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论文(最新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计算机信息论文(最新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信息技术发展的论文 篇1

【摘要】

当前信息处理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社会活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处理至关重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决定着信息处理工作的效率。本文对计算机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深入探讨了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在这一时期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形成了高技术领域和高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技术等。在以上成就之中,以电子信息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最大。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揭开了信息经济时代的序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类的发展与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密不可分。当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并在信息技术在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促进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1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可以用高、广、快三个词进行概括,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向“高”度发展

计算机性发展趋势的“高”主要包括两个内容:①指性能越来越高,主频频率不断提高是其主要表现。20世纪90年代,集成电路集成度已超过100万门,集成电路开始进入特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随着RISC技术的成熟和普遍应用,CPU性能剧烈增长。有关统计数据显示,80年代CPU性能年增长率仅35%,而到90年代CPU性能年增长率达到60%。特别是近年来,CPU的发展更为迅速,如AMD发布的FX9590八核处理器,主频已经达到5GHz。②指计算机整体性能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数值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辅助设计、智能模拟等能力不断提高是其主要表现。以我国研制的神威蓝光超级计算机为例,其拥有14.3万核CPU,存储容量高达200万GB,最高带宽达到69.6TB/s,每秒峰值运算达1.07千万亿次。

1.2向“广”度发展

计算机向“广”度发展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向各个领域渗透上。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作为新技术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当前,计算机与手机的结合,使其应用范围更为广阔,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有观点认为,未来计算机的价格可能会向纸张一样偏移,并且将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普通品。

1.3向“深”度发展

计算机向“深”度发展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智能化发展上。互联网上的信息浩瀚,如何在这些浩瀚的信息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即是要将互联网浩瀚的信息进行分类,优化人机界面,最有效的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目前,与人类思维方式相比,计算机“思维”的方式还较为低下。人类同计算机打交道主要通过语言、手势等方式,对于一般人而言,计算机应用难度仍然不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普通百姓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进一步扩大,这对计算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正进一步向智能化的道路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计算机世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说是计算机向“深”度发展的典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智能化亦将飞速发展。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对于管理和处理信息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都注意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致力本国信息化建设。

2.1高速、大容量

在信息技术中,微电子技术与软件技术是其核心。当前集成电路的发展突飞猛进,不论是集成度、运算能力还是性能价格都在呈几何级数增长,有研究显示,集成电路的发展每年翻一倍,这带动了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每个芯片上的元件都达到了上亿的数量,构成了系统级芯片(SOC),整机与元器件之间的界限正在不断模糊,这使信息设备的功能大大提高,整机的质量不断变轻,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软件技术也正在以计算机为中心向网络为中心转变,特别是当前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的联系更为密切,芯片正在变为“固化”的软件,软件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可以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硬件软化”的趋势愈发显著,典型的如“软件无线电”、“软交换”等。另外,嵌入在硬件中的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软件也使软件逐渐突破了传统的计算机领域,加速了工业产品和民用产品的智能化,软件技术在推进信息化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2综合化

当前网络技术发展另一个趋势就是三网融合与宽带化。三网分别是计算机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融合是指在数字化的基础上三网的技术走向和业务内容一致化,即电话网、有线电视网都应向互联网靠拢,三网融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计算机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合为一体。在三网融合中,IP协议和分组交换技术是基本特征。三网融合要求要重视业务变革,即由单向传输发展转变为以多媒体数据业务为主的交互式发展。三网融合势必会打破原有行业界限,促进产业重组和政策调整。

2.3个人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平板电脑、手机以及其它智能设备数量的不断增长,互联网上数据流量,尤其是多媒体信息的增加,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大带宽势在必行。在广域网和城域网方面,全光网络技术兴起并迅速发展,典型的如以密集型光波复用(DWDM)技术,已经深入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人预测,到2016年,平均固定宽带速度至少会比目前宽带速度提升四倍,而且美妙通过互联网传输的视频将达到100万min以上。并且建立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之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推动着信息个人化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也是一个趋势。一方面家用电气和个人信息设备如电视机、手机等都在向网络终端设备方向发展,网络终端设备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往以计算机上网为主的局面被打破,进一步满足了个人的需求。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网上娱乐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日益成熟,对使用者的要求不断降低,特别是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以互联网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信息技术日益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亦催生了新的网络经济。

3结语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技术,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在未来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将会进一步普及,人类亦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未来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亦非信息产业莫属。

参考文献

[1]胡文海。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煤炭技术,2013,06:220~221.

