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论文【优秀6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可爱的编辑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语文论文【优秀6篇】,欢迎阅读。

语文论文 篇1

作者在创作文本时,是被情境所打动,才会有创作的激情和想法;阅读者只有认真、仔细地品读文本,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被作者的深情所打动,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初中阅读教学的文本细读,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体会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文本细读法既要求阅读者对文本进行细致地解读和剖析,也不能忽视文学作品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阅读者对其进行整体把握。如果因文本细读造成段意曲解、思想理解错误,那就违背了文本细读的本义。

二、文本细读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目前而言,受应试教育和中考压力的影响,阅读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忽视。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课余时间被习题和补课所占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以应试为目的,教师在授课中多传授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对阅读方法涉及甚少。课堂时间有限,如果让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如果把文本细读任务作为家庭作业布置,学生由于缺少监督,文本细读很难取得预计的效果。

三、初中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

1.诵读文本。与默读相比,诵读的优点在于心口合一,通过言语体会文本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传递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文本,做到心口合一,用心体会每一字、每一句传递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诵读既能做到细读文本,不遗漏文章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和内容,选择不同的诵读方式,如齐读、示范朗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位朗诵功底比较好的男生,诵读艾青的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学生朗读完毕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师:文中反复出现类似“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词句,朗读时应用什么样的语调语气?分析:由于整首诗比较长,范读学生在朗诵过程中难免有学生会走神溜号。教师在学生范读一结束后就提出问题,一方面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细读文本,开始文本的推敲和分析。

2.合理切入文本深处。文本细读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方法。任何方法都有着自己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技巧,在细读文本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之后,就可以对作品进行细致地推敲,挖掘文本的深层次内涵,全面把握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例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孔乙己》中有这样的叙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蕴含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穷困潦倒,没有钱找个雅座点酒点菜;“穿长衫”说明孔乙己不同于一般的贩夫走卒;“唯一的人”说明孔乙己既不同于坐着喝酒的有钱老爷,又不同于站着喝酒的贩夫走卒,是格格不入的人。孔乙己在盗窃被人抓住之后曾无力地狡辩“窃书不是偷”。尽管孔乙己认识到自己的可耻行为,却不肯承认,骨子里仍桎梏着封建文人那些所谓的“骨气”。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原因。孔乙己的穷困潦倒、不误正业,表面上看是他本人好吃懒惰,不求上进;更折射出这个社会对封建文人腐蚀和毒害。教师要借助“窃书不是偷”、“多乎哉?不多也”“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等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精读文章,体会时代背景对文本中人物命运的影响。

3.文本比较。本文比较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收集一些具有共性但不完全相同的作品给学生阅读。可以是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作品。文本比较既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例如,《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同为的作品,但二者所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晚秋,此时离开故乡去往广州,途经长沙橘子洲,回忆起青年时代的少年生活。《沁园春•雪》写作于1936年2月,此时的在陕北地区从事革命工作,准备带领队伍开赴抗日前线。教师应指导学生收集有效资料,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词主题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文本对比实现对作者创作经历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感,归纳作者的思想主线。近年来,新课改的颁布和实施对初中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带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体会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的魅力,体会文章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细读文本,学生才能深刻体会到作者字里行间流淌的细腻情感;才能领悟到中国语言变化多样的独特魅力;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让学生成为知识丰富、情感细腻、具有自主思考能力和独特审美品格的新青年。

语文论文范文 篇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就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它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而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正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根据学生已有的语感水平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学时,我们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注重了语感的培养,采取了自悟语感——导悟语感——迁移表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螺旋式上升。

(一)自悟语感

教师凭借学生已有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难度适宜的课文内容,自悟自得。

儿童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在记忆贮存中找到与它相似的信息组块以后,进行匹配与识别,从而理解了这部分内容,这种匹配与识别就是凭借语感进行的。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教学《小猫种鱼》这篇课文时,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自悟语感。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和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领悟课文的大概内容:农民春种秋收,春种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到很多粮食。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小猫最爱吃鱼,它也想收到很多鱼,于是就去种鱼。在悟读阶段,让学生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联系上下文来感悟。首先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小猫能不能收到鱼?为什么?他错在哪里?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再进行讨论。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从而得到结论:鱼种在地里会烂掉,小猫是收不到鱼的。鱼儿离不开水,鱼的生活环境与庄稼不同。违背了客观规律是会做傻事的。从而让学生悟出小猫从农民种玉米、种花生收获很多而得出无论种什么都会有收获的推理方法是错误的。

