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编的初中教育技术论文最新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摘要】利用《com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2078篇教育技术学学位论文中的3853个关键词为调研对象,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研究各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索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变化趋势等。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学位论文;共词分析;聚类分析
一 数据来源
《com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本文选择中国知网的《com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免费题录数据库,于5月6日,以“学科专业名称”作为检索途径,输入“教育技术学”作为检索词,学位年度从到,共检索到2078篇学位论文。
对检索结果用Excel、文本合并工具、ROST TFIDF(网页及文本特征词提取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共得到3853个关键词。
反复地进行人工校对,去除了对反应主题没有积极意义的整合、对策、现状、过程、影响、发展、启示等,最后确定了3620个关键词。
选择词频数大于20的高频关键词共得到31个,如表1所示。
二 数据分析
1 构造共词矩阵
【摘要】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优选属于教育技术学中的一个评价问题,而评价活动包含着极其复杂的人为因素,是一个复杂性问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使用问题解决理论、复杂性系统理论作为指导,运用复杂评价方法:模糊德尔菲法、模糊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科学化地实现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优选,并以实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位论文;复杂性系统理论;模糊数学方法
引言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位论文的优选就及其重要,在整个教育技术评价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思想和方法,对研究生的培养具有指导作用,对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具有导向作用,同时对学位论文的评审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优选属于教育技术学中的一个评价问题,而评价活动包含着极其复杂的人为因素,因为在评价过程中各自的认知水平、所处地位及自身需要的差异不同,且不同评价者往往会强调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也可能会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客体。
所以,这样的评价活动就呈现出很大的随机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实质上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优选问题是一个复杂性非线性的评价问题,该问题用一般的简单的线性方法是无法得出合理结果的,而应该使用复杂性评价方法来解决。
一 解决教育技术专业硕士论文优选问题的指导思想
1 问题解决理论
根据问题的结构组织,斯滕伯格把问题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结构良好的问题可以采用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也就是一般系统的方法论。
结构不良的问题与结构良好的问题相反,它们往往没有规则和稳定性,是指那些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信息不明确,也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的问题。
它的特征是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在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
依据此理论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优选问题就是一个结构不良的复杂性评价问题。
面对不良结构的复杂性评价问题,必须用复杂系统的方法论来解决。
2 复杂系统的方法论――从定性到定量综成方法
钱学森曾针对开放的复杂系统提出的一种方法体系――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
综合集成方法的实质是把专家体系、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体系,这个体系具有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 [1] 。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的精髓体现在“人机完美结合”,即把人的“经验”、“心智”与计算机的高性能计算有机的结合起来[2]。
做到人脑加电脑,以人脑为主 。
将这一思想引入到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论文优选问题中,可以引导我们对于确定性的事件我们用电脑处理,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和正确率;而对于模糊性、随机性和非线性的事件用人脑来处理,这样两者的综合就可以各显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从而有效、科学化解决问题。
二 以理论为指导建立评价体系
1 文献调研法――确定指标体系
查阅大量有关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生培养文件、论文的评价、教育技术专业论文以及其他学科论文评价指标体系[3][4]等方面的内容,并综合云南大学教育技术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初拟指标项:一级指标项6项,二级指标项16项。
2 模糊德尔菲法[5]――确定指标项
模糊德尔菲法是将模糊理论引入到德尔菲法中用于解决复杂(不良结构)问题的有效手段。
