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三生教育的论文最新7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三生教育”的科学内涵
三生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系统教育,三者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通过实施“三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能为自身、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缔造幸福生活的人生价值。
二、“三生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将初中阶段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时期。这时期的学生感觉特别敏锐发达,思维特别活跃,开始对各种事物提出疑问,并试图去探索和解答,形成自己的看法和判断,这些生理变化又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三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三生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学方法
实施“三生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必须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我校把“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课,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保证学时,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具体做法:
1、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三生教育”。通过对“三生教育”基本内容进行学理分析,由此来认识“三生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以学生为本,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了“生命、生存、生活”的系统教育。“在人的自然生命不断成长完善的过程中,培养人的生存能力是每一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生存中所需要的每一项技能都是通过教育来获得的。”当前,不少中学生的生存能力较弱,生存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学习有关自护、自救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远离危险与侵害,从而使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同时又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到事例,深入浅出地、通俗易懂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我校选用“三生教育”的教材编写得很好,知识覆盖面广,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介绍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融入了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学生理解和体会起来不觉得吃力,很容易接受。
3、充分利用社会新闻资源,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引导学生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教材是一本有字书。社会生活却是一本无字书,它本身就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活教材”,使用好这本“活教材”,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4、多与家长联系,利用好家庭中的有利因素,沟通亲子关系,排解亲子矛盾,帮助学生树立家庭责任感。(教育论文 )有家庭责任感是初中生必备的思想品质,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长大后才会有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有所作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每一个人都应具有家庭责任感,应培养初中生关心家庭中发生的事,主动为家庭分忧解难,体谅父母的疾苦,让学生知道每一个家庭成员不论年龄大小在家庭中都应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每一个人在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也要为家庭生活美满幸福贡献一份力量。让初中生具体做到主动承担家务,当家庭遇到困难时要尽量分忧解难,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等。多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带动在家庭中表现不好的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家庭责任感。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把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责任感。以培养自信、乐观、顽强、自律、宽容、合作为主线,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求,构建沟通学生心理的桥梁,采取预防与疏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创造条件开设心理咨询室,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节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6、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三生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让他们先学会做人,即按照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去为人处事,严以律己,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号召同学们互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反映,让那些诸如抽烟喝酒、打架斗殴、乱涂乱画等不良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近年来,我校强化“三生教育”展开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歌咏比赛、书法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和篮球比赛等,进一步落实“三生教育”的课程化,丰富了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形成“学生天天有活动,人人有特长”的良好局面。通过强化“三生教育,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转变,举止言谈规范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
7、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教学经验,在课堂内外开展一些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感悟,自我完善和提高。经常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虚心向他们学习和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也是迅速提高教学技能的一种好办法。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写遗书”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以“轻生者”的身份来给家人写一封“遗书”,尽量回想父母给他们倾注的关爱,想象“永别”之后给父母及其他亲人带来无尽的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从而在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撼,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珍贵,感悟到:一时轻生,永世遗憾!这种特别的活动,不仅形式新颖,而且教育效果显著,真正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轻生的可悲、死亡的可怕、懦弱的可耻!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尝试活动,亲身体验,如针刺疼痛的感觉;学滑板车摔倒了,自己站起来,不叫痛,继续滑等等(当然,跳楼等危险动作是不能尝试的)。通过实践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在活动中真正体验生活,磨练自己的意志。
四、结论
