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论文(优秀6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漂亮的编辑帮家人们找到的科技发展论文(优秀6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科技类的论文 篇1

荷兰一工作室利用太阳能创建了《》一条在黑暗中发光的自行车道,灵感来自梵高的“繁星闪烁的夜晚”。这条路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自己发光发亮,宛如真正的星夜。这一杰作引起了人们的惊艳与赞美。

然而,从这份赞美中却能嗅到一股不寻常的气息:为什么惊艳我们的是这人造的星夜?这与其他科技产品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

答案是:艺术。这条自行车道中同时融入了科技与艺术。

对人类而言,科技代表了生产的效率,是理性的载体,用于满足物质生活;艺术是灵感的迸发,情感的宣泄,用于丰富精神世界。然而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随着科学技术爆炸式的增长,物质生活空前富足的人们好似被冲昏了头脑,科技的膨胀与艺术的萎缩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集体趋势。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何融入些许艺术灵感的自行车道能给人以惊艳感,而真正的艺术大作却鲜有人理解。

很显然,根据字典中对“文明”二字的解释: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集合,我们不难得出,科技与艺术相辅相成,灵感催生效率,效率哺育灵感才是文明发展的坦途。

然而,在持续至今的科技大发展中,悄然诞生一种价值模式——科技功利主义。他让被物欲支配的人们无比重视与功利目的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也就使得蕴含艺术灵感的部分遭到埋没,更导致了科技与艺术的对立——毕竟艺术很难与功利建立联系。

这种对立将最终使得我们丧失对于主观情感体验的尊重,从而让自己不断随着艺术的萎缩逐渐沦为对“工具理性”无比崇拜的环境中被物欲支配的个体之一。而这种境况,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恐怕是前所未有的。无论物质匮乏与否,人文感性的精神才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基石。

所以,摆脱科学的功利主义的枷锁,让沉浸于物欲中的大脑清醒,势在必行。

中国自古以来能工巧匠层出不穷,无数精美器物流传于世,我们大可以从中汲取灵感。譬如商朝年间铸造的后母戊方鼎,结合其重量、青铜的硬度,铭文的复杂程度来看,以当时的铸造技术完成这样一尊大鼎无疑体现了先民高超的技术水平。同时,鼎也体现了商王作为方国共主欲要问鼎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中国道器合一的传统得以展现,给予我们启发:

以人类文明延续数千年的精气神执掌空前发展的科技,以前所未有的改造世界的能力推动文明的发展。让艺术引领科技,由科技的伟力滋养人格精神的成长。

如此调和科技与艺术,人类未来可期!

关于科技类的论文 篇2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班开了个辩论会——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双方同学唇枪舌战,各不相让。

而在我看来,科技发达了,但是科技也会给人类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食品的添加剂,汽车的尾气都是我们最头疼的一件事,所以我始终认为:弊大于利。

还有汽车的发明,以前的人都步行,后来马车取代了步行,再后来自行车有取代了步行……以此类推下去,汽车成了人类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但据统计,中国一年就有几十万起车祸,几十万呀,这是多麽惊人的数字,这意味着有多少父母失去孩子,多少个妻子使去了丈夫,多少家人以泪洗面。

让我们再想一想,汽车所耗的资源是什么?是石油,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而现在是有被人们乱开采,这不就意味着我们子孙的资源将被剥夺吗?

科技是把双刃刀,一方面他能斩除愚昧和落后,另一方面,他也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我仍然坚持我自己的观点——-科技发展,弊大于利。

关于科技类的论文 篇3

在科学史上,有许多发明创造堪称“第一”,但细究起来,其实并非是“空前绝后”。

弗莱明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不过在他之前,有不少人已经注意到霉菌能够抑制葡萄球菌菌落的现象。早在弗莱明出生前七年,有一个叫罗培斯的人,就在实验室里见到过这种现象。日本科学家古在田直,也早就作过类似的观察。

还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琴纳不是第一个给人种牛疽以预防夭花的人,哈维不是第一个提出血液循环假设的人,达尔文不是第一个提出进化论的人,哥伦布也不是第一个到美洲去的欧洲人……