[2]薛军峰。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157.

[3]王剑波。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3:197.

[4]杨雄。概述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9:185.

[5]潘翔伟,张晓红。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探析和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2:107.

[6]喻涛。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J]。通讯世界,2015,05:28.

[7]徐朋爱。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4,12:3~4.

作者:胡凯伦 单位: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

如何写信息技术的论文 篇2

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计算机软硬件的日常维护及管理;

2、负责公司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域名、后台数据、邮箱的管理;

3、优化网络系统,规划调整设备配置,完成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的配置施工,参与服务器与应用系统的管理,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4、负责it机房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运维,包括数据备份、运行监控、故障诊断等;

5、熟悉常规办公设备(打印机、电脑、传真、电话)安装及日常维护,技术档案维护。

任职要求:

1、本科以上学历,计算机相关专业优先;

2、二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熟悉windows各类软硬件故障排除;

3、熟悉服务器、网络设备、pc、外设、移动设备的维护;

4、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有较强的查询问题,处理问题能力;

5、工作严谨、有耐心、具备团队意识、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计算机信息论文 篇3

通过分析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本科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现状,各大高校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重视不断的提升,以及适应社会现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调整,逐渐提出并完善基于社会市场需求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围绕市场需求,将明确专业就业方向作为研究重点,充分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育体系,创新调整与时俱进灵活多变的教学计划,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引言

一、研究背景

1999年全国高效第一次大规模扩招无疑是教育界的一次重要转折,自此之后,直到现在,高校毕业生可以说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倍的剧增,大批量的人才涌入就业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人才的饱和,大学生就业困难成为一个受人瞩目的社会问题。现在的中国处在的是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所以对于计算机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也是及其需求的。但是根据数据统计,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就业率偏低,根本矛盾在于我国现有高校所培养的信息管理人才不能适应当今市场以及社会的需求,也不能满足我国信息化建设和IT行业的发展需求。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仍是偏重于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理论化培养,将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理论依据作为教学重点,却忽视了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与IT行业的发展现状。所以,我国目前所培养的信息管理人才仍停留在高层次的科研人才,而不是能够适应我国发展现状的实际操作型人才。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基于市场需求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对于信息管理人才就业现状分析

在信息经济与科技占据主导的当今社会,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应该大规模的扩大了信息管理人才的就业市场。各级各类软件公司、党政机关、网络公司和事业单位中的信息化部门,再如正在发展中的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学校对于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都是求贤若渴的。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从企业到国家机关,从中央到地方,各个部门、系统都逐渐适应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都急需大量的计算机方面人才。但是现在除了各大高等院校在培养计算机人才外,大批量的计算机类高职高专、中专学校以及社会上大大小小的计算机长期、短期培训机构也在不断的向社会输送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所以导致了超饱和的人才在分割着计算机人才市场这一块蛋糕,使得原本急需人才变为人才饱和,也就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