“三生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最好的途径,它能让学生更加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可贵与神圣,能让学生从小就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能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现实,能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因此,我们现在必须把“三生教育”放在首位。
“三生教育”是一个涉及多个教育主体、多种教育内容的系统工程,既有思想教育,又有能力培养,甚至还涉及到专业知识的教育,它表现为一种教育活动,而不是以一门课为代表的单一教学活动,需要动员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支持、齐心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生教育”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的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博大精深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三生教育”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将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三生教育”应成为认知性、体验性和创新性很强的育人事业,应成为使学生知生理、调心理、明伦理、懂哲理、晓事理的认知和行为过程,应成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系统工程。
“三生教育”自觉融入到每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实践了教育的本质,体现了教育的价值。实施“三生教育”,体现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实践着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三生教育”概念解读
“三生教育”旨在提高人的生命能力、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三生教育”重在培养人的兴趣能力、思维能力、言语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责任能力。“三生教育”培养人的广泛兴趣,使兴趣作为人成功的基石;培养人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培养人在适应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能力;培养人的合作竞争意识和公平正义能力[2]。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三生教育”立足于帮助个体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不仅是教育规律的反映,也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既对学生本身给予了极大关注,也对人的社会化和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教育视角。
二、“三生教育”理念融入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内容政治色彩较浓,理想性成分较多,与学生身心发展相脱离。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过分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价值性、创造性,体现不出新课改要求的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1、思想政治课内容理想化和缺乏实践性经过几次的课程改革与调整,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知识、文化生活与唯物主义哲学,增加了选修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思想政治新教材打破了原来的严谨的知识体系,增加了不少的图片材料,设计了不少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共同探究,但是有些例子却不见得有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应有的知识水平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只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考虑到学生其他方面的需求。教学内容的单调,与社会生活缺乏广泛的联系,与复杂的社会问题及现象相比较理想成分和政治色彩都过重。更没有针对学生者的实践需求和思想实践,使得学生在政治课教学中参与度低,缺乏教育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2、高中学生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强高中阶段学生大多都处于生理发育期,身心发展极不平衡。各自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局限,使得他们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时往往出现片面的特点[3]。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考试的指挥棒下部分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不重视,认为学习政治就是记记背背的问题,学起来比其他的科目容易,课后没有花太多的时间结合生活来思考,往往只是在考试时候突击地记背,没有理解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意义;另一方面对学习内容和问题分析过于片面,政治课主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文化生活和哲学与生活等几个部分,这些内容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解答相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往往产生片面的认识。
3、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下,思想政治教学处于一种枯燥、低效的状态中,它的作用唯一体现在期末的考试成绩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逐渐形成一种“说教”的教学方式,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单一性。一些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让学生很好地参与进去,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背离了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要求,也不符合教育规律。教学过程往往缺乏学生主动参与、建构,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政治课程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没有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体现。
三、思想政治课融入“三生教育”理念的途径
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逐步树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不仅学会知识性的学习而且形成正确价值观[4]。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转变自身观念,确立现代教学观。在政治教学融入“三生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生活,使学生感知生活,享受生活,发展生活。
1、教学目标的达成以“三生教育”理念为依托,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在高考指挥棒下政治课学习大多以知识性机械式的学 政治课不仅是理论性和知识性的学科,更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导向的生活化学科。“三生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将教学目标指向生活化,丰富和提升学生生活为最终目的。知识的学习通过认知、感悟、体验来获得,并且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目标既要体现理想性、先进性,又具有现实性、普遍性,既要关注人的精神追求,又关注人的现实生活需求,实现思想政治教学长远与现实的双重目标。思想政治教学要把教学的内容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单一目标向多维目标转变,从而在实现教学目标效果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成长。
