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论文(精选4篇)

人机交互是指人与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之间使用某种对话语言,利用一定的交互方式,以完成确定任务为目的的信息交换过程。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人机交互论文(精选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人机交互论文 篇1

关键词:品牌资产;品牌关系知识;品牌关系质量;品牌原型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2)05-0009-05

1、引言

品牌资产是20世纪80年代在营销研究和实践领域新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衡量品牌价值的重要指标。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企业无不想通过创建品牌,不断提升品牌资产来扩大市场影响力。然而,与外国品牌相比,中国品牌的竞争力显得相当薄弱。一方面,我国大品牌与世界一流品牌相比仍有相当差距,2011年Interbrand品牌咨询公司,按照品牌资产排名,了全球最佳品牌100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大陆,竟然没有一个品牌入选。另一方面,品牌越来越成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天然纽带,消费者更多地依赖品牌进行购买决策,然而,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主要致力于产品代工生产,没有培育自己品牌的信心和意识。可见,在我国无论是大型企业或是中小型企业,目前都急需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资产,增强市场竞争力。

品牌资产是指与没有品牌的产品相比,品牌为企业带来的超越产品使用价值的增加价值或增加利益,品牌的强弱往往通过品牌资产来体现。在品牌研究中,品牌资产具有基础性地位,是近20年来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然而,现有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品牌本身,只有少量研究从消费者与品牌关系(下文简称品牌关系)的视角出发开展品牌资产研究,但基于关系视角的品牌资产理论并未真正形成。本文认为品牌资产不仅存在于品牌本身,而且存在于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的关系,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互动是品牌资产的来源,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基于关系视角的品牌资产研究。已有的关系视角的品牌资产文献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一是关于品牌关系质量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解决了品牌资产的中心构念问题,但缺乏系统的品牌资产理论框架,同时没有识别关系质量的形成基础,因而未能揭示出品牌资产的来源;二是聚焦于具有一定整合性的品牌资产理论框架研究,这类研究主要强调了品牌关系在品牌资产中的重要地位,但多为市场咨询公司所开发,缺乏坚实的理论依据;三是部分学者建立的包含了品牌关系构念的品牌资产模型,其不足是仅仅在概念模型中纳入了涉及品牌关系的一个或者几个变量,而没有以消费者与品牌关系为来源基础剖析品牌资产形成机制,更重要的是忽视了从品牌关系双方互动或交往的视角探讨品牌资产的形成机制,而关系互动或交往是关系发展的核心和本质。鉴于既有研究的不足,从消费者与品牌关系互动的视角出发,开展具有系统性的品牌资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为了深入、系统地开展关系互动视角的品牌资产研究,我们提出了两个关键性研究问题:第一,从消费者与品牌互动的视角出发,品牌资产的品牌关系来源因素是什么?第二,品牌资产是如何通过品牌关系的驱动而形成的?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本文以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发展理论为支撑,从消费者与品牌互动的视角切入,提供了一个条理清楚的理论框架来整合现有的概念和经验知识,并深入剖析了品牌资产来源要素及其对品牌资产的驱动机制。借助本文发展的理论框架,我们识别的品牌资产来源要素把握住了关系互动和关系发展的本质,剖析的品牌资产驱动机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从而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关系视角的品牌资产理论,以期弥补关系视角的品牌资产理论研究缺口,丰富品牌资产和品牌关系理论,并为中国企业品牌创建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引。

2、品牌资产理论框架

2.1 人际关系发展机制

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可以类比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理,消费者与品牌的互动或交往可以类比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或交往。因此,我们主要借用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发展理论来研究关系互动视角的品牌资产。人际关系发展理论认为,人际关系发展主要受到三种机制的主导。一是人际吸引机制。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互动或交往中形成的在情感方面相互亲和的心理现象。人际吸引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开始交往的基础,另一方面人际吸引在交往中增进关系双方的好感,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影响人际吸引的4个重要决定因素是个人品质、熟悉性、相似性和接近性,其中个人品质是属于交往双方的个体特征本身,而接近性、熟悉性和相似性则涉及交往双方个体特征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交换机制。人们根据交往或关系中的回报和成本来对关系进行评估,并决定自己的行为。回报是指一个人从交往中可以获得的任何收益,这些利益包括爱、金钱、地位、信息、物品、服务等功能性利益和象征性利益。如果回报大于成本,人们愿意保持关系,反之,人们则可能终止关系。三是情感交流机制。个体间情感性的交流,如自我表露、内心交流、情感支持、相互陪伴等,是决定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使关系更亲密的重要途径。

综合三种机制,人际关系发展理论认为人际关系发展机制如下:人际关系发展被视为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事情,主要是由他们自己的个体特征和相互交往的情况决定。个体特征产生人际吸引,在相互吸引基础上开展的相互交往则实现了工具性的交换和相互的情感流;亲密的人际关系依赖人际吸引、工具换和情感流三个方面的因素,不同的关系发展水平伴随相应的关系行为。由于人际关系发展理论不仅识别了决定人际关系的关键因素,而且从关系双方互动的角度阐明了人际关系发展的内在机制,因此,我们借鉴上述人际关系发展理论来剖析关系互动视角的品牌资产形成机制。下面我们首先建立一个品牌资产基本理论框架,然后,在此框架的基础上,系统论述生成品牌资产的关键要素及其驱动机制。