它的优点是省时,成本较低,只需一轮的问卷调查,且考虑了所有专家的意见以及调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模糊性,计算简单,可处理多层次、多属性和多方案的评价问题。
这里我们用模糊德尔菲方法来确定各个初拟指标项的取舍问题。
方法步骤如下:
(1) 对总目标建立起指标体系。
(2) 以专家问卷的方式,让专家就上述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对目标的重要程度给出估计模糊权重值。
(3) 建立模糊三角函数。
其中,XAi为第i个专家对A指标所给定的模糊权重;LA为所有专家对A指标给定的模糊权重中的最小值;UA为所有专家对A指标给定模糊权重中的最大值;MA为所有专家对A指标给定模糊权重的几何平均值;i为第i个专家;A为指标; 为指标A的模糊权重的向量。
如图1把LA 、UA和MA依次视为A指标的模糊权重的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可能值,模糊权重的隶属函数为图1所示,这使得模糊权重涵盖很广泛,而不只是一些特定的部分。
这样就综合考虑了所有专家的意见。
(4) 选择评价准则。
利用上面所得的模糊三角函数,以MA为隶属度来代表专家组对A指标的共识,以依项目研究者而给定的阈值S为限,我们可以筛选指标A。
当MA≥S,接收指标,当MA 依据上述步骤,用问卷以及访谈的形式征询得到云南大学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学生对指标的意见,并综合查阅的资料得出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的指标如表1。
(注:表里括号中的权重数据由下面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得出)
3 模糊层次分析法[6]――确定指标权重
大多数评价问题是复杂的、非结构化的,采用简单的方法难以解决。
一般来说,人们习惯于将复杂问题进行多层次分解,然后逐个讨论解决。
层次分析法(AHP)为复杂问题的评价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建模方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而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与层次分析法(AHP)相比,FAHP更具有优势和实用性,因为FAHP较好地解决了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一致性难达到的问题。
模糊层次分析法步骤如下:
则层次单排序的各权重:
由此就可求出各层元素的权重值。
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以及综合云南大学教育技术专业教师以及学生意见,并结合上述方法得出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
4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7]
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常常涉及多个因素或多个指标,这时要求根据这多个因素对事物作出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决策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评价的一种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步骤如下:
(1) 确定与评估有关的各参数集:评价因素集U、评价等级集V和评估因素的权重系数集W,并确定评价分几层进行。
(2) 建立评估因素与评估等级之间的模糊关系矩阵及相应的权重系数集。
(3) 用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对各评估层次的模糊关系矩阵进行变换,即用公式 进行矩阵乘法运算,得出各层次的评估矩阵 ,对最终的评估矩阵H进行数据处理,又按照步骤(3)计算,直到算出一级指标
(4) 用一级指标的权重模糊向量 与 做合成,求出一级指标对应的模糊综合评判 ,并对 做归一化处理。
(5) 根据最大隶属度法或转化成相应等级分值,再进行综合判断。
三 分析验证
1使用上面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收集到五位教师对某一篇毕业论文评分数据如表2。
2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出最终的成绩Z=[0.2762 0.2762 0.2762 0.1715] [90,80,65,50]=72.64。
于是得出结论:该论文综合评价得分为72.64,在70分以上属于良的等级。
3 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1) 信度检验,将表2中的数据做相应处理录入到spss中,执行操作Analysis-Scale-Reliability Analysis,得到Cronbach α的数值为0.998,可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较高。
(2)效度检验,在spss中执行Data Reduction-Factor,得到指标B1的贡献率为30%,指标B2贡献率为56.538%,两者相加已远远超过60%,这说明累积贡献率比较高,具有较好的效度。
四 总结
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优选是一个复杂性评价问题,该评价体系以问题解决理论以及著名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为指导,使用模糊德尔菲法、模糊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从而科学化地实现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优选,最后以一个实例分析验证。
文中解决复杂性问题的思想做相应的改变与扩展可用于其他的复杂性问题评价和决策。
[1] 黄欣荣著。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78.
[2] 向阳,于长锐。复杂决策问题求解的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方法[J]. 天津:管理科学学报,.02.
[3] 宋杰,孙庆祝。体育专业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广州:体育学刊,2006.9.
[4] 中国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通讯评议评价意见表[EB/OL].
[5] 林钟尧。国际港埠船舶交通服务系统建置考量因素探讨-以高雄港为例[D].台湾: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硕士论文,.8.
[6] 杨建军编著。科学方法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02.
