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欣赏论文(优秀9篇)

以下是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电影音乐欣赏论文(优秀9篇)。

电影音乐欣赏论文 篇1

(一)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

音乐欣赏是一种含有主动性的心理活动,这种主动性不但体现在听众的想象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听众对音乐欣赏所采取的态度上,也就是他采取什么样的欣赏方式。不同的欣赏方式将会产生不同的欣赏效果,听众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欣赏目的去进行选择。

听众对欣赏方式的选择是一种主动,但对具体欣赏方式来说他又可以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被动式的欣赏常常有两种情况,即刺激式和背景式。主动性的欣赏也主要有两种情况,即纯音乐式和体验式。

刺激性的欣赏纯粹是一种消遣,听者主要是为了从音乐中获取某种。在欣赏过程中,听者不带有任何主动性的想象和思考,任凭音响对听觉神经的刺激而产生各种自然反应。

背景式欣赏方式的特点是,听者并不把听音乐作为主要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某一种活动的背景内容。比如:人们在看电视的时候,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屏幕的画面上,视觉是主要的知觉活动,而对于那些伴随着画面的展开而出现的音乐,人们往往是在无意识中被动地接受的。音乐对于电视欣赏来说它只是起到一种背景的作用。人们在观看话剧、欣赏自由体操和冰上运动,以及观看魔术或杂技的时候,音乐对于观众的欣赏活动来说,都只是一种背景。

纯音乐欣赏方式的特点是,欣赏者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音乐音响结构展开的特点上,或者说欣赏者以理解作曲家的思路为出发点,以感受音乐作品中的形式因素为目的。具体地说,在欣赏过程中,听者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结构布局、多声部的写法、和声的效果以及乐器的色彩等等技术问题上。这种欣赏方式往往只有部分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专业音乐工作者才能完成,而他又往往带有一种学术性的目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曾经认为,欣赏音乐的最好方法是了解音乐创作的真实过程,对他来说这是音乐欣赏的全部要素。所以这种纯音乐式的欣赏也往往被一些称为形式主义的音乐家看作是唯一应有的欣赏方式。事实上这种欣赏方式是相当困难的。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也曾这样表示过:即使是天才加训练,一个人也不可能听清三部以上复调中各声部的线条。可见,这种纯音乐式的欣赏方法充其量只能说是部分地感受到音乐中的结构特点。当然对于研究者来说,可以通过反复聆听获得对音乐结构整体的了解。

体验式欣赏方式,是一种以情感体验为中心,配合着想象和联想的协同作用所进行的欣赏方式。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因素的体味上,并通过想象活动进一步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内容因素。这种体验活动包含了某种创造性的成分。正如科普兰所说:音乐中“每一个主题都能反映出一个不同的感情世界”。但欣赏者只能“在头脑中就这个主题得出一个感情的轮廓”,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是每个人对一个主题的表现特性有他自己的感受”。

听众虽然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不同的欣赏方式,但在实际的欣赏过程中,各种方式还会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他们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比如:当你选择了纯音乐的方式欣赏音乐时,虽然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结构上,但也很难完全脱离音响刺激带给你的某些,同样也不可能回避情感因素对你的袭击。因此,所谓不同的方式,只不过是以某种方式为主的欣赏方式。

人们往往容易把不同的音乐类型和不同的欣赏方式联系起来。比如:把轻音乐看作是一种背景式的音乐,把节奏性强的流行音乐看作是刺激式的音乐,把标题音乐看作是体验式的音乐等等。这种分类法是不科学的。虽然,不同的音乐类型在表现上会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流行音乐往往外在的表露多一些,刺激性也多一些;交响乐往往内在的含义更深一些,需要人们用更多的体验去感受它。但并不能把作品类型归属某一类欣赏方式。在流行音乐中也有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它需要人们付诸很多的感受才能体验到它的含义。同样一首流行音乐,对一般听众来说,它的欣赏目的也许仅仅为了从中获取愉悦和,但对于从事流行音乐研究的人来说,他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音乐音响结构的感受上。因此,音乐欣赏方式的分类,更多的是理论上的认识,从实践的意义上说,它们之间往往协同合作、相互交融。

(二)音乐欣赏的本质

1.一项审美实践活动

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都与音乐的审美判断有密切的关系,它们都可以说是在音乐审美判断支配下的实践活动。这种审美行为在音乐欣赏中比在创作和表演中占有更大的比重,甚至可以这样说,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种音乐审美活动,它的主要意义是在于对音乐美的判断和接受。音乐欣赏的方式虽然有多种多样,但不论用什么方式去欣赏,它总是紧紧围绕审美活动而进行的。不同的欣赏方式所获得的审美效果虽然不同,但作为一项实践活动来说,审美行为总是占主导地位。

2.创造性的审美行为

音乐欣赏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被动的心理行为,似乎仅仅是在接受外界的音乐刺激以后做出的某种反应。但实际上,在欣赏的过程中它必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想象活动。这不仅是听觉表象的想象,还包括对音响含义的想象。当代美国著名音乐心理学家莫蒂默·卡斯曾经说过:“一个完整的音乐体验应包含以下两部分,对音乐产生心理上的感情反应,产生能够揭示作品意图的逻辑认识过程。”欣赏者在体验这两个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音乐本身并不能明确提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只能向听众揭示一个总体上的精神特征。所以,“揭示作品意图的逻辑过程”需要依靠欣赏者的想象力去完成,这实际上是一种创造。

3.推动时代音乐发展的主要力量

电影音乐欣赏论文 篇2

关键词:电影音乐 民族特色 凯尔特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价值已不容置疑。电影音乐不同与其他形式音乐(剧场、音乐厅等音乐),它对戏剧情节和故事氛围乃至人物情感等有完全的依赖关系,这种关系形成了电影音乐视听结合的形式特征。

民族是一个比较稳定 的人们的共同体,是因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相同而结合的人群。每个民族都有他们各自共同的民族文化,以民族冲突、民族压迫为故事背景甚至故事内容的电影,由于题材的严肃性和明确的价值取向,必然在影片创作中渗透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而这类影片中的音乐也同样渗透着浓郁的民族气息。本文选取了《勇敢的心》这部经典影片,例举出电影中出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结合同时期的画面表现,分析电影所要展现的民族风貌和思想内涵。

由梅尔。吉布森自导自演的史诗巨制《勇敢的心》,讲述了威廉。华莱士作为苏格兰的民族英雄,带领人民高举追求独立的大旗,反抗英国(当时的国王是爱德华一世)的血腥统治的故事。电影音乐由作曲家詹姆斯。霍纳创作,这部电影的音乐可以说是霍纳除《泰坦尼克号》之外最著名的代表作(实际上,《泰坦尼克号》的音乐也是以苏格兰风笛作为主要素材,但影片内容主要是灾难和情感故事,并无多少民族情怀,故本文不再累述)。整个电影原声不管是作为电影表现力的重要部分还是单纯的音乐欣赏都非常出色,影片的悲剧风格与纯朴的苏格兰风笛音乐相融合,结合影片的英雄主义气质,为电影增添了鲜明的民族色彩,而霍纳又用他一贯的诗化气质把细腻的情感气息和影片的悲剧风格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风格品位。

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同属凯尔特人的后代,在音乐风格上秉承了凯尔特音乐的民族特色,在乐器使用上以风笛和竖琴为主。《勇敢的心》的音乐的史诗气质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就是靠风笛表现的。风笛音色独特、声音嘹亮、持续音悠长,尤其能表现悲伤的抒情曲、激烈的进行曲和欢快的舞曲。苏格兰风笛又不同于爱尔兰风笛,爱尔兰风笛是风箱式的风笛,而苏格兰风笛则是用嘴巴吧空气送到风袋里的一般形状的风笛,当地称为皮克莫尔(piob mor)。影片中第一次出现风笛是在开头,表现苏格兰的美丽河山的空镜头里,悠远而清丽,由此拉开了整个音乐民族色彩的序幕,并且音乐多数出现在自然和旷野之中,渲染了苏格兰的自然风光和风俗民情。在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中,采用风笛舞曲音乐的场景是影片中民族情怀比较突出的场面,在这些场面中,风笛舞曲以画内音乐的性质出现,如华莱士成年后回到家乡,所参加的一场婚礼上,随着风笛舞曲音乐活泼轻快的节奏,人们欢快地跳舞、饮酒,充分表现出苏格兰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精神,并且与接下来贵族带走新娘,行使罪恶的“权”所造成的人民愤怒和仇恨的情绪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当时苏格兰民族所遭受的英格兰的压迫和践踏。而另外一条著名的舞曲旋律当中呈现的跳跃性节奏,充分渲染了苏格兰独特的民族风味和婚礼上欢快的气氛。

