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我观看了天宫课堂这一节目,这使我了解到了许多知识。
在20__年,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真正意义上做了第一次天空授课,而时隔8年,今日和曾经的技术有很大不同。而且这次摄像头的数量为和质量都变好了,这也给航天员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她还会手中拿一个摄相机,这可不比在陆地上拿着轻松。
张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在空间站中,正方体六面播种、根和芽的方向是什么?答案是根发散扎入土壤,芽背向种植面向光生长。因为地球有重力,所以地球山上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长,而太空中微重力环境下,它的根会四处生长,并且根也会有弯曲,而且在土壤中生长。
第二个问题,从茶壶中向杯子中倒水,水会怎样的?答案是,水在茶壶中且倒不出来。在微重环境下,水会漂浮在上面,是倒不出水的。
第三个问题,在空间站内,金鱼能在敞口鱼缸水中游动吗?不能,因为水和鱼分被分离开,并且水会在短时间内游一段时间,一会之后它们就会分开。
航天员在舱外机械臂上,一口手拿小钢球,一手拿羽毛,双手用同样的力,向同一方向扔出,预定距离为两米,谁先抵达?答案是羽毛。在真空微重力下,质量小加速度大,所以羽毛先抵达。
之后,了解了一些航天的一些精彩瞬间。之后,又参观了一些航天员的“太空家园”使我了解到了太空中的些设备。
我还了解到,在地面上乒乓球会浮在水面上,而在太空中,乒乓球沉浸在了水中。在空间站中,浮力几乎消失了。一个水膜,并在水膜中加入水后,将一个人造的花放入水膜中,花在大空中变大了,就像绽开了一样。在水膜中继续注水后,水膜会变成一个水球。在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水球中形成了一正一反两像。将颜料注入到水球当中,之后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之中,之后水球之中会产生大量气泡,水球看起来更漂亮。
这次实验之后,我从这次天空授课中学到了许多,我十分喜欢这次的天空授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积极响应、英勇战斗,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与责任担当。然而,在战“疫”这场大考中,也让一些“打摆子、混日子、唱调子”的干部露出了原形。比如,张家界市原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科长李文杰擅离职守,携家人到泰国躲避疫情;黄冈市原卫健委主任唐志红对所负责的工作“一问三不知”;有的地方填表“抗疫”、迎检大战、作秀留痕,让基层“表”哥“表”姐苦不堪言……这些都是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善担当、不真担当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影响抗击疫情大局,其危害性丝毫不逊于疫情,必须高度重视、坚决纠正。
疫情防控是一次大考,“考”的是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是否披肝沥胆;也是一面镜子,“照”的是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是否固守如磐。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根源在于,有的党员干部淡忘了初心使命、漠视了人民疾苦、懈怠了党的事业。人民生命重于泰山,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党员干部要从这些问题中汲取教训、深刻反思,在疫情防控一线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以严实的作风诠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担当,切莫当“打摆子、混日子、唱调子”的干部。
切莫临阵脱逃“打摆子”,要做知重负重、迎难而上的“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遇到矛盾惊慌失措,遇见斗争直打摆子。这哪还有共产党人的样子?!”大事难事看担当,危急时刻显作为。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特质,面对疫情党员干部不敢担当,甚至比普通民众更胆怯、更慌张,试问如何能取信于民。在危急关头“打摆子”、临阵逃脱,既背叛了使命职责,更败坏了干部形象。“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前疫情防控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正是需要用人之时,党员干部能不能打硬仗,就要看关键时刻能不能冲锋、敢不敢碰硬。党员干部要带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服从指挥和调度,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面对危险挺身而出,面对困难冲锋在前,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魄力敢啃硬骨头、能挑重担子,筑起一道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安全线”。
切莫碌碌无为“混日子”,要做真抓实干、勤政务实的“内行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疫情当前,容不得半点虚假和虚活。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漂浮,没把岗位职责、群众困难、交办任务当回事,满足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遇见难题绕着走,碰到矛盾就溜边。这类“混日子”干部一旦遇到紧急突发情况,因其庸碌已久、仓促上阵,就措手不及、束手无策、“一问三不知”,最终换来的是群众骂声一片和一纸处分文件。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要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就不能有当“太平官、逍遥官”的思想。党员干部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保持严实的工作作风;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对工作“情况清、底数明”,对疑难问题有真知灼见,应对危机“胸有成竹”,面对群众开诚布公,始终做到端正思想抓落实,只争朝夕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动真碰硬抓落实,确保疫情防控各项部署和措施落地落细落实。
