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辐射防护论文范文(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关键词:紫外线辐射;强度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 P4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69-1
紫外线对动植物生长发育、人类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准确观测和预报紫外线,深入的了解其变化规律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2006年~2010年的长春市紫外线观测资料作较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找出城区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年、季、月、日变化规律,为今后的客观准确预报方法研究奠定基础,也能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更有效的防御紫外线提供更详细的指导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所用资料为长春市气象站的2006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紫外线辐射强度(W/m2)实况观测资料。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每日的日平均紫外线辐射强度取上午10时至下午14时的平均值,并根据此值划分为5级辐射强度等级。其中一级,无需采取防护措施;二级,适当采取防护措施(擦防晒霜等);三级,外出时戴太阳帽、太阳镜及太阳伞,擦SPF15以上防晒霜;四级,除上述措施外,10~16时避免外出,或尽可能在荫蔽处;五级,尽可能不在室外活动。文中在分析辐射量强度时,从原始观测资料提取,对紫外线的整点瞬时值,日最大值,日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2 数据分析比较
2.1 日变化
长春市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日变化有明显规律,呈不对称波峰状态。根据日出时间的不同,08时以前紫外线辐射强度呈缓慢上升趋势,其后显著加强,10~15时是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强的时段,17时后辐射强度下降很快,日落前后接近于零。日最大紫外线辐射强度出现在11:00~13:00附近。大多数人对紫外线的防护可能取决于温度,认为温度越高紫外线辐射越强,而温度的日极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与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时间并不一致。
另外,不同天空状况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日变化特征各异。图中4条曲线分别为晴天(2007年6月4日)、少云(6月15日,
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在晴天时辐射量最大,少云次之。辐射量由大到小的排列为:晴天、少云、多云、阴天。
2.2 月和季节变化
根据2006年~2010年观测资料分析可以看出,长春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月变化;1~3月为全年较弱,6~9月紫外线辐射强度较强。比较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大的7、8、9三个月,紫外线辐射强度日最大值月平均分别为31.02W/m2、29.58W/m2、28.15W/m2;辐射五级以上天数占全月总天数百分比分别为23%、16%、8%。由此可见,一年中7月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大。12月全年最小,为2.26W/m2。从季节划分也可推论出,长春紫外线辐射强度夏季最大,其次是秋、春季,冬季最小。
2.3 年变化
2006年~2010 年年平均紫外线辐射量分别为9.96、6.02、10.12、7.56、8.96(W/m2);各年最大日平均辐射量分别为27.6、19.86、29.86、28.02、26.98(W/m2)。无论是年平均辐射量还是最大日平均辐射量,2007年的值明显低于其他年份。分析2007年紫外线辐射量偏小的原因,2006年~2009年阴天占全年的百分率分别为68%、71%、61%和65%,其中2007年阴天百分率最大;比较阴天和多云天气的总天数占全年的百分率,结果也是2007年最大为94%,其他年份均较小。可见,云量是影响辐射量的主要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1)由长春市紫外线日变化可见,一日中紫外线辐射最大值出现在11:00~13:00附近,与气温日极值出现并不在同一时间,不能以气温为衡量紫外线辐射强度的依据,应在此时间加强防护。10:00~15:00时是紫外线辐射最强时段,应在此时间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要尽可能多采取防护措施。我们体内所需的维生素D,脸部和手部暴露在紫外线下10分钟就可以,日常外出完全可以满足。婴幼儿最好选择在每日8时前,17时后出门晒太阳。(2)由长春市紫外线辐射月变化可见,一年中夏季,特别是7、8月份,紫外线出现辐射五级以上概率较大。此期间最容易出现晒伤等光线性皮肤病,对人的皮肤乃至机体伤害最大。(3)由长春紫外线辐射年变化及不同天空状况辐射的日变化可见,云量和太阳高度角是影响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云量越多,太阳高度角越小,紫外线辐射越小。但阴天和冬季仍有紫外线辐射,长期紫外线照射会造成皮肤色斑,此时仍需涂抹SPF15的防晒霜为宜。
【摘要】介绍我国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工作进展。方法 对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2002~2007年有关工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从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体系建设、标准的立项和审查、标准宣贯、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的建设与开展的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结论 可为进一步做好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管理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标准化;管理;进展
1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体系建设