2、教育内容的制定以“三生教育”理念为载体,体现生活化、焦点化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在政治教学中精选反映时代特点的内容,把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高中思想政治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基础性知识,而这些内容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并且把贴近生活中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有浓厚的探究欲望,选择学生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基本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讨论,用贴近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剖析知识、感知知识。这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而且是引发学生思想上产生共鸣的必然途径,更是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和热情的必然选择。将“三生教育”理念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思想政治教学从社会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明白课本中的道理。只有教育的内容与关注学生的发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效果。
3、教育过程的实施以“三生教育”理念为落脚点,体现主体性、实践性“三生教育”理念就是过程的教育,要把生命、生存、生活化的内容引入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精选来自现实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本身,用生活的亲和力感染学生,增加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在教师较强的主导能力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现实生活中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教学从封闭到开放,从课堂理论进入到真实生活,使学生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提高,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充实,人生信念和信仰在生活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确立。教师和学生同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相互理解、平等交流、双向互动,从而使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主体和能动主体。总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做好高中的政治教学工作,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还要充分认识到高中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尊重事实、遵循生活逻辑[5]。教师与学生在平等对话中教学,政治课教学需要兼顾德育和智育,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真正从生活体验中获取智慧,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三生教育”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生活,寻求共同成长的一种积极状态和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强调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拓展与提升的奠基作用。其主旨就是让每一个学生不仅学会生存,更要有尊严的生活。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切实联系实际生活,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标准来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达到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注重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1把握好知识点与三生教育的结合
大量的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于认识事物和现实之间的那些关联。能把握好这些关联,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如何思考和理解那些关联,如何将现实与三生教育理论合理的结合起来。这样,在授课的时候肯定能取得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从具体到抽象的讲解,由个别到一般,符合认识的规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中学到抽象的知识。
2联系热点时事,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学生在对国际时事、国际争端研究的头头是道。但是,却不喜欢学习政治,因而也就更不会去体会老师在课堂上穿插的三生教育的思想。这时候,就要抓住他们的强烈的好奇心,将这些热点时事,与三生教育理论联系在一起,给他们从政治、经济、人权等方面,分析热点、焦点。这样,学生们能将时事政治和三生教育的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主动的热情参与到政治的学习中,从中深刻的体会到三生教育理念的真谛。
3场所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成效,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能够转化为他内在的素质,那,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考虑创设情景,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它自己的主管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三生教育的思想。比如:我们可以使用现实中发生的一些案例,将学生自己放置于其中,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选择。在轻松快乐中理解三生教育。
4设悬疑,带领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答疑解惑,激发兴趣
疑问是思维的起点,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才能有所收获。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这一点,要将可以贯彻三生教育的主要的地方设置一些疑问,然后再解答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得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5用优美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空洞的说教肯定让学生异常的反感。可是,如果,把原理、观点和具体形象的材料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触手可及,这样,抽象的概念,学生们也能通过浅显的事例来深刻的领会了解三生教育。政治的理论包括三生理论都是比较乏味的,只有形象生动的语言,严谨简洁、精炼准确的教学语言,才能始终拨动着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语言形象直观,学生才能身临其境,才能对理论有所理解和接受。
6良好的形象激发兴趣
良好的形象,合适的肢体语言,讲课的态度表情等等,这些,都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可以轻松引起共鸣。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觉得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享受,一种精神上的熏陶。可
7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需要时人的一切行为的动力。为了满足各种需要,人类会做各种努力。学生也一样。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发展的需要,认识的需要,或者是为了认可的需要,他们会努力学习。被学生、老师的认可,是学生的一种罪基本的需要。学生总是试图通过自己的表现,来吸引老师同学的眼光。一旦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产生满足感,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兴趣。依据这一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合适的时候,抓住机会表扬某个学生,以此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能自己去学。从而完胜三生教育在我国中学生中的推广。
8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将三生教育穿插在内,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去感受那种三生教育体现出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就可以收到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认真钻研,在授课时,灵活多样,多与学生互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达到政治课教育的目的。