(二)导悟语感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述,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

例如:我们在教学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由于小兴安岭在祖国的东北方,我们几乎无一人到过那里,因此,学生对于小兴安岭的美丽难于理解。我们在教学时,主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小兴安岭如诗如画的风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映象。我们先让学生听配乐录音,初步感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去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在教学“春天”一段时,先让学生通过看画面读课文,知道这段描写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在熟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抓住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进行精读感悟。例如:树木长出新枝绿叶,写出小鹿可爱姿态的拟人句,原木像舰队在前进的比喻句……学生在感悟出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后,再用自豪的语气去诵读。夏、秋、冬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感悟。

(三)迁移表达

迁移表达就是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在二年级教学时,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一些说话、写话训练以外,还设计了一些创设情境交谈、猜谜语、讲故事、编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应用中不断提高语言感知力。

在三年级教学时,除了让学生间周一次作文以外,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创设情境谈话、围绕一个主题演讲辩论、编演课本剧、答记者问、讲故事、演短剧等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作文时,要求学生能凭语感自行修改。

例如:在口语训练方面,在教学二年级时,针对班上一些学生迷恋电视节目,而把学习抛在脑后的实际情况,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了一次辩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辩论会的中心议题是:“看电视会不会影响学习。”正反方辩论,最后得出结论。

正方:适当看电视对学生有益处,如看一些有益的“少儿节目”和“动物世界”等,可以增长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生活方面的知识。

语文论文范文 篇3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可以多看一些满分作文,这样就可以灵活的运用一些作文素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的议论文8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的议论文800字1现实世界申,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那么,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己的情感呢? ——题记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申;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

渴望真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惟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令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终至亡国。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终遗恨千古。

这些,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理智是一座堤坝,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行为的迷茫,以至酿成大祸。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缰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语文的议论文800字2我很喜欢那样一个比喻:"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也许思考就是那个让人可以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台阶。但也正是这思考的能力赋予了人类以思想,从而把人类置于了很多旭旭的境地,比如亲情与真理。

我清楚地记得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无上敬畏之情: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这句镑刻在人类思想的话语,也许很精当地为人类摆脱尴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招坚持自然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也许这样,人类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苇草。

我相信人类在判断认知事物的时候一定都会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迹,更何况是那样一种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神圣感情。中国历史长河中清风明月般的人物当然有,但是完全割裂亲情毫无私念的例子又实在不算多。而我也许真的不太主张做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否则世界没有了感情,也没有了色彩。

我很喜欢鲁迅,喜欢他那横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个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观冷静的观点绝不是众叛亲离而来的,"无情末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先生的诗,而先生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远是鲜活的,泛着血的殷红。

世界失去了亲情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白,多么令人窒息。当然我们也很难接受一个亲情泛滥的、失真与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们可以找到一个折中的契合点,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极端。

去过草原的人一定会惊异于牧草的柔顺和坚韧,人这棵可以思考的苇草也许也应该这样遵循着自然与思想的双重法则在风中生存。

柔情也许是一把双刃剑,正负的功能淬于一身,但也许它更可以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质与生命的特质:让生命美丽而不轻佻,繁华而不浮躁。

语文的议论文800字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数百年前,文人们就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告诫后人,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你对真相的审视。

