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毕业就业论文优秀4篇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是中专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中专毕业的实习论文该如何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中专毕业就业论文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中专生毕业论文 篇1

一、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

(一)关于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分析

通过对学院会计学专业2014-2016年应届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学院近三年某些会计学专业选题存在专业性不强、题目老旧以及范围过大等问题。首先,会计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是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最终的总结概括和具体运用,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为学生今后步入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但是某些题目专业性不强,例如:“腾讯盈利模式分析”、“淘宝网购双十一效应分析”等题目。这样的题目几乎很少用到学生四年中所学习到的会计学专业知识,缺乏理论知识的积淀,学生写论文就变得非常困难,而且论文得到的成果也不具有专业性,对学生今后的专业工作和学习都没有太多益处。第二,毕业论文要求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作为本科毕业生要多多关注本专业近期的新的研究动态、观点和课题,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研究热点的和近期的专业课题。但是有些题目显得过于老旧,缺乏创新。例如:“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某某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等。这样的题目已经写了很多年了,学生在碰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往往只是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借鉴,缺乏自己的创新的观点。第三,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要符合本科的要求,范围大小适中,学生才能够将自己的观点论述深入详实。但是有些论文题目范围过大,例如:“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等。企业的类型各种各样,上市公司也是千差万别,这样大的研究范围早已超出了本科生的能力范畴,这样的论文必定流于肤浅,只能做表面文章。

(二)关于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分析

按照本科毕业论文的进度计划,学生从第七学期的最后几周才开始撰写论文的开题报告,并且在第八学期的期初(一般是3月份的上旬)进行开题答辩,学期中期(一般是4月中旬)进行论文的中期检查,学期末期(一般是5月中旬)进行论文的答辩。撰写论文的这段时间正好和学生毕业实习以及签约前的试用期相冲突,很多学生因为实习单位或者拟签约单位工作非常繁忙,而且有的学生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实习找工作,因此几乎没有时间和老师就毕业论文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只能在下班以后的时间通过电话或者微信以及邮件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样的背景之下,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非常的辛苦,而且毕业论文无法达到较高的质量要求。

二、提高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毕业论文题目库

本专业早在2006年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毕业论文题目库,但是论文题目库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更新,同时指导教师最终确定的论文题目大部分是根据自己的专业以及研究背景确定的,并没有使用论文题目库中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库等同于没有。

因此需要重建新的论文题目库,重建论文库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新的论文库除了要由现有的指导教师提供论文题目之外,还需要广泛的查找相关资料,广泛听取学校专家以及企业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建立,这样不仅论文题目库的范围扩大了,而且所选题目也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同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学生也容易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观点。第二,每年都需要根据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来更新论文题目库。

(二)加大毕业论文的准备时间

首先,应实行导师制,学生在大二的时候就按照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导师,导师在大四的时候也应作为该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这样,学生虽然是在大四的时候才真正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其实导师从大二开始就逐渐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写作技巧了。很多导师同时也是学生专业课的授课教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着力传授学生的专业知识之外,在课堂上要多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思考,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寻找论据加以论证,写成论文,并且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就逐渐获得了写作毕业论文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以及写作能力。导师可以在大四以前,就学生感兴趣的论文题目进行引导和必要的积累,这样当学生到大四真正写论文的时候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和签约实习不再相互冲突,而是互相促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进行专业问题的思考,并且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写成小论文的形式,将小论文成绩计入学生的考核成绩中。第二,在大学的后两年,组织学生进行集中时间的企业实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实务操作过程当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再结合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课程,会对专业课题有进一步的认识,这也是一种创新意识的培养。第三,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近几年来参与科技活动的学生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获得了学校、市级、全国的一些奖项。关键是在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德宇。“导师制”在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中的作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4).

[2]程小红。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与思考—以铜陵学院会计学院为例[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91-92.

[3]田利军,王景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检验—基于天津高校140篇会计学专业论文的数据[J].财会月刊,2016,(21):116-120.

[4]吴慧芬,任福海。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途径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26):210-212.