2.2 品牌资产理论框架的构建

本文认为品牌资产不仅在于品牌本身而且更在于品牌与顾客之间建立的关系,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是品牌资产的输入。那么,从关系互动的视角来看,作为品牌资产输入的品牌关系涵盖哪些关键要素呢?它们对品牌资产的驱动路径是怎么样的?我们将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类比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品牌资产在品牌关系的发展中得到提高,因此,根据人际关系发展机制,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品牌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品牌个体特征和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或交往情况。品牌资产的生成机制如下:消费者首先根据自己的品牌知识判断是否与品牌交往,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开始与品牌互动或交往;在交往过程中消费者实现了与品牌的工具换和情感流,并对品牌个体吸引力有了认识和体验;消费者对品牌个体吸引力、工具换和情感流三个关键因素的感知和评价决定了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质量;品牌关系质量进一步决定消费者关系行为,关系行为体现品牌资产。下面我们对品牌资产生成机制进行详细的讨论,然后建立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首先,讨论品牌资产生成的基础。关系互动视角品牌资产生成的基础是指消费者与品牌开展互动,并建立品牌关系感知和进行品牌关系评价的基础。在这里,我们引入品牌原型的概念,品牌原型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一般性稳定知识结构,反映消费者对品牌的整体性认知,体现了人们在认知中对品牌的类别化加工,包括品牌的营销地位、社会声名和表现能力三个维度。由于在人类认知中,类别化加工是优先于零碎加工的认知方式,当消费者遇到一个品牌认知目标时,首先使用品牌原型产生关于品牌的整体性感知,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品牌的构成属性进行评价。因此,品牌原型在品牌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在消费者还没有与品牌建立关系时,消费者缺乏详细的品牌构成属性知识,只拥有品牌原型知识,这时,消费者往往只能凭借品牌原型知识来判断是否关注品牌,是否与品牌开展互动。进一步,如果消费者与品牌建立了关系,在对关系的评价中,消费者同样优先使用品牌原型这一类别化知识,然后才对品牌关系的具体感知进行评价。因此,在品牌关系发展过程中,品牌原型具有基础性作用,是品牌资产生成的基础。

其次,消费者对品牌个体吸引力和对品牌交往中的工具换和情感流三个关键因素的感知和评价体现了品牌关系中的认知成分,是品牌资产的真正来源。正如在人际关系中,亲密的人际关系依赖个体吸引力、工具换和情感流三个方面的因素,消费者对品牌关系中品牌个体吸引力、工具换和情感流这三个方面的评价决定了品牌关系的好坏和强弱,我们将这三个因素合并在一起称为品牌关系知识,并在下文中详细讨论它们的内涵及对品牌关系质量的驱动作用。

第三,品牌关系质量体现消费者与品牌的联结强度,是品牌资产的直接驱动因素。品牌关系质量是品牌关系好坏和强弱的表现,承接前面品牌关系知识的驱动,并决定消费者的关系行为,包括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购品牌的产品或者服务等体现品牌资产的消费者行为,因此,品牌关系质量最终直接驱动品牌资产的形成。

根据以上讨论,本文建立了关系互动视角的品牌资产基本理论框架:品牌资产来源于品牌关系,品牌原型、品牌关系知识和品牌关系质量是品牌资产生成的三个决定因素;品牌原型为品牌关系提供基础,品牌关系知识驱动品牌关系质量,品牌关系质量最终驱动品牌资产的形成。下文将借助上述理论框架,重点讨论品牌关系知识和品牌关系质量两个关键因素,并深入剖析品牌原型、品牌关系知识、品牌关系质量对品牌资产的驱动机制,以建立系统性的关系互动视角的品牌资产理论。

3、品牌关系知识

前文中我们将消费者对品牌关系中品牌个体吸引力、工具换和情感流这三个方面的感知和评价称为品牌关系知识。品牌关系知识的实质是消费者在与品牌交往中的主观性体验,是消费者建构的关于品牌关系的社会性知识。那么,品牌关系知识包含哪些维度呢?这些维度包含哪些要素?如上文所述,品牌关系知识包括消费者对品牌个体吸引力的感知和评价,以及消费者对工具换和情感流的感知和评价,其中,工具换和情感流同属对相互交往的评价和感知,因此,品牌关系知识主要包括品牌个体吸引力因素和品牌交往因素两个维度,我们将这两个维度分别称为品牌吸引力和品牌交往。具体而言,品牌吸引力指消费者感知到的品牌品质和个性吸引力。品牌交往指消费者对自己与品牌互动的工具换和情感流的感知和评价。

在品牌吸引力方面,正如人际吸引,消费者主要关注品牌的品质和个性两个方面,我们将这两个方面分别称为品牌品质和品牌个性。其中,品牌品质指消费者对品牌功能性或者实用性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品牌信誉、品牌质量等方面。品牌信誉体现消费者对品牌兑现其承诺的程度的评价,品牌质量反映品牌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品牌个性是品牌关系的基础,主要体现消费者对品牌的人类特征和象征性感知,具体包括品牌个性是否鲜明、是否有趣、是否受大众欢迎等方面。品牌品质和品牌个性体现了人际吸引机制在消费者与品牌关系中的作用。

在品牌交往方面,交往行为包括工具性的交换和情感性的交流,我们将这两个方面分别称为品牌互惠和品牌礼遇。其中,品牌互惠指在消费者与品牌交往过程中,感知到与品牌的交往关系在利益(包括功能性利益和象征性利益)的回报上大于成本的程度。品牌礼遇指在交往过程中,消费者感知到的品牌对消费者的友善、关心、理解、尊重等情感上的支持程度。品牌互惠和品牌礼遇分别体现了人际关系发展机制中社会交换机制和情感交流机制在品牌关系中的作用。