宋人的墙为雨淋坏,儿子与邻翁对他做出了相同的提醒:"修好墙,以防盗。"盗贼果真光顾后,宋人称赞起儿子的先知先觉,却怀疑邻翁的手脚是否干净。同样的提醒,为何招来截然不同的态度,恐怕宋人正是被感情上的亲疏蒙蔽了双眼吧!自古以来,人们就颇为重视感情因素对事件成功与否的影响。"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诚然,感情上的亲密对事业的成功也许会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在认知事物本质上,感情上的亲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错觉以及误导。国外科学家曾做过试验,让试验者在一组照片中选出长像-符合审美标准的一张,结果受测者选出的容貌多与自己亲友相近。排除个人审美观念不谈,生活的耳儒目染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视觉的评判尚且如此,事物本质的洞察更何以堪?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蒙蔽。西晋王室广封王,欲使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殊不知诸公之中良萎不齐,终于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原的下场。三国中孔明因对马谩偏爱有加,忘却先主对马谩"华而不实"的评价,委以重任,终使《出师表》空有"真名世",也不免"长使英雄泪满襟"。

如今,不也有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从而祸起萧墙的事例吗?可见,认知事物,为人处世,若戴上感情的有色眼镜,危害大矣!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高层。"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恶的云雾蒙蔽,身在高处,眼观四方不失为好的方法。岳家军威震四海,正是由于岳飞超越亲情,以军规处罚岳云,军风大肃,才有了"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谈。孔明事后挥泪斩马谩,以肃军纪,才没有因感情亲疏而再误军国大事。

一个公正的决断往往是建立在理性观察和思索基础上的。而摆脱感情上的干扰则是做出正确理性评价的先决因素。

也许真正完全超越情感的决定难以做出,然而,三思而后行,从多个角度思考是可以尽量避免感情上的误导。现今我国法规制度中"回避"和"协商"原则不正是对理性处事的指导和提倡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将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真正认识到事物的复杂与多变性。而在一览无余的-高层,摆脱情感辑绊的我们,或许可以长吟:"莫让浮云遮望眼!"

语文的议论文800字4《出师表》有言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一亲一疏,导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看来,勿以亲疏论事非。

纵观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华史,其中王朝更替、治乱相续往往能使人掩卷沉思。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百姓们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也毫无疑问地掌握在其手中,真可谓:"君主一跬步,皆关民命。"就是这样,我们往往能看见一些小人,他们溜须拍马,阿识奉承,曲意逢迎,把君主们的每一个毛孔无不弄得舒坦至极。于是这些人深得君主之"亲",甚至独揽大权,破坏朝纲,明末的魏忠贤专权不就是明证吗?而贤明的君主求贤若渴,对人才亲之信之,恰恰是因为明是非,懂事理,才知孰亲孰疏之分。

在人类社会中,自"大道既隐,各亲其亲子其子”以来,亲情就成为了维系这个社会的稳固的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人们往往认为亲人们总是对自己好,因而他们总是对的,没有错的,而对于旁人,难免存着此疆彼界之心,所谓"人心隔肚皮",难免对别人有着成见,故事中的富人即此类典型人物,而有两位人物的行为却值得我们的赞叹。

祁黄羊的"内举不避子,外举不避仇"。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了,不以亲疏好恶来定是非,而是惟贤是举,诚可贵矣。

另一位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担任了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之后,权力可谓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各界人士1致推举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担任广东的都督,当此之时,孙中山先生只需微微首肯,便定能保证自己的哥哥飞黄腾达,然而这位伟人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婉言地谢绝了,说:"我哥哥才力有限,不堪担此重任。"如此高风亮节怎能不让人仰慕不已。

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抛弃小我,舍弃一己之私利,来成全大我,寻求真理;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克制感悟,注重理性,让理性之光熠熠生辉!

勿以亲疏定是非其实就意味着一种广博的爱!

