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9篇思品论文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在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潜移默化的促进其它能力的形成。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之前要对每一个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只有对学生身心各个方面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德育教育,采用适合的德育方法。例如,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程上,注意学生的主题性的发挥,抛弃传统的专制型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精神。对于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对我有所了解,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了解,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心理上接纳教师。这样,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教师进行德育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对于学生品德形成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激发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
热爱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后,才能更为努力的学习,更为主动的探索知识,德育工作也应该如此。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解读,发掘其中的内涵,逐渐培养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直接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时,引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形象,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结合,培养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间接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低年级的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对于教师理论型的教育无法很好地理解,更容易对于一些具体的行为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去做出一些良好的行为,强化学生的品德行为。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统一,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同时,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放松,思维比较灵活,教师良好的行为更容易被学生观察到,进而学习,因此,教师要注意生活中德育的渗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基础上进行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
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的重要场所。将德育知识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结合可以丰富德育内容,让德育内容有更多载体,通过更多的形式进行呈现。例如,在学习自然学科的知识时,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像那些科学家一样,严谨、仔细、认真,将每一个步骤都做到完美,培养学生在探索真理时的顽强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决心。在学习历史人文学科时,教师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和理解,对于名家思想情感的把握。这样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德育的形式和内容,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总之,教师对于学生透彻的了解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始,也是德育工作进行的基础,激发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催化剂,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动力,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减少德育工作的难度,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可以丰富德育形式内容,让学生品德得到质地提升。德育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德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刘志勇.论如何增强农村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24).
[2]李蕊.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7,(34).
[3]闫庭光,孙桂萍.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的设计[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04).
(一)在教育目标上,一方面站在统一的完人的高度来要求学生;另一方面,却又仅仅把学生理解和接受系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基本知识、观�
忽视对学生道德心理各方面(如道德认识、情感、需要、自我意识等)的发展的指导,忽视学生积极道德态度、道德能力和道德人格的培养、指导。因而,思品课教育目标既不切合学生道德发展的实际,同时又忽视了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发展,塑造人格的道德教育最本质的要求。例如,在教授《关心他人》一课时,教师往往从大道理出发,把为什么“要关心他人”以及要求学生应该怎样关心他人,讲得头头是道,唯独没有引导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唤起他们对“关心他人”和“被人关心”的积极体验,引导他们学会理解别人和自己的需要,学会自己去认识道理,形成内在的道德态度,获得道德上的自主感和成长感,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在教学内容上,往往从社会道德要求和道德知识体系出发,教材内容编写多数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口气。
忽视道德教育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复杂联系,忽视学生已有的道德知识和生活经验。缺乏站在学生立场上,以平等的口气,探讨学生人格发展和道德生活中面临的关键问题的内容。如人际交往、休闲指导、心理健康、处理各种道德问题的社会技能和策略等方面的指导。现有教材中的某些内容、观点已显得陈旧和简单化。
(三)在教学过程组织和教学方式上,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本,以灌输说教为基本教育方式。
教师仅从社会道德要求和知识体系出发,组织教学过程,而学生已有的道德经验、情感、思想却被排斥在外,得不到真实的展示、交流和指导。忽视了学生人格和道德心理发展的过程。学生往往只是按教师的意图,被动地答问、讨论、辨析、选择。课堂上看似热闹,但缺乏一种坦诚、平等的气氛。
学生能正确地回答,但不一定是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态度的表露。教师常以社会道德法官的角色对学生的回答作判断,而不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站在和学生相互平等、理解的角度上去讨论、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则被压抑或限制。
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现代教育已经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的道德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改革思品课教学模式,发挥思品课教学在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将成为当前实施小学素质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二、关于改革思品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发展学生道德� 而学生道德主体性和人格的发展,不是一种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在教育者指导下,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选择,去行动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一种以发展学生道德� 即以促进学生道德和人格的整体主动发展为主线,把社会的道德要求、知识有机地纳入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之中,成为促进和指导学生道德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二)充实和优化思品课教学内容