另外一段比较引人注意的音乐则色调柔和,具有抒情性质,并且多次出现在影片的几个场景中,表现不同的情感。第一次是在华莱士父亲的葬礼上,为了安慰悲伤的华莱士,幼年时期的梅伦采来一朵蓝色的小花送给他,小男孩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风笛音乐听上去像是一首挽歌,加上质朴的画面,表现出孩子单纯真挚的感情和华莱士失去父亲的感伤之情。被叔叔带走的华莱士和家乡的亲人朋友道别时,这段音乐出现了,音色沉郁悠扬,充满了惆怅和不舍的气息;接着是华莱士和梅伦的约会,又出现了这段音乐,两人在广阔的草原上欢快的策马奔驰,音乐随着角色的互动体现出来的甜蜜和温馨而变得跳动愉悦,烘托出这段爱情的浪漫和纯真;另外还有爱德华一世派王妃来求和前夜,华莱士在睡梦中遇见了死去的妻子,音乐再次出现,表现出一种飘渺而怀念的情感…..这段带有忧伤色彩的采用风笛演奏的音乐,可以说是一条表现感情的抒情主旋律,其独具一格的音色突显出了影片的地域风情。在上述场景中,这段音乐的反复出现,代表了不同的情感氛围,更以它浓郁的民族情怀使得情感的流露显得亲切朴素。而在影片最后,华莱士被处决的情景中,该音乐最后一次出现,显得沉郁舒缓,与影片主人公牺牲时的壮烈和悲情相衬,突出了故事的悲剧风格和史诗般的英雄情怀。

影片的战争场面并非用电脑技术创造,而是大量启用真实演员,用血腥的搏斗和壮丽的场景展现华莱士领导下苏格兰人民与英军的顽强抗争,其中,音乐作用发挥得非常到位。影片通过人物的动作和活动作为战争场面的中心内容,来表现戏剧性冲突,音乐则变成了潜在表现力,将战争场面中英雄人物和硝烟弥漫的战场浑然成一体。然而这并不代表音乐的力量减弱了,战争场面的音乐依然做了巧妙的处理,特别是在那场在草原上苏格兰人民与英军对峙的场景里,镜头一边交待英军庞大的士兵数量,煞气逼人的气势,配以管弦乐器的音响,特别是尖锐的小号音色,让人感到压迫和紧张。镜头同时又展现苏格兰人民,他们衣着破烂,武器落后,队伍散乱,然而从表情和活动上可以看出他们面对强权毫无畏惧,在华莱士的带领下,做好了反抗和牺牲的准备。苏格兰风笛在当时常作为军队乐器出现在战场上,电影中也根据史实还原了情景,安排了风笛手在苏格兰队伍里,而和这个画面综合的正是苏格兰的风笛音乐,作曲家巧妙利用乐器,把两种不同风貌的乐曲结合在一起,突出苏格兰民族不畏强权的勇气和斗志。当征战场面逐渐展开,音调的出现并不直接让观众有过于明确的感受,而是作为烘托画面的一层色调持续贯穿在整个战役当中。

总的来说,《勇敢的心》的音乐在创作上采取的手法是比较全面的,既充满了史诗情怀,又注重了具体场面的展现,更重要的是利用风笛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传达出影片中心内容所包涵的民族情怀。

参考文献

[1] 饶文心。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上海音乐出版社

[2] 李飞雪。影视声音艺术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 王耀华,王州。世界民族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

[4] 曾田力。影视剧音乐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影音乐欣赏论文 篇3

关键词:电影 歌曲欣赏 研究

电影歌曲指电影中的主题歌、片头曲、片尾曲、插曲以及剧中人物所演唱的歌曲等等。电影歌曲既是电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声乐艺术中的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称得上是电影艺术与声乐艺术的交叉艺术或边缘艺术,具有二者共同的艺术特点。作为声乐艺术的一个分支,电影歌曲可以独立演唱,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无论是中国电影歌曲,还是外国电影歌曲,有不少已成为名歌,广为传唱,经久不衰。而电影歌曲欣赏,又是欣赏电影、欣赏声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并对学唱电影歌曲起到基础与前提作用。

一、歌曲在电影中的作用

歌曲是电影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它并不是以单纯的歌曲艺术在影片中出现,而是通过和其他要素协调配合对电影产生作用。比如一段歌曲在插入影片时首要考虑的是电影画面及故事情节是否符合,是否能够对插入歌曲的电影片段产生影响,能产生什么的影响是烘托感情还是对作品剧情弥补铺垫。因此在影片中选用歌曲要特别慎重,不要让歌曲破坏了作品的整体审美艺术价值。电影歌曲根据其性质和功能特点可分为四大类:主题歌、插曲、主题曲、场景歌曲。

二、中国电影歌曲审美形态的特点

1、歌曲内容指向性具体、明确

歌曲进入电影艺术就意味着:声音与画面在同一时空出现,画面具体、明确的内容仿佛都在对歌曲进行着客观说明。因而,作曲家进行电影歌曲创作时不能像创作纯歌曲那样自由选择题材、内容进行随意发挥,而要根据影片的题材、主题风格等进行创作。也就是说,在电影歌曲的创作过程中,其内容必须具有明确、具体的指向性。从观众的角度分析,一方面,由于歌曲被置于影片的特定环境和情节之中,使人们对歌曲的感受与影片内容自然相连,从而产生较为明确和具体的理解;另一方面,歌曲借助电影的具体内容与情节,让观众通过电影画面,更加准确、直接地把握歌曲的内容,强化自身的歌曲感受力。由此可知,电影歌曲内容具体、明确的指向性,使其可以帮助画面来完成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并和影片所展示的内容相结合,推动剧情发展。然而,中国电影在20世纪曾有一段时间出现过歌曲泛滥成灾的现象。正所谓“戏不够,歌来凑”,许多歌曲同影片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根本毫无关系。可喜的是,许多导演和作曲家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追求歌曲内容指向性的具体、明确,成为当代中国电影歌曲审美的重要特征,正如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所说:“最成功的歌曲就是当作曲家没有打算超出剧作任务的范围,而是一心一意地完成这种剧作任务而写出来的作品。”

2、歌曲形式灵活

一部纯歌曲作品必须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在演奏(唱)时间上也应保持完整性。而歌曲一旦进入电影,它就变得非常灵活,作曲家创作不再遵循纯歌曲中运用的曲式结构,而是根据影片的具体需求创作出若干不同情绪的歌曲片段,其结构则根据画面内容与时间的需求进行“变形”发展。电影歌曲的这一审美特征主要是由于电影中画面转换,导致电影歌曲丧失其连贯性,呈现出时间上的间断性。

3、歌曲创作手法多元化

由于电影作品的题材和形式多样,表现的内容和塑造的风格丰富,为了与之相适应,电影歌曲需要在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及音色等方面不断变化,产生“新意”,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音源被开发出来,给电影歌曲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物质与技术条件,一些全新的创作手法、理念的出现,更是为电影歌曲的多元化创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当代中国电影歌曲创作呈现出古典、民族、流行等风格并存的多元化审美局面是时展的必然。

三、电影歌曲的欣赏要点

其一是明确欣赏目的。电影歌曲欣赏的目的,可分为宏观目的与微观目的两种:宏观的欣赏目的,是将欣赏作为审美教育,培养美好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增强审美能力;微观的欣赏目的,是将欣赏作为歌曲创作、声乐演唱、歌曲教学的基础与前提,起到“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之目的。