[7] 何克抗,李克东编著。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94-399.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论文
摘要: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与推进教育深化改革、促进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密切相关的学科。本文主要论述了教育研究的意义、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学中的应用和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能对教育技术学中的研究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与推进教育深化改革、促进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密切相关的学科。教育技术学科作为一个学科,不仅要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还必须具有能推进本学科发展的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就是人们为深刻认识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
由于教育技术学研究隶属于教育研究的范畴,在探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进行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教育研究的意义
1、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
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剧,教育的变革也成为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产生了一批像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改革家,产生了教育性质、特点、效率的回顾和反思,形成了一批教育改革的理论。可以说,没有教育研究,就没有教育改革的理论;没有教育研究,就没有教育家。
2、教育研究是新世界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变化,教育的质量观也在不断变化。如何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没有现成的千篇 一律的经验可以模仿。传统的教育工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传授知识、训练行为的工作。事实上,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发智慧;不仅要训练行为,更要培养人格。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教育研究。因为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是教育创新的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特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二、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学中的应用
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学科中的应用,是根据教育技术学科的具体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进行应用的,这对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形成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间接性研究和直接性研究中的分类方法进行阐述:
1、测量法的应用
测量法是一种间接的教育研究方法,它可单独运用,独立探索教育问题。它也是一种配合其他教育研究方法获得教育研究资料的方法和手段。在教育技术学科中,主要运用于:选拔学生,检查教育目标贯彻情况,升级、编班与分组,指导就业,预测等。
2、文献法的应用
文献法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在教育技术学科中通过文献综述,即在全面搜集资料基础上,经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教育技术学科或该学科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根据文献综述的分析,指出教育技术学科的现状、现存问题、将来的发展方向。
3、内容分析法的应用
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又系统的分析,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在教育技术学科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首先,可作为趋势分析。它可以利用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内容资料作比较,分析某种思想内容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其次,可作意向分析。它可以通过对某一对象在不同问题上,或在不同场合所显示出来的内容资料的分析和比较,分析这一对象的意向。如分析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潜在动机、兴趣、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再次,可作比较分析。它可以通过对来源不同的样本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比较,从而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异同,发现不同事物各自之特点。如,比较两个学术流派学术观点的异同等。
4、观察与实地研究法的应用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的观察是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的重要渠道。教育技术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系统的社会现象,要认识其本质和规律,必须以充分的可靠的感性材料为基础。第二,观察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验证假说的必要手段。在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中,大量观察是有关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过程模式的研究。
实地研究方法是质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参与式的观察法,它与其他形式自然观察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教育技术学科中,运用实地研究方法,不但能够收集数据,而且能产生教育技术学科中的新理论。
5、行动研究法的应用
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工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自行解决此时此地实际问题,即时自行应用研究成果的一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主要的应用课题是:关于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基于网络条件下综合学习课程的研究,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研究等。
6、调查研究法的应用
所谓调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开展教育技术研究的一种方法。调查的类别,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调查对象的性质和调查工作的方式,调查又可以分为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调查和文献调查等方法。在教育技术领域中,需要进行调查的内容很多,不可能一一列举,其中关键的是要了解教学资源的学科覆盖面、应用于教学的教师覆盖面和应用于教学的学时覆盖面。主要项目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种类、内容、设备条件、使用情况等。
7、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应用
教育实验研究是为了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建立的假设,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经过一定时间对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学科中,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是指根据教育技术研究的目的、运用一定的实验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实验对象、搜集事实和获取感性资料。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是形成、发展和检验教育技术理论的实践基础。