切莫文山会海“唱调子”,要做心系群众、服务基层的“贴心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疫情防控中,基层干部要担负一线值岗、走访排查、宣讲引导、物资发放、情况上报等多项工作,可谓一人身兼多职,使出浑身解数,用尽洪荒之力。但是有的地方还在搞文山会海“唱调子”,事事要“填表”,处处要“留痕”,开鼓劲式会议,看似是落实工作责任,实则是闭门造车、脱离实际、装腔作势,让基层干部的精力耗费在低效率乃至无用的工作上,严重影响了防控工作实效。基层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所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最需要的就是“务实”,任何高高在上、浮于表面、空喊口号的问题,都会成为疫情防控的“绊脚石”“拦路虎”。大“疫”当前,面对面才能心贴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走近群众,才能真正体悟到群众的所思所急所盼,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才能及时掌握实际情况、发现问题短板、做到精准施策。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下到基层、编入网格,与基层干部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块,及时发声指导,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在一线推动工作落实。坚决防止重复检查、重复报告、重复开会,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和折腾,让基层干部腾出手来、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争分夺秒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而战。
疫情就是命令,“战疫”就是“大考”。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需要党员干部奋勇争先、实干担当,锤炼过硬作风,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不讲条件、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地把党中央疫情防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__年的春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人们脸上的那一个个口罩,让这个春节倍感冷清。
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地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非常艰难,全国人民却非常艰难。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谨遵医嘱,静静地待在家中。我们为武汉忧心忡忡,我们为治愈病例的增多而感到高兴,为武汉的人们牵肠挂肚。
与此同时,有一群人,他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先锋人物,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有因为人们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明白他们是为了谁。他们也许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他们也许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们也许并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模糊,但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却是那样鲜明;不计生死,不求回报,默默坚守的他们,守护着健康,保卫着生命。
普通的我们无法到达正面战场与病毒作战,我们只能做好我们的后勤工作,不出门,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这是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祝愿他们平安早日凯旋。
彩虹为证,千古不变,我要高歌。为生命喜悦,万物都歌颂你的慈爱,大地诉说你的恩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精辟总结疫情防控斗争的宝贵经验,高度评价抗疫斗争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深刻揭示抗疫实践再次证明了的我国制度优势。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我们能够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和全国疫情防控的战略成果,关键就在于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统筹运用综合国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样的经验弥足珍贵。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这是一次中国力量的空前凝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动员、全民参与,全国一盘棋,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从“封一座城、护一国人”的防控壮举,到武汉总体治愈率达到94%的生命奇迹,从口罩日产能数以亿计的物资保障,到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防控全覆盖的组织动员,再到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000多万名党员迅速行动起来“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正如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所指出的:中国采取了有史以来雄心、最敏锐和最严格的防控措施,改变了疫情的走向。
