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数学学科论文【精选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认识事物、探索新知的动力。兴趣带有情感色彩,它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对新事物总是充满遐想,总是乐于接受感兴趣的新知识。数学这门学科本身较抽象、单调,不如其他学科那样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传统“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不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渐渐地厌倦数学。因此,课堂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学得更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放在第一位,抓住小学生“好奇”的特性,设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所学内容,积极搞好课堂引入,在课程开始时就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把学生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兴趣保障的环境下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设计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如在学习“分数的认识”时,当学生已认识了1/2、1/3这两个分数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觉得还可能有哪些分数呢?谁来大胆地猜一猜。”学生稍加思考后,就会立即回答:“1/4、1/5、3/4、2/5……”此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的确有这些分数,你能借助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把1/4表示出来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表示的方法多?”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积极思考并操作起来。之后,大家积极展示、争先恐后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说:“我把一个长方形对折再对折,打开后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有的学生说:“我把一个圆形对折两次,打开后也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也是它的1/4。”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兴趣浓厚,而且也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借助旧知迁移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
三、注重练习,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快速提高
(一)多方面练习
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在课堂上好动,在思维方面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持续注意力较差。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多方面进行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旧概念去认识新概念,应用曾经学习过的公式、定律去解决新的问题,通过温故知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练习要有针对性,使学生掌握计算规律
多练虽然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但如果教师只是注重练习数量,有时会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练习也要有针对性。教师要让学生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以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题型,也可以选择大多数学生共同出现的错误题型,还可以用不同题型设计计算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通过不同题型的练习,学生既能提高计算能力,也能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掌握了一些计算题的规律,既能够提高计算准确率、节省计算时间,又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四、重视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
主要是以教师上面讲解、学生下面记背的方式为主,纯粹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学习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与定律,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比较枯燥。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对知识的形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有助于良好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通过这一类的活动,学生既能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能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利用分一分、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发现长方形纸的4分之1有大有小,促进学生进一步主动思考,体会什么是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学会使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就会增强自信心、提高探究能力。
一、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提到阅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读文学著作,其实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但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上学读书”已被“上学听讲”所取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对学生的“读书”却有所忽视。从长远看,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学会阅读自学。
首先是学会阅读教材。数学教科书的每一章节,就是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回答问题。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让学生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完成作业,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重组、超越,教师只充当点拨、修正的角色。
比如,在学习“逻辑联结词”这节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先读书。这一节分四部分内容:命题、逻辑联结词、复合命题和复合命题的判断。我分别请同学来讲解、讨论和总结。学生通过认真读书,认识了教材中有关的数学术语,理解领会了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促进了数学语言的内化。在此基础上,我还进一步鼓励学生归纳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挖掘内涵。教科书中提到自动控制中有“与门电路”和“或门电路”,有学生提出应该存在“非门电路”。我鼓励学生大胆设计这三个电路,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对“或”、“且”、“非”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除了教材之外,可供学生阅读的数学书籍其实很多。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了大量数学史料书籍、数学名人传、数学期刊杂志、世界名题与趣题的简易读本等,供学生课外阅读。这些书籍凝聚了众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及数学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心血,是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阅读的。对于学生而言,要完全理解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但读书的乐趣、良好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往往都蕴涵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知识的增加,随着阅历的丰富,学生会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丰富内涵,这将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面目可憎”,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并受益终生。
二、质疑