三、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之所以出现计算机人才就业难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院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且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大同小异,很少会有各自的创新与特色,放眼全国范围的高校,仍然是局限于专业名称类型,教学框架雷同,甚至在一些院校的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都是完全一致的。教学模式也是局限在“理论教学+上机操作”这一古板教学模式。而且我国现有高校的师资系统也略显老化与传统, 教学方式雷同、古板、知识陈旧是很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于计算机毕业生的调查,所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在他们进入社会后,很快就会发现学校所传授的知识是与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脱节的。所以,各个高校应当根据社会现状与需求,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围绕社会需求这一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四、基于社会需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基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各大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遵循育人为先,科学与人文教育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重点加大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后,着重提高学生的研究动手能力。2.课程体系方面的调整在于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取而代之的是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学生个性培养为三大主要框架。3.在理论教学模块,也就是专业课程模块要以学生的就业意向为导向,适当的降低必修课和专业课的比重,可以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与之匹配的选修课。4.在实践教学模块,除了给学生提供每门课程的教学辅助实验外,应在此基础在开设综合课程设计和专业技能实训两大环节做以巩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5.为了锻炼学生的应用性,各大院校也可在学校范围内多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帮助和参与下提升当代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6.采取多与信息化产业或企业合作的模式,多将在校大学生输送到企业、社会进行锻炼。建立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更新完善师资系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立项工作和专业理论研究,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结语:基于市场需求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可以说是依赖于多方面因素的,无论是院校管理、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师资力量、硬件水平、实训基地等方面都应当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的进行完善和改革。另外,由于为了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趋势,计算机专业的快速发展与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各大高校也应在专业方向和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方面做出个性化的改革,不能从众也不能过于大众化,这个问题也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培养与之匹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网络论文 篇4

【摘要】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目前发展十分迅速的重要科技,给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但是科技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很多的网络安全新威胁也出现了,给我国的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带来了不便。所以本文就针对现在网络安全新威胁下的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防护工作进行分析,促进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发展。

【关键词】

新威胁;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防护

当期我国的经济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我国的电力信息网络系统也逐渐完善,这些都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但是现在的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很多的新威胁也相继出现,给电力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带来隐患,影响电力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1、当前电力信息网络面临的新威胁

1.1账户信息泄漏

当前电力信息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账户信息的泄漏问题是十分常见的问题,账户信息的泄漏会对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带来威胁,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账户信息泄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对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进行足够的重视,对于账户信息的保护不到位,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会存在无意间泄漏账户信息的情况,使得不法分子趁机入侵系统;亦或者是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对于细节的处理不当,管理工作中存在漏洞,使得系统的安全性能降低,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1.2系统漏洞

系统漏洞问题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以来,人们始终无法避免的问题,网络系统是由人们编写的,而人们思维上的漏洞或者疏忽就会给系统造成安全漏洞,现在的网络系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系统安全漏洞。有的漏洞是因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考量,忽视了系统中的细节,考虑问题过于片面,导致了后期使用过程中受到入侵,一旦出现了该问题,就会给整个电力信息网络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会造成系统的瘫痪,而很多的不法分子会利用漏洞进行信息盗窃等,造成用户的'信息泄露。

1.3设备自身的安全隐患

设备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影响电力信息网络系统运行的重要问题,在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一些设备的故障是难以避免的,如果某些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或者故障,而相关的工作人员还没有对其进行技及时的维修,这就会给电力系统股的安全运行带来危害。

2、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2.1网络防火墙

当前的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方式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建设网络防火墙,防火墙能够防止网络受到外部的入侵,从而避免了外部网络的不明访问。防火墙技术的本质是进行访问控制,在网络的边界建立起一个监控系统,对内网和外网进行隔离,对外网的一些可疑操作和访问进行拦截,从而防止来自外部的非法入侵。防火墙主要由路由器、主机和软件构成,通过包过滤技术来对网络进行保护,防止网络受到外部攻击,其代理技术和应用层网关还可以通过中转的方式,对网络用户的访问进行控制,决定用户的访问操作能否实现,从而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2.2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技术是现在网络运行中比较常用的技术,通过该技术能够防止互联网系统受到病毒的入侵和破坏,为用户提供更加健康的网络环境。当前的互联网病毒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网络病毒会对网络的目录、文件以及相关的核心数据造成破坏,影响网络系统的健康运行,而通过防病毒技术能够最大程度的防止病毒的入侵,对于网络系统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病毒威胁,并对其进行隔离和处理,防止病毒传给整个网络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2.3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是现在互联网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应用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访问互联网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避免非法用户对互联网进行资源访问,从而保证了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在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中,主要通过了网络密钥和签名进行,对传输的信息数据进行转换和加密,在实习数据的浏览过程中,需要对访问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对密文进行解密,生成特征数据,从而保护数据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结束语:电力信息网络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有重要影响,也影响着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在当前网络安全隐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必须要加强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尉冀超。对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分析[J].大众用电,2017(S1):172-175.