语文的议论文800字5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语文论文 篇4

(一)关注初中生的写作过程与写作情感

传统的语文写作评价方式以考察学生的写作情况、语言应用水平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写作技巧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写作过程与情感。我们要打破传统语文写作的训练模式,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情感,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帮助学生对写作训练形成全面的认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写作情感,肯定每一名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取得的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写作过程,对学生在写作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才可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二)激发初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待事物的看法与认知也存在差异。教师需要认同这种认知差异性,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个性化情感与表达方式。同时需要鼓励学生在对待相同问题时充分发挥这种个性化理解,形成不同的判断。以此体现语言文字的千变万化。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绝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动态,而应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展现自己的创造力与独特个性,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

(三)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作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缺乏写作素材成为困扰学生写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在掌握写作技巧的基础上,顺利地表达出自己情感。同时,教师应改变传统写作训练方式,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懂得,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写作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鼓励他们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发现独特的生活之美。

(四)教师要提高语言素养,提升教学感染力

教师的语言素养与语言感染力是学生的榜样。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增强自身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活跃课堂氛围,营造和谐、民主的写作课堂,用别具一格、灵活多样的教学语言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写作训练活动中。此种教学方式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五)丰富初中写作评价主体

写作评价是写作训练活动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批改学生作文,批改过程中会耗费教师较多的精力,占用较多的备课时间。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笔者认为应该让初中生适当参与到作文评改过程中。这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涉及到家庭题材的作文时,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文批改过程中,增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此外,还可发动学生互相评价,通过同龄人之间的取长补短,利于及时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写作批改效率。

二、结语

在初中语文写作训练中,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锤炼写作语言与写作技巧,形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在新课改精神下,我们要倡导更加全面的作文训练方式,构建更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提高初中语文写作训练效率,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语文论文 篇5

1在绪论课上明确情商教育方向

首先,要明确情商教育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高职学校和那些综合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高职教育是要培养实用性的技能型的人才,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全方位的准备。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学习做人;不仅要提高智商,还要提高情商。要让学生明白,情商在一生的成功与幸福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其次,要明确情商教育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要让学生明白,虽然语文考试时还没有相关内容的测试,但思想上要对情商的培养重视起来,平时要多关注这几方面的内容,主动提高自己的情商。第三,明确情商培养的方法。情商培养的方法是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和学生课外实践的结合。课堂上教师的指导又包括个别指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个别学生有关于情商方面的问题可以单独找老师,老师会单独辅导(课堂时间有限,可课外进行);对于共性的问题,老师会利用教学内容不密集的时间给学生做专题讲座。

2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渗透情商

教育与其他课程相比,语文课的内容本身就富有情感,在情商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条件,老师可以利用相关内容进行情商渗透。这样每堂课渗透一点,点点滴滴积累起来,也会有一定的效果。首先,利用课前三分钟口练对学生进行情商渗透。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每节语文课前都安排两个学生每人三分钟的即兴口练时间。这些口练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学习的,也有情商方面的,比如如何宽爱待人、如何与同学相处、母亲节怎样表达对母亲的祝福、如何做自信的大学生等等。学生口练完,老师都要对口练的情况进行点评,而这点评的时间,就是情商教育的最好的机会,老师可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情商内容的渗透。其次,利用小组讨论对学生进行情商渗透。在语文课上,有许多学习任务要学生讨论完成。在对学生讨论动员时,老师要指导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学习,要有团体意识。组长要调动起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要勇于表达,要为目标的完成贡献自己的力量。经过多次讨论课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小组长可以不固定,轮流当,活动中又可锻练组长的责任心和管理他人的能力,这些也是情商的培养。第三,利用实训课加强对学生的情商渗透。许多内容都是先讲理论,之后安排学生训练。比如调查报告,要让学生分组确定题目、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归类整理、写成调查报告,最后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汇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共同合作,又有所侧重。组长要根据每个组员的特长分配任务,擅长表现的负责汇报,擅长写作的负责写作等等,结束之后,组长还要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给出成绩。通过这样的实训,既锻炼学生与课程相关的能力,更锻炼学生的情商,包括心态、协作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等。老师在实训中和实训后要针对全班同学的优缺点和每组的优缺点进行点评,给予引导。