1.充实新内容。?可以把学生道德生活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提炼成新的教育主题和内容。如“消费指导”、“人际交往指导”、“认识我自己”、“怎样过好双休日”等,以帮助和指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道德生活态度和自我教育能力。
2.让学生在教学中,?有机会展示、交流自己真实的道德经验、知识、体会。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自我教育、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材料,也可以使教师的教育引导更具有针对性。?3.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和熟[:请记住我站域名/]悉的材料,为学生形成积极的道德认识提供现实、生动的感性材料。
(三)营造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
思品课教学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态度。而道德态度的形成,不同于道德知识和观点的接受。它必须在一种坦诚、平等的关系中,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借鉴及教师引导,才会形成。教师要淡化道德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体验,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选择,并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道德积极性。把致力形成认真探讨、开诚布公的课堂气氛,作为思品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四)探索灵活有效的思品课教学方式
可以借鉴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教育模式,探索思品课的“道德思维发展教学模式”,可以借鉴心理辅导方式,探索思品课的“自我教育指导模式”。每种模式都要建立在比较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具有独到的功能和相应的操作规范,使思品课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成效。
生活化教学就是从生活中提取教学内容,从而引申到课堂内容,间接性的提高初三学生思想品德成绩,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对课本内容深刻了解的素养,还要可以全面的加强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对于时事的相应分析能力和敏锐度。换句话说,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真正目的不应当是应付考试,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背诵一下就可以的,而是应当通过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自身能力的提高,包括辨别是非的能力,对时事的分析能力以及敏锐度或者是对实际事物的认识能力等,因此,生活化教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于思想品德主观题的理解和应答十分有帮助,这也响应了新课改的号召。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应当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切实起到引导作用,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手段,都应当首先考虑到学生,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初中尤其是初三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从而使其具备一个学习的良好态度,这些内容在初三思想品德课程中都有所涉及,责任意识一旦树立,就会随之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向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一个群体。初中尤其是初三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才是认识的主体。虽然老师在知识方面以及教学手段教学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很大,但终归都是外因,学生本身作为内因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使学生能够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与要求,教师就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质的变化。
3注重合作的重要性
注重合作的重要性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过程中应当实现的一项任务,作为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初三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当然也不例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划分小组是最常见的方式,创建小组的细致性问题之一是要保证先组成员异质,也就是最好不采用自愿结组的方式,因为学生的个人意愿在小组的整体水平上容易拉开差距,略作参考即可,因为自愿结组的方式可能会导致组别之间水平悬殊。
结组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作用就要体现出来,深入各个小组的学习状况之中,引导学生开发思维,换句话说,要放手但不放任,积极的引导学生合作进行某一任务,并参与到当中。之后进行课堂评价时,着重点要落在合作组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其次才是结果,对于合作以及善于合作的小组,要进行积极的肯定以及表扬,使得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4结语
一、依本据标,巧妙设疑
“疑”为学之始。思品课如何巧妙地设疑,这是一个尤为重要的环节。疑若设得巧,则妙趣横生,使学生为其所吸引。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在认真分析、潜心研究学生的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教材内容,依本设疑,启迪思维。如在二年级上《捡到钱包心里想》时,引趣揭题:拿来一个“百宝盆”让同学们猜老师送给大家的是什么礼物。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兴趣盎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结果会大出所望,其实盒里是大家拾到交给老师的铅笔头、小刀、橡皮,还有一支钢笔等,称之为“宝”是因为它们能映出金子般的水晶心),自觉不自觉地就被引入了“疑官”。又如在给六年级教《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时,若对小学生滔滔不绝他讲授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会使学生犹如坠入五里雾中,昏然欲眠。要是设计这样一幅漫画:依标设疑,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生动化、形象化、乐趣化,又使教学过程序列化。
二、适时激疑,引导达标
夸美纽斯指出:“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思品课设疑之后,关键在于如何针对施教对象之特点,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尽可能把矛盾聚为一个中心焦点,使学生兴致勃勃,心里想做。常见的激疑法有以下几种:(1)校园环境,使学生受到激发和启迪。如我教《艰苦奋斗精神不能丢》时,将当年大生产运动的场面制作了系列幻灯,并录制歌曲《军民大生产》。热烈的场面、雄壮的歌曲催人奋进,启迪人们去思考,使学生聚焦点于“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2)课堂交流故事和名言,犹若指路的明灯,给人以力量,能激励学生的拼搏精神。如教《从小立志,长大有为》一课,讲了少年英雄赖宁的事迹后,大家群情振奋,决心像赖宁那样,从小立志,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3)从感悟中受益。那个“6”与“9”的争议问题,可让学生从两个角度去实地观察,自然就会领悟到“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这个通俗的哲学道理。又如教《团结就是力量》一课时,展示“10=1”这个在数学中不能成立的等式,使大家疑点顿生。这时,可让学生带着疑点作位稻草的演示,10根稻草一根一根分开拉,结果都断了,“10=1”,10根和1根的命运不是一样吗?怎样才能不易拉断呢?