孔子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贵有疑”,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意识,首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其次根据具体的内容,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置疑性、探究性或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解决。另一方面,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认真思考了问题。
比如在“集合”的教学中,学生对“空集”的有关问题提出质疑,为什么要“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此时若简单地用“这是规定”来解释,实际上就是一种搪塞,学生是决不会满意的,也失去了一次发展学生思维的良机。因此我放手让学生去争论,并在争论中给予启发、提示。结果,学生联想到许多有关问题。本来用幂的定义看“a0”,它们简直“不是个东西”,但规定了它们的含义后,指数运算法则就适用于更大的范围,数学理论变得更加顺畅、和谐和系统。基于此,空集的有关规定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同样的情况也出现于“平面向量”的教学中,“为什么要规定零向量?为什么要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在后继的学习中,对于“直线的倾斜角”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也有类似的讨论。
三、探究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把教材中阐述的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材料,让学生从中自主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对数函数是运用所学函数知识去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初等函数,而对数的运算法则是学习对数函数、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基础和工具,因而是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实践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对数的运算法则”设计为探究性课题,搞了一次“数学实验”,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计算器,自定M,N的值,自主探究lgM、lgN、lgM+lgN、lgM-lgN、lgMlgN、lgM/lgN、lg(MN)、lg(M/N)、lg(M+N)、NlgM等之间的关系,并要求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请他在探究结束后代表小组做汇报发言,向大家介绍小组的探究历程、交流实验心得、证明数学猜想。实践结果表明,学生们在“数学实验”中不仅兴趣高涨,而且通过计算、观察、归纳,发现了对数的运算性质,体验了数学发现、创造的历程,发展了创新意识,不仅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而且身心和品质也得到发展。正如他们自己所说:要“细心、严谨、耐心求真,勇于猜想,敢于实验。”、“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所获得的知识更有趣,也更牢固。凡事都应认真对待,不能人云亦云,要自己探究个明白才能下结论。”
四、实践
《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注意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再现数学的抽象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提出、构造问题,鼓励学生去猜想、实践,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五、反思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南,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按照学校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立足于课堂教学,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坚持教研教改为基础,抓好过程管理,发挥好教研的先导作用,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走“教研兴教”、“教研兴校”之路,努力开创我校教研工作的良好局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做好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探索工作,整合学校教育资源,转变教育观念,拓宽教学辅助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2、做好课改的准备、指导和服务工作,为教师们的课改工作提供条件。
3、做好已申报课题的研究、相关材料搜集、整理工作和结题参评的准备工作。
4、抓好常规教研工作的督查和管理,主要做好教师教案的审签和检查工作
三、组织措施
(一)加强对全校教研工作的督查和管理。
主任:张敏
教研员:楚开胜、何舟平、陈青兰、常登俊、许宏魁(兼)、陈正虎(兼)、刘昭(兼)、吴天枢(兼)、李海(兼)、何胜山(兼)
(二)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教师队伍的教研教改意识。
(三)在校内组织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开展说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组织课题成员对已申报课题进行讨论,并组织实施。
(五)选学科骨干教师外出参加业务学习培训,交流观摩和各种教学竞赛。
(六)给教研室添购电脑、打印机等与教研密切相关的设备。
(七)进一步落实常规要求,促进教研工作。
(八)激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参加论文的评比,切实加强教师理论和实践的整合。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写出至少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或教学设计典型案例、教育教学随笔,并积极向各级报刊杂志推荐。
四、主要活动活动安排
1.各教研组制订教研计划。
2.做好课题组研究实施工作。
3.组织教师学习研讨《新课程标准》。
4.做好教研常规工作的检查与督促。
5、组织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6、组织个别年级部分学科抽考工作。
7、组织部分年级学科说课。
8、组织部分老师做好期中、期末考试试卷的组织工作。
9、组织青年教师的说教工作。
10、撰写教研工作总结。
五、教研员分工
张敏负责小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教案的检查和申签工作。
常登俊负责小学语文等学科教案的检查和申签工作。
刘昭负责小学数学学科的教案的检查和申签工作。
楚开胜负责中学政,史、地等学科的教案的检查和申签工作。
何舟平负责中学语文学科的教案的检查和申签工作。
陈青兰负责中学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案的检查和申签工作。
陈正虎负责中学数学学科的教案的检查和申签工作。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 毕业论文(设计)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244-01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是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处理、科学计算和应用数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理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新增的数学类专业,我校从2004年开始招收和培养该专业学生。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多数院校尚未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许多教育工作者为提高毕业论文或设计质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获得了不错的效果,见文献[1-3]。
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得不到保障。一般来说,高校会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因时间较短,加上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又要面临找工作和考研,因此,论文的水平也就难以保证。
(2)学生投入不够。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不够重视,投入的精力不足,导致部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在低水平徘徊。
(3)指导教师和选题方面的问题。指导教师队伍比较年轻,指导经验少。有的教师教学或科研任务较重,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部分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不适合学生和时代的要求,不能很好地体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和优势,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2 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途径
2.1 提前启动选题工作