一、学生社团活动中“三生教育”实践教学的效能讨论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三生教育实践教学效能显著,着实让人满意,事实上也反应出了一些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当前高校无论是学校整体层面,还是认识论的层面,三生教育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自主实践问题,从学校整体层面来说,三生教育教学中有案例、一些情景模拟、学徒式实习等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这些方法的运用和传统教育方法一样,基本上是为了解决一个纯理论问题,却忽略了大学生三生教育中的自主实践的问题,这就还要需要努力探索三生教育的教学方法,尽最大限度地调动课题接受的主体性。二是学习兴趣问题,从认识的角度来说,认识来源于实践,理论知识的生命始终不是逻辑,而是经验。三生教育教学需要学生参与,而不是单纯的讲授,需要认真设计,是同学们对相关知识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最大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生教育涉及生命、生存、生活,实际上就是个体的整体生命成长过程,是人的一生的有机整体,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教育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实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而现在实现将三生教育整合为一个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借助高校学生社团这个综合平台来实现,使得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深化三生教育理论知识的认知,促进三生教育实践教学有效模式的探索。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发展非常迅速,各高校无论是社团数量、社团成员数量,还是社团建设的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样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锻炼、自我展示都是非常有利的,学生社团确实具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也就决定了其在高校三生教育过程中具有的独特优势,通过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实施模式融入高校社团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实施体系,这是推动高校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途径。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三生教育融入高校社团的活动之中,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丰富了社团的活动内容,提高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营造了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使同学们在三生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得到很好的实践,强化学习效果,真正实现三生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目标。
二、结语
总之,本文主要是进行了学校社团活动在高校三生教育实践教学中的效能研究的初步探索,从研究结果看,三生教育实践教学融于社团活动之中是可行的、必要的,其效能是被学生认可、接受的,有很多的借鉴价值,值得高校深思。
语文教学与三生教育的融合探讨
摘要: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
“三生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水平的优化提升作出重要贡献。
本文围绕如何把“三生教育”融合到语文教学中选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三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融合
所谓“三生教育”,即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以及“生活教育”三种基础性教育事业理念的缩略化总称,是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实现长期稳定繁荣发展目标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思想理念指导要素。
语文学科,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培养工作课程内容构成体系中的基础组成部分,将“三生教育”思想指导理念与现阶段我国开展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践工作相结合,对于切实提升我国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质量水平,具备深切的促进作用。
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如何把“三生教育”融合到语文教学中展开简要阐释。
1“三生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析
1.1“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
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中小学教师借助恰当有效的教学实践形式,帮助学生群体切实实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以及珍爱生命等具备基本性特征的思想观念认知基础,
促进学生自身以积极化的具备充分正能量特征的行为模式,发展自身的专有化生命体验行为,扎实促进自身的生命体验质量水平,实现幅度显著的优化提升,继而实现最优化的生命价值状态和生命意义状态目标。
1.2“生存教育”的基本内涵
生存教育的本质,在于中小学教师借由实施形式恰当的教学工作开展手段,引导和助力学生初步学习掌握基础性的生存知识理念,具备基本生存技能应用项目的实践活动能力,
在养成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环境保护理念的实践背景下,实现对人类基本性生存发展演进规律的清晰化和准确化把握,切实提升自身在特定社会历史实践环境条件背景之下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综合性创造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科学的生存思想观念。
1.3“生活教育”的基本内涵
生活教育的本质,在于中小学教师借由恰当的教学工作开展方法,指导学生实现对基本生活理念要素和生活常识要素的认知和理解,实现对具体生活活动过程的实践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获取带有充分个体化特征的生活体验,建构和发展具体的生活性认知观念。
并在此基础上,督导中小学生个体顺次形成基于个人层次、家庭层次、团体层次、民族层次、国家层次,以及人类共同体层次的生存实践发展目标。
2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合“三生教育”理念的具体思路
从实践性分析视角角度阐释,“三生教育”基本理念的提出,以及在具体化教学实践环节过程中应用,有效实现了对“生命价值”以及“生命存在和发展形态”等思想理念要素范畴的深度关注,并较为清晰地揭示了“人”作为宇宙中唯一存在的智慧生命形式,在生命体验过程的形成演进过程中,所具体展现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以及行为模式演化表现水平。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日常化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三生教育”基本指导理念在具体教学环节开展过程中的融合性应用,应当关注生命实践要素,以及生存本领培养和提升要素的具体表现价值。
比如语文教师在开展以《描写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主题的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本班学生实地参与植树造林或者是花卉种植实践活动,促使小学生通过参与相关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项目,清晰认识“树木”和“花卉”等植物品类,作为具备异质存在特征的“生命形态”,与人类在存在形态层次的差别。
语文教师还可以督导本班学生,以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某种花卉类植物作为写作对象,通过开展持续性的生活状态和行为表现特征观察过程,初步揭示特定花卉植物的周期性生命发展演化特征,并诱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写特定花卉植物对象的周期性生命形态特征发展演化规律,具体总结其彰显和涵盖的具象化生命品格。