1. 1 向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转化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一条“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卫生部要求有关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开展对职业卫生、职业病诊断、放射卫生和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的清理复审,并转化成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在2002年5月1日《职业病防治法》开始实施前后。
1. 2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医用辐射技术发展很快,本届标委会针对医用辐射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新设备制定了迫切需要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监测评价规范,填补了国内空白,例如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乳腺X射线摄影、低能γ射线粒子源植入治疗的防护标准或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2 标准立项及审查情况
2. 1 标准制修订项目年度计划及其执行情况 本标委会按照卫生部的统一要求,认真起草标准制修订项目年度计划草案,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标委会工作会议认真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年度计划。
2. 2 从放射卫生监督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和可能性、可行性出发,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进一步完善放射卫生防护体系,使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我国改革开放形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国际有关标准相协调。标委会充分征求各委员、主管部门和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的意见,反复讨论、修改,提出了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十一五”规划。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工作是:①进一步完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体系,特别是基础标准和通用标准;②尽快制定《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规所要求的配套标准;③尽快制定为落实中央编办[2003]17号文、中央编办[2003]15号文对放射源安全监管和职业卫生监管的部门职责分工的界定,放射卫生监督执法、监测需要配套的技术标准;④为配合《职业病防治法》、中央编办[2003]17号文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要求,针对潜在辐射危害比较大的辐射应用项目就其建设项目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内容和方法制订标准;⑤按照中央编办[2003]17号文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精神,为配合卫生部门负责放射源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的准入管理的职能,制订相应配套标准;⑥积极采用IAEA的最新辐射安全导则和ICRP最近报告,选取其中合适的题材,结合我们的需要和我国国情,为《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贯彻落实制定相应的导则;⑦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要求,参照IAEA、ICRP、NCRP、WHO等国际组织的标准、报告和技术文件,制订有关突发核与放射事件医学应急处理的技术标准;⑧有关防护标准、监测、检测方法与规范的制修订,特别是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相配套的次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2. 3 标准审查工作 第六届标委会2002~2007年共组织召开标准审查会议9次(含4次部分委员参加的预审会),函审1次,共审查标准45项,其中通过41项,缓评3项,不通过1项。标准的起草程序严格按照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共三稿的要求进行,最终应提交标准报批稿、征求意见汇总和标准编制说明;要求起草人征求意见时应选择熟悉标准内容和标准化工作的专家并考虑代表性,尽可能包括不同单位和代表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不同方面人员。标准审查中坚持了本标委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主审人制度和预审制度,以提高标准审查的效率,进行严格把关。要求起草人在征求意见的专家中选择1-2名熟悉标准内容和标准化工作且又十分认真负责的专家作为该标准的主审人,在标准送审前就提前介入,协助起草人对送审稿的定稿进行把关,并在标准的审查和以后修改成报批稿的过程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直到标准的最后完成,以保证标准的质量。对于重要标准进行预审,邀请部分委员和标委会以外的同行专家参加,以利于交流、共同,与此同时,将标准提交未与会委员进行函审;对预审中未取得较为一致意见的个别标准或标准中的个别问题,以及其他未尽事宜提交标委会全体会议进行讨论、审查。对于有重大分歧意见的标准反复讨论,以求达成共识。
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随着卫生部门放射卫生防护监管职责的重大调整,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和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不适应的情况越来越多,需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要求,加紧制订新的标准,对现有标准进行适时清理和修订。标准的实施情况不够理想、有些标准不能得到认真执行,应利用多种多样的具有针对性的形式,积极推进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宣贯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动态追踪、调研工作,了解相关的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为建立和完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体系的重要参考,为提高我国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研制和管理水平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 卫生部。卫政法发〔2007〕217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部卫生标准“十一五”规划》的通知[Z]. 2007-07-10印发。