根据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计划,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通常安排在第八学期,此时正是学生求职考研期间,学生很难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到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上。为此,建议适当修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前讲授一些重要的主干课程,在第五学期开始动员学生提早为毕业论文(设计)作好准备。指导教师可以在第六学期将选题范围给学生,教师也可依托自身的科研课题,鼓励学生在大学二、三年级就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学校通过设立本科生创新基金,支持本科生申请立项开展科研。通过前几年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锻炼,到了大学四年级学生就可结合毕业实习或实训,从容地完成好毕业论文(设计)了。
2.2 结合专业特点,合理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关键。一篇好的论文(设计)选题应该具有价值性、可行性和创新性。首先,指导教师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需求,使得论文题目应尽可能处于本专业科学研究或生产实践的前沿,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科学研究、社会生产、教育教学的实际。其次,根据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题目应突出专业特色,并与学校其它相关专业内容结合。选题时注意与其它专业内容的融合,有利于发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数学建模、信息处理、科学计算、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优势,这样既扩大了选题范围,减少纯理论性的论文题目,受到学生的欢迎。
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好的载体,能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应用数学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诚信意识和自律精神。竞赛题目的来源一般均为当今社会生活和工程实践中要解决的热点问题。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把竞赛的一些题目也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
2.3 毕业论文(设计)与实习和就业相结合
为使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应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紧密结合。各高校应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经过认真调查与研究,投入一定经费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同时,还应加强与本专业相关的IT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培训机构、软件公司的合作,共建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为相关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与技术保障, 相关机构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的场所和环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把学校教育与工程、生产和科研等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我校近几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实践表明,采取与就业结合的在岗毕业设计和在校外实习基地做毕业设计的做法对学生的就业是很有帮助的。
2.4 建设高质量的指导教师队伍
指导教师队伍对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导师队伍需由从事多年教学科研工作,且有很强责任心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组成。指导教师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还要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我校2013年出台了《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管理办法》,鼓励教师与企业联合申请科研项目或选派教师直接到企业中去参加各种实践生产活动,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真正承担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我们考虑适当扩大指导教师的范围,如聘请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相当于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的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这样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增加求职机会和缩短了工作初期适应工作岗位的过程。为保证指导效果,对于校外的导师还应配备一个校内的副导师,对学生的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管理,掌握进展,保证质量,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2.5 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
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既包括导师对学生的管理,又包括学校对导师的监管。学校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毕业论文工作量化考核标准。根据学校毕业论文工作推进时间表,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中期检查、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答辩等环节都进行监控。导师每周至少要与学生沟通一次,进行辅导答疑,并对学生工作及时给出合理评价。学校和教研室要组织专门人员结合教学检查对毕业论文(设计)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抽查,从而保证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1] 孙海义。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509-512.
[2] 赖俊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探索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11):141-143.
一、素质教育对医学人才的要求
素质教育对人才有很高的要求,它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其本质是创造性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呢?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善于利用创新思维和能力开发出创造性成果与产品的人才称为创新型人才。这样素质教育就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高校的医学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生就需要在身心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化的统一,在校园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去发展。以全面推进素质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注重能力培养、注重个性发展,使自己成为适应性强的创新人才。
二、数学教育对医学生素质的培养
在日常学习中数学教育对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日渐发挥作用。数学教育能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方式等。“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爱因斯坦)。那么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忘光后,学校学习还能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东西是什么呢?只能是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校知识会在我们离开学校后逐渐变得模糊,甚至忘记,能常伴我们的只有我们通过学校教育所获得理性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处事方式,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思维方式和处事能力才能一生受益,也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潜在力量。对于目前的医学生而言,从短期利益来看,可能认为数学与专业无关,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艰涩难懂的数学上,还不如将时间多投入到专业课上。但是从长期利益来看,数学学习教给我们的不只是死板的数学公式和庞杂的数学定理,而是一种理性,缜密的思维方式及灵活、细致的处事态度,这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从事医学工作都有很大的作用!