这是一次中国精神的集中展示。艰难困苦非但没有压弯中华民族的脊梁,反而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仅在武汉“封城”之后的第一周内,就有12.38万人次勇敢地从全国各地逆行而来,他们中有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集结驰援的解放军指战员、运输抗疫物资的司机、新建医院的工程建设者……阴霾笼罩之处,光芒更显耀眼。无数向着疫区挺进的逆行者,让世人读懂了什么是白衣执甲、闻令而动,什么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什么是无私奉献、家国情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没有哪一次灾难中的进步不是靠伟大民族精神来引领。
这是一次中国效率的生动体现。仅用三个星期的时间在武汉建成16个方舱医院,确保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从除夕夜开始紧急征召,4.2万名医务人员奔赴湖北,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的一次医疗力量调遣;以创纪录的速度完成病毒分离、基因测序,连续发布多版诊疗方案,多个新冠病毒疫苗火速进入临床试验……所有这一切,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战胜突发灾难的中国效率,为全球携手战胜疫情注入了强大信心。国际人士指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称赞“中国很快成了当前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有识之士评价:“未来,历史学家很可能会把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视为世界范围内遏制新疾病暴发和阻止其传播的一个转折点。”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激发蓬勃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中国号巨轮必能风雨无阻、高歌行进,开辟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安全岛”是一种安装在斑马线上的安全装置,它的两端各竖有一根“反光警示桩”,夜间在车灯的照耀下会发出亮光,以提醒司机注意避让行人。设立“安全岛”为的是让人们养成“二次过街”的习惯,即在第一次绿灯时间,行人先到达道路中央的“安全岛”,待第二次绿灯亮起后再走剩下的路程,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行人过马路的安全性。
近日,人们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进展一直保持着密切关注的状态。身处信息传输极快、顷刻即达的“微时代”,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部门,从中央网信部到街道网格办,从中央宣传部到乡镇宣传办、信息中心等,都应把牢宣传引导方向,方能构筑起“微时代”疫情防控的“安全岛”。
“微时代”监管更给力,以“微”为剑斩除网络糟粕,筑牢“安全岛”的“外立面”。“微时代”的信息极为繁多,参与主体也是良莠不齐,监管和舆情把控上稍有不慎,都可能造成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当前的疫情形势刻不容缓,然而网络、微博、微信、抖音等“微平台”上关于疫情的虚假信息、不实谣言也时有更新、层出不穷,无不拨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这就对相关部门加强网络信息监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应加强网络媒体把控,及时“亮剑”、斩除网络糟粕,推动落实主体责任、主管责任和监管责任,增强疫情信息的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让虚假信息不攻自破、无处遁形,确保网络舆情呈现出正向、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微时代”宣传更亲民,以“微”为镜做好信息扫盲,筑牢安全岛的“防护网”。随着感染确诊人数的增多和疫情的日益泛滥、持续升级,群众难免会有恐慌心理,长此以往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乘着“微时代”的宣传“顺风车”,深入宣传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大对当前疫情状态、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以“微”为镜全面做好信息扫盲工作,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教育、引导和帮助群众增强防控疫情的信心,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为社会和谐稳定注入“强心剂”。
“微时代”发声更持久,以“微”为媒讲好中国故事,筑牢安全岛的“稳定阀”。“微时代”的“发声”渠道和艺术展现形式也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让人们拥有更丰富的感官体验,更能触动心弦、温暖人心。疫情无情人有情,在防控疫情期间也涌现出了不少“舍小家为大家”的医护人员、守护一方平安的人民解放军、基层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等等,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战胜疫情的顽强信念与无穷力量。因此,要让“微时代”的发声更持久,更能鼓舞人心,各地区、各部门应及时征集当地联防联控的关键举措和主要成效,通过散文、诗歌、图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讲述防控疫情一线、基层村居的感人事迹,以情挚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网络正能量,更好地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营造振奋人心、积极向上的舆论宣传氛围。
“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关于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上所强调的,要打响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还需构筑起“微时代”的防控“安全岛”,用心筑牢“外立面”“防护网”“稳定阀”,凝心聚力、共渡时坚,相信我们一定会赢得这场战“疫”的最后胜利!