4、品牌关系质量

品牌关系质量反映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持续联结的强度和发展能力。品牌关系质量包含哪些维度和要素呢?与既有研究不同,我们按照变量是否反映未来趋势和接近消费者行为的程度将关系质量分维。在扬罗必凯公司(Y&R)开发的品牌资产评估模型中,将“品牌地位(Brand Stature)”定义为过去品牌绩效的评分表,将“品牌能量(BrandEnergy)”定义为品牌满足未来顾客需求的能力,是指向未来的价值。借鉴这两个概念,我们将品牌关系质量分为两大维度:关系地位和关系能量。关系地位指消费者对品牌关系的主观体验,主要体现关系双方的亲近程度,是过去关系绩效的评分表。关系能量指消费者维持品牌关系的力量的强度,不仅反映了过去关系绩效,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关系在未来的趋势,并直接影响消费者行为。

进一步,品牌地位和品牌能量包括哪些要素呢?系统回顾人际关系和品牌关系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在众多提到的反映关系质量的变量中,承诺、依恋等变量往往是亲密、信任、满意、认同、自我联结等变量的结果变量,处于更为接近行为的阶段,且体现了关系的未来趋势。因此,本文选用信任和亲密构成关系地位维度,这两个变量主要反映消费者基于过去的经验对品牌关系的评价,是过去关系绩效的评分表,表明了消费者与品牌的亲近程度。信任指消费者对品牌行为按照自己期望发生的认知和感觉程度,体现了关系地位中的理性成分,亲密指在消费者关系中感到与品牌亲近和相互关联的程度,体现了关系地位中的感性成分。本文选用承诺和依恋构成关系能量维度,这两个变量不仅反映过去关系的绩效,更为重要的是反映了消费者维持品牌关系的强度,体现了品牌关系的未来趋势。承诺指消费者维持品牌关系的意愿、体现了关系能量中的理性成分。依恋指消费者自我与品牌之间认知和情感的联结强度,体现了关系能量中的感性成分。

5、关系互动视角的品牌资产驱动机制

根据前文建立的品牌资产理论框架,品牌资产的驱动路径为:品牌原型一品牌关系知识一品牌关系质量一品牌资产,结合上文讨论的品牌关系知识维度和品牌关系质量维度,我们进一步整合各种概念,详细剖析品牌关系对品牌资产的驱动机制(见图1),从而建立一个系统性的品牌资产理论。

5.1 品牌原型驱动品牌关系知识

首先,从关系发展来看,品牌原型作为品牌认知的一般性概念,提供了消费者进行品牌类别化时所需的一组整体性的品牌特征,并吸引消费者与品牌建立关系,因此,品牌原型是品牌关系知识得以建立的基础,良好的品牌原型知识增加了品牌关系知识建立的可能性。其次,从人类的认知加工模式来看,作为类别化加工的品牌原型必然影响作为零碎加工的品牌关系知识。正如品牌原型理论指出,消费者通过基于品牌原型的类别化方式对品牌形成总体感知,这种总体感知又影响其对品牌产品属性、沟通体验属性和品牌社会属性的感知和评价,同理,在品牌关系中,品牌原型相对于构成性属性的品牌关系知识,在消费者知识结构中处于先行性的位置,呈现了品牌原型自上而下驱动品牌资产形成的路径。因此,品牌原型正向驱动品牌关系知识。

5.2 品牌关系知识驱动品牌关系质量

根据品牌资产理论框架,品牌关系知识直接驱动品牌关系质量。在关系地位方面,品牌吸引力高的品牌使消费者感知到高的品牌信誉、品牌能力、公司诚信等方面,从而更愿意与品牌沟通、交流和自我表露,因此提高了对品牌的信任和亲密感;品牌交往高的品牌则表明消费者感知到品牌高的实用性利益和象征性利益,同时感知到品牌对消费者高的情感支持程度,从而提高了对品牌的信任和亲密感,因此,品牌吸引力和品牌交往即品牌关系知识正向影响品牌关系地位。在关系能量方面,品牌吸引力中的品牌信誉、品牌质量和品牌个性通过满足消费者的功能性、享乐性和象征性需求,促进消费者期望目标的实现和提升自我效能感,帮助消费者自我表达和展示,从而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承诺和依恋;在品牌交往中,品牌互惠主要通过提供功能性资源和象征性资源与自我相关联,实现自我的需要,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从而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承诺和依恋,品牌礼遇通过向消费者提供象征性的资源与自我相关联,并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增强消费者与品牌的情感联结,从而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承诺和依恋,因此,品牌吸引力和品牌交往即品牌关系知识正向影响关系能量。根据以上讨论,品牌关系知识正向驱动品牌关系质量。

5.3 品牌关系质量驱动品牌资产

关系互动视角的品牌资产主要体现在消费者对品牌的关系行为方面,具体表现在当该品牌与其他品牌在产品或者服务的功能特征和质量都类似或者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更愿意购买该品牌的程度。品牌关系质量最终直接对品牌资产产生驱动。在关系地位方面,信任降低了消费者感知风险并简化了购买决策,因此,品牌信任正向影响品牌资产;亲密则增进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亲近感和安全感,因此,当亲密感提高时,消费者将更倾向于选择品牌,从而提高了品牌资产。在关系能量方面,承诺越高的顾客表明越愿意维持和发展现有关系,因此,在同等条件下,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品牌的产品和服务,此外,依恋理论表明依恋品牌的消费者愿意付出自身资源而与品牌保持关系,且依恋直接正向影响溢价意愿、正面口碑、重复购买等行为。因此,品牌关系质量正向驱动品牌资产。

