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小学六年级数学不仅是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总结回顾,而且也是由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数学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初中数学过渡的重要阶段。小学六年级数学的难度相比于小学低年级数学而言猛然提升了一个层次。因此,部分教师觉得六年级数学难教,部分学生觉得六年级数学难学。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部分教师之所以觉得六年级数学难教,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部分学生之所以觉得六年级数学难学,也是因为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当。那么,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究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呢?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下面笔者将在借鉴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A上,结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小学六年级数学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趣味教学法――提升成绩的触发点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高效学习的不竭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学习效率自然而然也会节节攀升。在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采取趣味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中的“分数乘整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视频,视频的最后向学生提出了一道数学问题,即分数乘整数的数学问题……教师在立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心智水平,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教学方法趣味化。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会逐步提升。由此可见,趣味教学法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触发点。
二、归类教学法――梳理知识的出发点
分门别类地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当学生将学过的各种知识分门别类地梳理之后,他们就会在脑海当中形成一套自己建构的知识体系。学生分门别类地建构知识体系进行学习,他们的学习效率毫无疑问也会步步提升。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新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对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类、梳理。仍然以教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的时候,可以有效利用归类教学法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归类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已经对整数乘法的意义非常清楚了,所以通过归类学生就会更加透彻地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以新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让学生学会了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学习方法,并实现了温故而知新之目的。由此可见,归类教学法是教会学生梳理知识的出发点。
三、分层教学法――培优转差的着力点
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是培优转差的主要方式。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情,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能有效提升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步实现培优转差的目标。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情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要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稳步实现培优转差的美好初衷。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以往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专项测试、批阅学生的作业以及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师在详细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学情之后,再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够有所收获。教师为了完成分层教学目标,必须设计相应的分层练习题目和分层课堂作业以及家庭作业等。教师以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基础,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据,对学生实施了富有成效的分层教学。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法是培优转差的着力点。
综上所述,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趣味教学法,让趣味教学法成为提升学习成绩的触发点。教师要立足新的教学内容,采取归类教学法总结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让归类教学法成为梳理知识的出发点。教师要全面了解实际学情,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分层教学法,让分层教学法成为培优转差的着力点。当然,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远远不止这些,比如还有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总而言之,教师要让合理的教学方法成为连接形象的小学数学和抽象的初中数学的纽带。
参考文献:
[1]江智敏。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优化建议浅述[J].新课程,2016(5).
关键词:小数数学;教学效率;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这时期小学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升入初中后对于新增物理、化学学科的学习,所以在小学阶段学好数学很关键。在小学六年级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小学六年级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时间紧迫性的时期了,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我们要讲的重点在哪里,从而做到对要学习的知识点了然于心。在六年级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完成关于本年级的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把小学阶段所学到的知识点重新梳理一下,弥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再者,我们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一种对待学习、生活良好的习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数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还有知识点都要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实践、探索。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转变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体积》这课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道具,进行一个小小的动手实验过程,让学生分别向这两个道具里倒沙子,再从一个道具往另一个里面倒,看看最后谁的沙子多?这样做的结果会让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有个充分的认识,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把课程推向高潮,接着教师再进行深入的讲解,这样学生就更加有利于深入吸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转变教学方式,注重效率提升
多媒体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是适应小学数学教学的产物。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天性就是好动和爱玩,尤其是处在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在从小学到初中的跨越阶段,每个人都有想要表现的机会,如果我们教师只顾一味地讲解式地对小学生讲,他们是不会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对于学生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所以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让学生热爱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动漫性、直观性、可操作性以及重复性等众多优点加入问题式的教学模式,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动画,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正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让枯燥的数学形式转化成立体的事物,使学生尽可能的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有更强的教学效果,可以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枯燥,还有一些疑难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感受到教学的理论知识,轻松理解教学难点。比如,我们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个基本的认识,然后展示各种用这些图形制造出来的事物,接着教师就可以进行提问:“还有什么事物里面有长方体和正方体?例如,我们的教室里面有什么是长方体,有什么是正方体?”这样学生就会被吸引住,学习情绪也会高涨,学生也会抢着去回答问题,让学生注意留意我们的生活,这样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改变原来的教师从头到脚一直在讲,学生从始至终一直在听,但是学习效率却不是很高的局面,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多情境教学法。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对具有故事情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各种小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简单的增加一些生活联系亦或是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问题的形式来进行设计,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里面就曾提到:“要让学生初步地认识数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情境模式的时候可以多采用问题法。例如,在《自行车里的数学》这堂课中,我们就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去告诉学生学习数学的用途,在这堂课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我们的自行车里到底有多少奥秘在里面,然后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神奇和伟大之处。
三、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前面的知识遗忘了很多以至于综合运用能力很差。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帮助学生达成一种完整的数学体系,使学生对于前面的知识可以有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过程中,必须要知道学生的复习的重点、难点所在,针对学生的弱点设计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例如,在《乘除法》这块,无论是一位数的还是多位数都要进行整体的复习,让学生对于乘除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乘除法;另外,在学生复习过程中是需要不断的拓展和延伸知识面的,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我们在复习阶段可以利用小组学习法,有什么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去解决,首先我们要注意在分组时要参照学生的意愿及学生自律能力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进行合理的分组,一个小组中要有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都有,这样才能起到带动作用,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从这种讨论学习中受益。我们还可以安排一个小组组长在教师安排的讨论过程中起着管理作用,在平常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组织大家进行讨论、研究。小组的确立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交流学习经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的数学教学尤其是六年级这个关键时期,教师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谭世禄。浅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教学研究,2013(44).