于是,又让学生把10根稻草拧成一根,再试拉,就不易拉断了,大家从中悟出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我们在搞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深入贯彻“深”、“厚”精神的同时,还反复体会“宽”的蕴义,努力拓宽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空间,加强横向联系,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大成为多渠道参与的教育网络,创设了全方位育人的环境,达到了整体优化的效果。
一、贯彻“深”、“厚”精神,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
所谓“深”,就是实事求是、有的放失、有针对性地教育好学生;就是要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深入浅出、讲求实效;就是要把大纲吃透,把教材吃透,把学生的情况吃透,把大纲用活,把教材讲活,把学生教活。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引导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挖掘教材。设计好问题与习题。实践证明,只有挖掘教材,才能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只有理解教材中的观点,掌握要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所设计的问题和习题才能符合教材要求,具有针对性;才能触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达到统一认识、提高认识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吃透教材、更深刻地认识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呢?
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组织教师学习大纲。大纲是讲课的依据和遵循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每学期开学伊始,都组织教师认真地学习大纲,为把思品课推上一个新台阶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第二,抓住备课这一关。给时间让教师自己备课,找时间让教师集中备课。把共性问题和疑问提出来共同研究探讨,这样能深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如,在研究新教材三年级下册《拾金不昧》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大家研究:“拾到一分钱或巨款交还失主或交公,应该表扬谁?”“拾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拾到十元钱或更多的钱交给爸爸,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由于教材掌握得好、道理讲得明白,使得课堂气氛活泼,收到了良好效果。
2.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辩是非,自己教育自己。”这是大纲对思品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思品课上采取了故事启迪、情景激发、行为辨析、示范训练、录音录像、幻灯图片、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运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正面教育。少年儿童具有模仿性强,可逆性大的特点。我们运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向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其一,选择榜样要注意典型性、针对性和可接近性。思品教学中,我们在贯彻“深”的精神的同时,还贯彻了“厚”的精神。由于每课教材都反映了大纲的一个教育要求,但因篇幅所限,都不够“厚”。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几个小故事,或让学生搜集更多地反映课文中观点的事例,使得说明观点的材料更加丰富。比如,我校教师在教学《拾金不昧》一课时,为了使这一课“厚”起来,组织学生表演了《归还飞机票》的小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加深了对本课观点的理解。我们还采取了演课本剧、小品、歌咏舞蹈、参观访问等使课文内容丰富起来,以求得学生对教育观点的深刻理解。
二、狠抓系列化活动,拓宽思品课的教育空间
由于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和行为实践为基础的,并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的过程逐步形成发展的。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光靠思想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思品课的教学内容,采取了系列化活动向学生进行多渠道的思想品德教育,做为思品课教学的补充。
1.注重思品课的社会延伸。我校在抓好思品课课堂教学的同时,非常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延伸。如我校思品教师董秋梅在教学《在集体中想着别人》一课时,在总结全课内容时有这样几句话:“同学们,在我们集体中关心别人一次、两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想着别人,主动关心别人,把方便让给别人。雷锋叔叔之所以受到大家的爱戴,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向他学习,就是因为他能始终想着别人。希望你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关心别人。”董老师这番话,不单单是本课教学内容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思品课的社会延伸,突出了导行的持久性和永恒性。在老师的激励下,我校黄涛等8名同学主动坚持常年照顾翠竹小区的孤寡老人,受到了学校及社会的好评。在他们的影响下,全校学生开展了净化、美化一条街活动,定期清扫红梅小区部分居民楼环境卫生,得到了小区居民的称赞。目前,全校学生争做好人好事已蔚然成风。
2.根据思品课内容,结合学校特点,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我校的学生来自天南地北。由于各地教育的差异,造成了每个学生的道德水平及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针对这一实际,我校思品教师在教学《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一课后,向学生进行《楼内规则》、《红梅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纪律卫生具体要求》、《校园秩序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的教育,使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逐步的形成。目前,我校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校内外各项规章制度,文明、守纪、团结、友爱、勤奋、向上的校风已经形成。
3.根据思品课的内容,结合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去年是大连开发区建区十周年。我校思品教师在教学《祖国在我心中》一课后,与少先队大队部联系,开展了“我爱家乡——开发区”的系列活动,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个系列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1)祖国——我爱您。(2)开发区,您好!(3)开发区的发展——父辈的建设。(4)开发区长大我长大。在开展“开发区,您好”这项活动中,我校每个中队的队员,在思品教师、中队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自编自演了20余项文艺节目。这些小队员抽业余时间,围绕着“开发区,您好”这个主题,查找资料,采访先进人物,排练文艺节目,讴歌了大连开发区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所取得的举世中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次活动,尤其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4.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校具体抓了以下两点:
一、纵向与横向结合。纵向,就是上级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人才规格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横向一是树立身边榜样,即“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刻苦学习”、“拾金不昧”等学生模范;二是走向社会,请有特殊贡献的优秀青年、退伍军人、老党员、老干部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教育。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榜样,从细小的心灵里孕育为祖国繁荣而发奋进取的良好品质。
二、家庭与学校结合。把儿童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与家长密切配合可使班主任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做法有三:1.扬长补短。
与家长谈话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2.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3.学期中间进行学生操行返家,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这样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就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三、课内与课外结合。小学的班主任肩负着既教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完成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也是一条有效途径。比如通过讲《小珊迪》、《年关》等在学生中开展“三对比”,即新旧社会对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对比、我与旧中国、资本主义儿童对比,使儿童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课外,设法为学生创造一 个良好的德育环境,结合儿童的爱好,通过演唱、跳舞等形式歌颂老前辈,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颂英雄人物,使学生在欢乐中受到教育。
四、显型教育与隐型教育结合。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分析不同时期学生的思想素质。对学生中出现的普遍性、共同性的问题(即显型),通过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召开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对学生中偷东西,看黄色书刊等问题(即隐型),以个别谈话为主,了解其思想形成的根源,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自觉抵制。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练习作业设置形式是多样的,在不加重学习课外负担的前提下,可分别采用以下几种:
一、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就是围绕教材中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给学生设置纲领性的预习内容。恰当地设置思想品德课的预习作业,可以使学生上课时任务明确,学习积极主动,使教师教学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如:在教授《我代表我的祖国》一课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事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思考:徐悲鸿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什么能为中国人争气?这就为讲授课文时让学生体会“有志者事竟成”、“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这一道理铺平了道路,使学生受到徐悲鸿全国精神的熏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
二、口述作业。
口述作业是根据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在讲台上或放学回家之后进行讲述,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更重要的,通过口头讲述巩固课堂所学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如,设置《人民的孩子》一课的口述作业时,要求学生在讲台上讲述雷锋故事,并要求回家把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姐妹听。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受到雷锋精神的感染,启发学生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雷锋式的好少年。
三、行为作业。
行为作业是一项课外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是结合教材内容设置的行为训练,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又能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如教授《宝贵的一分钟》一课时可设置这样的作业:放学后试试看,你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你打算怎样珍惜一分一秒时间,勤奋学习?并要求在课堂上汇报给老师和同学。这样使学生知道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惜时、守时习惯。
四、阅读作业。
阅读作业是围绕教材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读物,以深化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思维能力的作业。如讲《要读好书好报》一课,教师可提供有关读物,开展每人读一本好书、订阅一份好报的活动。通过阅读可丰富学生知识,同时巩固和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判断是非和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五、讨论作业。
讨论作业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课文内容重点,给学生设置一定数量的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的作业,是使学生深入领会和反复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这一作业较其他作业,有以下特点:1.可以把教材所讲内容系统地理解。
可以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授《珍惜集体荣誉》一课时,教师结合课文重点内容,设置讨论思考题:1.我们生活在集体个,哪些言行、举动都和集体荣誉相关?2.怎样取得集体荣誉?3.怎样珍惜集体荣誉?4.为取得集体荣誉都做了些什么?这样经过思考讨论,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培养了他们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珍惜集体荣誉的良好品德。
六、调查作业。
调查作业是学生根据教材特点,进行有目的调查活动。学生从家庭、社会这两个课堂中探求真理,以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的自觉性,激发高尚的道德情感。如讲授《社会主义好》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两课时,教师设置专题,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家庭的今昔变化,深入社会了解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知道社会主义事业在不断前进,社会主义好,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七、摘抄作业。