6、结论及建议

人机交互论文 篇2

关键词:交互教学;基本特征;心理机制

交互教学是A.S.Palincsar和A.L.Brown在1984年的阅读教学实验中发展起来的。[1]交互教学(Reciprocal Teaching)是通过师生有结构的对话促进学生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在交互教学中,师生互换“教学领导者”角色,轮流承担教的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预测、提问、澄清和小结等阅读策略进行教学对话,共同实现对课文意义的建构。

交互教学是当今备受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推崇的教学模式。对其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探讨,有助于深入认识交互教学的实质,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交互教学思想的渊源

任何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的产生,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逻辑。交互教学也不例外,它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在阅读策略的实验研究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879年,自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曾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将意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是,美国的行为主义举起了反对以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旗帜,否定意识和心理活动,把行为简单地归结为个体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主张心理学应当使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直接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在行为主义盛极一时、对内部心理机制大加否定的时候,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却对内部的心理活动,尤其是认知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行为主义内部也出现了分化。以托尔曼等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修正了华生的S—R行为公式,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增加了机体变量O,即S—O—R。格式塔心理学派和新行为主义对于认知的大量研究,为认知心理学的产生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和丰富的养分。20世纪40年代,产生了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由此,心理学家们将生命系统与机器系统加以类比,在心理学中形成信息编码、译码、反馈调节等重要概念,采用黑箱或灰箱的方法探索人脑的活动规律,将人脑视为信息加工器和决策装置。至此,信息加工观点开始大量地渗透到心理学的研究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家又将人脑与计算机作类比,从而产生了新型的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现代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作为一种思潮和研究的范式兴起之后,刷新了整个心理科学的面貌。它以认知为对象,改变以往十分重视生理机制或神经机制的做法,立足于心理本身的机制和规律,将心理过程视为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探索心理的内部机制。

认知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反映主要集中在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上。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教”是影响学习的间接因素,认知加工才是决定学习的直接因素。“教”只有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才能影响教学效果。因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学习策略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世纪70~80年代开始,许多心理学家、教学理论研究者进行了大量有关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兴奋的成果,表明学习策略的训练对优秀生和学习困难学生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在这种研究基础下,Palincsar和Brown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了优差生阅读策略的对比研究,发现优生在预测、提问、总结和澄清等阅读理解策略的掌握和使用上显著优于学习困难学生。由此,发展一种应用理解策略的阅读教学模式的设想自然就产生了。

此外,Palincsar和Brown也深受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发展理论的影响。维果茨基认为,一个儿童如果从事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由于这一任务在他的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以内,因而不能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只有让儿童从事在他人帮助下才能完成的任务,也即最近发展区内的任务,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成人或其他水平更高的同学帮助儿童执行较困难的任务时,该理论强调使用“支架式教学”。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之初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支持,一旦学生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时,教师的支持渐渐撤出,由学生独立学习。维果茨基强调教师的支架作用,重视学习的社会互动,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源头思想。

在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心理发展观的影响下,Palincsar和Brown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阅读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以七年级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为被试开展交互教学实验。结果表明,交互教学改善了学生提问、小结及理解测验上的表现,并在理解测验上有持续和迁移的效果[2]。1987年,Palincsar又以阅读补习班的129名学生为被试,实验组63人接受交互教学法,控制组66人接受传统的阅读教学。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回忆测验和元认知测验上的表现均优于控制组。①在阅读教学实验的基础上,一种新型的交互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便诞生了。交互教学以培养和应用阅读理解策略为目标,倡导通过对话的方式形成师生间教学的互动,学生轮流担任“教师”的角色引导课堂教学。

二、交互教学的基本特征

为了对交互教学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先来看看一个教学实录的片断,然后再来具体分析交互教学的基本特征。

表1 交互教学对话实录[1]

S1(学生1):我提一个问题:海底观察员在潜水时需要带什么?

S2:表。

S3:橡皮脚掌。

S4:腰带。

S1:这当然都是正确的。

T(教师):好,我也有个问题。为什么潜水员需要系腰带?它为什么如此重要?

S3:这是增加重量的腰带,可防止上浮。

T:说得很好。

S1:现在让我来总结一下,这一段文章是谈论海底观察员潜入水底时需要什么的。

S5:我补充一点,还讲了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

S3:我认为,现在我们需要将gear这个词弄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

S6:我想那肯定是潜水员所需要的一种特殊的东西。

T:我猜故事中gear的另一个词可能是equipment──这是一种使海底观察员便于工作的机器。

S1:我好像没有这种预见。

T:好,文章告诉我们海底观察员在工作时看到了许多奇妙的生物。我预测,他们将描述这些生物。你知道生活在海洋中的奇妙的生物有哪些吗?