[2]白焕平。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J].教师观点,2013(08).
[关键词] 四六级考试 反拨效应 消极
一、引言
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别于2007年1月和当年的6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目的是为了更客观准确地测试和提高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考试程序发生了变化,考试内容包括听力、阅读、写作、综合测试四个部分,题量加大,对速度的要求更高,体现了对听力、语境和综合测试的重视。国内有大量论文涉及改革后CET的测试,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反拨作用,人们针对作文和阅读等题型做了大量的分析与研究,针对各种题型也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只有为数不多的深入谈及它的消极反拨效应。本文先论述了CET的社会影响、反拨效应理论内容和改革后CET的积极反拨效应,最后从报道分数意义不明确和写作两个方面来重点阐述它的消极反拨效应,希望能够进一步充实反拨效应理论研究,更好地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
二、反拨效应理论和CET的积极反拨效应
Bailey.K.M(1996)指出,测试会影响学习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理解和态度,而这种理解和态度又会反过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成效。这种测试对教与学的影响在教育界即被成为反拨效应(washback或backwash)。Hamp-Lyons(2004)认为反拨效应“这个术语用于普通教育、语言教育和语言测试中,用来解释一种产生测试、教学和学习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反拨效应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Hughes的“PPP模式”,即参与者――过程――结果。“参与者”指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材编写人员和出版商,认为他们对工作的认识和态度可能会受到测试的影响;“过程”包括参与者所进行的对学习过程产生作用的所有活动,如材料编写、大纲设计、教学教法的调整、学习方法与考试策略的应用等;“结果”指学习到的东西和学习的质量,如知识技能、流利程度等(Bailey,1996:262)。辜向东(2007)创建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研究的4P基本模型:participants-perceptions―processes-products(参与者――认识――过程――产出)。这里的认识部分为考试参与者对考试的和反拨效应的认识,但在提出的参与者中,只包括了高等院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由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标准化考试,在学校或在社会都具有广泛影响,因此我认为它的参与者应该不止以上三类人群,还应该包括教育部门,四六级考试组织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等等。
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对我们大学的英语教学和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听力部分占到了35%,材料的内容选自讲座、电台等节目更具真实性。阅读理解分值有所下降,篇章词汇理解和快速阅读是新题型,强调读写忽视听说的问题有所改善。主观题除了听写单词和句子外,还有改错、翻译和写作,其比例也逐渐增加,更加注重学生输出,交流信息的目的被突出。全国范围内的机考也呼之欲出,届时对学生全方位的考核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三、消极的反拨效应
改革后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反拨效应,但同时也应对其消极反拨效应给予足够重视。辜向东(2007)提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消极反拨效应主要是考试使用者对该考试的误用造成的,而非考试本身。虽然根据教育部的文件,学生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并不是强制要求,但由于考试本身的重要性和社会影响力,考生、学校和社会等都对考试投入了大量的关注度,最突出的就是以前许多学校把四六级考试与学位证和毕业证挂钩,改革后虽然未设及格线,学校和单位也会参考某个指标把它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尺,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片面地在提高过级率上煞费苦心。他们重语言的输入,忽视语言的输出,甚至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搞题海战术,还有学生为了过级采用不正当手法铤而走险等等。另外在考试内容方面,题目在信度、效度和题型设置上还存在某些问题,常常为了信度而削弱效度,如采用大量的多选的题诱导学生猜答案(刘润清1991),即使是改革后客观题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在分值上依然占70%。其中最主要的消极反拨效应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报道分数意义不明确
改革后的CET最大的不同之处之一在于实行了新的分数播报方式,满分由之前100分改为了710分,且不设及格分,只发放成绩单而不发放合格证。考试的原始分即初分,要经过加权和等值的处理。
播报分数=(X-Xm)SD×70+500
(Xm是所有考生的平均分,SD为常模标准差,均值为500、标准差为70,常模群体由全国若干所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组成)
根据对应的图表,学生和老师可以看出播报分数在常模群体中所处的百分位置。有调查显示,相当部分学生表示对分数报道意义不明确(侯新民,王伟力2008)。以色列语言测试专家B.SPLASHY说:“语言测试同所有的测试一样,首要任务就是明确考试的目的。”CET4考试的分数当然应该为考试目的服务,而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而在教学中,发挥最大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如果对考试分数的理解有偏差,那么将大大降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有人认为在成绩报告单上有每项成绩的分数,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也会提供分数的解释,这样利于教师和学生有的放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张海燕2009),但是每个单项成绩也是经过处理后的常模正态分数,高校中依然有大量的老师和学生不清楚分数的意义。如果报告单里能够把初分与常模分数一起公布,学生既可以以最直观的方式看到自己每个题目的正确率,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全国考试中的百分比排名,这样才利于学生对考试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逐一突破。如我们标榜项目反映理论(IRT)构建更科学,概念和理论推理更加严谨,但是由于它的晦涩难懂,实际应用中有相当难度,不利于大面积使用。真分数理论虽然在理论和实际使用中还存在缺点,但由于其易于理解,操作相对简单,在研究中的使用依然占主导地位(杨静2006)。这说明在大众中推行一种运行模式一定要考虑到它的接受程度。