“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习近平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亿万人民带来信心和力量,为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
义无反顾才能“疫战”到底。非常时期,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义无反顾奔走于疫情防控一线,武汉、北京、广州……他奔忙的脚步从未停歇;非常时期,一批又一批的“逆行”医疗队出征湖北,他们要去的正是一些人拼了命想要“逃走”的地方,“逆行”的背后同样是家人义无反顾的理解和支持;非常时期,社区志愿者们放弃了春节假期,他们没有其它的医疗防护措施但仍然义无反顾戴着一个口罩就进社区开展入户排查,一户一户敲门、询问,打电话,对外地返乡人员实施严格的居家隔离,成为社区抗疫一线的生力军。
一心一意才能“战”无不胜。这“一心”需要商家的良心,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没口罩”、“哪里可以买口罩?”“口罩可以重复用么?”国难当头,但是一些商家却利益熏心,生产销售假口罩、假防护用具等,实在是令人发指。商人趋利本是无可厚非,但是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更应用之有道。何为取之有道?河南长恒是国内三大卫材基地之一,该市42家医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目前全部复工,虽然原材料紧缺、价格上涨,物流和人工成本增加,但疫情面前,全市的口罩生产企业依然坚持不涨价。何为用之有道?20__年1月24日下午。恒大集团向武汉市新型冠状肺炎防控指挥部捐赠2亿元人民币,为武汉加油,与千万江城人民一道抗击疫情,共克时艰。
这“一意”需要全国上下端正意识、统一认识。控制人员流动,阻断病毒传播路径,基层社区、村庄是第一道关,习总书记在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街道安华里社区考察时,高度肯定了社区防线对疫情防控的重要作用。基层社区工作者在防疫一线日夜值守,对于湖北等外省返乡人员进行严格监管,强制居家隔离,在社区张贴温馨提示等,这就需要广大居民理解、配合、支持社区工作,但我们经常遇到的难题是,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对社区工作人员有情绪、投诉,而后上级下社区督查,又要准备材料,提供工作证明,使得长期值守一线的基层社区工作者“身心疲惫”。正值大考验时期,一些被居家隔离的党员干部,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做好带头示范作用,积极配合做好居家隔离;普通社区居民也应当“自爱”、“爱人”不串门、不聚集,上下一心,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当前,可能我们的工作没有救死扶伤那么轰轰烈烈,也没有“白衣天使”一样千里驰援湖北,但是我们可以当一个“守城人”,用坚守让这座城市更加“踏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月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一指挥、科学调度,全党动员、全面部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上下凝聚起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为全国上下、党群同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进一步增强了信心和力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打好这场为民卫民的“保卫战”,需要全民发动、全党动员、全力以赴,需要宣传先行、舆论先导。宣传舆论工作事关人们的认识认知,决定着思想变化、言行规范。打好疫情阻击战、人民保卫战必须把宣传引导、舆论引领贯穿防疫工作全过程。当前,全国上下抗战疫情的“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但还必须进一步统一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摒弃侥幸心理,克服麻痹心态,真正让每一个人都自觉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的规定要求,遵照防疫指挥部(办公室)的部署安排进行防控,不给防控添堵、不给社会添乱。
要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营造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要宣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民族精神,凝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要宣传奋战一线的医务人员、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宣传社会各界的志愿者、支援者等的感人事迹,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的坚强意志;要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知识的宣传,引导全社会依法防控、科学防范,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能力,消除恐慌心理,消极情绪,增强国家战胜疫情的信心。
思想认识到位,还需实践行动到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每一个农村或社区都是一个“战区”、一个“阵地”,要在党组织的统一指挥领导下,因地制宜进行防疫布控,既要严防“外”,防止疫情流入,造成工作被动,又要严控“内”,安抚好居民情绪,维持好社区秩序,坚决把“病毒”挡住,坚决切断疫情扩散蔓延渠道。
关键时刻看支部,危急关头看党员。打好“保卫战”,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在上级党委的组织指挥下依法科学有序开展防控工作,发扬不怕吃苦、攻坚克难的精神,走在防控前沿,冲在防控一线,切实在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考验自己、锻炼自己。
战“疫”在持续,爱心在接续。面对这场无硝烟的残酷战争,只要我们听党指挥,人心所向、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原标题《思行一致打好疫情防控“保卫战”》)