摘抄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摘抄课文中名言的作业,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指导学生言行,使 如教《从小立志》一课后,让学生摘抄周恩来同志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铭记这句名言,懂得学习是为了建设祖国,振兴中华,从而立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发学习。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设置多种作业,注重多种形式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使他 教学中首先应要求正确。四 则混合计算由于综合性强,计算步骤较多,正确率往往不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某一环节上出现了差错,导致后面跟着错;要找出错误的症结,就必须了解并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演算过程,从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由于草稿在展示学生计算过程中作用确实不小,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将每页课堂作业统一分为二,计算的主要过程及其对应的草稿各占一半。
草稿同样要求学生书写整洁、有序,便于师生检查。当然,能口算的尽量口算。
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有条有理地自我复查,不必再费时重写草搞,直接对照检查,省时省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诚实认真的作业习惯,克服乱写乱丢草稿的坏毛病;有利于教师寻找并分析错的原因,帮助学生订正,调控以后教学。
1.1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不能独立形成有效的知识框架。
对基础知识进行完善的积累是培养能力的前提条件,在思想品德课实开卷考试后,有一些学生认为基础知识用处不大,便逐渐放松了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这就造成其在回答非选择题时往往答题要点较为单一,语言较为口语化,缺乏政治术语。例如2014年中考题第24题第2问:请对“网络大V”进行道德简评,可从其对谣言制造和传播方面的道德知识包括诚信、责任及正义等角度答题。相关基础知识储备较少的学生往往无法进行横向联系,极容易造成失分。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有效记忆和充分理解,对每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2不能有效利用相关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思想品德课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转化能力,往往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例如2014年中考第26题:从“出境游越来越多”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这道题主要考查了两个知识点,分别是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许多学生不能将“出境”与外开放联系,导致所答的答案不够完整。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识记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关注国家时政大事和热点问题,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以时政热点为背景,这样才能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3解题能力有所欠缺。
在答题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各种题型解题格式混乱、审题不清、无法在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等问题。例如2014年中考第30题第3问,主要考查的是交流文化的“引进来”和“走出去”这两种结果,很多学生由于审题不清,误以为是对外开放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因此导致离题万里,无法得分。
2应对措施
2.1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
第一,相关的专业素质必须扎实,并适应时展的需要。思想品德课老师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在对本学科知识形成体系的前提下还应加强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做到心中有阡陌,同时要不断学习、交流、更新知识。第二,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把现实引入课堂,适应中考要求。
2.2把时政要闻引入到课堂。
教师应对时政要闻进行有效的分析,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搜集新的时政要闻,分析时政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激发出课堂的活力。教师在时政教学中应起到主导的作用,对学生的正确观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错误观点应及时给予指正,完整点评热点问题。点评热点的同时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2.3课上要注意“留白”。
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充分进行消化和吸收,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强化,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有自己的感悟,将书本的知识逐步变成自己的知识,有效实践所学到的方法。
2.4精选试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成教学任 务的重要手段。要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乐于思考、乐于求得问题的答案,必须做 到以下几点:
1、设计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 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 提问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如教学《要管得住自己》一 课,我讲完故事后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 )故事的主人公他改掉了什么习惯?(2)他是怎样改掉吃甜食的 习惯的? 如果他不改掉这个习惯,结果会怎样?(3)从达尔文改掉吃甜食的习惯这件事, 你懂得了什么?这 些问题的设计既紧扣课文,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达尔文顽强的意志力,又循序渐进地指导了学生思维的路径,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设计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提问, 一定要提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富有启发性 ,以利于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我教《一条珍贵的毛毯》一课时,设计了这几个问题:(1)朱德、 周恩来是中 国革命历史中的什么人?(2)这件毛毯经历了多长时间?(3)这条又旧又破的毛毯为什么要陈列在中国人民 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经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分析、概括,课文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 业赴汤蹈火的事迹和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就突出来了,其光辉形象也自然显露出来了。