[2] 马明强。 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对策的探讨[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0, (05)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4年1~11月行肾动态显像329例,其中男223例,女106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6岁。
1.2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肾动态扫描静脉注射时分别进行测量装满有99mTc-DTPA的注射器、注射时与注射结束后的空注射器的γ射线剂量。检测仪器使用美国的RadiationMonitorInspector、芬兰的γ计量仪。每次检测时先检测本底,检测结果显示本底值均小于0.1μSv。其目的主要是研究近距离操作对医护人员产生的辐射的影响。
2结果与分析
按照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的原则[1],在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和采用屏蔽的方式分别监测医务人员的所受辐照剂量。实验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接触时间越短,所受辐照剂量越少;接触距离越远,受辐照剂量越少。有铅衣的防护,受辐照剂量少。医务人员静脉注射时除佩戴基本的防护设备如铅衣、铅眼镜、铅脖套等,其操作熟练程度决定受辐照的时间长短。操作熟练者与患者接触时间短,受辐照的时间短。在距离防护方面,距离越远,受辐照剂量越低。另外,使用铅屏能有效大幅度降低受辐照剂量。所有医务人员的年受辐照剂量均在50mSv的限值范围以下。
3讨论
由于诊断疾病的需要,医务人员必须床旁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根据监测结果发现,医务人员只要依据放射防护要求进行操作,即可最大限度的降低辐射危害。
(1)对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放射防护的有关法规,掌握严格的操作规程,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2)采取适当防护措施是降低辐射的有效手段。监测结果显示,在相同时间同样距离的情况下,使用防护设施能极大的降低医务人员的受照剂量。
(3)加强医护人员对操作的熟练掌握:监测结果显示,其操作熟练程度决定受照的时间长短。操作熟练者与患者接触时间短,受照的时间短。结论通过对医务人员床旁静脉注射的监测发现,医务人员所受到的年受照剂量均在50mSv的限值范围以下,健康检查未发现异常。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追踪检测,个人年计量当量不超“限值”(<50mSv)因此做好每一个环节的防护工作,减少个人累积剂量,就可保护自身健康。
关键词:计算机电磁辐射电磁场
一、概述
任何带电物体的周围都存在电场,而周期变化的电场将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磁场,也就存在电磁波,产生电磁辐射,如果这种辐射的量超过限定条件,那么就会对环境形成电磁污染。和无处可躲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一样,电磁辐射同样无处不在,这使它成为公认的“第四污染源”。
只要存在电场变化的地方就会有电磁辐射。目前,能造成大面积电磁污染的主要有高压输配电系统、发射设备、微波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等等。其中高压输电系统的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对人体的危害最明显。为了保障从业者的健康,在辐射环境下的工作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定。相比之下,诸如彩电、手机、微波炉、空调机、电冰箱、计算机等等家庭必需的电气设备所影响的人群更广泛。在上述常见的电气设备中,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更值得关注。许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网虫每天面对计算机的时间往往超过8小时。而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电磁辐射源: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那些长期接触计算机的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二、计算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计算机已进入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计算机病”也与日俱增,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计算机病”的症状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癌(头晕、头痛、疲劳、失眠或噩梦、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等)、肩颈腕综合症(骨骼不适、手指麻等、感觉异常、震颤、有压痛),以及腰背酸痛、抗病能力降低、易感冒等,发病率最高的是那些每天在计算机旁敲击键盘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精神压力大,大脑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状态,这是产生神经衰弱综合症的根源。流产、面部褐斑、类似红斑或湿疹等的出现,亦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专业人员连续注视计算机屏幕,长时间近距离盯着闪烁的荧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严重者还会使眼球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晶体受损,暗适应能力降低,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可导致微波自内障、夜盲症等。如人体受辐射还可导致人体循环系统异常,男性生殖能力下降,人体激素分泌异常等。孕妇、儿童、心脏起搏器佩戴者和老人是电磁辐射的易感人群,而心脏、眼睛和生殖系统等是电磁辐射敏感器官。近年来的畸形儿出生率和儿童的自血病增多,心脏起搏器佩戴者的死亡率增加,电磁辐射难逃其咎。
三、计算机辐射的主要来源