S6:章鱼。

S7:鲸鱼。

S8:鲨鱼。

T:讨论得很好。接下来谁来当老师呢?请主动出来。

根据对交互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并结合对交互教学对话材料的分析,我们认为它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交互教学十分强调阅读策略的运用。从上述交互教学对话材料中可见,小组成员都是在运用提问、总结、澄清和预测等四个阅读策略进行讨论的。总结是指阅读过程中对一段材料的重要思想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这给学生提供了整合课文各段信息的机会,并鉴别和讨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优秀的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总结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这是一种已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阅读理解技巧。澄清指在阅读过程中试图澄清不理解或理解模糊的内容。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难以确定的字词含义或理解不明确时,往往会通过慢读、重读、逻辑推论、求助、讨论、对照上下文等认知策略来澄清含义。在交互教学中,澄清通常是通过小组共同讨论来解决理解问题的。提问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向自己提出阅读材料中的问题,以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研究表明,优秀的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向自己提出阅读材料中的问题,以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在交互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就文章的主要观点或重要内容进行提问,而避免对一些不重要的、琐碎的细节进行提问。教师往往通过一些提示词的运用,如“6W”,即谁(who)、什么(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何(why)、如何(how),来培养学生的提问技巧。提问被证明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阅读理解监控技巧。预测指在阅读中预测作者整篇课文或课文的下一段将会谈些什么。这涉及课文的背景知识。阅读者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大纲以及上一段的内容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优秀的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第二,交互教学的讨论体现为一种有结构的对话。交互教学是一种小组学习,在这个学习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可以设想,当教师的支架作用撤出以后,如果仅凭学生进行漫无目的的讨论,将不会有预期的学习效果。相反,在交互教学中,小组的对话和讨论始终由一位“教师”引领着。开初,教师领导着交互教学小组的阅读活动,后来逐渐将教的角色转移到学生身上,由学生承担教学领导者的角色。由于交互教学始终由一位“教师”来引领,因而整个讨论就与一般的闲谈不同,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当然,如果仅凭学生来充当教师的角色,他可能会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而使讨论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对此,交互教学运用阅读理解策略来规范整个对话过程。具体做法是教师先清晰地描述每一个策略并做出示范,然后让学生对每一个策略进行练习,并接受正确与否的反馈。一般要求学生对这些策略的运用达到自动化的程度。然后,要求小组成员根据阅读理解策略来开展讨论。这样,提问、总结、澄清和预测既是一种学习策略,同时又是小组成员共同的学习目标。这是一种极妙的教学设计。通过这样一种精心的安排,交互教学对话和讨论便能根据阅读策略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每个学生都明白包含在交互教学中的四个基本的元认知目标。学生即使不能完成某一目标时,如第一位学生虽然未能做出预测(“S1:我好像没有这种预见”)时,仍明白需要思考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从而使对话和讨论联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第三,“教师”角色逐渐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轮流担任“教学领导者”的角色。在上述交互教学对话材料中可见,与传统教学相比,在交互教学情境中的学生表现为更主动积极的学习者角色。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即必须将四个阅读策略教会学生熟练使用。因此,在交互教学中,首先要教学生预测、提问、总结和澄清等阅读理解策略。当一个交互教学小组刚刚组建时,教师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并通过示范阅读课文的有效策略来教学生阅读理解策略。在随后的教学中,当学生逐渐变得有能力以同样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和其他同学学习时,这种“教”的责任逐渐转移到学生身上。最终,学生完全独立于教师进行课文的阅读和讨论,一起建构课文的意义,核对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交互教学是“支架式教学”的一个范例:开始教师提供大量的支持,当学生的技能和能力通过实践得到较大的提高时,教师的支持逐渐撤出。下面是我们课题组对一位学生的提问策略发展的记录。

表2 提问策略发展的个案记录[3]

第一次:看菊展(第四段)

T:请你负责当老师,组织提问好吗?

S1:(沉默)

T:这段描写的是白珍珠似的菊花,用“为什么”提问好吗?

S1:呃……

T:这样,模仿上面的“为什么把这种菊花称为铁甲将军”?

S1:呃……为什么,呃……为什么把菊花比做白珍珠?

T:很好。为什么把菊花称为白珍珠?

第四次:天石(第一段)

T:请大家预测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S1:天石的由来。

T:你可以用“怎么”提问吗?

S1:在阿拉伯的传说中,铁是怎么来的?

第六次:美丽的达莱诺尔(第四段)

S1:达莱诺尔湖为什么是贡格尔草原上的珍珠?

T:很好。下面请你当教师,主持课文的学习和讨论。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一学生从不能独立提问到逐渐能胜任主持课文提问的过程。此时,教师“教”的角色便开始转移到学生身上了。

三、交互教学的学习心理机制

交互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阅读理解策略并促进阅读理解,那么交互教学促进阅读理解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交互教学促进阅读理解,是通过有结构的对话来提高阅读元认知水平并促进阅读理解策略的学习与运用,从而达到有效建构材料意义的目的。

首先,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和积极的阅读态度是交互教学中认知策略学习与应用的前提。我们对交互教学的实验研究表明,交互教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和积极的阅读态度。正确的阅读观和积极的阅读态度的形成缘于交互教学中认知策略的运用。正如Brady(1990)所认为的,[4]交互教学中策略的应用已经超越了具体策略本身,而使学生阅读的习惯和方式发生改变。阅读不是正确的发音,不是认识文章中的每一个字,而是从文章中提取信息、建构意义的过程。但有的学生并不这样认识,甚至还持词汇论的观点,以为只要认识字,就能看懂文章。而交互教学中策略的学习和运用,能使学生对所读的文章内容作更深的加工并赋予意义,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阅读中产生的困难,并想办法去解决它。这使得学生认识到策略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意识到阅读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从而逐渐端正阅读态度。正确的阅读态度一旦形成便有动机作用,它能激发和维持阅读过程中认知策略的进一步学习与积极运用。

其次,认知策略的学习和应用是交互教学促进阅读理解的中心环节。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专门的阅读理解策略的教学及有结构的对话,学生的预测、提问、总结、澄清等理解策略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我们承担了全国“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学习困难学生高级认知加工研究,采用实验法探测交互教学对阅读理解成绩及提问策略和小结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都有显著的效果。当学生习得了预测、提问、总结、澄清等阅读理解策略后,就可按交互教学的组织进行阅读理解的对话。

交互教学对话过程的实质是预测、提问、总结、澄清等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过程。这四个阅读理解策略建立在综合—分析—综合的认识方式基础上,反映了学生阅读活动的一般步骤,可以有效地促进对阅读材料的深加工。根据题目对课文进行预测,可以激活大脑中相应的图式,迅速调动有关的背景知识;通过交互提问和辨析,可以引发思考,促进对文章内容的具体分析和精细加工;总结既是一个自我解释的过程,又是一个意义的社会建构过程。可见,交互教学既是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时又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积极的交互作用过程,这种交互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对文章意义的建构。

