

④评价指导

在指引学生了解老师工作特点时,应注意老师的工作特点并不能仅仅以几幅图片就能囊括,漫画仅仅是个引子。因此,对本环节的教学,应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拓展,这才是最重要的。

知识归纳:

一 老师,崇高的称谓

1 老师及其职业特点;

2 老师对我们的成长扮演多种角色,发挥着多种作用;

(1)老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2)是我们道德人格形成的导师

(3)是心灵的保健医生

(4)是朋友

(5)是榜样

3 我们由衷地感谢老师。

活动二:小剧场

①设计目的

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站在老师的立场上看问题,以体会老师的处境和心情;在此基础上,发展增进师生关系的策略和方法。

②准备工作

收集师生相处的各种情景,特别是学生被批评的合理或不合理情景 。 ③过程指导

第一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4人一组)设计对白。

第二步:各小组表演。

第三步:评选最佳对白小组,教师小结。

④评价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种可能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设计的对白无所谓对与错。本活动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进入到“角色互换”之中。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进入相关角色,只有进入角色,才能产生最真实的感受。

知识归纳:

二、师生关系新天地

1、师生关系新变化

(1)在和老师的交流中,我们感到自己更加受尊重,和老师的关系变得平等了。

(2)在课程学习中,老师带我们进入自主学习的新天地。

(3)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常常只充当指导者而不是领导者。

2、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尊师爱师,亦师亦友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理解和沟通

2、怎样尊重老师

(1)尊重与信任老师

从细节做起:讲讲礼貌,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讨论回答老师的提问、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最关键是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相互理解是化解冲突的良策;懂得同理心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练习:(略)

(五)课后作业:1、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2、我们应怎样对待老师?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10

爱在家人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亲情对自己的意义;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掌握应对爱的碰撞的方法

能力目标

用体验法感受亲情的存在;讲述生活中爱的碰撞的具体事例,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亲人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体味亲情;学会和父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味亲情

教学难点:沟通传递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达了慈母什么样的情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表达了孩儿什么样的情感?

(2)播放视频——《我对妈妈的情感变化》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体味亲情

1.割舍不断的情感

资料:里约奥运赛场上的亲情如影:

画面一:2016年8月10日,美国选手克丽斯廷·阿姆斯特朗(左)在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计时赛冠军后和儿子相拥而泣。

画面二:克丽斯廷(左)和儿子一起展示金牌。

画面三:8月14日,家人在安慰刚刚输掉比赛的阿根廷队女排球员阿科斯塔(左)。

画面四:8月15日,意大利选手维维亚尼在夺得场地自行车男子全能赛冠军后喜极而泣奔向看台与家人庆祝。

(1)看到了奥运赛场上“亲情如影”,关于“亲情之爱”,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提示:亲情之爱表现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生命之爱、关心之爱、影响之爱、分担之爱、分享之爱、陪伴见证之爱……奥运赛场夺冠后,在亲人面前,有人掩饰不住无尽的喜悦,有人纵情泪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2)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

2.亲情碰撞(教材P77)

设计意图:通过亲情碰撞活动,让学生了解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亲情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深入体会亲情的存在。

(1)共同完成:要求学生在课外与家人按要求共同完成“亲情三碰”活动形式并进行记录。

(2)展示分享:学生在课堂上对记录结果进行展示与分享。

教师总结: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3.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教材P78)

设计意图:选用生活中真实的小故事,关照再婚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旨在让学生懂得,由于亲人的离开或新成员的出现,我们家庭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1)除了“妈妈的味道”外,你认为“爸爸的味道”是什么?“爷爷奶奶的味道”呢?

(2)他们的味道相同吗?这些味道属于什么“爱”?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总结: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庭结构会改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

目标导学二:爱的碰撞

1.爱的碰撞——电视剧《家有儿女》

(1)播放视频——《家有儿女》(片段)。

(2)刘星的烦恼是什么?他的妈妈有烦恼吗?

(3)为什么他们之间会产生矛盾冲突?

(4)刘星跑出家,嚷着跟妈妈绝交;妈妈不让画画,自己偏要画画这些行为,都是什么心理造成的?你赞成刘星的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5)假如你是刘星的朋友,正好碰上刘星跑出家,你会怎么做?