虽然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但幸运的是,除显示器之外,这些配件都是被装在具有电磁屏蔽能力的机箱里面,阻挡了大部分电磁辐射。所以,我们通常受到的辐射一方面来自显示器,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主机。倘若显示器在电磁屏蔽技术方面不够严谨,那么用户可能一周5天、每天8小时都会受到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显而易见。而机箱同样如此,设计不良的产品往往台发生电磁辐射泄漏,如果机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太近,外泄的电磁辐射同样会影响到用户健康。
上述表明,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显示器和主机。其中显示器又分为CRT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LC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CRT显示器是计算机中最严重的辐射源。CRT显示器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实现画面显示,对外发射电子本身就会产生严重的电磁辐射,尽管厚厚的含铅玻璃屏幕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辐射,但仍然有不少电子穿透阻隔层而直接照射到使用者。所以,如何削弱这部分辐射至关重要。
按照物理学的定义,来自CRT显示器的辐射伤害主要可分为光辐射、低能x射线、无线电场、静电场和低频电磁场。其中光辐射为电子枪打在屏幕背后荧光层而发出的可见光和少量紫外线,只有少量的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危害。X射线由电子束碰撞阴极射线管的内部前屏所产生,但因为能量极低,其辐射程度也可忽略不计。无线电场主要从CRT的控制电路部分发出,强度非常弱,经过短距离后基本上就衰减到零。静电场则是从CRT电子枪内部的加速电场所产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会让屏幕吸附灰尘。而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损害最严重的应该是低频电磁场,它主要由显示器的电源部分(高压包)和垂直/水平扫描电场所产生,电磁场频率在5Hz~400kHz之间。
LCD电磁辐射相对低很多。从原理上说,LCD显示器以液晶材料作为光线通过的开关来控制光线照射屏幕,进而获得画面输出。而这个过程并没有涉及紫外线、静电场、高压电源等容易产生辐射的部件,因此从这个方面考虑可以说LCD正面几乎是零辐射。另外,LCD和CRT显示器一样,机内同样需要一个高压电源,只是电源驱动的并不是电子枪,而是LCD背光模组中的冷阴极荧光管。此种荧光灯管其实和我们常见的日光灯一样,都需要较高的电压才能驱动,只是点亮之后电压会迅速回落到较低的水平。因此,LCD的电源只需要维持一定时间的高压状态(可达到l000V),然后转为常压甚至低压状态,而不必像CRT显示器的高压包一样始终得保持高电压状态。因此相对而言,LCD显示器电源部分对外辐射的低频电磁波会比CRT要弱很多,加上LCD的摆放位置往往贴近墙面.所以不会背对着人体,这种辐射对人的影响可减弱到零。
显示器之外,第二辐射源就是主机。众所周知,金属机箱对电磁辐射可起着屏蔽的作用,但不同材料,不同设计、不同工艺的机箱的防辐射能力并不相同,如果设计不良,主机外泄的电磁辐射仍可能超标。
首先,机箱的材料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机箱都是使用镀锌铜板,它可起到良好的屏蔽效果。不少高档机箱采用更轻的铝合金材料,同样具有良好的防辐射能力。材料仅是防辐射要求的基本方面,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机箱制造工艺,只有模具精细,制造工艺好的机箱才会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机箱面板、前置接口,后侧挡板及其他所有存在任何接缝的地方,劣质机箱与优质机箱在这方面差异甚大,前者的接缝处通常很不严密,设计、制造过程中都没通过辐射实验室进行严格检测、电磁辐射外泄情况严重。尤其是在前置接口方面,电磁辐射很容易就直接影响到用户。而优质机箱在这些细节都比较严谨,基本不存在接缝不够密合的问题,样品制造出来后都必项在电磁实验室中测量辐射是否达标,选标之后方可进行大批量制造。此外,不少机箱为了制造方便都采用双面喷漆,但内部表面如果被喷漆的话,机箱板就无法直接吸收电磁坡,电磁波会出现四处散射的情况。倘若在机箱接缝处不够严密就很容易因电磁波散射而造成泄漏现象。相较之下,外表面喷漆、内部镀锌的做法更值得提倡。钢板内表面所镀的锌(防氧化需要)同样也是金属,电磁波射到表面后可以被有效屏蔽而不会出现散射现象,这对机箱整体的电磁辐射屏蔽是很有利的——从健康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多花点预算购买品质优良的机箱还是值得提倡的。:
因此,对于广大计算机用户来说,选择LCD显示器,购买选材合理、设计优秀、屏蔽良好的机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计算机用户免于受到过度的电磁辐射危害。除了在购买时选择符合电磁辐射标准的计算机外,还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①平时饮食应选择富含维生素类的食品,以降低辐射的危害②有必要选用防护产品,如防护屏、护目镜、防磁帖防护服等③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应注意间隔与调剂,孕妇操作计算机一天不宜超过2h。④人体与计算机,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室内办公和家用电器的设置不宜过密,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
四、结语
随着计算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给现代人的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应该注意到,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如何有效地防止和降低计算机对人身健康的威胁,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所应该关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显示器和主机,选择LCD显示器和具有良好防辐射效果的机箱是防止用户免于过度电磁辐射的关键。另外加强维生素的摄入,选择防护用具,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计算机也是重要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胡焱弟,白志鹏等。大学生受电脑电磁辐射的研究。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3).37~41.
[2]刘英杰。电磁辐射与劳动保护。水利电力劳动保护。2002.(1).17~18.26.
[3]吴忠智。关于电源污染及电磁辐射的探讨。电工技术杂志。2001.(11).30~31.
[4]张剑。关注健康——从设计的角度看待电磁辐射。微型计算机。2003.(23).112~118.
[5]张家超。计算机机房工作环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连云港职业大学学报。1996.9(2).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