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的课堂讲评环节,教师可以在全面点评本班学生的习作文章基础上,借由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为学生引入和展示若干种具备优秀生命品格的植物类型,其中涉及了胡杨、梅花、绶草等等,在开阔学生的观念认知视野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实现对生命品格认知水平的显著优化提升。
事实上,实现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与“三生教育”指导理念的相互结合,应当在帮助中小学生真切认识生命形态和生命品格特征的基础上,扎实促进中小学生自身生存行为实践能力的优化提升,推动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长期有序发展。
3结语
针对如何把“三生教育”融合到语文教学中,本文从“三生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析,以及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合“三生教育”理念的具体思路两个基本角度展开了简要分析,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伯忠。论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语文建设,2015,(24)。
[2]訾小广。怎样把情感教育融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3]卜繁燕。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能力教育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实施——以屈原《橘颂》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4]郭胜。职高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2013,(2)。
[5]左姗华。试论高职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2)。
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的思考
【摘要】现代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需要重视引导并且培养学生正确的对待生命、生存、生活。
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三生教育,要以生命教育为前提,基于生存教育,实现生活教育。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三生教育;教学反思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使得三生教育理念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科教学活动中,意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生教育理念下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学识,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素养,重在培养具有较强生存能力、重视生命、适应能力强的人才。
1、三生教育概述
这里所说的三生教育指的是: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
开展生命教育意在让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意义所在,使得学生能够尊重并且珍爱每个生命。
开展生活教育意在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与技能,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开展生存教育意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掌握生存之道,更好的适应生活。
2、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生教育的地位
2.1生命教育是前提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是前提。
生命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以个体生命为起点,构建关爱并且互助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习内容中寻找生命教育的素材,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教学方式,逐渐的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理解生命的本意。
2.2生存教育是基础与核心
教育主要是围绕生存开展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还包括生存技能,这需要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生存技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开展生存教育则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以及能力,使其能够掌握生存必需的技能。
生存教育是以知识为依托,在化学教学课堂中需要教师能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引申生存之道,进而通过化学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2.3生活教育是方向
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三生教育,要以生活教育为教学方向与目标。
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其倡导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生活教育,需要教师能够以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并且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在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中获得经验,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的策略
3.1深挖课本资源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需要教师能够深度挖掘课本资源,利用课本资源带入三生教育内容,进而实现高效教学。
譬如:在开展《我们周围的空气》课程教学活动时,教师便可以名人研究学术的案例,比如拉瓦锡,来引申生命教育,通过向同学介绍拉瓦锡为了进行学术研究,持续十二个昼夜进行燃烧实验,
进而研究出来燃烧着爱现象,向学生传递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勇气,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品质,还可以利用不珍爱生命的案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并且珍爱生命。
3.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引入三生教育,则需要教师能够将生活实际与教学知识相互联系在一起。
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生存之道,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3.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三生教育活动,则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同时配合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演示化学现象,将文字转化为动态图画与视频,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通过实践操作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其在此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以及知识探索的意义与价值。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紧抓知识点,深挖化学知识、实验、人物等的教学资源,实时向学生传递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生存的技能相关内容,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与生活价值观,使其能够通过化学学习,掌握生存技能。
结束语: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三生教育,要以生命教育为前提,基于生存教育,以更好的实现生活教育。
教师要积极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善于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带入到化学课堂中,进而开展三生教育。
参考文献:
[1]宋晨升。论“三生教育”的当代价值[J]。黑河学刊,2014(10):69-70.
[2]李玲。浅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194-195.