[2]张静宜。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防护及措施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2):221.

[3]李祝红,杜炳,赵灿明,冯绍兴。电力信息网络在安全新威胁下的防护思考[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07):192-193.

计算机信息论文 篇5

【摘要】计算机工程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信息的全球化,多样化,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无不受到计算机工程网络技术的影响。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网络通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

1定义

电子信息工程一门运用计算机工程技术对信息进行获取和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软件的开发、集成、利用等。电子信息工程为多个学科领域提供了技术基础。电子信息专业包含很多方面,其中包括通信技术专业,电子技术专业等等。电子信息专业旨在培养精通电子技术方法,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工程操作能力,精通电子控制、智能控制,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性人才。

2研究方向

2.1通信与信号处理

通信与信号处理主要内容是信号的发射和信号的种类以及信号的运用,主要技术有在数字通信过程中对系统的模拟,信号的分析调节等等,其中运用到多种技术,比如信号的检测,信号的压缩,以及低频高频技术等等。只要研究领域有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以及WLAN的组成及技术开发。

2.2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号与信息处理是以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为研究通信信息过程中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而生成的一门专业技术,主要运用领域有移动通信、宽带连接等方面。目前,我国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方向主要在无线通信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运用,比如通信信号的分离,信道识别,信号均衡,多载波的调节等等方面。

2.3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主要内容是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结构构成,分析性能,测试电路和系统的功能等等,她在电子信息专业这门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连接着信息和通信工程与电子技术与科学两门学科,它也是信号与系统处理,物理,电路,计算机工程等学科知识的一个基础知识。电路与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的处理,电路的设计,电路故障的判断,图像的处理,智能化设计等等。

3计算机工程网络技术的运用

计算机工程网络技术就是一项把计算机工程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技术,两者结合起来既可以发挥计算机工程的优势,又能发挥通信技术的优势,计算机工程网络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工程网络的控制作用对通信技术中的信息处理,资源共享进行控制,提高了在通信技术中的信息处理过程的速度和效率,也夹青了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利用率。

3.1协同工作

计算机工程网络的协同工作指计算机工程之间或者计算机工程使用者之间可以相互协作,相互合作进行工作,计算机工程网络的协同工作提高了计算机工程工作的速度和效率,系统可以把一项工作分配给多个计算机工程来完成,这样就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效率,协同作用也促进了计算机工程使用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增进感情,当一台计算机工程的任务太大事,其他的计算机工程可以帮忙分担,这样可以很好地增强了各个计算机工程之间工作和协作的可用性及可靠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计算机工程网络的可用性。

3.2资源共享

因在计算机工程网络技术中各台计算机工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对外封闭的,所以各台计算机工程之间的资源是可以相互利用的,计算机工程之间可以互相发送所需要的资源文件,实现共享,计算机工程网络的资源共享主要包括信息共享,数据共享,软件共享以及硬件共享等等,其主要表现为数据库资源、计算机工程软件资源和计算机工程硬件资源方面。

3.3数据通信

计算机工程网络的数据通信功能指的是计算机工程使用者之间或者计算机工程之间的互相通信。计算机工程通信软件在电子信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通信软件的主要任务是传递信息以及接受信息。计算机工程通信技术可以获取卫星通信信号、手机信号等信息,然而这些技术成本高运行周期小,极大降低了技术的运行效率和检测能力。计算机工程通信技术通过射频辨识模块、红外线感应器件、GPS无线通信设备,能够任意的将物品与互联网结合,确保网络信息快速准确传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足不出户进行网上购物、缴费、娱乐,使人们生活更加便利,弥补距离上的不便,同时,计算机工程通信技术也促进了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交流,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以上都是伴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工程在通信方面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4计算机工程对数据采集与处理