再者,理解监控是交互教学促进阅读理解的核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元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交互教学秉承支架式教学的思想,十分重视阅读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培养。交互教学之初,教师的示范起着关键作用。随后,教师支持学生轮流作为领导者引导小组的阅读活动。当学生能够独立地引导小组的阅读活动时,教师的支持便渐渐引退,主要提供帮助、指导和反馈等服务,鼓励学生自我调节。这为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对于学困生更是如此。学困生在主流班级中很少有发言机会,不易引起教师的注意,更不可能得到同伴的鼓励和肯定。在交互教学中,教师引导每位学生都参加讨论,帮助学会独立提问,并及时给予鼓励。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学困生逐渐能胜任独立学习活动,承担主持课堂讨论者角色,在不断的成功中树立了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实践表明,学生角色的变换和教师作用的变化是交互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上面的交互教学对话材料中可见,师生之间主要是通过对话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对话包含了大量的元认知理解。因为四个阅读理解策略其实都是元认知策略。比如,提问其实是对理解的自我检测;预测会促进阅读者进一步有目的地阅读,去证实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也是一种理解监控的策略;总结是一种自我回顾(self-review)的过程。

从本质上看,这种对话本身是一种外化的元认知,可以有效地促进小组每一个成员的阅读理解监控。国外的研究表明,交互教学对发展学生的阅读自我监控是有效的。我们的实验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交互教学组学生的理解监控水平显著优于常规教学组学生。

最后,有结构的对话是联系认知策略的学习和应用、理解监控及阅读态度的纽带。交互教学以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和阅读态度为基础,经过精心设计将认知策略的学习和应用作为中心环节,充分发挥理解监控在阅读认知加工中的核心作用,从而实现对材料意义的有效建构。在这一过程中,起联系作用的纽带是有结构的对话。对话的实质是社会交互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自我调节学习理论都强调社会交互作用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们认为,在协作性的问题解决中,学生之间积极的互动会促进关于认知加工的深入讨论和元认知理解的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在交互教学中,认知策略与理解监控是在有意义的结构性对话中习得和发挥作用的。可以认为,交互教学是通过有结构的对话促进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的学习与运用而达到有效建构材料意义的目的。

综上所述,交互教学模式同时具有认知、元认知和动机的过程,是提高阅读元认知能力和阅读理解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因而受到了当代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推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它必将成为一个极具生命力的阅读教学模式而在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① 转引自李新乡,黄秀文,黄琼仪。相互教学法对国小六年级学童阅读理解能力、后设认知能力与阅读态度之影响[J].嘉义师范学院学报,1997,(11):89118.

参考文献

[1]Jeanne Ellis Ormrod.Education Psychology.Prentice-Hall,Inc.1998:615—620.

[2]Palincsar A S,Brown A L.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 Fostering and Monitoring Activities[J].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1984,(1):117—175.

[3]陆菊花。初中生学习困难学生的交互教学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1999.

人机交互论文 篇3

关键词:交互式 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

一、“交互式”实践教学的内涵

交互式教学(1982年由 Palincsar最早提出),是指在宏观教学情景下,在多点自由切入的教W平台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课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保密性以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众多等原因,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存在先天瓶颈,受到诸多限制。随着信息技术和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有了新的突破口。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进行了“交互式”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是指:从“师生交互”“人机交互”“校企交互”三个维度,进行实践教学,三个维度形成良性循环。整个循环交互过程中,三个维度互有渗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优质师资的指导作用同样重要。

图1 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图

(一)师生交互

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基础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都已进入云端实验室授课,使用金蝶“云之家”软件辅助教学,师生实时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实现了“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在“交互式”实践教学探索过程中,我们强调基于“师生交互”的“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过程考核”等理念,并进行了应用,这体现了“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的思路与成果。

(二)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的作业与考试,提升了教学效率与效果。从2015年开始,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均在“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进行。无纸化作业及考试的推行,表明财务管理专业实现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的实践教学,提升了学生应对网络考试的能力,提高了考试与考卷批改的效率。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先后出版了《财务报告编制实训》《财务会计软件应用》《财务信息分析与处理》等自编教材,表明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从手工发展到上机,并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了“人机交互”的特点。

(三)校企交互

校企交互的“双师型”师资,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财务管理专业通过“行业专家进课堂”“学术专家来领路”等措施来优化师资,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聘用企业及事务所的资深财会人员;引进中科集团、友邦保险等企业的财会专家;引进教授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双师型”师资受到学生的欢迎,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提升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也促使原有师资更好更快地成长。

2015年,财务管理专业被学校遴选为首批校级“品牌专业”。这是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与肯定,是对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的鼓励与支持;“品牌专业”建设的契机,将使得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应用。

二、“交互式”实践教学的优点

(一)“交互式”的实践教学,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基础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在“云端实验室”进行“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在“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进行“人机交互”的作业与考试,提高了作业与考试效率。

(二)“校企交互”的“双师型”师资,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

财务管理专业的“行业专家进课堂”“学术专家来领路”等措施,提升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准,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会计师事务所、中科集团等企业的财会专家,教授级学科带头人,都受到财务管理专业师生的热烈欢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加快了原有师资的成长。

(三)“交互式”实践教学,缓解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

在诸多经济管理类专业中,财务管理专业持续火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众多;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强,企业财务资料的保密性高。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有着较大瓶颈,众多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实践途径较少,实践机会不足。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交互式”实践教学探索过程中,提出并强调了“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过程考核”等理念,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体现了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应用。