其二是学会演唱。使自己成为电影歌曲的歌唱者,充分发挥“在一切艺术中,只有歌曲才能产生与广大群众的合作,同时在表达力量上,歌曲也是优胜者”的作用,让电影歌曲发挥出最大最广的感染力。

其三是把握欣赏要素。电影歌曲欣赏,应把握以下要素:第一是了解电影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词曲作者的生平简历和创作思想、创作特色。

四、电影歌曲欣赏的必要方法

1、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是电影歌曲欣赏的“案头工作”,如果说,电影歌曲的歌谱是词曲作家的“歌曲设计图纸”的话,那么作品分析就是在“阅读图纸”。没有这个“阅读图纸”的过程,就无法真正精准全面地欣赏电影歌曲这座“歌曲建筑大厦”。作品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词曲作家的生平简历、艺术道路、艺术风格;作品本身的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织体、速度、力度、复调、风格、体裁、情感、形象、演唱流派与技巧,等等。

2、具体欣赏方法

1)感性欣赏法

这是一般人从审美的角度,欣赏电影歌曲的方法,要求欣赏者倾情投入,凭借联想与想象,进行情感体验,从而获得情感共鸣与审美愉悦。

2)知性欣赏法

这是声乐或歌曲教学中的一种欣赏方法,要在教师的统一指导、组织之下,进行全面的欣赏,并应反复欣赏,加之讨论交流、教师点评,使欣赏逐层深入,逐级升高,真正起到“解剖麻雀” “解读样板”的作用。要求欣赏者调动所有知识储备,并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能动作用,获得独有的艺术启示与艺术灵感,成为指引自己歌曲创作活动的动力与智力支撑。由此可见,电影歌曲的欣赏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很好地运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欣赏效果。在不断反复的欣赏实践中创造出新的欣赏方法。

总而言之,电影歌曲作为电影艺术与音乐艺术的交叉艺术或边缘艺术,使电影与音乐取得互补双赢的艺术效果,而这,正是电影歌曲的重要艺术价值之所在。

参考文献:

[1]于秀娥。影视歌曲价值举隅[J].电影文学,2009,(02).

[2]朱凌云,韩伟东。电视歌曲的特点及运用之我见[J].经济师,2010,(08).

电影音乐欣赏论文 篇4

论文摘要:影视音乐和音乐图片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存在方式,在音乐普及和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例,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影视音乐与音乐图片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在音乐普及和传播方面具有重大的贡献。很多影视音乐、音乐图片音乐被广泛传播。如《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依旧”点亮了整个影片,哀怨而冗长的低音,令人肝肠寸断笛声。音乐将电影情景表现得很好,不论是伤感还是愉悦,用音乐将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表现的生动真实,更赋予美感,音乐可以说是信息、情感传播的最佳工具。

1.影视音乐与音乐图片传播有助于提高画面鉴赏力

音乐是视觉艺术互补的一个重要武器,它与视觉画面一起共同构筑银幕空间,推动叙事,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电影音乐、音乐图片不是纯粹音乐,比如说,电影音乐是一种与影视视觉影像相联系的特殊的音乐形式,因而,电影音乐需要融于影视的银(屏)幕造型设计之中,以一种既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又具有视觉配合性的音乐方式组成影视艺术的视听美感。美国已故著名电影作曲家赫尔曼说,音乐实际上为观众提供了一系列无意识的支持。它不总是显露的,而且你也不必要知道它,但是它却起了应有的作用。

音乐是艺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鉴赏画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语言在叙事过程中一般根据剧情和画面语言长度,采取分节、分段的叙事法则,音乐语言在叙事过程中为表达感情服务,其美感层次有立意美、渲染美、过渡美、真实美、冲突美、情感美、故事美、幽默美、浪漫美。

音乐都具有这种作用,它使电影、图片的情节变得更生动有趣、更催泪和更加有感染力等。优秀的电影、图片的音乐,总是会增加故事的感染力,把镜头、画面所无法涵盖的意境在无形中呈现出来。画面的表达若缺乏音乐这个元素,它的表达效果会打多大的折扣。如:《亚瑟王》中从头至尾都起伏不断地响起主题悲情基调的音乐,悠远、神秘、凄美、感伤,那么浓重的宿命色彩的音乐。这一主题音乐的反复出现,使得影片的叙事变得生动细致,把作为个体的人在大时代面前的那种悲剧感渲染得分外鲜明。增加了观众对画面的理解。再如:《情书》音乐在这里奠定了电影的调子,烘托了氛围,可以说是画面的外延,使画面的表达更加丰富饱满,充满感染力。像这样的使用在影片后面还有多处出现。如,紧接下来博子趁伯母离开把男生藤井国中时居住的地址偷偷记在自己胳膊上的情节,背景钢琴是纷乱的,一如博子当时的心情,想要记下了又担心被伯母发现自己的小秘密,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观众的心情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还有女生藤井在医院看病时坐在长凳上,发生了幻象——爸爸逝世前被医护人员紧急抢救推过走廊的情景,钢琴音乐的出现既表现了此时画面情节的不真实,又表现了当时女生藤井不知所措、无助、眼睁睁看着自己父亲慢慢离开的悲痛和绝望。除此,回忆中女生藤井在学校车棚等男生藤井并且初次结识行为古怪的大井,弦乐很好地营造了一种搞笑的氛围,且很符合在影片中初次出境的大井的人物性格。这些音乐的使用烘托了画面气愤,提高了观众对画面鉴赏力。

2.影视音乐与音乐图片传播有助于提高审美力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它是人们的感情的凝聚,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灵魂,有着其他任何一门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特殊魅力。音乐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欣赏者的心灵,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听施特劳斯的《维也纳圆舞曲》,人们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从《春江花月夜》优美的音乐声中,可以想象到那个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的动人画面,并从内心感叹祖国山河的无比美好。《义勇军进行曲》给人以奋进的力量,《黄河大合唱》又使多少人受到鼓舞。那亲切优美的民歌、色彩斑斓的民间器乐演奏,如委婉悠扬的江南丝竹 、清新华彩的广东音乐等,不仅能够使人获得音乐的美感,更使人产生一种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影视音乐、音乐图片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主要是因为其音乐有明显的节奏感、和主题相配的旋律,能够舒缓身心的作用,所以可以使忙碌的人们从紧张的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在轻松的音乐、美好的故事情节中得到休息,并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因此,影视、图片音乐自身所具有的这种优点为其传播的价值创造了不可替代的前提条件。

影视音乐、图片音乐能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提高在于对高雅艺术品的鉴赏,低俗的音乐只能给人带来不良作用。歌德说:“鉴赏力不是靠欣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欣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影视、图片的音乐大多都是经过千挑万选或者根据影片的内容进行长期的准备而成。所以它是优秀的音乐,愈是优秀的作品其艺术形象的审美特征愈鲜明。如影片《音乐之声》中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值得欣赏,如《雪绒花》、《哆来咪》和《孤独的牧羊人》等。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善于在复杂的节奏中寻求一种惊人的和谐,旋律自然、流畅而简洁,但简洁中又显示出高度的技巧,让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无不沉浸在优美动听的乐曲之中,心情也会变的愉快。再如《情书》这部电影的音乐以提琴和钢琴为主,声音非常纯净,和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一样,纯净而美好,带给人最动人的美——愁苦中的美。《泰坦尼克号》里有一个场景,在下级船舱里,也有聚会,音乐是那首欢快的苏格兰小曲,风琴声,敲打声,踩踏声,画面转换成了令一幅,欢快,疯狂。快速转换的画面,轻快的小曲,让人想到青葱岁月、春游踏青、与朋友追打嬉戏等。总之,良好的音乐素养,对于人们良好审美能力的形成,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忙乱的生活多一分和谐,颠簸的旅途多一份安逸,烦躁的心情多一份宁静,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所以音乐在影视、图片中的运用,不仅能达到所需要营造的氛围,还能消除长时间的视觉紧张所带来的疲劳,培养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蒲亨强。中国音乐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电影音乐欣赏论文 篇5