中职毕业论文 篇2

关键词:科学图谱;毕业设计(论文);可视化;研究脉络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每年一度的热点话题,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质量,教育部专门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的文件。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研究也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和学生能力提升的热点与核心问题。文献计量分析法是对书面交流材料进行量性分析,表现某领域在发展过程中书面沟通材料的变化与特点,并通过可视化处理使读者直观地理解该领域理论形成和研究脉络。陈超美博士以引文空间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Java语言设计开发了Citespace软件,方便学者进行信息可视化科学文献分析,运用Citespace可构建某研究领域关键点演化、研究机构、作者发文情况、研究热点等问题的可视化知识图谱,梳理该领域研究脉络与发展路径。Citespace软件在国内学者中引起强烈关注,并在多学科多领域开展运用研究。(朱丽丽等,2018)对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演化、观点进行文献综述研究,分析的工具就是Citespace软件;(梁珺淇等,2018)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校企合作制度等最新热点及前沿分析,Citespace软件也是其分析利器。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对comKI、CSSCI文献数据库收录的2001~2018年发表的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文献的研究机构、作者、关键词共现等信息,进行定量分析并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使职业教育学者对该领域研究脉络与热点问题有清晰认知和理性分析。

二、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及数据统计

1.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设置“主题=‘高职+毕业设计’或‘高职+毕业论文’”为检索条件展开高级精确检索,检索范围为comKI、CSSCI源刊文献数据,时间范围限定在2000~2018年,检索生成结果期刊文章共1795篇,进一步筛选出核心期刊文章共161篇。文献数据既有权威性,而且范围广泛、覆盖了我国不同领域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成果,完全符合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综述研究数据储备。2.研究参数。在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时,软件版本和参数设置对运行结果有很大影响。为深入探讨我国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热点问题及核心观点,分析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文献中的关键词、作者、机构等,采用的是Citespace5.5.R211版本,数据来源为comKI,设置时间切片为1、时间跨度为2001~2018年、聚类词来源为默认、词频为前20,依次选择关键词、作者、机构为分析节点类型进行共现分析,最终构建关键词、作者、机构可视化共现知识图谱。3.数据统计。(1)期刊年发文量我国高职毕业设计(论文)领域研究发文大且持续(见图1)。期刊发文量的分布可粗略划分为2001~2008年起步阶段、2008~2016年快速增长阶段以及2016年后趋于稳定三个阶段。在起步阶段是我国重新认识职业教育时期,确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不动摇、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时期国家不断寻找和探索办学机制,职业教育开始稳步发展,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利用高职学生毕业设计问题。在快速增长阶段也是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新的理念和办学机制层出不穷,学生人数急剧上升,在教学过程中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突显问题的研究也大量涌现,相关量也体现了教师的研究热情。2016年后,随着职业教育的成熟和稳定,高职院校对职业教育的研究转向更深的内涵,如职教集团、学徒制等,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也趋于稳定。(2)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核心期刊载文量统计以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为主题的载文量前十位的期刊及其载文量见表1。2000~2018年,中国知网(comKI)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中高职毕业设计(论文)领域学术论文共161篇。职业教育类四大核心期刊《职教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和《职业技术教育》依然是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的聚集地,其中《教育与职业》载文量最高,共32篇,排名第二、三位为《中国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分别为21篇与10篇。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一直是高职院校研究主题之一,发文量持续增加,说明毕业设计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受到部分期刊重视,研究领域仍具潜力,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三、结果分析