8、教育追踪法的应用
教育追踪法是指在一段长时期内,一般数月或数年内所做的资料搜集,或连续跟踪观察研究对象或教育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形的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学科中应用追踪法,如可以对新的信息技术在该学科中产生的影响进行追踪研究,对新理论对该学科的指导作用进行追踪研究等。
除了上述的研究方法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研究方法,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当然,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我们并不是仅仅使用一种研究方法,通常是几种研究方法结合着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
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教育研究方法结合教育技术学科的特点,就形成了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方法,当然这只是教育技术学科研究方法
形成的一个途径。之所以要形成教育技术学科研究方法,是因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
任何一门学科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与科学的研究方法相联系的。作为一门系统的教育技术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固然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相联系,但是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无法揭示这种复杂教育活动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就只能停留在纯朴的了解、经验的积累、肤浅的认识水平上,教育技术学科就不能向前发展。
2、使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程序规范化
科学研究方法依据认识论的原理,把科学研究的过程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基本的认识阶段,这些程序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合理的、规范的、优化的思考步骤和操作规则。
3、是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的桥梁
一个完整的、具体的科学认识过程,往往以获得一定的科学成果并汇入人类知识的宝库为标志。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是告诉了我们某些规律、真理,回答了某些疑难问题,提供了某些具体的知识,扩大了人类的认知,同时还在于它提供了新的思想、新的原则和方法。
4、丰富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
科学的研究方法自身的具体内容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其中科学方法中的综合方法,即系统方法、信息论方法与控制论方法,其具体内容的运用,都将移植和渗透到教育技术学科本身,使教育技术的学科内容渗进了综合性以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从而使教育技术学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概念、法则和方法,丰富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
四、小结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教育技术学科也不例外,因此,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其相关学科的发展息息相关。其研究方法的形成,就是最好的证明。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学科中的运用,不但给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开拓了道路,而且形成了教育技术学科的部分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7p1-3.
[2]李方著。现代教育研究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5第一版p123-124,p180-181,p224,p312.
[3]李克东编著。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第一版p149-150,p161,p223-224,p85,p171-172,p14-15.
教育技术的论文
摘要:为现代教育思想的探索和教育技术的实践,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极富发展前景的探索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活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世纪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军事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服务。
关键词: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乃至各个方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正在推动这个社会进入一个完全信息化的时代。同样,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更是使人们对传统教育思想有了更多的新的认识。今年来许多国家都从各国的国情出发,开展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为适应科学技术信息化和综合化的趋势,进行了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新五年规划中科学技术、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此,我想谈一下自己对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简单认识。
一、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素质教育
教育作为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和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一方面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膨胀、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文化变迁、地域差异等都会对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当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观念、新理论层出不穷,它不仅对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我们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促进了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思想讲究的是一种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教师讲、学生听,以考试成绩定学生的优劣,“学而优则士”考试成绩决定一切,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它所带来的“高分低能”等弊端是人所共知的。正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教育思想明确提出了“以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的观点,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教育的宗旨。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教育的全体性
现代教育史面向全体教育者的教育。这主要包括两个反面的内容:一是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二是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需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下载。
2、教育的主题性