关键词:音乐通识;教学体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187-03

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全体大学生提供他们应该掌握的、与音乐相关的共同知识。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没有音乐的人是不完全的人,他的文化是不完善的”。[1]P35高校音乐通识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还要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理解力、创造力、意志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等,从整体上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其实践实训能力,以便能够适应社会,保持音乐文化的传承,这是传承文化、维系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通识教育最早于19世纪初在美国兴起。伴随着美国工业的发展,社会上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一些大学开始实行选修课制度,改革之后,不同的学生所学的课程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差别甚大。于是,在大学里是否需要一些共同的课程供大学生修习成为争论的核心。第一位提出“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概念的是美国鲍登学院教授帕卡德(A.S.Packard),[2]P30他在《北美评论》上支持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共同教育,提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20世纪后,通识教育成为美国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2.国内研究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和谐教育”等强调学生素质的实践引发了教育界的讨论;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将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推向高潮。[3]P1同年开始,我国教育部提倡在大学设置“文化素质教育”课,首先在32所高校推行“文化素质教育”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纷纷设置“通选课”,但因其实施之初未能结合高校整个课程体系的特点,所以实践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通识选修课在当时只是作为不重要的附加课出现,使得“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流于形式。而且课程设置的学科也极其有限,多数都是音乐、美术、影视等艺术欣赏课,选课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根据个人兴趣选修课程,多数则是为了凑足学分。

3.深圳大学音乐通识课现状。目前,与国内高校相比,深圳大学音乐通识课所设课程种类已不少,包括音乐欣赏、钢琴基础、古筝演奏基础、音乐元素与体验、世界音乐等,但是范围仍太窄。学生选课受选课人数限制,有时又因与本专业课程冲突,无法选到自己完全感兴趣的课程。音乐通识课作为补充大学生知识和培养大学生兴趣的一类课程,与一般的必修课相比,应该有更加灵活的选择方式,从而给学生更多自己独立选择思考的自由。

基于以上现状,本文建议,要快速、有效地解决音乐通识课在课程设置及前期选课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应重点研究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实施上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善于自主学习、有创新精神的合格大学生。同时,在长期教学积累与创新基础上,合全国高校众合之力,共同编写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的新教材,为国内同行提供教学依据。

二、具体内容及改革目标

1.具体内容。1998年,深圳大学首次设置通识教育选修课。目前,该课程划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与体育和应用技术五类,教学内容涉及心理学、国际政治、就业与创业、科技、法学、音乐、绘画、舞蹈、影视表演、文化比较等范畴。每学期可提供56门次,近5000名学生选修该门课程。音乐专业自2000年首次开设音乐欣赏课,并陆续增设了综合音乐、世界音乐、合唱与指挥、音乐元素与体验、钢琴作品赏析、音乐电影与电影音乐、音乐基础与歌曲创作等20余门课程;2015年,正式将音乐类公选课定名为“音乐通识课”。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都较好,在前期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和经验。基于前期调查研究,将国内部分高校音乐通识课的选课机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编排等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从如何实施音乐通识课教学模式的创新角度,提出了改革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完善选课机制,协助学生做好选课前期准备工作,解决以往学生无法根据实际需要、个人兴趣而盲目选课的问题,由教务处在选课前组织主讲教师以讲座形式做课程录像宣传,进行课程推广。首先,让学生了解学校能够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资源;其次,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性质、课程大致内容、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及如何进行选课、退课等;同时,让学生能在校园内部网上查到各门课程通过率及优秀率,甚至查看到已经结业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推荐课程意向等,协助学生做好选课前期准备工作,让学生在课程选择上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及个人兴趣,有针对性地遴选课程。②通过音乐塑造大学生阳光心理,本课题充分利用本校心理学院的现有优秀教学资源,采取合作与协作的方式,将心理学理论与音乐通识课的教学及实践相结合,探索用音乐塑造大学生阳光心理的创新之路。现今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遇到困难时常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大学生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日渐成为当今高校教育的难点。我们力求将音乐艺术教育的美育与德育功能融入音乐通识课教学中,结合心理学知识与手段,缓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压力,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同时,用音乐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将对社会和谐、家庭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本课题的创新亮点之一。③革新教学模式与方式,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建立模块教学、项目教学的模式。改变过去单一化的课程设置,原来的课程设置只偏重音乐欣赏课,在此基础上,增设互动、参与、体验等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设计模块教学、项目教学的模式,实现学生的兴趣化、个性化培养方案。明确每门课程应培养的具体实践能力,真正实现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构建音乐通识课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通识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为主动参与式、合作式、案例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课程结业考核以表演的形式呈现;以音乐项目合作为核心,带动学生合作设计和探索,提高其课堂内外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课程所提供的资源,充分利用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实现网络在线提问与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不仅能加强师生在线交流,还可以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④完善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建立多指标考核评价系统,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高等教育在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较为缓慢,课程多以期末考试这种结果式评价为主,这造成学生平时学习散漫、考前突击、考后即忘的局面。即使有一些课程考核设置了平时成绩的这一部分,但因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指标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此,我们强调重点加强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考核,加大学生音乐实践作品的评分比重,注重学生的成长。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否落实,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目前,我们的专业教师在实际演唱和演奏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完全能胜任为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任务,但是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尚显不足,例如,如何从专业课中分离出相关音乐理论文化并有效地加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发挥教师队伍中专业素质、研究能力、知识结构都比较好的中青年教科研骨干教师的作用,将采取对两类教师进行内部培训的方式,使双方取长补短,成为“双师型”教师。

2.改革目标,有效地展开音乐通识课教育,科学合理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内容包括课程改革与教材改革。从课程设置来看,其未来趋势应当是减少单一课、增设综合课。同时,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将音乐学专业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学生和社会满意度高的精品专业和示范专业。不断更新和完善办学指导思想,授课教师要大胆地尝试,改变传统狭隘的单一听赏形式,在拓宽培养口径、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力求为中国未来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多维教学体系的构建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国内高校目前所建设的音乐通识课教学体系看,传统课堂传授方式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新的音乐实践教学体系应围绕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模块、教学项目,全面开展由教学所带动的相关音乐实践活动。例如,结合课程每学期定期举办一定数量和规模的音乐活动,如歌唱比赛或课程汇报演出、器乐演奏比赛或课程汇报演出,综合性音乐会等。学生在具体排练过程中感受实践的意义,从中真正体会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2.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群,通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本文作者针对如何拓宽视野、加强教学实践性,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延伸课堂教学,如何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两位以上老师共同开课等改革尝试,更新观念,建立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音乐与戏剧、音乐与心理等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群,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最大化地汲取知识营养。结合音乐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探究音乐对大学生情感体验的作用,以探究用音乐提高个人素质、陶冶情操的改革创新之路。

3.高校现行音乐通识课教材,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建议,重点组织学科力量根据实际教学编写音乐教材。例如民族音乐课程可有针对性地遴选广东本土民族音乐素材,拓展民族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学校通识音乐课堂。教材编创的前提是遵循合理原则,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要遵循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及审美认知规律。应充分根据音乐学专业的特点和规律制定课程计划,针对教学对象(非音乐专业学生)制定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做到理论和实践展示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依托学校网上教学评价体系,利用Blackboard网络平台,实现师生实时互动,实施创新教学方案。以上观点是基于我和同事们近年来在深圳大学所作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深圳大学音乐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很高,其士毕业的占1/3以上,大都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我们立足于深圳大学身处国际化前沿城市的地缘优势,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适当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从多维度、多角度对高校音乐通识课在选课机制、教学模式、授课方式、教学内容上等方面的创新研究,提出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改革方案,强调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体现音乐通识教育核心价值,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高校音乐通识课多维教学体系创新研究,为我国新世纪发展培养所需要的高素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尹爱青。当代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于淑秀,孙琦,姜林林。大学通识教育研究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RESEARCH[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System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LIU Kun

(Normal College Of 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Guangdong 508060,China)

Abstract:The school music training goal of general education is to provide all students they should grasp the common knowledge about music. This project is based on the Shenzhen Univers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forefront of city geographical advantage,from multi dimension,multi angle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music elective mechanism,model,teaching methods,innovative research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proposed reform program,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education an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truly reflect the general music education of core value.