1.关键词共现分析。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呈现结果(见图2),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毕业设计”,其中包括“毕业论文”相似词。后继依次是“实践教学”、“改革”、“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问题”等。我国从1996年开始连续出台了《职业教育法》、《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律法规、政策,改变了我国只局限于中职教育的局面,职业教育有了多元化的发展。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此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如何开展才能实现这种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的问题为广大教师所关注(曾方,2001)[3]。多数学者开始针对本校或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开展探索。由于职业教育强调技能型人才,很多学者都着眼于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毕业设计质量。2010年,中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渐成形,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或组合成一门课“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之间的关系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主要落点在加强教学改革促进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的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体现工作实践过程。近十年来,随着工学结合理念的提出和校企合作的推进,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相关研究也是一个聚类点。2.研究内容。以前期关键词图谱分析为基础,结合阅读与综合文献内容,梳理出我国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1)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针对高职照搬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制度后出现的问题,我国学者着眼于高职培养目标、学生学情、教学改革、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等方面开展研究。(张慧敏,2007)[4]分析了选题、论文内容、答辩环节和细节问题四个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将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提前到第五学期,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罗长金,2008)[5]高职毕业论文中的缺乏实用性、创新性等主要问题,依据其特殊性,在写作教学的改革中加强质量方面的管理。(王一海,2012)[6]构建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评价体系,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陈锁庆,2011)[7]分析了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反思。(2)技术手段及教学改革在技术手段方面,聚焦于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到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李海晨,2008)[8]研究构建基于B/S模式的信息系统动态管理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整个流程,系统可实现教师上报课题,学生在线选题和师生在线交流等教学管理功能。(潘旭武,2013)[9]设计的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明确了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框架,搭建了基于任务、角色和部门的访问控制模型。(刘彦臻,2013)[10]分析了高职生对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学习方式的接受度,提出有利于高职生的学习策略培训、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创新教学评价的学习策略,利用网络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方面,聚焦于将校企合作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相结合。(王海岳,2008)[1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着眼于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李素婷,2012)[12]提出实施“校企合作式毕业设计”的模式,探讨选题、管理、毕业设计指导与评价等与校企合作的可行性。(郑淑玲,2013)[13]重点关注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在选题、指导、管理及考核等方面与工学结合实践改革的可行性。(刘任熊,2015)[14]指出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引进企业作为第三方的改革方向,选题强调企业实践、校企合作共同指导、健全质量评价体系等利于提高论文质量的改革策略。(3)个体专业实践经验(刘敏,2009)[15]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针对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践环节,分析毕业设计选题、模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达到综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目的。(薛景,2012)[16]分析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问题,实施新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模式多元化,在学生毕业设计时结合软件工程指导。(倪莉莉,2013)[17]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从拓宽选题方向、调整选题原则、增加原创要求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出通过调整评分结构、改革答辩形式、完善创新制度、加强实践指导等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方法,增强其实践性、独创性。其它专业的情形研究者也有涉及。3.发文作者分析。发文作者共现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见图3),2001~2018年作者共现图谱分散,作者之间联系少,大多数作者都是独立进行研究,作者共现图谱只有6个连接。分析结论是很长阶段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者大多为一线教师,人员较多却分散,没有形成核心作者或团队,研究成果不集中。发文量最多者是王一海4篇,穆学玲、向怀坤3篇。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探讨》、《高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措施》,被引次数分别为36次、35次。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领域中学者发文集中程度较低,说明这一研究领域较与教学息息相关,引起一些教师重视,但不为专业研究人员所重视,而教师关注视野较小,只是针对某一想法提出问题后,便不再继续探讨。毕业设计(论文)研究零星而分散,增强学者之间交流与联系,构建研究团队或平台是需要学者关注的重点。4.发文机构分析。对所选1795篇文献运行Citespace进行发文机构作共现分析(见图4)。从中看出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领域发文机构联系少,相关研究间缺少交流与合作,需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各科研机构间学术借鉴与沟通,以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学术氛围。发文数量最多的机构是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其次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从分布看,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展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说明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切身体会的痛点。在一些经济较发达、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发文稍多。综上所述,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发文机购相对分散,机构覆盖广、差异小,不存在较权威的机构。

四、研究评述

中专毕业就业论文 篇3

有关中专生计算机毕业的论文中专生计算机毕业论文:

中专生应如何学习计算机

关键词:中专生;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就业

中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即实用型人才,使之具有相应专业较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针对计算机专业特点,中专生要学好计算机,首先要注意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其次要认清专业课对计算机的重要性,最后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首先,要走出思想误区。很多中专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的目标不正确,有许多是因为喜欢玩游戏才学习计算机,一旦真正接触计算机专业知识后发现于其最初的想法差距很大,所以丧失了学习的动力。明确目标后,中专生要想真正学好计算机,首先必须扎实掌握基本功,不能好高骛远去追求高、尖端的计算机技术。例如有的学生一上课就说想学习黑客技术,这是一种极不正确的想法。中专生起点是初中基础,大家一定要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正确的水平上,如果单纯追求高水平的微机知识只能是事倍功半。中专生应当将自己首先定位在操作员水平上,只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熟练操作各种软件,这样就达到了要求。同时,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如此之快,它的使用周期最多是几年,学生在校期间无论学习什么软件,将来在工作岗位中或许都会

中职毕业论文 篇4

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两者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层次,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如何将中职与高职的培养体系融为一体首先应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课题组教师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工作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高职的关系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目标不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相同点都是为国家地方企业培养所需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不同点就是中职主要是培养企业一线加工、操作、装配及维修等人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普工,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运用机械加工及相关工程技术,以计算机和CAD/CAM软件为主要信息工具,从事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和数控编程及机床操作、夹具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岗位工作,具备爱岗敬业、细致严谨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课程设置不同。依据各自的培养目标,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主要有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但是中职文化课程与高中文化课程难易程度差别较大,中职文化课程较容易、国家未实行统考,这就造成中职文化课的最终学业成绩差异较大。而高职学生招收的是高中毕业生,众所周知,高中文化课程实行统考,必须达到国家及格线才能毕业,所以中、高职文化课程成绩差异较大。而高职文化课程设置起点高,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文化课程表现为听不懂、学不会。专业基础课程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有很多课程设置相同,但是中职阶段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所以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学习起来就比高职学生入门容易。专业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因基础较差,学习起来较为吃力。3.课程标准不同。由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与高职阶段因原来培养目标不同,所以该专业课程标准不同。在中职课程中,课程标准中以认识、理解、了解某些课程知识、会操作某种技能为主,中职课程标准表现为重实践、轻理论。高职课程标准中以熟悉、理解、应用课程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某些较小技术难题,要求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高职课程标准着重培养车间技术员,或者小微企业设计人员。4.评价体系不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阶段的学习方式为边理论边实践,实践实习时间占到总学时的40%,学生实习操作为考试性质,毕业时需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资格证书才能获得企业认可。高职阶段学习方式以理论为主,金工实习等操作实习课程比例较低,学生评价方式以理论考试为主,考试性质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两种,操作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这样就造成高职毕业生在理论方面比不上本科生,实践方面比不上中专技校毕业生。该专业两者评价体系明显不一样,如何制定中高职贯通培养统一的评价体系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首要解决的标尺问题。