主体性事现代教育的技术和灵魂。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三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教育的发展性,
发展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科研、潜能和个性的发展;二是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创造力和潜能的开发,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领域,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应试教育最为人们所批评的一个突出的发面就是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而素质教育就是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促进条件。
目前,“合格加特长”以成为一种公认的素质教育模式,它的理论依据就是MI(multi --intelligerce)理论,即多重智力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即创造新成果的潜力。每个人都至少有7中智力:语言符号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这七种基本智力既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每个正常的人都拥有这七种智力,但每个人的优势智力各不相同,因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一个人是否聪明,而在于他在哪方面聪明。因此,教育者要首先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然后采取多种措施去发展他它强化它。这需要教师做到,“以学为本、以学行教”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引导思维,加强训练。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生,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某方面哪怕极小方面的特长生,
4、教育的全面性,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受教育者必须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即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三方面的素质应当全面发展;二是教育主要是“为人生打基础或做准备的教育”,所以,受教育者素质培养的基础性整体性必须受到特别重视。
基础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的教育,注重点应当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主张“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拥有全面素质为基础,无论做什么,都能成就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人。
5、教育的开放性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教育涉及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内容要宽,应有相应宽广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二是教育要突破校内、课堂内和书本内的局限,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教育内容、教育空间、教育渠道具有开放性,以适应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 目的。
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依赖具体的教学活动来执行,凡是能在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来指导的教学活动,都可以说是一种现代教育方式。素质教育,实际就是现代教育方式的具体体现。素质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构建一个与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学活动即管理体系,让全体学生都能在主动学习的情景中,自觉地将人类社会文化的精华内化为自我发展的精神养料,促使他们的个性潜能、整体素质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素质教学模式的特征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
(1)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
(2)教学目标——发展整体素质;
(3)教学关系——民主合作互助;
(4)教学过程——主动生动活泼;
(5)教学方法——启发内化转化;
(6)教学环境——和谐愉快共振;
所以教育思想应当尽快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使教师的教学能够体现素质教学的实质,所以,素质教学的特征内涵为参照,自觉地改革教学教法,使之能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宗旨。
二、现代教育技术要为素质教育服务
根据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的定义:所谓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
两个运用:1是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2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两个优化:1是优化教学资源;2是优化教学过程,级探索如何为教学构建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环境与学习空间,探索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融现代教学技术媒体与其中的教学方法、结构或模式。
五个操作: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由此可见,对教育技术媒体的应用是现在教育技术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现在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当前,对教育技术媒体正朝着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方向发展,利用计算机把包括图文、声像的各种教学内容以联想的方式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荧屏上,使学习者通过程序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从而集成并显示在荧屏上,使学习者可以通过程序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从而实现自己的学习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并非是指单纯的物质技术,它更重要的是指设计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现代思想观念和方式,离开了恰当的思想或方法,技术的运用不仅不能产生积极的意义,相反会带来比不用更为消极的后果,例如,如果我们仅仅把现在教育技术嫁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必会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或应试教育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教育技术不仅不能发挥其促进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反而成为强化传统教育模式的手段,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教育现代化点缀。因此确立教育技术包括物质技术和思想方法的观念,特别是强调教育技术运用的思想方法,具有很大的意义。
教学技术实践的指导思想应当是系统教学设计思想,也就是说在进行具体的教育技术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运用系统的方法来整体的考虑目标、内容、师生、媒体、方法、结构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下载。
1、充分开发、组合利用各种有益的学习资源或学习的弓箭,使教育拜托课本中心、学校中心和教师中心的约束,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徜徉在丰富的学习资源海洋里,拥有一片自由的学习空间。
2、突破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文字的、图像的、数字的和声音的或者多种表现形式混合味一体的形式。这将使往日呆板和僵硬的表现形式得到极大的改善,教材表现力的提高将使学习更加有趣味、更加简便、也更加有效。