郭永怀深深地懂得,要使我国的科学事业兴旺发达,光有少数老专家是不行的,必须不断地培养成千上万的后继者。因此,他把培养年轻一代的力学工作者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他常把自己比喻为“一颗铺路石子”,让年轻人从他身上踩过去。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一切。
回国不久,他就与周培源、钱学森、钱伟长等一起,规划了全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组织领导了全国三届力学研究班;接着,他兼任新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化学物理系主任,为该系的创立操劳筹划;同时,他还在该校的近代力学系开课,讲授边界层理论;他亲自带研究生,培养助手,指导一批青年搞研究工作。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以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指导艺术,以他的全部热情和关怀,为祖国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1962年夏,郭永怀正在为在科大开讲“边界层理论”紧张备课,同助手们一起编写讲义。他几次放弃休假疗养的机会,坚持与助手们一起紧张工作,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终于编出了第一流的《边界层理论讲义》。它篇幅不大,内容精辟,是郭永怀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由于他有着丰富的研究工作经验,见解深邃,因此讲课别具一格,使学生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人事隔多年依然记忆犹新。
他对青年同志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一开始,他先出一个简单的题目,指定有关的参考书籍与文献;然后诱导青年同志做更复杂一些的题目,让青年同志自己去查阅文献、资料;接着,再着手做没有现成文献可直接借鉴和应用范围更广的课题,有时还要求用实验来验证所得的结果。通过这一过程,许多青年同志学到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本领。
郭永怀不苟言笑,但对青年一代总是寄予深情,和蔼可亲。他对于所安排的头绪众多的课题,心里有一本“明细帐”。青年研究人员经常会收到他写来的纸条,上面是他那刚健的手迹,往往写的是几篇可供参考的文献;有时,他亲自把书籍、文献送到青年人手里;有时,他突然跑来与大家讨论,用他考虑到的一个更好的想法来解答上次提出的问题,对于青年同志写的研究报告,他都要反复推敲,仔细修改。为了业务工作,大家可以随时去叩他的门,而他总是放下手头的工作,与来人热情地讨论。郭永怀就像一个辛勤的园丁,为培养年轻一代的力学工作者付出巨大的心血。
郭永怀虽然离开了我们,他却活在了我们的心中,任时间洗礼,对他的这份敬佩之情却不灭。
新冠病毒,体积虽小,影响却一点也不小。它如一块巨石坠入水中,把我们平静的生活打破了。而此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不畏生死,逆流而上,冲在了一线。吴红卫就是其中的一位。
吴红卫,晋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主治医生,主动请缨加入了我市的援鄂队伍。在他刚到湖北开始加入急救工作时,身体极度不适,压抑的工作氛围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以及密不透气的工作服压得他几乎要趴下。因为每天至少要工作六个小时,而且在这期间,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再加上严实的防护服使得他都感到呼吸困难,护目镜也相应地因这样的高温而被蒙上了一层薄雾,视线模糊,这样导致平常简单的操作都变得异常困难。但这些都没有把他吓倒,吴红卫坚持了下来,并为自己能在国家危难时机而尽力感到无比欣慰。
经过几天的适应,吴红卫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工作环境,但他又面临新的考验。医院重症患者90%都需要呼吸机的支持,而大多数患者又都是老年患者,他们精神萎靡,求生欲望极低,这既影响了医生的情绪,也不利于他们病情的早日康复。所以吴红卫不仅要监护病人的治疗工作,还得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给病人进行心理治疗。他在日记中写道“进入病区的前几天,我整个人都是崩溃的”,但是,他心中有信念,他把救死扶伤看作是一种高尚的事业,看作是自己应履行的职责。他始终工作在一线,他的誓言是“不胜不归”。
这就是今天我要称赞的抗“疫”英雄吴红卫。他大爱无疆、他医德高尚,他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隔离病毒,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恪尽职守。他是新冠病毒的克星,他是我们晋城人的骄傲。我们等着你的早日归来!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越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越要冲锋在前。”组工干部坚决贯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用行动践行初心,用脚步丈量责任,坚守在战“疫”第一线,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组织力量。
清晨五点半:他们在小区门口值守,当好群众生命安全的大门卫。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时强调“干部重心要下移,力量要下沉,支援社区工作,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组工干部积极响应,第一时间奔赴各个社区报到,当起小区门卫,对居民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每天起早贪黑进行轮值,对出入人员“一查核两询问一登记”,让群众真正“静下来”。他们没有救援服、隔离衣,只有一只简单的口罩;他们没有执法证、资格证,只有一张百姓熟悉的面孔。他们用小区门卫的新身份,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践行初心使命,为群众安全保驾护航。