(6)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成长烦恼”?

教师归纳:我们与父母的年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相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这往往导致两代人产生分歧、产生代沟。同时,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源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发生冲突,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他们不理不睬、冷淡相对,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都是错误的,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教师讲述: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实验者把未来7天所预料的烦恼事情写下来,投入“烦恼箱”,每个人核对“烦恼箱”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都没有发生。他们把剩下的一成烦恼仍然留在“烦恼箱”里,过了三周,再拿出来核对,结果发现,那些烦恼已经 结论:一般人的忧虑40%属于过去,50%属于未来,只有10%属于现在。92%的忧虑没有发生,剩下的8%是你可以轻易应付的。

2.产生碰撞的原因、影响和化解方法

(1)结合下面的情境,填写内容。

1)放学回到家,父母常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告诉父母自己受到表扬时,父母通常会说:_______________

3)说起和好朋友发生矛盾时,父母通常的态度和语言:_______

4)感冒发烧时,父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考试“考砸”了,父母一般会这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

6)周末想和同学去看电影,父母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而父母经常给予你什么?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3)根据表格内容,反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同学交流。

教师总结: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有时难以避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目标导学三:沟通传递爱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和互换角色,练习与父母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1)模拟表演:让有所准备的“演员”上台表演。

(2)大家评议:既评议“演员”表现,又评议不同表现反映的沟通技能水平。通过讨论,将自己获得的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和切身体验与同学分享。

教师总结: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反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3)漫画——父母偷看孩子日记,被发现。

(4)如何与父母就这件事进行有效沟通?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要体味亲情,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我们进入青春期后,自主意识增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我们要学会和父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爱。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11

和朋友在一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交友方式和范围发生了变化,学会把握友谊

能力目标

正视交友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友谊带给我们的力量,在新环境中建立新友谊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友谊的力量

教学难点: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方式歌颂着友谊,也留下一段段佳话。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世代为人们所称赞。“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因此,留下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

后来,钟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绝地摔破了琴,扯断了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人们又留下了“伯牙摔琴谢知音”的佳话。

同学们,你是否拥有这种珍贵的情谊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的朋友圈

1.交往对象的选择(教材P38)

设计意图:让学生觉察到自己现在的交往对象选择上的倾向性,可能多数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同龄人,更加渴望与同龄人有更多的互动,彼此分享生活体验。

(1)完成选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把每个问题的选择涂在相应的符号里。

(2)交流思考:老师调查一些学生的选择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选择的共性,即大多数人会选择同伴作为交流对象。(学生的答案会呈现多样性,一些学生会更愿意和父母、老师或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不管哪一种选择都是正常的。)

(3)引导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伙伴、同学、朋友,已�

2.朋友圈的变化(教材P39)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的朋友关系进行梳理,从交友模式、特点,朋友圈的变化等方面对自己的友谊状况进行觉察和了解。

(1)学生探究:学生自己完成“我的朋友圈”。

(2)交流分享:要求学生看图思考教材上的相关问题,请想要交流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朋友圈由“熟悉”到“增加了几分陌生”;有的同学朋友圈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有的同学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3.了解并反思自己交友的现状

(1)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生活中没有朋友,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教师讲述:没有友谊的生活是没法过的。古代拉丁谚语说,生活里如果没有友情,一座城市就如同一片旷野。中学生随着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的愿望在同龄人那里更容易实现,离不开朋友。

(2)有同学认为,没有朋友自己感到孤单,有了朋友又增添了不少麻烦?你怎么看?

提示:对友谊的渴望,是心理需要,没有朋友,会感到孤单。在与朋友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这都是正常现象。只有彼此真诚相待,和善相处,才会收获美好的友谊。

目标导学二:友谊的力量

教师讲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身边有什么样的朋友,我们就容易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友谊的力量。你的朋友对你有哪些影响?请完成教材P41的“朋友影响力”图。

(1)仔细分析你写出的“朋友的影响”,看看这些“影响”都是什么性质的影响?如果是积极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提示: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如果是积极影响说明我们交到的是益友。

1.小龙的变化

小龙是某校初二(2)班的学生。上初一时,小龙活泼好动,非常贪玩,时常违纪。虽然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