4.1数据采集技术分析

已有资料表明,多路数据采集系统一般由CPU模板、数据采集模板、数据输出模板、时钟模板、液晶显示模板、CAN总线模板、电源模板组成。主要设计了模拟量采集接口电路、通讯模块接口电路、CPU外围电路。单片机系统采集的信号主要包括有模拟电压信号等等。模拟信号的采集在计算机工程数据采集中是最常用的,模拟信号处理过程也非常复杂的。随着计算机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数据采集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它渗透进工业、地质、医疗器械、通讯、遥感等领域,为获取信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可以实现数据的采集、记录、监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4.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对数据进行收集、保存、检查、加工、变换和传输。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从大量的、毫无规律的、难以理解的众多数据总和中抽取并推导出有特点价值和作用功能的遗嘱或多组数据。数据处理是系统工程和自动控制的基本环节。数据处理需要有特点的软件来执行,其中主要的数据处理软件有:各种编程性语言,比如C语言,C++,MFC等等,管理数据的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以及各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软件包。当然还要保证数据安全可靠,所以还需有一整套数据安全保密的技术。

4.3计算机工程对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应用

数据输入实际上是数据在进行被处理之前进入系统的一种操作方式,它实质上起到了连接作用,即将信息系统连接到用户领域中,精确的输入数据可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设计数据或资料的计算机工程主要处理方法:数据表格的数组化、文件化、公式化,线图的离散化、公式化处理。数据库技术有效地管理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数据信息,实现数据的共享,保持程序与数据的独立性,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由数据库管理软件DBMS把所有应用程序中使用的数据汇集起来,按统一的数据模型,以记录为单位存储在数据库中,为各个应用程序提供方便。

5结语

计算机工程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中十分重要。现代信息的流通离不开计算机工程。为了让我们能够在信息化时代中收到更好的教育,计算机工程技术是不可缺少的。掌握好各种运算机制与运行方法,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依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永恒.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学,20xx,6(11):55.

研究生信息素养培养对策探究论文 篇6

摘要:图书馆是高校资源建设的核心,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逐渐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逐步实现科学化的建设模式。在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提下,高校的教育目标逐渐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迈进。本文立足于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信息素养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对策,以突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型人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并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对社会形态发展起到了促进性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成果息息相关。在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这不仅体现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一、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现状

(一)图书馆信息资源获取缺乏准确性和高效性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自主获取是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及核心环节。图书馆信息获取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高校图书馆用户之间的信息检索技能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检索效率大大降低。同时,由于信息检索中的范围过于广泛,导致用户在获取信息资源时不能准确、有效获取,此外大多数用户并不了解文献传递的使用方式,导致信息资源获取缺乏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现存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在滞后性

首先,图书期刊的出版周期相对较长,即使是信息资源更新速度一向很快,也难以实现图书资源的完全优化。其次,数字化资源的全面普及和发展需要昂贵的费用,而在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的用途在于辅助在校学生、教师等人员进行学习和科研。但由于人力资源及经费等问题,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管理建设仍不尽如人意。最后,随着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需求的与日俱增,数字化图书馆理与用户的客观需求形成矛盾,导致图书馆信息在更新方面存在滞后性。

(三)信息服务缺乏专业性和完善性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对学生的查阅方向并无足够的了解,并不明确学生的真实需求,这就导致图书馆理者只能按照传统的思维进行图书馆信息管理,保障数字化图书馆运行的畅通。在此种情况下,图书馆管理者提供的信息与用户所需出现矛盾,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此外,用户获取资源后需要进行反馈,但并不了解反馈的对象,导致公开征集管理经验的渠道难以顺利实施,图书馆则难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应用