电影音乐欣赏论文 篇6

[关键词] 电影音乐;审美认知;感知层面;理性批判层面;分析

电影影片欣赏受众对于电影音乐的审美认知历经了包括感知层面以及理性批判层面在内的两个方面。简单来说,欣赏受众通过对电影音乐的听觉感知,以此为着眼点进想层面,在此过程当中针对电影影片的主题与意境予以充分领悟,并在此基础之上进入真正意义上电影音乐审美认知最为复合的理性批判层面。然而现阶段有关电影学与音乐学复合研究的缺失问题还比较凸显,如何把电影元素与音乐元素充分融合已成为现阶段相关研究及实践工作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试针对以上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基于感知层面分析

审美感知能力包括人在审美活动中所产生的包括感觉、听觉以及知觉在内的各种类型,并通过与审美想象以及审美领悟感知能力的融合实现有效的审美感应。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审美感知始终是审美活动得以不断持续与发展的根基所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对于电影音乐而言,依托于声像与音像作用下的多普勒效益以及哈斯效益,电影音乐欣赏受众能够产生强烈的三维真实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感悟电影音乐的艺术感召与魅力所在。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电影音乐创作者通过对各种类型画外音形式的应用使得画外音中的形式与画面视像成为独立的个体,声音的创造性价值在电影艺术表现载体中得到了极为充分且深刻的呈现。受到此因素影响,电影音乐欣赏受众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并感受蕴涵于电影画面形象中的内在艺术价值,同时也能够以一种具体且生动的声音形象的传递方式获取间接层面的视觉效果。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其对于电影作品视听结合功能的强化有着重要意义,由此而产生的蒙太奇效果也正是电影作品的出彩之地。

在电影音乐艺术表现方式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当中,音乐以及画面因素自身表达意义形式之间始终存在有一定的共通性与差异性。从这一角度上来说,音乐载体的传播形式以及画面载体的传播形式会通过主体(电影音乐)向客体(电影音乐作品欣赏受众)传递的方式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与信息,进而达到传递电影作品艺术主旨与内涵的关键目的。从现代电影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角度上来说,电影影片中的声音不单单局限于对人物台词的认知,其更多地表现为存在于电影艺术作品中的纯音乐与歌曲形式。从功能价值的角度上来说,尽管纯音乐以及歌曲这部分音乐形式在整个电影音乐中的作用始终表现为辅作用,但其对于电影音乐作品欣赏受众而言所发挥的感召作用力却是极为显著的。最为集中的一点表现在于:许多电影作品的欣赏受众往往能够对一部电影作品的配乐曲目倒背如流。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电影原声音乐也在这一背景下逐步发展成为整个电影艺术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早期好莱坞就将歌舞元素视作电影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一大关键组成部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下对于受众的吸引度甚至高于电影作品本身对受众的吸引度。这一时期作为典型的代表是《雨中曲》。该片将包括写实叙述、歌舞表演以及音乐情感在内的多种创作性元素融为一体,使得整部电影影片的观赏性与娱乐性均得到了极为有效的提升。电影影片中不断超脱于影片写实叙述故事情节框架范围之外的歌舞艺术表现形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得影片欣赏受众对于歌舞艺术的欣赏独立于对电影作品的欣赏之外。这也就意味着:体裁好、主旨好且内容好的音乐作品以及舞蹈艺术表现形式的展现对于提高电影艺术作品欣赏指数而言可谓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真实层面甚至是超真实层面的电影音乐对于电影音乐创作作品欣赏受众感觉器官的听觉系统发挥着极为深刻的刺激性作用。这部分超真实音乐旋律的应用能够引导欣赏受众随着电影作品画面镜头的递进而接受相应的感官认知,并进一步激发包括喜欢、厌恶、新奇、排斥、愉悦以及痛苦在内的多种直观反应,从而使电影音乐欣赏受众能够接收到完整且有效的主体意识感受。就好比电影作品《黄土地》贯穿通篇的陕北民歌,这种具有独特唱谱以及唱腔的陕北民歌在与电影画面镜头黄土地风貌相互融合的过程当中能够引导电影作品的欣赏受众用头脑中既有的对陕北地区的印象展开有关黄土地自然风貌以及风土人情的想象,从而激发对电影音乐的审美感知。

在音乐与电影作品创作相融合的过程当中,从审美感知认知层面的角度上来说,音乐在电影作品创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气氛的烘托以及对情绪的渲染,另一方面是对电影作品叙述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前者较容易理解,同时也是简单层面上的价值。而后者作用更为突出,其不仅仅将音乐艺术作品自身的抒情性能融于电影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同时它也成为影片故事情节中的一大组成部分,在影片叙事这一整体中发挥着极为深刻的作用,从而起到对故事情节加以推动与促进的关键目的。现代意义上的电影影片当中对于这种审美感知同样有着极为深刻的体现,以《钢琴课》影片为例,女钢琴师在面对着声响哗然的海浪弹奏钢琴的画面深深地刻在了银幕前电影影片欣赏受众的心中,也使其更为深入地了解到了男主角对女主角产生如此深沉爱恋的根源所在,由此使得受众将整部电影作品结合音乐元素的美妙感觉充分激发与体现。

二、基于理性批判层面分析 真正意义上的艺术需要禁得起电影创作艺术作品欣赏受众的体会与品位,其所关注的是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学境界。电影艺术作品创作行为自身所蕴涵的不确定性、含蓄性以及多义性特征使得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自然物象同样具备以上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通过电影元素与音乐元素的有效融合,电影作品中的画面与镜头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画面与镜头。电影艺术以强大的视听体验为载体,音乐元素在理性层面起到对电影画面与镜头的补充目的,从而引起电影创作艺术作品欣赏受众更高层级的理性批判审美认知。影片中的音乐元素是整部电影作品中最容易被欣赏受众所感知的元素,其同样也是电影影片意义与价值的最集中表现。对于建立在感知层面上的电影音乐审美而言,其要求电影创作艺术作品欣赏受众更多且更为深入地进入到影片内在主题与情感熏陶当中,而对于建立在理性批判层面上的电影音乐审美而言,其要求电影创作艺术作品欣赏受众以感知且认知为前提,从传统意义上的情感体验中跳脱出来,借助于加工与艺术再造的方式针对影片所蕴涵的深刻艺术化内涵进行系统化的抽象理解与审美批判。即便是在现代意义上的电影音乐审美认知当中,电影作品欣赏受众在欣赏画面与音乐元素有效融合的电影影片作品的过程当中,仍然会随着电影影片叙述故事情节的递进而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生理及心理反应,进而也能够在影片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过程当中发生或悲或喜的情感体现。就好比电影作品《妈妈再爱我一次》当中就借助于出色的音乐元素应用,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当中引导电影作品欣赏受众内心情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不仅是引导电影作品欣赏受众加深对影片本身欣赏记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不失为对电影创作艺术作品本身情感深化与升华的一种实现方式。

从宏观角度上来看,电影音乐元素的有效应用相对于电影创作艺术作品本身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对电影创作艺术作品叙事气氛的烘托;另一方面在于对电影创作艺术作品环境效果的渲染。这种方式集中体现在对影片主题曲情绪的表达当中。就好比电影作品《十面埋伏》中凄美委婉的主题曲,电影创作艺术作品引导欣赏受众在轻柔且优美的旋律当中感受到了突破传统意义上人性桎梏的坚持与执著。或轻或重的音乐旋律以小提琴的演绎方式使电影作品欣赏受众感受到余音绕梁的情感体现,伴随着影片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将欣赏受众对于电影影片本身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