上初二后,班级新调了座位。前桌的小天成绩优异,数学成� 同样喜爱数学的两人,很快有了共同的话题,从课下探讨数学问题,到周末相约一起游玩,无话不谈。小天喜欢打篮球,小龙就成了陪练。

一学期结束了,老师和同学们发现,原来那个贪玩的小龙不见了,现在的小龙,文明守纪,学习踏实努力,成绩进步显著,数学成绩尤其突出,还成了班级篮球队的替补队员。

(1)小龙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带来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提示: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2.资料链接

一项青少年犯罪调查显示:男生因交友不慎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83%;女生占73%。九成青少年涉毒因交友不慎。这项调查给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3.朋友见证我们成长的历程

赖业全,是江西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三年级的学生,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完全不能走路,在他的同班同学中,有两位名叫卓岩、陈长忠的小伙伴坚持8年背他上学,感动了每一位在校师生。每天,上课铃声还没响,两名小伙伴就用轮椅推着瘦小的残疾同学赖业全从宿舍来到教学楼。到了楼梯前,就从轮椅上把他背起,小心翼翼地从一楼爬上四楼。下课后,就再把他送回寝室,去食堂打好饭一起吃,如此反复,孜孜不倦。

(1)卓岩、陈长忠坚持8年背赖业全上学,他两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的力量?

教师总结: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4.活动:续写

(1)我们和“益友”之间建立的友谊对我们产生哪些力量?

(2)因为朋友,……

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因为朋友,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勇敢地战胜了困难……

三、课堂总结

“千里难寻是朋友”,难得友情伴我行。友谊,像一股清泉,浸润着我们的心田;像一缕春风,抚慰着我们的心灵。好朋友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份快乐与朋友分享就变成两份快乐,一份痛苦与朋友交流就 多和好朋友相处,你会得到更多快乐。让我们珍惜友谊、永远做好朋友吧!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12

家的意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

能力目标

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家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

2.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命的居所

1.“家”是什么

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

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

初一(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

(1)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

(2)展开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表达心目中的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填写并说明理由。例如,家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夜行人晚归的路程;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可以遮挡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风风雨雨……

教师讲述: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小明的家庭

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家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家的功能的多样化,为理解家的意味提供支撑。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1)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家庭的关系?你们家庭的关系有哪些呢?

(2)思考:家庭有哪些功能呢?

教师小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正是因为家庭具有的生育、经济、情感交流、赡养、扶养和抚养等方面的功能,所以,“家”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

3.阅读感悟(教材P73)

(1)交流讨论: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读完后的感受。

提示:有房子不等于有家;醉汉虽然有豪宅,但是没有亲人,感受不到亲人的温暖,所以他说没有家;亲人在家就在……

教师总结:家是我们生命的居所,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亲人、亲情的代名词,这是家大的特点,一个没有亲情、没有爱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目标导学二:中国人的“家”

1.中国的春运(教材P73)

(1)再次出示春运图片。

(2)教师提问:你有过春运的经历吗?有什么感受?在中国人的心中,“家”的意味是什么?

提示:体现了中国人的乡愁和对家人的思念;体现了中国人团圆的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体现了孝亲敬长之情……

教师总结: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2.“家”的解读(教材P73)

出示资料:“家”字是会意字,它的外部像房子的形状,中间的部分像“豕”形,“豕”就是猪。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打猎捕食的偶然性很大,生活没有保障。因此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备食,以防饥荒,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猪也是很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在古人看来,光有栖身之处还不算真正有家,还要加上猪才行。有猪的家,即有一些财富可以满足家人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才算富足安定。这就是古人造“家”这个字的现实依据。

3.“家规”“家训”的收集与分享

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教师总结: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规、家训是它的承载形式。

4.播放视频——《红色连:红色家风代代传》

5.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个叫颍考叔的小官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庄公很奇怪,颍考叔说:“我的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庄公听后十分感动。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1)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提示: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教师总结: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论语·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孝亲敬长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同学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履行法定义务。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家的内涵、家庭关系及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作用。

人生旅途,不管我们在哪里,终会回到那个属于我们的温暖的家,让爱常驻你我他的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