1“三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比思考
1.1原理相同
“三生教育”强调学生的体验、态度和感悟,这正是人本主义的精髓。人本主义重视人的本性、需求、动机、兴趣和爱好,强调“来访者中心”,这些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反映。“三生教育”是一种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和生活的活动,这与积极心理学致力建立积极的“心理免疫力”异曲同工,而积极心理学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4]。
1.2内容相似
“三生教育”主要分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大类,具体细化内容可以涵盖方方面面。“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角色转换和适应(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学习方式转变与同伴互助、人际交往与社会实践、恋爱、婚姻与性、择业与就业等;这些内容都是囊括在“三生教育”之中的。
1.3原则一致
坚持主体教育、认知教育、行为教育、差异教育、全面教育,着力促进认知、体验、实践和感悟,这是“三生教育”的实施原则。“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保密性原则这六大原则。除“三生教育”未涉及保密性原则外,其余各原则两者均是一致的。
2“三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现行教学模式分析———以保山学院为例
2.1教学现状分析
保山学院“三生教育”课程为新生必修课,采用阶段式集中教学的方式进行。即只对新生开设,以专题形式进行,每学期一个专题,共两个主题;课程结束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评定学生成绩;成立专门的教研组,教师集中备课,统一批改考查试卷;教学形式为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按教材实施教学,每周2课时,共计36课时,一学期完成;必修课对新生开设,选修课则不限年级;课程结束采用闭卷考试或开卷考查的方式评定学生成绩。教师归属专门的教研组,教师独立备课,独立完成试卷批改;教学形式为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配合适当课堂活动。
2.2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采用座谈会的方式及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反映较为积极,普遍认为贴近自己的实际,对个人学习生活有指导作用,实用性强,不枯燥,只是个别内容宏观性太强,缺乏针对性。相比之下,学生们对“三生教育”课程的反映消极,认为内容单一,教学时间有限,并不能够真正领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真谛,加上不存在学习压力,多数人对其并不重视,混课现象严重。
2.3教学弊端分析
现行的“三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两种平行的教育,不同的授课教师,相同的学生群体在不同的课堂时间分别进行。两种教育都要开展却困于教学时间、教学资源不够分配,于是乎许多高校往往采取压缩教学内容、增加额外的教学时间和要求学生自学的方式完成。由于一些知识点雷同、业余时间被占用的因素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倦怠,以致出现了学生对这两种教育从思想到行动都以敷衍了事的态度面对的不良现实。如此一来,不但未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反而使学生把这两种教育当成负担,从而丧失了学习的意义。
3“三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学的可行性
“三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从地位上来说同样重要,侧重点各不相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从生命、生存、生活的角度去获取相关的知识、信息和技能是必要的,热爱生命、学会生存并积极生活这对他们的一生大有裨益;与此同时,健康的身心也不容忽视,这也是“三生教育”得以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既然两种教育都是操作性的实用教育,又有相通相似之处,考虑双管齐下应该是一个好方法。对“三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通知识进行融合捆绑的渗透式教学,既能够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亦可以强化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学生从两种教育中都受益的教学期望。
3.1整合教材
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都是从心理学角度建构教材内容,从心理学角度提出解决方案。而实践证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以及极端后果最终都归结为生命、生存、生活问题。如果尝试以“三生教育”的体系编撰教材,既是对开展“三生教育”的呼应,也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更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正确反映[5]。
3.2整合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角色转换和适应、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学习方式转变与同伴互助、人际交往与社会实践、恋爱、婚姻与性、择业与就业等,这些都可以在“三生教育”中找到归属。例如生命教育的部分,可以设置生命价值与责任、禁毒防艾、感恩教育、性健康教育等内容;生存教育的部分,可以设置环境适应、自我意识、生涯规划、挫折应对、情商培养等内容;生活教育的部分,可以设置学习、人际交往、恋爱、择业与就业等内容。这样一来,二者就真正互相融合了。
3.3整合教学资源
一旦内容实现整合,教师、教室、教学时间等教学资源也都能得到整合。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节约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避免了教师的重复教学和学生的累赘学习,也真正把教学落在了实处。
3.4整合教学方式
受历史和渊源的影响,“三生教育”的教学方式更加宏观,理论性更强,相比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更偏重应用性和实践性。通过整合,我们可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辅之以实践活动,做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亲身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来。总之,“三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互为一体的,渗透式教学是一个必然的趋向,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更好地开展和落实两种教育,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生教育”是贯彻落实《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幼儿园开展“三生教育”对当前《纲要》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促进和巩固的作用。在幼儿园里,一天的生活都是课程,小到进餐、午睡、如厕、穿衣这些生活琐事,大到晨间锻炼,户外活动的安全教育,再到日常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最后到春游、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无不包含着“三生教育”的内容,贯穿着“三生教育”的理念,充满着“三生教育”的契机。那么,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如何渗透“三生教育”呢?