但是,所有这些人,又被公认为“第一”。因为正是这些人,穷究前人的发现,综合前人的成果,发展前人的设想,终于到达了成功的里程碑前,因而光荣的桂冠理应归于他们。

对于那些有着先期发现。然而未能深究出结果的人们,科学史上公正地称他们为“设想的先驱”。“先驱”,也是光荣的称号,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第一”归于他人,但如果没有这些先驱者开拓道路,他人往往就难于跃居“第一”。

既是“第一”,又不是“第一”,而且,这“第一”也决非“唯一”。在“第一”以后,后来者又把认识真理的道路,开拓得更广更长。

伦琴发现射线之前,至少已经有另一位德国科学家克鲁克斯注意到这种射线的存在。伦琴所研究的射线,就是以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克鲁克斯管中放射出来的。由研究X射线的放电现象,导致发现了第一个基本粒子—电子。于是,多少科学家聚合到这里,一齐行动,叩开了近代物理学的大门。带和外科大夫的双手,使得大批手术病人免去了死于伤口感染的厄运,在外科医学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这真是蔚为壮观的连续性链条。在真理发展的长河中,在过去、今天和未来,这种链条又有多少?

遨游在真理发展长河中的人们,谁都有希望成为这链条中的一环。人们总是把热情的赞辞首先奉献给“第一”。当然,“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们所付出的辛劳最多,作出的贡献最大。先行于“第一”之前的人们,虽然没有得到成功的盛誉,但不必因此而叹息,而追悔。如果确曾为“第一,的出现作了铺路石子,那就可以问心无愧地说:“第一”的成果,是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共同财富。站在“第一,后迈的人们,更不能因为“第一”已经他属而懈怠,因为真理的长河是决不会穷尽的,它必然要求扩大“第一”的成果,必然会召唤和造就新的“第一”,必然会磨砺更多人的意志,去开创永无止境的光辉的未来。

关于科技类的论文 篇4

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也在变化。

正如今日月光到萤火虫,萤火虫到油灯,而油灯到今日的电灯。这说明灯在变化。草房到木房,木房到瓦房,而此刻还有更方便的,那就是帐篷。

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栖息地也在变化。口头传送到信,信到电话,电话到QQ,而QQ到微信。这更加说明了人类信息传送的方法也在变化。走路到马车,马车到自行车,再到电动车,电动车则到小汽车。这更加更加的说明了人类到达目的地的交通工具也在变化。

此刻又出现了一个摄像头。这种花样专门用来拍摄小偷,小偷的行踪就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此刻,摄像头又有了其他用处,情景是这样的:在高速公路上我们随处可见摄像头,这用来记录行车记录,要是违规了,就要罚款200元呐!就拿我的舅舅作例子:舅舅是一名帮人拉货的车工。又一次,老板急着要货,并称要2小时全部到货。当舅舅开车到高速公路时,突然塞车了,舅舅赶时间,不得不转到另一条路行走。不料,却被交通警察抓到了,按要求,必须罚款。所以,舅舅赔了钱,又被老板骂了一顿,还被扣了钱。呵呵,舅舅真是“名利双收”啊。

科技真是帮了人类很多忙呢!科技是万能的,但也给了我们一些麻烦,可是,我相信20年后的今日世界将是一片辉煌!