(一)发掘现有资源,提升服务质量

1、优化图书馆内文献资源,适当调整藏书结构

随着科技的创新和发展,知识信息时代来临,高校图书馆的藏书体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教育体制变革的大环境下,图书馆的藏书风格更加趋向于文理得当、结构合理,更有利于开展创新教育。在文献收藏方面,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始终坚持思想性、针对性、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选择新方法、新科技的书籍满足广大师生对文献的需求。同时,可通过高品位、高质量的藏书方式,促进院系之间的教学交流和往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加强图书馆内服务工作,创新服务机制

信息化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3],随之产生的数字化图书馆满足了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科研需求。数字化图书馆更趋向于文献载体多样化、检索便捷化、服务自动化,将网络带到图书馆内。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秉承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和工作原则,在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图书馆的服务机制也逐渐创新,服务更加趋于人性化、专业化、合理化。通过加强图书馆馆内服务工作,创新服务机制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适宜创新需求的文献信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相对较为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而此种学习氛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有利于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3、加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由于现阶段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更加趋于多元化和专业化,这则需要馆藏资源中的电子出版物数量不断增加,这对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主任刘国钧先生曾说:“图书馆在教学上所负之使命,即甚重大,故图书馆员之素养,关系至为重要”。可见,强化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教育是构建创新型人才教育的必然要求。首先,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工作理念,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不断深化高校图书馆教育与改革。其次,图书馆内推行岗位轮换制,建立以高校学生为核心的新型服务,强化图书馆服务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最后,满足广大师生对各类文献和信息的需求,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二)强化“第二课堂”功能,营造创新氛围

图书馆与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场所,两者之间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铺设全新的道路。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其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可变性及可塑性相对较强。图书馆不仅可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知识,同时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和缺陷,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素质。此外,图书馆中大量的文献资源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局限,使学生的视野拓宽,更有利于激发其创造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图书馆通过全方位的合理构建,为学生提供了校园内的“第二课堂”。图书馆中的导读工作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对导读工作的重视度,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利用图书馆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针对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不同特征和知识结构模式,开展分阶段的导读计划。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导读教育措施。大一学生主要进行启蒙教育,大二学生进行深化教育,大三学生则需进行社会、工作等实用性导读教育。

三、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民族进步的基石,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科技的竞争和生产力的竞争,究其根本均可视为人才的竞争。而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如何将人才培养与创新相结合成为高校教育中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内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检索的重要场所,也是集信息人才与信息网络为一体的资源集中地。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图书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首先,高校图书馆中具有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优势,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高校图书馆是信息资源中心,在特定领域内,储存资源相对较为完整,可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随着电子资源不断完善和普及,图书馆内的文献信息结构不断完善,文献质量不断提升,使图书馆的第二课堂效应延伸和扩大。在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的21世纪,多媒体技术使高校图书馆向信息素养教育更进一步。高校图书馆内不仅拥有馆内局域网,还可与国际互联,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了新鲜资讯,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其次,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创新能力,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优势。图书馆的建立和完善,为高校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个性化培养的自由空间,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内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前沿思想搜集并整理出来,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科研及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最后,图书馆内收藏的专业期刊、会议论文集以及专题论文均为实效性较强的文献,具有较强的信息资源优势。从某种程度上,图书馆内的资源可为学生提供更快、更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此外,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资源相对较为具体,更易引发学生思考,保障学生的创新活动位于学科前沿。同时,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拓宽学生思维,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不竭动力。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群体,高校图书馆在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应用到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也是责无旁贷。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查询功能、资源提供功能以及网络信息处理功能等多方面优势,充分发挥自身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作用,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信息网络论文 篇7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底层控制网络与企业信息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流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现场总线恰恰是连接企业底层控制网络与企业信息网络的枢纽,通过它可以实现企业管理层对于底层设备的管理和监控,从而实现企业底层控制网络与企业信息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本文对现场总线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该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现场总线;企业信息网络;集成