3、有利于个别化教学,使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媒体创设的个别教学的环境下,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地努力都有可能在自己天赋所及的范围内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4、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媒体能起到“迫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作用,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5、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多媒体能以自己的信息表现优势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时间”跳接技术显现事物或时间发展变化过程,有效的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6、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纠正传统教育中偏左脑的教育倾向,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教学技术实践时,首先拥有系统的教学观念,把教育技术媒体当做一个要素纳入到整体的教学系统中来考虑,彻底摒弃教学技术就是单纯考虑使用媒体的狭窄的教学技术观念;其次是必须实行教学设计,即事先周密的考虑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过程展开或运作的操作程序,使教学活动有章可循。
总之,为现代教育思想的探索和教育技术的实践,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极富发展前景的探索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活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世纪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军事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服务。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教育技术土木工程论文论文
一、土木工程活动中的新问题及启示
土木工程活动中的树木与森林问题。许多土木工程活动存在一定的孤立性,重点局限在项目实物本身,忽视其在整体环境中的作用及影响。例如大量个体建筑和工程设施组成了城市,在保持其个性的同时,形成了个体所没有的城市性能,如景观协调、下垫层、热岛效应、交通拥堵等等,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从工程技术层次的“微观建筑”上升到技术科学层次的“宏观建筑”或“城市科学”[9]。现代土木工程活动早已超越工程技术层面了,但土木工程教育往往滞后。未来发展对土木工程的压力。人口增长、能源和资源匮乏、环境气候变化要求我们可持续发展,引导全球接受绿色设计理念和在全社会进行资源消耗平衡。全球对环境安全及环境恢复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多数环境目标却没有实现。对可持续能源、洁净水、清洁空气及废物安全处理的要求,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发展[10]。土木工程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承担者。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重点建设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以及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可能引起土木工程活动方式的深刻革命,土木工程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出现。例如工程项目生命周期成本(lifecyclecost,LCC)、工程材料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nalysis,LCA)、适应拆毁的设计理念(DFD,DesignforDisassembly)、建筑构件和结构含能设计理念[11]、建筑垃圾最小化设计概念[12]、工程材料的复合高性能化与再生性的关系等等。上述已不是传统土木工程技术范围的问题,应对现代土木工程活动所需知识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工程技术范围。除了传统的土木工程技术外,土木工程师必须熟悉大量相关知识并承担社会与道德责任。此外,由于土木工程师的工作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他们将在维护世界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3]。
二、新形势对工程教育技术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1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全面提升工程师的知识面和工程素质:“科技含量高”要求工程师专业知识和能力过硬;“经济效益好”要求工程师懂市场,善于促销路、降成本、增利润;“能源消耗低”要求工程师有节能意识、熟悉与产品有关的能源知识和节能技术;“环境污染少”要求工程师对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相应的文化素养;“人力资源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要求工程师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15]。转型时期企业对我国的工程技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希望在重视加强教学和科学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表达交流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终身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社会人文和经济管理、环境保护等知识[16]。改革开放以来,土建业产业背景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17],这种变化对土木工程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技术的对策
1.培养目标的定位我国土木工程教育以四年学制为主,受培养模式、学制和就业率要求的支配,培养的学生一般为熟悉传统专业技能,略知相关知识,能够较快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才。现代工程的特点是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文化以及审美艺术、伦理道德等价值观整合起来,指导工程实践,创造出一个人工的实体。如果我们培养的工程师仅关注自身的技术层面,那么正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Okun教授所言,恐怕未来的工程师将会成为服务于那些来自其他专业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手下的`一名技术员而巳[18]。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问题日趋复杂的实践环境下,四年学制培养出现代土木工程师已经不可能,这就需要对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例如培养具有现代土木工程师基本素质的毛坯工程师或能够较快从事某些技术工作的操作型工程师。一项对近百名工程师的调查对此有参考价值[19]:8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程意识比熟悉一个局部的工作更具有意义”;9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教育应注重基础和素质,过于专业化的内容应在企业内加以训练”;100%的被调查者认为“进行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的重要任务”。具有大工程观素质的现代土木工程师的缺失是土木工程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用系统的宽广的视野定位未来土木工程师的培养是我们必须做的工作。
2.培养现代土木工程师的知识与能力随着产业背景的改变,以经济利益为核心、以合同为当事人之间行为和关系准则的运行模式已普及到土建业的每一个基层。土木工程师的职能迅速扩大,除了传统技术层面的能力外,综合财政、社会、经济和政策的考虑问题方法与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已成为现代土木工程师的重要专业职能。现代土木工程师的知识与能力归纳为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多学科的背景以及多方面的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0]。在四年时间内即使初步完成上述三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新的课题,需要用系统的视野确定专业的知识组成,将孤立分散的多学科知识揉合成整体,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改善。