2.写作题目设置
在新旧题型的比较上,只有完形填空和写作没有任何变动,这说明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一直以来都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里不容忽视的,对大学生的写作要求为学生要在规定的30分钟内写出120字左右的文章。新CET写作部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为思想内容表达切题,清楚确切,连贯比较自然,少量不会妨碍理解的语言错误。写作的题目多是社会热点问题,丰富的体裁和内容避免了学生无话可说的尴尬问题。但是针对近几年的作文题目来看,正因为贴近生活,学生比较熟悉,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分析,想要说的话太多,导致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整和清楚表达。且话题多为议论文,题目和提纲分别用英文和中文给出,提纲的内容规定了文章的段落和写作思路,当然也就限制了学生发挥,因而产生消极的反拨效应。另外,提纲式的要求通常在写作中会采用总分式的阐述法,也为学生用消极的句型模版来应对考试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CET是全国性考试,为了保证客观和公正性,不得不采用大量的客观题提高信度,命题者之所以用这样的写作模式是充分考虑到了在考试大纲中,作文题作为主观考试题的信度,但是单纯为了信度而牺牲效度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众所周知,写作是衡量一个人语言水平最好的手段,这样的八股式作文不仅会抑制学生的写作激情和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上的提高。以2009年12月的CET4作文为例,考试时间30分钟,字数不少于120:
Creating a Green Campus
(1)建设绿色校园十分重要
(2)绿色校园不仅是指绿色的环境……
(3)为了建设绿色校园,我们应该……
篇幅上,作文要求的字数虽然是不少于120个字,但是在有限的30分钟内和在规定的作文用纸上,写出长篇大论来是不大可能的;结构上,作文提纲规定了文章肯定只能是三段式,并且内容必须按照给出的中文中心句来展开,如第一段肯定是结合当前社会的背景,免不了给背范文、背万能套句的学生提供机会,许多老师教授的也是固定的Introduction-Development-Conclusion三段模式;写作内容上,这个题目太大,即使是300字也难以把问题充分阐述,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多平淡无奇。
3.评分标准
不管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CET作文评分标准都是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从语法、内容和连贯性上来评判,而不是从语言点的错误数目来扣分。“阅卷人是在一读而且只能是在一读的基础上打印象分”(朱正才,杨慧中2005),即评分采取的是印象分评分制,只要文章切题,表达思想清楚,少量重大语法的错误,基本连贯,就可以被划入中间档。此外很多因素都可影响主观判断,如书写、文章整洁度,单个用词等。要想从中间档跳到高分档绝非易事,要求只有少量语法错误,文字连贯,这需要学生做大量的写作练习,熟练掌握语法,有5000以上单词量。作文分数难以提高,但是达到中间水平却不难。为了通过CET4,多数学生集中精力做大量模拟题,使自己熟悉应试策略与解题思路。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不会将大量功夫用到成效不定的写作训练上,而在较直观的可量化差距上作更大投入,于是出现了听力、阅读等均有提高而作文能力明显滞后的现象(简庆闽2000),写作分数一直在6~7分徘徊(潘钧1999)。
王初明,牛瑞英和郑小湘提出通过调节作文长度要求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良好的效果,马桂花等人也在统计研究中提出,词汇变化和词汇密度只与高水平受试的写作质量呈强正相关性。因此,建议适当增加CET4写作的时间和字数,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实际应用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任何一种测试都会产生积极反拨效应和消极反拨效应,因此我们在理论和实证方面研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目的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积极反拨效应,同时削弱消极反驳效应,从而不断对测试方式,测试要求进行改革,最终达到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Bailey K.M.“Working for Washback: 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ing”[J].Language Testing,1996,(3).
[2]Hamp-Lyons,L.Washback,Impact, Concerns[J].Language Testing, 2004,(14).
[3]辜向东。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7(4):119-125.
[4]黄大勇,杨柄均。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4):288-293.
[5]侯新民,王伟力。大学生对新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的态度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3).
[6]简庆闽,陆建平。关于大学英语考试写作部分评分标准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19-224.
[7]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1991.
[8]马桂花,石永珍。词汇丰富性与英语写作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6,(3).
[9]潘钧。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8).
[10]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学促学2: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实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11]向大庆。浅谈大学英语考试应对的方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122-123.
[12]杨静。三种教育与心理测量理论的比较研究[J].中国考试,2006,(6).
[13]姚雪梅。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作文考试的反驳效应[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Copyright (C) 记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