上午十点半:他们戴着口罩在部里参加考核工作会议,当好疫情防控一线干部的考察员。注重在战“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划分跟踪考察组,每天深入一线了解各级干部政治站位、工作摆位、靠前作战、担当作为等情况。自此,吹响战“疫”冲锋号,全面广泛动员,积极调兵遣将,把战“疫”一线作为磨练干部的“练兵场”,考察识别干部的“试金石”,全面检验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现实表现。
下午三点半:他们在乡镇村屯的卡点暗访,当好百姓安全的守护者。“疫情不退,我们不退!”他们作为疫情防控暗访组成员,深入村屯一线卡点,对村屯卡点设置情况、镇村干部值班值守情况、联防联控机制建设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马鞍山镇新风村党支部书记陈相国带领村党支部迅速上岗,设置村屯卡点,落实值班值守。用从严的监督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迎战疫情,组工干部甘做守护者,让暗访监督严起来,让铜墙铁壁硬起来,为群众平安贡献力量。
晚上十点:他们在电脑前奋笔疾书,当好优秀做法先进事迹宣传员。做在电脑前梳理总结一天的工作成功,把考察考核、暗访途中发现的相关单位好的抗“疫”做法和战“疫”先锋们的先进事迹,总结提炼形成文字。用旗帜引领方向,用号角振奋精神,用事实消弭恐慌,用关怀抚慰创伤。以文为戈,以笔为枪,记录党员干部的英勇和顽强;以纸为媒,以网为介,书写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感人瞬间。
这就是组工干部的战“疫”一天,充实且忙碌,温暖且不失感动。急难险重,更显组工本色;风雨同舟,永葆为民真情。疫情当前,许许多多组工干部化身为“抗疫”战士,同千千万万的“逆行者”一道,坚守着、拼搏着、奋斗着。(原标题《组工干部的战“疫”一天》)
全民战疫,人人参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一些变化:人们的环境卫生意识普遍提升,守护家园自觉性明显增强,对社区工作的参与和支持度也提高了。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不妨把前期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固化下来。北京作为首都,对外而言是“国门”,对内而言是“心脏”。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更要坚持首善标准,端正心态、竭尽全力。人人行动起来,将常态化防控与垃圾分类、物业管理、文明生活这些大城治理中的“关键小事”联系在一起做好,我们的城市家园必将更加卫生美丽。
防控严一分,风险少一分。别忘了“常态化”后面“防控”二字,全胜之日才会更早到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事实证明,建立健全完善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是及时迅速解决公共突发事件,稳定经济社会平稳大局的关键。我们要通过一次“大考”,打造一个个“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的“硬核”堡垒,推动城乡基层形成“大治”之局。
关口前移,以“有形覆盖”推动“工作覆盖”。一个组织就是一个堡垒。各地针对城乡结合部、小区楼栋、“两新”组织、流动人口集聚地等薄弱环节,通过组建临时党委、党支部、党小组等组织机构,成立党员服务队、党员攻坚队等志愿队伍,把来自天南地北、各不相关的党员干部集结在一起,全面构筑薄弱环节疫情阻击“红色防线”。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把党组织有效嵌入基层各类组织之中,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就有党的领导、就有党的关心关爱,就有党员干部作用的发挥”。
强基固本,以“党建引领”推动“凝心聚力”。挺过大风大浪,涉过激流险滩,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坚强领导核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农村要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城市要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形成“党有所呼、民有所应”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才能带领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
旗帜领航,以“党员示范”推动“众志成城”。大事难事看担当,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中,广大共产党员顶在前面当先锋、冲在一线作表率。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夫妻档”“父子兵”“姐妹花”,在这些先锋旗帜的示范带动下,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成绩。各级基层党组织要特别注意发掘、选树优秀典型,注重将人民群众中的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吸纳进党的怀抱,使党的“细胞”永葆青春活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支撑力量。
17年前,钟南山教授领军抗击非典;17年后的这个冬季,84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这位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老人,再次成为绝对的超级明星、全民偶像。他的言谈举止令全网疯狂刷屏,令无数人为之振奋与动容,很多经常看偶像剧的女性朋友都说:没想到被一个老爷爷圈粉,毫无抵抗。