一、现场总线的概述

现场总线主要是指自动化控制设备和现场仪器仪表之间的数据通讯总线,是企业底层设备通信交换的媒介,它将现场分散的控制设备,用总线连接到一起,实现了集中控制。现场总线要求设备必须具备较高的智能化水平和串行通信功能,目前现场总线的应用大都以大规模的集成化为前提。相对于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现场总线将现场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并且融合了远程监控和设备故障检测功能,它实现了现场设备和企业控制系统网络的连接,将企业信息监控延伸到现场层。

二、现场总线的特点

1、信号的模拟量传输被通信技术所取代

常规系统中,现场设备信号往往通过控制电缆于控制器直接连接,线路复杂,故障频发,企业维护成本高。现场总线的应用,串行的通信电缆代替了控制线,信息量加大的同时使系统结构大大简化。

2、现场仪器智能化

并入现场总线的仪器仪表必须是具有串行通信功能的智能设备,计算机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是现场总线技术的基础。

3、现场总线集成了现场远程监控和设备故障诊断功能

控制器可以从设备获取更多有用信息,实现了设备的远程参数设置、命令发布、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功能。

4、现场总线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企业控制层的延伸

现场设备传统的模拟量信号传输方式,线路复杂,传输的信息量少,系统之间和系统外界的信息交互也十分困难,制约了企业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现场总线的数字化通讯技术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实现了企业信息管理的整体覆盖。

三、企业生产自动化及信息集成

从企业的管理、生产过程和功能出发,CIMS体系结构可简化为工厂级、车间级和现场级三层。现场级和车间级的信息集成和自动化监控是企业自动化总线集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完成了底层设备的直接控制、网络连接、设备状态在线监控和现场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储存,是现场生产任务的直接执行和管理者,确保生产工作的良好完成,并把生产运行数据传达给企业管理层,同时也可进行生产任务和调度命令的下达和执行。可见,现场级和车间级监控及信息集成系统是实现企业生产自动化总线集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四、基于现场总线的企业生产自动化及信息管理的新机遇

1、现场总线促使现场硬件和软件有了新的发展

首先,在控制器上,传统的PLC逐步被通用型的计算机控制器硬件平台所代替,这是兼容性强、可靠性高的工业计算机系统。其次,在系统和系统软件方面,与工业计算机控制相兼容的专业自动化系统和软件产品成为市场主流,软件系统朝着专业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并且现场的传感器、仪表和操作机构由不同的优势厂家生产,与系统配合的契合度更加高。

2、系统开发和应用推广的新契机

以往很多项目的控制系统被很多国外知名厂商通过软硬件捆绑销售的方式所垄断,国内厂商只能占据市场份额很小的一部分。同时,由于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较低,国内厂家在系统增值扩展上也很难有所作为。现场总线的发展,使自动化控制系统走向开放,系统产品也在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不同产品的兼容性和互换性增强了。开放的通用性系统平台,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了更好地发展平台,必然会给国内众多的生产厂家带来机遇和生机。由于国内传感器、操作器和控制器等设备的产品功能日趋完善,产品质量也在提高,同时由于价格优势的存在,国产产品和系统必定更加收到市场的青睐。

五、结论

现场总线绝对不是简单的芯片代替电缆的简单过程,而是计算机技术及其数字化网络通信技术向工厂层的延伸。现场总线是企业底层设备通信技术的革新。现场总线技术使传统的生产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具有传统系统无法比拟的兼容性和开放性优势,在使整个生产过程发生变革的同时,也使控制系统市场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使垄断的格局被打破,给国内更多的企业和制造商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和契机,给中国的自动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生机。

参考文献

[1]邓凯。面向智能化过程的现场异构监控系统集成技术[J].四川兵工学报,2013,34(2):117-120.

[2]侯新叶。基于信息交互总线的配电网多源信息集成与利用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3]宋金。现场总线与工厂底层自动化及信息集成方式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3):138.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