通过对典型电影音乐作品艺术层面的分析不难发现:电影作品欣赏受众在针对电影音乐本身进行审美认知的过程当中,势必会身临其境地进入由音乐旋律及曲调所营造的电影作品银幕空间当中,其最为关键的目的在于激发电影创作艺术作品欣赏受众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注意,在此过程当中还能够有效激发欣赏受众在观赏电影创作作品过程中的感官作用,通过对蕴涵于影片中艺术内涵与价值的研究引发欣赏受众对影片的深入思考。简单来说,电影创作艺术作品欣赏受众对电影音乐的审美认知经历了包括感知层面以及理性批判层面在内的两个发展阶段,通过感性活动激发理性活动,电影创作艺术作品欣赏受众以对电影音乐听觉感知为出发点,通过对电影影片主题与意境的充分感悟将基于简单层面的感知认知逐步发展成为基于复合层面的理性批判认知。

三、结 语

通过本文有关电影音乐审美认知相关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电影创作艺术作品对于电影音乐的审美从感知到理性,其实质是一种理性角度的情感积累。音乐是感知的听觉刺激产物,建立在感性认知之上,逐步深化并升华至理性层面,最终实现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的有效统一,电影作品欣赏受众对于电影音乐的认知也势必会更为深刻与彻底。如果将电影创作艺术作品视作一个整体的话,画面及镜头就好比是整个电影创作艺术作品的本体与基础所在,而音乐可以称得上是整个电影创作艺术作品的中心与灵魂所在。通过对经典电影音乐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不难发现:电影音乐元素的存在能够使得电影作品本身更具艺术价值与灵魂。电影作品欣赏受众通过对电影音乐的欣赏能够充分体会来自于影片本身的情绪感染,进而达到激发电影艺术创作作品欣赏受众内心移情联想的关键目的。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电影音乐审美认知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赵志奇。历史语境与文化属性——再谈早期30年代电影音乐的中国化问题[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3).

[2] 赵乐。论建国十七年时期云南少数民族电影音乐传播的“反哺效应” [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6).

[3] 孔令旨。浅析电影音乐的发展特点与前景——以中西方电影音乐的发展为立足点[J].电影文学,2010(13).

[4] 吴明泽。论电影音乐对北欧电影的重要影响——记北欧电影节中的电影音乐艺术成就[J].电影文学,2010(23).

[5] 王黎光。音乐的文化追究——寻访电影《阿诗玛》的生态音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5).

[6] 刘璐。电影音乐的功效探微——电影音乐在音乐疗法中的妙用[J].电影文学,2008(11).

[7] 王敏。电影音乐的作用及运用——以《海上钢琴师》为例[J].电影文学,2012(07).

电影音乐欣赏论文 篇7

关键词:影视音乐 音乐教学 关系 作用 措施

一、前言

影视音乐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无疑会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样做的优点就是既能够让音乐“听起来很美”,又能让音乐“看起来很美”。显然,影视音乐进入音乐课堂会极大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影视音乐是在影视创作中用组织的乐音来揭示作品主题,表达人物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体裁。影视音乐是电影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作为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音乐进入电影综合艺术之后本质不变,其要素仍是旋律、和声、节奏和色彩,但电影音乐创作的艺术构思、艺术结构和音乐形象的体现,都受影片的艺术总构思、总结构和画面视觉形象的制约,有时,音乐的听觉形象还要与语言、音响效果的听觉形象相结合。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影视音乐与音乐教学的若干问题。

二、影视音乐与音乐教学的关系

音乐是一门艺术,对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重大作用。人们用音乐表达难以表达的情感,创造出美好的意境,这些作用都是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音乐的主要形式之一的影视音乐是一种形式的艺术,而且也是运动的艺术,它是直观的艺术形式。人们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受到音乐表现出来的形象和运动方式。影视音乐并不像一般的音乐那样,必须借助于自己的思维想象能力,才能够体悟到音乐的美妙[1]。影视音乐具有瞬间的表现力,一个简单的动作或者一个简单的表情都能使观众在短时间内欣赏到,但是影视音乐中深厚的内涵却是需要长时间的体悟的由于影视音乐独特的作用,使得它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了积极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对于音乐教学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音乐艺术若要和影视艺术结合,那么他们首先应该建立在纵向的时间的延长性上,然后还要建立在横向的伸展性上。这样就会形成时空上的互补,形成立体的视听空间。影视音乐是这样形成的:画面在空间运动中展示时间,音乐在时间过程中描绘空间,音乐是对思维的抽象概括,画面是对概念的形象再现。当音乐与画面结合起来之后,影视音乐就形成了。因此,影视音乐既具有强烈的音乐节奏感,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三、影视音乐对音乐教学的作用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先进教学工具的发展,影视音乐渐渐走进音乐课堂,并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影视音乐发挥着独特的魅力,展示了影视音乐自身不同于一般音乐的综合型特征和独特性的特征。影视音乐是一项综合的艺术,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在人们的娱乐还是在学习方面都发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推动了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影视音乐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就产生强烈的情感和审美的愉悦感。同时,它完全符合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极大推动了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2]。影视音乐对音乐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视音乐的运用使得课堂导入充满动感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一节完美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导入一段声情并茂、充满动感与形象感的影视音乐会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了动感。如教学过程中在教唱某一首歌曲时,可以放一些影视音乐激发一下学生学习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感情。

2.影视音乐的运用可以使一些较难学习的课程轻松进行

影视音乐进入学生的课堂使得众多难以理解的课程变得容易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较难学习的课程[3]。因为节奏虽然是音乐的骨骼,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它却很抽象、枯燥,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在节奏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应用影视音乐加强他们学习关于“节奏”这一课程的兴趣。比如说,当教师在讲进行曲风格的节奏时,可以搜集一些进行曲的视频,如《义勇军进行曲》等,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中,聆听进行曲激昂的节奏。通过如此直观的教学,学生就会很快融入到曲子中去,然后就会很容易掌握进行曲的节奏。然后,教师再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点拨和总结。

3.影视资源的运用使得音乐欣赏课成为一种享受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我们可以通过聆听美妙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变化,体会出音乐曲子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同时又能够体会到创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对于抽象的音乐的联想与想象成了人们欣赏音乐的重要手段,但是只通过简单的联想与想象来了解一部音乐作品,对于音乐的业余爱好者而言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却是远远不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由于欣赏课需要学生较强的欣赏水平和深厚的欣赏基础,同时它又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课程,所以传统的欣赏课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门很难上的课,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可听可不听的课。原本欣赏课会对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欣赏的内容比较深奥或者学生并不感兴趣,使得欣赏课形同虚设。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教师可以将影视音乐引进欣赏课中来,通过唯美的画面,较强的视觉效应,使得欣赏课真正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煎熬。[4]

4.极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欣赏音乐作品需要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只是枯燥地听很难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而影视音乐的融入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音乐教育最根本的性质就是审美教育,它不仅仅有认识教育功能,还有美育功能。而音乐教育的主要方法就是音乐欣赏。而影视音乐如各种体裁的影片主题曲或插曲,都会推动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当音乐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时候,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影视音乐融入到音乐教学的措施

1.创建良好的轻松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一般情况下,受到学校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制约,老师用的教学工具就是一只小小的粉笔,一块黑板,对于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计算机等很少使用[5]。但是,自从多媒体教学兴盛起来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当教师在讲解一些枯燥的定义、知识点,或者一些较为难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讲解过程中放映一些音频、视频或者是图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也应该应用于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影视音乐下载下来,上课的时候放给学生听和看,这样就让学生看到一些优美的画面,又聆听到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

2.将影视音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影视音乐发挥着独特的魅力,展示了影视音乐自身不同于一般音乐的综合型特征和独特性的特征。影视音乐是一项综合的艺术,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在人们的娱乐还是在学习方面都发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影视音乐如此受欢迎的时代,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将影视音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起来。影视音乐进入学生的课堂使得众多难以理解的课程变得容易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影视音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影视音乐可以使音乐教学感性化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我们可以通过聆听美妙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变化,体会出音乐曲子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同时又能够体会到创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对于抽象的音乐的联想与想象成了人们欣赏音乐的重要手段,但是只通过简单的联想与想象来了解一部音乐作品,对于音乐的业余爱好者而言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却是远远不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影视音乐可以使音乐教学感性化主要是指可以使视唱练耳感性化。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者不可缺少的一门技能理论课。这门课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视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感觉,然后渐渐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感受能力。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影视音乐。在听觉训练过程中,学生必须在一定的记忆基础之上才能够听记一条旋律,但是,一条陌生的旋律让学生听起来会很费时、费力。但是如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弹奏或放一些影视主题曲、插曲,那么学生就会在熟悉的环境中和熟悉的旋律中,轻松地提高了自己的视听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思维感受力。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唱一些影视金曲,那么他们学生在唱的过程中会浮现一些熟悉的、在电影中看到的画面,这样他们就会带着强烈的感情去演唱某一个曲子或者用心去体悟某一个曲子。