二、中高职贯通培养瓶颈剖析

通过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现阶段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大,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原有人才培养方案是为适应在我国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历史条件而制定的。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属于技能教育,主要为企业一线培养所需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学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企业技术人才、管理者等。那么中职高职教育贯通培养如何打破这些瓶颈障碍,培养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呢?笔者认为,现阶段制定统一人才培养方案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顺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并能适应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学习方式、评价标准是每一所中高职院校教育者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建立贯通人才培养方案

1.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中职的培养目标不适应高职的要求,目标太注重对学生实用技术的传授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出现了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重操作的现象,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操作,不明白原理。这样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要求。那么贯通培养目标该是什么样呢?课题组成员通过走访调查大中型企业后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初步结论,那就是依据地方经济发展和规划,结合学生成长认知规律,既考虑学生将来职业发展规划,又兼顾学生高技能的培养,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所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会操作一项专门技能,爱岗敬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针对中高职贯通培养的目标,需要制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2.调整课程设置。从原有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设置来看,有很多课程设置不衔接,这主要体现在文化课脱节、专业基础理论课重复、专业技能课倒挂等现象。中职学校轻理论和文化课知识的学习,课程设置上以专业课、实习课为主,那么在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设置上,文化课课程及学时都必须增加,特别是与专业联系紧密的课程应重点加强。文化课课程应该重点设置在前,由易到难地循序渐进。教材方面,中职教育应多采用中职教育的国家规划教材,高职教育应以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为主突出职业特征和专业特点,尽快编写一套中职与高职教材连贯、知识章节设置不重复,克服“难、偏、深”等方面缺点的教材,经过企业及职教教育专家认可评审后选取一批学校的学生试验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专业基础课课程如机械制图,中职阶段应突出基础知识,高职阶段重点学习计算机CAD二维绘图和三维绘图,这样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重复无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学生,中职阶段专业技能课除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应尽可能地再增加一项技能作为拓展技能。例如中职生数控专业学生除了学习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外,还可以选修焊接、机械维修、电工等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操作与实习。这样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就会根据个人爱好向专业方向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样也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高职阶段专业技能课的设置还可以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应用型项目化教程,因为学生通过中职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操作,通过高职阶段项目化课程将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点串起来达到技能的升华,使学生通过这些典型项目训练学会解决将来工作岗位上的实际问题。3.修订课程标准。不能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简单地分成两部分进行培养,课程标准既不能将中职的标准拿过来借用,也不能将高职的课程标准放在中职作为其课程标准。中高职贯通培养应作为一个整体,依据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调整后的课程设置修订每门课程的教学标准。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标准应根据中高职学生的基础特点、职业特点等情况兼顾岗位能力要求。4.引入综合评价体系。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应根据该专业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文化基础课程主要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形式多样,如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等形式,要求理论知识考核合格。(2)专业基础课程因概念和工程公式计算较多,可采用半开卷的考核方式,即允许学生带手册或归纳、整理的提纲进入考场,要求理论知识考核合格。(3)专业基础课程采取理论考试和项目课题运作相结合,闭卷、开卷、撰写工作提纲或论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项目课题运作环节采取查找资料、现场问题分析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包括开卷、撰写工作提纲、现场答辩。要求理论知识考核合格,项目课题答辩通过。(4)技能课程以操作考核为主,辅以理论考核,要求操作考核合格,理论知识考核合格。(5)顶岗实习考核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占总成绩的60%;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报告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40%。考核方式为等级制,分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要求学生考核合格。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方案的研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任务,作为衔接核心工作的教学实施更是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体制的逐渐健全,在广大职业教育教师和致力于指导职业教育的企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高职贯通培养必将走向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l]郑建梅。浅谈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J].现代企业教育,2007(18).

[2]刘海峰,梁舸江。中职学校学分制教学如何与高职及普高衔接和沟通[J].职业教育研究[J],2007(12).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