三、“交互式”实践教学的应用

(一)“云端实验室”“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下的良好“交互”

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基础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进入“云端实验室”授课,使用金蝶“云之家”软件辅助日常课堂教学。云端实验室使得师生实现实时互动,实现了“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学生普遍反响“高大上”,教师普遍感觉上课效果得到很大改善与提升,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均已应用“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进行平时作业及期末考试。该平台使得学生课后随时随地可在线做作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便利性及教师批改作业(考卷)的效率,使得教师能将更多精力用于教学改革。作业和考试的无纸化,实现了“人机交互”的实践教学,大大提升了师生教与学的效率,提高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大创项目以及学科竞赛,检验了“交互式”实践教学的效果

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使得学生有机会将财会理论运用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查阅、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等实践能力,历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团队“师生交互”、“校企交互”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与证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了19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指导项目学生公开发表了17篇论文。详见图2和表1。

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能力的良好机会,也检验了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的“云管理创新杯大赛”“‘网中网杯’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江苏省决赛”“校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多项学科竞都获得奖项。

(三)专业证书通过率高,“交互式”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基数大,面临较大的培养与指导压力,全系师生变压力为动力,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职称等专业证书的比率位于全院前列。详见表2和图3。

(四)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是“交互式”实践教学效果的体现

毕业论文是学生四年专业学习的总结与升华,是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展示与证明,是“交互式”实践教学的应用与体现。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连续三年指导多篇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这些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关注以下方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穿帮’现象”“非盈余基础信息与价值相关性”“南京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成本”“蒙牛乳业三项费用”“‘三资管理’为核心的‘村财乡(镇)管’财务管理模式”等。

(五)教改项目及教改论文,是“交互式”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成果

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主持完成多个校级教改项目,发表多篇教改论文,进行了“交互式”实践教学的积极探索。这些教改项目和教改论文涵盖:优秀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过程考核”等方面,体现了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的经验和心得。

综上,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缓解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尚有很多有待继续努力之处,主要有以下方面需要改进:“云端实验室”使用中还需加大“微课”或“慕课”方面的投入;“云端实验室”及“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需要进一步推广至更多专业课程;“校企交互”中的企业需要从几个增加到多个;“校企交互”中的企业专家授课频率也需提升等。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将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的更为深入、更为广泛,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刘珍芳。交互式教学研究评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9,(06):49-51.

[2]蒋甲樱。财务管理学课程交互式教学模式之探索[J].时代金融,2016,(26):163-165.

[3]唐慧。侵权法学双平台交互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6,(05):140-144.

[4]张崎静。于微课程的高职高专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0):168-169.

[5]柴斌锋,裘益政。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2,(23 ):120-122.

作者简介:

马秀君,女,硕士研究生,三江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等。

人机交互论文 篇4

无论凹版印刷机的加热源是哪一种类,如电加热、瓦斯加热等,但其干燥过程控制系统始终是一个滞后系统,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外界环境温度、新鲜空气的流量、风压的变化等。在传统工艺中,凹版印刷机的干燥系统虽然带有内部温度测量系统,但仍然需要通过人工手动调节热源加热档位、加热时间、风机转速、风门大小的方式来实现干燥过程的控制。考虑到当代凹版印刷机色组数量多、各色组的温度控制系统根据车间情况呈分布式布置,人工观察各色组温度状态继而手动调控的方式,存在效率低下、响应速度缓慢、抗干扰能力差等缺点,并且其干燥效果严重依赖于工人的经验丰富程度,不能满足工艺需求。文献[2]采用PLC为控制核心,基于PID算法,以温度为参量来调节鼓风机的转速,控制阀门的开度以达到系统控制的要求,同时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了多色组的智能控制。该方式存在成本高昂、系统复杂,且生产设备上无法直接观察、控制系统温度、风压等参数的缺点。文献[3]的改用双单片机分别作为自动控制核心和人工观察操作核心,降低了系统成本,同时兼顾了工人的现场操作。但其对象并非凹版印刷机,因此并未考虑多色组单元的统一智能控制。此外,上述两篇文献均仅以温度为参量,以风机转速或阀门开度为控制量,略显不足。本论文设计的智能热风系统,结合二者的优点,在实现了各色组单元干燥过程智能控制,并兼顾人工现场观察和干预的需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工控机实时监控所有色组单元的整体运行情况并加以调节。此外,还增加干燥系统内风压为参量,增加加热器档位、风门开度为控制量。

1智能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

此智能控制系统由工控机和各色组独立的干燥控制模块构成,各色组的干燥控制模块与工控机之间由485总线进行简单而稳定的连接,实现生产现场数据及工控机控制命令的可靠传输。对单个色组的控制模块而言,以一块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PID控制算法对干燥箱的加热器档位、鼓风机转速、风门开度进行调节,最终实现整个干燥过程的智能控制;以另一块单片机作为人机交互核心,用于满足生产现场人工直接观察、调节干燥箱工作状态的需求。图1为此智能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框图。系统中的工控机通过485总线向各色组下发预设参数,并设定相应的控制模式。主控单片机通过相应的信号采集模块获知凹版印刷机当前的工作状态,采用PID算法得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进而通过控制电路模块实现对加热器档位、鼓风机转速、风门开度等参数的动态智能控制,以达到干燥过程的最优化。此外,凭借系统的人机交互模块,相关人员也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观察并调节干燥过程中的参数和控制模式。人机交互核心会将相应的参数调整传输到主控核心并即时存储、执行,然后将相应的变动上传到工控机。

2硬件设计

在上述系统整体框架描述中,硬件设计的主要模块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主控核心模块、控制电路模块、人机交互核心模块。