(2)利用影视音乐学习声乐

在唐代就有这样一种说法:“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而所谓的“肉”就是指的声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声乐比乐器更擅长表达。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收录一些影视经典曲目。之所以收录一些影视经典曲目是因为这些曲目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经过时代的选择他们依然能够经久不衰,说明他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如一些经典的影视金曲具有朗朗上口、雅俗共赏、旋律优美、通俗易懂的特点。此外,经典的影视金曲是创作者紧贴电影或电视剧的主题、情节、场景而创作的。每一首曲子都会在特定的视觉画面下出现。这样学生演唱起来总会浮想联翩,而且很容易抓住主题。

(3)影视音乐的引入要适当,不要适得其反

影视音乐进入音乐教学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影视音乐教学也具有两面性,教师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比如说,要把影视音乐的放映控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有些学生体会不到教师播放影视音乐的目的,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影视音乐本身之上,而不去将影视音乐与所要学习的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不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起到了更加消极的作用。

结语

影视音乐是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影视音乐对人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很强烈的,是音乐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综上所述影视音乐对音乐教学具有使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导入充满动感、使一些较难学习的课程轻松进行、使音乐欣赏课真正成为一种享受、极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等作用,因此教师要将影视音乐引进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将影视音乐引进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主要做到:创建良好的轻松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影视音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影视音乐的引入要适当,不要适得其反。总之,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是一种新的尝试,它会对音乐教学带来很积极的影响。教育部门和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影视音乐的作用,及时、适当的将音乐教学引入到课堂之中。

参考文献:

[1]魏敏达。浅谈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校园歌声,2011:123-125.

[2]石艳春。浅谈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2010:100-103.

[3]王佳。浅谈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华章,2011:103-104.

电影音乐欣赏论文 篇8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教育的所有方面受到革命性的挑战。从上个世纪初的无声电影、唱片应用于教育开始,现代教学媒体就成了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种新奇的教学媒体承载了大量的视听信息。它不但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使教学变得更为形象和生动。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在欣赏视听资料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教学内容,而不需要教师用如何形象的语言去描述——即便在某种程度上它会有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可能。传统教师的知识垄断被网上无限资源打破,传统教材及其静态、单向的灌输方式被超文本的互联和互动交流方式取代——e教育大潮已不可逆转。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是积极的。音乐教室的数字化进程迅速,电脑音乐工作站、多媒体和大屏幕显示、远程学习、便携式音乐系统、互动式个体化音乐学习软件、在线的互动音乐创作、演奏和学习等技术正在普及。信息技术开始实现以往因技术限制难以完成的教育理念,它将对现有的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一次围绕信息技术而展开的教育改革悄然兴起。

一、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必要性、现实性

音乐欣赏课程是学科牵涉面很广、知识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音乐欣赏课的讲授方式,往往牵涉到多种学科内容(如各类音乐表现方式、乐器和人声的分类、东西方音乐史、各类音乐体裁等等),但因课时的限制而无法深入讲解。因此,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经常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非凡是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以前对音乐作品接触较少,欣赏作品时的茫然感更甚。再则,现阶段的音乐欣赏授课过于陈旧,相当多的院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依然延用古老、传统的教学模式摘要:一个教师面对众多学生,一只粉笔一张嘴,一台录音机几盘磁带或cd,教师讲,学生听,没有交流的课堂里枯燥呆板的旋律带不起激情的涟漪。

而要解决这些新问题,传统的授课方式和相对较少的课时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开展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幻灯、vcd、dvd、电脑、校园网络、宽带网、视频等现代化视听工具组成的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能够使音乐欣赏课程通过综合性大学校园网,创设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为大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声形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理解音乐,启迪学生去想象音乐和创造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喜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对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必要性,现实性,我们熟悉到摘要:

第一,从信息论角度看,人的信道特性触觉信道带宽为1,听觉为100,视觉为10000,所以要交换信息,就要充分利用视觉信息。它的实施是实现音乐欣赏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方向。信息时代中教育改革是以推行多媒体教学为其本质标志,它综合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因此,实施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优化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促进音乐欣赏教育改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它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功能,扩大对音乐欣赏知识的传输量,增大音乐欣赏教学容量和密度,可用声、光、形、色多种信号使这一世界上最普及的文化得以再现。

第二,多媒体设备的高度的可变性,可控性的特征,可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多种感官,充分开发大脑的熟悉功能,发展形象和抽象思维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它的必要性更加凸现出来。发展多媒体电子计算机教学是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现代化、深化音乐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多媒体电子计算机教育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向广大音乐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不抓紧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把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方法,就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人们常说计算机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把握网络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能力才算是拿到21世纪的免签证,“控制和把握网络的人,将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网络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网络将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音乐教师假如没有学会在网络海洋中冲浪,那么他们将会很快被信息的海洋所沉没。

第三,信息时代的知识结构不再是单纯的线性联接,而是呈综合网状性。未来的教育将是,无“网”而不胜。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也如此,随着青年学生的品位和对音乐欣赏文化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他们决不会再仅仅满足于老套的、陈旧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和手段,他们期望通过对音乐欣赏的参和而获得健康、积极的审美心理,塑造个性。因此,他们需要多种音乐欣赏和其它学科交叉而获得的知识,听音乐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音乐欣赏文化现象了,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音乐作品的社会性、文化性、历史性等,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欣赏文化有重新的熟悉,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他们参和到音乐欣赏实践中。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功能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制作出的多媒体音乐欣赏课教学课件运用动态展示,情景创设,启发剖析等手段,并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素材进行集成,注重色彩的合理搭配、字幕的工整美观、声像结合的融洽、构图布局的和谐等,充分体现交互性。它还可以非凡设置音乐欣赏知识,帮助一部分学生把握音乐基础知识,使其增加欣赏音乐作品的深度,从而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摘要:

1、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容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件在应用时形象逼真,临场感强,使得传统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技法得以简化,也使得音乐作品更加完美,更动听。它可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化的音乐语言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 极性。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多功能性使得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鲜活的动画和逼真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给学生介绍西洋乐器分类这课时,每个学校既没有那么多的乐器展示给学生看,教师也不可能演奏所有的乐器,要上好这一内容,想让学生感受多种乐器的音色,还要欣赏这些乐器的演奏片段,假如制作了相关课件,这个课件中不仅有各种乐器的外形资料还有音色资料,以及由它们演奏的名曲片断,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想看的乐器、想听的乐曲,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不仅可以熟悉所有的西洋乐器,而且“巴松、竖琴、乐器皇后、乐器中的花腔女高音”等特色乐器还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极深的印象。

2、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

目前我国各类学校的音乐类书籍、音像资料非常匮乏,但是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世界各个闻名音乐家、闻名的音乐作品的相关资料,还可以聆听欣赏或下载各种各样音乐欣赏课程内容,使得音乐欣赏课多媒体课件完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网上流行的mp3音乐是一种经过压缩的音频作品,音源丰富,来源广泛,既可以从共享免费资源网络上下载,也可以从世界各大网站或专业音乐教育网络上有偿获取最新资讯,学生可根据需要下载或在线欣赏,扩展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另外,校区分散是很多高校合并办学后所面临的一大现实,而利用网络平台,增加了音乐欣赏的渠道,不仅能够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而且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利用校园网自学音乐欣赏课程,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方便,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多媒体网络教学交互性强

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系统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多媒体网络实现学生和学生的交互,可以达到协同学习和共同探索的目的。而学生和老师的交互则表现在由教师在网上亲自辅导,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又体现出一种教学的极大灵活性。