科学技术论文 篇5

受到不完善机制体制等因素的约束,造成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总体发展很不协调,一是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的主体模糊,由于我国历来农业科学技术管理主体是各级政府上下调控与亲自领导为主,没有从法律层面上尊重农业科学技术管理部门的主导地位。另外,某些农业技术投资主体与利润效益位置模糊,产权关系不明晰造成劳动者和企业主积极性不高,很难取得理想的收益。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是以某个人的想法为转移,同时也不能由政府以行政命令行事。农业科学技术的领导者要时刻牢记和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不违反制度的条件下,也需要给予地方科学技术管理机构一些自主决定的权力和灵活性,结合本地区科学技术实际情况发展该地区的农业经济。二是地区农业科学技术管理所需要的资金欠缺。中央每年会在财政预算里划拨一些资源用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改革和健全。与此同时也督促地方政府拿出一些财政资金用以帮助本读取农业经济的发展。可是我国执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个级别的预算,而且地方自主保留的可支配财政资金本就不多,各级地方政府资金大量的支出投入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对GDP增加贡献值不高,使得某些具有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经济的地方由于缺少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而痛失最佳发展机遇。三是政府对于大力宣传农业高新技术的工作没有加大力度,农民群众缺乏使用高新技术成果的热情。在我国农村农民群众是组成农业关系的关键。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想要转变为实际应用,必须有广大农民群众的有力支持和衷心的拥护。我国现阶段农业科学技术管理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进行主导和垄断。政府对于农业科学技术缺乏宣传的有力程度,再加上市场化的农业科学技术贸易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困难。另外,我国广大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生产经营范围规模小,经济收入低,对于使用高新技术缺乏高涨热情。四是我国农业总体机械化程度低、缺乏资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限制了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转为实际应用,也使得农业新型技术规模效应及农业经济生产向更高层次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构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管理新型体系

2.1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制定长期远大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2.2努力贯彻科教兴农战略,快速将农业科学技术转为实际应用

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使科学研究转为实际应用,科学研究成果转为实际应用涉及到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从广义上讲,科研成果转为实际应用主要包括科技提供、转化、需求及科技条件系统等组成的大系统,包含创立、完善有关机制收入分配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调控机制等运行过程。从狭义上讲,科研成果转变主要由实验室研究、实验性试验、生产性实验、工业化生产等步骤组成,应管控大学、科研机构、研究开发及成果实际应用接续体系。做好大学、科研机构和工厂及地方的科技联系,发动全体农业科教研究部门与民营企业参加多元化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工作。农业科学工作要遵照市场经济规律操作,生产企业部门的需求是科学研究的推动力量,科学研究成果只有转变为实际应用才能使社会增值。生产部门以自身优势研发、引进新品种、新工艺、新机械转为创新型主体与推广技术的载体,科研部门、主导企业和农民结成紧密利益相关体。这种利益相关体是教学和科技成果孵化器,推广优良品种的产业部门,发挥有力科技辐射。

2.3提升农业科技人才水平,健全农业人才市场

教育、科学、人才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将科技成果转为实际应用主要依靠科技、管理方面的人才,使其通力配合,才能形成“政、企、校、研、资”全方位互动。所以需要组建和完善以知识产权作为参股的机制,强化知识资本在高新技术中的作用,使知识资本准入门槛降低。另外,具备条件的地区组建地区人才储备库,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大学和科研机构要为地方培养一些有知识、有技能、会管理、善经营的新一代农民,采取远程教育和专业讲座等方式,将各个最新农技项目散播于农业地区,为农村基层单位造就科技推广工作者。为防止人才流失,主管部门要给予科技工作者创造必要的条件。只有这样,我国的激励人才流动要素、市场选择的新型机制才能建立,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2.4改革农业推广机制,健全农业推广体系

强化改革和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关系到农业现代化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问题。在很多地区,农技站已经形同虚设。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不容忽略基层推广站对农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就要组建现代化推广体系。我国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既不能迎合市场经济体制,也无法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农产品交易对我国现有农业经济产生的冲击,所以必须在保证农机推广体系平稳的条件下,加深体制改革。组建符合新时期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不把追逐经济效益作为目标,要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社会利益。各个地区要以现实情况为出发点,深入地发掘地区农业的发展潜力,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准入资质,不能让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坑害消费者。提高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指导农民抗击各种风险。

3结束语

科技科技论文 篇6

1.高校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高校的科研力量在近几年显著增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每年都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其中部分科技成果具有产业化的应用前景,是我国专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高校研究开发人员总数保持在25万左右。作为我国科研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有所提高,但对于大学生的科技成果保护,在转化为专利方面亟待加强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转化的速度。

2.国家政策法律情况

我国虽然颁布了与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知识产权的保护法规制度立法的时间较迟、发展缓慢,尤其在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保护措施更有待提高和加强。高校作为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主体,对学生本身就是一项重大考验。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架构,对知识产权的归属及制度问题几乎没有辨别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转化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最终导致成果转化效果的亏损,学生逐渐失去了创新的热情。