2.1数学教育对医学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
我们来看数学的巨大作用。首先,数学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尤其是医学生的医学专业更是与数学密不可分,医学中药物的药量、病人病症的各项指标实际上都是数学问题的延伸,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都必须基于一定的数学知识。其次数学也是培养缜密的思维方式和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有效方式。理性缜密的思维方式和严格的思维能力是医学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只有在学就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实现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的目的。
2.2数学教育对医学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民众素质的提高,我国国民的人文意识逐渐增强,对行业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医学工作者也不例外。一个优秀的医学工作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丰富的从医经验,还应该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如缜密的思维方式,严谨的处事风格,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而以上这些良好品质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系统的学校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医学工作者。而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数学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同时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具有这些品质才能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对病人负责,对医院负责。此外数学教育还能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医学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依靠一线的医学工作者的经验积累和刻苦钻研。医学工作者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才能促进医学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而在教育中培养医学生以上各项素质则是高等数学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
三、数学教育今后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学与各学科的相互融合,数学教育在高效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医学类高等院校都开始开设医学数学建模课程,通过这一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医学数学建模课程实际上是将数学和医学课程更紧密的结合起来,是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数学对医学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同时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医学生步入医学岗位提前做好软件准备。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医学生进行医学数学建摸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伟大的马克思先生曾经说过:“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如同物理学一样,医学和其它生命科学也必须借助于数学的逻辑推理才能从本质上,结构上达到科学完善的境地。医学院校要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必须加强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倪宝汉,马春宏。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及探索[Z].
[2]张世强。在医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2):185~186.
[3]敖登,牧仁。试析数学教育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3):335.
论文摘要:培养高校青年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是建立学术梯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为此,根据高校青年数学教师的教学现状,分析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提出了高校青年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建议。
高等学校的青年教师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是教育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而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主要动力。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月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大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理工科、经管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今后的工作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一方面,大学数学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又是学生将来更新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大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创新教育的实施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纵观世界科技强国,无不重视数学教育,。因此,提高大学数学课的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其关键是培养高校青年数学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是建立学术梯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一、当前高校青年数学教师的教学现状
笔者对长江大学青年数学教师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2003年长江大学组建以来,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学校陆续引进了大批青年教师,为学校教学增添了新鲜血液,缓解了教师队伍的紧张状况。信息与数学学院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50%左右,他们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毕业于综合院校和师范院校,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朝气蓬勃,勇于竞争,不甘落后,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是他们的教学优势。但是毕竟他们年纪轻、教龄短、经验少,还存在不足。有部分青年数学教师存下如下问题:一是在教书育人中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缺乏奉献精神,忽视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缺乏责任感,备课敷衍了事;二是工作实践少,缺少高校教师必要的教学基本功;三是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足以应付大学数学的教学,没有考虑自己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常会出现如下问题。
第一,在讲授思路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方面,缺乏驾驭教材的能力,不注意对教材的研究和处理,因此课堂教学表现为“浅”、“乱”、“散”和“淡”。“浅”就是对讲授的数学内容点到即止,缺乏深人的分析讨论,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和应用无从延伸拓展;“乱”就是对讲授的内容缺乏梳理过程,欠缺数学课程应有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散”即为抓不住教学的中心内容,重点、难点不突出,更谈不上强调;“淡”即为照本宣科,缺乏数学知识的纵向深度和横向关联,讲授内容寡淡无味,没有吸引力。