3开设专题讲座进行情商教育

除了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外,老师还要想学生所想,对于可能是共性的问题,进行情商教育内容的系列专题辅导。为了保证效果,老师可把辅导内容分别安排在学期初、学期中、课程末进行。语文课一般安排在学生入学后第一年,因为初到学校,学生对学校、对学习、对同学都还不十分熟悉,还不完全适应。对此,第一次情商的专题辅导就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进行。比如安排“改变不了环境、改变态度;改变不了别人,改变自己;改变不了一切,改变心情”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以及“选择自己所爱的,爱自己所选择的”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在环境适应及与同学相处时,要有主动、积极的心态。让学生明白,这个学校、这个专业是自己选择的,既然选择了,就要喜欢它、爱它。学期中,学生对于学校、专业、同学关系有了一定的体会、经验,对于家乡、亲人,都有想念的感觉。教师可据此进行专题辅导,可安排“看人、看世要多看阳光面、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感情是需要表达的,表达感情要注意什么”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看人看事多看好的一面,不看或者少看不好的一面,遇事乐观面对,与人友好相处,这样利于自己快乐前行;引导学生在与同学、亲人相处时学会表达感情,养成表达的习惯,要把握好表达的机会(如对母亲感情的表达,要利用节日、生日、三八妇女节等)、表达的方式(语言、行动、礼物等)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期末,针对学生中已经有谈恋爱的苗头,其他没有谈恋爱的学生对这个问题也有所思考的情况进行专题辅导。可安排“如何对待恋爱问题?爱要有爱的能力”的专题辅导。从感情的重要性、选择恋人前要注意什么、选择后相处时要注意什么、爱应该有哪些爱的能力才更幸福等方面和学生交流、沟通,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为学生毕业后乃至一生幸福打好基础。

4教师以身作则加强情商教育的效果

首先,第一节见面课做好自我介绍,给学生一个好印象,更给情商教育打基础。情商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认识自己,与人相处。与人相处的方式有许多,面对新环境,得体的介绍自己,给人一个好印象很重要。老师第一节课要设计好漂亮的自我介绍来以身作则,抛砖引玉,便于学生将来做的更好。其次,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言行举止,要笑对学生,教师和蔼、亲切、平等、欣赏式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会起一个示范作用。第三,当学生犯错时,教师要耐心的教育学生,而不是粗暴的批评。要告诉学生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要注意方式方法,这样才可以让别人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第四,做有责任心的教师,按时上下课,认真备课,生动讲课。有学生上课睡觉、看手机,不能听之任之,要提醒学生,这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因为做有责任的人是情商教育重要的内容。第五,上好最后一节道别课。从人之常理来说,人在分别之际,表达感情、真诚道别是必要的。语文课作为有强烈人文性的课,在最后一节课上,教师要设计好与学生的道别,要表达感情,要给学生的未来寄语,这样不仅给课程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也给学生如何表达感情做最好的示范。

二。高职语文课强化情商教育的途径

1教师从生活和媒体中学习情商教育艺术

首先教师要通过电视、生活、网络继续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情商和教学的艺术。教师自己的情商高了,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指导;教师的教学艺术提高了,才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和互动中更好达到提高学生情商的目的。

2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媒体和生活中学习

提高情商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情商的指导,还要引导学生借助网络、电视及平面媒体自学,提高自己的情商。另外,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同学间要互相交流、学习,或者汲取长辈在人际交往、心态调节等方面的经验来充实、提高自己,以便为将来走入社会乃至一生的幸福快乐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3注重反馈,强化情商教育的效果

情商教育专题讲座的内容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辅导才更有实效性。这就要求老师自己或者让课代表到学生中去调查,通过与学生的谈心了解什么是学生最困惑、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了解清楚了再确定讲什么、怎么讲,这样取之于学生,又用之于学生,才更符合学生情商教育的需要,才是真正为学生着想、对学生真正负责的表现,情商教育才有更好的效果。

语文论文 篇6

1.创设生活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教学应注意从学生角度,创设与文本相宜的生活情境。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借助文中插图、多媒体、语言描述等,创设文本描绘的生活情境,再现生动可感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相似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身临文境地与文本互动和交融。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学会合作》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就某个难题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分别采访合作成功的和不理想的,鼓励他们大胆交流各自的合作体会,从中自然地过渡到文中论点:“学会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先将文本主要内容转化为学生的亲身经历,然后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体验读、思、议、写等,促使学生更真切、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表达,进而充实学生的课堂生活。