3.改变教学模式我国土木工程教育与其他工科教育一样,长期采用科学导向,模式单一,工程教育的特色不明显[21]。教学上普遍采用传递─接受模式。该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22]。该模式着眼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学习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知识的单向传递,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运用该模式传授知识的效率高,能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抽象思维能力,并且办学硬件条件要求低,但易培养出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创新性、分析性学生的发展以及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现代土木工程具有个性化与建造技术综合性的特点[23],因此土木工程教育有实践性、创新性等要求,科学家培养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土木工程教育必须的一些实践性环节被弱化或课程化了,例如以模拟、虚拟化、演示、观摩等课程形式的实践来代替。立即改变现有培养模式的条件尚不成熟,可先在相关课程教学上考虑工程特点,加强工程训练,培养工程素质。例如设置包括多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大作业、大案例分析(如阿斯旺大坝)、设计、实习,体现土木工程高度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此外,利用分组专题讨论形式,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信心等非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
4.培养求精务实的工程精神从士农工商的排序就可看出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没有认识工程技术对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国家的富强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产品质量总体上不高,土木工程也一样。这与社会伦理以及整个社会长期不重视工程技术有关,大多数不是能力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全社会都要倡导尊重工程的文化、建立正确的社会伦理观,从孩子开始,长期坚持。大学期间注重培养崇尚求精、务实、求真、求新,精于设计、精于制作的工程精神,将这种理念融入学生平时的作业、实验、设计中去,逐步树立求精务实的工程精神。
5.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土木工程正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土木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将使传统工程成为数字工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结语
经济发展的转型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促使工程师素质的换代,即要求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表达交流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终身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社会人文和经济管理、环境保护等知识。为达到上述要求,必须改变现行的土木工程教育目标与方法,按照新时代工程师的要求来定位培养目标、改变教学模式、设计知识与能力范围,尤其是致力于培养求精务实的工程精神。
小学教育技术论文
当初次接触“教育技术”这一名词的时候,我看来,教育技术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采用计算机及其它多媒体对教师的教学实行促进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的理解有些片面。在1994年,美国NECI给出了教育技术的定义,这一定义的应用及被接受的范围比较广泛。即: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技术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其次,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采用的方法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
这样看来。教育技术不仅仅是技术,而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由于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那么教育技术不可避免的要与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接触。在指导教学中,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是教育技术的主要应用工具。但是从广义上来讲,教育技术中所指的媒体应既包括传统的媒体如:黑板、粉笔、课本等;还包括电视机、电影、投影仪等现代的媒体。
从上面对教育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概念是以教育为主,采用一定技术以促进教学,使其得以高效、顺利进行。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相对应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对教学过程进行理论指导。这样才能使技术更好的应用,服务于教学。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分析了《中国电化教育》。从这本期刊中,我们发现了现今教育技术领域中的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远程/网络/开放教育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这两个方面,研究的文章相对多些。而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企业/组织培训中的应用相对少了些。当然,我们不排除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但由于期刊分析的有限性我们并未发现。
单从这些现象看来,教育技术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是一种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职业教育是与高等教育相脱节的。而从现今的社会发展来看,快速进步的技术和私营企业需要的是经过职业教育培养的实用型人才。当他们一踏出校门就可以很快溶入企业,快速进入状态。
同样,大量没有经验的外来务工人员也需要进行职业培训。而教育技术正可以填补职业教育人才培训的空白。通过职业培训,可以使先进的技术更快的投入生产。利用教育技术来组织培训员工,可以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另一个使我感性趣的问题就是,“网络应用失范问题”。这个问题在《中国电化教育》中被提到过。
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接受先进技术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带来的一些道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面对当前一些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等现象,我们应当给予重视。
孩子很早接触网络,在学习网络的时候,其自身的道德观念尚未健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小孩子往往良莠不分,全盘接受。因此,对于网络对学生的影响,许多专家表现出深深的担忧。
如今的校园计算机课多是对技术的讲解,缺乏有力的思想教育引导。教育技术的理论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应该给予重视。我们应该思考,在多媒体带给我们高效的学习效果的同时,带给我们的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在教育理论中我们要如何教会孩子对此进行区分,为他们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只是当代的教育理论似乎没有跟上日益增多的上网人数。
教育技术作为一门与多种学科相交叉的新兴学科,其内涵简单,但应用的范围极其广泛。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