第二,板书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为课堂的中心内容没有突出,讲课提纲标注不清晰,应记忆的数学概念和公式没有着重强调,涉及的图形描绘的不正规,因此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在课堂上重灌输,轻交流。不少青年数学教师上课只顾埋头讲授,不管学生的反应怎样,没有与学生互动交流,上课是满堂灌,没有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更没有营造数学知识的重现氛围和过程。
第四,部分青年数学教师不太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部分青年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纪律疏于管理或不敢管,对学生迟到、睡觉、讲话等很少制止,放任自流。这样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培养青年数学教师,尽快适应高校教学要求,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二、高校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分析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职业素质,是高校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备的,它是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效率和效果的个体心理特征,是由教师个人的智力和智慧以及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构成的一种职业素质。
对数学教师而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应具备下面的能力。其一,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它是确定教学大方向的能力,它决定着数学教师对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成败;其二,教学方案的设计包括数学课程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其三,教学内容的驾驭能力,即是数学教师根据所授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授课对象的实际,对授课内容进行选择加工,以随心所欲地驾驭和运用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数学学科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它包括教师备课与授课时,教学内容的取与舍、主与次、详与略、基本理论与学科前沿、理论与应用、学科与学科等关系的陈列和展现;其四,学科内容的评价能力,就是数学教师对所授数学学科内容的历史、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未解决的课题等方面的认识评价能力,从一个方面说明教师对学科专业的熟悉程度和拥有的信息量;其五,教学表达能力,即是数学教师借助语言、教具和非语言手段传授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它是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最基本的体现,对上数学课的教师尤为重要,这种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在课堂上传授的,数学教师是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和板书表达来传授知识,这种活动是数学教师的逻辑思维、组织与处理教材能力的综合体现。数学教师讲课必须做到语言准确严谨,简明清晰,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启发性,深人浅出,生动形象。板书表达要做到标题醒目,布局合理,内容简要,字迹端正,尽量使用数学特有的符号语言和几何语言。非语言表达指身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通过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身体姿势、体位的变化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真切、准确、自然和适度的身体语言,可以起到强化和提高教学效果。以上是我们培养青年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理论依据。
三、高校青年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实践
(一)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青年数学教师的责任意识
为了使青年教师能安心工作,学校和院系领导结合青年数学教师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关心和帮助他们。在做人方面,加强青年数学教师敬业、爱岗、勤奋、团结等方面的教育,大力倡导敬业和奉献精神,增强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做学问方面,教育青年数学教师甘于清贫,耐得寂寞,提倡严谨求实,厚积薄发的治学精神,克服少数青年数学教师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埋头苦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构建青年数学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知识框架
数学教师的基本能力是教师实践数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能力,主要包括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在数学研究和教学中,尤其对几何课程的教学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是指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发现数学对象本质的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恰好体现了数学学科严谨性的特点;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利用信息说明和判别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指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量化假设、化简,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分析和应用的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是指数学教师能够以数学问题为背景,多角度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只要受过一定的训练,或多或少都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只要我们在培养青年教师时,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这种基本能力会很快建立起来。
掌握一定的数学专业知识是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根本保障,高校青年数学教师必须首先精通数学学科的知识,切实掌握其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对基本定理、公式和概念运用自如,能正确把握重点、难点,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困。要培养青年数学教师具有创新性,不仅深入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了解学科的框架结构、发展脉络,熟悉学科的历史、现状和社会作用。同时,青年数学教师还要特别注意本学科的发展动向,不断汲取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成果,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所教的学科长教长新,保持旺盛的生机。另外,青年数学教师还应具备数学史、数学方法论、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知识,从整体上,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框架。