2.链接生活经验

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于生活,是生活造就了鲜活的文章。学习任何文章都应尊重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而理解这个背景的基础是学生生活,不是作者生活、教师生活以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为此,语文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善于蹲下身子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思维习惯,揣摩学生拥有哪些与文本相关的生活经验,考量其中的哪些可以转化为学习本文的资源,借此激活学生相似的经验储备和情感积淀,促使学生带着生活经验理解和感悟文本。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春联》时,如果一味地讲解春联的相关知识,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如果从过年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回想除夕贴春联、大年初一话春联等生活场景,学生定会兴趣大增。为此,可以激发学生联想过年的生活场景,描述文中春联所表达的画面,感悟春联蕴含的意境,进而交流自己感兴趣的春联,为不同身份的人选择合适的春联,等等。这样,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入手,调动学生相应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回想生活、模拟生活、品味生活中自主探究春联,自由放飞思绪。

二、“绝知此事要躬行”

生活有多广,探究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广。语文教学应追求课已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将语文学习向生活拓展,向课外、校外延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学生生活语文化,提升学生的生活质态。

1.激活生活需要

学生有与生俱来的尝试、体验以及被人欣赏等需要。语文教学应满足学生这类生活需要。这类生活内需应该是自发的,但更多的需要教者借助具体的案例,相机激活。为此,语文教师不能被概念化的知识所束缚,应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用学生熟悉的言语置换文中语文知识,将文本资源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从而激起学生自我尝试的欲望,引领学生带着某种期待沉醉于语文学习之中,自由地说、大胆地讲、深情地读、畅快地写、主动地思……自主探究语文。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谈礼貌》后,可以设计“礼貌用语大本营”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或通过典型故事,或回顾交际经历,或结合交流需要,说说还可以用上哪些礼貌用语:请人帮忙说“拜托”,初次见面说“久仰”,邀请出席说“赏光”……这些文雅的语言,经学生归类梳理,情境运用,会转化为学生的生活技能,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这样,既拓宽了相关知识,升华了文本内容,又唤醒了学生的言语生命,满足了学生学会文明沟通的生活需要。

2.解决生活问题

真正的语文教学必须着力于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衡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标尺。为此,语文教师应有一双慧眼,注意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适度挖掘文中的生活元素,开展适宜的语文综合实践,将文本的言与意向课外拓展,向生活的相关领域延展,让语文回归生活,指导生活,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发现、研究和解决生活问题,带着丰富的生活体验,挖掘语文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引领学生理解生活,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鹿与狼》时,学生悟得“要保护环境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后,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身边某些破坏环境的生活现象,鼓励学生课后搜集相关知识和法规,制订“绿色环保”班级行动计划和个人行动计划,在环保行动中运用语文,以语文的方式解决身边的环保问题,争做家乡的环保小卫士。

3.回归生活世界

应用于生活是学习语文的终极目的。只有加强语文与生活交融,学生才能透过语言文字领略到生活的精彩和美妙。学生只有自觉地从文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悟得生活中的语文,将生活世界作为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才能增强时时处处学语文的意识,提升感受生活的能力,涌现热爱生活的激情。为此,语文教师应注意利用生活资源解读文本,利用文本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到生活中找语文、学语文,与社会感应,与自然欢娱,在学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运用语文中学会做人,真切感受“生活处处皆语文”,使语文学习回归生活的海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后,可用“你身边有向命运挑战的人吗”一问激发学生走进生活,接触社会。通过课后走访和调查,学生会发现身边平常人的不平凡的事迹,进而学会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会观察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这样运用语文,学生会主动去思考语文,会在运用中增强学习语文的情趣,丰富自身的语文积累,提升自己的个性品质,促使自己融入生活之中、社会之中。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甜蜜的果。生活列车只有驶入语文的轨道,才会处处生活风光好,时时语文气象新。只有既将语文引向生活,又将生活引进语文,使语文学习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开放,学生才会真正关注生活、亲近自然、接触社会,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