4、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1)多媒体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这种模式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真正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特征。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角色,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的导航者,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和指挥学生学习,协调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教学活动的主动参和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音乐知识水平、喜好以及自学能力的强弱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通过自己的熟悉将所学的信息重新编排,变成自己的知识,通过检索、学习、构思将有关音乐信息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音乐欣赏观点。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明显优于教师的丰富信息资源进行自学,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①。

2)多媒体音乐欣赏课教学能完善教学手段

传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工具主要是传统乐器和模拟音像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连接和切换设备,复杂的机械在操作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进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经常需要对音乐作品的某一部分反复聆听分析,而传统音像设备只有常用选曲功能,教师不能进行现场改编,同时寻找播放起速度慢,定点不精确。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电脑上随意设置播放方式,作品的播放可以从作品的任意一拍和任意时间段开始,使作品的每一个音乐元素能细腻、逼真地表现,提高效果。

三、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原则

1、辅原则

多媒体课间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功能,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这样才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音乐课堂的授课效果。课件制作应制作得简洁美观,操作简单可行,内容选择得当,点到为止,电脑多用于解决一些语言无法说清的新问题即可。不能把音乐欣赏课上成美术欣赏课,课件制作的画面不宜过于繁多,实际操作不宜过于复杂,不能因为课件的使用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心灵心得。

2、视听统一原则

课件制作中采用声画结合和动画演示的方式一定要遵循视听统一原则,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音乐要协调统一,这样才能通过调动欣赏者的感受来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扼杀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音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声画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喜好和积极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但不能通过课件过于具体地表述音乐一切内容,这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情感想象和艺术联想②。

3、适当信息原则

适度信息原则是指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能让教师自主地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目前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课件信息量太大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矫枉过正了。因为在短时间内接收超量信息,会使学生大脑处于停滞状态,结果是变传统的“人灌”变为“机灌”,不但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要适度,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和此同时,一定要注重把时间和空间留一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理解、想象和思索,还可以让他们去交流,让他们去提问③。

总之,音乐欣赏课程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综合素质,无论是传统的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还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指导的创新教学模式,都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的音乐修养和人文精神为前提,都应做到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功能为宗旨。要达到和实现这样的目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需要更多人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摘要:

①参见吴芸、王红主著《基于资源的自主型学习模式探索——〈外国音乐欣赏〉网络课程的学和教》,载于《电化教育探究》, 2002年第3期,第52页。

电影音乐欣赏论文 篇9

电影音乐是从纯音乐形式转化而来的电影视听手段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它被纳入了电影的时空关系之中,因此其性质完全不同于纯音乐。电影音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电影音乐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电影音乐欣赏教学应该一方面讲授有关音乐的基础知识,比如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和手段、音乐的常见表现手法和结构、音乐的题材与体裁、音乐的风格、常见的中外乐器、乐队编制等,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会理智地欣赏音乐;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电影音乐与纯音乐的性质不同,是一种与视觉影像相联系的特殊的音乐形式。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不能一味地只强调讲授音乐基础知识,还要求我们从音乐与电影画面的结合角度来分析电影音乐,让学生获应得全方位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

一、以电影音乐的美学功能为线索

在电影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到大量美妙的电影音乐,同时也应该让他们了解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美学功能及其作用,体验电影音乐处理手法的丰富多样与变化无穷,让他们学会理性地欣赏。

作为构成电影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电影音乐能为影片营造―种特定的气氛基调,从而深化视觉的效果,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电影音乐擅长以独特的方式体现人物的复杂情感,用音乐加强影片的感彩,打动观众;电影音乐对剧情或主要人物进行烘托、渲染,从而达到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电影音乐还能发挥其对电影画面的解释、评论以及揭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世界著名电影理论家明斯特贝格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音乐,那么我们就能更了解电影艺术在美的世界中的真正地位”。对此内容的讲解既可以综合选取不同类型电影中的某一经典片段重点赏析,也可以以某一部学生喜爱、熟悉的电影为例作重点剖析,如《放牛班的春天》,通过对电影中重点片段的音乐分析,帮助学生较全面、多角度地了解电影音乐的美学功能与作用,并且做到条理清晰。需要注意的是,电影音乐的上述功能、作用,有时是两种或几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并不能够绝然分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予以注意,并在讲授时提醒学生留意。

二、以电影音乐的类别为线索

电影音乐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分类法有着不同的音乐形式。对电影音乐的类别进行赏析,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音乐的听觉形像与画面的视觉形像相融合,深入地了解影片的艺术构思以及音乐的综合性美学原则。首先,按照在电影中出现的方式,电影音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画内乐,也叫现实性的音乐、客观的音乐;另一类是画外乐,也叫功能性的音乐、主观的音乐;其次,以电影音乐的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原著音乐和既存音乐;再次,以电影音乐声音的表现形式划分,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种形式;另外,作为电影音乐的构成元素,可以划分为:高度概括电影作品主题思想、人物性格、戏剧矛盾冲突的主题歌,点描式加强剧中情绪色彩或推动情节发展的插曲,贯穿影片故事情节、概括影片基本内容的主题音乐,推动情节发展和营造戏剧的场景音乐以及强调影片中环境真实性的背景音乐。

针对此内容的讲解,可以采用对比的形式进行欣赏,令学生感受不同类别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再讨论不同音乐形式的存在形式、表现功能等。如对比欣赏不同电影中的主题歌与主题音乐,可以令人直观地感受到两者之间表现功能的共同点,进而深入地分析出两者的区别在于主题音乐没有受到歌词的限制,可以产生更大的想象空间与包容性。需要提醒的是,在电影中,虽然音乐划分为多种类型,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常常相互转化。

三、以配乐家为线索

以世界著名的中外配乐家为主题,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馆查找等多种方式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学,拓展课堂的教学时间与空间,扩充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师生共同欣赏经典音乐片段以及幕后花絮,详细了解配乐家进行电影音乐创作的过程,分析其音乐创作的惯用手法与风格,比较中西电影配乐的不同特点。通过由浅入深的课程问题设计,逐步探讨深入的专业知识:讨论音乐与电影影像的关系、配乐家与导演创作意念的互动,学习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对艺术创作所产生的差异性。最后归纳总结电影配乐的类型、过程、风格等,促进学生多元化与整合性的学习。

例如,以中国配乐家赵季平为主题展开探讨有关电影音乐,首先通过了解其生平,获知他多方面的创作才华与艺术功底;然后研究其电影配乐年表,分析其风格变化的阶段;从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代表性电影音乐片段进行赏析,归纳其不同创作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结合学生对赵季平创作习惯、美学观点等多方面背景知识的补充,归纳其创作的总体特点。

四、以电影类型为线索

当今世界充满了不同类型的电影:音乐片、传记片、歌舞片、动画片、爱情片、武打片等等。每种类型的电影音乐,都有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画面,集中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变化、时代观念的更迭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欣赏不同类型片中的电影音乐不但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同时能够帮助大学生加强情感体验,学会辨析各种体裁、风格的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帮助学生确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

如以爱情电影题材为线索,通过例举世界著名的爱情电影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人间美妙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热爱生活。通过欣赏分析,了解爱情电影音乐的特点、常见表现形式、常用乐器等知识。如以动画电影题材为线索,让学生了解动画电影音乐的发展史、多元化的音乐表现形式,比较、分析中外动画音乐的特点、风格等。

五、以学生最喜欢的电影音乐为主题

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电影音乐推荐给大家,独立或以小组形式制作出完整的课件并予以展示。课件内容应包括电影的海报、简单剧情介绍、获奖或提名情况、配乐家简介、推荐电影音乐的音频或视频、具体分析电影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方式、美学功能、音乐特征、自我感受等内容。在课堂上通过学生演示,师生点评的方式进行。此教学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而且通过给予学生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同时还能够让广大学生欣赏到大量风格迥异的电影音乐。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是学生较喜欢的一个学习环节。

主题式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确立多元文化音乐观念,通过欣赏多种风格迥异的电影音乐,扩大视野,丰富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质。值得注意的是,主题式教学方式的综合性较强,因此需要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进度上尽量安排在后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