2.1信号采集模块设计此智能控制系统的采集的信号包括4mA~20mA的4路模拟信号(LEL爆炸下限、温度、进风口及排风口风压),0~10V的3路模拟信号(风门开度),8路数字信号(风门行程开关、变频器状态)。来自前段传感器及其他设备的模拟量信号,经调理后,通过高精度的AD芯片转换为数字信号,再同其他直接采样获得的数字信号一起经光耦隔离接入后续的主控核心模块。信号采集模块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类型的全面采集,可使得系统更充分地掌握干燥箱的工作状态,进而获得更优的控制策略。系统采用8通道、10位精度的MAX11620作为模数转换芯片,既满足了多通道采样、高精度的同时,也合理地控制了设备成本。

2.2主控核心模块设计主控核心所采用的单片机为STC11F32XE,除常规单片机具备的基本配置外,它拥有32k的flash程序存储器、1280字节的RAM、29k的EEPROM、5组共计40个I/O口、2组UART串行通信口,同时还具备独立的波特率发生器。该芯片既符合低成本的原则,同时也满足了低功耗、大内存、抗干扰方面的要求。此智能控制系统采样信号众多,但该芯片具有的40个I/O口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还留有一定的裕量,可以于其他扩展。2组UART串行通信口分别用于单片机程序的下载,以及与工控机之间的通讯,极大地方便了软件调试和工程实践运用。29k的EEPROM,用于存储用于区别各色组单元的编码,以及工控机下发、人工直接设定的控制参数,或者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重要性的数据,保障了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和重要数据的安全可靠存储。主控核心模块电路图如图3所示。

2.3控制电路模块设计主控核心模块产生的相应控制命令,经光耦后,分为两类分别交由相应的控制电路去驱动相关设备。一类控制命令,经由处理放大后,直接以24V数字量的形式输出,用于控制加热器档位、风门电源开关等;另一类控制命令,经高精度的DA芯片转换为0~5V模拟量后,用于控制风门开度、鼓风机转速等。控制电路模块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

2.4人机交互核心模块设计人机交互核心模块主要由显示模块、按键模块,以及与主控核心的通讯构成。人机交互核心模块的电路图如图4所示。显示模块由4组4位8段共阴数码管组成,分别用来显示LEL、温度、风压、风门开度。需要注意的是当LEL值超限,系统将通过所有数码管同时闪烁的方式实现报警功能。4组数码管的段选线相应地并联在一起与单片机的P0口连接,而各自的位选线经由4-16译码器(74HC154)与单片机的5个I/O口连接,从而通过使用单片机的13个I/O口,以动态扫描的形式实现各组数码管的正常显示。按键模块共设计有五个按键,功能分别为:切换、数码管选择/设置内容选择、翻页/确认、空/加一和空/减一。切换键用于人工观察和人工设置模式之间的切换,分别对应后续四个按键的不同功能。在人工观察模式,“数码管选择”按键用于选择“翻页”按键对应的数码管,“翻页”按键用于调整数码管当前显示的内容。在人工设置模式,使用“设置内容选择”键选择希望设定的参数项目,通过“加一”和“减一”键设定好具体值,最后按下“确认”键即可保存设定并退出到切换回人工观察模式。人机交互核心的单片机与主控核心的单片机之间的通讯,通过两者之间的10个I/O直接相连来实现。其中,主控核心的P1口与人机交互核心的P0口相连,用于8位数据的并行传输;主控核心的P3.5脚和INT0脚分别与人机交互核心的INT0脚和P3.3脚连接,用于控制两块单片机之间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3软件设计

此智能控制系统由双单片机实现对整个干燥过程的控制。主控核心单片机的任务是从信号采集模块接收并处理温度、风压、风门开度、变频机状态等各类信号,将相关状态信号传递至人机交互核心,接收来自工控机或人机交互核心的数据和命令,执行PID算法,产生并向控制电路模块发出控制命令。主控核心与工控机之间通过485总线通讯,具体参数为:9600bit/s,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人机交互核心单片机的任务是从主控核心接收相关状态信号并显示,接收控制键盘输入的数据和命令并向主控核心传递。软件设计总体思路图如图5所示。

3.1主控核心单片机程序设计系统启动后,主控单片机执行I/O口初始化、常量定义、全局变量声明、串行通讯初始化等一系列初始化操作,再行从EEPROM中读取此前存储的相关控制参数预设值,然后进入信号采集、数据发送、数据接收、PID程序、产生控制命令的循环阶段,直到接收到来自工控机或者是人机交互核心的新的设定参数。此时,系统将重新读取新的设定参数并以此开始新的控制循环。主控核心的程序流程图如图6所示。

3.2人机交互核心单片机程序设计系统启动后,人机交互核心单片机将接收主控单片机采集到的各类参数值并将其显示在数码管上,同时将按键输入的新的参数设定值发送给主控单片机。当人机交互核心单片机检测到主控单片机采集到的LEL值超过限度,将直接报警。其程序流程图如图7所示。

4结论

依照本文的所述的方法设计的凹版印刷机干燥箱智能控制系统,全方位地考虑了干燥过程中的各类影响因素并能精确地、智能地加以控制。实验样机如图8所示。经过工厂实际调试,此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极好地控制凹版印刷机的干燥过程,降低了生产过程对工人经验的严重依赖。同时,该设计使用双单片机作为单个色组的控制和交互核心,配合485总线和工控机的总体协调,在满足低成本、高可靠性、智能化要求的情况下,也兼顾了生产现场人工直接观察和调节干燥过程的需求,有利于凹版印刷机行业在保证生产质量和安全稳定性的基础上,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