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

高校向社会机构和企业的技术转移所做的工作不够,高校的管理机构的效率低下,不能有效推动知识产权向社会扩散,阻碍了扩散的速度和影响力;同时,全国各高校的科研评价制度普遍存在以科研课题申报、数量作为科研评价的重点,对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不重视,缺乏知识产权战略导向。

二、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1.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强

根据高校的相关抽样调查,虽然对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了解的人员占45%,但是能进一步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过程,以及利用法律武器和手段保护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发明创造和合法权益的不足10%。这种淡薄的知识产权意识致使目前高校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流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另外,大学生对专利保护的申请认识不足,高校对大学生的新发明和新创造向来都是重视奖励,但是却忽视了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的保护。

2.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成本较高

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是多方面的,它主要有知识产权的开发、取得、交易、使用和诉讼等方面的活动给个人或单位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在我国,尤其是高校,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成本较高,知识产权的所有人若对产权进行相关的处理,则需要支付相当高的经济成本以及相当长的时间成本。若要在我国申请相关的专利,申请的过程较为繁琐,而且每个过程都会花费一定的费用,另外,科技创新成果的专利审批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三年。专利的过高专利费用及过长申请时间抑制了科研人员从事技术发明和创造的积极性。

3.知识产权权属不清

知识产权控制的核心是权利人控制他人利用其成果的保护。在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环节中,激励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直接影响科技成果产出的数量、质量及转化进程。我国专利法规定,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专利权利归属于雇主,这不仅使得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专利归属于雇主,而且发明创新成果专利的申请人也是雇主。虽然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发明人也能享受到专利效益的分配权利,但是在实际中,各高校都在强调专利是归属于高校单位所有,而没用相应的激励制度以回应专利发明人。仅强调专利的归属权而不注重专利利益的分配权,其结果导致发明人将职务发明非职务化,以规避法律的约束,使得高校非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远高于职务发明专利申请的比例,造成重大发明少、专利的技术层次和实施率、高校职务发明比率都较低的现象。

三、对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1.政府层面

(1)发展高校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事业

要想将大学生科技成果中的知识产权进行很好的转化,就要在高校中搭建相应的转化平台,建立一系列严格的资产评估体系。有了这种评估系统,才能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知识产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2)加大专利保护的投入力度

目前,我国企业赞助的高校科研经费比例很少,绝大多数经费是由政府赞助的,而且经费的额度也有限。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科研投入经费的额度已超过了3%,而我国的科研经费的比例不到2%,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其本质上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动力的保护,其结果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是把科技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主要途径,使得科研成果的价值能够得到应有的体现。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专利保护的投入力度。

2.高校层面高校的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存在巨大的浪费和损失。高校作为专利知识产权管理的主体,承担着社会服务的功能,有责任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高校应加快知识产权向生产力的转化,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1)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核心

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中,针对老师涉及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科技成果的考核。对大学生知识产权成果科研管理来说,应将专利的转化环节纳入高校科研管理的职能中。

(2)培养知识产权全过程的保护理念

在高校的科研过程中,学校的相关领导、项目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都应有较强的保护意识。一项科研从申请立项到完成计划直至转化到实际生产后,中间的每一个过程都应纳入知识产权的范畴,因此,高校应将知识产权管理的理念贯穿于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

3.学生层面

(1)将知识产权教育融入教学体系中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高校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在教育方法和内容上有所侧重。理工科类的学生参加的科技创新活动较多,社会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对专业科技数据和知识产权数字化的保护进行教授;文科类的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较多,因此,在教授过程中多涉及著作权保护、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同时应将知识产权作为课程管理纳入教学体系中,切实提高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建立专门服务于学生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既是学校知识产权战略、学校知识产权制度的制定者,又是专利成果管理部门与成果转化部门关系的协调者,同时还是学校有关知识产权争议和纠纷的解决者。因此,高校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形成管理人员专业化、场所完善化、经费可落实的和谐的管理体系。专门管理部门应真正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在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上落到实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