84岁,在这个绝对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龄,支撑他出山,承担如此大的身体与精神负荷的,绝对是医者仁心和国士风范。84岁高龄的钟南山,是一位长者,一位医者,一位仁者,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一位老师这样概括:知识渊博,专业过硬;悬壶济世,心怀悲悯;勇于担责,敢说真话;义无反顾,不怕牺牲;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我们一直在寻找读书之用,教育之本,或许这就是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对于全党上下无异于是一场关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政治“大考”。在疫情面前,党中央高瞻远瞩、严密部署,各级党委(党组)主动出击、迅速迎战,上下协同、高效有序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充分印证了我党的政治制度具有强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基层党组织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制度执行到位的“最后一公里”,应稳扎稳打、实打实锤,视疫情为考场,在“疫战”中淬炼党建引领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思想引领稳定力。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中起着举旗帜、聚民心的关键作用,思想引领是团结群众、凝聚共识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到了攻坚期,各基层党组织要筑牢疫情防控的“思想堤坝”,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既不轻战也不畏战,既不盲目自信也不过分恐慌,科学理性应对疫情。要坚决杜绝“差不多就行”的走过场行为,必须不打折扣将中央指示精神落实到疫情防控每一项工作任务中;要坚决防止“没那么倒霉”的侥幸心理,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帮助人民群众树立起群防群治的防疫意识。心手相连、攻克时艰,凝聚起抗击疫情“不胜不休”的强大信念,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组织引领强动力。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基层党组织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是抗击疫情的“压舱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乡街、村社党组织冲锋在前、日夜坚守,构筑起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彰显了强大的政治担当。要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必须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上下功夫,着力强化组织引领力,把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引领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结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起在制度执行上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形成聚沙成塔的工作局面,使组织引领成为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合理、有序有效运行的强大动力。
榜样引领增活力。人心齐,泰山移。无论是基层治理还是疫情防控,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都是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在防疫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人们并肩战斗的感人场景,他们中有身披白色“战袍”,舍身忘死的医护人员;有高举大喇叭走街串户,硬核带劲的村社干部;有日夜坚守在交通要塞,身先士卒的交通警察;还有不计报酬无偿奉献,主动请战的党群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勾勒出群众心中“防控英雄”的画像,感染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场战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要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活调动一切力量,不断拓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半径”,就一定能构建起抗击疫情的最大“同心圆”。(原标题《在“疫战”中淬炼党建引领力》)
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外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和神奇,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向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我们中国是第一个。那么为什么可以呢?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我感到无比自豪。通过三位宇航员的介绍,我看到了在太空中有趣的太空转身,神奇的浮力消失,在地球上沸腾的泡腾片也因为在微重力的环境下表面张力也大显神通,了解太空中一天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在太空里就像到了霍格沃兹的魔法学校。同学们和宇航员老师的互动也非常有意思,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互动,因为我也有一个小问题:既然在太空里水是飘浮的,那怎么洗澡呢?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指引我们奋发向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建设我们的国家!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向我们展示了航天员工作生活场景、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等,让我们知道了太空与地球大有不同。我们从先对太空的浑然不知,到现在的人尽皆知,都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航天之路。我们不再像之前一样只看见四角的天空,而那飞向太空的正是我们的“中国红”啊!
那头沉睡在东方的雄狮苏醒了,它将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