(三)着重培养青年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数学教师的能力水平决定着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都非常重视数学教师的能力培养,特别是教学能力的培养。为了使青年数学教师的培养工作正常进行,学院向兄弟院校学习,制定了一套规章制度,强化青年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具体制度如下:一是管理制度,每一学期,要求青年教师都有一定时间量的听课、试讲,对有经验的老教师,都有一定时间量的指导和示范课。二是评比制度,每一学期,对青年数学教师的教案进行评比,对其好的加以奖励。对讲课有特点的青年教师,积极推荐其参加学校的讲课比赛,锻炼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学习其他专业青年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和经验。三是试讲制度,每一学期,在教研室的安排下,青年教师都要在全院教师前试讲,听课的教师就试讲内容、讲课方法、板书、语言表达各方面认真讨论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供试讲教师参考。四是导师制度,青年数学教师经过一年的岗前培训,就有了教学任务。这时每一个青年教师,都安排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教学指导教师。指导前有计划,指导后有总结。青年教师有跟随指导教师听课学习的义务,指导教师有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五是进修制度,青年数学教师要成长,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若教学任务允许,安排青年教师进行学位进修或短期培训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素质,培养学术梯队的重要手段。六是总结制度,为了促使青年数学教师在业务上逐步提高,我院为每位青年教师制定了业务档案,内容包括每学期的主讲课程,教学效果,试讲课内容,听示范课情况,指导毕业设计情况,进修情况,科研与情况等,最后还有本人的学期总结,教研室意见和院领导评语。每学期结束时,青年教师都要填写业务档案并交到学院,由院领导审阅讨论后写出评语反馈给青年教师。这些制度在信息与数学学院已经实施三年时间了,效果比较明显,院的青年教师不但获得校讲课比赛一等奖,而且得到了学生很高的评价。
(四)在教学与科研实践中逐步提高青年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青年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养成,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它需要青年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提高教学能力。大学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以及辩证性等特征,其教学形式也不同于其他学科,主要以课堂叔学为主,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大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要教会数学思维方式,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换为教育形态,体现数学的价值和教育价值困。因此青年数学教师要丰富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对于统计内容的教学,可以较多地采用教师指导、学生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实践探究的方式;对于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如函数、向量、导数、极限概念、空间概念等)的教学,要注重使学生在丰富的背景下,在认知冲突中,在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中展开学习,通过观察、操作、归纳、反思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所有这些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都要求青年数学教师具有相应的数学教学知识,把“数学内容”和“教学”融合在一起,使数学知识具有“可教性”。对于这些教学技巧,需要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积累经验,逐步提高。
第二,在指导实践性教学中培养教学能力。数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并不很多,除了少数课程有设计外,一般都是理论教学,制约了青年教师教学才能的发挥。因此充分信任、热情鼓励青年教师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指导工作,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可以锻炼青年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把数学建模的内容充实到理论教学中,丰富青年教师教案内容,增加基础课的应用性,提高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三,在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中增强教学能力。大学数学教学集知识的传播、创造与应用三大功能于一身[Csl,学术研究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部分,包括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提高青年教师自身业务的途径,青年教师不仅能够驾驭所授数学学科内容,还要直接参与重点课程建设,选择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设计研究程序,收集整理信息,撰写研究论文,从而通过自己的教学研究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青年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走上正规以后,教研室应优先给他们安排主干课程、学位课程的教学任务,努力培养他们成为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的骨干。在科研上,学校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优先让他们进入学术梯队,逐步由参加人向主研人或项目负责人过度,鼓励支持他们申报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逐步增强他们的科研能力。正是我院在三年中对青年教师作了这样的工作,才使得他们不但申请到了部级和省级研究项目,而且还发表了多篇被SCI或EI检索的论文。
如本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该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理论知识的模拟和实证。这样的实践教学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但对于实际的运用却缺少训练。基于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些与专业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1.实验内容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作为师范类数学,毕业后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免不了要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进行分析,需要用到统计知识。因而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学生就业后的需求情况,结合教育统计与教学测评等内容,设计专业特点较强的实验题目(内容),如调查当地学生数学能力状况、调查某一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情况等。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教育统计研究的方法,不仅提高学生的能力,也为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基础。2.软件的选用。目前,专业的统计软件有SAS、SPSS、Eviews、R等,这些软件的专业性很强,功能也非常强大。但本人认为作为非专业的一般使用者,选用Excel就可以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软件对于非专业人员要运用自如有一定难度;第二,专业软件不少需要购买,且价格昂贵,一般人难以承受;第三,Excel软件是一款使用广泛的办公软件,且较易学;最后,Excel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可以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决策辅助以及制图等功能,完全能够满足基础的统计分析工作。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建议选用Excel软件。3.突出实用性,增加综合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实验主要以模拟和实证分析为主,缺乏结合实际、应用性强的实验。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应结合实际的应用,设计综合性、操作性较强的实验题目,以项目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实验实训活动。例如设计题目《中学生数学能力的调查研究》,在此题之下可以分多个小题,如《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调研》、《中学生性别差异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影响研究》等等,让学生6~8人一组,每组选择一题开展研究。