一、将“三生教育”渗透于常规管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幼儿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教师应从每天的饮食起居等小事入手,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各个生活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幼儿入园时要求幼儿主动与教师、同伴问好,与家人道别时说“再见”;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整理、清洁课桌椅,培育幼儿担任“值日生”为集体服务;在喝水、洗手、如厕等环节中,教育幼儿按规则行动,学会控制自己,学会轮流等待;进餐时学会饭前洗手,安静、文明进餐,不浪费粮食,进餐后学习收拾食物残渣和整理餐具;午睡时脚步轻轻,不影响他人,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把脱下来的衣服鞋袜放在固定的地方,并帮助能力弱的同伴脱衣服、盖被子;户外活动时整理衣冠、鞋带;上下楼梯会靠右行,不慌不忙,不推挤;离园活动时鼓励幼儿争做“文明宝宝”等。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形成于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训练,幼儿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也习得一些简单的生存、生活技能。因此,教师要树“三生教育”的观念,更要在日常生活中把握适当的时机,把“三生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件小事情上,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利用传统节日活动拓展“三生教育”
传统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厚的优秀文化,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年四季中欢庆节日的机会,也可以对孩子进行“三生教育”。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植树节”进行环保教育;“清明节”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五一”节进行爱劳动教育;“六一”节幼儿与孤残儿童分享成长的快乐,体验亲人和社会的关爱,进行爱心教育;“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师节”进行感恩教育;“重阳节”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给老人们送去问候,培养幼儿从小尊敬老人的情感和传统的道德品质,进行“尊敬”的教育;“国庆节”进行爱祖国的教育等。
三、结合安全教育强化“三生教育”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交通、饮食、用药、用电、用火、保健自救等内容。教师可根据各年级班特点选择、收集创编有关安全教育的教材内容,并贯穿实施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以每月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自救技能培养。如小班开展《过马路 请走斑马线》、《我会坐自行车》、《开门关门》、《小鸡中毒了》、《离群的小鸡》等主题教育;在“交通日”、“消防日”等特殊日子,组织幼儿参观各种消防设备,介绍消防标志以及火灾逃生的有关知识等。另外,还应在幼儿园开展防火、防震、紧急疏散演习活动,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增强幼儿的生命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三生教育”。
四、将“三生教育”渗透于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中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形式。由于许多游戏活动都是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活动,因此,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游戏活动便为实施“三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幼儿最喜爱的“娃娃家”角色游戏中,“妈妈”要细心照顾“孩子”,“孩子”要尊重长辈,要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游戏,幼儿懂得了尊老爱幼;在“小熊请客”表演游戏中,幼儿懂得了待人接物的文明礼貌用语与行为,使表演者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勇气和自信心;“什么餐具不见了”的生活游戏可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及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效果。可见各类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较好地诠释了“三生教育”的内容,即可获得正确的生活体验。
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幼儿园开展“三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幼儿身心特点的关系,对幼儿的“三生教育”不能是空洞的说教,专门的“三生教育”更不可少。只要教师思想到位、善于挖掘、用心引导、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个环节,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都可成为实施“三生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