3、设计课堂提问要加强针对性。 针对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所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育观点 能渗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正向的心理效应,课堂提问必须加强针对性。如教学《做妈妈的小帮手》一课, 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 )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做妈妈的小帮手的?(2)有的同学在家里是独生子女,爸妈 不让干家务活, 该怎么办呢?由于设计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想说,因此人人争相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种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自己是 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做家务活的认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妈妈的小帮手的主动性, 从小学会生活自理。
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面很宽, 纵观,适用于各个年级;横看,作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1、在讲明道理时使用直观教学法。思想品德课要着重明理, 但给小学生明理确实不容易,所以在这一环 节上运用直观教法,目的在于用具体的事实、形象的比喻,分析蕴寓其中的道理,然后再抽象、概括,深入浅 出地讲明观点。如在教《劳动不分贵贱》的观点时,我以收音机为例,首先说明各部分零件构成一个整体,再 打开收音机放出美妙的乐曲,然后老师依次轮换拿掉电池、电阻等,收音机立刻没有声音了,从而证明这一整 体缺一不可,以此比喻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就像这收音机上的零件,只有互助配套才能发挥作用。然后结合实际 ,让学生从切身体会中谈各行各业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劳动没有高低 贵贱之分的道理。
2、在指导行为中使用直观教学法。对小学生进行行为指导, 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因而在这一环节上使用 直观教学法,目的在于使行为要求具体化,并展示最佳行为方式。比如一位老师教《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 一课时,考虑到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限,又缺乏锻炼,从“明白”到“会做”还有一定距离,于是在行为指 导时,精心设计了辨析题,并以抽拉片、覆盖片的形式展现。先出现书包、鞋袜乱放,洗脚盆、板凳用完不放 回原处等杂乱画面,然后请学生思考这样做有什么不好,正确行为应该怎样,并让学生动手操纵抽拉片,将错 位的物品一件件“放”回到“一定的地方”,最后出现室内整洁、物品摆放合理的场面,使学生体会到东西放 在一定的地方才能使用方便,才不致影响环境整洁,同时还能培养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这种设计符合学生好 动、好奇的特点,既直观又有趣。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受到了行为训练,收到了良好的导行效果。
总之直观教学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使用,关键在于目的性要强,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 实际情况选择、设计,不能盲目使用,不要流于形式。
三、在抓好课内教学的同时,要注意联系实际。《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要联 系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和社会实际,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就是说,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讲求实 效。为此,必须立足于“两个结合”。
1、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使思想品德教育有新意。
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神州大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可是当今不少小学生“身在福中不知福”,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却不懂得改革开放的优越性。因此 ,思想品德课必须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向学生进行改革开放的教育,使其具有时代特色。如在教《腾飞 吧,祖国》一课时,老师事前组织学生进行调查,问爸爸妈妈自己家里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添置了哪 些家用电器,并组织小记者采访和进行社会调查,访问镇工商所所长,请他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市场的 变迁从里到外,由小变大;个体户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现已发展到了400多户。此外,还访问了农场场 长、饮料厂厂长、养殖专业户等。我们还设计表格,让学生调查统计。通过调查对比,学生深受教育。在改革 开放的大潮中涌现出来的许多典型的人和事都富有教育意义。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进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的信心,我们结合有关内容,先后自编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科技兴农的领头雁》《依靠科技, 创业致富》《新兴镇农贸市场 》等10余篇乡土教材让学生学习。
2、结合农村实际,使思想品德教育有特色。
我们国家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必须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紧密结 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结合思想品德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如在教《劳动不分贵贱》一课时,我首先用形象具 体的类比法(用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类比)讲清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各行 各业的劳动者,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其次,要结合思想品德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 。种田要讲科学,养鸡、养猪、养鱼也要靠科学。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进行农业科技教育。我教《相信科学 不迷信》一课时,除了运用课文中的事例外,还让学生课前搜集因信迷信而受害的事和讲科学受益的事,并增 补自编教材《种田地也要讲科学》,使学生在正反对比中提高认识。如有的同学了解到文高村一个农民看不懂 药瓶上的说明而配药过重,使水稻枯死了一大片,结合类似这样的一些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 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导之以行。结合农村实际,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些农科活动,如 与镇农场联办“红领巾农作物医院”,让学生认识各种农药以及农作物病虫害症状,学习植物保护知识等,还 组织他们与养猪、养鸡、养鱼专业户挂钩,办“红领巾养殖学习站”,从中学习科学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