三、实践实例
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实践教学环节,结合教育工作的需要,设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并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实验,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下面通过三个案例说明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开展。实例1:2011年全国五个自治区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对比分析。实验目的:(1)使学生学会利用相关资源收集、整理数据;(2)利用Excel软件描绘柱形图。实验过程设计:1.数据的收集。根据收集方式的不同,统计数据可分为间接数据和直接数据。实例1中的数据为间接数据,其收集的主要方法有:(1)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及各省、市、地区的统计年鉴等公开出版物收集数据;(2)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信息网等网站查询数据;(3)到各地方统计局查询统计数据。在此实验中要求学生按5人一组,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相关数据(如图1所示),并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得到2011年全国五个自治区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数据。最后利用Excle软件绘制数据表,并录入所需数据,得到2011年全国五个自治区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数据表(见表1)。由图2可知,2011年全国五个自治区中,广西的教育经费投入最多,投入最少;另外内蒙古、广西、新疆的教育经费相差不大,、宁夏相对较少。实验小结:该实验是统计分析中的一个基础性实验,主要教会学生利用网络、图书、杂志等途径收集数据,并利用Excle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最后根据绘制统计分析图,得出分析结论。类似的还可练习绘制饼状图、折线图、直方图等图形。另外,根据学生情况还可以适当深入(如三维数据图,多变量数据分析图等),但应保持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实例2: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目的:(1)学会制作统计表格;(2)学会利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3)学会使用Excel软件中的相关函数进行统计汇总。实验过程设计:1.制作统计表并录入本班学生某次考试成绩(表格前6行如图3所示)。2.在“工具”菜单中选择“数据分析”子菜单,并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描述统计”,点击“确定”后将需要进行描述统计的数据选入“输入区域”,依次选定输出区域以及需要输出的统计值(如汇总统计、平均置信度等),确定之后可生成描述统计表(如表2)。3.利用COUNTIF等函数求出学生各分数段人数、优秀率、及格率等数据(如表3)。实验小结:该实验通过对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教会学生利用Excel软件中的相关函数和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统计,对学生今后在事教育工作中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有一定帮助。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拓展,如分析多门课程成绩情况;分析各班级间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学习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等问题。实例3:中学生数学能力调查分析。实验目的:(1)使学生学会调查问卷的设计,并了解开展问卷调查的流程;(2)利用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实验过程设计:1.设计问卷。中学生数学能力主要包括:数学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在设计问卷时,让学生分成4组,每组设计一类能力测试题。学生人数较多时,可分成8组,每两组负责一类试题,各组分别完成设计。各组设计好的试题,由大家讨论,挑选出部分题目,综合成为中学生数学能力测试卷。2.分组调查。学生分组到各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在实施调查前,先根据该校学生名录,采用随机数表法抽取被调查学生名单,然后根据抽样名单完成问卷调查,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最后,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整理出相关数据。3.方差分析。利用Excel软件数据分析中的方差分析模块,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分析内容可设置为性别对学生各种能力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年龄对学生各种能力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民族对学生各种能力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等等。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内容进行分析,并完成分析报告。在之后的小组交流中,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大家再讨论分析是否正确、结果是否合理等。实验小结:该实验综合性加强,在实验过程中涉及到抽样调查、数据预处理、统计分析等内容。该内容以项目进行,大项目中分子项目,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在这样的实验活动中,学生既学到了专业知识,锻炼了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团结协作、互相交流的品质。
四、认识与思考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本人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践教学有一些初略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由于概率统计的广泛应用,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应该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建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在师范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中总课时设置在80学时左右,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1/4左右,以保证基本统计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教学能收到实效。另外,由于实践教学是建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因此建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在理论教学之后。2.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对于非统计专业学生,在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概率统计理论的理解,重要的是统计方法的应用,因此实践内容要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突出应用性,在设计时选择那些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能真正有用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切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3.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个人完成的基本实训内容外,应适当设计项目形式,有学生分组开展的实践内容。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培养协作、沟通等能力,对学生今后融入社会,顺利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